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自傳(上)【復刻版】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他是四千餘年帝制的最後一位皇帝,亦是唯一為自己作傳的皇帝!
貴為皇帝,實為傀儡的一生,飽含多少心酸……
溥儀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現代史,他經歷了古今中外帝王從未有過的榮枯深沉,傳奇悲劇性的遭遇,見證了那段動亂的時代!
在中外史上,愛新覺羅·溥儀是由高高在上的「真龍天子」被改造成為普通公民的唯一例子,擁有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經歷。本書記錄了溥儀從登基到流亡再到接受新中國「改造」等過程,是一部真實回憶錄,更是一本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自省書。
●著名歷史小說家高陽作序
●獲九項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末代皇帝」原著
●本書含沈醉所寫的「溥儀的後半生」
●溥儀揭密了紫禁城的皇帝日常,以及清朝滅亡後的傀儡人生,為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
在我入宮後的兩天內,光緒與慈禧相繼去世
十一月初九日,我便登極為皇帝
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
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發,我退了位……
登極大典定在一個天氣奇冷的日子裡,三歲幼兒被大人們折騰了半天,最後抬到了大和殿上又高又大的寶座。幼兒的父親單膝側身跪在寶座下,雙手扶著孩子不讓他亂動。但這一切早已超出孩子的忍耐限度。
台下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沒完沒了。孩子的哭聲也愈來愈響。父親輕聲哄孩子:「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
滿朝文武皆為這兩句話而惶惑不安,隱約現出了不祥之兆!事實上,此時外有革命黨,內有袁世凱,風暴日益加大。
歷史上的不吉之兆,早已集中至宣統一朝來了!
◎上/下冊全書大致可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家世、追敘他的祖父、父親與慈禧太后及德宗的關係與矛盾
第二部分為入承大統;第三章第十節「紫禁城的末日」,描寫他童年以迄成年,十餘年小朝廷中的形形色色,包括曇花一現的「丁巳復辟」在內
第三部分是敘述他從北平逃往天津,在日本租界卵翼之下,如何從事復辟運動,而終於「白河偷渡」到了旅大
第四部分為在東北當「滿洲國皇帝」十四年的生活
最後一部分則是被俘以後,在「改造」後,得蒙「特赦」的經過
名家推薦
「這部溥儀五十四年歲月的紀錄,涵蓋的人與事至為廣泛,因此具有適合各類讀者的高度而複雜的可讀性,嘗鼎一臠,各賞其味。」──著名歷史小說家/清史野翰林 高陽
目錄
代序 命中注定作傀儡的溥儀 高陽
第一章 我的家世
第二章 我的童年
第三章 紫禁城內外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動
第五章 潛往東北
序/導讀
代序
命中註定作傀儡的溥儀
高陽
在大陸拍攝的電影「末代皇帝」,創造了自有奧斯卡金像獎以來,最輝煌的業績。這部電影改編自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 自出生至為蘇聯俘虜,移交中共,加以思想改造後「特赦」為止,前後涵蓋了五十四年的歲月(一九○六―一九五九)。
溥儀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好幾項紀錄,細算一算,共有如下八項:
一、結束了中國四千餘年帝制之局,即所謂「末代皇帝」。
二、唯一曾做過三次皇帝的皇帝( 包括丁巳復辟)。
三、唯一由於非征伐的原因而曾到過外國的皇帝。
四、唯一在亡國後還能居住深宮,保持朝廷體制的皇帝。
