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宋朝原來是這樣

  • 9 288
    320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中國史地宋元史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醉罷君山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大地出版社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10/07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陳橋兵變,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定三百年帝國基業。大宋帝國在進取與保守、圖強與積弱的反覆中踽踽而行。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命的王朝之一,卻從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這是一個文化、科技、經濟繁榮的時代,卻未能掩飾對外戰爭被動挨打的尷尬局面。
 

強幹弱枝、內重外輕的政策在避免政治動盪的同時,也埋下了衰亡的種子;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本是富國強兵的銳意改革,最終卻淪為投機份子的博弈與無休止的黨爭;聯金滅遼本是主動進取的戰略,最後卻引狼入室,導致北宋滅亡;當南宋中興的曙光初現時,不作為的朝廷卻輕易地將希望的火苗掐滅。
 

本書以縱橫捭闔的筆法,書寫宋朝三百年波瀾壯闊而又充滿矛盾與糾結的歷史。有對宋朝高度文明的政治、文化生態的褒揚,也有對其軍事、外交敗筆的解讀及抨擊,更有對大宋民富國弱歷史弔詭的深思。

作者

醉罷君山

 

本名鄭文州,福建人,著名作家,新銳歷史寫手,漢唐盛世歷史寫作方面的權威作家。已出版《雖遠必誅:大漢王朝的擴張》《赫日當中:大唐帝國的擴張》《鄭成功及其使命》《西漢原來是這樣》《東漢原來是這樣》《秦朝原來是這樣》等暢銷歷史讀物。

目錄

一、黃袍加身:一齣政變的遊戲/007
二、二李之亂:帝國的敵人/015
三、鳥盡弓藏:杯酒釋兵權/023
四、統一之路/030
五、鎩羽而歸:啃不下的硬骨頭/052
六、燭影斧聲:宋太祖死亡之謎/059
七、謎中之謎:「金匱之盟」的秘密/068
八、長車踏破:征服北漢之戰/075
九、當頭一棒:自負的代價/080
十、旗鼓相當:宋遼邊界拉鋸戰/087
十一、雍熙北伐:虎頭蛇尾的遠征/093
十二、楊業之死:忠烈楊家將的真實故事/100
十三、諸神之戰:耶律休哥與李繼隆/107
十四、盛世危機:王小波、李順起義/115
十五、千鈞一髮:呂端大事不糊塗/122
十六、澶淵之盟:走向綏靖的策略/128
十七、西夏開國:從李繼遷到李元昊/136
十八、奇恥大辱:大國打不贏小國/143
十九、慶曆新政:夭折的改革/150
二○、文武之道:包拯與狄青/155
二一、熙寧變法/163
二二、新舊黨爭:從元祐更化到紹聖紹述/177
二三、宋徽宗:皇帝與藝術家/184
二四、方臘起義與水滸英雄/191
二五、與虎謀皮:海上之盟始末/198
二六、引狼入室:宋金開戰/205
二七、靖康之亂:兩個皇帝當了俘虜/214
二八、南宋開國:不進取的朝廷/222
二九、苦撐危局:力挽狂瀾的宗澤/229
三○、高宗南渡:一路狂奔的皇帝/236
三一、以漢制漢:劉豫與偽大齊政權/244
三二、血戰關陝:吳玠的表演舞台/251
三三、中興之戰:岳家軍的崛起/259
三四、十二金牌:不敗而敗的北伐/266
三五、「莫須有」:岳飛之死/273
三六、風雲再起:書生亦能建奇功/280
三七、孝宗北伐:心有餘而力不足/287
三八、乾道和議:長使英雄淚滿襟/294
三九、慶元黨禁:韓侂胄時代/302
四○、開禧北伐:喪權辱國之戰/310
四一、北方變局:宋、蒙、金三國演義/317
四二、一手遮天:政壇不倒翁史彌遠/324
四三、聯蒙滅金:海上之盟的翻版/332
四四、反目成敵:蒙宋戰爭/339
四五、鋼鐵堡壘:鏖戰釣魚城/347
四六、權臣誤國:千古罪人賈似道/354
四七、曲終人散:南宋帝國的滅亡/362
四八、中國文化的黃金時代/374
四九、撥開迷霧見繁華:宋代的經濟奇蹟/383
宋朝歷史大事記/392

試閱

一、黃袍加身:一齣政變的遊戲

城頭變幻大王旗,這是亂世的寫照。

亂世常有,但大王旗變得如此之快,卻是罕見。

大唐帝國滅亡後,偌大的中國四分五裂。在短短的半個世紀裡,僅僅是中原政權就換了五個,平均每十年時間就完成一次政權交替。我們必須說,這是一個缺乏創意的時代,因為每個政權所使用的國號,無一例外都是歷史上曾有過的。為了區別雷同的名稱,史學家只好統統加上一個「後」字,因此有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中原政權。至於地方割據政權,那就更多了,所謂的「十國」,指的是勢力較大、存在時間較長的十個地方割據政權,分別是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一時間,中國大地之上,皇上遍地都是。

