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有時出走:島嶼抒情手記

答應我,看完這本書以後,你一定要開始一趟屬於自己的旅行。
  • 9 324
    36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旅行飲食/自然文學旅行文學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陳韻文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山岳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8/11/02

出版情報

像用眼睛欣賞一首輕快的行板

2018/11/05 我是在網路媒體專欄遇見韻文的。 她與一般部落客寫作者有些不一樣,寥寥幾篇,文章數目真的不多,照片的韻味和文字的底蘊卻莫名地很能觸動人心。 我喜歡她那篇〈我城他鄉:大里小鎮的海風〉,也許是因為生於宜蘭,對於這裡總是多了一份情感;也或許是她攝影那片藍的瞬間,讓人對夏天又有了想望──不是嬉耍喧囂的,而是一種寧靜而緩慢,也許戴著寬簷麻編帽、穿著素色洋裝,漫步在夏日午後的海岸,那種孤獨卻不寂寞的,一個人的歡欣。 那些我們身旁的、不起眼的市井角落,在她的鏡頭和文字下,卻處處是風景,處處是故事。 同是旅行作家的馥年如此形容:「是自在的旅行手記,也是紮實的田野調查,像用眼睛欣賞一首輕快的行板,每個字都綴著島嶼溫柔。」 看著韻文的攝影與文字,她像是在你面前一般,直率卻不失溫暖地對你述說:「日常即是風景。」她深愛這座小島,無論山水,無論城鄉。她深信小島裡所有角落都有值得探索的價值,所有地方對人們都有意義。 在異地時,我們會不自主地尋找與家鄉相似的事物,找到了便感到親切;在家鄉時,我們又希望能像在旅途中那樣,永遠被新鮮的事物打動。如此,韻文一直帶著一雙好奇的眼睛,一邊在旅行中生活,一邊在生活中旅行。 「你是否了解這座小島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願意去了解嗎?」她問著,並且希望你伸出手,讓她帶著你穿進小島的所有故事裡。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答應我,看完這本書以後,你一定要開始一趟屬於自己的旅行。」

 

Fliper與《with與妳時尚國際中文版》雜誌專欄作家、女性散文攝影師
感性的在地故事百景!
看似荒蕪實質豐盛的島內旅行文學,
感受內在與外在風景共鳴的深邃台灣之美!

「說穿了,我想要說一個島嶼的故事,用我所能想像最美麗的方式。這本書,獻給那些我闖入的地方,唯有你們如此認真地生活,我們的小島才能如此美麗。」──陳韻文

旅行前,她是夢想家;旅行中,她是攝影師;旅行以後,她是記錄者。每一次旅行所累積的記憶都存於文字與影像之間,匯聚成詩,連綿成篇。

她踩著悠緩的舞步,在全島輿圖之間轉著圈圈前行,既像冒險家也像吟遊詩人。她說,旅行是與世界和解的方式──因為有些人事物,不會再遇見;而不再遇見,就永遠停留在最美的瞬間。

女性散文攝影師慢行台灣島嶼,記錄那些既是他鄉亦是我城的市井即景
Miss Fotogrape是誰?或許你還不認識她,她是陳韻文,這位喜愛拍照、喜歡書寫,認為寫作是與社會聯繫的管道,而攝影是與世界和解的方式的小女子,在Fliper雖文章不多卻數篇分享逾千,獲得不少文青男女心中的共感同鳴。

陳韻文喜歡故事,喜歡風景,喜歡陌生人,喜歡老地方。她試著用每一張照片傳達對世間萬物的熱情,用每一個故事說破那些欲言又止的祕密,在她走訪這座島嶼的攝影與文字裡,她的「視界」將體現在你眼前,更是一個島民對於這座島嶼所展現的關懷。

一場島嶼內的小步舞曲,分享你我日常卻深刻的畫面即景
因為一次巴黎之旅,陳韻文開始了島內緩緩的小步舞曲。生活何其艱辛,故事何其多。她穿過千山萬水,不預設立場,不規劃行程,所見之處都是風景。她接受陌生人的善意,與在地人同行,大膽行過無人之境,真摯融入不同族群。她汲取一個個故事,窺探一種種生活。

她說:「祕訣只有一個,就是以真心相待。」

如此,她走過夏至的羅東,一攬金黃澄澄的稻田與農人敦厚的樸實笑容;深秋時,步入基隆港灣多水的空氣,拜訪霧雨中被蔓草吞噬的村落頹壁;踏進水里山城,與山上的孩子同行一段,結下清澈溫暖的約定;在蒸騰的高溫、濃重的柴油味、嘎吱作響的電風扇以及能伸出手的上掀式窗戶……中,追尋且記錄普快列車這道「消失中的風景」;她並回顧河城社子,「以小說的體裁,詩歌的格律」,敘述一段你我都未曾知曉的故事……

