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史(全一冊)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中日二國同文同種,地理上只隔一衣帶水,關係不可謂不深。作者以客觀態度,審慎選擇史料,作嚴謹的分析與公正的敘述,本書所有評述皆遵守史家立場,本書之作,以增進對日本的深度認識。共收錄四十二幅珍貴圖片。
本書特色
1.本書闡述中日歷史,文化交流史實,近百萬言;重要圖片(表)四十餘幅。
2.是書為治史者必備史料。
目錄
第一章 日本華裔知多少
第一節 傳說的先民關係
第二節 最初的歸化人
第三節 其後各代的移民
第二章 最初的中日交通
第一節 自先秦到兩漢
第二節 魏志
第三節 兩晉南北朝時代
第四節 不必再小家子氣
第三章 朝鮮的關係
第一節 軍事地理
第二節 歷史演變
第三節 日本與新羅、百濟
第四節 隋唐與朝鮮三國
第四章 中日白江口之戰
第一節 百濟故將叛唐
第二節 劉仁軌孤軍奮鬬
第三節 日本出兵
第四節 白江口作戰經過
第五章 日本全盤唐化
第一節 小野妹子使隋
第二節 歷次的遣唐使
第三節 大化革新,日本唐化
第四節 平安朝的漢詩
第五節 漢文的文字風波
第六節 名僧最澄、空海
附錄 唐代中日通史及其有關大事表
第六章 宋代的中日交
第一節 兩國的政治演變與五代的中日交通
第二節 靠僧人傳播文化
第三節 宋日貿易
第四節 宋代對中日文化的影響
第七章 元軍征日
第一節 盡信書不如無書
第二節 交戰國的一般情勢
第三節 中日拒絕元使
第四節 元軍第一次征日(文永之役)
第五節 元軍的再征準備
第六節 第二次征日(泓安之役)
第八章 惱人的倭寇
第一節 首先侵犯朝鮮
第二節 元末明初的倭寇及明太祖的海防措施
第三節 嘉靖年間的寇患
第九章 萬曆年間的中日戰爭
第一節 戰爭背景
第二節 日軍長驅直進
第三節 李如松援朝,日軍南撤
第四節 和談經過
第五節 日本第二次出兵
第六節 明軍轉取攻勢,日本撤兵
第十章 元明二代的中日交通
第一節 元日貿易
第二節 元代的中日僧侶往來
第三節 明代的磡合貿易
第四節 入明僧東傳儒學
第十一章 歐風東漸與中日復交
第一節 清代前期的中日交通
第二節 門戶開放與明治維新
第三節 中日修好條約
第四節 換約的波折及副島種臣其人
第十二章 日本竊取琉球
第一節 五百餘年的中國藩屬
第二節 島津氏侵略琉球
第三節 日本出兵臺灣
第四節 糊塗外交,斷送琉球
第十三章 日本積極圖韓
第一節 朝鮮政治紊亂
第二節 日本圖韓與江華條約的締結
第三節 朝鮮與西方各國通商
第四節 清廷加緊控制朝鮮
第五節 甲申之變與中日天津條約
第六節 日本獨占朝鮮貿易
第七節 列強鈎心鬬角
第十四章 甲午戰爭的原因及中日軍事力量的比較
第一節 莫把戰爭藉口當作原因
第二節 日本早有預謀
第三節 促使日本發動戰爭的原因
第四節 兩國軍事力量比較
第五節 日本的弱點
第十五章 甲午戰爭
第一節 海陸緒戰
第二節 平壤攻防戰
第三節 黃海之戰
第四節 鴨綠江河川攻防
第五節 日軍輕取旅順
第六節 遼東諸戰鬬
第七節 威海衛之戰(附澎湖之役)
第十六章 馬關條約
第一節 張蔭桓使日被拒
第二節 李鴻章談判經過
第三節 苛刻的馬關條約
第四節 三國干涉,交還遼東
第五節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
序/導讀
