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和信仰的區別
The Difference of Religion and Trust in God
內容簡介
眾所周知,基督教帶給西方國家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基督教的文化確實讓西方的人民樂於接受,因此,普及很快;基本上算是成為國教,連美國也是一樣;號稱基督立國的國家。但現在為什麼衰退的這麼快呢?究其原因,乃是將宗教當信仰。因為宗教是洗腦,而信仰是洗心;宗教是索取,而信仰是付出;宗教是死的,而信仰是活的。本書將宗教與信仰的區別呈現出來,例如:宗教會將人的靈魂帶入死地,而基督的信仰才會將人的靈魂帶入永生。願世上所的宗教徒,離開宗教(包括基督教),進入基督信仰!將來一同得享永生!
目錄
序言
第一篇:引言
第二篇:緒論:宗教與信仰的區別
一:宗教都有至高無上的經書。
二:宗教都有固定的敬拜場所。
三:宗教都有階級階層的組織。
四:宗教都想方設法大肆斂財。
五:宗教都爭權奪利分門別類。
六:宗教都是注重外面體現的。
七:宗教都是注重地上的物質。
八:宗教都是灌輸宗教思想;而信仰是滿足人的心靈。
九:宗教都參與政治或政教合一;而信仰是不參與政治。
十:宗教獻祭禮儀是無法贖罪;而信仰只要相信接受,就可得贖。
十一:宗教是死的;而信仰是活的。
十二:宗教是人找神、人造神,而信仰是神呼召人。
十三:宗教是故弄玄虛,信仰是誠實簡單。
十四:綜論:宗教和信仰類似點。
結論
第一篇:引言
第二篇:緒論:宗教與信仰的區別
一:宗教都有至高無上的經書。
二:宗教都有固定的敬拜場所。
三:宗教都有階級階層的組織。
四:宗教都想方設法大肆斂財。
五:宗教都爭權奪利分門別類。
六:宗教都是注重外面體現的。
七:宗教都是注重地上的物質。
八:宗教都是灌輸宗教思想;而信仰是滿足人的心靈。
九:宗教都參與政治或政教合一;而信仰是不參與政治。
十:宗教獻祭禮儀是無法贖罪;而信仰只要相信接受,就可得贖。
十一:宗教是死的;而信仰是活的。
十二:宗教是人找神、人造神,而信仰是神呼召人。
十三:宗教是故弄玄虛,信仰是誠實簡單。
十四:綜論:宗教和信仰類似點。
結論
序/導讀
序言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多處奔跑,知識長進。正如但以理書十二章4節所描述的:但以理啊!你要隱藏這話,封閉這書,直到末時。必有多人來往奔跑(或作“切心研究”),知識就必增長。在末後的世代,人們享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世界成了地球村。不但如此,人們逐漸瞭解到不同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基本上來說可以揭開宗教的面紗;也逐步認識到歷史遺留下來的某些誤區。例如:宗教與信仰。為什麼很多國家的憲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這要歸功於文化教育的結果。久而久之。人們就慢慢地默認與接受。但只要你稍微一注意,問題就來了。眾所周知,宗教與信仰兩個都是名詞,為什麼會重疊在一起呢?難道說:宗教就是信仰?抑或信仰就是宗教?或者兩者都不等同?大家應該明白,宗教不等同於信仰。宗教是宗教,而信仰是信仰。如同佛教的寺廟,人們也是分不清。寺與廟是否相同?有幾個人弄明白,都是以訛傳訛,將事實弄混了。我們知道,寺院是佛教的,稱為寺院。它的存在有兩重功用。其一是燒香禮佛;其二是教育,弘揚佛法和開啟人生智慧。