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風:聯合艦隊盛衰的最後奇蹟
書店員導讀
她歷經泗水海戰、中途島、雷伊泰灣到大和特攻,幾乎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所有關鍵戰役,卻始終奇蹟般生還——這就是傳說中的「雪風」。直木獎作家豐田穣以第一手訪談與戰時日記,還原驅逐艦官兵在血與火中的真實生存戰,沒有粉飾的英雄主義,只有戰場上最真切的掙扎與幸運。戰後化身中華民國海軍國軍旗艦「丹陽」,她的故事跨越國界與時代,至今仍是研究日軍驅逐艦的經典文獻。書封繪者是《燃燒的西太平洋》作者梁紹先老師。
超值合購
-
銀翼狂潮:美國如何在中途島贏得太平洋戰爭
定價560元 -
雪風:聯合艦隊盛衰的最後奇蹟
定價650元
優惠時間:2025/08/06 ~ 2025/10/31
優惠組合價:75折特價908元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戰火中不沉的奇蹟艦,扭轉一次次生死瞬間
從聯合艦隊到國軍旗艦,歷史穿越戰後時代
直木獎作家描繪的真實海戰記
報導文學筆法重現真實,為倖存者與亡者作見證
這是關於傳說中的不沉驅逐艦的故事。
她幾度穿越九死一生的激烈戰鬥,總是能平安歸來,雖然有人以「會吃掉僚艦」的雪風來稱呼她,但顯見雪風的運氣是獲得基層官兵的認可。
《雪風》以日本海軍陽炎型驅逐艦「雪風」為主角,詳細描繪了這艘被譽為「幸運艦」的艦艇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歷程。「雪風」從開戰初期就參與了泗水海戰、中途島、索羅門海戰、馬里亞納海戰、雷伊泰灣、大和特攻等幾乎所有重大海戰或行動,從一開始的打雜式護衛任務,到最後被賦予越來越吃重的角色。隨著同單位姐妹艦的凋零,始終留在現場的雪風,逐漸成為作戰的重心。
面對再多的生死交關,「雪風」卻始終奇蹟般倖存返航,成為日本聯合艦隊少數損傷輕微的艦艇。戰後,「雪風」作為賠償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改名「丹陽」,成為國軍旗艦繼續服役多年。但倖存的日本老兵,還是心繫老戰友的動向,直到丹陽艦除役解體,舵輪及船錨回歸日本海軍軍官培訓的殿堂——江田島,才總算回到戰友的身邊永存。
豐田穣不以英雄主義粉飾戰爭,而是還原那些在血與火中掙扎求存的基層官兵的親身經歷。他透過採訪倖存官兵、查閱大量日記、資料,呈現「雪風」在戰場上的真實過程。軍事專家肯定本書對陽炎級設計細節與各戰役部署的細膩描繪,視其為研究日軍驅逐艦行動的重要文獻,距離出版超過40年,至今依然是日文戰紀閱讀的不可忽視的文本。
從聯合艦隊到國軍旗艦,歷史穿越戰後時代
直木獎作家描繪的真實海戰記
報導文學筆法重現真實,為倖存者與亡者作見證
這是關於傳說中的不沉驅逐艦的故事。
她幾度穿越九死一生的激烈戰鬥,總是能平安歸來,雖然有人以「會吃掉僚艦」的雪風來稱呼她,但顯見雪風的運氣是獲得基層官兵的認可。
《雪風》以日本海軍陽炎型驅逐艦「雪風」為主角,詳細描繪了這艘被譽為「幸運艦」的艦艇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歷程。「雪風」從開戰初期就參與了泗水海戰、中途島、索羅門海戰、馬里亞納海戰、雷伊泰灣、大和特攻等幾乎所有重大海戰或行動,從一開始的打雜式護衛任務,到最後被賦予越來越吃重的角色。隨著同單位姐妹艦的凋零,始終留在現場的雪風,逐漸成為作戰的重心。