萬歲爺很多,可惜的是,這些大王們命卻不長。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過把皇帝癮就死了。五代的歷史,就是一連串的政變史。什麼仁義道德法律人權,在這個時候統統失去價值了,剩下來的只是原始的本能,只有征服與被征服,殺人與被殺。

在說宋史之前,先簡略說說五代,不略知其事,就不知宋的由來。

西元九○七年,朱溫篡唐,改國號為大梁,五代史由此為開端。五年後,朱溫被兒子朱友珪所殺,弒君者還沒坐暖皇帝寶座,便被弟弟朱友貞幹掉了。西元九二三年,李存勗稱帝,國號大唐,滅了後梁。後梁存國僅十七年,共三任皇帝。

後唐開國僅僅三年,唐莊宗李存勗便被叛軍所殺,李嗣源繼位。李嗣源當了八年皇帝後去世,李從厚繼位,很快被李從珂趕下台。西元九三六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借契丹之兵,滅了後唐,李從珂自焚身亡。後唐存國十四年,共四任皇帝。

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建立後晉政權,割燕雲十六州予契丹。石敬瑭死後,繼位的石重貴與契丹翻臉,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力量。經過數年苦戰,後晉敗於契丹之手,石重貴成為階下之囚,後晉滅亡。後晉存國十一年,共兩任皇帝。
一、黃袍加身:一齣政變的遊戲

城頭變幻大王旗,這是亂世的寫照。

亂世常有,但大王旗變得如此之快,卻是罕見。

大唐帝國滅亡後,偌大的中國四分五裂。在短短的半個世紀裡,僅僅是中原政權就換了五個,平均每十年時間就完成一次政權交替。我們必須說,這是一個缺乏創意的時代,因為每個政權所使用的國號,無一例外都是歷史上曾有過的。為了區別雷同的名稱,史學家只好統統加上一個「後」字,因此有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中原政權。至於地方割據政權,那就更多了,所謂的「十國」,指的是勢力較大、存在時間較長的十個地方割據政權,分別是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一時間,中國大地之上,皇上遍地都是。

萬歲爺很多,可惜的是,這些大王們命卻不長。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過把皇帝癮就死了。五代的歷史,就是一連串的政變史。什麼仁義道德法律人權,在這個時候統統失去價值了,剩下來的只是原始的本能,只有征服與被征服,殺人與被殺。

在說宋史之前,先簡略說說五代,不略知其事,就不知宋的由來。

西元九○七年,朱溫篡唐,改國號為大梁,五代史由此為開端。五年後,朱溫被兒子朱友珪所殺,弒君者還沒坐暖皇帝寶座,便被弟弟朱友貞幹掉了。西元九二三年,李存勗稱帝,國號大唐,滅了後梁。後梁存國僅十七年,共三任皇帝。

後唐開國僅僅三年,唐莊宗李存勗便被叛軍所殺,李嗣源繼位。李嗣源當了八年皇帝後去世,李從厚繼位,很快被李從珂趕下台。西元九三六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借契丹之兵,滅了後唐,李從珂自焚身亡。後唐存國十四年,共四任皇帝。

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建立後晉政權,割燕雲十六州予契丹。石敬瑭死後,繼位的石重貴與契丹翻臉,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力量。經過數年苦戰,後晉敗於契丹之手,石重貴成為階下之囚,後晉滅亡。後晉存國十一年,共兩任皇帝。契丹人入主中原,改國號為遼。與此同時,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自立為帝,號召諸道反契丹。在各地紛起的反攻下,遼太宗耶律德光被迫撤出中原。劉知遠改國號為大漢,史稱後漢,這一年是西元九四七年。五代史沒有一個皇帝當得久,僅僅一年後,劉知遠便去世,他的兒子劉承祐繼位。在政權頻繁更迭的年代裡,君與臣之間的信任降至冰點。西元九五○年,劉承祐突下重手,連殺大臣,並想除掉手握重兵的天雄節度使郭威。郭威不得不反,率軍反攻開封,劉承祐敗亡,後漢僅僅存在四年便滅亡了。

皇帝輪得可真快,這回輪到郭威加冕,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定都開封,這也是五代史裡最後一個中原政權。郭威稱帝後第四年(九五四年)去世,其養子柴榮(又稱郭榮)繼位,他是五代史中出類拔萃的一位皇帝。柴榮在位期間,南征北戰,敗北漢,征南唐、後蜀,北伐遼國,大有鼎定乾坤之勢。可惜的是,他與五代多數皇帝一樣短命,在位六年便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九歲。

皇帝早死對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不祥的信號,因為繼位的小皇帝根本沒有能力來統御臣下,對於野心家來說,此乃篡位奪權的最好機會。

七歲的柴宗訓被推上皇帝的寶座。說起「皇帝」這兩個字,我們總是聯想到無上權威,可是對於五代時的皇帝來說,這可是一個危險的職業,五十年的時間,光是中原政權就換了十四個皇帝,其中有一半是以發動政變、兵變的形式奪權。皇帝被打倒、被推翻、被趕下台,甚至被殺,都是司空見慣的事。連朱溫、李存勗這樣的梟雄都栽了跟頭,何況一個年僅七歲的小皇帝呢?