因為寺這個字,在中文裡面,含有相續、持續之意;如同基督教的教堂一樣。廟宇是什麼呢?廟宇基本上與神社相合,功用也有二種。其一是祭祀鬼神;其二是紀念古人,文人或武士。但現今人們把寺院與廟宇合體,成為寺廟;真的是寺院與廟宇不分。然後,不管寺院或廟宇,都是為了升官發財、保佑平安。這套需求現今演變到基督教裡面來了,所有的教堂都大同小異,為人們求平安、發財。為什麼基督教也會成為寺廟呢?原因是宗教在作崇。因此,我們必須分清宗教與信仰。如果將這兩者混淆了,你就會深陷宗教的怪圈,如同佛教的寺廟,成為迷信的活動場所;不被這個時代所接受,會進入大衰退時期;西方的基督教就是最好的詮釋。歷史和現實證明,不但西方基督教的衰退,北美的基督教亦然。在這個大環境的背景之下,終於使許多有識之士醒悟過來,宗教不等於信仰!現在基督教內,你會經常聽到有些牧師在喊,我們教會不是宗教,是信仰!更有甚者,有人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他們會告訴信徒,正確地來說,基督教不是宗教,是信仰。不管他們怎樣解釋,或者標榜,他們的教會和他們所講的,不是宗教,乃是信仰。可是遺憾的是,他們只能人云亦云。如果我們去問他們,宗教與信仰有什麼不同?區別在哪裡?他們就無法回答。正如基督教內有不少的教友所說的,他們的牧師最不高興的事,就是信徒問題太多。他們不正面的回答,只會告訴你們多讀聖經,或者多禱告,主耶穌會使你明白。這些自稱為牧者,為什麼會回避信徒的問題呢?究其原因,無非是他們自己根本不清楚宗教與信仰的區別在哪裡?宗教的本身就是移花接木、偷換概念,打著信仰神的旗號,實際幹著斂財的勾當。試想:世界上那個宗教不是在斂財?基督教能潔身自好,不在宗教之列?為什麼世界上出了這麼多的異端邪道?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斂財。放眼世界,無論那個異端邪道的為首者,不擁有很多錢財?這是不爭的事實。正如國人所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檢視當今的基督教,天主教就不用說了,聚斂了多少民脂民膏,美其名為奉獻;是奉獻給神的!這些年來,報導了多少神父猥褻孩童的醜聞,賠償了多少金錢,但這些數目真是冰山一角,可見天主教的財產有多少!基督新教的教派,特別是那些世界性的教派,他們也有不少的教產。因此,基督新教的教派發展的特別快。什麼原因?是聚斂錢財,還是另有所圖?筆者不知道,只有主耶穌知道。如果拿基督新教的財產與天主教來相比,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罷了。
到了這個時代,西方基督教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衰退,也就是說基督教發展中的瓶頸。不少宗派遇到了無財力維持的處境,只好變賣了不少的教產和教堂,如果讓這樣的處境繼續下去,西方的基督新教很快就會成了名存實亡的宗教。在這樣的處境下,才會驚醒不少基督新教的牧師們,他們意識到基督宗教的險境!為了挽救即將沒落的宗教,他們終於喊出了:我們不是宗教!是信仰。或者說:基督教不是宗教!是基督的信仰。但願他們真的醒了,不是裝睡的人。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很簡單,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如果是真醒的人,他們既然也這樣認知到,肯定會放下情見,真正的追求他們所認為的信仰。縱觀現今的宗教界,有幾個真心舍已,跟隨耶穌,追求信仰的傳道人呢?又有幾個手扶著犁,不向後面看的呢?
