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三國鼎立,終歸於晉,其興也勃焉。然巍巍西晉,僅歷短短五十餘春秋,二帝成俘,山河斷送,其亡也忽焉。興也,孰之功?亡也,孰之過?
	本書以正史記載的史實為基礎,政治軍事大事為主線,用輕鬆詼諧,易於理解的筆調,介紹西晉從肇始、承繼,到喪亂、覆亡的全程,試圖從思潮文化對社會變革和士人心理的影響出發,討論西晉滅亡的根源,聊發千年一嘆。
	本書特色
	在風流瀟灑的外表掩飾下,
	卻是一顆顆卑鄙下流的心!
	西晉一朝,到底是風流還是下流?
                        
					目錄
	第九章 金陵王氣黯然收
	理性經濟人只是一個神話,而理性歷史人,同樣稀少。當下的抉擇,從來都是兩難的,這種時候,勇氣往往起著最關鍵的作用。
	這一次,沒人給吳國借東風了。
	序幕:爭奪西陵
	君子的較量
	暗線
	羊祜遺憾了
	王濬樓船下益州
	杜預的覺悟
	成功恐懼症
	老王VS老王
	第十章 總為浮雲能蔽日
	據說,要保證一個群體的緊密團結性,必須給大家提供一個敵人的形象,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假想敵,但必須具體。因為,當一個群體沒有外部敵人時,就會產生內鬥。
	後繼有人?
	驅逐齊王
	最後的狂歡
	親小人遠賢臣
	隱患重重
	武帝辭世
	第十一章 南風酷烈
	按照諡法,柔質受諫為惠。終其一生,司馬衷算是實踐了這個諡號,扮演了「受」的角色。九九‧九%的情況下,誰離他最近,態度最凶,他就聽誰的。
	楊禍
	恐怖的南風
	后黨得勢
	一箭三雕
	胡人又鬧事了
	敗亂的徵兆
	太子遭廢
	第十二章 一個都不忠義
	各朝各代紀傳體史書中,通常會有一章忠義列傳,專門記錄忠臣義士的壯舉。我估計,房玄齡先生領導下的晉史撰寫組在寫到這一章時,相當尷尬,無從下筆。
	恐龍滅絕記
	落花猶似墜樓人
	計賺司馬允
	鬼托夢
	冏冏有神
	百日皇帝
	排排坐,分蛋糕
	名氣很值錢
	誰得意,誰沒戲
	第十三章 將內鬥進行到底
	司馬越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個勝利給他帶來一個明顯的好處,他是八王裡面唯一自然死亡的一個。
	流民起義了
	司馬大亂鬥
	東海王放暗箭
	打不過就跑
	一頭很老的老虎
	落魄天子不如雞
	和解無門
	八去其七
	第十四章 史上最悲慘年號:永嘉
	搖搖欲墜的西晉王朝,其皇位還有多少含金量?其利微如蠅頭,其名虛似蝸角,真值得聰明人為之一爭麼?
	蠅頭蝸角之爭
	羯奴石勒
	小苟毒過大苟
	漂亮人救了洛陽
	殺威棒
	再攻洛陽
	倒在黎明前
	劉漢的接班人
	第十五章 西晉原來不風流
	生命誠可貴,殉國殉義殉情,在頭腦靈活的人看來,也許是一種迂腐,但我總覺得,人之為人,需要一點迂腐,需要在內心的神壇上供奉一點高於一己私利的東西。
	雞毛信的效果
	拆遷骨幹分子的下場
	活該!
