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
內容簡介
刑事訴訟法之規範目的,主要是合法追訴、發現真實、保障人權及實現正義。因此,在實務的運作上,刑事訴訟法的意義相當重大。由於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繁瑣,學習法律之人往往覺得枯燥,而不易吸收。作者著重案例上的引導,以圖表的方式加以敘述,不但能減輕閱讀上的困難,更能強化理解的效果。本書不但適合初學者研讀,同時可作為考試者的攻略,更能供作研究者的參考。
目錄
第一編 緒 論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之沿革
第二章 刑事訴訟的意義
第三章 刑事訴訟法的目的
第四章 刑事訴訟法的原則
第五章 刑事訴訟法的效力範圍
第二編 總 論
第一章 刑事法院
第二章 當事人
第三章 訴訟關係人
第四章 刑事訴訟的客體(案件)
第五章 訴訟程序
第六章 強制處分
第七章 刑事證據
第八章 刑事裁判
第三編 各論
第一章 偵 查
第二章 公 訴
第三章 自 訴
第四章 審 判
第五章 上 訴
第六章 第二審上訴
第七章 第三審上訴
第八章 抗 告
第九章 再 審
第十章 非常上訴
第十一章 附帶民事訴訟
第十二章 執 行
名詞索引
主要參考書目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之沿革
第二章 刑事訴訟的意義
第三章 刑事訴訟法的目的
第四章 刑事訴訟法的原則
第五章 刑事訴訟法的效力範圍
第二編 總 論
第一章 刑事法院
第二章 當事人
第三章 訴訟關係人
第四章 刑事訴訟的客體(案件)
第五章 訴訟程序
第六章 強制處分
第七章 刑事證據
第八章 刑事裁判
第三編 各論
第一章 偵 查
第二章 公 訴
第三章 自 訴
第四章 審 判
第五章 上 訴
第六章 第二審上訴
第七章 第三審上訴
第八章 抗 告
第九章 再 審
第十章 非常上訴
第十一章 附帶民事訴訟
第十二章 執 行
名詞索引
主要參考書目
序/導讀
新版序
本書此次修改,主要著眼於幾個方面:其一,針對2017年刑事訴訟法的二次修法。該二次修法主要係針對大法官釋字第737、752號解釋,分別與羈押、第三審上訴制度有關。羈押制度的部分,廣受關注的偵查中羈押審查程序,採取強制辯護制度,以進一步發揮保障人權的效果;長期被詬病的重罪羈押,也在大法官釋字第665號解釋後,終於進行修正。此外,第三審上訴制度的部分,本於人民訴訟救濟機會的保障,雖是不得上訴第三審的案件,但若第一審法院為無罪、免訴、不受理或管轄錯誤的判決,經第二審法院撤銷並諭知有罪判決時,仍應給予被告上訴第三審法院救濟的機會,俾能落實憲法訴訟權的保障,並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5項所揭:「判定犯罪者,有權聲請上級法院依法覆判其有罪判決及所科刑罰。」相符。
其二,調整本書已有的內容,並增加較新的司法實務意見,試圖讓讀者更能清楚理解刑事訴訟法的發展現況。例如,配合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修正,有更清楚的說明;對於偵查機關非法安裝GPS追蹤器於他人車上,侵害憲法所保障的隱私權;對於食品攙偽、假冒統一法令解釋的非常上訴效力;對於人民參與司法審判,說明在前些年「人民觀審制度」推動的經驗上,2017年司法院所提出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法」草案,所建構的國民法官制度。這些相關規定及司法實務意見,在本次改版中都有增寫與完善。
可以預見的未來,刑事訴訟法的熱門議題,除了「人民參與刑事司法」以外,為了落實「金字塔型訴訟結構」的建立,刑事訴訟法勢必大幅度修正,2018年6月,司法院所提出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所涉及的增修及刪除條文逾百條,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本書新版得以完成,感謝五南劉靜芬副總編輯和責任編輯高丞嫻的居中聯繫、費心校正。尤其,得力於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王紀軒、僑光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系講師韓政道及東吳大學法研所博士生林朝雲、東海大學法研所碩士生張文瑜及陳秀菁、高雄大學財法所曾啟聞及趙雨柔的大力協助,特申謝忱。
張麗卿 寫於
2018年 夏
本書此次修改,主要著眼於幾個方面:其一,針對2017年刑事訴訟法的二次修法。該二次修法主要係針對大法官釋字第737、752號解釋,分別與羈押、第三審上訴制度有關。羈押制度的部分,廣受關注的偵查中羈押審查程序,採取強制辯護制度,以進一步發揮保障人權的效果;長期被詬病的重罪羈押,也在大法官釋字第665號解釋後,終於進行修正。此外,第三審上訴制度的部分,本於人民訴訟救濟機會的保障,雖是不得上訴第三審的案件,但若第一審法院為無罪、免訴、不受理或管轄錯誤的判決,經第二審法院撤銷並諭知有罪判決時,仍應給予被告上訴第三審法院救濟的機會,俾能落實憲法訴訟權的保障,並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5項所揭:「判定犯罪者,有權聲請上級法院依法覆判其有罪判決及所科刑罰。」相符。
其二,調整本書已有的內容,並增加較新的司法實務意見,試圖讓讀者更能清楚理解刑事訴訟法的發展現況。例如,配合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修正,有更清楚的說明;對於偵查機關非法安裝GPS追蹤器於他人車上,侵害憲法所保障的隱私權;對於食品攙偽、假冒統一法令解釋的非常上訴效力;對於人民參與司法審判,說明在前些年「人民觀審制度」推動的經驗上,2017年司法院所提出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法」草案,所建構的國民法官制度。這些相關規定及司法實務意見,在本次改版中都有增寫與完善。
可以預見的未來,刑事訴訟法的熱門議題,除了「人民參與刑事司法」以外,為了落實「金字塔型訴訟結構」的建立,刑事訴訟法勢必大幅度修正,2018年6月,司法院所提出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所涉及的增修及刪除條文逾百條,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本書新版得以完成,感謝五南劉靜芬副總編輯和責任編輯高丞嫻的居中聯繫、費心校正。尤其,得力於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王紀軒、僑光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系講師韓政道及東吳大學法研所博士生林朝雲、東海大學法研所碩士生張文瑜及陳秀菁、高雄大學財法所曾啟聞及趙雨柔的大力協助,特申謝忱。
張麗卿 寫於
2018年 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