她不只走過,更以相機攝定那一瞬間,以筆緩寫一段歷史,激盪出紙短情長的雋永火花。

陳韻文認為,在異地時,我們會不自主地尋找與自己家鄉相似的事物,找到了便感到親切;在家鄉時,我們又希望能像在旅途中那樣,永遠被新鮮的事物打動。而她說,最理想的狀況是,一邊在旅行中生活,一邊在生活中旅行。

旅行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陳韻文說:「最難的部分,只有推開門這個動作而已。」

本書特色

1.一本關於台灣、影像與文字並茂的極美散策,讓你我的日常片羽化為篇篇動人的暖暖時光。
2.女性散文攝影師最細緻真誠卻不失幽默的小島吟遊,讓你閱讀中有笑亦有淚,更想馬上起身探訪書中那些看似熟悉卻陌生的角落。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感動推薦

巴鈺/藝人
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
吳怡萩/《with與妳時尚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林達陽/詩人、作家
張道慈/攝影師
曹馥年/旅行作家
賴小路/《做工的人》攝影師
羅毓嘉/詩人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是自在的旅行手記,也是紮實的田野調查,像用眼睛欣賞一首輕快的行板,每個字都綴著島嶼溫柔。」──曹馥年/旅行作家

「看韻文的照片,經常有一種熱鬧的孤寂感,精心地安排照片中的人物風景,她的文章努力地進入照片中參與一場盛宴。透過出走,觀看與被觀看一次被滿足,這才發現我們不曾了解這座島嶼!」──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

「曾看過一個相機廣告,兩名光之女神並立注視極光幻化,
第一個眼晴裡閃爍光圈快門的攝影數據,
第二個眼晴裡沒有數據,

她只流下眼淚。

如同後者,韻文用文字與影像記錄的不是這座島的細節,
而是旅途上觸動你真實感受的那些人與事。」──賴小路/《做工的人》攝影師

「喀嚓一聲!
這座小島上的美麗風光
瞬間凍齡在她的照片中
透過她的影像
我看到她眼中的世界
也感受到她的靈魂,有溫度

這些城鎮我都去過
怎麼這些風景
我都錯過了?

如雪地般的韭菜田、生死相守的鬼頭刀、天真無邪的山上孩子⋯⋯
韻文寫的台灣不台灣
更像是一座桃花源

我嚮往
我嫉妒
最後
還是沉醉其中」──巴鈺/藝人

編輯推薦

我是在網路媒體專欄遇見韻文的。

她與一般部落客寫作者有些不一樣,寥寥幾篇,文章數目真的不多,照片的韻味和文字的底蘊卻莫名地很能觸動人心。

我喜歡她那篇〈我城他鄉:大里小鎮的海風〉,也許是因為生於宜蘭,對於這裡總是多了一份情感;也或許是她攝影那片藍的瞬間,讓人對夏天又有了想望──不是嬉耍喧囂的,而是一種寧靜而緩慢,也許戴著寬簷麻編帽、穿著素色洋裝,漫步在夏日午後的海岸,那種孤獨卻不寂寞的,一個人的歡欣。

那些我們身旁的、不起眼的市井角落,在她的鏡頭和文字下,卻處處是風景,處處是故事。

同是旅行作家的馥年如此形容:「是自在的旅行手記,也是紮實的田野調查,像用眼睛欣賞一首輕快的行板,每個字都綴著島嶼溫柔。」

看著韻文的攝影與文字,她像是在你面前一般,直率卻不失溫暖地對你述說:「日常即是風景。」她深愛這座小島,無論山水,無論城鄉。她深信小島裡所有角落都有值得探索的價值,所有地方對人們都有意義。

在異地時,我們會不自主地尋找與家鄉相似的事物,找到了便感到親切;在家鄉時,我們又希望能像在旅途中那樣,永遠被新鮮的事物打動。如此,韻文一直帶著一雙好奇的眼睛,一邊在旅行中生活,一邊在生活中旅行。
「你是否了解這座小島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願意去了解嗎?」她問著,並且希望你伸出手,讓她帶著你穿進小島的所有故事裡。

文/山岳文化編輯部

作者

陳韻文(Miss Fotogrape

彰化人,目前在台北生活。
小時候學會了寫字,長大後學會拍照,卻是因為拍照拍多了才成為業餘作家,還有業餘攝影師,業餘旅行者,業餘說書人。
目前在實體及網路雜誌擔任專欄作者;另在網路上經營一個「裏人格」,請於Facebook和Instagram搜尋「Miss Fotogrape」。

目錄

前言:何以能錦衣夜行
 
輯一、時節
「我想只有夏天是確定的,確定地如同隆重的主餐,
其他季節就像是前菜、湯跟甜點。
短暫,不明確,但卻迷人,能成為我們一再回味的原因,
我們得非常仔細地品嚐,才能不虛此年。」
 
