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朔風北望(下)

  • 9 216
    240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中國史地宋元史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高天流雲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知本家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01/29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遼國,一個很特殊的國家:曾經強大、所向無敵;曾經富有,卻都是搶掠來的,包括財富、土地、人民(人,可以種地產量、可以當兵打仗、可以繳交賦稅...);曾經疆域居冠;曾經文臣武將備出──曾經燦爛輝煌!

再強盛、再耀眼,終也有日落時刻,但遼國所留下的餘暉卻也是不凡色彩。

遼國的皇帝各個都有特色,有些讓人嚇倒、有些令人絕倒,更有的完全超越了歷史的想像!

遼國的皇太后很不一般,就提蕭燕燕,漢人的各位女強人們,比如漢呂雉太后、唐武曌皇帝、清慈禧太后等等哪個比得了她呢?但這仍然歸納得不完全,蕭綽女士不僅是在幸福指數上讓上面這些女人們無法比擬,在政治成就上也讓她們望塵莫及!

讀著遼史,保證不沉悶,可是叫人瞠目結舌的時刻多。

本書寫的是遼國下台一鞠躬前的種種,讀史知興替;讀史更讓人認識舞台──

每一個人都喜歡看戲,雖讀史如看戲,每個帝國的謝幕禮,舞台成了最重要臺階,讀遼國的謝幕,看得遠的人,自會對宋朝、金國產生諸多臆想:誰笨拙?誰貪婪?誰最懂得釣大魚?誰最迅速長了智慧?......

本書讓讀者得到了作者苦心孤詣的成果──而且是可及時享受的,何樂而不為?!

目錄

第十章 契丹的祖母   /5
第十一章 怪誕母親   /13
第十二章 貪婪佔的便宜 /25
第十三章 貪婪吃的大虧 /81
第十四章 遼史最強權臣 /93
第十五章 分水嶺    /115
第十六章 鑌鐵的末日  /145
第十七章 北遼餘輝   /173
第十八章 鑌鐵的榮耀  /231

試閱

﹝契丹的祖母﹞

遼國望族蕭前宰相蕭思溫。他為了保險,把自己三個女兒分別綁在了遼國三位頂級皇親的身上。

長女嫁給了太平王,也就是遼穆宗的弟弟,等燕燕的老公遼景宗登基之後,被封為皇太叔,於是她也就成了皇太妃;

次女嫁給了遼景宗的弟弟趙王,當時趙王在繼承人排名上也是相當的靠前;

三女,就是現在的蕭太后燕燕女士了。蕭宰相的願望順利實現,三重保險終於生效,他成了無可爭議的后族第一人。可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女兒們的命運也就此斷送……

首先是都沒丈夫了,太平王死得最早,長女先守了寡;二女兒的趙王倒是很健康,可惜火力太旺了,爭皇位至死不休,基本上就是造反、被抓、放了、再造反、再被抓、再放了的N次循環,沒完沒了的折騰。可是遼景宗好脾氣,比當年的耶律阿保機都能忍,就是不殺他。結果這人就得寸進尺了,在遼景宗病重的時候,他像是習慣性似的又造反了一次。

不過行情變了,蕭燕燕走上了前台,二話沒說就抓了砍頭了事,一瞬間就讓二姐進入了寡婦陣容。

而她二姐真不愧是和她同一個媽生的,相同的血液裡一樣的強硬潑辣。她沒本事起兵為丈夫報仇,可在一次家宴上給三妹下了毒……燕燕沒死,死的是她。她三妹親自下令處死了自己的二姐。

斬草除根,只剩下了大姐。兩人都沒有丈夫,從此相依為命,要說明的是蕭胡輦基本上是與蕭燕燕同等級的人物,她的軍事政治能力並不比妹妹低多少。翻閱遼史,遼太妃領兵出征,掃平北方蠻族的記載隨處可見。

蕭胡輦在遼國的北方邊界駐守,擁有自己的軍隊部屬,儼然女王一般,接受北方各族的朝拜。

可她卻一點都不快樂,自古以來,瘋狂工作的女性,幾乎都有一個殘缺的家庭。蕭胡輦比不了她的妹妹,她沒有韓德讓,沒有愛情,所以總是那麼的陰鬱。可這時她竟然滿面春風地來迎接剛立完「澶淵之盟」的妹妹,蕭燕燕是多麼的高興!

