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鬆脫的美國(2冊套書):螺絲愈來愈鬆+馬克思主義在美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5 833
    111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切堅固的都鬆脫瓦解了,探看美利堅合眾國的政治心靈史

 

《螺絲愈來愈鬆:從政客、名流和小人物,記錄當代美國走向內在瓦解與重建的心靈史》

 

這個世代最優秀的政治記者,

以個人故事,寫美國歷史。

 

「喬治.派克結合小說家的說故事技巧和記者的嚴謹報導,

揭開了美國錦繡表面下的破碎裂痕。」

──本書獲頒「美國國家圖書獎」非虛構類首獎理由

 

美國《紐約客》知名記者,探訪美國南方菸農、鐵鏽帶女工、華盛頓政經圈遊說人士、矽谷億萬富翁四段不同階級的脫落人生,穿插近四十年來的時事、新聞、影音與文化人物事件,直指美國民主機制解體的種種跡象與重重危機。人與人的關係如集線圈般聚合的榮景不再,每個人也像螺絲釘一樣在社會上工作、生存、奮起和滾落,走向個體原子化的脫序社會,商業巨賈自行其是,政客與選民貌合神離,勞動者自生自滅,富人與窮人逐漸失去連結。

 

這個時代有無數的Unwinding,

螺絲鬆掉.發條鬆弛.線圈鬆脫.

政策鬆綁.監管解除.貨幣寬鬆.

經濟衰退.產業衰落.財務重整.

交易重新結算.華爾街管制放鬆.

民主機制失靈.國家政體崩解,

一切堅固的,都已鬆脫瓦解。

 

一個鐵鏽型態社會的形成,首先是螺絲先逐一鬆脫,然後是整個政治運作系統的失靈,民主制度的毀壞,乃至於集體人心的崩潰。美國社會在短短幾十年間發生鉅變,最終釀成現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風氣,美國人持續享受著前所未有的自由,卻導致原有的社會契約與共識瓦解。本書預示了川普現象的到來,也細數拜登歷來從政風格的種種問題,美國的政治體制瀕臨解體的邊緣,而人民只能自生自滅,各自尋找新的活路。

《螺絲愈來愈鬆》以數章篇幅講述好幾個典型美國小人物與政商名流的故事,其中包括:菸農之子迪恩.普萊斯(Dean Price)厭倦城市生活決定返鄉,他如何推動南方農村在地經濟的發展;美國鋼鐵廠女工泰咪.湯瑪斯(Tammy Thomas)在鐵鏽帶(Rust Belt)眼見家鄉日漸蕭條崩垮,她如何將兒女從單親家庭養大並重建社區信心;華府圈內人士傑夫.康諾頓(Jeff Connaughton)對拜登又愛又恨,他如何在金融體制與對政治的憧憬之間來回搖擺;以及矽谷億萬富翁彼得.提爾(Peter Thiel)乘著網路發展的科技浪潮,不斷對未來投射出懷疑與激進的願景。書中也加入了當代美國最具代表性人物的小傳,包括小說家瑞蒙.卡佛、文化名人歐普拉、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紐特.金瑞契(Newt Gingrich)、黑人饒舌巨星Jay-Z等。

特別的是,作者從過去四十幾年中挑出最關鍵的九年,搜集各年的報紙標題、歌詞和廣告詞,以拼貼的手法列出,藉此描繪出各年發生的大事與事件背後的洶湧伏流。美國精英不再是精英,國家的民主機制也紛紛失靈,害得老百姓落單各自為前途打算。這個世界強國正瀕臨崩裂,而這些都是本書的主題。派克以小說家的筆法、劇作家的場面鋪排,和透過多位受訪人物的心理過程描寫,來形塑1978年以降一部新美國的現代歷史,這也是他寫作生涯迄今最具企圖心的巨作。

如果說1960年代戰後嬰兒潮是「垮掉的一代」,發展到晚近四十年的新美國人則是「鬆脫的一代」。這本書是你了解當代美國民主機制解體過程中,原則為何盡失、世道何以低落、人心如何潰散的必讀之作。

