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大明後宮有戰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342
    380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中國史地明史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胡丹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5/09/25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是「明宮揭祕」系列的第二部,這部「女版」宮史,有請朱明皇室的女性成員粉墨登場。

作者廣徵博引,剝開層層史料,深入歷史現場,用平易生動的語言,講述明朝帝后嬪妃的愛恨情仇,刻畫後宮女性群體的悲喜人生,描寫后妃「外家」大起大落的波折命運,同時也揭露宮廷內部激烈殘酷的爭鬥與衝突。其中牽出了好幾個明宮大案、疑案、謎案,多是學者沒講過的,或有人講過、但含糊不清沒有結論的,尤為值得關注。

歷史到底有多少純粹的真實,有多少徹底的謊言?在一片迷霧中,本書將帶領讀者去觀察紅牆如林、重門深鎖的宮闈後面,到底發生了什麼隱祕故事,盡可能接近和還原歷史的真相。

目錄

《實用歷史叢書》出版緣起

前言

 

第一卷  重八公的幸福生活

第1章  朱家「老奶奶」好凶

第2章  男兒氣概不當家

第3章  重八之相,貴不可言

第4章  省級高幹朱姑爺的黃金時代

第5章  重八公也曾遊龍戲鳳

第6章  未嘗妄將一婦子──例外!

第7章  好個齊人之福!

第二卷  諸王身世之謎

第8章  生子也要爭第一

第9章  「假子」到底是假

第10章  暴君後宮的「託兒所」

第11章  燕王自證嫡子

第12章  大哥的身世四弟說了算

第13章  大明天子竟然「非我族類」

第14章  李淑妃白得了三個兒子

第15章  孝陵太監的導遊解說詞

第16章  永樂皇帝也著了道

第17章  老朱家是一個「大家庭」

第三卷  淒風慘雨明皇宮

第18章  「藍鬍子」朱皇帝

第19章  以青春的熱血去澆那具枯骨

第20章  殉葬也有人情講

第21章  「天使」高麗選美

第22章  親手剮人,皇帝發瘋了!

第23章  宮亂!宮亂!

第24章  娘,我去了!

第25章  朝鐘一聲響,天子換人了!

第26章  景帝的風流債

第27章  天子竟要賄買臣子

第28章  站腳須防牆倒

第29章  殉葬的絕響

第四卷  皇親國戚衰落記

第30章  與朱元璋簽合同最不可靠

第31章  凡外戚,不許掌國政

第32章  外戚預政的絕響

第33章  明宮狸貓換太子

第五卷  假冒皇親

第34章  宮中禁止吐痰

第35章  同穴而異路

第36章  一切,為了皇嗣

第3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萬

第38章  群騙招搖長安道

第39章  孝宗的愛情之湯特別濃

第40章  忠臣化作冤鬼

第六卷  張皇親覆滅記

第41章  張國舅成了謀反案的被告

第42章  「鄭旺妖言」案──武宗身世成謎

第43章  「鄭皇親」高調回歸

第44章  怪哉!伯父為爹,親爹為叔

第45章  邵太妃的悲喜人生

第46章  皇帝堅定地為母后站台助威

第47章  張皇親的大難到了

第48章  食腐者的盛宴

第七卷  最後的皇親

第49章  陳、王兩家爭認皇親

第50章  終是一筆糊塗帳

第51章  光宗「生產力」排名不低

第52章  少年皇帝落入婦人之手

第53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第54章  皇后是重犯之女?

第55章  魏閹垮台,皇親平反

後記

附錄:明朝皇帝世系圖

序/導讀

新浪博客:皇帝不稱朕  胡丹

本書是我的「明宮揭祕」系列的第二部。

二○一三年七月,「明宮揭祕」系列首發於「天涯論壇」的「煮酒論史」版塊,帖名曰「明宮鬧鬼」。我在書名中採入「鬧鬼」二字,絕非做「標題黨」,作炫奇之態以勾人。此書擬名,基於兩個理由:

其一,明宮裡真的鬧鬼!眾所周知,明代方士非常活躍,從天子到士民,都喜歡結交各路「大師」,還出了一位有名的「道士皇帝」嘉靖帝。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士最大的對頭是「鬼怪」,他們最主要的專業,是捉鬼。翻翻史書,不難發現,從洪武到萬曆時期,有許多宮廷鬧鬼的故事,只是前人較少注意。我曾經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辦的《紫禁城》發表一篇專文,名字就叫〈明宮鬧鬼〉(二○一二年第十期)。此為一。