‧夏至到羅東去看田
‧秋冬時,最好來基隆拜訪一趟霧雨
‧聽說九月大溪會下雪
‧海線春望
‧媽媽說,不要在十一月前去台南
 
輯二、旅途
「踏上旅途吧,我們不去打卡景點,不去夜市大街,對,我們都不去。
我們踩出自己的景點,我們遊歷邊疆。
我們身在此山中,我們雲深不知處。
當流浪成為一種美德,旅人遂成為朝聖者。」
 
‧舊山線裡荒煙蔓草的溫柔
‧雲深不知處
‧台11線上的孤島
‧海洋,島嶼的終極邊疆
‧聖地牙哥的台語怎麼唸
 
輯三、故事
「相機是眼睛而筆記本是心,
蒐集故事便是蒐集了人生,
而我們將發現,
總可以在陌生人的故事中找到類似自己的角色。」
 
‧高雄女孩
‧噶瑪蘭人的家
‧山上的孩子
‧新城故事
‧火車慢飛
 
輯四、流年
「城市有其歷史,而生活有其歌。
急景流年都一瞬,歲月他如此度日如詩。
讓時光逕自去顛沛流離吧,而人生我們安渡就是了。」
 
‧大墩編年史
‧嘉義街外
‧竹東桃花源記
‧掌上明珠
‧可曾有一座河城

序/導讀


何以能錦衣夜行

一切,始於一次巴黎的旅行。

巴黎耶,這麼厲害的地方,那一定要帶相機去。帶相機去要拍什麼?我說,風景就是那樣,再拍也不會更好了。朋友說,多拍點巴黎女人回來,聽說都超美,我說好;也有人說,拍點法國帥哥,隨便都有型,我也說好。

於是出發之前我買了相機,背著飛到巴黎了。那時有人陪我,他深怕我財物被扒,又怕我拍照冒犯了路人,一路陪著心驚膽顫,有時鏡頭掃到他,竟是一臉憂愁。而我就是旁若無人地拍照,拍路人、拍市集、拍地鐵、拍街頭,拍所有我看見的有趣東西。拍得入迷,連走路時眼睛都貼在觀景窗上。當那人要忙,我自己走來走去時,就更變本加厲了,有時路上偶然一遇見,我可以跟著走兩三條街,只為了某個驚豔的背影。

巴黎人走路極快,防備心也重,常常一晃眼就消失了,我便惆悵起來。

不久我就學會搭巴黎的公車,有次自己去協和廣場附近,要回家時,搭上一台公車,車上是面對面坐著的位置,我對面是一位老太太,長得像哈利波特裡的麥教授,她盯著我看了一會兒,問:「Japan?」我說:「No No No,Taiwan.」老太太的地球裡顯然是沒有這個地名的,但她察覺了我們彼此語言不通這件事,於是放棄追問。

老太太不諳英文,而我不通法文,公車經過瑪德蓮教堂時,她指著說:「Madeleine.」我配合地點點頭,拿給她看我拍的照片,她笑著說了一串話,我大膽假設那是稱讚我拍得好看。

用善意的表情與手勢構築的語境,突破了語言的疆界,我與那位巴黎版的麥教授當了一路的忘年之交,直到我發現搭錯方向為止。
那大約是我第一次與陌生人交流。

回來以後,我就開始做這件事:到處走來走去,窺看他方之生活,蒐集他人之故事。我很少特地選擇對象,總是看到某個有趣地方,約略看了看地圖,沒有規劃行程,沒有預設立場就出發了。我慣常背的包包有兩層,上層是換洗衣物,下層是相機鏡頭,後層還有一格可以放書跟隨身聽,這就是我旅行的全部後援。

一般來說也謝絕友伴。因為我容易分心,一個人可以讓我看到更多的風景,遇到更多的人,聽更多的故事,體驗更多的生活。在異地時,我會不自主地尋找與自己家鄉相似的事物,找到了便感到親切;在家鄉時,又希望能像在旅途中那樣,永遠被新鮮的事物打動。

一個人旅行,我能當自己是訪客,或觀察者,或其中的一份子。總之各種腳本,而劇情取決於當時的情境與場景。

然後,遇到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情,我就拍下來,寫下來,然後說出來。

我從來就是個喜歡說故事的,小時候強迫媽媽跟妹妹聽我說,上學則換成同學,上班換成同事。開始旅行後,這些故事豈能藏櫝,一定要為外人道也,我開了個粉絲團,開始貼照片說故事。

我自認是個誠實的旅人,而我說的所有故事亦來自於真實,我們可以有立場,但是不能說謊。

此外,我想做個實驗,在書中不直呼小島的名字「台灣」,隱去其名,我希望能更接近現實,能更令人深刻地去體認土地的本質與特性。茱麗葉對羅密歐說過:「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台灣不稱台灣時,亦依然是我們愛著的小島。