 

+

《馬克思主義在美國:紅色思想如何滲透全美學校、媒體、科技公司和綠色新政》

 

馬克思主義無所不在

本書嚴正警告「捍衛國家自由,刻不容緩」

2021亞馬遜年度暢銷榜NO. 2

 

蟬聯《紐約時報》、《出版者週刊》、《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亞馬遜3萬多名讀者4.8顆星評價

 

 

★第七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no.1

★美國知名媒體人、憲法學專家剖析馬克思思想的核心元素如何遍布當今美國社會和文化之中。

 

在今天,美國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及其共和立憲制,正遭受脫胎自馬克思主義的各種進步主義所侵蝕。許多美國建國的原則被拋棄了,這些原則包括私有財產權、商業的自由流動、自願交易、個人的神聖性,以及依據這些原則而建立的政府。

肇始於新左派「1968年人」的革命運動在美國名為「反越戰」,在巴黎號稱「紅五月」,在日本則為「赤軍」。這一代人深受毛澤東與文革的影響,其中的佼佼者意識到要改變西方資本主義制度需要從教育起步,與資本主義爭奪未來。運動在各國失敗後,不少人進入了大學、研究所,開始了他們所謂的「體制內新長征」。

現代進步主義運動的意識型態基礎,是從馬克思主義的子宮孕育出來。過去數十年,美國大學校園普遍教導並宣揚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觀念。這些教導和宣揚建立在杜威的著作上,並採用了馬庫色及其他人闡述並信奉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將其改造,以配合美國的社會和文化。直到晚近的「批判性種族理論」、「批判性性別理論」與「去成長運動學說」的崛起,教室變成了圍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灌輸及政治宣傳的接收器,進而成為仇恨美國的革命繁殖地。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要素早已廣泛存在於美國社會與文化之中,並從學校大舉入侵媒體、科技公司與環保運動,民主黨與拜登總統皆受其影響,這些要素被冠上「進步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社會行動主義」、「社群行動主義」、「批判性種族理論」等標籤而大行其道。

本書作者馬克.萊文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由哪些人構成,「由於大多數美國人公開仇視馬克思主義這個名稱,因此在美國,許多馬克思主義者以下列的稱呼來偽裝自己:進步主義者、民主社會主義者、社會行動主義者(social activists)、社區行動主義者等。他們在各種新造的組織性或認同性的名稱下運作,例如『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 BLM)、『安提法』〔Antifa,是『反法西斯主義』(anti-fascist)的縮寫〕……而且他們聲稱他們追求『經濟正義』、『環境正義』、『種族平等』、『性別平等』等。他們發明『批判性種族理論』(CRT, Critical Race Theory)之類的新理論,以及各種措辭和術語。這些理論、措辭和術語都和馬克思主義的建構有關,或者被放入馬克思主義的建構中。」

我們看到,在橢圓形辦公室、國會廳、大學和學院的教室、公立學校、公司會議室、媒體、大科技界及娛樂界,這種運動在文化界愈來愈具影響力,並且往往以犧牲猶太教和基督教共有的價值觀和啟蒙時代的教訓為代價,而這些價值觀和教訓支撐著最寬容、自由和仁慈的社會──尤其是美國。無窮無盡的受壓迫的個人和團體的交叉網,正致力於改變並推翻美國共和制和美國社會,並且正在撕裂這個國家。

正如同「1619計畫」所主張的,美國的建國年不該是1776年,應該從1619黑奴被帶到詹姆斯鎮的那年算起。馬克思主義在社會和文化的許多領域建立了革命性改變的基礎後,查禁、取消和封口認真地展開了。壓制,而不是交流;順從,而不是發言;一致,而不是獨立;鎮壓,而不是自由。這些都是美國馬克思主義的標誌。

