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大國崛起的新詮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一百多年來中國的歷史,簡而言之,就是古老帝國的崩解和現代國家的崛起。但是中國的衰敗並非一朝一夕造成,西方列強所以稱霸也非僥倖得來。歷史的思維,尤重因果。坊間撰述中國近現代史,可謂汗牛充棟,但是能夠將中西方興衰的道理說清楚,則是鳳毛麟角。因此,本書首由元明海上發展及東西文化交流作為序幕,下迄2008年海峽兩岸出現新領導人帶來新希望作為終章,以生動文筆描述中國近現代史所呈現的光輝、挫敗、奮起過程。
本書與坊間同類書相較,具有以下三大優點:視野寬廣、觀點新穎、文筆活潑,描繪出中國近現代在國勢強盛時並無發展出帝國主義,在挫折衰敗時雖能再起但常付出慘痛代價。中國的歷史包袱沉重,在迎接新挑戰時,有其缺點,但也有優點。通讀本書,可體會到大國的崛起,不是一蹴可幾。為迎接二十一世紀中國人世紀的來臨,勇於記取歷史教訓,不至重蹈覆轍,本書是很好的教材。
本書與坊間同類書相較,具有以下三大優點:視野寬廣、觀點新穎、文筆活潑,描繪出中國近現代在國勢強盛時並無發展出帝國主義,在挫折衰敗時雖能再起但常付出慘痛代價。中國的歷史包袱沉重,在迎接新挑戰時,有其缺點,但也有優點。通讀本書,可體會到大國的崛起,不是一蹴可幾。為迎接二十一世紀中國人世紀的來臨,勇於記取歷史教訓,不至重蹈覆轍,本書是很好的教材。
目錄
第一章 從開放到封閉──宋元以來的中西接觸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宋元帝國的多元文化政策
一、宋元時期的陸路交通與對外關係
二、海上絲綢之路的時代
第三節 鄭和下西洋與中外交流
一、明初的海禁政策
二、鄭和下西洋的規模
三、鄭和下西洋的原因及意義
四、鄭和之後海上往來衰微的原因
第四節 明末以來的中西文化交流
一、明末耶穌會士利瑪竇
二、衝突的開始
第五節 天主教與中國文化的衝突:清初的禁教
一、康熙曆獄
二、禮儀之爭
結語
第二章 近代中國的變局──鴉片戰爭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鴉片戰爭前的中西關係史
一、茶葉登陸歐洲
二、東印度公司與鴉片運銷
三、英國殖民者與中國貿易的代理人
四、大班、商館與十三行
五、外交插曲:馬嘎爾尼使華團
六、鴉片貿易
七、律勞卑事件
第三節 都是鴉片惹的禍──鴉片戰爭
一、「鴉片戰爭」的神話
二、欽差大臣林則徐駕到
三、最大的銷煙行動
四、中英開戰
五、南京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第四節 條約體制的建立
一、條約體制的開始
二、通商口岸的外國人
三、廣州進城問題
四、上海的崛起
五、英法聯軍之役的爆發
六、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
七、中俄北京條約
第五節 知識份子的反思
結語
第三章 富國強兵的追求與幻滅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金陵春夢──太平天國的興亡
一、背景
二、長毛來了
三、人間天國
四、士紳與鄉勇
五、列強的態度
六、金陵王氣黯然收
七、歷史的分水嶺
八、捻、苗、回的起事
第三節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自強運動
一、辛酉政變
二、睜開眼睛看世界
三、洋務新衙門
四、師夷之長技
五、富國事業
六、走進世界
七、北洋海軍
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九、成功還是失敗?