台灣的假日有限,人們總希望可以趁休假喘口氣,但也總是去同樣的地方。可是,有那麼多美麗的角落可以探索,有那麼多豐富的生活可以體驗,有那麼多可愛的人們值得關心。

古時項羽攻陷咸陽時,亟思歸鄉,說:「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而我在環繞小島以後,蒐集了處處風景與篇篇故事,若藏起來,豈不是也錦衣夜行了呢。

這本書,獻給那些我闖入的地方,唯有你們如此認真地生活,我們的小島才能如此美麗。

試閱

●聽說九月大溪會下雪

跟你們說個祕密,那就是,我討厭吃韭菜。
我從小就不吃韭菜的,我家那兒的乾麵總愛放上一把韭菜拌豆芽,這兩個我都不吃,看到必定挑掉,而水餃當然只有高麗菜的選項,韭菜盒子、炒韭菜等這輩子從未吃過。討厭那辛腥氣味,連帶著旁人咀嚼韭菜的聲音都討厭起來。
不過,為了初秋時間大漢溪畔雪白的韭菜花海,再討厭,掩著鼻子還是要來。
大溪得名自境內流經的大漢溪,我從鶯歌出發,從鶯桃路一路過去,其實多年前也曾來過一次,只記得大片的韭菜田在大漢溪畔、中新里附近,進入田園平地後,有時彎有時直走,有時在溪邊,有時又在田地,正要找路,鼻尖就聞到韭菜的腥氣了。
那氣味在太陽照射下愈發濃郁薰人,跟著走沒多久就找到片片韭菜田,韭菜於此,差可比擬為蘭茝蓀蕙之芳,原是眾人之所好,只是於我這個討厭韭菜味道的彆扭傢伙,那就是逐臭而不是尋芳了。
作為食物時我不喜歡韭菜,但作為花草,我反而覺得可愛。韭菜花其實是很好看的,莖苗深綠,纖秀挺拔,而花白粉柔,團團簇簇,尤其大規模的栽植以後,花開時成山成海,成為大溪一道季節限定的花海風景。
韭菜田有農人在採收,九月太陽仍十分熱辣,農人包得十分密實,我和田裡起來的農婦揮手,她亦朝我揮手,我是柏油岸上的,她是韭菜海中的,我們兩個過客於此交會。
「阿姨是大溪人嗎?」
「鶯歌。」農婦笑得靦腆,先生發動好摩托車在前方等待,回頭也瞇著眼笑著。
溪畔地形平坦,田間道路也是自行車道的一部分,不時有騎士驅車來往,偶爾也會停下,拿出手機對著韭菜花田拍著照。
離開都市以後,看見山是很容易的,這裡的平原沿著溪畔擴張,是狹長形狀,因此山巒如影隨形,而溪水兩旁則築有堤防,高高的,遮蔽了河景,卻能替農田將氾濫的可能減到最低。
大漢溪原是很生猛的一條溪流,小島的河流都源自高山,陡降短促,夏季大雨時常引起氾濫,大漢溪亦不例外。其源流可溯及新竹尖石鄉,沿著山脈一路流經新竹、桃園、北縣,在板橋與新店溪匯流為淡水河,是小島北部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夏天時我幾乎天天到下游的板橋大漢溪畔散步,初秋時來到桃園,一起散步的人已經離開,而大漢溪依然潺潺流著。
人會變的,幸而山水總有相逢,在異地遇見相同一條河,總覺得被安慰了。
這裡也不只種韭菜的,大約有一半是水稻,因此大地上半翠綠半雪白,像下不均勻的積雪。我撿了一塊花開得較盛的韭菜田進去,小心走於田埂上,以免傷到這些貴重的食草,而那腥番的辛辣之氣也習慣了,久入韭菜之地嘛。
韭菜的葉片尖細扁平,顏色碧綠,葉尖微微焦黃,其莖苗自葉束長出,細細秀秀地拔高以後,到頂處嘩的散出蓬來,長出三角形的花苞。開的花著實小巧袖珍,有六枚花瓣,雪白纖巧,若成熟以後,就從花房內生出一顆顆黑色蒴果。
而數大即美,成片的小小白花像一層密密的細雪蓋在綠地毯上,從路旁鋪天蓋地的蔓延到山邊去,若蹲下來看,那瑩瑩白雪就盈滿了我的眼眶。若從下往上看,那一朵朵直苗苗的韭菜花放射如球,在晴空中炸出一朵朵潔白的煙花。
