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中華重大事件史:從猿人到皇帝,從傳說到元明清,用關鍵人物和經典事件,搭起你心中的中國史全圖!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簡單說清楚,輕鬆記得起
每天花五分鐘,讀懂一段中國歷史
歷史是從無數個小故事拼起來的
看懂關鍵人物與事件,就能串起整部中國史
【從文明起點出發,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
本書從上古時代寫起,帶領讀者回顧中華文明的開端,從遠古人類的生活到原始部落的形成,再到最早的朝代建立,清楚勾勒出中國歷史的起點與演進。編排方式由早期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引導至王朝更替與制度建立,呈現出歷史發展的自然脈動。無需任何預備知識,即能理解中國歷史的基本走向,是對歷史感興趣者深入閱讀前的重要踏板。
【人物與事件並行,打造生動的歷史畫面】
全書以歷史人物與重大事件為核心,呈現出歷代君王、賢臣、改革者、學者的多樣風貌。讀者將透過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故事與歷史場景,更直觀地理解各時代社會的變化與特徵,而非僅限於抽象的年代表或制度分析。此種敘述方式讓歷史不再遙遠,讀來既有畫面感,也充滿故事性。
【獨立類目編排,方便閱讀與理解】
本書在每一節都會聚焦一個核心人物、事件或歷史文化要素,篇幅適中,文字通俗易懂,便於讀者自由選讀與反覆翻閱。無論是希望了解某位歷史人物,或是想快速掌握某段歷史背景,都能迅速找到對應內容,進行深入閱讀。這樣的架構特別適合日常閱讀,不論全書通讀或隨機翻閱,都能獲得豐富知識與啟發。
【寓教於趣,兼顧知識與啟發】
本書兼顧歷史知識的嚴謹性與敘述風格的趣味性,既非枯燥教科書,也不流於戲說演義。透過通俗語言與生動敘述,將成語典故與歷史背景自然結合,使讀者在輕鬆閱讀之中理解深層意涵,培養語文與文化素養。這是一部具有啟發性的通識讀物,既適合作為青少年學習歷史的引導,也適合成人重新了解中華歷史的根基。
本書特色:本書透過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與重大事件串起文明發展的清晰脈絡。全書敘述簡潔生動,適合讀者利用零碎時間閱讀;每一節獨立成章,卻又具連貫性。書中融入大量耳熟能詳的典故,深入淺出地說明其歷史背景,使讀者在理解故事的同時掌握時代精神與人物性格。不僅提升歷史知識,也能豐富語文素養。
每天花五分鐘,讀懂一段中國歷史
歷史是從無數個小故事拼起來的
看懂關鍵人物與事件,就能串起整部中國史
【從文明起點出發,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
本書從上古時代寫起,帶領讀者回顧中華文明的開端,從遠古人類的生活到原始部落的形成,再到最早的朝代建立,清楚勾勒出中國歷史的起點與演進。編排方式由早期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引導至王朝更替與制度建立,呈現出歷史發展的自然脈動。無需任何預備知識,即能理解中國歷史的基本走向,是對歷史感興趣者深入閱讀前的重要踏板。
【人物與事件並行,打造生動的歷史畫面】
全書以歷史人物與重大事件為核心,呈現出歷代君王、賢臣、改革者、學者的多樣風貌。讀者將透過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故事與歷史場景,更直觀地理解各時代社會的變化與特徵,而非僅限於抽象的年代表或制度分析。此種敘述方式讓歷史不再遙遠,讀來既有畫面感,也充滿故事性。
【獨立類目編排,方便閱讀與理解】
本書在每一節都會聚焦一個核心人物、事件或歷史文化要素,篇幅適中,文字通俗易懂,便於讀者自由選讀與反覆翻閱。無論是希望了解某位歷史人物,或是想快速掌握某段歷史背景,都能迅速找到對應內容,進行深入閱讀。這樣的架構特別適合日常閱讀,不論全書通讀或隨機翻閱,都能獲得豐富知識與啟發。
【寓教於趣,兼顧知識與啟發】
本書兼顧歷史知識的嚴謹性與敘述風格的趣味性,既非枯燥教科書,也不流於戲說演義。透過通俗語言與生動敘述,將成語典故與歷史背景自然結合,使讀者在輕鬆閱讀之中理解深層意涵,培養語文與文化素養。這是一部具有啟發性的通識讀物,既適合作為青少年學習歷史的引導,也適合成人重新了解中華歷史的根基。
本書特色:本書透過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與重大事件串起文明發展的清晰脈絡。全書敘述簡潔生動,適合讀者利用零碎時間閱讀;每一節獨立成章,卻又具連貫性。書中融入大量耳熟能詳的典故,深入淺出地說明其歷史背景,使讀者在理解故事的同時掌握時代精神與人物性格。不僅提升歷史知識,也能豐富語文素養。
目錄
自序
第一編 文明初啟:從遠古到戰國
第二編 帝國奠基:秦漢與南北朝
第三編 盛世興替:隋唐到兩宋
第四編 王朝更迭:元明清興起
第一編 文明初啟:從遠古到戰國
第二編 帝國奠基:秦漢與南北朝
第三編 盛世興替:隋唐到兩宋
第四編 王朝更迭:元明清興起
試閱
中國猿人
從人的形體上講,兒子總是像父親的,不過又不完全像父親;父親總是像祖父的,不過又不完全像祖父。照此往上推,我們的遠祖,以至人類的祖先,一定有些地方是和我們現代人相像的,也一定有很多地方是和我們現代人不相同的。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呢?
