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亂啟盛的大隋!黃袍加身,重塑天下格局:戰馬嘶鳴、江山動蕩,隋朝短暫卻波瀾壯闊的三十七年!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一段無法忽視的歷史──
短命隋朝,如何成就唐代盛世?
揭示大運河、三省六部制背後故事
一場帝國夢,興衰隨之翻轉!
➤引人入勝的隋朝全景圖
全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隋朝的誕生淵源談起,逐步鋪展其興衰更迭,帶領讀者走入一個謀略與制度交織的歷史舞臺。作者以豐富的細節,勾勒出隋朝特有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風貌,娓娓道來隋朝如何在三十七年的時間裡奠定唐代繁榮的基石。
➤帝王與英雄的真實面貌
隋文帝楊堅如何憑藉過人的能力,奠定隋朝基礎,創建了一個短命卻強盛的王朝?隋煬帝楊廣又如何在享樂中揮霍國力,使得帝國陷入危機之中?這些歷史發展被作者以具有張力的方式展現,為隋朝的政權交替增添了豐富的層次,讓讀者彷彿置身於隋朝的歷史長河。
➤歷史情節的立體刻畫
本書生動描繪北周滅亡的戲劇性情節到隋朝宮廷內部的權力鬥爭,還原真實的歷史背景;同時描寫了許多影響隋朝命運的關鍵人物,他們或忠心耿耿,或野心勃勃,俏皮的敘事風格令人耳目一新,也增強了歷史的親和力。
➤隋朝與唐朝的歷史接力
隋朝與唐朝的緊密連繫是本書的一大亮點。雖然隋朝統治時間短暫,但其在制度建設、文化融合及基礎設施上的成就,除了鞏固隋朝的大一統基礎,更在中國歷史中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適合廣泛讀者群的歷史入門書
本書不僅是隋朝歷史的通俗讀物,更是一部趣味與知識兼備的歷史入門書。無論是對歷史略知一二的初學者,或是對歷史深有研究的專家,都能從中感受到隋朝歷史的精彩,愉快地吸收歷史知識。
本書特色:本書以幽默風趣的筆調講述隋朝短暫而重要的歷史,將嚴肅的史實以故事化方式呈現,賦予歷史人物鮮活的生命力。書中融合大量史料,深入比較隋、唐歷史,彰顯隋朝在制度奠基與文化整合中的重要地位。全書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是一部通俗而不失深度的歷史讀物。
短命隋朝,如何成就唐代盛世?
揭示大運河、三省六部制背後故事
一場帝國夢,興衰隨之翻轉!
➤引人入勝的隋朝全景圖
全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隋朝的誕生淵源談起,逐步鋪展其興衰更迭,帶領讀者走入一個謀略與制度交織的歷史舞臺。作者以豐富的細節,勾勒出隋朝特有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風貌,娓娓道來隋朝如何在三十七年的時間裡奠定唐代繁榮的基石。
➤帝王與英雄的真實面貌
隋文帝楊堅如何憑藉過人的能力,奠定隋朝基礎,創建了一個短命卻強盛的王朝?隋煬帝楊廣又如何在享樂中揮霍國力,使得帝國陷入危機之中?這些歷史發展被作者以具有張力的方式展現,為隋朝的政權交替增添了豐富的層次,讓讀者彷彿置身於隋朝的歷史長河。
➤歷史情節的立體刻畫
本書生動描繪北周滅亡的戲劇性情節到隋朝宮廷內部的權力鬥爭,還原真實的歷史背景;同時描寫了許多影響隋朝命運的關鍵人物,他們或忠心耿耿,或野心勃勃,俏皮的敘事風格令人耳目一新,也增強了歷史的親和力。
➤隋朝與唐朝的歷史接力
隋朝與唐朝的緊密連繫是本書的一大亮點。雖然隋朝統治時間短暫,但其在制度建設、文化融合及基礎設施上的成就,除了鞏固隋朝的大一統基礎,更在中國歷史中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適合廣泛讀者群的歷史入門書
本書不僅是隋朝歷史的通俗讀物,更是一部趣味與知識兼備的歷史入門書。無論是對歷史略知一二的初學者,或是對歷史深有研究的專家,都能從中感受到隋朝歷史的精彩,愉快地吸收歷史知識。