開封百姓都以冷漠的心態在猜想著:誰會是下一個皇帝呢?

天很冷,風如刀割。

但開封城百姓臉上掛著些許的笑意,因為新春佳節來了。無論是血腥的戰爭或殘酷的政變,都奪不走人們內心深處對幸福的嚮往。那個時代,人的生命比蘆葦還弱脆,可是生活再壞,也仍然要過下去。

西元九六○年的農曆大年初一,文武百官一大早便上朝了,向皇帝拜年,慶賀新春佳節,那時叫「正旦」,一年的第一天。這本來君臣間其樂融融的時刻,豈料皇宮外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和諧的氣氛。
契丹人入主中原,改國號為遼。與此同時,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自立為帝,號召諸道反契丹。在各地紛起的反攻下,遼太宗耶律德光被迫撤出中原。劉知遠改國號為大漢,史稱後漢,這一年是西元九四七年。五代史沒有一個皇帝當得久,僅僅一年後,劉知遠便去世,他的兒子劉承祐繼位。在政權頻繁更迭的年代裡,君與臣之間的信任降至冰點。西元九五○年,劉承祐突下重手,連殺大臣,並想除掉手握重兵的天雄節度使郭威。郭威不得不反,率軍反攻開封,劉承祐敗亡,後漢僅僅存在四年便滅亡了。

皇帝輪得可真快,這回輪到郭威加冕,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定都開封,這也是五代史裡最後一個中原政權。郭威稱帝後第四年(九五四年)去世,其養子柴榮(又稱郭榮)繼位,他是五代史中出類拔萃的一位皇帝。柴榮在位期間,南征北戰,敗北漢,征南唐、後蜀,北伐遼國,大有鼎定乾坤之勢。可惜的是,他與五代多數皇帝一樣短命,在位六年便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九歲。

皇帝早死對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不祥的信號,因為繼位的小皇帝根本沒有能力來統御臣下,對於野心家來說,此乃篡位奪權的最好機會。

七歲的柴宗訓被推上皇帝的寶座。說起「皇帝」這兩個字,我們總是聯想到無上權威,可是對於五代時的皇帝來說,這可是一個危險的職業,五十年的時間,光是中原政權就換了十四個皇帝,其中有一半是以發動政變、兵變的形式奪權。皇帝被打倒、被推翻、被趕下台,甚至被殺,都是司空見慣的事。連朱溫、李存勗這樣的梟雄都栽了跟頭,何況一個年僅七歲的小皇帝呢?

開封百姓都以冷漠的心態在猜想著:誰會是下一個皇帝呢?

天很冷,風如刀割。

但開封城百姓臉上掛著些許的笑意,因為新春佳節來了。無論是血腥的戰爭或殘酷的政變,都奪不走人們內心深處對幸福的嚮往。那個時代,人的生命比蘆葦還弱脆,可是生活再壞,也仍然要過下去。

西元九六○年的農曆大年初一,文武百官一大早便上朝了,向皇帝拜年,慶賀新春佳節,那時叫「正旦」,一年的第一天。這本來君臣間其樂融融的時刻,豈料皇宮外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和諧的氣氛。

原來是邊關的加急快報。

團拜活動不得不中止,小皇帝呆呆地、似懂非懂地聽著:北方邊境定州、鎮州兩地發現重大敵情,契丹與北漢聯手,發兵入侵。

這還了得!要知道節慶之日,往往是守備最鬆懈的時候,若不積極應對,恐怕要損兵喪地了。小皇帝當然不知道要怎麼辦,宰相范質、王溥等人擔心邊關守軍抵抗不住凶悍的契丹騎兵,必須要派出一支強大的軍隊前往增援。那麼要派誰去呢?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就是最佳人選,因為他是京城禁軍的總頭目,同時也是歸德軍節度使兼檢校太尉。

豈知趙匡胤此去,竟是黃袍加身,推倒了大周江山,創建了大宋王朝。

其實京城早有流言飄蕩:「策點檢為天子。」這種流言怎麼傳出來的,誰也不知道。流言是有威力的,有人傳,就有人聽,就有人竊竊私語。但趙匡胤卻似乎沒聽到的樣子,春節休假也取消了,投入緊張的工作中。他辦事的效率很高,第二天,第一支先鋒部隊出發了,由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釗統領,出了開封城。緊接著,大年初三,趙匡胤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出發,晚上抵達開封城東北四十里處的陳橋驛。

遼人入侵所引發的恐慌情緒很快被開封城的寒風所驅散,有趙匡胤這位能征善戰的名將親自出馬,北線無憂矣。新春濃濃的喜慶氛圍並沒有受到影響,可是誰能料想到,就在這一晚,在陳橋驛,將要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一個裝神弄鬼的人出現了。

黃昏時分,太陽西沉。禁軍部隊正忙著安營紮寨,有個人遠眺西方,凝望著紅紅的太陽,忽然開天眼似的說道:「瞧,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盪。」什麼意思呢?他看到了兩個太陽,當然,除了他誰也沒看到。在西沉太陽之下,還有另一個太陽,這意味著什麼呢?自古以來,「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乃是一種深入人心的觀念,如今天上出現兩個太陽這怎麼行呢?影射到國家,一個國家怎麼能有兩位君主呢?