「當馬克思主義的信徒積極追求他們的幻想,基本的人類自由、自由意志、行動性等將逐漸凋零,最後則會完全消失。」從學校、媒體、科技公司到綠色新政,不寬容的、打擊言論的取消文化無所不在,而終局和馬克思主義的目標一樣──摧毀現存社會。如馬克思所教導的,現存社會必須廢除,包括歷史、家庭、學校和宗教,而這可能需要一段專制時期,清除社會現存的規範,並以馬克思主義的天堂取而代之。

在教育、媒體、企業、氣候與社會運動等議題上,馬克.萊文提供數十種對抗馬克思主義的策略。他認為,面對美國獨立革命的這波反革命浪潮,人們必須全力以赴,不能再退縮或置之不理,因為它們正吞食美國的社會和文化,盤旋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政治、學校、媒體和娛樂……無所不在。他並強調,美國正處於進步主義威脅著自由和民主的懸崖,十多年後美國人將被迫跳下懸崖,付出慘痛的代價,人們必須挺身捍衛自由!


 

 

名人推薦

《螺絲愈來愈鬆》

 

王宏恩∣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菜市場政治學共同創辦人

李濠仲∣《上報》主筆、作家

涂豐恩∣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故事StoryStudio」創辦人

謝育昀∣美國紐約大學博雅教育兼任助理教授、作家

顏擇雅∣作家、出版人

 

《馬克思主義在美國》

 

何清漣專文導讀

 

王立第二戰研所

矢板明夫|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

何清漣|旅美經濟學者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李正皓|政治評論員

汪 浩|國際政經學者

范世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張宇韶|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理事長

黃創夏|自由媒體工作者

黃澎孝|政治名嘴/前國大代表

 

(依姓氏筆劃排列)

 

《螺絲愈來愈鬆》

 

「喬治.派克結合小說家的說故事技巧和記者的嚴謹報導,揭開了美國錦繡表面下的破碎裂痕。為了記載大城和小鎮經濟上的節節衰退,他以敏銳的眼光省察銀行家和華爾街,來追蹤諸多經濟基礎設施所面臨的痛苦解體。他巨細靡遺描繪了普通勞動者奮鬥打拼的肖像,對有錢人、政商野心家、乃至惡名昭彰的名流則做出了快照般的捕捉,戲劇化地展現了富人與一般人之間日益擴大的裂隙。」 ──美國國家圖書奬(National Book Award)非虛構類首獎授予理由

 

「作者派克娓娓道來許多故事,充滿悲傷、憤怒和憐憫……等各種情緒,就與小說大師史坦貝克(Steinback)一樣,下筆如神……這部作品有機會成為非虛構寫作的經典。」 ──德懷特.賈納(Dwight Garner),《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扣人心弦……情感澎湃,報導內容太精采了。」──戴維.布魯克斯(David Brooks),《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絕佳作品。」──喬.克萊恩(Joe Klein),《時代雜誌》(Times)

 

「《螺絲愈來愈鬆》在許多層面上可謂史詩級巨作……內容完全符合新聞報導的專業精神,卻又不失層次感和親密感,相較於美國許多當代小說而言也大膽多了……《螺絲愈來愈鬆》能在眾多作品裡脫穎而出,有賴派克對故事人物的全面掌握,他除了展現這些人物的七情六慾和人性缺陷,還讓他們有響亮發聲的機會。」──埃克多.托巴(Héctor Tobar),《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

 

「這部巨作充滿磅礡的時代感,讀來也讓人倍感親暱。派克的文筆非常出色……敘事方面也相當優秀……整體效果令人驚艷不已。」肯.阿姆斯壯(Ken Armstrong),《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

 

「派克描述了美國現況的黑暗面,令人傷感,卻句句屬實。他不會讓讀者抱有不實的希望,書中也沒有好萊塢電影才會出現的美滿結局,但他讓我們在美國人民的心聲和尊嚴中找到向前邁進的力量。」──《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一級棒。令人揪心。寫得非常優美……《螺絲愈來愈鬆》猶如一首安魂曲,安慰的是那些隨著歲月流逝被迫放棄希望和遠大理想的人們。這本書寫得非常精采……但也……讓人心碎,彷彿優美的藝術品,卻越美越讓人痛徹心扉,因為書中滿是美國人民對未來和希望的幻滅。」──《每日科斯》(The Daily Kos)