其二,古代專制王朝的後宮,本就是鬼影幢幢,難稱正大之地;宮廷生活和皇室關係中,充滿了爾虞我詐和陰謀詭計,父子兄弟同氣連枝,卻宛如敵國。這世上本沒有鬼,人心裡戾氣積鬱太多,鬼胎就容易懷上。明代宮廷裡冷漠、決絕甚至是血腥的人際衝突與爭鬥,用「鬧鬼」來形容,不正中肯綮麼?人做鬼事,與厲鬼潛行,都是見不得陽光的。我做此書,將其揭出,彷彿鬼屋揭蓋,讓它們暴露於眾位看官的眼前。

此帖發表後,獲得較好的反響,並很快在大陸出版。然而,「古鬼」雖無害於今人,此書也不是真的寫鬼怪虛誕之事,但「鬼」這個字頗觸時忌,不可用於書名,故紙質出版物重新定名。

該系列第一部,叫《大明王朝家裡事兒》。依照我對「明宮揭祕」系列內容的分配,此書主角是大明「第一家庭」的「爺們兒」,也就是皇帝父子叔姪等男性成員。而您手中的這部,名叫《大明後宮有戰事》,作為前者的姊妹篇,則請朱明皇室的女性成員粉墨登場。借用當下時髦的話語來說,第一部是這部「明宮大戲」的「男版」,第二部則是它的「女版」。第三部我寫這個家庭的家奴──大明王朝的那些大太監們,大陸版即將推出,在此提前預告。

本書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述朱元璋是如何充實他的後宮的。原來,「洪武大帝」也曾「遊龍戲鳳」,做出許多荒唐失德之事!他的女人來源甚廣,有些還是強取豪奪而來,並由此引發了皇子們的身世之謎,疑雲重重,頗富傳奇色彩。

第二部分,大明王朝已進入「後洪武時代」,後宮依然腥風血雨。忝在「偉大帝王」之列的明成祖朱棣,屢屢在後宮施行大屠殺,朝鮮妃權氏死亡疑案、內亂案、慘絕人寰的四朝妃嬪殉葬……令人眼亂咋舌,彷彿看一部後宮題材的連環驚悚劇。

第三部分,仁宣以後,大明王朝的後宮漸趨平靜,雖然沒有了大規模的肆意殺戮,但牽涉宮廷的大案、宮人之間的鉤心鬥角,暗潮湧動,從未平息。后妃們的命運與她們的娘家(又稱外家,即大明的外戚)緊密相連。這一時期,有四件大案與明朝政治緊緊糾纏在一起,它們是孝宗初年的「假冒皇親案」、孝宗末年至武宗初年的「鄭旺妖言案」、嘉靖朝的「張皇親案」與天啟年間的「真假皇親案」。許多外戚家族遭到皇帝的殘酷打擊,並不能阻止一些人削尖腦殼、打破腦袋,希望跟皇上家攀上親戚,然而禍福倏忽轉換,讀來令人扼腕。

過去我們一說「明宮案」,總說明末「梃擊、紅丸、移宮」三案,講的人太多,本書則避開。我要講的大案或疑案、謎案,多是學者沒講過的,或有人講過、但含糊不清沒有結論的。我將廣徵博引,剝開層層史料,深入歷史現場,用平易生動的語言將這幾個大案講得清楚透徹。

 

書稿殺青後,我重新瀏覽目錄,發現這部「女版」宮史,幾乎看不到什麼溫情、浪漫與兒女情長,全書按照時代的順序寫下來,居然由一個個宮廷大案串聯著!

難怪在詩歌裡,宮廷女人無不是絕望的;在戲劇小說裡,宮廷史幾乎等同於宮鬥劇。藝術創作以歷史為依據,而歷史呈現給我們的著實令人「步步驚心」。

現在電視劇總喜歡注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云何云何。而我要說的是,本書完全建立在紮實的歷史資料基礎之上,沒有任何的發揮(允許合理的想像),看官盡可放心閱讀。

在此,是不是應該附一個「掩嘴而笑」的表情呢?唯願朋友們讀罷此書,掩卷亦真一笑。

 二○一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試閱

《大明後宮有戰事》

第32章-外戚預政的絕響

明代的皇后,從成祖徐皇后之後,出身都不高。比如我們多次提及的仁宗之后(皇后)、宣宗之母(皇太后)、英宗之祖母(太皇太后)張氏,河南永城人,洪武二十八年(一三九五年) 選為燕世子妃(朱高熾妻),其父張麒官兵馬副指揮之職。

從明代開始,京城分東西南北中,一共五城,各設兵馬指揮司,為正六品武職。依明朝定制,親王妃之父授兵馬指揮,世子及郡王妃的父親授兵馬副指揮。這真的很有意思,與皇帝結親, 馬上就有官兒當,這官帽子算是聘禮嗎?

