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圖解.品讀資治通鑑:逐句翻譯×注釋詳解×白話賞析,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國學知識、成語典故與故事的完美融合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首部編年體通史‧歷數十六朝得失
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國學知識、成語典故與故事的完美融合
精闢導語,邏輯串連,理解各個故事的前因後果。
逐句翻譯,白話解析,立即融入故事情境,精彩處讓人拿起就放不下。
注釋詳解,難詞解析,輔助閱讀,增添對文言文的理解。
全彩插圖,圖文搭配,帶來更賞心悅目的視覺體驗。
一本帶你輕鬆讀懂千年歷史
《資治通鑑》在古代被視為帝王的教科書,時至今日可當成領導者的必修課,當中關於用人、識人、待人的諸多義理,古今通用,可用於管理用人、下屬溝通、研究歷史、政經文化、預測國情等各方面,堪稱一本包含生活各層面的歷史經典。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內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 403 年),下至後周顯德六年(西元 959 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並按朝代分為十六紀。《資治通鑑》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內容涵蓋政治、軍事、民族、經濟、文化、人物評價等多個方面。書名取意為「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無論是在史學史,還是在文學史上,《資治通鑑》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和司馬遷的《史記》並稱「史學雙璧」。《資治通鑑》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以編年體為形式的史書逐漸增多。而南宋的史學家袁樞更是從《資治通鑑》中得到啟發,取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優點,創造新的寫史體例― 紀事本末。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
精彩導語點評,理解歷史,體會中國文學之美的第一步
十六個王朝、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五十六篇故事盡收眼底
六百多幅情境插圖,解讀歷史,增添視覺美感,
對於歷史發展、人物和事件背景有更深切瞭解。
§§關於本書,你非讀不可的理由§§
★規模空前 重點精選
從全書共294卷、300餘萬字,且橫跨從戰國到五代十國共1362年歷史的《資治通鑑》中,精選最具代表性篇章,按時間順序整理編撰,讓讀者能更真實、直觀、全面認識中國歷史。
★內容經典 體例科學
為了幫助讀者更易理解原著,書中增設導語、注釋、譯文等內容,降低讀者閱讀障礙,深入體會作品內涵,更有助掌握原著精華。
★以圖輔文 好讀易懂
600餘幅精美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為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彷彿置身於立體真實的歷史博物館中,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獲得豐富的視覺感受和想像空間。
★經典讀本 值得典藏
清晰簡明的體例、精彩豐富的故事、珍貴精美的圖片、兼顧傳統文化與現代美學的設計理念,打造出典雅舒適的閱讀空間,全面提升本書的欣賞與藝術價值。
本書特色
1.每個篇章開端都有導讀,以引導式、邏輯式、串聯式方法來解說,可提升理解力。
2.逐字逐句翻譯,快速融入故事情境。
3.生闢詞語、主要人物附有解釋,有利於記住新詞和各主角關係。
4.全彩插圖,畫風細膩,圖文互相搭配,讓閱讀變成一件美好的事。
目錄
序/導讀
前言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其內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 403 年),下至後周顯德六年(西元 959 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並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加在一起,共有兩百九十四卷,其中以隋、唐、五代的部分所占比重最大。
《資治通鑑》全書約三百萬字,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內容涵蓋政治、軍事、民族、經濟、文化、人物評價等多個方面。其所取材料除了正史以外,還有不少稗官野史、百家譜錄、正集、別集、墓誌、碑碣、行狀、別傳……周密而完備。和司馬光一同編寫該書的劉攽、劉恕、范祖禹都是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其中劉攽負責戰國、兩漢部分;劉恕負責三國、南北朝部分;范祖禹負責隋、唐、五代部分。他們對浩如煙海的資料進行辨析、選擇,然後再交由司馬光取捨要點、編輯定度,製成初稿。這樣,在保證全書內容的豐富性和準確性的同時,又讓彼此獨立的材料系統化。