第四節 富強夢碎──中日甲午戰爭
一、歐洲均勢的打破
二、強鄰環伺下的朝鮮
三、朝鮮的開放與中國對朝政策的調整
四、一場日本期待的戰爭
五、中國倉皇應戰
六、夢斷春帆樓
七、戰爭的震撼
八、人為刀俎
九、門戶開放
第四章 救亡圖存運動的展開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變祖宗之法──維新運動
一、變法呼聲的高漲
二、康有為與維新運動的展開
三、百日維新
四、從變政到政變
五、短命改革的深遠意義
第三節 扶清滅洋──義和團事件
一、洋貨與洋教
二、義和團的故鄉
三、大刀會和神拳
四、剿撫兩難
五、八國聯軍
六、東南互保
七、民族的創傷
第四節 浮沙中的掙扎──清末十年新政
一、變法以救殘局
二、新軍的編練
三、西洋法律的繼受
四、廢科舉、興學堂
五、獎勵實業和整頓財政
六、政制革新與立憲運動
七、新政的檢討
第五章 革命與再革命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中華民國的誕生
一、兩個世界:農村與口岸
二、孫中山與三民主義
三、辛亥革命的合與分
第三節 帝制與軍閥
一、袁世凱成了唯一強人
二、帝制夢與復辟夢
三、南北軍閥翻雲覆雨
四、民初外交的奮鬥
第三節 思想革命(1917-1921)
一、民初社會與新知識份子
二、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1917-1919)
三、運動走向政治化(1919-1921)
第五節 國共鬥爭的起點
一、中共降生與「借殼上市」
二、蔣中正乘時崛起
三、國共首次分道揚鑣
四、民粹運動影響外交
第六章 訓政建國與對日抗戰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以黨治國──國民黨「黨國」體制的形成
一、「訓政」的實施
二、黨內的歧見與紛爭
三、知識界的不同聲音
第三節 從安內到攘外
一、國民政府的再統一
二、中共的挑戰與剿共戰爭
三、西安事變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第四節 戰火下的國家建設
一、整軍備戰的進行
二、交通建設的推展
三、財政金融的改革
四、平等修約的努力
第五節 抗日戰爭
一、日本的步步進逼
二、中國被迫應戰
三、與國際戰爭合流
四、廢除不平等條約
五、戰爭的影響
第七章 國共內戰與退守臺灣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談談打打、打打談談(1945-1947)
一、毛澤東到重慶
二、馬歇爾徒勞無功
三、美蘇冷戰在東北
四、琵琶遮面的內戰
第三節 全面內戰(1947-1949)
一、內戰陰影下的行憲
二、經濟危機拖垮一切
三、全面軍事鬥爭的展開
四、「小米加步槍」的勝利
五、三大戰役勝負底定
第四節 臺灣命運的轉折
一、陳儀治下的亂象
二、「二二八事件」的爆發
三、餘生祇合三緘口
四、祖國走進臺灣懷抱
五、大陸政權的易手
第八章 臺海兩岸的對峙與交流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與發展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二、以俄為師: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試行與挫敗
三、文化大革命的狂飆
四、鄧小平改革開放與六四事件
五、新世紀的展望
第三節 中華民國在臺灣
一、蔣中正復職總統與軍事保臺
二、國民黨的改造與新生
三、韓戰與中美關係的改善
四、土地改革與經濟建設
五、民主政治的發展
第四節 兩岸的交流與發展
一、從戰爭到和平: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兩岸關係
二、美中(共)建交對兩岸的衝擊
三、臺灣開放探親與兩岸交流的開展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宋元帝國的多元文化政策
一、宋元時期的陸路交通與對外關係
二、海上絲綢之路的時代
第三節 鄭和下西洋與中外交流
一、明初的海禁政策
二、鄭和下西洋的規模
三、鄭和下西洋的原因及意義
四、鄭和之後海上往來衰微的原因
第四節 明末以來的中西文化交流
一、明末耶穌會士利瑪竇
二、衝突的開始
第五節 天主教與中國文化的衝突:清初的禁教
一、康熙曆獄
二、禮儀之爭
結語
第二章 近代中國的變局──鴉片戰爭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鴉片戰爭前的中西關係史
一、茶葉登陸歐洲
二、東印度公司與鴉片運銷
三、英國殖民者與中國貿易的代理人
四、大班、商館與十三行
五、外交插曲:馬嘎爾尼使華團
六、鴉片貿易
七、律勞卑事件
第三節 都是鴉片惹的禍──鴉片戰爭
一、「鴉片戰爭」的神話
二、欽差大臣林則徐駕到
三、最大的銷煙行動
四、中英開戰
五、南京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第四節 條約體制的建立
一、條約體制的開始
二、通商口岸的外國人
三、廣州進城問題
四、上海的崛起
五、英法聯軍之役的爆發
六、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
七、中俄北京條約
第五節 知識份子的反思
結語
第三章 富國強兵的追求與幻滅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金陵春夢──太平天國的興亡
一、背景
二、長毛來了
三、人間天國
四、士紳與鄉勇
五、列強的態度
六、金陵王氣黯然收
七、歷史的分水嶺
八、捻、苗、回的起事
第三節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自強運動
一、辛酉政變
二、睜開眼睛看世界
三、洋務新衙門
四、師夷之長技
五、富國事業
六、走進世界
七、北洋海軍
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九、成功還是失敗?