 

「這部作品不僅講述事實,還充滿智慧、諷刺和驚人的想像力。」──《巴黎評論》(The Paris Review)

 

「這部作品的敘事非常優秀也特別創新……派克證明了新聞寫作對未來仍非常重要……他的嘔心瀝血非常值得受到萬眾矚目。」約瑟夫.萊利維爾德(Joseph Lelyveld),《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派克是美國最優秀的非虛構作家……這部作品就和精緻的掛毯一樣令人難忘……《螺絲愈來愈鬆》讀來充滿情感,因此更像是一本小說,但此書厲害之處就在這裡。」──愛德華.盧斯(Edward Luce),《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精彩……優美……敘事豐富又錯綜複雜」──《芝加哥論壇報》(The Chicago Tribune)

 

「對現代美國人內心的洞察令人震撼。」──線上文學雜誌《百萬》(The Millions)

 

「這部作品非常優秀和創新,並已經超越新聞寫作,進入文學領域了。」──《書籍論壇》(Bookforum)

 

「內容精彩無比,從頭到尾都發人深省……《螺絲愈來愈鬆》可謂長篇新聞寫作的最佳代表作。」──《達拉斯日報》(Dallas News)

 

「技巧熟練……細膩、透徹、具說服力……派克將各種元素結合在一起,擦出令人震撼、驚艷的火花……讀者最後會記得的……是書中的人物。派克筆下的這些人物從未成為宣導某種意識型態的工具,而是努力生存、不斷創作、活生生的人,即使身邊的支柱紛紛倒塌了,他們仍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基督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派克的文字……非常優美、精準,滿懷敬意,並在必要時批判,直言不諱。字裡行間瀰漫著一種直率與慷慨的人性。」──麥可.托瑪斯基(Michael Tomasky),《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

 

「派克之所以那麼會說故事,是因為他能夠在一個遭社會階級嚴重分裂的國家裡跨越階級的分割,讓讀者聽到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聲音。」──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書評 (NPR Books)

 

「派克的敘事能夠讓最平凡的事物看起來不同凡響,讓書中美國人民的聲音特別響亮且富有人性。在美國這個現代帝國倒塌後,後人將會在廢墟中發現,書中記載的那些人民心聲才是不朽寶物。」──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這部作品散發出憤怒與智慧的氣息,同時又十分感人,猶如《美國國情咨文》一般,但文字微妙且風趣,因此不會讓人覺得在說教。派克並沒有提供過於簡化的解決方案,一言以蔽之:這部優秀的作品當得起「慷慨且公平」的評價,但作者在書中悲嘆的,剛好也是美國民主制度的這種精神正逐漸消失中。」──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

 

「傑出的新聞作品……在探討美國衰落的報導文學作品中,這本書是奠基之作。」──《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這部作品呈現出一個宏觀且令人信服的觀點……在作者筆下,美國衰落是個複雜無比的現象,未來能否東山再起,他也讓讀者別失去希望,而他的觀點總是深入、清晰,但偶爾又令人驚駭。」──《書目雜誌》(Booklist)

 

「犀利無比……書中的主角們把美國塑造成現在的模樣,而這些人物小傳正是這部作品最強而有力之處,像是書中描述前財政部長勞勃.魯賓(Robert Rubin)在1990年代涉及放寬銀行管制,加強了2008年經濟大蕭條的破壞力,這就像是往魯賓臉上狠狠地扇了一巴掌。派克最會挖掘小事物背後的大故事,在他筆下的美國社會組織日趨腐朽,派克對於此事有多灰心,文字就有多耐人尋味。」──《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

《螺絲愈來愈鬆》

喬治.派克(George Packer)