這個人名叫苗訓,因為對天文地理頗有研究,在軍中頗有名望。觀測天象後,他又神秘兮兮地說了一句話:「此天命也。」儘管誰也沒有看到兩個太陽,但苗訓的話卻很快傳開了。這個暗示太明顯了--要變天了。

於是乎軍隊開始騷動了,軍官們鬼鬼祟祟,士兵們竊竊私語。到了入夜時分,一批軍官與士兵湊到一起,有人提議說:「如今主上幼弱,我等拼了老命殺敵,他能知道嗎?不如先立點檢(趙匡胤)為天子,然後再北征。」這一提議馬上得到大家的鼓掌,好,就這麼辦!於是大家群情激昂,湧向主帥趙匡胤帳前請願,要擁他為皇帝。
原來是邊關的加急快報。

團拜活動不得不中止,小皇帝呆呆地、似懂非懂地聽著:北方邊境定州、鎮州兩地發現重大敵情,契丹與北漢聯手,發兵入侵。

這還了得!要知道節慶之日,往往是守備最鬆懈的時候,若不積極應對,恐怕要損兵喪地了。小皇帝當然不知道要怎麼辦,宰相范質、王溥等人擔心邊關守軍抵抗不住凶悍的契丹騎兵,必須要派出一支強大的軍隊前往增援。那麼要派誰去呢?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就是最佳人選,因為他是京城禁軍的總頭目,同時也是歸德軍節度使兼檢校太尉。

豈知趙匡胤此去,竟是黃袍加身,推倒了大周江山,創建了大宋王朝。

其實京城早有流言飄蕩:「策點檢為天子。」這種流言怎麼傳出來的,誰也不知道。流言是有威力的,有人傳,就有人聽,就有人竊竊私語。但趙匡胤卻似乎沒聽到的樣子,春節休假也取消了,投入緊張的工作中。他辦事的效率很高,第二天,第一支先鋒部隊出發了,由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釗統領,出了開封城。緊接著,大年初三,趙匡胤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出發,晚上抵達開封城東北四十里處的陳橋驛。

遼人入侵所引發的恐慌情緒很快被開封城的寒風所驅散,有趙匡胤這位能征善戰的名將親自出馬,北線無憂矣。新春濃濃的喜慶氛圍並沒有受到影響,可是誰能料想到,就在這一晚,在陳橋驛,將要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一個裝神弄鬼的人出現了。

黃昏時分,太陽西沉。禁軍部隊正忙著安營紮寨,有個人遠眺西方,凝望著紅紅的太陽,忽然開天眼似的說道:「瞧,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盪。」什麼意思呢?他看到了兩個太陽,當然,除了他誰也沒看到。在西沉太陽之下,還有另一個太陽,這意味著什麼呢?自古以來,「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乃是一種深入人心的觀念,如今天上出現兩個太陽這怎麼行呢?影射到國家,一個國家怎麼能有兩位君主呢?

這個人名叫苗訓,因為對天文地理頗有研究,在軍中頗有名望。觀測天象後,他又神秘兮兮地說了一句話:「此天命也。」儘管誰也沒有看到兩個太陽,但苗訓的話卻很快傳開了。這個暗示太明顯了--要變天了。

於是乎軍隊開始騷動了,軍官們鬼鬼祟祟,士兵們竊竊私語。到了入夜時分,一批軍官與士兵湊到一起,有人提議說:「如今主上幼弱,我等拼了老命殺敵,他能知道嗎?不如先立點檢(趙匡胤)為天子,然後再北征。」這一提議馬上得到大家的鼓掌,好,就這麼辦!於是大家群情激昂,湧向主帥趙匡胤帳前請願,要擁他為皇帝。明眼人當然心裡有數,大家都是在演戲罷了。這齣戲的總導演就是趙匡胤,至於什麼天象學家、什麼請願將士,統統都是臨時演員罷了。可是戲既然演了,還是要演得逼真點,假戲也要真做嘛。

將士們要請願,要把趙匡胤抬出來當皇帝。可是趙匡胤沒出來,很不巧,他貪杯了,喝多了,醉得不省人事,正酣然入睡呢。

說是不巧,其實很巧。

我醉了,我睡了,所以你們搞兵變,搞陰謀,統統與我無關。

請願的將士當然沒見著統帥趙匡胤,只見到了他的弟弟趙匡義與軍師趙普。大家都以專業精神投入到演戲中,這些「鬧事」的將士慷慨陳辭道:「軍中兄弟們已決定了,要擁立太尉為天子。」太尉就是趙匡胤,他除了是殿前都點檢之外,也是檢校太尉。趙匡義正色地批評說,這怎麼行,這種造反的事情,咱們可做不得。然後將士們又據理力爭,雙方開始爭執了,最後諸位軍官看軟的不行,來硬的,把刀啊、劍啊等傢伙亮了出來,你趙匡義不答應,我等就要動用武力了。