從張麒授官的情況來看,將五城兵馬司正、副指揮作為特授給「戚畹」的恩榮官,從洪武中期就開始了。但外戚任職兵馬司,只是掛銜,拿乾餉,並不真的管事。張麒在女兒嫁入燕王府之前,應該只是一名普通百姓或軍士。

沒料到他女婿有一天會做太子,嘖嘖,不得了,此公搖身一變,也做「戚畹」了,連升三級,做到京衛指揮使。對他來說,最大的遺憾是沒能熬到女婿做皇帝、女兒做皇后的那一天,不曉得他女婿即位後,會追封他這位老國丈為彭城伯,又晉封為侯。

張麒有兩個兒子,一名昶,一名昇,兩兄弟都追隨朱棣靖難。張昶在永樂初年累官至錦衣衛指揮使,他妹夫仁宗即位後,令他繼承了他父親追封的彭城伯,還許他的子孫世襲──這便宜明明是照顧老張家來的嘛!

爵位本是國家賞功大典,非軍功不授。雖然之前有朱元璋封其外祖父陳公為揚王,封其岳丈馬公為徐王,包括仁宗封張麒為彭城侯,都是追封,本人生前並未叨此殊榮。而到張昶這兒,憑著他妹妹做皇后,自己是皇帝老倌的大舅子,就撈到一頂世襲罔替的鐵帽子。這便形成一個慣例:自後凡皇帝外家近親,一般都生封伯,死贈侯。

曾經有人對此表示反對,還是那些話頭,說爵位是國家用來賞功的,不是犒賞媳婦兒父兄的,可是他們忘了,這「國家」是誰的?還不是老朱家的,他要賞誰就賞誰!

當然,新例的形成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后妃之家多為普通百姓。過去與皇室聯姻的,無不是門高戶大的勳閥之家,在這之後,大明王朝的親戚就變窮酸了,盡是些小家寒戶。但與皇室締婚之後,尤其是他家女兒在後宮蒙寵,那簡直就是掉進金窩窩裡,馬上可以得到高爵厚祿的獎賞和回報,感謝他們為老朱家培養了一位優秀的好兒媳!張昶封了伯,就以勳臣的身分掌京師「三大營」之一的五軍營右哨軍馬。幹了些年,到英宗即位,他妹妹升了一級,由皇太后做到太皇太后,就把哥兒倆找來,說了些體己的話。官史上說是「誡諭」,我猜是語重心長,溫言相勸,拜託兩位國舅爺卸下實職,不再具體管事,領一份乾祿就得了。好比部長不當了,享受個省部級的待遇。本來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自然也不應享受其待遇。可是聰明而善於為己謀私的中國人,卻搞出一個公事卸了,待遇卻不降的好事,冤枉花錢,養了一大批寄生蟲。

張太后這麼做,不是故意跟娘家人過不去,她有自己的考慮。當時英宗年幼,無法親政,雖名為閣部重臣輔政,實際上真正把持大政的是太皇太后,張太后代小皇上簽字畫押,因而擁有最高的裁斷權。她只要稍微再進一些,經常召見大臣,親自處斷章疏,就是母后臨朝、垂簾聽政了。

張太后深知,群臣對此懷有很深的疑慮,關注著她的一舉一動。假如她學前代太后,大施恩威,廣攬親信,特別是賦予娘家人更大的權力,肯定會遭到廷臣的非議,甚至引發朝政的激烈動盪。張氏一族,現在正是朝臣矚目的焦點!張太后聰明地選擇了謙退,以避嫌疑。大學士楊士奇拍馬屁說,左都督張昇「賢」,宜加委任。她也不許,堅持讓兩位國舅爺一起退,裸退。她這麼做,果然獲得廣泛的讚譽,當時朝臣與後世史官奉上了無數的諛辭。
從表面看,張家在張太后權勢正當頂峰的時候,在政治上受到遏制,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其實他們得到的是更為實際的好處:不單張昶被封為彭城伯,張昇很快也得到世襲惠安伯的獎賞。張家一門,出了兩位伯爵,還都是可以傳諸子孫、綿澤無窮的鐵帽子爵爺。