本書特色:本書以幽默風趣的筆調講述隋朝短暫而重要的歷史,將嚴肅的史實以故事化方式呈現,賦予歷史人物鮮活的生命力。書中融合大量史料,深入比較隋、唐歷史,彰顯隋朝在制度奠基與文化整合中的重要地位。全書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是一部通俗而不失深度的歷史讀物。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亂世紛爭:大一統之前的風雲變幻
第二章 隋朝之業:開國的艱難
第三章 沙場英豪:大隋猛將的傳奇故事
第四章 一統南北:吞併南陳的征服之路
第五章 治國良臣:大隋名臣的卓越貢獻
第六章 宮廷祕聞:帝王家事的恩怨與糾葛
第七章 短暫輝煌:隋朝的最終結局
第八章 歷史餘韻:隋朝的傳承
第一章 亂世紛爭:大一統之前的風雲變幻
第二章 隋朝之業:開國的艱難
第三章 沙場英豪:大隋猛將的傳奇故事
第四章 一統南北:吞併南陳的征服之路
第五章 治國良臣:大隋名臣的卓越貢獻
第六章 宮廷祕聞:帝王家事的恩怨與糾葛
第七章 短暫輝煌:隋朝的最終結局
第八章 歷史餘韻:隋朝的傳承
序/導讀
序言
隋朝的歷史很短,卻是最先在我腦海裡留下「王朝」概念的朝代。
這個概念源於漫畫。
說起兒時的漫畫,那真是滿滿的回憶。
我收藏過的漫畫,林林總總,有好幾百本。
可惜這些「寶貝」總是在收藏過程中偶遇「不速之客」,或被借去或被偷走,書本不斷流失;甚至在我出外求學以後,書本四散,書魂飄零,十不存一二。
後來經歷了兩次搬家,最終丟失,不可再尋。
書本雖然盡失,如今說起卻是歷歷如繪。
為什麼會這樣?除了圖文令我印象深刻之外,最主要的,每一本都與我有一段交織了歡笑或淚水的「緣分」,每一本背後都有一段與我相關的故事。
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我很願意把這些故事講述出來,它將是一件非常賞心的事。
總覺得,我今天還能對文學、史學、美術、書法保持十足的興趣,這應該歸功於兒時閱讀過和收藏過漫畫。
如果把關於漫畫最深邃的記憶翻挖出來,我最早接觸且印象深刻的,應該是我鄰居朋友家的一本漫畫。
那是一本破舊且髒,還殘缺的漫畫,沒有封面,前後都嚴重缺頁,只剩下中間薄薄的二三十頁。
朋友和我都還沒有上學,不識字。
那天黃昏,他拖著兩條長長的鼻涕,樂呵呵地拿著書到我家院子裡,和我一起坐在院子的泥地上,用沾滿了鼻涕的手翻看著書。
畫風很粗獷,接連十幾幅畫裡都有一張大弓,這張大弓的主人是一個長著鐵線一樣鬍鬚的粗獷男人,瞪著眼、齜著牙。
圍繞著這張大弓,出現了一系列單看圖畫就可以看得懂的故事:這個長著鐵線一樣鬍鬚的粗獷男人在街市上舉著大弓,嘴裡在高喊著什麼,人們被成功地吸引了過來。
有人去試那張大弓,弓的形狀卻毫無改變。
有兩個人一左一右去拉那張大弓,一個人在左邊,用兩隻手去拽弓身;另一個人在右邊,也用上了兩隻手去拉弓弦,弓的形狀仍毫無改變。
有一個身材魁梧的男人去拉弓,臉上青筋暴起,弓被拉了半開。
鬍鬚長著像鐵線的粗獷男人拉弓,弓被拉成滿月。
來了一個將軍,弓被崩斷了。
這些畫,畫得實在有趣。
我們雖然弄不懂畫裡講的具體內容,只是胡亂翻著看,卻感覺趣味無窮,不時指著畫裡的人物笑。
我們還拿了瓦礫、石塊在院子裡照著書上的畫來畫人、畫弓、畫馬、畫大刀。
後來,在高中教書的父親回來,看到這本書,他認真地告訴我,書裡講的是《隋唐演義》裡山東好漢秦瓊「五馬鬧花燈」的故事。
我一邊聽父親講故事,一邊盯著書裡的畫看,聽得津津有味,也看得津津有味。
朋友帶著他的破書回家了,父親看出了我的不捨和落寞,後來到書店幫我買回那本破書的完整版。
從此,我和漫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最先收集的漫畫,就是「隋唐演義」系列漫畫。
我因此知道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兩個朝代:隋朝、唐朝。