面對再多的生死交關,「雪風」卻始終奇蹟般倖存返航,成為日本聯合艦隊少數損傷輕微的艦艇。戰後,「雪風」作為賠償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改名「丹陽」,成為國軍旗艦繼續服役多年。但倖存的日本老兵,還是心繫老戰友的動向,直到丹陽艦除役解體,舵輪及船錨回歸日本海軍軍官培訓的殿堂——江田島,才總算回到戰友的身邊永存。
豐田穣不以英雄主義粉飾戰爭,而是還原那些在血與火中掙扎求存的基層官兵的親身經歷。他透過採訪倖存官兵、查閱大量日記、資料,呈現「雪風」在戰場上的真實過程。軍事專家肯定本書對陽炎級設計細節與各戰役部署的細膩描繪,視其為研究日軍驅逐艦行動的重要文獻,距離出版超過40年,至今依然是日文戰紀閱讀的不可忽視的文本。
編輯推薦
雪風的記憶,因你閱讀,而再次被喚醒
文/燎原出版編輯部
這是關於傳說中「不沉的驅逐艦」——雪風號的故事。
對於熟悉戰史的讀者來說,「雪風」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這艘驅逐艦在日本被譽為「屢建戰功的艦艇」,其活躍表現與強運表現,使她與時雨號並列為帝國海軍的兩大「幸運艦」,人稱「吳港的雪風、佐世保的時雨」。然而,時雨未能走到戰爭的終點,於1945年1月沉沒於美軍潛艦的魚雷之下,而雪風卻奇蹟地在戰爭結束時仍保持可戰鬥狀態,成為太平洋戰爭中聯合艦隊最後的象徵。
完工尚不足兩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雪風即刻投入最前線。從泗水海戰、瓜達康納爾島撤退作戰、第三次索羅門海戰到雷伊泰灣海戰,幾乎每一場關鍵海戰都可見雪風的身影。她穿越硝煙戰火、九死一生,卻總能全艦返航,幾乎未遭嚴重損傷,甚至中彈紀錄屈指可數。在大和號出擊沖繩的特攻任務中,雪風亦為少數生還艦艇之一。艦隊覆滅、戰艦沉沒,她卻如影隨形般守護在聯合艦隊左右,成為許多人眼中由神明庇佑的「奇蹟之艦」。
然而,雪風的幸運並非憑空而來。她的倖存建立在反覆嚴格的訓練基礎之上。艦上官兵訓練有素,能迅速掌握敵情,精確操控武器、果斷出擊。正是這種臨戰條件下的高度警覺與協同,加上天賦般的好運,造就了雪風那段近乎不可能的海戰紀錄。
在戰史作品《雪風:聯合艦隊盛衰的最後奇蹟》中,作者豐田穰以記者的筆觸描繪這艘艦艇的壯烈一生。他並未以英雄主義美化戰爭,而是如實記錄了那些在血與火中掙扎求存的普通水兵們。豐田穰出生於滿洲四平街,戰前返回日本,1937年考入海軍兵學校第68期,與「甲標的」乘員酒卷和男為同期,後來成為艦爆飛行員,親歷戰場。在戰後記者生涯中,他深入全國訪談無數退役軍人,《雪風》即是其多年採訪積累下的真實戰記。
《雪風》所表達的,不只是艦上士兵的信念,更是他們在極限戰場中唯一能夠抓住的希望。這種信仰,不是盲目的妄信,而是支撐著無數倖存者走過絕境的力量。書中不僅描繪艦艇的航跡與火線,也訴說戰爭中人性的掙扎與選擇。
戰後,雪風作為戰爭賠償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改名「丹陽」,繼續服役,成為當時國軍的旗艦,參與多項重要任務。從日本帝國的軍事象徵到守護台灣海域的國軍主力,「雪風/丹陽」的傳奇跨越了國界與時代,在亞洲海軍史上佔有無可取代的一席之地。
本書在日本出版後引起廣泛關注,成為戰史愛好者與海軍迷心中的必讀經典。有讀者曾形容:「你以為自己在讀一艘船的命運,最後卻是在人心深處被敲了一記。」《雪風》是一部寫給歷史控、軍事迷,也寫給所有珍視真實故事的讀者的作品。她不只是戰爭的記錄,更是一段記憶的航行。即使艦已不存,雪風的靈魂,仍在時間的波濤中航行,從未沉沒。
