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時間段是史前,即自人類誕生至青銅器時代之前。全書從考古和神話傳說兩個角度,結合北京人、山頂洞人等猿人考古學證據,中國境內各類史前遺址,以及三皇五帝、女媧伏羲的傳說,綜合介紹了中國的史前文化。文字通俗易懂,知識由淺入深,講解生動自然,資料詳實准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門級文化讀物。 本書為「華夏文明史話」這套叢書的第一本,叢書按時間順序划分,本書的時間段是史前,即自人類誕生至青銅器時代之前。全書從考古和神話傳說兩個角度,結合北京人、山頂洞人等猿人考古學證據,中國境內各類史前遺址,以及三皇五帝、女媧伏羲的傳說,綜合介紹了中國的史前文化。文字通俗易懂,知識由淺入深,講解生動自然,資料詳實准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門級文化讀物。
本書特色
「關鍵時刻」與「新聞龍捲風」講古必備的參考書。
「華夏文明史話」叢書,是一套帶您全面了解華夏文明史的輕鬆讀物。全書共八冊,從原始社會遠古傳說時代到夏商周,乃及至於元、明、清,時間跨度上百萬年,幾乎涵括華夏文明全時空,知識跨度寬泛,視野廣度浩瀚。
書中,有充滿傳奇色彩的偉大君主,有令現代人充滿興趣的剽悍軍隊,有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思想先哲,有為戰爭而生的天才統帥,也有令無數英雄競折腰的美人,還有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文人。全書從理性和感性的筆觸入手,以考古、搭配神話與傳說,為讀者揭曉神祕的史前文明。
目錄
第一章中國人的起源
第一節人類起源之謎
第二節中國人人種之謎
第二章中國猿人
第一節巫山猿人
第二節元謀人
第三節湯山猿人
第四節北京猿人
第五節沂源猿人
第六節金牛山猿人
第七節許昌猿人
第八節山頂洞人
第三章破解「三皇五帝」
第一節「三皇五帝」究竟是誰
第二節東方天帝:伏羲
第三節農業之神:神農
第四節人文初祖:軒轅黃帝
第五節文治之主:顓頊
第六節守成之君:帝嚳
第四章華夏神話時代
第一節居所的發明者:有巢氏
第二節取火方法的發明者:燧人氏
第三節怒觸不周山的水神:共工
第四節中華始祖:炎帝
第五節造字始祖:倉頡
第五章女媧補天的傳說
第一節女媧的生身之母
第二節女媧與伏羲以及女媧造人的傳說
第三節女媧補天與史前隕石雨
第四節考古尋找女媧
第五節女媧陵之謎
第六章解密紅山文化
第一節發現紅山文化遺跡
第二節中華第一玉雕龍
第三節掀開紅山玉器的神祕面紗
第四節積石塚之謎
第五節女神廟偶像之謎
第六節遠古紅山人迷蹤
第七章東方文明聖地:良渚
第一節中華文明的曙光
第二節中華第一古城
第三節踏入文明的社會
第四節探祕良渚的社會經濟
第五節良渚玉器眾謎
第六節歷史考證良渚人
第七節良渚人下落之謎
第八章裴李崗文化的發現之旅
第一節神祕的石磨盤
第二節古墓中的意外發現
第三節裴李崗古人的生活
第九章河姆渡文化
第一節發現河姆渡
第二節河姆渡人的生活
第三節河姆渡文化消失之謎
第十章發達的仰韶文化
第一節仰韶文化的分布
第二節仰韶文化時期的經濟
第三節半坡人的幸福生活
第四節大地灣的史前奇跡
第十一章大汶口文化
第一節大汶口文化的社會
第二節大汶口文化的經濟
第十二章其他史前文化遺址
第一節水洞溝史前遺址
第二節獨石仔古人類洞穴
第三節九千年前的賈湖村笛聲
第四節呼和浩特的大窯文化
第五節被湮沒的黃帝城
第六節堯王城尋蹤
第七節神木石峁遺址之謎
第八節貝丘遺址探祕
第九節雙墩遺址:七千年前的文化印記
第十節馬家濱文化
第十一節崧澤文化
第十二節大溪文化
第十三節屈家嶺文化
第十四節龍山文化
第十三章崖壁上的遠古密碼
第一節神祕的大麥地岩畫
第二節戴「頭盔」的公婆石岩畫人像
第三節絕壁上的莫勒切岩畫
第四節人面岩畫:從中國到北美的旅程
第十四章遠古迷案
第一節破解史前少女的死亡真相
第二節大汶口人橫渡太平洋之謎
第三節長島遠古白種人之謎
第四節怕疊古人失蹤之謎
第五節關於中國龍的一種猜想
第六節遠古頭蓋杯之謎
第七節半個蠶繭之謎
第八節上山萬年稻米的真相
第九節卜卦起源之謎
第十節漢字起源之謎
第十一節大石鏟之謎
第十二節古崑崙山在何處
第十五章喇家村史前部落的災難瞬間
第一節奇異的史前屍骸
第二節屍骨迷蹤
第三節災難的幕後真凶
第十六章恢宏的原始文明
第一節史前的稻作農業
第二節史前的建築藝術
第三節遠古的造船航海技術
第四節史前的醫學
第五節史前的玉文化
第十七章史前人類的生活
第一節史前人類的時尚
第二節遠古鞋文化之謎