	失位而死曰懷
	四個行臺
	迴光返照
	落幕
					序/導讀
	成功恐懼症
	不是每個人都像杜預那麼高風亮節,成人之美,比如說,對於王濬的成功,王渾就有點不太高興,確切地說,是很不高興,嫉妒加忌憚。但這不代表王渾沒有能力,更不能說明他是一個奸臣。
	王渾,太原晉陽人,其父為魏司空王昶。
	早年,王渾跟錯了人,他跟著曹爽幹,曹爽事敗,他也被免了官,後來復起,做了一個芝麻官——懷縣縣令。這事給了他深刻的教訓,從此之後,他找對了路,也使對了勁。在當了司馬昭的參軍之後,業績優良,不斷升遷,歷經黃門侍郎、散騎常侍、越騎校尉。等到晉朝建立,王渾更是登上了一系列重要的職位:徐州刺史,監淮北諸軍事,豫州刺史。
	徐州、豫州,其地理重要性毋庸多言,王渾也幹得很好,開倉濟民啦,改善軍政啦,在邊境建立威信啦,等等,使不少吳人越境投奔過來。
	王渾還打退過吳國的進犯,一場漂亮仗。
	那是泰始九年(二七三)秋天的事了。忙完了一季農活,豫州的軍屯將士們放大假,只留了一個旅的人執勤。一個旅,按周制來講是五百人。當然也有其他的說法,比如戰國時齊國的一旅曾達到過兩千人。另據庾信〈哀江南賦序〉,「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而袁術當年把孫堅舊部還給孫策時,數量大約一千多人。上下限都擺在這了,一旅人的數量,大概就這麼幾個可能。
	這時候,偏巧吳將薛瑩、魯淑犯邊,薛瑩向新息(河南息縣),魯淑向戈陽(河南潢川西)。多少人呢?號稱十萬!當然了,號稱一般不太可信,我們狠點,給他打個二折,算兩萬多人吧,那也是王渾兵力的十幾倍了。
	王渾就帶著這一個旅的人,偷偷渡過淮河,出其不意,攻擊薛瑩。這次攻擊出乎薛瑩意料之外,一時搞不清對方深淺,居然被王渾給打跑了。
	這次勝利不能排除運氣的成分,但王渾確實夠種。事後,遷安東將軍,都督揚州,鎮壽春。
	王渾在揚州又創佳績。當時,吳人在皖城大肆布置軍屯據點,想以此作為進攻的基礎。王渾派遣揚州刺史應綽出擊,除了打掉皖城這個禍胎,還順道端掉了附近一系列吳國軍屯,燒掉囤積的糧食達一百八十多萬斛,稻苗四千餘頃,船隻六百餘艘。
	這次勝利大大鼓舞了王渾,他的幹勁更足了,沒事兒就出去觀察地形,偷窺敵城,他知道,大舉攻吳的日子不遠了。
	所以,平吳大事,少不了王渾。
	王渾這一路向南進發,先後攻破了尋陽(湖北黃梅西南)、瀨鄉(河南鹿邑),多有斬獲。長江在望的時候,他終於遇到了頑強的抵抗。
	建業可是吳國大本營,困獸猶鬥。
	不過,此時孫晧能用的人已經沒幾個了,於是以丞相張悌為軍師,諸葛靚為副軍師,加上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帶兵出征。
	這好比一個象棋的單方面殘局,車、馬、炮都被對方吃了,保衛老帥的只有一個士,一個相,兩個卒,讓人心酸。
	張悌,襄陽人,今年四十四歲,當年司馬昭大舉平蜀的時候,他才三十歲,只是一個屯騎校尉。不過,雖然年輕,張悌對天下的局勢卻有著格外清醒的認識,而清醒的人往往悲觀。
	在人們紛紛預測司馬昭的行動能否成功的時候,張悌認定,蜀漢必亡。
	大家表示不理解,司馬氏掌權以來,魏國內部就一直矛盾激化,還未安內,就勞民傷財,遠征巴蜀,你怎麼知道他一定成功?
	張悌說,曹操尚權詐,重刑名,對外征伐不息,魏國人民對他的怕更多於敬。曹丕、曹叡更不如曹操了,仗打得不比曹操少,而且生活奢侈,耗國庫,失民心。而司馬懿父子,外平憂患,內除苛政,選賢任能。這父子三人,都是大智大勇之輩,不然,怎麼能做到淮南三叛,腹心不憂,曹髦之死,四方不動?蜀國的劉禪,哪裡是對手?
	儘管當時無人喝彩,但一切都被張悌言中了。
	張悌看蜀國看得很準,看吳國也是一樣,劉禪只是能力不夠,暴虐還談不上,咱家那位可是個自毀長城的主!如果不是能人都死光了,張悌怎麼會短短幾年內,就坐到了丞相的位子?
