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旅行:把每一次上路,走成一張內在地圖
超值合購
-
不只是旅行:把每一次上路,走成一張內在地圖
定價380元
優惠時間:2025/09/16 ~ 2025/10/15
優惠組合價:75折特價690元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旅行對你來說是什麼?
是逃離生活?是犒賞享受?還是重新審視自己?
對心靈作家來說,每一次上路,都不只是旅行,而是把它走成一張內在地圖。
每次出走和歸來,心裡的困惑都會逐漸清晰,纏繞已久的問題也慢慢有了答案。就算仍舊無解,旅途中長出的力量,也讓我磨出一份與之共存的餘裕。
這本書,就是我把「旅行」,走成一本「內在地圖」的筆記。
。每個人踏上旅程的理由,不一定都是光明的。但只要能讓坐困愁城的人喘口氣,旅行就有它的意義。
。慎選一起踏上旅途的人。過程中學著不委屈,就算計畫偶爾不圓滿,內心還是可以很滿足。
。我喜歡的不是旅行,而是旅途中看似「自由」的自己;我眷戀的也不是回家,而是歸巢後感到「安全」的瞬間。
。我總算是意識到了一個幽默的事實:臉書擁有好幾萬讀者的作家,最後其實需要的,就只是幾個朋友能陪我說說話。
就讓我們跟著柚子甜從台北新北投出發,走過瑞芳、羅東、竹南、台中、員林、花蓮、嘉義、金門、馬祖、小琉球,日本仙台、泰國曼谷和清邁、尼泊爾、緬甸、印度,期待你和她一樣,開始有能力在任何地方都活得自由,在任何地方都活得身心安適。
這是她在旅行中修行,所收穫的禮物,相信你也可以。
柚子甜說旅行
。每個人踏上旅程的理由,不一定都是光明的。但只要能讓坐困愁城的人喘口氣,旅行就有它的意義。
。盡力活出夢想的頻率,其實就是在跟老天呼喚:「這是我想要的,請給我更多」。
。有些屬於生命本能的需求是無法取代的,例如「連結」的需求。
注意力在哪裡,能量就流向哪裡。注意力收攝回自己身上,能量自然形成一層穩定的保護罩。
。我要解開名為「別人怎麼看我」的鎖鏈,放這樣活了一輩子的自己自由。
。真正感受過「人會死」的人,其實更渴望的是深刻地活著。
。慎選一起踏上旅途的人。過程中學著不委屈,就算計畫偶爾不圓滿,內心還是可以很滿足。
。只要散發著友善的頻率和對世界的好奇心,就是一種最好的邀請──頻率本身是一種觸媒,甚至超過言語。
。好好生活,好好調養身心頻率,時常練習覺察,你也會漸漸成為能轉化壞運氣的人。
。旅人在旅途中,會變得堅強又脆弱。被迫放下舒適圈的資源和控制力,把自己拋在需要他人的地方;卻從一次次地敞開中,又變得更加柔韌與圓滿。
是逃離生活?是犒賞享受?還是重新審視自己?
對心靈作家來說,每一次上路,都不只是旅行,而是把它走成一張內在地圖。
每次出走和歸來,心裡的困惑都會逐漸清晰,纏繞已久的問題也慢慢有了答案。就算仍舊無解,旅途中長出的力量,也讓我磨出一份與之共存的餘裕。
這本書,就是我把「旅行」,走成一本「內在地圖」的筆記。
。每個人踏上旅程的理由,不一定都是光明的。但只要能讓坐困愁城的人喘口氣,旅行就有它的意義。
。慎選一起踏上旅途的人。過程中學著不委屈,就算計畫偶爾不圓滿,內心還是可以很滿足。
。我喜歡的不是旅行,而是旅途中看似「自由」的自己;我眷戀的也不是回家,而是歸巢後感到「安全」的瞬間。
。我總算是意識到了一個幽默的事實:臉書擁有好幾萬讀者的作家,最後其實需要的,就只是幾個朋友能陪我說說話。
就讓我們跟著柚子甜從台北新北投出發,走過瑞芳、羅東、竹南、台中、員林、花蓮、嘉義、金門、馬祖、小琉球,日本仙台、泰國曼谷和清邁、尼泊爾、緬甸、印度,期待你和她一樣,開始有能力在任何地方都活得自由,在任何地方都活得身心安適。
這是她在旅行中修行,所收穫的禮物,相信你也可以。
柚子甜說旅行
。每個人踏上旅程的理由,不一定都是光明的。但只要能讓坐困愁城的人喘口氣,旅行就有它的意義。
。盡力活出夢想的頻率,其實就是在跟老天呼喚:「這是我想要的,請給我更多」。
。有些屬於生命本能的需求是無法取代的,例如「連結」的需求。
注意力在哪裡,能量就流向哪裡。注意力收攝回自己身上,能量自然形成一層穩定的保護罩。