1927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五十公里的周口店龍骨山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的古代脊椎動物化石,其中有一種牙齒和下牙床化石,既像人的,也像猿的,到底是什麼動物的呢?這不禁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注意。後來經過研究才知道,原來這是一種「猿人」的化石。
「猿人」是介於人和古猿之間的一種原始人類。考古學家們把在周口店發現的這種猿人稱作「中國猿人北京種」,或者簡稱為「中國猿人」,俗名叫做「北京人」。1929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又在同一地區再次發掘,發現了一塊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和一些牙齒、下顎骨、軀幹骨化石,另外還有許多猿人製造和使用過的石器。再之後,繼續發掘,新的發現也很多。這樣,就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北京人」提供了不少寶貴的資料。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大約有五十萬年(也有人推定為四十萬年)。現在讓我們看看,「北京人」和我們今天的人,在外貌上究竟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相像。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我們知道:「中國猿人」的上肢骨和現代人的極其相似,下肢骨雖然也具備了現代人的某些特徵,可是還保留了明顯的原始性質。至於其頭部留存的原始性質,則更為顯著,像低平的前額、隆起的眉脊骨、高高的顴骨、上下齒喙向前突出、沒有下頦(ㄎㄜ)、腦殼比現代人厚一倍、腦髓的重量只有現代人的80%等等。但是,從肢骨發達的情況來看,可以肯定,「中國猿人」已經能夠直立行走;同時,根據發現的石器還可以肯定,它們能夠製造工具。
直立行走,這是從猿轉變到人的有決定意義的一步;能製造工具,這是人和一般動物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別。
使人從普通動物中區分出來的原因是什麼?是勞動。猿人進化到脫離動物的範疇,進入人類的領域,首先就是從雙手得到解放,成為勞動的器官,能夠勞動、創造工具這一點開始的。「北京人」的上肢骨和現代人的上肢骨極為相像,就是勞動的結果;下肢骨的進化比上肢骨落後,頭部的進化相對比較緩慢,這正是說明下肢和腦部的發展是隨著手足的分工而進化的。
四、五十萬年前,中國華北的氣候要比今天溫暖得多,那時周口店附近,林深草密、莽莽榛榛,到處是各種飛禽野獸出沒的場所,也是「北京人」生活的地方。在這片原始的土地上,誰是真正的主人呢?毫無疑問,是「北京人」。
「北京人」成群地居住在龍骨山邊的洞穴裡,過著比野獸稍強的、極其簡單的原始人群的生活。他們從離自己住處不遠的河灘上,撿來各種大小不同的鵝卵石,打砸成各式各樣的砍斫器、刮削器和尖狀器,用它們來作為圍捕野獸、採集植物果實和根莖的工具,或者作為防禦猛獸襲擊的武器。這種工具,只是經過初步加工,還相當粗糙,科學家們把它們叫做「舊石器」。所謂「舊石器」,是和以後人類進步了的石器──「新石器」比較,相對而言的。
「北京人」不但能製造石器,而且還能利用吃剩下的獸骨,製成各種使用的骨器。考古學家們在他們居住過的洞穴裡,還發現有用火燒過的石塊、骨骼,還有木炭和深淺不同的灰燼堆積。由這些可以斷定,「北京人」已經能夠使用火,知道了用火燒熟食物,並且具備了一定的管制火的能力。火的使用,在人類生活上有著極重大的意義。由於用火,肉類可以熟食,這樣便大大縮短了胃腸的消化過程,促進了人類身體機能的發展。由於用火,人類便增加了防禦猛獸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從人的形體上講,兒子總是像父親的,不過又不完全像父親;父親總是像祖父的,不過又不完全像祖父。照此往上推,我們的遠祖,以至人類的祖先,一定有些地方是和我們現代人相像的,也一定有很多地方是和我們現代人不相同的。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呢?