隋朝、唐朝是兩個朝代,為什麼會合稱在一起呢?我一開始的理解是:山東好漢秦瓊「五馬鬧花燈」的演義故事是發生在隋朝將要滅亡、唐朝將要開始的時間交叉點上,那麼,這段演義故事就叫「隋唐演義」。
這個理解並沒有錯。
但現在歷史學家治史,每論及唐朝的文化、經濟以及各項政治制度,仍是離不開隋。
所謂言唐必說隋是也。
即隋朝和唐朝總是被捆綁在一起的。
合在一起的隋唐,也已被當作中國最強盛的時期。
這到底又是什麼緣故呢?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兩大鼎盛王朝,它們分別是漢與唐。
而在漢唐之前,都有一個龐大而短命的王朝:秦和隋。
秦朝統一了春秋戰國以來天下紛爭亂糟糟的局面,本身的統治時間不長,國祚只傳了兩帝一王,共十四年歷史,卻為兩漢奠定了長治鼎盛的基礎。
隋朝則是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並清除各種文化亂象,大力推行漢化,其統治時間稍長,隋文帝、隋煬帝兩帝在位時間共三十七年,為後來唐宋的漢文化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位史學家在書中說:「漢、唐並稱中國盛世。貞觀、永徽之治,論者以比漢之文、景;武功尤遠過之。然非其時之君臣,實有過人之才智也。唐太宗不過中材,論其恭儉之德,及憂深思遠之資,實尚不如宋文帝,更無論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無論宋武帝、陳武帝矣。若高祖與高宗,則尤不足道。其能致三十餘年之治平強盛:承季漢、魏、晉、南北朝久亂之後,宇內乍歸統一,生書民幸獲休息;塞外亦無強部;皆時會為之,非盡由於人力也。」
在史學家的眼裡,唐朝的貞觀、永徽之治,比漢朝的文景之治強盛多了,在武功方面更是遠遠超出。
但唐太宗的才幹,不過是中等級別,文治不如宋文帝、梁武帝,武治更被宋武帝、陳武帝遠遠甩開。
之所以出現了三十多年的治平強盛,都是時數、運數所致,並非全由人力。
顯然,史學家所說的時數、運數,主要來自隋文帝一統天下,終結了漢、魏、晉、南北朝以來三百多年的動亂,使內重歸於統一。
一句話,隋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地位很重要,不容忽視!但隋朝被綁在唐朝之上,且其本身的歷史太短,還是遭到大眾的忽視。
本書從隋朝的誕生淵源說起,到隋朝全面終結,描繪了一幅隋朝全景圖,力圖讓大家對隋朝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隋朝的歷史很短,卻是最先在我腦海裡留下「王朝」概念的朝代。
這個概念源於漫畫。
說起兒時的漫畫,那真是滿滿的回憶。
我收藏過的漫畫,林林總總,有好幾百本。
可惜這些「寶貝」總是在收藏過程中偶遇「不速之客」,或被借去或被偷走,書本不斷流失;甚至在我出外求學以後,書本四散,書魂飄零,十不存一二。
後來經歷了兩次搬家,最終丟失,不可再尋。
書本雖然盡失,如今說起卻是歷歷如繪。
為什麼會這樣?除了圖文令我印象深刻之外,最主要的,每一本都與我有一段交織了歡笑或淚水的「緣分」,每一本背後都有一段與我相關的故事。
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我很願意把這些故事講述出來,它將是一件非常賞心的事。
總覺得,我今天還能對文學、史學、美術、書法保持十足的興趣,這應該歸功於兒時閱讀過和收藏過漫畫。
如果把關於漫畫最深邃的記憶翻挖出來,我最早接觸且印象深刻的,應該是我鄰居朋友家的一本漫畫。
那是一本破舊且髒,還殘缺的漫畫,沒有封面,前後都嚴重缺頁,只剩下中間薄薄的二三十頁。
朋友和我都還沒有上學,不識字。
那天黃昏,他拖著兩條長長的鼻涕,樂呵呵地拿著書到我家院子裡,和我一起坐在院子的泥地上,用沾滿了鼻涕的手翻看著書。
畫風很粗獷,接連十幾幅畫裡都有一張大弓,這張大弓的主人是一個長著鐵線一樣鬍鬚的粗獷男人,瞪著眼、齜著牙。