《資治通鑑》所引之書多達數百種,有極高的史學價值,但因為以「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目的,它又並非一部單純敘述歷史事件的書,而是有很強的政治功用。這還要從《資治通鑑》誕生的背景說起。北宋的建立,結束了中唐以後開始的戰亂局面,再一次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然而,北宋的君主、大臣都十分清楚,於內,國家政治積弊甚多;於外,邊疆地區又極不穩定。對此,司馬光、范祖禹等大臣心急如焚,他們試圖用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教訓的方式,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出路。西元 1066 年司馬光獻給宋英宗一本書― 《通志》,即《資治通鑑》的前身。該書記述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 403 年)到秦二世三年(西元前 207 年),共一百九十五年的歷史,講述了秦、楚、齊、燕、韓、趙、魏等七國的興亡。司馬光希望宋英宗能從這本書得到治世啟發。
宋英宗對《通志》非常滿意,遂命司馬光寫作《歷代君臣事蹟》。為此,他特地下詔設置書局,撥出專款,要司馬光自選助手,專事編寫,並允許司馬光閱覽皇家圖書。司馬光大為感動,用了十九年的時間,於宋神宗元豐七年(西元1084 年)將該書編寫完成。不過,宋神宗並沒有沿用當年英宗所定的書名,而是取「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之意,為該書定名「資治通鑑」。
由於這個緣故,《資治通鑑》的選材非常講究,它「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先後有倫,精粗不雜」。即使不抱任何目的地閱讀它,人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自己的歷史觀,以善為法,以惡為戒。而其在敘事之後,還有議論,透過這些議論可以瞭解司馬光所在時代的價值觀。這些議論共一百八十六篇,司馬光所作的占一○二篇,為「臣光曰」。歷史學家陳垣認為,司馬光「志在續《左氏傳》,有所感觸,亦仿左氏設辭『君子曰』而稱『臣光曰』」。
無論是在史學史,還是在文學史上,《資治通鑑》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和司馬遷的《史記》並稱「史學雙璧」。宋元之交的史學家胡三省稱它:「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評價它:「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後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據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自《資治通鑑》後,以編年體為形式的史書多了起來。不少學者參考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的方法考辨史實,選取史料不限於正史實錄,注重史據和史事的情理,掀起了一股考辨之風。而南宋的史學家袁樞更是從《資治通鑑》中得到啟發,取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優點,創造了新的寫史體例― 紀事本末。
一部偉大的史書不只可以幫助人們知悉過去,它就像一條深沉舒緩的大河,人們可以臨河照影,把它當作瞭解自己的鏡子,也可以以身涉河,如漁夫捕魚一般,於其中攫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或許還會得到自己想都未曾想過的寶藏。而縱覽它的奔流之貌,人們還能借它來推求未來。
當然,讀完三百餘萬字的鴻篇巨制,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既需要堅強的毅力,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因此本書精選了其中具代表性的精彩篇章,讓人們能夠以精達全、深入淺出地體悟整部《資治通鑑》的精神。由於在精選的同時,本書完好地保留了《資治通鑑》的通史體例,就確保了整部作品靈魂的完整性。
此外,閱讀古代經典,語言文字是一大難關,古人的行文方式和今人有很大區別,再加上《資治通鑑》的語言雖然簡繁得宜,飛揚生動,卻並不通俗淺顯,很多人對其望而卻步。因此,本書在原文後面搭配了注釋、譯文,幫助讀者理解,並對全書進行了精編精校,保證了原文、注釋、譯文的嚴謹性、準確性。
閱讀既是獲取知識、充盈思想、陶冶身心的過程,也是美妙的精神享受的過程。本書將原文、注釋、譯文、插圖以及圖注,有機地結合起來,層次清晰,賞心悅目,將閱讀古代經典由一件枯燥耗神的事,變成一種愉悅身心的美好體驗。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