五、唯一能通外語的皇帝。
六、唯一能廣泛接觸到現代文明的皇帝。
七、唯一為自己作傳的皇帝。
最後,由於「末代皇帝」這部電影之得獎,勢將造成極高的票房紀錄,因而他將是中國歷代皇帝中,最為全世界所熟悉的一位。
溥儀的一生,充滿了離奇曲折的情節,但都是身不由己,無時無刻不是在做傀儡──太平洋戰爭期間,汪精衛訪問「滿洲國」,兩個傀儡相見,為人製為文虎的謎面,打西片名一,謎底是「木偶奇遇記」;因為汪精衛曾行刺過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澧,殺父之仇,握手言歡,不能不謂之奇遇。
溥儀是命中註定要做傀儡的;這只要看他的命造就可以知道。他生於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午時;八字是:
火火
偏財 丙午 正財
金午
偏印 庾寅 食神
水火
日元 壬午 正財
火火
偏財 丙午 正財
他是水命,而唯一的一點水源庚金,為丙火所制,日元無根,只能棄命從財,一生受人擺佈。我甚至認為,他即令不是這樣一個八字,只要生下來是個男孩,就必然要當傀儡。
此話怎講?要從慈禧太后談起。光緒二十七年十月,慈禧在回鑾途中,撤銷了「大阿哥」的名號,自此開始,慈禧就必須考慮皇位的繼承問題,因為光緒絕嗣,已可肯定;身體羸弱,將不永年,亦可預見,而慈禧則健康狀況一直很好,在她自己看,將會比光緒活得更長。易言之,她自信還有乙太皇太后的身分,再度垂簾聽政之一日。
這樣,她就必須預先選定一個皇位繼承人。這個人應該是醇賢親王的孫子,因為醇王是最忠於她的,而醇王福晉是她的胞妹,「便宜不落外方」,皇位為甚麼不給胞妹的孫子?及至以榮祿之女「拴婚」給襲醇王的載澧後,等於已經預定好了載澧生子,必將入繼大統;因為這也是「便宜不落外方」,榮祿是慈禧言聽計從的寵臣。當然最要緊的是,嗣君必能對她效忠;載澧之子出於這樣一種血統背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對她絕對尊重。
因此可以說,溥儀是慈禧特意製造的一個傀儡。現在已有各種證據,得以證明光緒死於謀殺,而此慢性謀殺,很可能始於溥儀出生以後。
溥儀之第二次做日本軍閥的傀儡,則黃郛應該負大部分責任。民國十三年十月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倒戈,導致奉軍大勝,曹錕被幽,吳佩孚一蹶不振;此事為黃郛一手所策畫,稱之為「首都革命」,自道為平生得意傑作,但依我看,魯莽割裂,跟翁同龢一樣,都是「書生誤國」。
何以言之?第一、其時國父孫中山先生正在進行與張作霖、段祺瑞結成「三角聯盟」;馮玉祥亦表示信仰三民主義,擁護孫中山先生,既然如此,在發動首都革命以前,至少應該先通知廣州的革命政府,俾中山先生有北上參預大計的準備,而事先竟一無聯絡,結果便宜了段祺瑞,而段祺瑞基本上是願意承認列強所加諸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以及維持清室的地位的。
第二、便是不謀善後,只讓鹿鍾麟將溥儀趕出故宮了事。當時或許還看不出溥儀是潛在的禍水,但民國十六年以後,日本謀滿蒙日亟;尤其是在十七年二月黃郛擔任外交部長以後,應該對天津日本軍人及浪人與溥儀的交往,加以注意,而竟疏忽了。溥儀在出宮前夕,曾約晤胡適之先生,事後又致函適之先生,表示贊成「國家主義」,又盛道日本「不惜巨費,派人留學泰西,不數年歸國,改革一切政治,遂一躍而為大國」,嚮往之情,溢於言表。當時教育界人士,亦有主張送溥儀至歐洲者,如陳寅恪先生;此事在他人可以疏忽,黃郛不能,因為僅就他對溥儀個人而言,亦有道義上的責任,應有以善其後。
溥儀的「前半生」,可說是現代中國革命過程的反映;他的「後半生」,只是日暮崦嵫的餘年。有個筆名「秦雲」的前軍統人員,以約四萬字的篇幅,記述溥儀自「特赦」,以迄死於「文化大革命」的七年日子,題名「溥儀的後半生」,刊載於日本「中央公論」一九七一年四月號。
這篇文章純以旁觀者的立場來描寫,我覺得其價值並不比溥儀的自傳來得低;甚至有些地方還要超過。因為人苦於不自知,溥儀性格上的缺點,他自己不知道,或雖知而諱言;尤其是因為從小做皇帝而養成的特殊的生活習慣,在他認為理所當然,更必須有個客觀的人指出來,才能活生生地顯出他的全人格。
一九八八年四月十二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