。我要解開名為「別人怎麼看我」的鎖鏈,放這樣活了一輩子的自己自由。
。真正感受過「人會死」的人,其實更渴望的是深刻地活著。
。慎選一起踏上旅途的人。過程中學著不委屈,就算計畫偶爾不圓滿,內心還是可以很滿足。
。只要散發著友善的頻率和對世界的好奇心,就是一種最好的邀請──頻率本身是一種觸媒,甚至超過言語。
。好好生活,好好調養身心頻率,時常練習覺察,你也會漸漸成為能轉化壞運氣的人。
。旅人在旅途中,會變得堅強又脆弱。被迫放下舒適圈的資源和控制力,把自己拋在需要他人的地方;卻從一次次地敞開中,又變得更加柔韌與圓滿。
名人推薦
作家曾彥菁、整理鍊金術師小印、基隆游太太、安安台北小日常、Jerome@旅行熱炒店??感同身受推薦
這不是一本旅行指南,而是一場回到內在的返鄉之旅,是讓人透過旅途看見自己、找回安全感與自由感的生命筆記。在柚子的字裡行間,我看見旅行成為一種覺察的修行。身為整理師與財務規劃師,我深深共鳴於她讓「內在富足」走在物質之前的智慧與溫柔。 --《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 整理鍊金術師小印
這不是一本旅行指南,而是一場回到內在的返鄉之旅,是讓人透過旅途看見自己、找回安全感與自由感的生命筆記。在柚子的字裡行間,我看見旅行成為一種覺察的修行。身為整理師與財務規劃師,我深深共鳴於她讓「內在富足」走在物質之前的智慧與溫柔。 --《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 整理鍊金術師小印
目錄
前言|歸巢儀式:旅行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
1.新北投|享受富足的關鍵,不在金錢
2.瑞芳|你認為的簡單,對他是量身訂做的牢籠
3.平溪線|我到底是外向還是內向?
4.羅東|「不委屈」的第一步,是讓自己被聽見
5.竹南|旅行是磨合的試金石
6.台中|你真正渴望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7.台中|愛與愛情,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8.員林|逃避寂寞的數位遊牧民族
9.花蓮|恐懼的解藥,是我自己
10.嘉義|你願意為「別人眼中的你」付出多少代價?
11.嘉義|知道會死,才知道怎麼活
12.金門|是旅伴,還是旅「絆」?
13.金門|內向旅行者的貴人
14.金門|好頻率,是無常中的幸福祕訣
15.馬祖東莒|人情,是我收過最美的禮物
16.小琉球|好與不好,圓滿接納,即是修行
17.日本仙台|仰賴他人善意而活的旅行
18.日本仙台|旅行後的憂鬱,只有下一張機票才能治癒嗎?
19.泰國曼谷|旅行易怒症
20.泰國清邁|知道自己要什麼,才能去尋找
21.泰國清邁|學東西經常半途而廢?來試試「懂自己」學習法
22.尼泊爾|在眾神的國度,與生死的陰影和解
23.緬甸|緬甸孤兒教我的事:擁抱脆弱,從抗拒中開出溫柔的花
24.緬甸|當你沒有要去任何地方,才會安住腳下
25.印度|原來我真的很雙子!在陌生國度,看見太陽星座閃閃發光
26.印度|摘下「好可憐濾鏡」,釋放被內耗綁架的自己
27.印度|斷食日:頭腦乾淨的時候,身體知道答案
後記:是旅行,也是修行
1.新北投|享受富足的關鍵,不在金錢
2.瑞芳|你認為的簡單,對他是量身訂做的牢籠
3.平溪線|我到底是外向還是內向?
4.羅東|「不委屈」的第一步,是讓自己被聽見
5.竹南|旅行是磨合的試金石
6.台中|你真正渴望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7.台中|愛與愛情,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8.員林|逃避寂寞的數位遊牧民族
9.花蓮|恐懼的解藥,是我自己
10.嘉義|你願意為「別人眼中的你」付出多少代價?
11.嘉義|知道會死,才知道怎麼活
12.金門|是旅伴,還是旅「絆」?