我這麼不愛吃的食物,開起花來竟然是這麼討人喜歡。而更喜歡它們的是昆蟲,紋蝶、金龜子,最多的則是蒼蠅,那味道始終是重的,蒼蠅最是識貨。
也不只有種韭菜的,水渠旁邊停著一台小發財車上就滿滿都是蔥,阿伯倚在車斗旁抽菸,太太在清澈的水溝旁拿著把把青蔥仔細地清洗著。
「阿伯啊,你怎麼讓太太自己做咧。」
「啊我要休息一下啊。」
阿伯是本地人,快人快語,聊起來很有趣。阿伯已做阿公了,孫子在日本讀書。「讀書足開錢,生活嘛欲開錢,加減賺,袂凍歇睏啦。」他講得雲淡風輕似尋常,於是我想若有人在我父親的花園中遇見他,他應該也會回著類似的話:我家女兒,賺錢不夠開,加減賺啦。
後來我說,阿伯,幫你拍張照,好看寄給你,阿伯說不要啦,攝相歹看,我好說歹說,阿伯吐了一個煙圈,又說,一定不好看,我看了會艱苦。他說是這樣說,但停格了兩秒,聽到快門聲才繼續抽起菸。
離開溪畔,往上走就到街上,大鶯路上有好幾戶人家正在整理採收好的韭菜,大把大把地堆疊在地上,又成束成束地放進籃中。我看到一戶地上幾乎要被韭菜給淹沒的,遂站在門口觀看,裡頭工作的伯伯阿姨們抬頭,招手叫我進去坐。
「妹啊,外面很熱,進來喝茶。」茶水還溫,伯伯又從冰箱拿了礦泉水遞給我。
他們將韭菜挑選整理好,等長剪下,再紮成束,花再另外撿出,一位阿姨細細將韭菜花紮成束,用橡皮筋綁起來。好漂亮哪,我由衷地說,阿姨笑吟吟將花束遞給我。我知道那是長輩的好意,便不多推辭,歡天喜地地收下。
聊起來以後才知道這戶竟是里長家,我可真入寶山了。里長和太太及幫忙的阿姨非常好客,親切無比,里長太太還跟我是同鄉。
我還知道了幾件關於韭菜的事:韭菜一年可收五次,此地水稻則一年一收,而我們大溪中新里的韭菜與水稻輪種,今年是韭菜的明年可能是稻田,反之亦同。
「妳剛剛從溪邊上來,有沒有看到那裡的田有些舊房子啊?」里長問我,「我們小時候就是住在溪邊的。」
原來大漢溪畔的農田以往都是有農民居住的,後來因為民國五十二年的葛樂禮颱風,大漢溪潰堤氾濫,大水淹沒河岸,農民連夜往上搬,後來的河岸低地就只做農田及農舍使用。
里長還告訴我,韭菜只在九月前後開花,開花也能收成的,那一顆顆黑色的蒴果收起來可做種子。「花漂亮吧,這花還可以吃呢,怎麼吃?炸來吃!妳要不要試試看?中午留下來吃個便飯。」
莫非是韭菜全餐?我大驚失色,只好坦承挑食這個壞習慣,伯伯阿姨們鼓譟起來:「韭菜很好吃的!妳以前一定是吃到不好吃的,待會試試看就知道。」不是不是,煎煮炒炸都一樣,那味道變不了。「阿姨不騙妳,韭菜很營養哦。」
里長還說門前這條大鶯路就是在他任內改名,以往只有中庄啦,中新里,沒有正式名字,改名時開了好幾次會,「跟政府啦,跟里民啦,吵吵鬧鬧。」為什麼要吵呢?「每個人都有意見啊,誰也不服誰。」後來還是定了下來,里長說起來,面有得色。
電話響了,我自告奮勇去接,你找誰呀,哪位呀,我嗎?我是路過的進來討水喝的,哦,好我叫他來聽。里長哈哈笑著過來接電話,阿姨們更是笑成一團。
說著說著,里長問了我歲數,轉頭跟太太說,那跟如霜差一歲。如霜如霜,是女兒嗎?里長說對呀,咦,阿伯,你是因為韭菜開花叫做九月雪,所以女兒名字取作霜嗎?里長拍案大笑說,沒錯,霜、雪、一、家。
後來我拿著那束韭菜花要走了,里長和阿姨們說,要再過來聊天啊,請妳吃飯。
再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只要不叫我吃,我想我可以喜歡韭菜了,畢竟,她花開得這麼美,而種韭菜的人們,又是如此親善呢。
●可曾有一座河城

