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史抗戰篇:烽火八年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場抗敵自衛的戰爭。全民族犧牲之大,所受痛苦和屈辱之深,也是史無前例的。在民國史中,唐德剛教授最 重視的即為他成長年代所經歷的血淚抗戰史。他想寫的抗戰史,不僅僅是政治和軍事史,而是中國軍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以血肉之軀抵抗日寇,從亡國滅種的邊 緣,終於轉敗為勝、浴火重生的宏觀歷史。可惜天不假年,因病中輟,未能得償夙願。
本書收錄了唐先生生前所撰有關對日抗戰的二十篇史論,以及五篇雜文和祭文。作者不但親聞親見抗戰,閱讀過大量史料,更可貴的是,他與民國史上有影響的 許多人物長期來往,還因為岳父吳開先的關係,認識不少國民政府內外的人物,獲得了不見於書簡的種種細節和感受,使他對民國史,尤其抗戰史,有非比一般的認 識和體會。
目錄
□序 譚汝謙
□編者的話 吳章銓
抗戰勝利五十周年的回思與警惕/003
八年抗戰的歷史意義/009
──《抗戰勝利五十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序言
中國抗戰在世界史中的意義/「善敗者不亡」才是關鍵/為抗敵英烈立血淚碑/海外治中華史學的持平之論
中國抗戰決策論/019
──盧溝橋事變
「滿洲國」成立後的華北/七七盧溝橋事變前中國內政中的抗日問題/汪黃聯盟的全盛時期/雙重外交/盧溝橋事變與抗戰/蔣中正決定不阻止戰爭
南京大屠殺不是從南京開始的/053
維護抗戰史實的文藝復興/大屠殺發端於上海/從撤退到潰退/殺人競賽,不在南京/天堂變成地獄/戰略為政略所誤/真正的兵敗如山倒/強敵處心積慮,守將臨 渴掘井/不留俘虜,隨地殘殺/殺盡工農百姓和婦女兒童/以最殘酷的方式殺人為娛樂/地毯式的劫財劫色/且看上海的慰安所/強姦後還要殺人滅口
華裔「慰安婦」的「口述歷史」/079
把歷史當作小說寫下來/阿寶的慘死/蘇州姑娘李香蓮的故事/從寡婦到姨太太到反革命家屬到餓死/千萬「華裔慰安婦」哪裡去了?
日本的「三光政策」/091
台兒莊大捷的歷史意義/093
──一九九三年四月八日「紀念台兒莊大捷五十五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兒莊現場開幕式中發言稿
【高宗武和汪精衛】
[1]從高宗武之死談到抗戰初期幾件重要史料/097
一、陶德曼「絕密史料」/二、日本「南京大屠殺」/三、高宗武「口述歷史」
[2]高宗武探路、汪精衛投敵始末/109
十個「邊緣政客」的叛國陰謀/周佛海、高宗武推汪下海/「不下桌子不算輸」/「低調」才是高調/日方看我如水晶球
[3]走火入魔的日本現代文明/127
──高宗武探路、汪精衛投敵始末之二
中國兩公,日本五相/為日本帝國主義定位/害人害己的愛國狂/「其言甚辯」的侵華哲學/大小民族主義的內在矛盾/日本侵華的底線和極限/侵華是日本民族行為/半封建的日本軍部/其立國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
[4]使中國全土「滿洲化」的和戰經緯/153
──高宗武探路、汪精衛投敵始末之三
不能「入主中原」,企圖支解上國/慘烈的「上海之戰」/「陶德曼調停」中的近衛七條/是「忽略」還是「謀略」?/日本要把中國全土「滿洲化」/日本對華外交中的小手腳/不以國民政府為交涉對象/早期的日製偽組織/偽組織終不敵正組織/閻錫山通敵而不當漢奸
[5]從通敵到出走的曲曲折折/179
──高宗武探路、汪精衛投敵始末之四
日本人不敢打延安/周佛海吃定日汪兩造/董道寧是誰派到日本去的?/五人核心的通敵小組/所謂「藝文研究會」/騙蔣和誘汪/台兒莊血戰後的新形勢/張群建 議汪精衛與日談和/除蔣是日本各派一致要求/日人暗設陷阱,汪氏主動投敵/為高宗武訪日定案/影佐禎昭的供詞/汪派梅思平為「正式代表」/日孔密談破裂, 日汪密談開始/可怕的戰爭,可議的陳委員/周佛海「指導」通敵/近衛屈從軍部的「二次聲明」/重光堂《汪日密約》兩件/日方「出爾反爾」/汪偽買空賣空, 龍雲虛與尾蛇/張發奎、龍雲不會附汪/汪周投敵的真正企圖/汪偽要求日方「徹底轟炸重慶」/沙坪壩傳奇/潛離重慶,兩頭落空/恩怨斷時論汪精衛/反侵略也 是我們的民族行為
抗戰期中「高陶事件」的一家之言/247
──陶恆生著《「高陶事件」始末》讀後感