可惜,她做夢都想不到,遼國的危機就這樣出現了,最強的斡魯朵和次強的斡魯朵很快就展開了對決……

姐姐悄悄地告訴妹妹,她戀愛了。這時蕭燕燕都年過五十了,胡輦姐姐貴庚幾何呢?

但燕燕才不管這些,她熱烈地祝賀姐姐得到了幸福的第二春。然後悄悄話在繼續,請問那個「他」是誰啊?

蕭姐姐甜蜜且羞怯地說出了四個字:「撻覽阿鉢……」妹妹就皺眉,怎麼沒聽過這個人,他是幹甚麼的?

「……一個馬夫。」

妹妹的臉瞬間就沈了下來,沈默不語,氣壓在降低,最後只是意興闌珊地問:「想玩多久?」

卻不料姐姐的回答竟然是──我要嫁給他!

石破天驚,蕭燕燕跳了起來。這不是瘋了嗎?和一個年輕英俊,體壯力強的馬夫談個戀愛或許是別有情調的,可要嫁給一個低下的奴隸,這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敗壞了大遼國的體統,更羞辱了蕭家的門楣,尤其是把她震爍古今的蕭太后扔到了一個無比羞恥的地步──竟然成了一個馬夫的妹妹!

這絕對不能忍受,哪怕是名義上的也休想!
蕭燕燕的精神狀態瞬間回到了當年二姐下毒時的家宴上,她不由分說就把那個銷魂的馬夫抓來,一頓痛打,然後遠遠地發配邊疆,讓他和蕭胡輦永遠別想見面。做完了這一切,她才轉向目瞪口呆,變得冰冷僵硬的姐姐,她鄭重許諾,一定會給姐姐找一個文武雙全,英俊年少,而且門第相當的男朋友,完全可以保證會是一個年輕版本的韓德讓。

怎麼樣,這樣總會滿意了吧?

蕭胡輦選擇默默離開,她搞不清這是她的妹妹,還是她的老媽,但她和蕭燕燕以及那位早就死了二姐一樣,說一不二,心裡喜歡的東西一旦認定了,就永無更改!

她真的愛那個年輕的馬夫……一年之後,蕭燕燕只好把撻覽阿鉢還給了她,讓他們到北方自己的地盤上去逍遙快樂。

災難於是降臨。

撻覽阿鉢的心性絕不只是一個馬夫而已,此人野心勃勃而且善於記仇。富貴美夢險些被徹底打破,這讓他從心底裡恨透了蕭燕燕。對於再次回到了蕭胡輦身邊,他感到的不是慶幸,而是鄭重地告訴自己,機會來了。

他要當第二個韓德讓,要成為一個之下萬人之上的帝國男人!

這樣就必須要把蕭胡輦推上帝國第一女人的位置才行……於是他不斷地挑唆,不斷地哀求,不斷地刺激,終於使蕭胡輦決定起兵造反,可自始至終,她本人都沒有爭位的慾望,完全是一個陷入愛河的女人不由自主地去聽從情郎的支配。

刀兵四起,遼國內部一番死拼,蕭太后的兵力就算再雄厚,威望就算再高大,可她剛剛打完了澶淵之戰啊,二十多萬人馬帶出去,僅僅回來一半多,這是怎樣的損失,並且這麼多年以來,她都以強權者身分來統治遼國,對她怨恨的人不在少數。

更何況蕭胡輦久經戰事,部下也都是百戰精兵。這場內部死鬥的規模和殘酷的程度,估計會比當年述律平和孫子耶律阮真的衝突起來要小些,但對契丹人的傷害要遠遠大於剛剛結束的伐宋之戰。

最後還是蕭燕燕贏了,可是民族內鬥,手足相殘,讓蕭燕燕既痛且恨。沒有別的,大姐和那個該死一萬次的馬夫統統殺了,所有敢造反的只有死路一條!