	張悌認為,一旦晉國大舉來伐,東吳必將土崩瓦解。
	這一天,果然到來了。張丞相帶著兩三萬人,心情悲壯,踏上征途。
	吳軍行到牛渚(馬鞍山南),張悌下令西渡長江,主動迎擊王渾。這時,沈瑩提出了疑問,晉軍兇猛,自開戰以來,攻無不克,上游諸軍喪失殆盡,這兩三萬兵幾乎已經是我們的家底了,萬一失敗,那可就全完了。
	張悌只能苦笑,到了這個地步,但凡長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東吳必亡。恐怕等不到王濬大軍到來,將士們就逃光了。反正也是一個死,不如冒死出擊,萬一天可憐見,打敗王渾,也許還能為東吳贏得一些時間。
	如其喪敗,當同死社稷。
	在張悌的感召下,吳軍似乎又燃起了一絲鬥志,三萬軍隊渡過長江,第一個目標便是駐紮在楊荷(安徽和縣北)的晉將張喬。
	張喬當時只有七千兵力,自忖抵抗不住,便閉城堅守,同時城頭上掛起了白旗,不要逼我了,我認輸啊。
	諸葛靚提出屠城,張悌以事有緩急且殺降不祥的理由否決了,他接受張喬的投降,大軍繼續前進。
	「張喬可不是真心投降,不過權宜之計,」諸葛靚很清醒,說,「如果把這七千人都坑殺,正可以長我軍士氣,若置之不理,必為後患。」
	事實證明,諸葛亮說對了。
 
					試閱
						  【內文試讀】
成功恐懼症
不是每個人都像杜預那麼高風亮節,成人之美,比如說,對於王濬的成功,王渾
就有點不太高興,確切地說,是很不高興,嫉妒加忌憚。但這不代表王渾沒有能力,
更不能說明他是一個奸臣。
王渾,太原晉陽人,其父為魏司空王昶。
早年,王渾跟錯了人,他跟著曹爽幹,曹爽事敗,他也被免了官,後來復起,做了一個芝麻官——懷縣縣令。這事給了他深刻的教訓,從此之後,他找對了路,也使對了勁。在當了司馬昭的參軍之後,業績優良,不斷升遷,歷經黃門侍郎、散騎常侍、越騎校尉。等到晉朝建立,王渾更是登上了一系列重要的職位:徐州刺史,監淮北諸軍事,豫州刺史。
徐州、豫州,其地理重要性毋庸多言,王渾也幹得很好,開倉濟民啦,改善軍政啦,在邊境建立威信啦,等等,使不少吳人越境投奔過來。
王渾還打退過吳國的進犯,一場漂亮仗。
那是泰始九年(二七三)秋天的事了。忙完了一季農活,豫州的軍屯將士們放大假,只留了一個旅的人執勤。一個旅,按周制來講是五百人。當然也有其他的說法,比如戰國時齊國的一旅曾達到過兩千人。另據庾信〈哀江南賦序〉,「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而袁術當年把孫堅舊部還給孫策時,數量大約一千多人。上下限都擺在這了,一旅人的數量,大概就這麼幾個可能。
這時候,偏巧吳將薛瑩、魯淑犯邊,薛瑩向新息(河南息縣),魯淑向戈陽(河南潢川西)。多少人呢?號稱十萬!當然了,號稱一般不太可信,我們狠點,給他打個二折,算兩萬多人吧,那也是王渾兵力的十幾倍了。
王渾就帶著這一個旅的人,偷偷渡過淮河,出其不意,攻擊薛瑩。這次攻擊出乎薛瑩意料之外,一時搞不清對方深淺,居然被王渾給打跑了。
這次勝利不能排除運氣的成分,但王渾確實夠種。事後,遷安東將軍,都督揚州,鎮壽春。
王渾在揚州又創佳績。當時,吳人在皖城大肆布置軍屯據點,想以此作為進攻的基礎。王渾派遣揚州刺史應綽出擊,除了打掉皖城這個禍胎,還順道端掉了附近一系列吳國軍屯,燒掉囤積的糧食達一百八十多萬斛,稻苗四千餘頃,船隻六百餘艘。
這次勝利大大鼓舞了王渾,他的幹勁更足了,沒事兒就出去觀察地形,偷窺敵城,他知道,大舉攻吳的日子不遠了。
所以,平吳大事,少不了王渾。
王渾這一路向南進發,先後攻破了尋陽(湖北黃梅西南)、瀨鄉(河南鹿邑),多有斬獲。長江在望的時候,他終於遇到了頑強的抵抗。
建業可是吳國大本營,困獸猶鬥。
不過,此時孫晧能用的人已經沒幾個了,於是以丞相張悌為軍師,諸葛靚為副軍師,加上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帶兵出征。
這好比一個象棋的單方面殘局,車、馬、炮都被對方吃了,保衛老帥的只有一個士,一個相,兩個卒,讓人心酸。
張悌,襄陽人,今年四十四歲,當年司馬昭大舉平蜀的時候,他才三十歲,只是一個屯騎校尉。不過,雖然年輕,張悌對天下的局勢卻有著格外清醒的認識,而清醒的人往往悲觀。
在人們紛紛預測司馬昭的行動能否成功的時候,張悌認定,蜀漢必亡。
大家表示不理解,司馬氏掌權以來,魏國內部就一直矛盾激化,還未安內,就勞民傷財,遠征巴蜀,你怎麼知道他一定成功?