美國知名記者、小說家與劇作家。1960出生於加州聖塔芭芭拉,畢業於耶魯大學,現居紐約市布魯克林地區。自2003年起,他擔任《紐約客》(The New Yorker)專欄作者長達15年,現任《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的專職撰稿人。他的著作屢獲文學殊榮:本書《螺絲愈來愈鬆》(The Unwinding: An Inner History of the New America)因「揭開了美國錦繡表面下的破碎裂痕」榮獲2013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刺客之門》(The Assassin’s Gate: America in Iraq)曾入圍普立茲獎,並被《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評為2005年度十大好書之一;而《最佳人選:郝爾布魯克與美國的衰落》(Our Man: Richard Holbrooke and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Century)則獲頒《洛杉磯時報》(傳記類)圖書獎,2019他獲頒「希欽斯獎」(Hitchens Prize),該獎項旨在表揚「一位自由表達與追求真理而不顧個人或職業後果」的作家。此外,派克編過一部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散文集(共兩卷),寫過兩本小說《二分之一人》(The Half Man)和《中央廣場》(Central Square),他的百老匯戲劇作品《拆橋》(Betrayed)在上演五個月後奪下2008年露西爾.羅特爾優秀劇本獎(Lucille Lortel Award for Outstanding Play)。他還有《十年動蕩》(Interesting Times: Writings from a Turbulent Decade)、《歲月悠悠拉維村》(The Village of Waiting)和《自由派之心》(Blood of the Liberals)等作品,其中《自由派之心》曾榮獲2001年度勞勃.甘迺迪圖書獎(Robert F. Kennedy Book Award)。

《馬克思主義在美國》

馬克.萊文(Mark Levin)

美國憲法專家,美國保守法律倡導組織「地標法律基金會」(Landmark Legal Foundation)的創辦人與主席,他擁有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法學博士學位,並曾擔任雷根總統內閣成員的高級顧問與行政人員。同時他也是當今美國最具知名度的廣播與電視節目主持人,擔任國家聯賣談話電台主持人,在福斯新聞(FOX News)開設《生活、自由與萊文》(Life, Liberty, & Levin)和LevinTV 等節目。
馬克.萊文已七度摘下《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包括蟬聯暢銷榜首三個月、銷售高達150萬本的《自由與專制》(Luberty and Tyranny),其他著作還有《拯救雪碧》(Rescuing Sprite)、《黑衣男子:最高法庭如何摧毀美國》(Men In Black: How the Supreme Court is Destroying America)、《美國烏托邦》(Ameritopia)、《自由修正案》(The Liberty Amendments)、《掠奪與欺騙》(Plunder and Deceit)、《新聞的不自由》(Unfreedom of the Press)、《重新發現美國主義:以及進步主義的專制》(Rediscovering Americanism: And the Tyranny of Progressivism)等,《馬克思主義在美國》一書是他2021年出版的最新作品。

譯者簡介
    
王姿云

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筆譯組碩士,喜歡電影和古典樂。閒暇時最愛拿起西洋劍,在刀光劍影中追求突破自我。譯作賜教、工作邀約請洽:ritazuuu@gmail.com

張苓蕾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畢業,現就讀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興趣是研究東亞地區語言特色、在月光下算塔羅牌,以及在趕稿時寫手帳。目前為自由譯者,從事書籍、各類型文章的翻譯工作。譯作賜教、工作邀約請洽:lynetteee.c@gmail.com

黃妤萱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現於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進修。雜食性譯者,接觸過的領域包含電玩、旅遊、科技、科普雜誌、法律合約等,對飲食和健身也稍有涉獵。曾為本地化領域全職譯者,為了精進磨練。譯作賜教、工作邀約請洽:yhh.trans2020@gmail.com

謝濟真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輔修戲劇系畢業,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口譯組就讀中。曾任電視台新聞編譯與主播。譯作賜教、工作邀約請洽:R07147007@ntu.edu.tw

《馬克思主義在美國》

梅醴安

筆名,臺灣雲林縣人,研究所攻讀英美文學,過去以本名出版的譯作近百本。近來亦從事寫作,其英文基督教文學作品Singing in the Shadow of His Wings 即將由倫敦Olympia /Tallis House出版公司出版。

目錄

《螺絲愈來愈鬆》

 

