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全一冊)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歷史者,為一國一社會之傳記。中國之社會狀態,至為複雜,而究其大概,依其演進,大致可分為三世:一上古,三五而迄姬周;二中古,自嬴秦而至隋唐;三近世,自宋逮清,外交漸繁。
本書茲以此三世彙纂總編,分舉地形、食貨、職官、刑法、兵政、選舉、外交、文字、學說,依次分編,然提綱挈領,於歷朝政事之得失、風俗之隆汙、制度文物之考據,以為人類進化比較之學問。
本書特色
1.本書自上古周代至清朝,歷朝政事之得失、風俗之隆汙、制度文物之考據彙纂總編。
2.本書堪為人類進化比較學問之大著。
目錄
卷一 總論
敘言
上世一
第一章 三皇五帝事略
第二章 古代文化發生次序
第三章 夏商周事略
第四章 春秋分併事略
第五章 戰國分併事略
第六章 東遷以還文化之變遷
中世二
第一章 秦室興亡事略
第二章 楚漢之際事略
第三章 西漢事略
第四章 東漢事略
第五章 三國事略
第六章 兩漢三國政教之大概
第七章 兩晉興亡事略
第八章 南北朝興亡事略
第九章 兩晉南北朝政教之大概
第十章 隋室興亡事略
第十一章 唐室興亡事略
第十二章 隋唐政教之大概
第十三章 五季之亂
近世三
第一章 北宋興亡事略
第二章 南宋興亡事略
第三章 兩宋政教之大概
第四章 遼金夏之建國
第五章 元室興亡事略
第六章 元代政教之大概
第七章 明室興亡事略
第八章 明代政教之大概
第九章 清代興亡事略
第十章 清代政教之大概
卷二 地形編
敘言
第一章 古代九州
第二章 春秋戰國疆域形勢
第三章 秦漢州郡及三國分立之地位
第四章 兩晉南北朝封畛之廣狹
第五章 隋州郡更置及唐之分道
第六章 唐世藩鎮及五季割據
第七章 宋之分路及遼金夏建國之形勢
第八章 元初分省及西北拓地之次第
第九章 明之分司及九邊之建置
第十章 清代一統之制
卷三 食貨編
敘言
國用一
第一章 田野山澤之利
第二章 戶口之消長
第三章 賦稅之制度
第四章 平準均輸之法
第五章 家財輸助之例
第六章 歷代理財得失概略
農政二
第一章 井田均田之沿革
第二章 代田區田之發明
第三章 南北之水利
第四章 屯田之制度
第五章 常平社倉之法
錢幣三
第一章 錢法之變
第二章 鈔法之變
第三章 金銀之使用
第四章 廢錢與放鑄兩說
漕運四
第一章 關中之運
第二章 燕都之運
第三章 海上之運
第四章 漕運與黃河之關係
第五章 歷代歲漕綜數表
卷四 職官編
敘言
官制一
第一章 歷代建官之概略
第二章 歷代政權之轉移
第三章 歷代功臣之封爵
第四章 歷代地方之制度
銓選二
第一章 銓選之遞變
第二章 考課之之概略
第三章 選舉之條例
第四章 掾屬之自辟
祿秩三
第一章 班祿之制度
第二章 職田與幹役之並行
第三章 祿制封嗇之差異
卷五 刑法編
敘言
第一章 法源
第二章 法典之沿革
第三章 律學名詞之解釋
第四章 刑制之輕重
第五章 刑之類別
第六章 刑書之綱要
第七章 司法權之分合
第八章 刑之消滅
第九章 監獄制度
第十章 歷代酷刑之大略
卷六 兵政編
敘言
兵制一
第一章 周代軍賦及春秋以後之變革
第二章 漢南北軍予兵役徵調之法
第三章 魏晉以降兵制成內輕外重之勢
第四章 周齊隋唐府兵之制
第五章 唐禁軍方鎮之盛衰
第六章 宋之四種兵制
第七章 遼金元蕃漢軍戶概略