張家小子雖然都是無功而受厚賞,但群臣無話可說:太皇太后大公無私,張家委屈已經夠大了,還有啥好說的!張家的富貴與張太后的榮譽,永遠是綁在一起的。直到世宗嘉靖八年(一五二九年),議革外戚世爵,英宗以下各朝外戚所封之爵,帽子紛紛落地,唯有老張家彭城、惠安二伯得到保留,直到與明偕亡。瞧,一百五十年的榮華富貴,張太后對張家子孫做出多大的貢獻啊!顯見她是一位眼界開闊、眼光獨到的後宮政治家,她若像孝宗、武宗二朝的張太后一樣,盡著縱容娘家人為非作歹,雖然繁華於一時,但很快就凋落衰敗了,甚至不免於覆家殺身的悲慘命運(詳見第六卷)。張太后不准外家預政,固然是保全外家的高明之策,但她這麼做,還造成了深遠的政治影響,她用廣受稱譽的著名實例的形式,強化了不許外戚預政(包括朝政、軍政)的祖制。外戚從此成了享福的代名詞,而不可覬覦國政,否則就是違制,將遭到嚴厲的糾彈。

公侯伯等爵(明代只有這三等爵)與朝廷外戚,合稱「勳戚」。但是,由軍功受爵的勳臣, 往往不為國戚。而皇太后、皇后的父親兄弟,也就是俗稱的國丈、國舅,他們屬於「恩澤封」, 其爵位是攀親攀來的,不由大勳勞而來,也稱勳戚,多少有點名不副實。直稱之為「戚臣」,更合適些。

在張昶之後,宣宗第二任皇后孫皇后的哥哥孫繼宗也一度預軍政,在朝權勢烜赫,但已然為絕唱了。

孫皇后在前文講英宗復辟時曾經提到過,她與其子英宗朱祁鎮,是很共過一些患難的。孫皇后與她的婆婆張太后,頗有淵源。孫皇后的父親,曾任永城縣主簿,張太后就是永城縣人,兩家來往密切,可能張家在未發達前,還受過孫主簿的看覷。張家女兒進宮後,張家老太太經常入宮看女兒,每每提起孫主簿之女有賢德,大概是希望請張后引介進宮的意思。孫皇后便由這個路子進宮了,那時還是個十來歲的小女孩,由張太后親自照顧。

皇太孫朱瞻基大婚時,選胡氏為妃,就以年少的孫氏為嬪。雖為小老婆,但孫氏最得宣宗寵愛。明朝後宮,在皇后之下是貴妃,再下就是妃嬪了。明宮定制,皇后授金寶(寶即印)、金冊(冊是用來寫冊封文字的),貴妃以下,有冊,無寶。宣宗即位,封孫氏為貴妃,恐不滿其意, 宣德元年(一四二六年)五月,特製金寶賜之──「貴妃有寶自此始」。到景帝時,才又新創了一個「皇貴妃」的名號,後世凡得異寵或生子者,多封皇貴妃,最有名的就是憲宗朝的萬貴妃和神宗朝的鄭貴妃。

宣德二年(一四二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孫貴妃「生」下皇子,她的雙臂已如藤蘿一般緊緊攀住了皇后的座椅。我為什麼要在「生」字上面加一個引號,請稍候揭曉。總之就在孫貴妃產子的第二年,宣宗即廢掉糟糠之妻胡氏,改立孫貴妃為后。

「糟糠」二字用在胡皇后身上,未免過於矯情,也不恰當,胡皇后可是一口糠都沒吃過的。不吃糠不見得是好事,十三陵的定陵,發掘出三具屍體(神宗和他的兩個老婆),牙口都不怎麼好,原因就是食物太精細,引發多種牙周病。人在必要時,還是要吃糠嚥菜、粗茶淡飯的。糟糠之妻只是一種說法,表明胡后是宣宗的原配,從宣宗還是皇太孫時就嫁給這個「臭男人」了。在官史裡,把胡皇后寫得特別謙遜,說她因為自己沒有孩子,身體又有病,主動辭位讓賢。哪有人好好的「后」不做,甘心去做「廢后」的?胡皇后心底最深處,一定呼嘯著海浪,痛罵那薄倖的臭男人、死男人,連帶著大罵天下沒有一個好男人!這些話不可能寫在官史裡,她甚至敢怒不敢言,只好請我今日替她罵出來。