【序文】

 

鬆脫世代/謝育昀(美國紐約大學博雅教育兼任助理教授、作家)

重新認識美國/李濠仲(《上報》主筆、作家)

消逝的美國夢與還沒醒的美國人/王宏恩(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菜市場政治學共同創辦人)

 

作者序

 

【第一部】

一九七八年

迪恩.普萊斯之一

火力全開:紐特‧金瑞契

傑夫.康諾頓之一

一九八四年

泰咪.湯瑪斯之一

自立自強:歐普拉

傑夫.康諾頓之二

一九八七年

匠人:瑞蒙‧卡佛

迪恩.普萊斯之二

泰咪.湯瑪斯之二

山姆先生:山姆.華爾頓

一九九四年

傑夫.康諾頓之三

矽谷之一

一九九九年

迪恩.普萊斯之三

泰咪.湯瑪斯之三

二○○三年

體制人士之一:柯林.鮑威爾

傑夫.康諾頓之四

 

【第二部】

迪恩.普萊斯之四

白蘿蔔女王:愛麗絲.沃特斯

坦帕市之一

矽谷之二

二○○八年

體制人士之二:勞勃.魯賓

傑夫.康諾頓之五

泰咪.湯瑪斯之四

迪恩.普萊斯之五

在商言商:JAY-Z

坦帕之二

 

【第三部】

傑夫.康諾頓之六

二○一○年

公民記者:安德魯.布萊巴特

坦帕之三

迪恩.普萊斯之六

泰咪.湯瑪斯之五

坦帕之四

大草原上的民間女英雄:伊麗莎白.華倫

占領華爾街運動始末

二○一二年

矽谷之三

傑夫.康諾頓之七

坦帕之五

泰咪.湯瑪斯之六

迪恩.普萊斯之七

 

致謝

參考資料

 

《馬克思主義在美國》

 

導 讀 美國民主燈塔的基座是如何被蛀空的/何清漣(旅美經濟學者)

第一章 大軍壓境

第二章 培育暴民

第三章 「仇恨美國」公司

第四章 種族主義、性別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

第五章 「氣候變遷」的狂熱

第六章 政治宣傳、言論審查,以及顛覆

第七章 我們選擇自由!

註釋

 

序/導讀

《螺絲愈來愈鬆》

 

作者序

 

曾經有個束線圈將美國人安穩地纏住,有時甚至緊得令人窒息。而線圈是在何時開始鬆脫?沒人能說得清楚。與所有的重大改變一樣,這種「鬆脫」的情況曾以無數形式發生過無數次,而在某個時刻,這個國家(總是同樣一個國家)也跨越了歷史的界線,徹底改變,再難挽回。 

如果你出生在一九六○年代,或是之後,那你的成年時期就是在令人措手不及的「鬆脫」中度過。你見證了自己出生前原有的體制像廣袤地景中的鹽柱那樣崩塌──卡羅來納皮埃蒙特(Piedmont)地區的農場、馬霍寧谷(Mahoning Valley)的工廠、佛羅里達小社區、加州的公立學校系統,都崩潰了。還有其他事物也變得面目全非:華府國會山莊黨團辦公室的運作規則與手段、紐約華爾街的交易禁忌、各領域的禮數和道德規矩,這一切較難覺察,但卻是默默支撐著日常生活的秩序。隨著維繫舊有制度的常規逐漸鬆脫,領袖棄守崗位,羅斯福總統打下基礎後曾維持近半世紀共和國體制也不復存在。在這秩序崩壞的權力真空狀態中,一股對美國社會影響深遠但卻不用負責任的力量取而代之。這股力量就是有組織的金權勢力。

「鬆脫」並不是什麼大新聞。每隔一、兩個世代就會出現一次鬆脫現象:紛擾的派系之爭推倒了建國先烈一手打造的偉大共和國;那場將美國撕裂後又使多元歸為單一的南北戰爭;摧毀了美國商業的經濟大蕭條,種種事件都為官僚及平民主宰的民主制度鋪設了道路。每一次衰頹都迎來了革新,每一次內在的瓦解都釋放出能量,每一次鬆脫後美國都會以新方式凝聚在一起。