正如經上所記: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他們必漂流,從這海到那海,從北邊到東邊,往來奔跑尋求耶和華的話,卻尋不著。當那日,美貌的處女和少年的男子,必因乾渴發昏。那指著撒瑪利亞牛犢(原文作“罪”)起誓的說:‘但哪!我們指著你那裡的活神起誓。’又說:‘我們指著別是巴的神道(“神”原文作“活”) 起誓。’這些人都必僕倒,永不再起來。摩八11--14。當時先知阿摩司預言後世必發生的事,人們往來奔跑,尋求神的話,可是尋不著。為什麼找不著呢?是找錯了地方。他們把撒瑪利亞的牛犢當活神,把別示巴的神道當作神。這怎麼解釋呢?他們不把撒瑪利亞牛犢的錯誤改正,反而指著那裡的活神起誓。把別示巴作為聖地,指著聖地的神道起誓。這些人的結局是什麼呢?必僕倒,永不再起來。大家知道,把牛犢當神的,把別示巴當聖地,並指著聖地上的神道起誓。這些情境與現今的情境有關係嗎?當然有關係,這些情境是直接指著現今的宗教;也就是對現今基督宗教的寫照。想在宗教裡面尋找主耶穌的話,(或者是道)是不可能的。
我們知道,在主耶穌再來之前,人們缺少神的話語,世界充滿著罪惡。不但是世俗社會,就是在宗教界也是一樣。如經上所記:以賽亞指著以色列人喊著說:“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話,叫他的話都成全,速速地完結。”又如以賽亞先前說過:“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羅九27--29。感謝我們的主耶穌,他在每個時代都會給他自己存留餘種。不然的話,基督的信仰也不會流傳至今。如經上所記:神的回話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羅十一4。若不是主耶穌的恩典,福音能傳到現今嗎?不但傳到現今,還會傳到主耶穌自己再來的日子。
主耶穌到地上來的時候,福音開始的第一句話,是這麼記的: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四17。耶穌這話是什麼意思呢?與施洗約翰傳道的第一句話相同。經上記著: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三1--2。他們前後呼應,資訊是一樣的,可見這個資訊非同一般。這樣重要的資訊,也就是這樣重要的道,提示猶太人什麼呢?是要猶太人離開偶像?還是他們的律法?抑或是離開罪惡?眾所周知,猶太人信的是獨一的神,律法是獨一的神給他們的,難道拜獨一的神錯了?或者說,遵守律法錯了?需要悔改?離開罪惡,不是猶太人的專利,乃是關係到普世人。再者,最大的罪惡是不信主耶穌。因此,這裡的資訊重點顯然不是單指離開罪惡。如果他們不悔改,意味著與天國無分。對嗎?怎樣才能與天國有分呢?就是悔改。悔改什麼呢?不是指他們信獨一神的錯誤,乃是指他們打著信獨一神的旗號,實際是堅信猶太宗教。因此,主耶穌不是要他們離開獨一神的信仰,乃是要他們離開猶太宗教,真實地進入獨一神的信仰。只要回到他們祖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列祖的信仰,自然就會接受基督耶穌,也就是與天國有分了,或者說進入天國了。現在對我們來說,就是離開宗教,進入信仰!只有進入信仰,才會成全律法、離開罪惡。如經上所記:我又聽見天上有聲音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啟十八4。
為了使末後世代的弟兄姊妹們,早日離開基督宗教,進入基督的信仰。筆者雖然不才,願盡微薄之力,抛磚引玉,將宗教與信仰具體的區別,與同道們一一探討。
主內弱肢:芮賢海
西元二零一九年十一月於洛杉磯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多處奔跑,知識長進。正如但以理書十二章4節所描述的:但以理啊!你要隱藏這話,封閉這書,直到末時。必有多人來往奔跑(或作“切心研究”),知識就必增長。在末後的世代,人們享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世界成了地球村。不但如此,人們逐漸瞭解到不同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基本上來說可以揭開宗教的面紗;也逐步認識到歷史遺留下來的某些誤區。