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近代轉型與傳統制約(增訂版)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鴉片戰爭後,中國傳統和近代的互動關係,始終是學界關注的焦點。本書以「中國的傳統與近代」為題,囊括楊天宏教授十餘篇論文,以跨領域的思維,爬梳歷史事件與現象。全書分為〈近代初期的補苴改良與傳統制約〉、〈政治思想的轉型與制度變革的艱難實踐〉、〈限制通商與欲罷不能的開放政策〉、〈中西文化衝突與反教政治運動〉四大部分。藉由作者豐富的學術涵養,提出客觀、清晰的論點,使讀者能以新視角看待歷史轉型,並對中國當下的社會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思考。
目錄
目次
近代初期的補苴改良與傳統制約
咸同時期清朝權力結構的變化 3
一 權力重心由中央向地方的轉移 3
二 權力構成的明顯變化 8
三 錯綜複雜的致變因素 17
四 權力結構變化的作用與影響 25
曾國藩集團與清廷的矛盾 33
一 劍拔弩張的君臣關係 33
二 曾氏轉而「謙卑遜順」的原因 42
三 雙方矛盾對晚清政局的影響 49
近代中國地緣政治的變化與李鴻章的海防戰略 55
一 近代中國地緣政治的變化 55
二 李鴻章調整國防戰略重心的構想 60
三 李鴻章對近代海防的規劃與建設 66
四 李鴻章海防建設功敗垂成的原因 73
五 結論 78
太平天國的租賦關係 79
一 太平天國區域內租賦關係的特點 79
二 太平天國租賦關係的扭曲變形 86
三 太平天國田賦政策的補充形式 93
四 結論 100
漢滿新舊:袁世凱與清廷關係述略 103
一 日漸升級的「兩造」衝突 104
二 言人人殊的矛盾定性 110
三 複雜深刻的政治影響 117
政治思想的轉型與制度變革的艱難實踐
科舉制度革廢與近代軍閥政治興衰 125
一 科舉革廢之議及其認識誤區 126
二 西方國家對中國考試制度的借取 132
三 科舉廢除後文武地位的變化 140
四 「黷武主義」與近代軍閥政治的興衰 150
五 結論 159
論《臨時約法》對民國政體的設計規劃 161
一 政體選擇:因人而異 162
二 權力體系:異構多元 169
三 實施條件:顧此失彼 180
四 結論 188
梁啟超與宋教仁的議會民主思想 191
孫中山經濟思想中的所有制模式 213
一 孫中山的土地所有制構想 213
二 孫中山的企業所有制構想 224
三 「民生社會主義」的內容與實質 231
四 結論 240
「人權」討論與胡適的政治思想 243
一 「健全的個人主義的真精神」 243
二 「要爭我們的思想言論出版自由」 252
三 「人權與約法」關係辨析 259
限制通商與欲罷不能的開放政策
鴉片戰爭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 269
清季首批「自開商埠」考 289
清季自開商埠海關的設置及其運作制度 303
自開商埠與清季外貿場域的發育 321
一 清季自開商埠的數量與類型 321
二 自開商埠的地域分布及其成因 331
三 自開商埠與清季外貿場域的發育 338
四 結論 348
中西文化衝突與反教政治運動
甲午戰後中國知識分子的民族主義情愫 353
普法戰爭與天津教案 371
一 普法戰爭爆發消息傳到中國的時間 372
二 普法交戰狀態下的遠東國際關係 376
三 普法實力對比與戰爭結果預測 381
四 法國戰敗後清政府對津案的處理 384
五 結論 386
義和團「神術」與清廷對外宣戰 387
一 義和團「神術」的底蘊 387
二 「神術」盛行的社會基礎與文化背景 394
三 「神術」進宮與清廷對外宣戰 400
四 結論 406
中國「非基督教運動」歷史考察 409
一 「非基督教運動」爆發的原因 409
二 「非基督教運動」中的社會思潮 416
三 「非基督教運動」的社會反響 424
四 結論 431
一九二○年代中國的「信教自由」論戰 433
一 「北大五教授宣言」引發的論戰 433
二 思想論戰中的政治氣息 439
三 論戰對非基督教運動的影響 446
四 結論 452
近代初期的補苴改良與傳統制約
咸同時期清朝權力結構的變化 3
一 權力重心由中央向地方的轉移 3
二 權力構成的明顯變化 8
三 錯綜複雜的致變因素 17
四 權力結構變化的作用與影響 25
曾國藩集團與清廷的矛盾 33
一 劍拔弩張的君臣關係 33
二 曾氏轉而「謙卑遜順」的原因 42
三 雙方矛盾對晚清政局的影響 49
近代中國地緣政治的變化與李鴻章的海防戰略 55
一 近代中國地緣政治的變化 55
二 李鴻章調整國防戰略重心的構想 60
三 李鴻章對近代海防的規劃與建設 66
四 李鴻章海防建設功敗垂成的原因 73
五 結論 78
太平天國的租賦關係 79
一 太平天國區域內租賦關係的特點 79
二 太平天國租賦關係的扭曲變形 86
三 太平天國田賦政策的補充形式 93
四 結論 100
漢滿新舊:袁世凱與清廷關係述略 103
一 日漸升級的「兩造」衝突 104
二 言人人殊的矛盾定性 110
三 複雜深刻的政治影響 117
政治思想的轉型與制度變革的艱難實踐
科舉制度革廢與近代軍閥政治興衰 125
一 科舉革廢之議及其認識誤區 126
二 西方國家對中國考試制度的借取 132
三 科舉廢除後文武地位的變化 140
四 「黷武主義」與近代軍閥政治的興衰 150
五 結論 159
論《臨時約法》對民國政體的設計規劃 161
一 政體選擇:因人而異 162
二 權力體系:異構多元 169
三 實施條件:顧此失彼 180
四 結論 188
梁啟超與宋教仁的議會民主思想 191
孫中山經濟思想中的所有制模式 213
一 孫中山的土地所有制構想 213
二 孫中山的企業所有制構想 224
三 「民生社會主義」的內容與實質 231
四 結論 240
「人權」討論與胡適的政治思想 243
一 「健全的個人主義的真精神」 243
二 「要爭我們的思想言論出版自由」 252
三 「人權與約法」關係辨析 259
限制通商與欲罷不能的開放政策
鴉片戰爭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 269
清季首批「自開商埠」考 289
清季自開商埠海關的設置及其運作制度 303
自開商埠與清季外貿場域的發育 321
一 清季自開商埠的數量與類型 321
二 自開商埠的地域分布及其成因 331
三 自開商埠與清季外貿場域的發育 338
四 結論 348
中西文化衝突與反教政治運動
甲午戰後中國知識分子的民族主義情愫 353
普法戰爭與天津教案 371
一 普法戰爭爆發消息傳到中國的時間 372
二 普法交戰狀態下的遠東國際關係 376
三 普法實力對比與戰爭結果預測 381
四 法國戰敗後清政府對津案的處理 384
五 結論 386
義和團「神術」與清廷對外宣戰 387
一 義和團「神術」的底蘊 387
二 「神術」盛行的社會基礎與文化背景 394
三 「神術」進宮與清廷對外宣戰 400
四 結論 406
中國「非基督教運動」歷史考察 409
一 「非基督教運動」爆發的原因 409
二 「非基督教運動」中的社會思潮 416
三 「非基督教運動」的社會反響 424
四 結論 431
一九二○年代中國的「信教自由」論戰 433
一 「北大五教授宣言」引發的論戰 433
二 思想論戰中的政治氣息 439
三 論戰對非基督教運動的影響 446
四 結論 452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