鬆脫帶來了自由,而這自由度是前所未有的,夠享受自由的人也比以往多──我們可以自由離開、自由歸返、自由改寫自己的故事、自由編造所謂的事實、自由地受雇於人、自由地被解雇、自由地放縱自我、自由結婚、自由離婚、自由破產、自由捲土重來、自由創業、照著心意兩全其美、自由地推向極限、自由地在斷壁殘垣中轉身離去、自由地收穫成功並自我吹捧、自由地一敗塗地後再重整旗鼓。鬆脫帶來自由,也帶來了幻象,因為這一切自我追尋都脆弱得如同漫畫角色思考時頭上會出現的氣球,只要遇上狀況就會爆掉。成與敗都是美國人的遊戲,在鬆脫現象發生時贏家都收穫會比以往更多,像灌氣的飛船一樣漸漸升空,輸家則要在漫長的墜落後才會跌至谷底,有時候跌入的是無底深淵。

這樣的自由讓你必須自行作主。在美國,獨自生活的人口數來到史上之最,但就算是家人住在一起也有可能全家孤立無援,在大型軍事基地的陰影中掙扎求生,卻無人能夠伸出援手。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在一夕間形成嶄新的社區,再以同樣快的速度瞬間消逝。一座老城市可能會失去其工業基礎和三分之二的人口,教堂、政府、企業、慈善機構、工會等這類城中支柱,都像樓宇般在強風中無聲地傾塌。

在這沒有堅實架構的衰頹景象中,美國人必須懂得臨機應變,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描繪出自己的故事,邁向成功和救贖。一位在陽光下抱著《聖經》的北卡羅來納男孩,長大後對鄉村的復興懷抱著嶄新願景。一位來到了華府的年輕人,耗費自己往後的職業生涯回想當年引領自己來到這裡的初衷。在身邊的一切瓦解之際,某位俄亥俄州的女孩必須設法重整自己的人生,直到步入中年,她才不必再為了生存而掙扎,而是能夠做出更多的貢獻。

這些小人物在鬆脫的美國社會中尋找自己的路,他們經過舊制度曾經坐落的地點,如今已成為新地標聳立之處──一個個名氣正旺的美國同胞在這裡過著浮誇生活,儘管其他事物漸漸消逝,這些名人卻只變得更加得意洋洋。這類偶像人物有時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堪比神明,他們將自己塑造成一道謎題的答案,為人們解答如何過上理想或更好的生活。

在鬆脫的過程中,一切都在改變,沒什麼能夠永恆存在,餘下的只有聲音,來自美國人的聲音:或開放、或感性、或憤怒、抑或實事求是。這些聲音也受到了種種影響,來自於上帝、電視,還有人們心中漸漸淡忘的過往。可以是連工廠組裝線噪音也壓不下的工人說笑聲、可以是拉下窗簾後對外面世界的抱怨不平、可以是對著擁擠公園或空蕩議會廳發出的正義怒吼、可以是在電話中談成的生意,也可以是深夜之際卡車倉促開過時,人們在前廊睡著後大聲說出的夢話。

 

 

《馬克思主義在美國》

 

第一章 大軍壓境

 

一場針對美國獨立革命而來的反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我們無法不加理會,或忽視它,因為它正在吞噬我們的社會和文化,繞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打轉,並且無所不在地入侵我們的政治、學校、媒體和娛樂界。先前,它多半只是一種不相關的、邊緣性的地下運動,而現在,它已大軍壓境,並且到處都是。此刻,你和你的孩子、孫子都深陷其中,而這場運動極可能摧毀這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國家,也摧毀我們的自由、家庭和安全。當然,這場反革命和美國獨立革命的最大差異,就在於前者試圖摧毀美國社會,強制施行專制統治,而後者則試圖保護美國社會,並建立代議制政府。