第一手史料vs.小道消息/口述歷史是當代顯學/有關陶學的見聞/苦撐待變,和比戰難/自覺清醒,實是愚昧/鼎足三分,危而不亡/俄日瓜分中國,製造波蘭第二/國史謎案的一「家」之言
李士群為「通共」被殺的種種瓜葛/265
──兼答上海胡實聲先生問
歐亞兩戰場之勝負關鍵/難忘的一九三八年/唐生明只是個「笨蔣幹」/潘漢年是汪精衛的貴賓/期待美軍登陸,兩黨爭吃汪偽/潘李搭配的前因與後果/歸隊的本錢和貢獻/李士群之死/順便談談張愛玲
〈滬上往事細說從頭〉遲來的導論/293
──珊瑚壩迎候吳開先感賦詩史釋
被捕後的生死抉擇/何以能越獄脫險?/生還後的是非
◎附錄:岳丈吳開先先生嵩壽獻辭
從美國檔案中看史迪威事件/309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第五次學術討論會紀錄(紀錄:呂芳上先生)
什麼是史迪威事件?/史迪威事件的背景/史迪威其人及其來華之職權/羅斯福、馬歇爾、史迪威、陳納德間之錯縱複雜關係/史迪威撤職的經過/結論──史迪威撤職後,對中國、世界政局之影響
◎附錄:羅斯福總統致蔣主席電
挖出良心‧紀念「七七」/323
改變了歷史發展方向/日人毒辣殘忍甚於納粹/「以德報怨」一筆勾銷?/國仇不報反而同族相殘
紀念抗戰‧對日索賠/327
──「日本侵華百年:華人對日索賠國際研討會」講辭
東方的民族國家,西式的封建社會/模仿西方帝國主義,青出於藍/蠶食邊疆,強佔屬國(一八七四~一九一四)/控制中央,割裂地方(一九一五~一九三七)/上海抗戰與南京大屠殺/侵華日軍暴行之人證物證與抵賴/把全民對日索賠運動進行到底
八年抗戰史新解雜錄/345
──「紀念抗戰勝利五十周年國際研討會」閒話偶拾
日本種族主義與殖民地/憲法與國旗/寧願他「老奸巨猾」一點/從「決不能戰」到「決不能不戰」/五十位歷史家的盛會
紀念抗戰勝利五十周年/359
外編:其他雜文和祭文
「蘆溝橋」還是「盧溝橋」?/363
──答黃文範先生問
紀念抗戰‧對日索賠/369
──海外華人團體推動索賠經過及目前相關組織簡介
一、索賠始自學術運動/二、「對日索賠同胞會」之成立與活動/三、「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之繼起/四、《日本侵華研究》與《對日索賠專刊》/五、香港、台灣、西歐、南美之友會
對保釣運動的微觀探索/377
──「萬船齊發,三岸同心」、「不惜一戰才能避免一戰」
回顧第一次保釣運動/為什麼要保釣?/日本堅持「主權」,中國只保「漁權」/美國違約移交琉球/美日對釣魚台的黑箱作業/還有個「台灣主權未定論」/兩岸政權「一面不抵抗,一面交涉」/余氏方案不可行/萬船齊發,三岸同心/中央嫡系部隊也不聽指揮
南京大屠殺五十年祭文/389
祭中國抗戰烈士文/397
序/導讀
序
在濟濟旅美華裔歷史學者中,唐德剛先生和吳天威先生都是我十分敬重的前輩。我特別佩服他倆宣導對日本侵華史的重視,並帶頭推動對日索賠運動。請容許我述說認識兩位先生的緣由。
一九八九年初夏,我還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有幸在吳先生的邀請和指導下,參與在美國伊利諾州吳先生任教的南伊州大學創辦《日本侵華研究》季刊 (一九九○年二月發刊),越洋協助吳先生約稿、組稿、為長篇論文用中英日文撰寫提要,並協助香港教育家杜學魁先生在香港和大陸發行和推廣這本季刊。一九九 ○年仲夏,由吳先生和杜先生任共同主席、我任祕書長,在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第一屆「近百年中日關係國際研討會」,邀約近百名老中青學者共同探討近現代中日關 係問題,並且檢討日本的戰爭責任,引發國際學術界研究中日關係和重視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應負的責任。此後,此一國際研討會隔年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台北中 央研究院和東京慶應大學續辦,其論文集亦先後面世,嘉惠後學。可惜一九九七年之後,這個國際研討會便停辦。