圍繞著這張大弓,出現了一系列單看圖畫就可以看得懂的故事:這個長著鐵線一樣鬍鬚的粗獷男人在街市上舉著大弓,嘴裡在高喊著什麼,人們被成功地吸引了過來。
有人去試那張大弓,弓的形狀卻毫無改變。
有兩個人一左一右去拉那張大弓,一個人在左邊,用兩隻手去拽弓身;另一個人在右邊,也用上了兩隻手去拉弓弦,弓的形狀仍毫無改變。
有一個身材魁梧的男人去拉弓,臉上青筋暴起,弓被拉了半開。
鬍鬚長著像鐵線的粗獷男人拉弓,弓被拉成滿月。
來了一個將軍,弓被崩斷了。
這些畫,畫得實在有趣。
我們雖然弄不懂畫裡講的具體內容,只是胡亂翻著看,卻感覺趣味無窮,不時指著畫裡的人物笑。
我們還拿了瓦礫、石塊在院子裡照著書上的畫來畫人、畫弓、畫馬、畫大刀。
後來,在高中教書的父親回來,看到這本書,他認真地告訴我,書裡講的是《隋唐演義》裡山東好漢秦瓊「五馬鬧花燈」的故事。
我一邊聽父親講故事,一邊盯著書裡的畫看,聽得津津有味,也看得津津有味。
朋友帶著他的破書回家了,父親看出了我的不捨和落寞,後來到書店幫我買回那本破書的完整版。
從此,我和漫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最先收集的漫畫,就是「隋唐演義」系列漫畫。
我因此知道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兩個朝代:隋朝、唐朝。
隋朝、唐朝是兩個朝代,為什麼會合稱在一起呢?我一開始的理解是:山東好漢秦瓊「五馬鬧花燈」的演義故事是發生在隋朝將要滅亡、唐朝將要開始的時間交叉點上,那麼,這段演義故事就叫「隋唐演義」。
這個理解並沒有錯。
但現在歷史學家治史,每論及唐朝的文化、經濟以及各項政治制度,仍是離不開隋。
所謂言唐必說隋是也。
即隋朝和唐朝總是被捆綁在一起的。
合在一起的隋唐,也已被當作中國最強盛的時期。
這到底又是什麼緣故呢?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兩大鼎盛王朝,它們分別是漢與唐。
而在漢唐之前,都有一個龐大而短命的王朝:秦和隋。
秦朝統一了春秋戰國以來天下紛爭亂糟糟的局面,本身的統治時間不長,國祚只傳了兩帝一王,共十四年歷史,卻為兩漢奠定了長治鼎盛的基礎。
隋朝則是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並清除各種文化亂象,大力推行漢化,其統治時間稍長,隋文帝、隋煬帝兩帝在位時間共三十七年,為後來唐宋的漢文化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位史學家在書中說:「漢、唐並稱中國盛世。貞觀、永徽之治,論者以比漢之文、景;武功尤遠過之。然非其時之君臣,實有過人之才智也。唐太宗不過中材,論其恭儉之德,及憂深思遠之資,實尚不如宋文帝,更無論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無論宋武帝、陳武帝矣。若高祖與高宗,則尤不足道。其能致三十餘年之治平強盛:承季漢、魏、晉、南北朝久亂之後,宇內乍歸統一,生書民幸獲休息;塞外亦無強部;皆時會為之,非盡由於人力也。」
在史學家的眼裡,唐朝的貞觀、永徽之治,比漢朝的文景之治強盛多了,在武功方面更是遠遠超出。
但唐太宗的才幹,不過是中等級別,文治不如宋文帝、梁武帝,武治更被宋武帝、陳武帝遠遠甩開。
之所以出現了三十多年的治平強盛,都是時數、運數所致,並非全由人力。
顯然,史學家所說的時數、運數,主要來自隋文帝一統天下,終結了漢、魏、晉、南北朝以來三百多年的動亂,使內重歸於統一。
一句話,隋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地位很重要,不容忽視!但隋朝被綁在唐朝之上,且其本身的歷史太短,還是遭到大眾的忽視。
本書從隋朝的誕生淵源說起,到隋朝全面終結,描繪了一幅隋朝全景圖,力圖讓大家對隋朝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試閱
高歡為何總能壓制宇文泰?