1927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五十公里的周口店龍骨山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的古代脊椎動物化石,其中有一種牙齒和下牙床化石,既像人的,也像猿的,到底是什麼動物的呢?這不禁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注意。後來經過研究才知道,原來這是一種「猿人」的化石。
「猿人」是介於人和古猿之間的一種原始人類。考古學家們把在周口店發現的這種猿人稱作「中國猿人北京種」,或者簡稱為「中國猿人」,俗名叫做「北京人」。1929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又在同一地區再次發掘,發現了一塊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和一些牙齒、下顎骨、軀幹骨化石,另外還有許多猿人製造和使用過的石器。再之後,繼續發掘,新的發現也很多。這樣,就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北京人」提供了不少寶貴的資料。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大約有五十萬年(也有人推定為四十萬年)。現在讓我們看看,「北京人」和我們今天的人,在外貌上究竟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相像。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我們知道:「中國猿人」的上肢骨和現代人的極其相似,下肢骨雖然也具備了現代人的某些特徵,可是還保留了明顯的原始性質。至於其頭部留存的原始性質,則更為顯著,像低平的前額、隆起的眉脊骨、高高的顴骨、上下齒喙向前突出、沒有下頦(ㄎㄜ)、腦殼比現代人厚一倍、腦髓的重量只有現代人的80%等等。但是,從肢骨發達的情況來看,可以肯定,「中國猿人」已經能夠直立行走;同時,根據發現的石器還可以肯定,它們能夠製造工具。
直立行走,這是從猿轉變到人的有決定意義的一步;能製造工具,這是人和一般動物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別。
使人從普通動物中區分出來的原因是什麼?是勞動。猿人進化到脫離動物的範疇,進入人類的領域,首先就是從雙手得到解放,成為勞動的器官,能夠勞動、創造工具這一點開始的。「北京人」的上肢骨和現代人的上肢骨極為相像,就是勞動的結果;下肢骨的進化比上肢骨落後,頭部的進化相對比較緩慢,這正是說明下肢和腦部的發展是隨著手足的分工而進化的。
四、五十萬年前,中國華北的氣候要比今天溫暖得多,那時周口店附近,林深草密、莽莽榛榛,到處是各種飛禽野獸出沒的場所,也是「北京人」生活的地方。在這片原始的土地上,誰是真正的主人呢?毫無疑問,是「北京人」。
「北京人」成群地居住在龍骨山邊的洞穴裡,過著比野獸稍強的、極其簡單的原始人群的生活。他們從離自己住處不遠的河灘上,撿來各種大小不同的鵝卵石,打砸成各式各樣的砍斫器、刮削器和尖狀器,用它們來作為圍捕野獸、採集植物果實和根莖的工具,或者作為防禦猛獸襲擊的武器。這種工具,只是經過初步加工,還相當粗糙,科學家們把它們叫做「舊石器」。所謂「舊石器」,是和以後人類進步了的石器──「新石器」比較,相對而言的。
「北京人」不但能製造石器,而且還能利用吃剩下的獸骨,製成各種使用的骨器。考古學家們在他們居住過的洞穴裡,還發現有用火燒過的石塊、骨骼,還有木炭和深淺不同的灰燼堆積。由這些可以斷定,「北京人」已經能夠使用火,知道了用火燒熟食物,並且具備了一定的管制火的能力。火的使用,在人類生活上有著極重大的意義。由於用火,肉類可以熟食,這樣便大大縮短了胃腸的消化過程,促進了人類身體機能的發展。由於用火,人類便增加了防禦猛獸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