追溯起來,唐先生是我認識吳先生的介紹人。早在冷戰結束之前,唐吳兩位先生便在美國發起對日索賠,並且大力推動保釣運動。兩位先生都是先天下之憂而 憂、進出象牙塔與社會之間、坐言起行的學者,早就成為我崇敬的偶像。一九七○年秋季起,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日本史專業),一九七一年夏季經師 友介紹,課餘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東亞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助理,協助一些研究生和教授研讀日文資料和史料翻譯。我又加入由哥大博士生黃養志學兄主持的「紐約 國是研究社」,從事留美學生保釣運動的對日連絡、日文資料收集和編譯工作。那時唐先生雖然已經離開哥大到紐約市立大學任教,我還是有機會向他請益問難。一 九九○年我從香港移居美國明州,由於出任世界抗日戰爭史實維護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一九九六~一九九八)及會長(一九九八~二○○○),在組織學術和社會活 動時遇到疑難,總是懇請唐先生指點迷津,唐先生總是有求必應,出手相助,不遺餘力,使我和聯合會的朋友一直感激不已。
唐先生令人欽佩的地方很多。首先,唐先生治史雖然以嚴謹著稱,誠如胡菊人先生所言,唐氏為文「暢曉易讀」,「都以幽默的筆調,亦莊亦諧來著墨,使人讀 來猶如可愛的散文,一點都不感到枯燥,而覺興味盎然。」我認同胡先生的評論,唐氏確實「不同於一般寫歷史的人的習慣……這是很難得的修養。」(胡菊人〈悼 唐德剛先生:可讀可賞的文章〉,見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編輯委員會編《唐德剛與口述歷史──唐德剛教授逝世周年紀念文集》,頁五八。)唐先生又是筆耕甚勤的 學者,他的學術成果不但以專著形式面世,也見於學術機構的叢刊(例如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的《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更奇特的是,唐氏不少著作首見 於台灣《傳記文學》月刊、香港《明報月刊》,乃至台北《中央日報》、台北《中國時報》、紐約《中報》等新聞媒體及其副刊。職是之故,久而久之,唐先生對於 普及史學教育和中國近現代史知識,貢獻良多,可惜這一貢獻往往被人忽視。
不過,正是由於唐先生行事不拘一格,喜歡放下高端學者身段,通過大眾傳媒與讀者見面交流,今天要系統地閱讀唐先生著作,並非易事。可幸承吳章銓先生和 禤福煇先生努力不懈,搜集唐先生關於抗戰史實的論著,悉心校訂,託請奉行「出版界的蔡元培主義」的遠流出版公司,編輯出版《民國史抗戰篇:烽火八年》。我 舉手加額感恩慶幸之餘,有幸先讀本書文稿。喜見所收各篇,不論長短,都可反映唐文特殊風格, 而且可以驗證唐先生的史學特色。
讀者不難發現,唐先生重視發掘新史料,不斷從中外檔案和口述資料尋找新線索、新證據,充分讓史料說話。因此他往往能夠言人之所未言,發人之所未發。本 書所錄〈從美國檔案中看史迪威事件〉、「高宗武和汪精衛」系列、〈南京大屠殺不是從南京開始的〉等幾篇論文,都是很好的例子。特別是 〈使中國全土「滿洲化」的和戰經緯──高宗武探路、汪精衛投敵始末之三〉一文,證實汪精衛明知日本企圖使全中國都「滿洲化」,但是為了一己之私,拒絕有所 作為,加深我們對汪氏罪惡的了解。唐先生關於高宗武的論述,有效地填補了幾個中國近現代史的空白。
唐先生對人對事都善於觀察入微,洞悉個中奧祕,因此可以理順〈李士群為「通共」被殺的種種瓜葛〉,寫成情文並茂的〈「滬上往事細?從頭」遲來的導論 ──珊瑚壩迎候吳開先感賦詩史釋〉,考證〈「蘆溝橋」還是「盧溝橋」?〉等見微知著的「小問題」。唐先生的〈華裔「慰安婦」的「口述歷史」〉、〈日本的 「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殺五十年祭文〉、〈祭中國抗戰烈士文〉等短文,頗有梁任公筆端常帶感情的遺風,讀來特別真摯感人。
唐先生更善於反思、綜合、總結,顯示其史識,呈現大家風範。例如,〈抗戰勝利五十周年的回思與警惕〉、〈八年抗戰的歷史意義〉、〈台兒莊大捷的歷史意義〉、〈八年抗戰史新解雜錄〉這幾篇,都是辯證的結論,揚棄浮誇大話,擲地有聲,創意洋溢,讀者不難體味。