曾有人說,中國出現過兩個南北朝時期。
這第一個南北朝時期,指的當然是魏晉十六國之後、楊堅篡周代隋完成天下大一統之前,南北兩方陣營相對峙的時代。
第二個南北朝時期,指的則是靖康奇禍之後,南宋與金相對峙時代。
但是,我們比較一下,所謂的「第二個南北朝時期」,南宋與金帝國之間雖然時有殺伐,但彼此內部政權是比較穩定的。
它們的滅亡,並不是死於內亂,而是雙雙亡於剛剛崛起的蒙古新貴之手。
在第一個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雙方內部的變幻頗多,卻又各不相同。
南朝這邊,劉宋、蕭齊、蕭梁這幾個政權,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上陣與北魏相抗衡。
北朝那邊,保持較長時間的穩定,不動聲色地接住了南朝方面宋、齊、梁的大戰。
但是,到了後面撐不住了,北方六鎮起義,國內大亂,北魏一下子崩塌,分裂成了東、西兩魏。
一開始,東、西兩魏的大本營分別在洛陽和長安。
洛陽是原先北魏的首都,不說別的,單說這一點,就可以知道,這紛爭不息的兩魏局勢,一定是東強西弱。
事實也是如此,東魏繼承了北魏的部分人口和軍隊,西苞汾、晉,南極江、淮,東盡海隅,北漸沙漠;而西魏僅占據經濟凋敝且人口稀少的陝西、寧夏及甘肅部分地區。
因此,東魏的決策者高歡,對西魏怎麼看都不順眼,恨不得早一天吞下西魏,完成北方的統一。
不過,西魏的實際當權者宇文泰,卻是個永遠不肯服輸的主人,張牙舞爪地與高歡對抗。
於是,兩魏之間就發生了「小關之戰」、「弘農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等一系列戰爭。
「小關之戰」的爆發時間是東魏天平三年(西魏大統二年,西元536年)十二月,當時,高歡倚仗自己擁有優勢兵力,兵分三路西征,自己親領一路,司徒高敖曹一路,大都督竇泰一路,與宇文泰激戰於今陝西潼天以東地區。
宇文泰面對強大來敵,沉著應戰,採取了「集中精銳,各個擊破」的戰術,先以精騎潛出小關,襲滅竇泰一路,然後回師北上,一路擊潰高歡。
該戰,以西魏勝利告終。
為了擴大「小關之戰」後取得的戰果,東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統三年,西元537年)八月,宇文泰親率獨孤信等十二將東伐,發動了「弘農之戰」。
宇文泰初戰告捷,先克槃豆,再取東魏糧食基地弘農,迫降了宜陽、邵郡等地。
高歡勃然大怒,於同年十月集結起二十萬之眾,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占據了弘農的宇文泰部。
宇文泰駐紮在沙苑,聞高歡來犯,遂引軍於渭曲布陣迎戰。
由此,打響至為慘烈的「沙苑之戰」。
宇文泰以逸待勞,部署得當,正奇相搭,虛實相間,經過一番格殺、血拼,最終擊潰了高歡,並尾隨掩殺,斬殺了一萬多東魏軍士,俘虜了七萬多人,全取了河東,進而占據了洛陽城郊的金鏞城。
為了挽回頹勢,高歡於東魏元象元年(西魏大統四年,西元538年)整頓兵馬,發起了「河橋之戰」。
他讓侯景、高敖曹圍困住據守金鏞城的東魏大將獨孤信,自己親率主力向西,與前來救援金鏞的宇文泰激戰於河陰。
雙方鏖戰了兩個多月。
儘管互有勝負,旗鼓相當,但對宇文泰來說,他是客場作戰,不但糧運難繼,而且各方面的排程難於執行,時間一久,便難於支撐。
最後,宇文泰僅留下都督長孫子彥繼續據守金鏞,自己燒營而遁。
高歡歡呼著追殺到崤山,勝利而還。
此戰,高歡一舉收復了南汾、潁、豫、廣四州。
我們看,「小關之戰」、「弘農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這四場大戰,高歡連輸三場,卻未傷及根本;但宇文泰僅僅輸在第四場,卻舉國大震,人心浮動,變亂四起。
其中,沙苑所俘軍人趙青雀、雍州百姓于伏德等叛亂影響很大,讓宇文泰疲於奔命、焦頭爛額、苦不堪言。
不過,高歡雖然在「河橋之戰」獲勝,卻只是慘勝,其得力猛將高敖曹、大都督李猛、西兗州刺史宋顯都在這場大戰中喪生,再也無力西進。
於是,雙雄之間的爭霸,暫時告一段落。