文/燎原出版編輯部
這是關於傳說中「不沉的驅逐艦」——雪風號的故事。
對於熟悉戰史的讀者來說,「雪風」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名字。這艘驅逐艦在日本被譽為「屢建戰功的艦艇」,其活躍表現與強運表現,使她與時雨號並列為帝國海軍的兩大「幸運艦」,人稱「吳港的雪風、佐世保的時雨」。然而,時雨未能走到戰爭的終點,於1945年1月沉沒於美軍潛艦的魚雷之下,而雪風卻奇蹟地在戰爭結束時仍保持可戰鬥狀態,成為太平洋戰爭中聯合艦隊最後的象徵。
完工尚不足兩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雪風即刻投入最前線。從泗水海戰、瓜達康納爾島撤退作戰、第三次索羅門海戰到雷伊泰灣海戰,幾乎每一場關鍵海戰都可見雪風的身影。她穿越硝煙戰火、九死一生,卻總能全艦返航,幾乎未遭嚴重損傷,甚至中彈紀錄屈指可數。在大和號出擊沖繩的特攻任務中,雪風亦為少數生還艦艇之一。艦隊覆滅、戰艦沉沒,她卻如影隨形般守護在聯合艦隊左右,成為許多人眼中由神明庇佑的「奇蹟之艦」。
然而,雪風的幸運並非憑空而來。她的倖存建立在反覆嚴格的訓練基礎之上。艦上官兵訓練有素,能迅速掌握敵情,精確操控武器、果斷出擊。正是這種臨戰條件下的高度警覺與協同,加上天賦般的好運,造就了雪風那段近乎不可能的海戰紀錄。
在戰史作品《雪風:聯合艦隊盛衰的最後奇蹟》中,作者豐田穰以記者的筆觸描繪這艘艦艇的壯烈一生。他並未以英雄主義美化戰爭,而是如實記錄了那些在血與火中掙扎求存的普通水兵們。豐田穰出生於滿洲四平街,戰前返回日本,1937年考入海軍兵學校第68期,與「甲標的」乘員酒卷和男為同期,後來成為艦爆飛行員,親歷戰場。在戰後記者生涯中,他深入全國訪談無數退役軍人,《雪風》即是其多年採訪積累下的真實戰記。
《雪風》所表達的,不只是艦上士兵的信念,更是他們在極限戰場中唯一能夠抓住的希望。這種信仰,不是盲目的妄信,而是支撐著無數倖存者走過絕境的力量。書中不僅描繪艦艇的航跡與火線,也訴說戰爭中人性的掙扎與選擇。
戰後,雪風作為戰爭賠償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改名「丹陽」,繼續服役,成為當時國軍的旗艦,參與多項重要任務。從日本帝國的軍事象徵到守護台灣海域的國軍主力,「雪風/丹陽」的傳奇跨越了國界與時代,在亞洲海軍史上佔有無可取代的一席之地。
本書在日本出版後引起廣泛關注,成為戰史愛好者與海軍迷心中的必讀經典。有讀者曾形容:「你以為自己在讀一艘船的命運,最後卻是在人心深處被敲了一記。」《雪風》是一部寫給歷史控、軍事迷,也寫給所有珍視真實故事的讀者的作品。她不只是戰爭的記錄,更是一段記憶的航行。即使艦已不存,雪風的靈魂,仍在時間的波濤中航行,從未沉沒。
目錄
第一部 神話的誕生
強運艦雪風出動——南太平洋波濤洶湧
莊嚴的海景——激鬥的泗水海域
不屈的海上男兒——擊沉旗艦德魯伊特號
儘管如此仍不辱武名——令人憾恨的中途島
軍艦進行曲響起——年輕少尉的初體驗
第二部 幸運站在我們一邊
鐵底灣的火祭——戰艦比叡號沉沒
隱忍的苦澀之海——惡魔的瓜島快車
悲慘的活祭品——丹皮爾海峽的悲劇
即使如此,雪風仍持續前行——跨過僚艦的屍體
向赫赫武勳致上敬意——「神通號」壯烈的死鬥
「沒什麼好擔心的啦!」——強運、豪傑艦長登場
第三部 在痛苦的海中求生
遺忘的傳統——馬里亞納海戰的敗北
在史上最大海戰中存活下來——充滿悔恨的海上悲劇
第四部 即使如此雪風仍不沉
與「大和號」一同展開特攻——跨越地獄之門
縱使折戟沉沙——再見了,雪風!