張悌說,曹操尚權詐,重刑名,對外征伐不息,魏國人民對他的怕更多於敬。曹丕、曹叡更不如曹操了,仗打得不比曹操少,而且生活奢侈,耗國庫,失民心。而司馬懿父子,外平憂患,內除苛政,選賢任能。這父子三人,都是大智大勇之輩,不然,怎麼能做到淮南三叛,腹心不憂,曹髦之死,四方不動?蜀國的劉禪,哪裡是對手?
儘管當時無人喝彩,但一切都被張悌言中了。
張悌看蜀國看得很準,看吳國也是一樣,劉禪只是能力不夠,暴虐還談不上,咱家那位可是個自毀長城的主!如果不是能人都死光了,張悌怎麼會短短幾年內,就坐到了丞相的位子?
張悌認為,一旦晉國大舉來伐,東吳必將土崩瓦解。
這一天,果然到來了。張丞相帶著兩三萬人,心情悲壯,踏上征途。
吳軍行到牛渚(馬鞍山南),張悌下令西渡長江,主動迎擊王渾。這時,沈瑩提出了疑問,晉軍兇猛,自開戰以來,攻無不克,上游諸軍喪失殆盡,這兩三萬兵幾乎已經是我們的家底了,萬一失敗,那可就全完了。
張悌只能苦笑,到了這個地步,但凡長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東吳必亡。恐怕等不到王濬大軍到來,將士們就逃光了。反正也是一個死,不如冒死出擊,萬一天可憐見,打敗王渾,也許還能為東吳贏得一些時間。
如其喪敗,當同死社稷。
在張悌的感召下,吳軍似乎又燃起了一絲鬥志,三萬軍隊渡過長江,第一個目標便是駐紮在楊荷(安徽和縣北)的晉將張喬。
張喬當時只有七千兵力,自忖抵抗不住,便閉城堅守,同時城頭上掛起了白旗,不要逼我了,我認輸啊。
諸葛靚提出屠城,張悌以事有緩急且殺降不祥的理由否決了,他接受張喬的投降,大軍繼續前進。
「張喬可不是真心投降,不過權宜之計,」諸葛靚很清醒,說,「如果把這七千人都坑殺,正可以長我軍士氣,若置之不理,必為後患。」
事實證明,諸葛靚說對了。
				成功恐懼症
不是每個人都像杜預那麼高風亮節,成人之美,比如說,對於王濬的成功,王渾
就有點不太高興,確切地說,是很不高興,嫉妒加忌憚。但這不代表王渾沒有能力,
更不能說明他是一個奸臣。
王渾,太原晉陽人,其父為魏司空王昶。
早年,王渾跟錯了人,他跟著曹爽幹,曹爽事敗,他也被免了官,後來復起,做了一個芝麻官——懷縣縣令。這事給了他深刻的教訓,從此之後,他找對了路,也使對了勁。在當了司馬昭的參軍之後,業績優良,不斷升遷,歷經黃門侍郎、散騎常侍、越騎校尉。等到晉朝建立,王渾更是登上了一系列重要的職位:徐州刺史,監淮北諸軍事,豫州刺史。
徐州、豫州,其地理重要性毋庸多言,王渾也幹得很好,開倉濟民啦,改善軍政啦,在邊境建立威信啦,等等,使不少吳人越境投奔過來。
王渾還打退過吳國的進犯,一場漂亮仗。
那是泰始九年(二七三)秋天的事了。忙完了一季農活,豫州的軍屯將士們放大假,只留了一個旅的人執勤。一個旅,按周制來講是五百人。當然也有其他的說法,比如戰國時齊國的一旅曾達到過兩千人。另據庾信〈哀江南賦序〉,「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而袁術當年把孫堅舊部還給孫策時,數量大約一千多人。上下限都擺在這了,一旅人的數量,大概就這麼幾個可能。
這時候,偏巧吳將薛瑩、魯淑犯邊,薛瑩向新息(河南息縣),魯淑向戈陽(河南潢川西)。多少人呢?號稱十萬!當然了,號稱一般不太可信,我們狠點,給他打個二折,算兩萬多人吧,那也是王渾兵力的十幾倍了。
王渾就帶著這一個旅的人,偷偷渡過淮河,出其不意,攻擊薛瑩。這次攻擊出乎薛瑩意料之外,一時搞不清對方深淺,居然被王渾給打跑了。
