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的考察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嘗試使用「帝國邊緣」來捕捉台灣現代性的特質,乃是因為現代性在台灣的濫觴與開展,自始即與台灣所處的帝國統治邊緣位置有關。各種曾經或正在滲透、決定台灣現代性走向與過程的力量體系,是討論台灣現代性不能忽視的條件,而其對照出來的邊緣處境與在地化發展,正是本書要探究的焦點。
現代性作為一種時代表徵,背後交織著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叢結運作。由於現代性牽涉的時程和範圍甚廣,議題包羅萬象,要剖析這些眾多、複雜的面貌,需要集體的努力。因此,本書邀集13位跨領域學者,就其研究專長分工寫作,多採社會學的視角,進行歷史性的分析和反省。這本中文世界遲來卻仍具及時意義的專書,將發揮刺激思考的作用,引領讀者對台灣現代性做出深刻反思與細細品察。
目錄
序(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
第1章導論:帝國邊緣的反思(黃金麟、汪宏倫)
第2章「現代性」的多義性∕多重向度(黃崇憲)
第3章台灣與世界:「接」與「結」的歷史(蔡明璋)
第4章現代國家的興起:從殖民、威權到民主體制的國家機器(王振寰)
第5章從開港到加入WTO:當代台灣資本主義的歷史與結構轉型(黃崇憲)
第6章國家化的教育與現代性(蔡瑞明)
第7章現代性、法律與台灣社會(林端)
第8章公民權與公民身體(黃金麟)
第9章追尋與徘徊:百年台灣家庭與親密關係之變遷(林津如)
第10章市民社會與公共領域(李丁讚)
第11章消費文化與現代性(李玉瑛)
第12章斜眼觀天別有天:文學現代性在台灣(廖咸浩)
第13章台灣福利國家與現代性(呂建德)
第14章科技、風險與現代性(林崇熙)
第15章台灣的「後現代狀況」(汪宏倫)
序/導讀
序
這本書的出版,除了反映集體智慧的結晶,同時也見證了一段台灣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機緣。自1991年起,教育部顧問室開始推動「人文社會科學中程教育改進計畫」,第四期(2003-2006)以「現代性」、「多元文化」、「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為主題,推動跨校合作計畫,鼓勵大學教師組成跨校、跨學科的整合型教學計畫,以促進學術社群交流、活絡這三大課題之教學與研究。本書編者之一汪宏倫當時應李孝悌顧問之邀,擔任「現代性計畫辦公室」主持人。在此期間,計畫辦公室補助了多項跨校合作計畫與重點資料中心,其中黃金麟、黃崇憲兩位編者也在此計畫支持下,協同東海大學社會系與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的幾位同仁,以兩年為期開授了一系列現代性專題課程。2006年,課程系列結束,隨後現代性計畫辦公室也完成階段性任務而告一段落,但三位編者覺得有必要為這段期間的努力留下一點成果,因此邀集了另外10位學者,分別針對現代性在台灣的開出與在地化發展,依各自專長領域撰寫專文。經過一次的工作坊會議以及初稿修訂後,我們終於在歲月的流逝中,收齊了所有篇章。說這是一本費盡催稿之力才完成編輯的專書,並不為過。身為編輯,我們很高興在經過多年馬拉松式的努力後,能將這些成果呈現給讀者,一覽現代性在台灣的曲折發展。
在構思和討論專書的寫作時,我們將這本書的讀者,定位在所有對現代性課題有興趣的學生、學者和一般閱讀大眾。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做為大學相關課程的用書,以此啟發學生對台灣現代性的鑽研興趣,也能做為學者和大眾討論台灣歷史和現代性開展的專業用書。由於現代性涉及的面向甚廣,時程亦長,而且也交錯著西方現代性和殖民現代性對台灣的影響,要由一位學者單獨執筆做完整的討論,有其實際困難。由13位學者執筆,勢必也會涉及到篇章聯繫和個人寫作風格不同的問題。在召開工作坊、提供寫作大綱和編輯的過程中,我們都意識到想法和成果間可能出現的落差,為此,我們做了不少編輯上的努力,希望減少篇章間可能產生內容重疊或斷裂的問題。由於現代性涉及的領域、面向與時程不盡相同,20世紀的在地現代性發展雖然是我們的重心,但回溯的作業會讓一些篇章觸及荷據、明鄭或清領時期現代性在台灣開出的歷程。長時程的觀察和探究,是本書著重的視野,我們希望這些篇章都實現這份期待。
本書的完成,除了要感謝13位作者的努力外,也要特別感謝教育部顧問室的經費贊助、以及諸位主事者與計畫工作人員的支持努力,使得這本專書不僅成為現代性教學計畫的接棒者,也為台灣現代性的討論重啟新的空間,並留下記錄。一本專書的誕生,需要不同人的心力灌注,從理念的提出、寫作群的組合、稿件的催生、編委會的審查校訂,到專書的編輯出版,皆是如此。在書稿將要付梓之際,我們也要感謝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生戴春涵先生,對於本書的編輯貢獻。群學出版社和劉鈐佑總編輯的協助出版,也是本書得以面世的重要條件,我們在此表示深切感謝!我們期盼這本書能為台灣「走向現代」的過程,留下一些分析與描繪,不足之處,還請來者繼續填充和努力。
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
2010年5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