驅逐艦小論
強運艦雪風出動——南太平洋波濤洶湧
莊嚴的海景——激鬥的泗水海域
不屈的海上男兒——擊沉旗艦德魯伊特號
儘管如此仍不辱武名——令人憾恨的中途島
軍艦進行曲響起——年輕少尉的初體驗
第二部 幸運站在我們一邊
鐵底灣的火祭——戰艦比叡號沉沒
隱忍的苦澀之海——惡魔的瓜島快車
悲慘的活祭品——丹皮爾海峽的悲劇
即使如此,雪風仍持續前行——跨過僚艦的屍體
向赫赫武勳致上敬意——「神通號」壯烈的死鬥
「沒什麼好擔心的啦!」——強運、豪傑艦長登場
第三部 在痛苦的海中求生
遺忘的傳統——馬里亞納海戰的敗北
在史上最大海戰中存活下來——充滿悔恨的海上悲劇
第四部 即使如此雪風仍不沉
與「大和號」一同展開特攻——跨越地獄之門
縱使折戟沉沙——再見了,雪風!
驅逐艦小論
試閱
第二部 幸運站在我們一邊
鐵底灣的火祭——戰艦比叡號沉沒
八月七日,自美軍登陸瓜島以來,已經發生了大小將近十次的海戰,但瓜島的美軍依然占據優勢。
大本營得知十月二十四日以後的總攻擊失敗,決定更進一步在十一月上旬到中旬,把佐野中將的第三十八師團運上瓜島,並要求海軍協助。
面對大本營的請求,GF(聯合艦隊)司令部決定在十一月十二日晚上,派第十一戰隊(比叡、霧島)對瓜島機場展開砲擊。
在先前的十月十三日晚上,栗田中將的第三戰隊(金剛、榛名)就已經用三十六公分主砲發射了約一千發砲彈摧毀機場,且獲得相當的成果,因此決定再做一次。但同樣的好事真會發生兩次嗎?
GF在支援這次砲擊上,使用了前進部隊。
十一戰隊的砲擊決定從十一月十二日晚上十一點十分開始,前進部隊則從九日下午三點四十三分,從吐魯克環礁出擊。
這次雪風的位置是比叡號的左前方護衛,沒有想到也是扮演為她送別的角色。
十二日早上,從瓜島傳來以下情報:
「○三○○,敵戰艦三艘、巡洋艦三艘、運輸船五艘、驅逐艦十一艘、正持續進入隆加角。」
按照預定計畫,十二日凌晨三點三十分,挺身攻擊隊和前進部隊本隊分離,沿索羅門群島東側南下。上午八點三十分左右,他們和一架B17接觸,但二航戰的三架零戰將對方驅趕。
位在肖特蘭基地的四水戰在下午一點三十分,和挺身攻擊隊會合。
在十一戰隊前方八公里處,右側是夕立、春雨,左側則是按朝雲、村雨、五月雨的順序並行,占住前衛的位置。
長良號在十一戰隊前面擔任哨戒,左側是雪風、天津風、照月,右側是曉、雷、電,占住直接護衛的位置。
下午三點左右開始有暴雨來襲,視線糟糕到從雪風艦上,只能勉勉強強看到比叡號的身影。
「這可怎麼辦呢?敵方雷達的精密度似乎變得更好了,以現在這種很難看見薩沃島對面的狀況,夕立、朝雲那邊會不會出其不意遭到對方襲擊啊?」
「嗯,視線不佳的話,殺入敵陣也未嘗不是個好想法,問題是敵方有雷達。我們這邊陣形一旦亂掉,雷達射擊就會變得很有效哪!」
「夕立號艦長吉川是我的同窗,以勇猛著稱,所以真有可能這樣幹呢!」
菅間艦長和莊司司令,在艦橋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就在暴雨時好時壞之間, 挺身攻擊隊在下午四點左右, 進入聖伊莎貝爾島與馬萊塔島之間的因迪斯彭薩布林海峽,繞過薩沃島南面,進入俗稱的「鐵底灣」。(英語稱為Iron Bottom Sound,因為有許多日美軍艦在此沉沒,所以得名)比叡號上的十一戰隊司令部向各隊以信號通知,對瓜島機場的砲擊預定時刻是晚上十一點十分到十一點四十分,以及晚上十一點五十分到凌晨零點三十分。