我要說一個河城的故事,以小說的體裁,詩歌的格律。
首先,要從河的上游說起。這裡的河,有發源自東方的,也有發源自雪山的,總之都是這樣,從高山的融雪或雨水開始,滴滴匯聚,汨汨蝕出了路徑,千千萬萬年裡割著青山的腳,剜出了奇石詭穴。那河道初始還細瘦蜿蜒,帶著山林望之不盡的茂綠,潺潺不絕地從無人之境一路奔流,待來到小島裡最大的城市時,河面廣闊如鏡,日月星辰皆能映照其中。
我要大膽地說一句,所有的河流都會相逢。若沒有在陸地上交會,也會在海洋裡相融。而來自東方的那條河流,在這裡,對,就是我們站著的這裡,匯入來自雪山的那條河流,兩條河流裡脈脈的河水沖刷出一座沙洲。
那是社子島,一座真正的河城。
河城社子是各種意義上的邊境──河流的邊境,開發的邊境,城市的邊境。甚至以前這裡完全是座獨立島嶼,南方以基隆河支流與台北城隔開,社子曾是座城中之城,島中之島。
而邊境並不總是荒蕪,社子是兩河沖刷出的沃土之地。生於河流,卻也受洪氾所苦,每當颱風季來臨,便是社子的警鐘敲響之時。
關鍵在雨量。社子島東邊是基隆河曲折流過,西邊則是淡水河大江入海。雨季時,河水涓涓還不打緊,到颱風來臨,瞬間豪雨使得河水陡升,那岸邊的土地就相當岌岌可危了。
關於社子現今的一切,葛樂禮這位脾氣極大的小姐可要負上大責,她當年襲來時聲名赫赫,即便村裡只會說台語的老人家都能叫上她的名字。
民國五十二年原本是缺水的一年,春雷過後,到黃梅熟了都沒見到幾滴雨水。小島期待颱風能帶來及時雨,可七八月過去了,幾個颱風也掃過了,北部仍在乾旱之中。到九月初秋,關島附近開始有氣旋擾動,不久成為輕度颱風,九月六日命名為葛樂禮,處女座的葛小姐施施然在太平洋海面踮著腳尖旋轉,吸飽水氣以後,成為狂暴的龐然怪物。
葛樂禮與小島東北方擦肩而過,引進西北氣流,雨下得昏天暗地,溪流自山區裡暴漲,怒吼著往平地奔流,黃泥白浪,小島中北部皆成她的裙下之臣。
社子東西兩條的母親之河瞬間變了臉色,洶湧吞沒陸地,兼且淡水河源頭其一,大漢溪上游的石門水庫一夕洩洪,水量以每秒一萬立方公尺傾瀉而下。社子哪禁得起天上之水與兩岸洪氾相夾擊,便這樣浸於水中,有三天三夜之長。
社子的命運便從那三個晝夜開始改寫。
隔年,士林北投興建堤防,原先的竹木籬笆被水泥堤防取代,社子市街以南被劃入堤內,而延平北路七段以後的溪洲底、中洲埔區域則放逐於堤外,成為大台北都會的滯洪區。民國五十九年,市府乾脆修訂了都市計畫,自七段以後全面停發建築許可,禁建限建,從此社子被隔離於城邑之外,成為洪氾的前線、首都的邊緣。
從延平北路七段開始,就是我要說的那個關於河城的故事。
如果你打開地圖看著社子島,便會發現從七段起的社子像是聖修伯里畫的吞了蛇的大象,也像雙峰駱駝的駝峰。「駱駝?」一○六巷五十二弄的郭家伯伯覺得好笑,旁邊的大嫂幫腔說:「啊就駱駝背上那個澎起來的沒錯啊。」
社子人情味極濃,路邊時有連著的彩色膠椅,方便老人家歇息,走在路上也隨時有人點頭相借問。我在溪洲底七段巷口徘徊時發現一處米粉攤,沒多久看要下雨,裡頭正忙著,讓我坐著等雨停。
米粉攤叫做阿娟,桌上牆上都貼著現時首長齜牙裂嘴的照片,寫著:靠,白賊。旁邊註明:「社子島的未來由社子島居民做決定」。我抬頭,與攤子裡一位大哥對上眼,他是阿娟的弟弟。
禁建近五十年之後,近來市政府擘劃的都市計畫終於有條件通過審查,即將朝生態社子島的計畫目標發展,通過的條件是:聚落保存、妥善安置及徵收前辦理聽證會。
「妳覺得我們贊不贊成開發?我跟妳說,我們被禁建五十年,當然贊成開發,但是要公平,要正義。市政府用區段徵收,我們土地被拿走,只能領回百分之四十抵價地。而且講安置,這裡不能蓋房子,人口多了,很多都只好違建,沒有門牌要怎麼安置?妳看我們隔壁洲美,做了社會住宅,那品質好嗎?公設比對嗎?我們厝邊在這幾十年,要講話走到隔壁就好,以後找鄰居要爬上爬下,大樓還要繳管理費,這不是趕我們走是什麼?」他氣起來,拍了一下桌子。「他是醫生,以為當市長像拿手術刀喔,生病的地方割掉就好,我跟妳講,我們絕對反對區段徵收啦。」