第八章 明京營衛所之制
第九章 清代旗營綠營制度及新軍之編制
第十章 歷朝兵制異同之比較
兵學二
第一章 歷代水陸戰事之演進
第二章 歷代兵器發明之次第
第三章 歷代戰術學之演進
序/導讀
敘言
歷史者,國家隆替分合之樞軸;制度文物,得藉之以資考鏡,而為人類進化比較之學問也。然欲知隆替分合之由來,則不能不先就本國歷史研究之。
歷史之範圍,各國學者觀詧不同:德國學者海爾漫洛但氏,謂歷史上有五種之見解:曰智力、曰工業、曰美術、曰宗教、曰政治,此一說也;英國學者又別之為三:曰德義、曰智力、約生產,此又一說也;也要各就其本國之觀察而得也。茲研究本國之範圍而亦得其五焉:
(一)民族。原夫中土民族,自西而來,立國於黃河流域,號曰華夏,而東朝鮮,西回藏,及越南緬甸遺氓,猶剺面嚮內,而震先聖之聲靈者,皆華族也;餘則南苗、北胡、西羌而已。
(二)地勢。古有大九州之稱,所包至遠,自炎漢而後,則由黃河流域而及於長江流域矣;自近百餘年,則由黃河長江流域擴而至於閩粵江流域矣。
(三)國統。虞夏以前,為官天下,夏禹以後,為家天下,期間征誅雖刱局,而皇位繼承仍種血統。
(四)學術。孔子之道,既集三代之大成,而亦為百世所宗仰;後乎此佛教輸入,國人之思想亦受其影響。
(五)社會。古人有言曰,歷史本社會之傳記。
吾國社會狀態,至為複雜,而究其大概,則貴賤之階級太分,生計之程度日進而已。依其演進,區而畫之,大致可分為三世:自三五而迄姬周,曰上古;自嬴秦而至隋唐,曰中古;自宋逮清,外交漸繁,事勢所趨,莫能相遏,是曰近世。茲擬以三世彙纂總編,復為量事區類,舉地形、食貨、職官、刑法、兵政、選舉、外交、文字、學說,次為分編。雖不敢謂已盡隆替分合之原,然提綱挈領,於歷朝政事之得失,與其風俗之隆汙,亦足少闚涯涘矣。
輯總編。
試閱
歷史者,國家隆替分合之樞軸;制度文物,得藉之以資考鏡,而為人類進化比較之學問也。然欲知隆替分合之由來,則不能不先就本國歷史研究之。
歷史之範圍,各國學者觀詧不同:德國學者海爾漫洛但氏,謂歷史上有五種之見解:曰智力、曰工業、曰美術、曰宗教、曰政治,此一說也;英國學者又別之為三:曰德義、曰智力、約生產,此又一說也;也要各就其本國之觀察而得也。茲研究本國之範圍而亦得其五焉:
(一)民族。原夫中土民族,自西而來,立國於黃河流域,號曰華夏,而東朝鮮,西回藏,及越南緬甸遺氓,猶剺面嚮內,而震先聖之聲靈者,皆華族也;餘則南苗、北胡、西羌而已。
(二)地勢。古有大九州之稱,所包至遠,自炎漢而後,則由黃河流域而及於長江流域矣;自近百餘年,則由黃河長江流域擴而至於閩粵江流域矣。
(三)國統。虞夏以前,為官天下,夏禹以後,為家天下,期間征誅雖刱局,而皇位繼承仍種血統。
(四)學術。孔子之道,既集三代之大成,而亦為百世所宗仰;後乎此佛教輸入,國人之思想亦受其影響。
(五)社會。古人有言曰,歷史本社會之傳記。
吾國社會狀態,至為複雜,而究其大概,則貴賤之階級太分,生計之程度日進而已。依其演進,區而畫之,大致可分為三世:自三五而迄姬周,曰上古;自嬴秦而至隋唐,曰中古;自宋逮清,外交漸繁,事勢所趨,莫能相遏,是曰近世。茲擬以三世彙纂總編,復為量事區類,舉地形、食貨、職官、刑法、兵政、選舉、外交、文字、學說,次為分編。雖不敢謂已盡隆替分合之原,然提綱挈領,於歷朝政事之得失,與其風俗之隆汙,亦足少闚涯涘矣。
輯總編。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