營帳外動靜很大,喧囂聲如此大,可是趙匡胤卻似乎一點也沒聽到,因為他還在「酣睡」,把事情交給弟弟趙匡義去打點。在將士們的「逼宮」下,趙匡義讓步了,他對諸將領說:「好吧,改朝換代,雖說是天命,實際是人心所向。但你們要答應一件事,你們各回兵營,勢必要約束好諸軍,不得縱容士兵剽掠,只要都城人心安定,那麼國家也會安定的,你們也可保富貴榮華。」

就這樣,在這一晚上,從趙匡義到士兵,都決定了一件事:要擁立趙匡胤為皇帝。

然而,趙匡胤還在呼呼大睡。

他睡得那麼香,那麼甜,以至於嘴角還露著微笑。

他看上去那麼天真,對夜晚所發生的一切都一無所知。

第二天清晨,趙匡胤終於「醒」來了,他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就在這時,只聽得外面喊聲一片。拉開帷幕,只見得大帳之外,諸將領率士兵圍成一圈,身著鐵甲、手執兵刃。幾個將軍見到趙匡胤起床了,便逕直上前,跪道:「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還沒等趙匡胤吭出聲來,這幾個將軍便一擁而上,把一件黃袍裹在他身上。此時諸將士齊刷刷地跪下,高呼「萬歲」。

這就是所謂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謀反、篡位,這在中國政治裡可算是大逆不道之事。可是趙匡胤卻彷彿在整個事件置身事外似的,似乎他是在全然無知的情況下,被無辜地推上前台。不得不說,此人深得厚黑學之精髓,名也撈了,利也撈了,卻一副被逼無奈的模樣。
明眼人當然心裡有數,大家都是在演戲罷了。這齣戲的總導演就是趙匡胤,至於什麼天象學家、什麼請願將士,統統都是臨時演員罷了。可是戲既然演了,還是要演得逼真點,假戲也要真做嘛。

將士們要請願,要把趙匡胤抬出來當皇帝。可是趙匡胤沒出來,很不巧,他貪杯了,喝多了,醉得不省人事,正酣然入睡呢。

說是不巧,其實很巧。

我醉了,我睡了,所以你們搞兵變,搞陰謀,統統與我無關。

請願的將士當然沒見著統帥趙匡胤,只見到了他的弟弟趙匡義與軍師趙普。大家都以專業精神投入到演戲中,這些「鬧事」的將士慷慨陳辭道:「軍中兄弟們已決定了,要擁立太尉為天子。」太尉就是趙匡胤,他除了是殿前都點檢之外,也是檢校太尉。趙匡義正色地批評說,這怎麼行,這種造反的事情,咱們可做不得。然後將士們又據理力爭,雙方開始爭執了,最後諸位軍官看軟的不行,來硬的,把刀啊、劍啊等傢伙亮了出來,你趙匡義不答應,我等就要動用武力了。

營帳外動靜很大,喧囂聲如此大,可是趙匡胤卻似乎一點也沒聽到,因為他還在「酣睡」,把事情交給弟弟趙匡義去打點。在將士們的「逼宮」下,趙匡義讓步了,他對諸將領說:「好吧,改朝換代,雖說是天命,實際是人心所向。但你們要答應一件事,你們各回兵營,勢必要約束好諸軍,不得縱容士兵剽掠,只要都城人心安定,那麼國家也會安定的,你們也可保富貴榮華。」

就這樣,在這一晚上,從趙匡義到士兵,都決定了一件事:要擁立趙匡胤為皇帝。

然而,趙匡胤還在呼呼大睡。

他睡得那麼香,那麼甜,以至於嘴角還露著微笑。

他看上去那麼天真,對夜晚所發生的一切都一無所知。

第二天清晨,趙匡胤終於「醒」來了,他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就在這時,只聽得外面喊聲一片。拉開帷幕,只見得大帳之外,諸將領率士兵圍成一圈,身著鐵甲、手執兵刃。幾個將軍見到趙匡胤起床了,便逕直上前,跪道:「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還沒等趙匡胤吭出聲來,這幾個將軍便一擁而上,把一件黃袍裹在他身上。此時諸將士齊刷刷地跪下,高呼「萬歲」。

這就是所謂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謀反、篡位,這在中國政治裡可算是大逆不道之事。可是趙匡胤卻彷彿在整個事件置身事外似的,似乎他是在全然無知的情況下,被無辜地推上前台。不得不說,此人深得厚黑學之精髓,名也撈了,利也撈了,卻一副被逼無奈的模樣。

我們不能不說,趙匡胤確實是天才級的演員。戲還沒完,我們看看他的表演,他跺了跺腳說:「罷罷罷,你們這些人貪圖富貴,立我為天子,我不當也不行了。只是我有號令,你們能聽從不?」大家齊呼道:「唯命是從。」

這話說得夠絕,夠經典。不是我貪圖富貴,而是你們貪圖富貴;不是我要兵變,而是你們在搞陰謀;不是我要謀反,而是被你們挾持的。

一句話,把所有的罪名,統統推到別人身上了。

既然被擁立為天子了,那軍隊自然不向北挺進了。那麼遼軍南下入侵邊關的事情怎麼辦呢?其實不必擔心,因為根本沒有遼軍入侵。所謂的邊關危急的情報,原來就是糊弄朝廷的幌子罷了,只不過是這齣鬧劇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情節罷了。

這支大周帝國最精銳的部隊出門才逛了一天,第二天就打道回府,又回開封城了。包括宰相范質、王溥等人在內的朝中大員不由得頭皮發麻,他們知道,出大事了!