這次勝利不能排除運氣的成分,但王渾確實夠種。事後,遷安東將軍,都督揚州,鎮壽春。
王渾在揚州又創佳績。當時,吳人在皖城大肆布置軍屯據點,想以此作為進攻的基礎。王渾派遣揚州刺史應綽出擊,除了打掉皖城這個禍胎,還順道端掉了附近一系列吳國軍屯,燒掉囤積的糧食達一百八十多萬斛,稻苗四千餘頃,船隻六百餘艘。
這次勝利大大鼓舞了王渾,他的幹勁更足了,沒事兒就出去觀察地形,偷窺敵城,他知道,大舉攻吳的日子不遠了。
所以,平吳大事,少不了王渾。
王渾這一路向南進發,先後攻破了尋陽(湖北黃梅西南)、瀨鄉(河南鹿邑),多有斬獲。長江在望的時候,他終於遇到了頑強的抵抗。
建業可是吳國大本營,困獸猶鬥。
不過,此時孫晧能用的人已經沒幾個了,於是以丞相張悌為軍師,諸葛靚為副軍師,加上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帶兵出征。
這好比一個象棋的單方面殘局,車、馬、炮都被對方吃了,保衛老帥的只有一個士,一個相,兩個卒,讓人心酸。
張悌,襄陽人,今年四十四歲,當年司馬昭大舉平蜀的時候,他才三十歲,只是一個屯騎校尉。不過,雖然年輕,張悌對天下的局勢卻有著格外清醒的認識,而清醒的人往往悲觀。
在人們紛紛預測司馬昭的行動能否成功的時候,張悌認定,蜀漢必亡。
大家表示不理解,司馬氏掌權以來,魏國內部就一直矛盾激化,還未安內,就勞民傷財,遠征巴蜀,你怎麼知道他一定成功?
張悌說,曹操尚權詐,重刑名,對外征伐不息,魏國人民對他的怕更多於敬。曹丕、曹叡更不如曹操了,仗打得不比曹操少,而且生活奢侈,耗國庫,失民心。而司馬懿父子,外平憂患,內除苛政,選賢任能。這父子三人,都是大智大勇之輩,不然,怎麼能做到淮南三叛,腹心不憂,曹髦之死,四方不動?蜀國的劉禪,哪裡是對手?
儘管當時無人喝彩,但一切都被張悌言中了。
張悌看蜀國看得很準,看吳國也是一樣,劉禪只是能力不夠,暴虐還談不上,咱家那位可是個自毀長城的主!如果不是能人都死光了,張悌怎麼會短短幾年內,就坐到了丞相的位子?
張悌認為,一旦晉國大舉來伐,東吳必將土崩瓦解。
這一天,果然到來了。張丞相帶著兩三萬人,心情悲壯,踏上征途。
吳軍行到牛渚(馬鞍山南),張悌下令西渡長江,主動迎擊王渾。這時,沈瑩提出了疑問,晉軍兇猛,自開戰以來,攻無不克,上游諸軍喪失殆盡,這兩三萬兵幾乎已經是我們的家底了,萬一失敗,那可就全完了。
張悌只能苦笑,到了這個地步,但凡長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東吳必亡。恐怕等不到王濬大軍到來,將士們就逃光了。反正也是一個死,不如冒死出擊,萬一天可憐見,打敗王渾,也許還能為東吳贏得一些時間。
如其喪敗,當同死社稷。
在張悌的感召下,吳軍似乎又燃起了一絲鬥志,三萬軍隊渡過長江,第一個目標便是駐紮在楊荷(安徽和縣北)的晉將張喬。
張喬當時只有七千兵力,自忖抵抗不住,便閉城堅守,同時城頭上掛起了白旗,不要逼我了,我認輸啊。
諸葛靚提出屠城,張悌以事有緩急且殺降不祥的理由否決了,他接受張喬的投降,大軍繼續前進。
「張喬可不是真心投降,不過權宜之計,」諸葛靚很清醒,說,「如果把這七千人都坑殺,正可以長我軍士氣,若置之不理,必為後患。」
事實證明,諸葛靚說對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