當年操勞一世,精疲力遏的蕭燕燕再一次勝利了,可她也垮了,身心俱疲,油盡燈枯,一生都走在命運之巔是什麼感受?雙手沾滿鮮血,甚至是她親人的鮮血,真的一生都走在命運之巔是什麼感受?雙手沾滿鮮血,甚至是她親人的鮮血,真的能像荷爾蒙一樣去刺激神經,變得加倍的凶殘暴戾,更加興致勃勃地享受殺戮嗎?

無從得知,不過蕭燕燕很快就死了。扔下了她的情人、兒子,還有一個雖然內部傷殘,卻已經收拾乾淨的帝國。遼國曾經在她的手裡復興,當她死去時,她又給它打下了長期興盛的根基。後世人提起蕭太后,偏激的會說她不守婦道,而且嗜血凶悍,是一個穿著裙子的男人,侵略成性的動物;喜歡她的人(主要是女性),羨慕她敢於追逐自己的個人幸福,而且真的完美地達到了一個女人只能做夢才能享受的後世人提起蕭太后,偏激的會說她不守婦道,而且嗜血凶悍,是一個穿著裙子的男人,侵略成性的動物;喜歡她的人(主要是女性),羨慕她敢於追逐自己的個人幸福,而且真的完美地達到了一個女人只能做夢才能享受的快樂。

至少有一個評名最高的單項上她獨領風騷,無可比擬──戰爭女神。蕭太后每戰必親臨前線,從宋雍熙北伐時挽救國家,到澶淵之盟給自己的民族爭取到最大限度的利益,她都走在了士兵們的中間。

那時,她是一位顯赫的太后,還是契丹族士兵們的祖母?為這樣的女士戰鬥,是件光榮且無憾的事。﹝鑌鐵的末日﹞

耶律延禧即位,成為遼國的第九位皇帝,史稱天祚帝。他比宋徽宗趙佶早一年上崗工作,稱帝之初光芒四射,比趙佶的勤政嚇人得多,他在整個遼國上層來了個大清洗,是凡參與過、被懷疑參與過害死他父母的大臣們,活著的全家族殺掉,死了的全體挖墳。血腥過後,他開始了享樂。得承認,在這點上他遠遠不如趙佶了,限於北方物產、人文的條件,他只知道跑馬打獵,拜佛建塔,貌似沒有創意。

但是他有特色。

南方的宋朝恪於澶淵之盟,他無法下令強搶,他把目光投射向了北方,那片在當時是標準的不毛之地的荒原中,有著獨特珍貴的物產。

在這時,他絕對想不到,這些漂亮的小東西,以及祖輩的一些習俗,會給他的國家、他自己帶來怎樣可怕的命運!

他把女真人逼反了。

他更想不到的是,在他登基十年之後,一個出使遼國的宋臣會帶給他怎樣的噩夢。話說宋、遼之間互通使節早成習慣,每當重大節日,兩國元首的壽誕等等特殊時刻,都會有使臣奔忙於途中,帶給雙方君主美好的祝願、熱烈的祝福。

這一次有些不一樣,遼國人不高興了。因為來的宋臣居然是個宦官,也就是太監。大名鼎鼎的武裝太監童貫。

童貫,生於公元一○五四年,字道夫(一作道輔),開封人,著名的北宋六賊之一,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時號「媼相」。

他接受任務開始,挑釁自始自終地陪伴著他。

走出國門以前,老朋友蔡京對他冷嘲熱諷。到了遼國之後,契丹人的反應有點詭異。幾乎每個見到他的人,在沒介紹之前,都對他肅然起敬,在介紹之後,都露出了懷疑、曖昧的笑容。

童貫最受不了的就是這點。他「狀魁梧,偉觀視,頤下生鬚十數,皮骨勁如鐵,不類閹人。」簡直是一條剛健有力的大漢,從哪一點上看,都不是個太監。

但他偏偏就是個太監,他沒法解釋自己為什麼長鬍子,更沒辦法不讓人聯想他長鬍子、處深宮、得軍功,這一系列事件裡是不是還有別的什麼隱情。

這簡直是巨大的侮辱!