第四節 富強夢碎──中日甲午戰爭
一、歐洲均勢的打破
二、強鄰環伺下的朝鮮
三、朝鮮的開放與中國對朝政策的調整
四、一場日本期待的戰爭
五、中國倉皇應戰
六、夢斷春帆樓
七、戰爭的震撼
八、人為刀俎
九、門戶開放
第四章 救亡圖存運動的展開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變祖宗之法──維新運動
一、變法呼聲的高漲
二、康有為與維新運動的展開
三、百日維新
四、從變政到政變
五、短命改革的深遠意義
第三節 扶清滅洋──義和團事件
一、洋貨與洋教
二、義和團的故鄉
三、大刀會和神拳
四、剿撫兩難
五、八國聯軍
六、東南互保
七、民族的創傷
第四節 浮沙中的掙扎──清末十年新政
一、變法以救殘局
二、新軍的編練
三、西洋法律的繼受
四、廢科舉、興學堂
五、獎勵實業和整頓財政
六、政制革新與立憲運動
七、新政的檢討
第五章 革命與再革命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中華民國的誕生
一、兩個世界:農村與口岸
二、孫中山與三民主義
三、辛亥革命的合與分
第三節 帝制與軍閥
一、袁世凱成了唯一強人
二、帝制夢與復辟夢
三、南北軍閥翻雲覆雨
四、民初外交的奮鬥
第三節 思想革命(1917-1921)
一、民初社會與新知識份子
二、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1917-1919)
三、運動走向政治化(1919-1921)
第五節 國共鬥爭的起點
一、中共降生與「借殼上市」
二、蔣中正乘時崛起
三、國共首次分道揚鑣
四、民粹運動影響外交
第六章 訓政建國與對日抗戰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以黨治國──國民黨「黨國」體制的形成
一、「訓政」的實施
二、黨內的歧見與紛爭
三、知識界的不同聲音
第三節 從安內到攘外
一、國民政府的再統一
二、中共的挑戰與剿共戰爭
三、西安事變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第四節 戰火下的國家建設
一、整軍備戰的進行
二、交通建設的推展
三、財政金融的改革
四、平等修約的努力
第五節 抗日戰爭
一、日本的步步進逼
二、中國被迫應戰
三、與國際戰爭合流
四、廢除不平等條約
五、戰爭的影響
第七章 國共內戰與退守臺灣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談談打打、打打談談(1945-1947)
一、毛澤東到重慶
二、馬歇爾徒勞無功
三、美蘇冷戰在東北
四、琵琶遮面的內戰
第三節 全面內戰(1947-1949)
一、內戰陰影下的行憲
二、經濟危機拖垮一切
三、全面軍事鬥爭的展開
四、「小米加步槍」的勝利
五、三大戰役勝負底定
第四節 臺灣命運的轉折
一、陳儀治下的亂象
二、「二二八事件」的爆發
三、餘生祇合三緘口
四、祖國走進臺灣懷抱
五、大陸政權的易手
第八章 臺海兩岸的對峙與交流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與發展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二、以俄為師: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試行與挫敗
三、文化大革命的狂飆
四、鄧小平改革開放與六四事件
五、新世紀的展望
第三節 中華民國在臺灣
一、蔣中正復職總統與軍事保臺
二、國民黨的改造與新生
三、韓戰與中美關係的改善
四、土地改革與經濟建設
五、民主政治的發展
第四節 兩岸的交流與發展
一、從戰爭到和平: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兩岸關係
二、美中(共)建交對兩岸的衝擊
三、臺灣開放探親與兩岸交流的開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