例如:宗教與信仰。為什麼很多國家的憲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這要歸功於文化教育的結果。久而久之。人們就慢慢地默認與接受。但只要你稍微一注意,問題就來了。眾所周知,宗教與信仰兩個都是名詞,為什麼會重疊在一起呢?難道說:宗教就是信仰?抑或信仰就是宗教?或者兩者都不等同?大家應該明白,宗教不等同於信仰。宗教是宗教,而信仰是信仰。如同佛教的寺廟,人們也是分不清。寺與廟是否相同?有幾個人弄明白,都是以訛傳訛,將事實弄混了。我們知道,寺院是佛教的,稱為寺院。它的存在有兩重功用。其一是燒香禮佛;其二是教育,弘揚佛法和開啟人生智慧。因為寺這個字,在中文裡面,含有相續、持續之意;如同基督教的教堂一樣。廟宇是什麼呢?廟宇基本上與神社相合,功用也有二種。其一是祭祀鬼神;其二是紀念古人,文人或武士。但現今人們把寺院與廟宇合體,成為寺廟;真的是寺院與廟宇不分。然後,不管寺院或廟宇,都是為了升官發財、保佑平安。這套需求現今演變到基督教裡面來了,所有的教堂都大同小異,為人們求平安、發財。為什麼基督教也會成為寺廟呢?原因是宗教在作崇。因此,我們必須分清宗教與信仰。如果將這兩者混淆了,你就會深陷宗教的怪圈,如同佛教的寺廟,成為迷信的活動場所;不被這個時代所接受,會進入大衰退時期;西方的基督教就是最好的詮釋。歷史和現實證明,不但西方基督教的衰退,北美的基督教亦然。在這個大環境的背景之下,終於使許多有識之士醒悟過來,宗教不等於信仰!現在基督教內,你會經常聽到有些牧師在喊,我們教會不是宗教,是信仰!更有甚者,有人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他們會告訴信徒,正確地來說,基督教不是宗教,是信仰。不管他們怎樣解釋,或者標榜,他們的教會和他們所講的,不是宗教,乃是信仰。可是遺憾的是,他們只能人云亦云。如果我們去問他們,宗教與信仰有什麼不同?區別在哪裡?他們就無法回答。正如基督教內有不少的教友所說的,他們的牧師最不高興的事,就是信徒問題太多。他們不正面的回答,只會告訴你們多讀聖經,或者多禱告,主耶穌會使你明白。這些自稱為牧者,為什麼會回避信徒的問題呢?究其原因,無非是他們自己根本不清楚宗教與信仰的區別在哪裡?宗教的本身就是移花接木、偷換概念,打著信仰神的旗號,實際幹著斂財的勾當。試想:世界上那個宗教不是在斂財?基督教能潔身自好,不在宗教之列?為什麼世界上出了這麼多的異端邪道?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斂財。放眼世界,無論那個異端邪道的為首者,不擁有很多錢財?這是不爭的事實。正如國人所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檢視當今的基督教,天主教就不用說了,聚斂了多少民脂民膏,美其名為奉獻;是奉獻給神的!這些年來,報導了多少神父猥褻孩童的醜聞,賠償了多少金錢,但這些數目真是冰山一角,可見天主教的財產有多少!基督新教的教派,特別是那些世界性的教派,他們也有不少的教產。因此,基督新教的教派發展的特別快。什麼原因?是聚斂錢財,還是另有所圖?筆者不知道,只有主耶穌知道。如果拿基督新教的財產與天主教來相比,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罷了。
到了這個時代,西方基督教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衰退,也就是說基督教發展中的瓶頸。不少宗派遇到了無財力維持的處境,只好變賣了不少的教產和教堂,如果讓這樣的處境繼續下去,西方的基督新教很快就會成了名存實亡的宗教。在這樣的處境下,才會驚醒不少基督新教的牧師們,他們意識到基督宗教的險境!為了挽救即將沒落的宗教,他們終於喊出了:我們不是宗教!是信仰。或者說:基督教不是宗教!是基督的信仰。但願他們真的醒了,不是裝睡的人。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很簡單,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如果是真醒的人,他們既然也這樣認知到,肯定會放下情見,真正的追求他們所認為的信仰。縱觀現今的宗教界,有幾個真心舍已,跟隨耶穌,追求信仰的傳道人呢?又有幾個手扶著犁,不向後面看的呢?