童貫大怒,忍無可忍但還是忍了,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他在做近百年期間,宋朝所有軍人都不敢做的事

遼國是皮,西夏是毛,拔毛皮會動,可是剝皮的話,毛敢反對嗎?拿遼國開刀,一勞永逸。童貫帶著這個理想,在遼國壓抑著自己,一直堅持到了回國的路上。路上經過了一條河,一座橋。在當時沒人知道這條河,這座橋有什麼意義。

因為它們太平常了。

可是從這時起,直到八百餘年之後,它們成了改變中國歷史的代名詞,前後兩次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

這條河在八百二十六年之後舉世聞名。每一個中國人都永遠記得,

永定河、盧溝橋。
橋要在七八年之後才建造,石獅子更要在明朝時才完工。當童貫一行走到這裡時,它還只是座浮橋。走到了這裡,按慣例要休息幾天

就在這幾天裡的一個傍晚,有一個遼國人悄悄地接近了童貫,和他說了一會兒話。之後這個人就消失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現場只剩下了童貫一個人呆呆地坐在那裡,他神遊物外,浮想聯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狂喜著,也懷疑著,驚異著,更夢想著!

可是這個人出現之後,一切都不同了,他把宋朝存在了一百三十餘年的恐遼症瞬間治好,契丹人這個稱霸東亞二百多年的龐然巨物再也沒有了威懾感。對宋朝而言,它變成了一塊最甜蜜可口的大蛋糕,既鬆又軟,隨時可以去咬。吃掉它,不僅宋朝會強勢崛起,他自己更是一步登天,成為有宋以來最了不起的英雄。

那時,沒有人會在意他是個太監,只會記得他是開天闢地似的人物。比開國之主趙匡胤更強,比後周世宗皇帝柴榮更偉大。

前提是,那個人說的都是真的。

四年之後,公元一一一五年的三月宋朝東北邊關收到的一封信。收信人是宋朝的皇帝趙佶,寫信人是一個叫馬植的遼籍華人。馬植出身於遼國燕雲地區的名門大族,時任遼國的光祿卿,算是一個國家級的中上層幹部。他在信裡列舉了一些剛剛發生在遼國東北部的事情。由於地理限制,那些地方是宋朝接觸不到的,哪怕事情發生已經有六七年之久,宋朝人也兩眼一抹黑。

看到這封信後,趙佶迅速下令,邊關要盡一切努力,悄悄地快速地把馬植召進開封,他要面對面地和這個人談話。

而童貫立即給出了馬植,這人居然早就在開封城內了。有證據顯示,從公元一一一一年的十月起,馬植就一直隱藏在童貫的周圍。

盧溝橋之夜,那個與童貫秘密接觸的人,就是他。

遼國這些年節節敗退,喪師失土,已經失去了自保之力。

這條消息是爆炸性的,舉世無敵東亞最大的遼國慘到這步了?宋朝人集體懷疑自己的耳朵。

趙佶召開御前會議,問這事怎麼辦。在這件事上,朝臣們迅速分裂成兩個極端,一方面是蔡京、童貫,這是他們盼望已久的消息,拿遼國開刀,以戰功賺取更多的利益,是他們的長久方針,絕不會動搖

另一方面的人成分很複雜,有游離在蔡、童集團之外(早就沒有明確敵對者了)的朝臣,有蔡、童集團裡本來的骨幹,有外國皇帝,還有宋朝的平民百姓。

綜合兩種看法,趙佶開始了回憶。他靜靜地思考自己登基之後的經歷,復河湟征西夏,公元一一一五年還在南方平叛。那次叛亂在整個北宋史上排名第二,僅次於狄青搞定儂智高,名為「卜漏之戰」。宋朝調三萬西軍北南下,掃平二州、八縣共三十餘座城池,拓地千里。