曾有人說,中國出現過兩個南北朝時期。
這第一個南北朝時期,指的當然是魏晉十六國之後、楊堅篡周代隋完成天下大一統之前,南北兩方陣營相對峙的時代。
第二個南北朝時期,指的則是靖康奇禍之後,南宋與金相對峙時代。
但是,我們比較一下,所謂的「第二個南北朝時期」,南宋與金帝國之間雖然時有殺伐,但彼此內部政權是比較穩定的。
它們的滅亡,並不是死於內亂,而是雙雙亡於剛剛崛起的蒙古新貴之手。
在第一個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雙方內部的變幻頗多,卻又各不相同。
南朝這邊,劉宋、蕭齊、蕭梁這幾個政權,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上陣與北魏相抗衡。
北朝那邊,保持較長時間的穩定,不動聲色地接住了南朝方面宋、齊、梁的大戰。
但是,到了後面撐不住了,北方六鎮起義,國內大亂,北魏一下子崩塌,分裂成了東、西兩魏。
一開始,東、西兩魏的大本營分別在洛陽和長安。
洛陽是原先北魏的首都,不說別的,單說這一點,就可以知道,這紛爭不息的兩魏局勢,一定是東強西弱。
事實也是如此,東魏繼承了北魏的部分人口和軍隊,西苞汾、晉,南極江、淮,東盡海隅,北漸沙漠;而西魏僅占據經濟凋敝且人口稀少的陝西、寧夏及甘肅部分地區。
因此,東魏的決策者高歡,對西魏怎麼看都不順眼,恨不得早一天吞下西魏,完成北方的統一。
不過,西魏的實際當權者宇文泰,卻是個永遠不肯服輸的主人,張牙舞爪地與高歡對抗。
於是,兩魏之間就發生了「小關之戰」、「弘農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等一系列戰爭。
「小關之戰」的爆發時間是東魏天平三年(西魏大統二年,西元536年)十二月,當時,高歡倚仗自己擁有優勢兵力,兵分三路西征,自己親領一路,司徒高敖曹一路,大都督竇泰一路,與宇文泰激戰於今陝西潼天以東地區。
宇文泰面對強大來敵,沉著應戰,採取了「集中精銳,各個擊破」的戰術,先以精騎潛出小關,襲滅竇泰一路,然後回師北上,一路擊潰高歡。
該戰,以西魏勝利告終。
為了擴大「小關之戰」後取得的戰果,東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統三年,西元537年)八月,宇文泰親率獨孤信等十二將東伐,發動了「弘農之戰」。
宇文泰初戰告捷,先克槃豆,再取東魏糧食基地弘農,迫降了宜陽、邵郡等地。
高歡勃然大怒,於同年十月集結起二十萬之眾,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占據了弘農的宇文泰部。
宇文泰駐紮在沙苑,聞高歡來犯,遂引軍於渭曲布陣迎戰。
由此,打響至為慘烈的「沙苑之戰」。
宇文泰以逸待勞,部署得當,正奇相搭,虛實相間,經過一番格殺、血拼,最終擊潰了高歡,並尾隨掩殺,斬殺了一萬多東魏軍士,俘虜了七萬多人,全取了河東,進而占據了洛陽城郊的金鏞城。
為了挽回頹勢,高歡於東魏元象元年(西魏大統四年,西元538年)整頓兵馬,發起了「河橋之戰」。
他讓侯景、高敖曹圍困住據守金鏞城的東魏大將獨孤信,自己親率主力向西,與前來救援金鏞的宇文泰激戰於河陰。
雙方鏖戰了兩個多月。
儘管互有勝負,旗鼓相當,但對宇文泰來說,他是客場作戰,不但糧運難繼,而且各方面的排程難於執行,時間一久,便難於支撐。
最後,宇文泰僅留下都督長孫子彥繼續據守金鏞,自己燒營而遁。
高歡歡呼著追殺到崤山,勝利而還。
此戰,高歡一舉收復了南汾、潁、豫、廣四州。
我們看,「小關之戰」、「弘農之戰」、「沙苑之戰」、「河橋之戰」這四場大戰,高歡連輸三場,卻未傷及根本;但宇文泰僅僅輸在第四場,卻舉國大震,人心浮動,變亂四起。
其中,沙苑所俘軍人趙青雀、雍州百姓于伏德等叛亂影響很大,讓宇文泰疲於奔命、焦頭爛額、苦不堪言。
不過,高歡雖然在「河橋之戰」獲勝,卻只是慘勝,其得力猛將高敖曹、大都督李猛、西兗州刺史宋顯都在這場大戰中喪生,再也無力西進。
於是,雙雄之間的爭霸,暫時告一段落。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