第三節史前人類的音樂
第四節史前人類的取食
第五節遠古人類的餐具
第六節神祕的遠古崇拜
第七節原始社會的戰爭
第八節遠古人類如何保存火種
第十八章史前墓葬制度
第一節葬俗的起源
第二節埋葬制度的發展演變
第三節史前埋葬制度的共同原則
第四節史前的墓葬形制
第五節史前的葬式
第六節史前的葬具
第七節史前的埋葬與墓祭習俗
第八節史前的「染骨葬」和割體習俗
試閱
第一節 人類起源之謎
一八三一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以植物學家的身分參加了海軍「貝格爾」號戰艦的環球旅行,他在南美地區對熱帶與亞熱帶的動植物進行了廣泛的考察。一八三六年回國以後,他根據對生物界大量的直接觀察和實驗,認為物種的形成及其適應性和多樣性的主要原因在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敗。達爾文的這套學說奠定了進化生物學的基礎。他還將進化論用於人類,闡明了人類在動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動物進化而來的根據,得出了人類起源於古猿的結論。
在以後的歲月裡,古生物學家們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達爾文學說的基礎上形成了現代的人類起源說。他們認為,人類是古猿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逐漸進化而來的。這一理論從胚胎學、比較解剖學、現代生物及生物化學等學科中找到了證據。根據這些證據,人們推測地球生物進化的總模式是: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哺乳動物—靈長目(靈長類?)動物—猿猴類動物—人類。
現代人們一般都認為,人類是由古猿中的一支進化而來的。古猿早在三千多萬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出現,體型較現代猿類小。考古發現的「臘瑪古猿」大約生活在八百萬到一千萬年前,身高僅公尺多,體重在十五~二十公斤左右。考古發現的「南方古猿」大約生活在距今五百多萬到一百多萬年前,我們人類就是由南方古猿中的一支演化而來的。大約在二百萬到三百萬年前,南方古猿中的一支脫離了古猿類,朝著人類的方向演化。根據化石發現,現在一般將人類脫離古猿後的發展歷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猿人階段,大約開始於距今二百萬到三百萬年前。這時猿人已會製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腦量大約在六百三十~七百毫升,會狩獵。晚期猿人化石發現較多,中國發現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以及在坦尚尼亞發現的東非猿人都是這個時期的化石代表。這時猿人已經很接近於現代人類,打製的石器也多樣化,有用於狩獵和劈裂獸骨的砍砸器,用來剖剝獸皮和切割獸肉的刮削器和砍砸器。最具有進步意義的是猿人早已會使用火,並能長期保存火種。猿人階段一般認為到距今大約三十萬年前結束。
第二個階段是早期智人階段。在中國發現的馬壩人(廣東)、長陽人(湖北)、丁村人(山西)都是這一時期發掘的化石代表。早期智人的腦量進一步增大,已達到現代人的水準。腦結構也要比猿人複雜。其打製的石器比猿人規整,有石球和各種尖狀的石器,能人工生火,開始有埋葬的習俗,並且已開始穿掛所謂的「衣服」,不再是赤身裸體。在世界的不同地方,早期智人的體質也開始了分化,個體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大約二十萬到五萬年前。
第三個階段是晚期智人階段,大約開始於五萬年前。晚期智人化石在體態上與現代人幾乎沒有區別。其打製的石器相當精緻,器形多樣,各種石器在使用上已有分工,並已出現了骨器和角器。晚期智人甚至已會製作裝飾品,進行繪畫、雕刻等藝術活動。大約在一萬年前,已出現了磨製石器。晚期智人又稱克魯馬儂人,這是因為一八六八年在法國西南部克魯馬儂地區的一些山洞裡發現了五具骨架。這些骨架和現代人的骨架已經很難區分,但比現代人高大。據分析,其生存年代大約在三萬一千年到四萬年前,被認為是晚期智人的化石代表。中國發現的柳江人(廣西)和山頂洞人(北京)化石也屬於這個時期的代表。此後,人類便進入了現代人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中國人人種之謎
中國人屬於什麼人種呢?