這近乎是一次完美的政變,幾乎不流血。

但還是流了一點。京城之內,只有一個人企圖反抗,此人是侍衛馬步軍副指揮使韓通。當他得知趙匡胤部隊政變的消息後,從皇宮溜了出來,打算率領自己的部眾拼死抵抗。但他運氣不好,路上遇到趙匡胤手下大將王彥升。王彥升策馬直追,一直追到韓通家中,把韓通一家人全都殺了。

政變的軍隊把皇宮包圍了。不多時,宰相范質、王溥等人被一幫將領押到趙匡胤面前。此時的趙匡胤固然已經把整個京城握在手中了,但他仍然還要演戲,要向世人昭示自己篡權絕非出於自願。他甚至嗚咽流涕了,哽咽道:「我深受先皇厚恩,只是被六軍將軍所逼迫,不得已才這樣做。我深感慚愧,有負天地,我要怎麼辦?」還是那麼無辜,還是那麼無奈。

范質還來不及吭聲,聽得到趙匡胤身邊一位將領手按劍柄,厲聲喝道:「我輩無主,今天須得天子。」這一喝,把范質吐到嘴邊的話又吞了進去。倒是王溥比較識相,他退下台階,向趙匡胤跪拜,承認他是新的皇帝。事到如今,范質也不得不跟著下拜。這兩位當朝權臣都屈服了,那麼小皇帝就算不退位也不行了。

很快,一紙禪讓詔書下達了。小皇帝乖乖交出了權力,趙匡胤在眾人的擁戴下,入皇宮崇元殿,即皇帝位,改元建隆,改國號為宋,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太祖。

第二天,開封百姓睜開睡眼時,發現國家的名字改了。「周」已經成為過去,「宋」的歷史拉開了序幕。

這一年,趙匡胤三十三歲。
我們不能不說,趙匡胤確實是天才級的演員。戲還沒完,我們看看他的表演,他跺了跺腳說:「罷罷罷,你們這些人貪圖富貴,立我為天子,我不當也不行了。只是我有號令,你們能聽從不?」大家齊呼道:「唯命是從。」

這話說得夠絕,夠經典。不是我貪圖富貴,而是你們貪圖富貴;不是我要兵變,而是你們在搞陰謀;不是我要謀反,而是被你們挾持的。

一句話,把所有的罪名,統統推到別人身上了。

既然被擁立為天子了,那軍隊自然不向北挺進了。那麼遼軍南下入侵邊關的事情怎麼辦呢?其實不必擔心,因為根本沒有遼軍入侵。所謂的邊關危急的情報,原來就是糊弄朝廷的幌子罷了,只不過是這齣鬧劇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情節罷了。

這支大周帝國最精銳的部隊出門才逛了一天,第二天就打道回府,又回開封城了。包括宰相范質、王溥等人在內的朝中大員不由得頭皮發麻,他們知道,出大事了!

這近乎是一次完美的政變,幾乎不流血。

但還是流了一點。京城之內,只有一個人企圖反抗,此人是侍衛馬步軍副指揮使韓通。當他得知趙匡胤部隊政變的消息後,從皇宮溜了出來,打算率領自己的部眾拼死抵抗。但他運氣不好,路上遇到趙匡胤手下大將王彥升。王彥升策馬直追,一直追到韓通家中,把韓通一家人全都殺了。

政變的軍隊把皇宮包圍了。不多時,宰相范質、王溥等人被一幫將領押到趙匡胤面前。此時的趙匡胤固然已經把整個京城握在手中了,但他仍然還要演戲,要向世人昭示自己篡權絕非出於自願。他甚至嗚咽流涕了,哽咽道:「我深受先皇厚恩,只是被六軍將軍所逼迫,不得已才這樣做。我深感慚愧,有負天地,我要怎麼辦?」還是那麼無辜,還是那麼無奈。

范質還來不及吭聲,聽得到趙匡胤身邊一位將領手按劍柄,厲聲喝道:「我輩無主,今天須得天子。」這一喝,把范質吐到嘴邊的話又吞了進去。倒是王溥比較識相,他退下台階,向趙匡胤跪拜,承認他是新的皇帝。事到如今,范質也不得不跟著下拜。這兩位當朝權臣都屈服了,那麼小皇帝就算不退位也不行了。

很快,一紙禪讓詔書下達了。小皇帝乖乖交出了權力,趙匡胤在眾人的擁戴下,入皇宮崇元殿,即皇帝位,改元建隆,改國號為宋,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太祖。

