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之下,皇權與慾望的交織:探尋失去聲音的歷史,揭密宮廷的悲喜與奇聞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打開紫禁城的大門,一窺皇上和諸位娘娘、太監、宮女們的日常!
嬪妃整天在宮中閒閒沒事要幹嘛?眾妃:御花園!
皇帝的每日御膳是山珍海味?他們:朕食之無味!
皇權象徵×國家機關×藝術瑰寶×天下之珍
綠瓦紅牆今猶在,別樣光景也是對歷史的深情致敬!
▎一磚一瓦,中國文化的集大成
紫禁城,千年帝國的文化結晶,不僅是明清皇帝的居所,更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和皇權文化的集大成者。從四門與角樓等建築的壯觀布局,到浩繁如海的宮室,每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紫禁城的「戶型圖」揭示了其宮殿布局的三大原則,從金鑾殿及其廣場,到後三宮和御花園,再從乾清宮到養心殿,以及外東路與外西路的設計,皆展現了皇帝治天下的智慧與威嚴。
▎日夜治天下:朝臣待漏五更寒,鐵甲將軍夜渡關
紫禁城不僅是皇帝坐朝與治理國家的地方,也是文化和政治活動的中心。從隆重的大朝會、常朝、左順門、太和門聽政,再談到皇帝不坐朝時如何處理政務、有突發事件才召集的「晚朝」等等,每一處都有其獨特的淵源。內閣到軍機處的轉變,不僅反映了政治體制的演進,也展示了朝臣們在內閣小院與大庫中的勤勉,以及軍機處日以繼夜忙碌的官宦日常。
▎宮中的悲喜:略識君王鬢便斑,卻羨落花春不管
太監作為紫禁城內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生活和工作訴說了皇宮內部生活的另一種面貌。從二十四衙門到司禮監,再到內務府和敬事房,太監們的日常生活及生老病死,都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和別樣的宮廷文化。同時,皇子的教育、後宮中的女人、以及皇室成員的養老安置,均展現了皇室內部的生活和規矩。
▎匯聚天下珍寶,一部「活歷史」
紫禁城不只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寶庫。從聚天下珍饈的御膳房,到太醫院與御藥房的醫療系統,再到紫禁城的侍衛和思想信仰,每一部分都體現了當時社會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最後,紫禁城不僅收藏了無數珍寶,更透過古代典籍出版和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成為一座活的博物館,讓後人得以了解不曾消逝的歷史。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探討紫禁城的建築格局、歷史背景與文化象徵,透過豐富細緻的敘述,揭開了中國最偉大宮殿的神祕面紗。從皇帝的生活瑣事到宮廷內部的政治運作,從精緻浩繁的御膳到紫禁城的御醫系統,書中不僅重現了宏偉的帝國中心是如何運作的,也展示了在至高無上的皇家體制之下,宮中的人們是如何在綠瓦紅牆中度過其不平凡的一生。
目錄
千年帝國的結晶
紫禁城是如何建成的?
二十四位皇帝的「家」
四門與角樓
皇權照耀下的宮室
紫禁城「戶型圖」
宮殿布局三原則
金鑾殿及其廣場
後三宮/御花園
從乾清宮到養心殿
外東路與外西路
皇帝坐朝與治天下
大朝會
風骨聖地左順門
皇帝不坐朝?
從內閣到軍機處
內閣小院與大庫
「臨時」軍機處
小軍機的日與夜
朝臣待漏五更寒
太監的兩重天
二十四衙門/司禮監
內務府/敬事房
太監的三個「兒子」
太監的日常生活
皇子教育記
文華殿/清寧宮/端本宮
毓慶宮/北五所/南三所
上書房讀書
明暗太子
宮裡的女人們
皇帝選秀與大婚
東六宮/西六宮
后妃悲喜劇
女官與宮女
在紫禁城養老
皇太后安置難題
慈寧宮的高光時刻
寧壽宮的頤養夢
以孝治天下
吃在紫禁城
聚天下珍饈
御膳房
皇帝的食譜
御膳的味道
紫禁城大夫
太醫院與御藥房
「傳御醫!」
紫禁城名醫
月子房與三婆
紫禁城警衛
侍衛處/御前大臣
紫禁城防線
紫禁城的神靈
欽安殿/天穹寶殿
大佛堂/中正殿/雨花閣/英華殿
城隍廟/奉先殿/傳心殿
皇權與神靈
風雨雷電中的紫禁城
紫禁城消防簡史
天火與防雷
排水與採暖
珍寶之城
珍寶目錄與造辦處
皇家出版事業:武英殿/文淵閣
紫禁城的古樹名木
兩朝家風一座城
後記 「活的紫禁城」
序/導讀
後記
「活的紫禁城」