大哥市井模樣,說起都市計畫與區段徵收頭頭是道,專業程度比許多本科學生都來得高。「也是這兩年看,看不懂就只好自己去找來學,自己的家,不然怎麼辦。」
我安慰他,還有機會表達意見啊,他看著我說:「妳怎麼那麼晚來呢,妳真的來得太晚了。」
外頭幾聲落雷,隨即下起大雨。阿娟忙進忙出,切菜煮米粉,這時才稍有得閒。她也坐下,說起話來:「我們不是一開始就反對他耶,他選上時我們不知道多高興,攤子一天不收錢請大家吃飯哦,那天生意多好啊,營業額應該有上萬喔,都沒收錢喔!」她嘆口氣:「他跟一般政治人物不一樣,我們對他,真的充滿期望。」
「只是後來真的太傷我們心了,他說我們不要想一夜致富。拜託,我們稅有少繳嗎?沒有耶,禁建五十年,認也認了,根本次等公民,每天辛苦賺錢,我攤子九月就滿十五年了,從來沒漲價,要怎麼一夜致富?真的很生氣。」
我看著她一邊說著,圍裙也未脫,激動時,那語氣鏗鏘地吐出口,在空氣中凝聚形體,顆顆粒粒落到掌心,讓她疾疾拍掌時壓碎了。
阿娟姨像鄰家媽媽那樣的,同時兼具豪爽與親切兩種特質。有時客人進來吃飯,熱烈地加入討論。有一位打扮精緻的阿姨,我誇她漂亮,她笑說,我八十歲了,哪裡漂亮啊,可看那眼線畫得黑亮飛揚,一點也不服老。也有客人揶揄阿娟的義憤填膺,阿娟還拿著勺子就大咧咧叫著,你自己還不是一樣!然後笑著跟我說,這些都熟客啦,吃好幾年了。
這邊來往的都是熟客親故,罕有外地人,即便有過路人,也是沿著河濱車道騎腳踏車的遊客爾爾。
阿娟姨一邊忙著,我便與她說剛剛的見聞,像放學回家急著報告的小學生一樣。我說:我啊,剛剛經過一間老合院,有個阿公姓郭,八十五歲,養了一條大狗,兇得很呢,阿公說他早上去採地瓜葉,剛休息完,我說他體力真好,他說加減做啦,他家人都很長壽,兄嫂九十六歲才走呢。還有哦,還經過一間李姓古宅,公廳有老人在睡覺,因此沒有吵他,那院子口種了楊桃樹,正在開花結果,落果滿地,沁著熟爛甜醉的芬芳。阿娟姨停下動作,尋思說,啊那是我老公老家。
阿娟姨娘家姓楊,住七段店仔口,夫家姓李,是泉州同安移民,堂號「燕樓」,是從淡水分支出來的百年家族,與蘆洲望族李氏好像也有關係。「河面以前沒那麼闊,人都搭船去對面蘆洲、關渡,現在很少了。我們的祖先啊,都是跟著河走,流到哪就到哪開墾。」
社子百年移民聚落,有的因漳泉械鬥,有的因開墾拓荒,溯河而居,彷彿水草浮萍。阿娟姨的弟弟嗤笑著說:「現在覺得浪漫哦,以前叫做艱苦啦。」
雨漸漸小了,阿娟的米粉攤在十字路口搭棚建立,時不時有貨車卡車從路面彎過,有時角度逼得甚近,叫人驚心。「不會啦,這邊彎算大,我攤前還有支電線桿,我都說它保護我耶,哈哈哈。」
貨車卡車來這裡做什麼呢?其實社子除農耕漁業以外,因為地廣且偏的緣故,設有資源回收所,因此一車車地將垃圾送進來,分類後再送出去。以前還有水肥站,甚至禁建以後,也有許多違建工廠避居於此。
大車不斷從延平北路往兩旁呼嘯而過。阿娟姨說:「習慣了,其實我們社子的空氣很好的,沒有高樓大廈,樹多草多,我們從小在這邊長大,也真的不想離開。」
雨停了,阿娟姨一直留我吃飯,我向她保證下次一定來,再帶上朋友來看她們。
離開米粉攤以後,我往一○六巷走,這裡是塭寮,王姓家族的聚落。剛剛阿娟姨跟我說裡頭有不少百年古宅院。一位路過米粉攤的阿姨領我去其中一處,門口一個賣雞蛋的大叔打赤膊跟人聊天,聽到來意,叫我去他家看看。
「要進去哦。」
我走進公廳,木柱與石牆都還很堅固,中間有王家宗族牌位,我看了看,坐在木凳子上,被透進室內的光線吸引,那是溫柔而透明的雨後初陽。
一位阿嬤從公廳後門慢悠悠地走進來,問我是誰,我說,我是過路人。阿嬤就坐下與我聊天,她指著古宅公廳牆壁上的水痕說,「彼條啊,彼條線有嘸?就是葛樂禮彼陣淹水的高度。」
我站到牆邊去比高度,我身高一六○多一點,那條線還高我要二十公分多。