13.金門|內向旅行者的貴人
14.金門|好頻率,是無常中的幸福祕訣
15.馬祖東莒|人情,是我收過最美的禮物
16.小琉球|好與不好,圓滿接納,即是修行
17.日本仙台|仰賴他人善意而活的旅行
18.日本仙台|旅行後的憂鬱,只有下一張機票才能治癒嗎?
19.泰國曼谷|旅行易怒症
20.泰國清邁|知道自己要什麼,才能去尋找
21.泰國清邁|學東西經常半途而廢?來試試「懂自己」學習法
22.尼泊爾|在眾神的國度,與生死的陰影和解
23.緬甸|緬甸孤兒教我的事:擁抱脆弱,從抗拒中開出溫柔的花
24.緬甸|當你沒有要去任何地方,才會安住腳下
25.印度|原來我真的很雙子!在陌生國度,看見太陽星座閃閃發光
26.印度|摘下「好可憐濾鏡」,釋放被內耗綁架的自己
27.印度|斷食日:頭腦乾淨的時候,身體知道答案
後記:是旅行,也是修行
試閱
歸巢儀式:旅行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
從疲憊的旅行中回到家,你第一件事會做什麼?東西放著,洗手換衣服,找東西吃,或者好好洗澡睡個覺?
很早以前我意識到,自己有一套「歸巢儀式」。
不管是深夜歸國,還是白天返家;不管是剛結束一整個月的旅居,或單純兩天一夜的小旅行。這套「歸巢儀式」必定在我回到舒適圈後,洗手換衣服,上個廁所,立刻發作。
我會把行李箱打開,裡面的髒衣服全數拉出來,分成深色一堆淺色一堆,抱進洗衣機,讓它們和泡沫盡情翻攪。隨即拎著盥洗包進浴室,牙刷牙膏擺回架子、隱形眼鏡藥水緊挨在側。打開浴櫃,髮箍和眼鏡塞回原處,再砰地一聲關上門。
走回行李箱蹲下,一一拿起雜物:筆電、手機、閱讀器、耳機、充電器、筆記本、腳架、拖鞋、水壺、防蚊液、遮陽帽等等,來來回回地折返幾次,填回它們在家裡本來的位置。快沒電的3C產品也像緊急輸血一樣,一件一件接上電源。
最後終於噓一口氣,我會拿罐酒精,把行李箱裡裡外外噴一遍。再拎著它爬上椅子,推回櫃子最頂層。我的「歸巢儀式」才終於告個段落。
曾經有幾次我疑惑,這種幾近「歸位強迫症」的行為,背後動機到底是什麼。明明舟車勞頓後,身體最需要的是休息,也沒有急著使用行李箱裡面的東西。但無論飛了多少小時、最後幾點到家,我都非得把這些東西歸位,才覺得完美結束了旅程。
在某一次「歸巢儀式」中,我仔細地覺察內心。赫然發現,急著把生活塞回刻度內的我,其實是在追求一種「安全感」。
旅行,畢竟是打破舒適圈的行為。旅途上有太多不確定性,有太多的妥協。常常累了沒有床躺,只能先將就坐路邊歇口氣。餓了沒有合胃口的食物,只能隨意買點零食果腹。高敏感族在新環境不易入睡,半夜突然有陌生聲響,都能讓我心臟狂跳。門口經過的腳步聲,也會讓我焦慮,想著門鎖是否有確實鎖上。
那短則幾天,長則數週的時間裡,好吃好睡常常變成一種奢求。探索世界的成本就是忍耐,我為數不多的安全感,也在過程中流失殆盡。
我的歸巢儀式,就是在名為「旅行」的失控後,將生活納回「安全」的心理儀式。回到家那一刻,看著四周早已住膩的環境,將行李箱四散的東西,一件件安放回恰如其分的位置,都會心滿意足地,發出那句陳腔濫調:「還是自己家最好。」
只不過這個「蜜月期」,通常不過三五天。過了一段時間,我又會開始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再度看見生活的不美好之處。一下子厭惡地板不夠乾淨,一下厭煩台北的天氣陰冷濕雨。一邊抱怨都市裡的噪音遍布,能量雜亂,一邊用力甩上氣密窗。吃飯時抱怨東西貴、買食材又嘆氣超市蔬果無滋無味。嫌棄都市屋子太小像牢籠,住處離大自然好遠,路上車子好急躁。
於是幾天前,還在喟嘆舒適圈的美好。但當「安全」回來了,我又開始嫌棄自己不「自由」。
那時候,我會非常想念旅行時的自己──自由到常常只訂了交通和旅館,其餘什麼都不規劃,到當地再見招拆招。很多事情可以不計較、怎樣都可以、遇到困難也樂呵呵地面對。
吃到不好吃的東西?沒關係,當作是一種特殊體驗。遇到很差勁的服務?回去當笑話和朋友說。遭遇到很驚險的事?天啊,我竟然能挺過來,我超強的!