明朝人最重名分,皇后之位一定,一般很難搖移,除非皇帝不顧名聲受損,且具有很強的意志力,能夠承受得住群臣的聒噪。

明朝人的強項和敢言果諍,在歷史上是有名的,他們像伏夏的蟬,鳴聲如沸,能把屋頂掀去,就是宮廷「黏杆處」的編制擴大百倍,也奈它不得。有私心而缺乏耐心和意志的皇帝,往往試探一下,就知難而退了。宣宗對胡皇后,說廢就廢,說明宣宗還是一個強勢的皇帝。但畢竟唆擺皇帝廢掉中宮由自己頂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孫皇后能把正宮原配拱倒,那手段和能力, 絕對可圈可點。

孫皇后之能,與宋朝仁宗之母劉皇后有的一拚。

許多人是從《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裡認識劉皇后的。戲裡說劉皇后不能生,而妒人能生,宮中李妃生了皇子,她用一隻死狸貓把嬰兒換出來,還誣衊李妃生的是怪胎。幸虧李妃母子得到好心宮人的保護,皇子沒有被害,流落民間一十八載,最終登上皇位,並與親生的母親相認,而劉皇后自知罪行敗露,只好自戕謝罪。

其實這不是史實。劉皇后是宋真宗的皇后,她沒有兒子,由真宗做主,將李氏所生之子給她撫養,認作己子。這孩子長大後做了皇帝,就是宋仁宗。仁宗做了十年皇帝,生母李氏才死,但他身世的祕密保護得很好,仁宗在劉皇后生前,完全不知道他不是劉皇后親生的。

人都是多嘴的,尤其是含有某種叵測的心理時,更是無話不說。但皇帝身世的祕密,誰也不敢在仁宗跟前弄嘴,足見劉皇后勢力之大,沒有人膽敢與之較勁。

宋代的皇后,很有些勢力,不僅在內宮做主,在外朝也有不小的影響力,劉皇后就是其中的翹楚。仁宗即位後,劉皇后做了皇太后,一直把持朝政,直到壽終正寢。仁宗糊里糊塗做兒子, 又糊里糊塗做皇帝,自然成為百姓的笑柄,民間才敷衍出一個換太子的故事,替阿斗爭把氣。

不知道孫貴妃是否看過這齣戲?她也是不能生的,在戲的第一幕,她一定與前代的劉皇后有惺惺相惜之感。有心急的看官或許要問了:孫貴妃不是英宗的媽嘛,如何說她不能生?

且莫著急,聽我慢慢道來。看官!須知人是貪得無厭的,一個宮中的女人,受冷落時她想得寵,得了寵,又想生兒子固寵。孫貴妃雖然得寵,但若不趕緊生出一位皇嗣,被哪位妃子搶了先,地位還是沒有保障。孫貴妃不能生,不代表宣宗不能生,她也沒法禁止宣宗和別的女人生孩子──宣宗在宮裡精心裝修了一間「鏡室」,裝飾著各種助淫的玩意兒,可從來沒閒著!

果然,一個宮女被龍臨幸了一下,就懷孕了。此時孫貴妃早從戲中學來一計,她把宮女生的孩子強奪過來,認作自己的兒子。她這樣做,大概是得到宣宗的默許與支持的,宣宗也希望自己的第一個兒子是嫡出,而不是某天隨便打出的一砲,在野地裡綻開的野花。這便注定了「國母」 (皇帝生母,這個詞不久還會出現)悲慘的命運。

宣德三年(一四二八年)二月,孩子出生才四個月,就被冊立為皇太子,「拿狸貓把他換來」的媽媽孫貴妃,母以子貴,也在三月時順利地晉封為皇后。胡皇后則退居長安宮,頂了一個「 靜慈仙師」的名號,每天在宮念佛,苦苦度日。

那孩子如宋仁宗一樣,後來繼承了皇位,他就是英宗朱祁鎮。我們不知道他是否曉得自己的身世,但他和養母的關係非常融洽,然而可悲的是──「英宗生母,人卒無知之者」。

兒子坐朝當皇帝,卻無法相認,與眼睜睜錯失億元彩票大獎,哪個更心痛些?看官,您說!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27716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4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