最後,我要指出的是唐先生不但善於治史,也非常關注今天海外華人的對日索賠和保釣運動,同時為破解今天國際紛爭和促進和平友好,唐先生多方出謀獻策。 本書所收的幾篇雜文,就是最好的明證:〈紀念抗戰‧對日索賠──「日本侵華百年:華人對日索賠國際研討會」講辭〉、〈紀念抗戰‧對日索賠──海外華人團體 推動索賠經過及目前相關組織簡介〉、〈對保釣運動的微觀探索〉等,都是難得一見的點評。當今之世,學術界都有相同的潛規則:因為時局變化莫測,一般歷史學 者都避談當前爭議,讓給政論家或新聞評論員發聲。唐先生卻從來不避嫌;他深信研究日本侵華歷史可以幫助我們透視今天的中日關係,為破解今天中日之間的難題 提供有建設性的參考。唐先生能夠在學術與現實之間游刃有餘,可以比美英國牛津學者米特(Rana Mitter)教授在其近著《被遺忘的盟友:中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九三七~一九四五》(Forgotten Ally: China's World War II, 1937-1945. Lond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3)所顯示的修為。我覺得唐先生的建言比米特教授來得更加直接了當,因而更加管用。例如,在〈對保釣運動的微觀探索〉一文,唐先生為解決今天中日釣 魚台主權之爭,毫不猶豫開了兩劑藥方:「萬船齊發,三岸(陸、台、港)同心」及「不惜一戰才能避免一戰」。前者用民間力量去解決問題,較為溫和;後者訴諸 武裝實力,顯示不惜一戰的勢態,毫不閃閃縮縮,讓對方知難而退,這樣才能真正避免一戰。我們保釣已經四十多年,進展殊慢。唐氏所開兩劑藥方,都值得我們深 思、試用。
今天,中日東海釣魚台爭議未平,中越、中菲南海主權爭議又起,美國決心重返太平洋,西方鼓吹「中國威脅論」,國際危機日益加劇。《民國史抗戰篇:烽火 八年》面世,實在是適應時代的需求。我們有機會閱讀唐先生的舊文,也許憑添幾分信心和智慧,使我們能夠化解當前危機,增進睦鄰友好,維護世界和平。我們的 鄰人,孰敵孰友,也應細讀唐先生的著述,體味他的建言,以史為鑒,然後和平可期。
譚汝謙敬識
二○一四年六月十二日於美國明州
【序者簡介】
譚汝謙,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英語文學系畢業;日本京都大學日本文化研修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專攻日本史學、中日關係史、東西文化交流史。 現職美國明州默士達學院(Macalester College)史學教授。曾長期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師、高級講師、碩士及博士生導師;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加拿大約克大學歷史系 客座教授;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所客座教授、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特邀顧問等。歷任美國明州雙城 五所大學聯合(ACTC)東亞研究委員會主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文化研究學報編委會顧問;中國中日關係史研究會(北京)理事、中國日本史學會(天津) 常務理事、世界抗日戰爭史實維護聯合會(三藩市)會長及榮譽會長。主要中文著作有《近代中日文化關係研究》、《中日關係全書》二卷(與關捷等合編)、《近 百年中日關係論文集》(與蔣永敬等合編)、《中國人留學日本史》(實藤惠秀原著,與林啟彥合譯)。
編者的話
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在唐德剛先生逝世後,整理出版他的文稿,已出了《民國史軍閥篇: 段祺瑞政權》、《中國之惑新編》、《中國革命簡史》,現繼續推出這本關於抗戰史的文集。
唐德剛先生早在一九六一年一月就有意要寫一部民國史,並且想好第一篇定名為"Trial of Parliamentary System in China"。一九六四年,唐先生向他在中央大學讀書時的老師郭廷以先生請教。郭師對民國史同樣最感興趣,非常熟悉民國的史實掌故,中外朋友們都期待他寫 一部民國史。當時郭師正在中央研究院籌辦近代史研究所,曾回信詢問唐先生的撰寫計畫(郭日記十月四日)。
一九七九年,唐先生覺得他所設想的民國史計畫太大,不是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