在「旅行」這種特殊條件下,人很容易變得無所謂。遇到倒楣事也可以當新鮮事,會安慰自己:「反正很快就回去了」、「就當一次經驗」,不會像平常一樣緊緊抓著不放。
但是說穿了,這種「不計較」、「怎樣都可以」的豁達,也只是透過陌生環境,達到假性的「自由」。
而畢竟不是真的不計較,只是用「我在旅行嘛」來麻痺,因此過程中,安全感也會一點一滴地被磨損。
而磨損殆盡時,差不多也要回家了。於是一回到舒適圈,立刻就透過「歸巢儀式」,去填補那份破碎不堪的安全感。
我想我明白了:
我喜歡的不是旅行,而是看似「自由」的自己;我眷戀的也不是回家,而是感到「安全」的瞬間。
但是,這種建立在「因為是旅行」而不計較的「假性自由」,真的是我要的嗎?
而被旅途消磨殆盡,回到舒適圈的「假性安全」,又是我追求的嗎?
我隱約感覺這兩個都不是真的,但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於是,我繼續上路。
因為這不只是旅行,也是我整個人生的困惑──我總是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就厭倦,但奮不顧身地掙脫,過一陣子又會渴望歸巢。我總是躁動地追求什麼,一再地衝向遠方,再回來舒適圈療傷,卻覺得哪裡都不是家。
這份不安,究竟是我缺乏什麼,還是誤解了什麼?我該更清楚地看見,還是該學會放手?對於自己,我還有什麼地方是不了解的?
我帶著一團迷霧上路,不知道在旅途中會遇到什麼,有多少盲點等著被擊碎,又有多少美好等著我遇見。
但至少我確定,旅行,是我從泥沼中跳脫,旁觀自己的機會。每次歸來,我都會更接近答案。這本書,就是我帶著「覺察」去旅行的筆記。
最後,儘管這本旅行書的起源,是一場心靈追尋,但在過程中也有不少好地方,帶給我幸福與珍貴回憶。因此我在每個旅行地點後面,都盡可能附上口袋名單,希望也能成為你旅途中的亮點。
列在清單上的,是我去過而且很喜歡的地方。沒在上面的不代表不喜歡,可能是沒去過、當時還沒有這個點,或是時間隔比較久沒記下來。因此這份清單外,一定還有很多很棒的地方等待被發掘,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從疲憊的旅行中回到家,你第一件事會做什麼?東西放著,洗手換衣服,找東西吃,或者好好洗澡睡個覺?
很早以前我意識到,自己有一套「歸巢儀式」。
不管是深夜歸國,還是白天返家;不管是剛結束一整個月的旅居,或單純兩天一夜的小旅行。這套「歸巢儀式」必定在我回到舒適圈後,洗手換衣服,上個廁所,立刻發作。
我會把行李箱打開,裡面的髒衣服全數拉出來,分成深色一堆淺色一堆,抱進洗衣機,讓它們和泡沫盡情翻攪。隨即拎著盥洗包進浴室,牙刷牙膏擺回架子、隱形眼鏡藥水緊挨在側。打開浴櫃,髮箍和眼鏡塞回原處,再砰地一聲關上門。
走回行李箱蹲下,一一拿起雜物:筆電、手機、閱讀器、耳機、充電器、筆記本、腳架、拖鞋、水壺、防蚊液、遮陽帽等等,來來回回地折返幾次,填回它們在家裡本來的位置。快沒電的3C產品也像緊急輸血一樣,一件一件接上電源。
最後終於噓一口氣,我會拿罐酒精,把行李箱裡裡外外噴一遍。再拎著它爬上椅子,推回櫃子最頂層。我的「歸巢儀式」才終於告個段落。
曾經有幾次我疑惑,這種幾近「歸位強迫症」的行為,背後動機到底是什麼。明明舟車勞頓後,身體最需要的是休息,也沒有急著使用行李箱裡面的東西。但無論飛了多少小時、最後幾點到家,我都非得把這些東西歸位,才覺得完美結束了旅程。
在某一次「歸巢儀式」中,我仔細地覺察內心。赫然發現,急著把生活塞回刻度內的我,其實是在追求一種「安全感」。