回憶種種,心想事成,天下沒有他辦不成的事!現在祖宗盼望了百年之久的天賜良機出現,遼國已經衰弱到這種程度,再不趁火打劫還等什麼?
﹝耶律大石﹞

耶律延禧,這位曾經的東亞老大,一不小心又成了世界的焦點。宋、金兩國各用管道,不遺餘力地尋找他。可惜都找不著。

唯一找到他的人,是耶律大石。

這首先是藏的地點太隱蔽了,夾山,在史書裡有這樣一段記載──「夾山在沙漠之北,有泥潦六十里,獨契丹能到達,他國所不能至。」

看來這是契丹人祖輩打獵探險留下來的一塊世外桃源,具體地點一直流傳在遼國皇室之中。這才可以解釋,為什麼從燕雲地區逃走的遼軍能準確地尋找到耶律延禧。

這時的耶律延禧很神奇,他不像是位亡國之君,反而顯得鬥志昂揚神彩煥發。他好運連連,先是得到了好消息,金國的完顏阿骨打死了;另一方面得到了援軍,陰山室韋謨葛失部落給了他足足五萬多人的部隊。室韋,是蒙古族的前身,他們的強悍地球人都知道。

這兩樣綜合起來,讓耶律延禧覺得復國有望,可以反擊了。

就在這時,耶律大石找到了他。

時機明顯不對,耶律延禧手握重兵,又有了皇帝的尊嚴。一見面他就對耶律大石嚴厲的質問,「我在,你們怎麼敢立耶律淳?」

這是在問罪,罪名比蓄意謀反都重,是已經謀反。

耶律大石很平靜,他說你以全國之勢,不能拒敵。就算立十個耶律淳也都是太祖的子孫,不算便宜敵人,難道不比只知逃命強嗎?

問得耶律延禧啞口無言。但是亡國之君就是與眾不同,沒話說了不等於沒事可做,對於燕雲地區曾經出過遼國的皇帝這件事,一定要有個說法,必須殺個人。

殺掉耶律淳的老婆!

命耶律大石率軍攻擊金軍。

這個命令其實也有點靠譜,當時金國的政策是收縮,為了確立新領導的權威,各佔區的大佬們都往老家趕,向完顏吳乞買表忠心,這其中就有主持原遼西京區域軍務的完顏宗翰,也就是粘罕。

粘罕走了,遼軍正好乘虛做戰。想法不錯,按說也應該像宋朝一樣得著些好處。但要命的是他們遇到的人不對,這次粘罕雖然走了,但是金軍裡還個更牛的人物。這人叫完顏婁室,按戰績排名,他在金軍第一代戰將裡面都遙遙領先,號稱「常勝」。其實另一個頭銜才更準確。

──皇帝收割機。

此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抓皇帝不止一個,不管是現任的曾經的未來的,只要叫他磅上了,全都跑不了。於是耶律大石悲劇了,他被生擒活捉。

這種時刻,一般的正面人物應該只有一個命運了。自殺,或者被殺,只有死才能化被動成正面典型。可是耶律大石不一樣,這個人忠於的不是哪一個特定的人,而是他的民族。死,太簡單了,在整個民族都面臨滅亡時,真正有勇氣的人要活下去,要找到絕境中的那縷陽光。

耶律大石投降了,他文武全才相貌堂堂,到哪裡都讓人喜歡。金國人不僅饒了他,還給了他官位,又給他重新配置了一個妻子,按照當時的投降標準來說,是非常到位的規格了。對此耶律大石很感動,主動要求為金國工作。

金國正中下懷,正不知道耶律延禧躲在哪兒呢,大石你從哪兒來回哪兒去,帶著金軍去抓耶律延禧。很好,這也正中耶律大石下懷,他料定會有這個任務,借此機會,他成功逃出了金軍的手掌。自由之後,他回到夾山大本營。他變了,不再是耶律延禧的忠實臣子,他對這個顛三倒四莫明其妙的皇帝徹底厭惡了,為了契丹種族,他做出了一個劃時代的決定。

離開眼前的一切。

他帶著二百鐵騎北上,三天之後過黑水(今內蒙古艾卜蓋河),再向西北,到達可敦城。之後他的生命是史詩級的,他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白手起家,創立了一個在面積上與遼國全盛時期都不相上下的龐大帝國。有此根基之後,他回來了,哪怕有了皇帝寶座、富貴的生活,仍舊要與金國一決高下。

耶律大石要在五年之後才會積蓄到足夠的力量找金國算賬,在這之前,他退出了遼、宋、金之間的大舞台,主角繼續由耶律延禧擔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22362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