晚上八點左右,猛烈的豪雨伴隨著雷鳴襲來。
這時,雪風水雷科的大西喬兵曹,正從第一聯裝發射管室往外眺望。在傾瀉而下的豪雨中,只能偶爾辨識出比叡號與在她前面的長良號身影,這讓大西不禁心想,「這簡直就像是在桶狹間突擊嘛!」
在比叡號更前方的夕立、春雨,在距離六千處確認到七艘敵影。晚上十一點四十八分,他們為了展開雷擊往左迴轉,試著從右舷鎖定敵人,但北進中的美軍前衛也左轉接近他們,於是夕立號艦長吉川中佐斷然決定挑戰對方。十一點五十五分,夕立號在距離一千五百處發射了八枚魚雷。他們報告說,「二三五九,擊沉兩艘敵巡洋艦」。(美軍方面的報告是,亞特蘭大號被命中兩枚)
美軍方面在晚上十一點四十一分,打頭陣的庫欣號發現前方三百碼處,有兩艘日本驅逐艦(夕立、春雨)由左往右橫切過來,立刻向旗艦報告,同時為了發射魚雷驟然左轉。後續的驅逐艦也急急忙忙跟著左轉,亞特蘭大號也以左滿舵的方式進行轉向。
舊金山號上的總指揮官卡拉漢少將眼見前方的混亂,用隊內無線電話呼叫亞特蘭大號:
「你們在做什麼,為什麼突然變換航向?」
面對卡拉漢的訊問,史考特少將回答說:「是為了避免和我方驅逐艦相互衝撞。」就在焦灼的卡拉漢下令準備射擊的時候,十一點五十一分,比叡號開始照射,並發射第一波砲彈,接著美軍也開始射擊。
史考特少將為了讓驅逐艦開始雷擊而徵求卡拉漢的許可,但就在講電話的時候,比叡號的第一波砲彈命中了亞特蘭大號的艦橋,少將和幕僚全都在橫掃而過的彈片下當場陣亡。接下來,史考特艦隊(前方的四艘驅逐艦)完全無法獲得旗艦的指示,只能在混亂中採取各自為戰的方式持續戰鬥。
比叡號發射第一波砲彈後,雪風上的森田砲術長也像是等待已久般,迫不及待地下令:
「目標,右前方敵方一號艦(庫欣號),開始射擊!」
六發十二點七公分砲彈宛若流星墜落般,劃破晴朗夜晚的空氣驟然飛出。庫欣號在夕立、春雨和雪風的集中砲火洗禮下燃起大火,宛若巨大火炬般燃燒通明,將周圍的美軍軍艦映得一清二楚。(之後,庫欣號停止了所有動力,在彈藥庫爆炸後,彷彿深夜燃放的特大號煙火湧現沖天火柱,迅速沉入隆加海域的海底)
一擊得手的雪風,接著把目標轉向二號艦拉菲號。
這時,白戶水雷長也下令「開始發射」!
雪風以拉菲號、史特瑞特號、歐巴農號三艦為對手,宛若中古會戰般開始近距離互毆,夕立、春雨、照月也前來助陣,隆加外海砲彈四處紛飛,拖著火焰的尾巴四處炸裂、燃起火柱,呈現出一副地獄般的景象。(拉菲號被兩發三十六公分三式彈(應該是由霧島號射出)命中,接著又被雪風的兩枚魚雷命中,折成兩半消失在海中)
接下來是三號艦史特瑞特號。
這時候已經是完全零距離射擊(一千公尺以內),齊藤中尉(十一月一日晉級)的證言也說,「只要水平射擊,一定可以命中」。
史特瑞特號也在和雪風交戰三分鐘後,舵機遭到破壞、雷達停止運作。
於是雪風又將目標變更成四號艦歐巴農號,繼續向對方造成損傷。
這時候,讓我們來看看打頭陣的夕立號動向。
用魚雷對亞特蘭大號造成損傷的夕立號,一邊進行一千公尺以下的零距離射擊,一邊衝進敵陣,讓一艘重巡燃起大火、並造成若干損傷,但在一邊和敵人重巡、驅逐艦交戰、一邊北上的過程中,射擊指揮所、輪機室等都遭到砲彈命中,最後在十三日凌晨零點二十六分,於薩沃島一六五度(南南西方)九浬處,陷入無法航行的狀況。
比叡號的情況又是如何?