第二天,開封百姓睜開睡眼時,發現國家的名字改了。「周」已經成為過去,「宋」的歷史拉開了序幕。

這一年,趙匡胤三十三歲。二、二李之亂:帝國的敵人

表面上看,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輕而易舉,事實上,他通向權力之峰的路絕非一蹴而就。

我們且來看看趙匡胤早年的奮鬥史。

西元九二七年,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當時是五代中的後唐時代。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大唐帝國的官員,父親趙弘殷原本是後唐皇帝李存勗手下的將領,他一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在五代亂世中度過,直到後周時代才去世。可以說,趙匡胤是個「軍二代」,在那個亂世裡,軍人的地位當然十分重要,這也決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在中國歷朝皇帝中,宋太祖趙匡胤大概算得上是功夫最厲害的人。現在武術裡面有一套叫「太祖長拳」,據說便是他所創的。還有傳聞說趙匡胤曾經在少林寺學過功夫,是真是假,現在也說不清了。正史對他的武藝也有所記載,「學騎射,輒出人上」,有一次騎一匹烈馬時,腦袋撞在門楣上,大家以為他必死無疑,豈知一點事也沒有,足見功夫確實不錯。

高超的武藝對趙匡胤的軍事生涯起到很大作用。西元九四八年,時年二十一歲的趙匡胤投奔郭威麾下,開始在軍界崛起。他原本出身軍人世家,自小對兵法韜略爛熟於胸,加上精湛的武藝,很快得到郭威的器重。郭威在西元九五一年發動政變,推翻後漢政權,建立後周政權,趙匡胤先後擔任滑州副指揮、開封府馬直軍使等職。

郭威去世後,他的繼子柴榮(郭榮)繼位。北漢政權乘機聯合契丹大舉入侵,周世宗柴榮親自率軍與北漢軍決戰於高平。在戰役之初,周軍出師不利,甚至有些將領在戰場上倒戈,投降北漢。在此危急時刻,趙匡胤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率自己的騎兵部隊勇闖敵陣。在他勇敢精神的激勵下,士兵們無不奮力死戰,以一當百,終於力挽狂瀾,大破北漢軍。

高平之戰,趙匡胤脫穎而出,這也讓他贏得了皇帝的讚賞與器重。很快,他被提拔為殿前都虞侯,成為禁軍高級將領。當時周世宗柴榮深感後周軍隊建設存在很大弊端,決意改革,精兵簡政。這項改革的重任便落在趙匡胤身上,這也給了他展露組織才能的機會,他淘汰老弱之兵,調選天下武藝高強之勇士重組禁軍。此後,這支軍隊南征北戰,所向披靡,堪稱天下勁旅。

西元九五六年,趙匡胤追隨周世宗柴榮征討南唐。二、二李之亂:帝國的敵人

表面上看,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輕而易舉,事實上,他通向權力之峰的路絕非一蹴而就。

我們且來看看趙匡胤早年的奮鬥史。

西元九二七年,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當時是五代中的後唐時代。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大唐帝國的官員,父親趙弘殷原本是後唐皇帝李存勗手下的將領,他一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在五代亂世中度過,直到後周時代才去世。可以說,趙匡胤是個「軍二代」,在那個亂世裡,軍人的地位當然十分重要,這也決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在中國歷朝皇帝中,宋太祖趙匡胤大概算得上是功夫最厲害的人。現在武術裡面有一套叫「太祖長拳」,據說便是他所創的。還有傳聞說趙匡胤曾經在少林寺學過功夫,是真是假,現在也說不清了。正史對他的武藝也有所記載,「學騎射,輒出人上」,有一次騎一匹烈馬時,腦袋撞在門楣上,大家以為他必死無疑,豈知一點事也沒有,足見功夫確實不錯。

高超的武藝對趙匡胤的軍事生涯起到很大作用。西元九四八年,時年二十一歲的趙匡胤投奔郭威麾下,開始在軍界崛起。他原本出身軍人世家,自小對兵法韜略爛熟於胸,加上精湛的武藝,很快得到郭威的器重。郭威在西元九五一年發動政變,推翻後漢政權,建立後周政權,趙匡胤先後擔任滑州副指揮、開封府馬直軍使等職。

郭威去世後,他的繼子柴榮(郭榮)繼位。北漢政權乘機聯合契丹大舉入侵,周世宗柴榮親自率軍與北漢軍決戰於高平。在戰役之初,周軍出師不利,甚至有些將領在戰場上倒戈,投降北漢。在此危急時刻,趙匡胤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率自己的騎兵部隊勇闖敵陣。在他勇敢精神的激勵下,士兵們無不奮力死戰,以一當百,終於力挽狂瀾,大破北漢軍。

高平之戰,趙匡胤脫穎而出,這也讓他贏得了皇帝的讚賞與器重。很快,他被提拔為殿前都虞侯,成為禁軍高級將領。當時周世宗柴榮深感後周軍隊建設存在很大弊端,決意改革,精兵簡政。這項改革的重任便落在趙匡胤身上,這也給了他展露組織才能的機會,他淘汰老弱之兵,調選天下武藝高強之勇士重組禁軍。此後,這支軍隊南征北戰,所向披靡,堪稱天下勁旅。