正如經上所記: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他們必漂流,從這海到那海,從北邊到東邊,往來奔跑尋求耶和華的話,卻尋不著。當那日,美貌的處女和少年的男子,必因乾渴發昏。那指著撒瑪利亞牛犢(原文作“罪”)起誓的說:‘但哪!我們指著你那裡的活神起誓。’又說:‘我們指著別是巴的神道(“神”原文作“活”) 起誓。’這些人都必僕倒,永不再起來。摩八11--14。當時先知阿摩司預言後世必發生的事,人們往來奔跑,尋求神的話,可是尋不著。為什麼找不著呢?是找錯了地方。他們把撒瑪利亞的牛犢當活神,把別示巴的神道當作神。這怎麼解釋呢?他們不把撒瑪利亞牛犢的錯誤改正,反而指著那裡的活神起誓。把別示巴作為聖地,指著聖地的神道起誓。這些人的結局是什麼呢?必僕倒,永不再起來。大家知道,把牛犢當神的,把別示巴當聖地,並指著聖地上的神道起誓。這些情境與現今的情境有關係嗎?當然有關係,這些情境是直接指著現今的宗教;也就是對現今基督宗教的寫照。想在宗教裡面尋找主耶穌的話,(或者是道)是不可能的。
我們知道,在主耶穌再來之前,人們缺少神的話語,世界充滿著罪惡。不但是世俗社會,就是在宗教界也是一樣。如經上所記:以賽亞指著以色列人喊著說:“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話,叫他的話都成全,速速地完結。”又如以賽亞先前說過:“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羅九27--29。感謝我們的主耶穌,他在每個時代都會給他自己存留餘種。不然的話,基督的信仰也不會流傳至今。如經上所記:神的回話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羅十一4。若不是主耶穌的恩典,福音能傳到現今嗎?不但傳到現今,還會傳到主耶穌自己再來的日子。
主耶穌到地上來的時候,福音開始的第一句話,是這麼記的: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四17。耶穌這話是什麼意思呢?與施洗約翰傳道的第一句話相同。經上記著: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三1--2。他們前後呼應,資訊是一樣的,可見這個資訊非同一般。這樣重要的資訊,也就是這樣重要的道,提示猶太人什麼呢?是要猶太人離開偶像?還是他們的律法?抑或是離開罪惡?眾所周知,猶太人信的是獨一的神,律法是獨一的神給他們的,難道拜獨一的神錯了?或者說,遵守律法錯了?需要悔改?離開罪惡,不是猶太人的專利,乃是關係到普世人。再者,最大的罪惡是不信主耶穌。因此,這裡的資訊重點顯然不是單指離開罪惡。如果他們不悔改,意味著與天國無分。對嗎?怎樣才能與天國有分呢?就是悔改。悔改什麼呢?不是指他們信獨一神的錯誤,乃是指他們打著信獨一神的旗號,實際是堅信猶太宗教。因此,主耶穌不是要他們離開獨一神的信仰,乃是要他們離開猶太宗教,真實地進入獨一神的信仰。只要回到他們祖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列祖的信仰,自然就會接受基督耶穌,也就是與天國有分了,或者說進入天國了。現在對我們來說,就是離開宗教,進入信仰!只有進入信仰,才會成全律法、離開罪惡。如經上所記:我又聽見天上有聲音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啟十八4。
為了使末後世代的弟兄姊妹們,早日離開基督宗教,進入基督的信仰。筆者雖然不才,願盡微薄之力,抛磚引玉,將宗教與信仰具體的區別,與同道們一一探討。
主內弱肢:芮賢海
西元二零一九年十一月於洛杉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 ISBN
- 9781625035424
- 分級
- 普通級
-
- 頁數
- 172
- 商品規格
- 22.9*15.2CM
-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 注音
- 級別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