我所說的這場反革命或運動,就是馬克思主義。我先前寫了兩本書——《美國烏托邦》(Ameritopia)和《重新發現美國主義:以及進步主義的專制》(Rediscovering Americanism: And the Tyranny of Progressivism)。在這兩本書裡,我詳細討論了馬克思主義,我也經常在我的廣播和電視節目中,談論這個主題。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不計其數,我無意在既有的諸多著作中,添加另一本長篇論著,況且就本書的重點和局限而言,這樣做是不可行的。雖然如此,我們必須討論並面對一個問題: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教導如何應用在美國的社會及文化,以及如何適應美國的社會及文化(此即我所說的「美國的馬克思主義」)。我們必須討論並面對這個問題,以免顯現於現代的馬克思主義,將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而且別搞錯,現況十分嚴峻。

由於大多數美國人公開仇視馬克思主義這個名稱,因此在美國,許多馬克斯主義者以下列的稱呼來偽裝自己:進步主義者(progressives)、民主社會主義者(Democratic Socialists)、社會行動主義者(social activists)、社區行動主義者(community activists)等。他們在各種新造的組織性或認同性的名稱下運作,例如 「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 BLM)、「安提法」(Antifa)、「四人幫」(The Squad,指四位民主黨眾議員AOC, Ilhan Omar, Rashida Tlaib 和Ayanna Pressley)。而且他們聲稱他們追求「經濟正義」、「環境正義」、「種族平等」、「性別平等」等。他們發明「批判性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之類的新理論,以及各種措辭和術語。這些理論、措辭和術語和馬克思主義的建構有關,或者被放入馬克思主義的建構中。除此之外,他們宣稱「優勢文化」(dominant culture)和資本主義制度既不公義,又不公平,充滿了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意味著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包含唯物主義的內涵,而且對環境極具破壞性。當然,他們的目的,就是以一千種理由和一千種方式,來拆毀、撕裂這個國家,從而讓大眾意志消沉、士氣低落,並且摧毀公民對國家制度、傳統和習俗的信心,製造接二連三的災難,從內部削弱國家,最終則摧毀我們所認識的美國共和主義和資本主義。

然而,毫無疑問地,這場反革命的各路領導人,對於自己的身分愈來愈直言不諱,愈來愈明目張膽。這包括各派公開的馬克思主義教授和行動主義者,而他們背後的支持者,是一個僵屍般的「覺醒文化」(woke) 追隨者的核心團體。不管他們的稱號和自我標榜是什麼,他們的信念、聲明和政策的基本特徵,都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教條。此外,他們佔據我們的學院、大學、新聞編輯室、社交媒體、會議室和娛樂圈,而他們的思想在民主黨、橢圓形辦公室和國會大廳裡十分引人注目。在那些多半知情以及深信不疑的人當中,在新聞報導、電影、電視節目和廣告、出版業、運動,以及全美公立學校的教師訓練及教室課程中,他們的影響明顯可見,清楚可感。他們使用宣傳和思想灌輸的策略,要求服從和順從,藉由摧毀名聲和事業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 這類的壓制手段,讓對立的聲音沉默;他們審查並禁止社交媒體上那些主要是愛國者的觀點,以及反對的觀點,甚至也審查並禁止了前總統川普的言論;他們攻擊高等教育的學術自由和知識交流。的確,他們瞄準一切文化層面,例如歷史紀念物(林肯、華盛頓、廢奴主義者弗雷德瑞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以及第五十四麻州黑人聯邦軍團等的紀念館……)。他們也瞄準馬克吐溫、莎士比亞、蛋頭先生(Mr. Potato Head)、蘇斯博士(Dr. Seuss)、迪士尼卡通——一切。某些代名詞被禁,並以不倫不類的字詞取而代之,以免冒犯五十八種性別認同法。過去的社交媒體貼文被拿出來審查一番,以便找出先前對今日馬克思主義霸權不夠忠誠的跡象。新聞業和社論版都清除了非信徒的毒素。

然而,不論歷史或今日的經驗都顯示,馬克思主義和它假想的「工人天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866710651486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872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2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