旅行,畢竟是打破舒適圈的行為。旅途上有太多不確定性,有太多的妥協。常常累了沒有床躺,只能先將就坐路邊歇口氣。餓了沒有合胃口的食物,只能隨意買點零食果腹。高敏感族在新環境不易入睡,半夜突然有陌生聲響,都能讓我心臟狂跳。門口經過的腳步聲,也會讓我焦慮,想著門鎖是否有確實鎖上。
那短則幾天,長則數週的時間裡,好吃好睡常常變成一種奢求。探索世界的成本就是忍耐,我為數不多的安全感,也在過程中流失殆盡。
我的歸巢儀式,就是在名為「旅行」的失控後,將生活納回「安全」的心理儀式。回到家那一刻,看著四周早已住膩的環境,將行李箱四散的東西,一件件安放回恰如其分的位置,都會心滿意足地,發出那句陳腔濫調:「還是自己家最好。」
只不過這個「蜜月期」,通常不過三五天。過了一段時間,我又會開始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再度看見生活的不美好之處。一下子厭惡地板不夠乾淨,一下厭煩台北的天氣陰冷濕雨。一邊抱怨都市裡的噪音遍布,能量雜亂,一邊用力甩上氣密窗。吃飯時抱怨東西貴、買食材又嘆氣超市蔬果無滋無味。嫌棄都市屋子太小像牢籠,住處離大自然好遠,路上車子好急躁。
於是幾天前,還在喟嘆舒適圈的美好。但當「安全」回來了,我又開始嫌棄自己不「自由」。
那時候,我會非常想念旅行時的自己──自由到常常只訂了交通和旅館,其餘什麼都不規劃,到當地再見招拆招。很多事情可以不計較、怎樣都可以、遇到困難也樂呵呵地面對。
吃到不好吃的東西?沒關係,當作是一種特殊體驗。遇到很差勁的服務?回去當笑話和朋友說。遭遇到很驚險的事?天啊,我竟然能挺過來,我超強的!
在「旅行」這種特殊條件下,人很容易變得無所謂。遇到倒楣事也可以當新鮮事,會安慰自己:「反正很快就回去了」、「就當一次經驗」,不會像平常一樣緊緊抓著不放。
但是說穿了,這種「不計較」、「怎樣都可以」的豁達,也只是透過陌生環境,達到假性的「自由」。
而畢竟不是真的不計較,只是用「我在旅行嘛」來麻痺,因此過程中,安全感也會一點一滴地被磨損。
而磨損殆盡時,差不多也要回家了。於是一回到舒適圈,立刻就透過「歸巢儀式」,去填補那份破碎不堪的安全感。
我想我明白了:
我喜歡的不是旅行,而是看似「自由」的自己;我眷戀的也不是回家,而是感到「安全」的瞬間。
但是,這種建立在「因為是旅行」而不計較的「假性自由」,真的是我要的嗎?
而被旅途消磨殆盡,回到舒適圈的「假性安全」,又是我追求的嗎?
我隱約感覺這兩個都不是真的,但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於是,我繼續上路。
因為這不只是旅行,也是我整個人生的困惑──我總是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就厭倦,但奮不顧身地掙脫,過一陣子又會渴望歸巢。我總是躁動地追求什麼,一再地衝向遠方,再回來舒適圈療傷,卻覺得哪裡都不是家。
這份不安,究竟是我缺乏什麼,還是誤解了什麼?我該更清楚地看見,還是該學會放手?對於自己,我還有什麼地方是不了解的?
我帶著一團迷霧上路,不知道在旅途中會遇到什麼,有多少盲點等著被擊碎,又有多少美好等著我遇見。
但至少我確定,旅行,是我從泥沼中跳脫,旁觀自己的機會。每次歸來,我都會更接近答案。這本書,就是我帶著「覺察」去旅行的筆記。
最後,儘管這本旅行書的起源,是一場心靈追尋,但在過程中也有不少好地方,帶給我幸福與珍貴回憶。因此我在每個旅行地點後面,都盡可能附上口袋名單,希望也能成為你旅途中的亮點。
列在清單上的,是我去過而且很喜歡的地方。沒在上面的不代表不喜歡,可能是沒去過、當時還沒有這個點,或是時間隔比較久沒記下來。因此這份清單外,一定還有很多很棒的地方等待被發掘,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