洞穴公案:一件孝子殺人救父的駭人奇案,一場倫理與法律衝突兩難的中華法系思想實驗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目錄
導言:假如「洞穴奇案」在中國
洞穴殺人案-華朝本元三年於朝堂集議
觀點一:法雖不善,猶愈於無法(大司寇 韓鞅陳詞)
觀點二:亂世的犯罪,責任主要在國家(太學生 顧登龍陳詞)
觀點三:法之意,在法內(少司寇 于公傑陳詞)
觀點四:道德的歸道德,法律的歸法律(議郎 蘇子昂陳詞)
觀點五:反常案件應該用權道裁斷(御史 章介之陳詞)
觀點六:愛有差等,人命可以排序(經博士 孟輿陳詞)
觀點七:孝行不能越出私門危及第三人(中執法 張鷙陳詞)
觀點八:臣才有忠孝衝突,子只有孝的義務(大夫 董熹陳詞)
觀點九:孝子揚父之美,不陷親於不義(太傅 孔禮陳詞)
觀點十:仁義是比忠孝更基礎的價值(太學祭酒 朱九庠陳詞)
觀點十一:孝子滄隱慘怛之心,不可以常理繩之(太師 陸陽仁陳詞)
觀點十二:法律必須衡量判決後的利弊(刑部尚書 呂治平陳詞)
觀點十三:充分的假設才能解明一個案件(太常卿 公孫白駒陳詞)
觀點十四:吃人的道德,是法文化的畸兒(太史 莊耳陳詞)
最終判決
外一篇華朝法律往事
書成自記
試閱
洞穴殺人案
——華朝本元三年於朝堂集議
華朝本元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男子陳祥向洞陽縣廷自首犯有殺人、肢解的罪行。
本朝太祖皇帝曾頒布詔書,規定「奏讞制度」:縣官如果遇到難以裁決的疑難案件,可以提交州一級;州官如果仍難以裁決,可以提交最高法官大司寇,由大司寇組織天下律學家審理。如果大司寇仍不能裁決,便寫成包含擬判意見的詳細報告,附上與本案相關的律令、判例,提交皇帝。
縣令認為本案案情離奇,法律適用存在明顯的疑難,且量刑可能高達死刑,便啟動奏讞程序,將全部案卷材料提交離州府。州刺史認同洞陽縣令的判斷,提交大司寇。
大司寇經冗長的討論,依律擬判斬刑。但超過半數的與會律學家認為:判決結果顯然存在令人不安之處。案件最終被呈交到了御前。
此時,已是本元三年正月,民間對本案的熱議顯然超過了對元旦新年的熱情。輿論持續發酵,本案轟動天下。太學生三千人詣闕上書,以激烈的言辭向朝廷施加壓力,為疑犯請命。陳祥的次弟陳吉也按照前朝已經被拋棄的做法,上書請求代兄受刑。
鑒於案情複雜離奇、社會影響重大,年輕而審慎的皇帝以密詔的形式向多位重臣徵求意見,並在內朝召集了幾次小型的會議後,終於在二月下發姍姍來遲的詔書,在朝堂召開最高規格的集議。中使汪忠恩宣讀了詔書:「制詔御史:離州縣民陳祥殺人飼父,久訟不決。朕聞《禮》有『三訊』之義,《書》云『謀及卿士』。其與宰相、御史、諸卿、大夫、博士朝堂大議。」
於是,經宰相的主持,備受天下人矚目的集議就此啟動。案件事實將在大司寇的立議陳詞中充分地呈現。
案情回溯
本元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洞陽縣尉巡視轄區內的一片無人荒原時,發現一具凍死的男屍(後證實是本案被害人楊釋的弟弟楊迦),立刻對周圍進行仔細的偵查,很快發現正在趕路的一行三人。其中一名中年男子(疑犯陳祥)立刻向縣尉自首,招供了數日前在一個洞穴殺人、肢解的詳細經過。
以下案情,主要來自疑犯陳祥的口供,並經偵查核實。