按照人類學家的研究,全世界的各種人種都屬於同一個物種,有著共同的起源。大約在五萬年前,人類體質發展到晚期智人階段。與此同時,世界上的三大人種也基本形成。按照人類學分類,當代中國人屬於蒙古人種的東亞類型和南亞類型。蒙古人種的主要特徵是:體形膚色中等,頭髮直而硬,體毛和鬚髮較少,臉扁平,鼻寬度中等,鼻梁較低,唇厚中等,眼瞼大多有內眥褶且眼角有角度(俗稱蒙古眼),高眼眶,顴骨突出,多鏟形門齒,面骨平扁,少體味。
中國文明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在中國境內發現的人骨化石都屬於原始蒙古人種,屬於晚期智人,因此可以說中國的晚期智人是我們的直系祖先。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緊靠發現北京直立人(即北京人)的第一地點,曾發現了山頂洞人化石,其中有三個比較完整的頭骨。
經人類學家魏敦瑞觀察,其中一個男性頭骨很像某些西歐智人化石,從外形觀察卻應確定為原始蒙古人種;另一個女性頭骨很像美拉尼西亞(Melanesia)人類型;還有一個女性頭骨則像愛斯基摩人類型。因此,魏敦瑞得出了一個奇怪的推測:這些山頂洞人是由外地遷來的居民,因受到當地蒙古人種的攻擊而絕了種,所以後來的中國人體質特徵同他們沒有直接的繼承關係。後來的學者重新研究了山頂洞人的三個頭骨,他們認為魏敦瑞過分強調了三者的差異,而對其共同性估計不足,實際上三者都應代表原始蒙古人種,與中國人、愛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特別相近,是這幾種人的共同祖先,並不是這幾種人聚集到了一個山頂。
山頂洞人屬於晚期智人,他們的腦量為一千三百~一千五百毫升,在現代人腦量的變異範圍內,腦內動脈管也同現代人接近,說明其智力發達程度已與現代人很接近了。
到了西元前五○○○年至西元前三○○○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期,中國北方出現了仰韶文化,它主要分布在陝西關中與河南大部分地區、山西南部、河北北部和甘肅、青海河套地區,至今已發現了一千多處遺址,覆蓋了中國文明早期的核心地帶,影響了中原大部分的後來文化,是中國文明的主幹。仰韶文化的居民以蒙古人種的東亞類型為主體,包括一些中亞、南亞因素。生活在仰韶文化時期的古人,無疑是中國人的祖先。
人類學家的研究還表明,中國人的人種特徵很大程度上是適應東亞中緯度的地理環境的。中等身材、中等膚色與中緯度地區的日照、溫度相對應,「蒙古眼」、平鼻可能與東亞內陸寒冷的多風沙氣候有關。
但是,中國人的人種構成也不是單一的,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居民可能有波里尼西亞的因素,河姆渡文化和在廣東發現的一些人骨化石則有明顯的澳大利亞──尼格羅成分,商代殷墟發現的人頭骨也包含了幾種不同種族的人。因為在石器時代以前,人類處於長期和大幅度的遷徙中,人類形成了地域性民族後,生活才相對穩定下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