阿嬤明年要八十歲了,她娘家姓陳,是關渡人氏,少女時渡河嫁來王家。葛樂禮肆虐時她還沒滿二十五歲,腹內懷著二女兒。「風颱來的時候,帶著大的兩三歲,跟丈夫、公婆、大娘姑,一家人躲在閣樓裡。」社子在大水中浸了三天,水退以後約兩週,二女兒就呱呱落地。
「風颱來時九月初,阮查某囡九月底生。」
王家老宅是合院型式,中有公廳,子嗣開枝散葉後便居於兩翼廂房,這間老宅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算起來是光緒年間興建。
公廳後方卻貼了兩張地方法院的封條。「那個啊,」阿嬤說:「阮大娘姑伊晚婚,四十多才嫁給一個石牌那邊的做續絃,伊尪不知道,以為在無主地上做生意,結果土地是國家的,被要求還利益。查到娘家這邊有房產,說要拿持分來抵還,弄好久了喔。」
這樣甘心給政府嗎?「沒辦法,就給它啊。」
阿嬤又喟嘆起大姑的命運:「伊也是命苦,伊先走,隔年尪亦走了,再一年繼子賭博被人打死,三年走三個,唉。」
聊完天,阿嬤要去散步了,我從後門繞回到院子門口,剛剛那位阿叔說,妳有沒進去看?我說有,遇到一個阿嬤給我講故事。
「喔,那是我阿嬸啦。」
我跟阿叔說,阿嬤跟我講躲大水的故事,阿叔說他也是那年生的。「我八月六號生!」葛樂禮來襲時,他剛好滿月。
我跟他們說著話時,瞥見宅院前的龍眼樹結實了,大約還沒熟,我說你們過陣子有龍眼吃了,真好呢,阿叔嘻嘻笑說,妳再來啊,摘多少都給妳。
我要繼續往河邊走,阿叔說,往巷底五十二弄走,有一個百年古井。我開玩笑說有鬧鬼嗎?阿叔說,啊,那我跟妳講,我鄰居啊,我都叫他大頭,大頭他說,如果晚上去堤防邊,會看到一對情侶從河中走上岸哦,濕漉漉的喔。
社子為兩河相會之地,有時天災,如颱風過後;有時人禍,或過不去的人生。總之,偶有水流屍阻於岸邊,社子人情敦厚,埋了祭祀,因此島上有應公媽之類的宮廟甚多,神鬼共祀,亦很靈驗的。
我沿著五十二弄走,不時有古老合院,有一家姓郭的,得意地說我們這間喔,比王家那間還久哦,從這裡至河邊菜園便進入了郭家的聚落。社子島的外來人甚少,本地幾乎都是百年家族,楊的、王的、郭的、李的,依姓氏分群而居,像《百年孤寂》中虛構的城鎮馬康多,從沿河漂流開始,歷經入墾荒地,洪氾避難,開發停滯至今,只是社子的河城居民,比邦迪亞家族來得有韌性許多,仍殷殷期盼著更善良的統治者、更美好的明天。
我走到基隆河邊,跨過堤岸,沒見到幽魂上岸,但見對岸洲美關渡,岸邊水草豐美,有水鳥採食,振翅悠悠掠過水面。而焚化廠那支巨大的煙囪在村裡就清晰可見,到這裡沒有遮蔽時,映成河面倒影,隨水流穩定的波動曳晃。
西邊天空將紅了,雨後的夕色特別清晰婉豔,我於是打算到淡水河那頭。我取道小路,經過許多菜園,地瓜葉與空心菜一派鮮綠可喜,田與田之間用竹林或香蕉、橘樹來區隔,那果樹亦纍纍了。農人頭頂斗笠,推著推車,背著漫天霞光,在蜿蜒如河的小徑中踽踽前行。在我們所能撿拾到的關於舊時光的形容詞的任何一個,都難以形容眼前的景色。
穿過延平北路往西便是淡水河,我走上福安碼頭的膠筏,腳步被河浪晃得虛浮。旁邊的沙洲滿是坑洞,每個坑洞旁邊都有螃蟹,我一動,牠們便迅速竄入沙地中。還有長相滑稽的彈塗魚,在黑泥上雀躍地不住彈跳,挺秀的水筆仔則望著夕色,枝枝映得緋紅。
淡水河河面更廣,時時有客船行過,河對岸是起了高樓的蘆洲,夕陽則在西北方的五股,從躺臥著的觀音山頸項漸漸垂落,將河面染成一片哀豔的橙紅,如焚城的大火。
我想說一篇河與河城的故事,但河自己就繞成了故事,以河水敘事,以河風傳唱。一直以來,河就是那樣的,河只能被談論,不能被敘述;河只能被引導,不能被框限,河若是自由的,河城亦該是自由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248763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