疑犯陳祥(案發時三十五歲)是洞陰縣民。去年(本元二年)五月以來,洞陰縣因旱災引發饑荒。在州府的賑災隊伍抵達之前,部分縣民已經開始逃荒。十二月初三日,陳祥與其父陳千秋(六十八歲)也攜帶剩餘的糧食開始逃荒,試圖穿越一片廣袤的無人荒原,前往最近的鄰縣洞陽縣。
穿行的第三天(十二月初五日),陳氏父子偶遇本案被害人楊釋(二十八歲)及其弟弟楊迦(二十五歲)。經詢問,楊氏兄弟也是逃荒的洞陰縣民,因迷路困於無人區,已經斷糧三日,十分飢餓。陳父經過計算,再有二日就可以穿越無人區,便把緊張的乾糧分了一部分給楊氏兄弟食用。楊氏兄弟便提出和陳氏父子結伴同行。據推測,原因可能是陳父認識路,也可能是看中陳氏父子還有部分乾糧。陳氏父子沒有拒絕。
傍晚,四人尋覓到一個洞穴,決定在此歇腳,躲避風寒,次日再走。當時,有一位醫士孫佗(六十一歲)同樣從洞陰縣逃荒,已經躲避在洞內。五人一起夜宿洞穴。
當天夜裡,罕見的暴風雪襲擊了這片荒原。次日(初六日)早晨,五人發現洞口已經完全被冰雪封凍。下午,被困的眾人勉強鑿開洞口,發現風雪完全沒有停止的跡象。五人中最年輕、體力最強的楊迦不願坐以待斃,決定外出探路並尋覓食物與救援,結果再也沒有回來。後來被證實,楊迦在風雪中迷路,當天晚上凍死在洞穴西北十二里處。
見楊迦始終未歸,其他人便不敢再冒險出洞。五天以後(十一日),在極其節省的情況下,洞內所有可以食用的東西還是被吃光了。其間,陳祥與楊釋多次嘗試出洞或求救,都以失敗告終。被困的第十一天(十六日),最老弱的陳父因過度飢餓而虛弱不堪。醫士孫佗診斷認為:陳父如果三天之內得不到食物果腹,必死無疑。這時,楊釋以隨意的口吻問道:「我曾經看過一本《救荒本草》,說荒年吃死人肉可以活命,不知有沒有這樣的事?」孫佗據實回答:「是的。」楊釋沉吟片刻,又問:「如果等人死後,再吃死人肉,不算觸犯刑律吧?」孫佗默不作聲。
陳祥救父心切,借用孫佗隨身攜帶的醫刀,從腿上削肉餵給父親吃。陳父見狀,悲憤交加,厲聲大罵:「你是家中的嫡長子,除你外只有一個次弟,留守家園。離失既久,不知是死是活。(事後得知,次弟陳吉倖存。)如今我已經老邁無用,年近七十而死,也算古來稀。而你身負延續香火的承重之責,絕不可自殘。我絕不會吃這塊肉。你如果再做這樣的事情,我立刻咬舌自盡!」陳祥涕泣承諾。
又過了一天(十七日),陳父生命垂危,多次昏厥,神志不清。當天夜晚,陳祥趁楊釋在睡夢之中,用石塊將之一擊斃命,先盛取血液,後割取肉片餵飲餵食其父。陳父在神志不清的情況下食用,終於賴以活命。醫士孫佗見人已死,也吃了少許血肉,並勸陳祥:「人還活著,我絕不會勸你殺人;人既然已經死了,你何不也吃一些活命?」陳祥垂泣道:「我只要還能堅持,絕不吃人肉。」他只肯吃泥土、喝雪水,勉強活命。
五天之後(二十二日),雪終於化了。陳祥背負虛弱昏沉的老父離開洞穴,恰巧遇到在此巡查的縣尉,主動自首。縣尉立刻將三人隔離,分別進行救治。經治療,三人全部脫離危險。在神志清醒的狀態下,陳祥詳細地交代了全部案情,並說:「殺人救父,義無反顧;觸法而死,死而無憾。」孫佗與陳千秋也分別作出了獨立的證言,與陳祥的口供吻合。據現場偵查,沒有發現與疑犯口供不符的證據。
本案經奏讞程序,由洞陽縣廷提交離州府,再提交大司寇。本府已經組織律學家進行多次集議,擬判斬刑。現將律令的依據陳說如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