比叡號雖然進行了兩波齊射,但照射的同時,敵方砲彈也集中在比叡號上。巡洋艦、驅逐艦從中小口徑砲到機砲,全都鎖定了比叡號,前部桅杆發生火災,上甲板被橫掃了一遍,高射砲也遭到破壞,更因為電路不通,一時之間主砲、副砲都陷入無法發射。
襲擊艦橋的一發砲彈,造成十一戰隊先任參謀鈴木正金中佐戰死,其他死傷者眾多,司令官阿部中將也負傷。
比叡號因為艦內通訊斷絕,所以改成直接操舵(指揮者在舵機室內操舵),但舵機室上方被一發二十公分砲的啞彈(未爆彈)打出一個洞,從那裡開始浸水,舵機室、舵柄室都充滿了水,舵機停止,人力操舵也無法進行。
霧島號因為是在無照射下進行射擊,所以並沒有遭受像比叡號那樣的損傷。
十戰隊旗艦長良號,在雪風、電的協助下展開砲擊、雷擊,電號報告說,命中了敵方重巡(七號艦波特蘭號?)三枚魚雷。
雪風也和長良號一起,對敵巡洋艦、驅逐艦各一艘展開照射砲擊,導致對方嚴重傾斜、燃起大火,在記錄上都寫著「確實擊沉」。
照月號也報告說,自己和敵方一艘巡洋艦、六艘驅逐艦交戰,擊沉一艘驅逐艦、重創一艘,其他全部都有命中彈(無照射射擊)。
天津風號在用一枚魚雷命中敵巡洋艦後,脫離我方孤軍奮鬥,雖然給予敵巡洋艦重大損傷,自己也輕微受創,於是北上退避。
夕立號之後沉沒。擔任比叡號直屬護衛、前進到右前方的曉號,在混戰中滿身創傷,沉沒。
混亂之中,旗艦舊金山號一時將亞特蘭大號誤認為日軍的比叡號進行砲擊,卡拉漢少將於是大聲喊叫,要該艦的砲術長「立刻停止射擊」!
結果卡拉漢又不小心誤把這個命令用隊內無線電傳播到全艦隊,於是有很多艦艇都停止射擊,美軍艦隊陷入極度混亂之中。
鐵底灣的火祭——戰艦比叡號沉沒
八月七日,自美軍登陸瓜島以來,已經發生了大小將近十次的海戰,但瓜島的美軍依然占據優勢。
大本營得知十月二十四日以後的總攻擊失敗,決定更進一步在十一月上旬到中旬,把佐野中將的第三十八師團運上瓜島,並要求海軍協助。
面對大本營的請求,GF(聯合艦隊)司令部決定在十一月十二日晚上,派第十一戰隊(比叡、霧島)對瓜島機場展開砲擊。
在先前的十月十三日晚上,栗田中將的第三戰隊(金剛、榛名)就已經用三十六公分主砲發射了約一千發砲彈摧毀機場,且獲得相當的成果,因此決定再做一次。但同樣的好事真會發生兩次嗎?