自序
中日兩國,同文同種,地理上只隔著一衣帶水,歷史上有二千年的悠久關係。以利害而言,兩國和睦,則東亞安定繁榮,否則亞洲板蕩,世界亦將擾攘不安。如所週知,和平共存之道,首須貳國人民相互瞭解,而閱讀過去歷史,則為增進瞭解的重要途徑。然國內迄今還沒有一部比較完整的中日關係史,不能說不是一件憾事。
本書之作,只是試圖填補這個缺憾,提供一本完整而可閱讀的二國關係史,以增進吾人對於日本的認識。作者以客觀的態度,審慎地選擇史料,作嚴謹的分析,與公正的敘述。僅管作者曾經躬逢其會,參加過八年抗日戰爭;書中且有不少地方,揭穿日本軍閥的歪曲宣揚,及日本外交的欺騙魔術;然而,現在的作者,只是一個治史的學人,不再是抗戰期間的將軍,本書所有述評,皆忠實地謹守著史學的立場,沒有一點意氣用事,沒有一點偏私之見。此書篇末所以沒有寫「戰後中日外交」一章,也正是要保持本書的客觀態度,以免誤將當前外交詞令與歷史混為一談。
本書篇末,作者選了二幅照片,以代替中日戰爭的結論,也可作為對於日本友邦人士的忠告。至於二千年中日關係史對於我國的啟示,也很明顯,只要中國能發奮圖強,文化經濟都能恢復過去的領導地位,則中日間所有陰影,皆將一掃而光,不復存在。那時候的中日關係史,將是友好合作,相互提攜,為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
本書有一部分,曾以專文發表過,雖文章結構不盡相同,內容則並無變更。
邵毓麟先生曾審閱本書初稿,並鼓勵作者從速出版;馬定波學兄則在日本國內,替我搜集過好些照片;姚夢谷先生曾經替我鑑定過日本字畫照片,一併致謝!
李則芬 中華民國五十七年七月於臺北景美鄉寓
試閱
中日兩國,同文同種,地理上只隔著一衣帶水,歷史上有二千年的悠久關係。以利害而言,兩國和睦,則東亞安定繁榮,否則亞洲板蕩,世界亦將擾攘不安。如所週知,和平共存之道,首須貳國人民相互瞭解,而閱讀過去歷史,則為增進瞭解的重要途徑。然國內迄今還沒有一部比較完整的中日關係史,不能說不是一件憾事。
本書之作,只是試圖填補這個缺憾,提供一本完整而可閱讀的二國關係史,以增進吾人對於日本的認識。作者以客觀的態度,審慎地選擇史料,作嚴謹的分析,與公正的敘述。僅管作者曾經躬逢其會,參加過八年抗日戰爭;書中且有不少地方,揭穿日本軍閥的歪曲宣揚,及日本外交的欺騙魔術;然而,現在的作者,只是一個治史的學人,不再是抗戰期間的將軍,本書所有述評,皆忠實地謹守著史學的立場,沒有一點意氣用事,沒有一點偏私之見。此書篇末所以沒有寫「戰後中日外交」一章,也正是要保持本書的客觀態度,以免誤將當前外交詞令與歷史混為一談。
本書篇末,作者選了二幅照片,以代替中日戰爭的結論,也可作為對於日本友邦人士的忠告。至於二千年中日關係史對於我國的啟示,也很明顯,只要中國能發奮圖強,文化經濟都能恢復過去的領導地位,則中日間所有陰影,皆將一掃而光,不復存在。那時候的中日關係史,將是友好合作,相互提攜,為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
本書有一部分,曾以專文發表過,雖文章結構不盡相同,內容則並無變更。
邵毓麟先生曾審閱本書初稿,並鼓勵作者從速出版;馬定波學兄則在日本國內,替我搜集過好些照片;姚夢谷先生曾經替我鑑定過日本字畫照片,一併致謝!
李則芬 中華民國五十七年七月於臺北景美鄉寓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