如果說輝煌悠久的中國歷史是一座寶座,紫禁城是其中最顯耀炫目的珍珠。
宮殿建築是皇權的象徵。不論對哪個國家來說,宮殿都是一種特殊的建築。它的建造,集中了民間建築的經驗,同時賦予宮廷化的嚴謹格律。中國古代宮殿集中體現了宗法觀念、禮制秩序及文化傳統的大成,沒有任何一種建築比宮殿更能說明當時社會的主導思想、歷史和傳統。外國有一句名言:「建築是本石頭的書。」當產生它的社會已經成為過去,它被遺留下來述說歷史,因而宮殿建築是最能反映當時社會本質的建築。透過對宮殿建築歷史的了解,可以生動地了解古代社會主導思想意識和形態地發展。(楊鴻勛:〈宮殿考古學通論〉)
如今的故宮博物院不是一處簡單的景點,每一次遊覽都是對中華民族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地認同和瞻仰。
紫禁城是中華傳統建築的寶庫,是璀璨的中華藝術的寶庫,更是明清歷史的見證者,是祖先對我們的饋贈。就人類個體而言,窮其一生,紫禁城的內涵都取之不竭。前人書寫紫禁城的著作汗牛充棟,從建築、藝術、帝王將相、明清歷史諸多方面展開詳細敘述。
紫禁城擁有連綿的宮苑、密集的藏寶、無盡的傳說,紫禁城更是一座鮮活的城池。六百年來,不計其數的人將人生中最鮮亮的時光奉獻給了它,其中有雄心壯志開拓進取的帝王將相,有兢兢業業日夜操勞的刀筆小吏,有因循保守奔走謀食的官僚宮人,有懵懵懂懂度過一生的少男少女,更有無名無姓了無影蹤的平凡人。命運將他們推進了紫禁城,給這座恢弘的城池增添了或多或少的故事或遺產。驅動他們的就是宮廷制度。「清代宮廷史的研究應當拓展其關注面向,其中對宮中各機構之歷史及內廷生活日常史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以加強清代宮廷史研究的廣度與深度。」(王志強:《清乾隆年間整頓內廷酒醋房述論》。)本書便以制度為切入口,講述明清紫禁城的運轉及其建築變遷、人物命運。明清的帝國氣象、政治理念和歷史興衰,都隱身其後。制度史也是一個重要舉措,可以把諸多建築、器物、人物和歷史事件都聚攏起來,復活一座「活的」紫禁城。制度是歷史的容器,誠如斯言。
人是歷史的精靈,宮殿是歷史的森林,思想文化是歷史的土壤。而制度是風雨,是潮流,伴隨著精靈徜徉歷史的森林。
遺憾的是,宮廷制度這個容器,依然不足以承載紫禁城所有的內涵。比如,明代建築不好研究,因為記載少或沒有記載,甚至記載相互衝突。紫禁城建築的更迭史不能透過制度變遷來完整呈現。而建築的規格和裝飾藝術,自然也是禮制的一部分,但宮廷制度也不能完整描述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建築藝術。此外,由於篇幅所限,同類制度,本書擇一而述。比如大朝會、選秀、供應份例等制度,明清並無重大差別,本書選擇其中一代為例講述。制度是變化的,較長時間段的做法,很難描述不同縱截面的制度面貌。
本書第一章〈千年帝國的結晶〉是紫禁城的簡史,第二章〈紫禁城「戶型圖」〉專論紫禁城的格局和中軸線建築,兼論外東西路。之後十二章分專題論述皇帝理政、中樞決策、宦官制度、宗室制度(偏教育)、后妃和女官制度、前朝妃嬪和太上皇制度、膳食制度、醫療保障、警備侍衛制度、宗教信仰、消防採暖防汛等制度,以及紫禁城的藏寶。最後一章〈兩朝家風一座城〉認為明清兩代紫禁城的差異是兩朝家風不同造成的。家族再顯赫也比不過帝王家,家產再雄厚也比不上紫禁城之萬一,可是朱明家族家風不修,日益攜怠,最終國滅家亡,紫禁城在烈焰之中易主。它給與我們的教訓,不能說不深刻。
紫禁城內還有其他有趣的內容,沒有論及。比如,皇帝的荷包與紫禁城的帳簿,是宮廷運轉的重要的基礎話題。紫禁城如同一頭巨獸,需要規模巨大的宮廷財政來支撐,據乾隆二十一年記載,僅紫禁城內各處值班官兵的飯食銀兩每年就要9,540餘兩。宮廷財政與朝廷財政的關係,紫禁城是否自我營收,如何實現收支平衡,它對國運民生是否有所影響,都是有趣的話題。因為能力和時間所限,本書幾乎沒有涉及。再比如,紫禁城是核心皇宮,但左祖右社、西苑南內和京郊行宮,也是帝王經常駐陛之處。清朝中期以後,皇帝長時段駐留西郊宮苑,進行「園林理政」。多位帝王駕崩於圓明園周邊。這些與紫禁城關係緊密的宮苑,本書也基本沒有涉及。
紫禁城內容博大精深,非一本小冊子能夠盡述。如果讀者因為本書才增加對紫禁城及制度史的興趣,則善莫大焉。
本書的成功出版,要感謝提供紫禁城照片的諸位親友,尊姓大名已在書中配圖後註明,在此不再一一列名致謝。書中難免有史實差異和論述不當之處,我為此負責,並請讀者海涵。
謝謝大家!
張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