GF在支援這次砲擊上,使用了前進部隊。
十一戰隊的砲擊決定從十一月十二日晚上十一點十分開始,前進部隊則從九日下午三點四十三分,從吐魯克環礁出擊。
這次雪風的位置是比叡號的左前方護衛,沒有想到也是扮演為她送別的角色。
十二日早上,從瓜島傳來以下情報:
「○三○○,敵戰艦三艘、巡洋艦三艘、運輸船五艘、驅逐艦十一艘、正持續進入隆加角。」
按照預定計畫,十二日凌晨三點三十分,挺身攻擊隊和前進部隊本隊分離,沿索羅門群島東側南下。上午八點三十分左右,他們和一架B17接觸,但二航戰的三架零戰將對方驅趕。
位在肖特蘭基地的四水戰在下午一點三十分,和挺身攻擊隊會合。
在十一戰隊前方八公里處,右側是夕立、春雨,左側則是按朝雲、村雨、五月雨的順序並行,占住前衛的位置。
長良號在十一戰隊前面擔任哨戒,左側是雪風、天津風、照月,右側是曉、雷、電,占住直接護衛的位置。
下午三點左右開始有暴雨來襲,視線糟糕到從雪風艦上,只能勉勉強強看到比叡號的身影。
「這可怎麼辦呢?敵方雷達的精密度似乎變得更好了,以現在這種很難看見薩沃島對面的狀況,夕立、朝雲那邊會不會出其不意遭到對方襲擊啊?」
「嗯,視線不佳的話,殺入敵陣也未嘗不是個好想法,問題是敵方有雷達。我們這邊陣形一旦亂掉,雷達射擊就會變得很有效哪!」
「夕立號艦長吉川是我的同窗,以勇猛著稱,所以真有可能這樣幹呢!」
菅間艦長和莊司司令,在艦橋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就在暴雨時好時壞之間, 挺身攻擊隊在下午四點左右, 進入聖伊莎貝爾島與馬萊塔島之間的因迪斯彭薩布林海峽,繞過薩沃島南面,進入俗稱的「鐵底灣」。(英語稱為Iron Bottom Sound,因為有許多日美軍艦在此沉沒,所以得名)比叡號上的十一戰隊司令部向各隊以信號通知,對瓜島機場的砲擊預定時刻是晚上十一點十分到十一點四十分,以及晚上十一點五十分到凌晨零點三十分。
晚上八點左右,猛烈的豪雨伴隨著雷鳴襲來。
這時,雪風水雷科的大西喬兵曹,正從第一聯裝發射管室往外眺望。在傾瀉而下的豪雨中,只能偶爾辨識出比叡號與在她前面的長良號身影,這讓大西不禁心想,「這簡直就像是在桶狹間突擊嘛!」
在比叡號更前方的夕立、春雨,在距離六千處確認到七艘敵影。晚上十一點四十八分,他們為了展開雷擊往左迴轉,試著從右舷鎖定敵人,但北進中的美軍前衛也左轉接近他們,於是夕立號艦長吉川中佐斷然決定挑戰對方。十一點五十五分,夕立號在距離一千五百處發射了八枚魚雷。他們報告說,「二三五九,擊沉兩艘敵巡洋艦」。(美軍方面的報告是,亞特蘭大號被命中兩枚)
美軍方面在晚上十一點四十一分,打頭陣的庫欣號發現前方三百碼處,有兩艘日本驅逐艦(夕立、春雨)由左往右橫切過來,立刻向旗艦報告,同時為了發射魚雷驟然左轉。後續的驅逐艦也急急忙忙跟著左轉,亞特蘭大號也以左滿舵的方式進行轉向。
舊金山號上的總指揮官卡拉漢少將眼見前方的混亂,用隊內無線電話呼叫亞特蘭大號:
「你們在做什麼,為什麼突然變換航向?」
面對卡拉漢的訊問,史考特少將回答說:「是為了避免和我方驅逐艦相互衝撞。」就在焦灼的卡拉漢下令準備射擊的時候,十一點五十一分,比叡號開始照射,並發射第一波砲彈,接著美軍也開始射擊。
史考特少將為了讓驅逐艦開始雷擊而徵求卡拉漢的許可,但就在講電話的時候,比叡號的第一波砲彈命中了亞特蘭大號的艦橋,少將和幕僚全都在橫掃而過的彈片下當場陣亡。接下來,史考特艦隊(前方的四艘驅逐艦)完全無法獲得旗艦的指示,只能在混亂中採取各自為戰的方式持續戰鬥。
比叡號發射第一波砲彈後,雪風上的森田砲術長也像是等待已久般,迫不及待地下令:
「目標,右前方敵方一號艦(庫欣號),開始射擊!」
六發十二點七公分砲彈宛若流星墜落般,劃破晴朗夜晚的空氣驟然飛出。庫欣號在夕立、春雨和雪風的集中砲火洗禮下燃起大火,宛若巨大火炬般燃燒通明,將周圍的美軍軍艦映得一清二楚。(之後,庫欣號停止了所有動力,在彈藥庫爆炸後,彷彿深夜燃放的特大號煙火湧現沖天火柱,迅速沉入隆加海域的海底)
一擊得手的雪風,接著把目標轉向二號艦拉菲號。
這時,白戶水雷長也下令「開始發射」!