西元九五六年,趙匡胤追隨周世宗柴榮征討南唐。

在南唐之戰中,他仍然光芒四射。先是在水戰中大敗南唐水師,奪取敵艦五十餘艘;緊接著,趙匡胤又攻克滁州,生擒南唐將領皇甫暉等。特別在六合之戰中,趙匡胤更是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爭奇蹟,他以不到二千人的區區之眾,打敗了南唐兩萬軍隊的進攻,殺敵五千餘人。戰後,柴榮擢升他為定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這樣,趙匡胤成為禁軍的第二號頭目,僅次於殿前都點檢、郭威的女婿張永德。

對中原政權來說,北方的契丹(遼)一直被視為頭號敵人。西元九五九年,即周世宗顯德六年,一代明君柴榮御駕親征契丹,從水、陸兩路分兵北進,趙匡胤為水路軍總指揮。後周軍隊連戰連捷,先後攻下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莫州、瀛州、易州等,收取燕南之地。正當柴榮雄心勃勃欲收復幽州時,卻突染重疾,不得不班師回朝。

周世宗柴榮一病不起,在彌留之際,他做出一個重大決定:把禁軍一號頭目張永德撤職,由趙匡胤出任殿前都點檢。

有人認為張永德被撤職,乃是趙匡胤一手策劃的陰謀。

據說周世宗柴榮在北伐契丹途中,看到一塊木牌,木牌上寫有「點檢作天子」這幾個字,於是便對張永德產生戒心。依筆者的看法,未必如此。柴榮並非後周開國皇帝的親生子,而是養子。雖然他改名為郭榮,但在許多人看來,他繼承帝業名不正言不順。柴榮在病重時,不得不考慮自己百年之後,他的兒子能否穩坐江山。殿前都點檢張永德乃是郭威的女婿,手握重兵,這不得不讓柴榮憂心忡忡。而趙匡胤與郭家無淵源,顯然柴榮更傾向於把兵權交給他。

縱然柴榮英明一世,有件事還是出乎他的意料,在他死後不到兩年,他所信任的趙匡胤居然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竊取了柴氏江山。

從二十一歲從軍,到三十三歲坐上龍椅,趙匡胤只用了十二年的時間。

這位宋朝的開國皇帝此時正是年富力強、意氣風發,他所發動的兵變奪權,幾乎是不流血政變的典範。政變十分順利,可是搞定了京師,改旗易幟,並不能說大功已告成。分散在全國各地的節度使,手握兵權,他們是否會對新朝廷俯首聽命呢?
在南唐之戰中,他仍然光芒四射。先是在水戰中大敗南唐水師,奪取敵艦五十餘艘;緊接著,趙匡胤又攻克滁州,生擒南唐將領皇甫暉等。特別在六合之戰中,趙匡胤更是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爭奇蹟,他以不到二千人的區區之眾,打敗了南唐兩萬軍隊的進攻,殺敵五千餘人。戰後,柴榮擢升他為定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這樣,趙匡胤成為禁軍的第二號頭目,僅次於殿前都點檢、郭威的女婿張永德。

對中原政權來說,北方的契丹(遼)一直被視為頭號敵人。西元九五九年,即周世宗顯德六年,一代明君柴榮御駕親征契丹,從水、陸兩路分兵北進,趙匡胤為水路軍總指揮。後周軍隊連戰連捷,先後攻下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莫州、瀛州、易州等,收取燕南之地。正當柴榮雄心勃勃欲收復幽州時,卻突染重疾,不得不班師回朝。

周世宗柴榮一病不起,在彌留之際,他做出一個重大決定:把禁軍一號頭目張永德撤職,由趙匡胤出任殿前都點檢。

有人認為張永德被撤職,乃是趙匡胤一手策劃的陰謀。

據說周世宗柴榮在北伐契丹途中,看到一塊木牌,木牌上寫有「點檢作天子」這幾個字,於是便對張永德產生戒心。依筆者的看法,未必如此。柴榮並非後周開國皇帝的親生子,而是養子。雖然他改名為郭榮,但在許多人看來,他繼承帝業名不正言不順。柴榮在病重時,不得不考慮自己百年之後,他的兒子能否穩坐江山。殿前都點檢張永德乃是郭威的女婿,手握重兵,這不得不讓柴榮憂心忡忡。而趙匡胤與郭家無淵源,顯然柴榮更傾向於把兵權交給他。

縱然柴榮英明一世,有件事還是出乎他的意料,在他死後不到兩年,他所信任的趙匡胤居然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竊取了柴氏江山。

從二十一歲從軍,到三十三歲坐上龍椅,趙匡胤只用了十二年的時間。

這位宋朝的開國皇帝此時正是年富力強、意氣風發,他所發動的兵變奪權,幾乎是不流血政變的典範。政變十分順利,可是搞定了京師,改旗易幟,並不能說大功已告成。分散在全國各地的節度使,手握兵權,他們是否會對新朝廷俯首聽命呢?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402193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3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