雪風以拉菲號、史特瑞特號、歐巴農號三艦為對手,宛若中古會戰般開始近距離互毆,夕立、春雨、照月也前來助陣,隆加外海砲彈四處紛飛,拖著火焰的尾巴四處炸裂、燃起火柱,呈現出一副地獄般的景象。(拉菲號被兩發三十六公分三式彈(應該是由霧島號射出)命中,接著又被雪風的兩枚魚雷命中,折成兩半消失在海中)
接下來是三號艦史特瑞特號。
這時候已經是完全零距離射擊(一千公尺以內),齊藤中尉(十一月一日晉級)的證言也說,「只要水平射擊,一定可以命中」。
史特瑞特號也在和雪風交戰三分鐘後,舵機遭到破壞、雷達停止運作。
於是雪風又將目標變更成四號艦歐巴農號,繼續向對方造成損傷。
這時候,讓我們來看看打頭陣的夕立號動向。
用魚雷對亞特蘭大號造成損傷的夕立號,一邊進行一千公尺以下的零距離射擊,一邊衝進敵陣,讓一艘重巡燃起大火、並造成若干損傷,但在一邊和敵人重巡、驅逐艦交戰、一邊北上的過程中,射擊指揮所、輪機室等都遭到砲彈命中,最後在十三日凌晨零點二十六分,於薩沃島一六五度(南南西方)九浬處,陷入無法航行的狀況。
比叡號的情況又是如何?
比叡號雖然進行了兩波齊射,但照射的同時,敵方砲彈也集中在比叡號上。巡洋艦、驅逐艦從中小口徑砲到機砲,全都鎖定了比叡號,前部桅杆發生火災,上甲板被橫掃了一遍,高射砲也遭到破壞,更因為電路不通,一時之間主砲、副砲都陷入無法發射。
襲擊艦橋的一發砲彈,造成十一戰隊先任參謀鈴木正金中佐戰死,其他死傷者眾多,司令官阿部中將也負傷。
比叡號因為艦內通訊斷絕,所以改成直接操舵(指揮者在舵機室內操舵),但舵機室上方被一發二十公分砲的啞彈(未爆彈)打出一個洞,從那裡開始浸水,舵機室、舵柄室都充滿了水,舵機停止,人力操舵也無法進行。
霧島號因為是在無照射下進行射擊,所以並沒有遭受像比叡號那樣的損傷。
十戰隊旗艦長良號,在雪風、電的協助下展開砲擊、雷擊,電號報告說,命中了敵方重巡(七號艦波特蘭號?)三枚魚雷。
雪風也和長良號一起,對敵巡洋艦、驅逐艦各一艘展開照射砲擊,導致對方嚴重傾斜、燃起大火,在記錄上都寫著「確實擊沉」。
照月號也報告說,自己和敵方一艘巡洋艦、六艘驅逐艦交戰,擊沉一艘驅逐艦、重創一艘,其他全部都有命中彈(無照射射擊)。
天津風號在用一枚魚雷命中敵巡洋艦後,脫離我方孤軍奮鬥,雖然給予敵巡洋艦重大損傷,自己也輕微受創,於是北上退避。
夕立號之後沉沒。擔任比叡號直屬護衛、前進到右前方的曉號,在混戰中滿身創傷,沉沒。
混亂之中,旗艦舊金山號一時將亞特蘭大號誤認為日軍的比叡號進行砲擊,卡拉漢少將於是大聲喊叫,要該艦的砲術長「立刻停止射擊」!
結果卡拉漢又不小心誤把這個命令用隊內無線電傳播到全艦隊,於是有很多艦艇都停止射擊,美軍艦隊陷入極度混亂之中。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