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台灣對外關係史論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本書係作者服務於中研院近史所期間、特別是參與所內政治外交史研究群,以及參與外面的團體(如台灣教授協會、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國史館)所舉辦的研討會,所發表的相關論文合輯而成,反映的是這一代知識份子對台灣問題的學習、思考與關懷。國際關係或是外交史雖非作者本行,卻是研究台灣政治史勢必碰觸的課題,作者以政治學博士的背景進入政治史、對外關係史的範疇,從1949年前後的中美台關係、戰後領土處置如奄美返還和釣魚台問題、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問題、1980年代美台關係乃至李登輝時代民主化過程中的美國因素,莫不須要究明,方知台灣今日地位之所以然。
目錄
我所知道的儀深兄學思歷程/薛化元
清理黨國教育的遺毒/王景弘
自序:綜觀全局之必要/陳儀深
1 從《自由中國》看五○年代中華民國的國際處境
一、前言
二、韓戰帶來的轉變
三、聯合國代表權與「台灣問題」
四、對日和約與東亞政局
五、台美共同防禦條約與台海危機
六、第二次台海危機的影響
七、苦難逼出方向:「康隆報告」的意義
八、討論與結語
2 1953年「奄美返還」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回應
一、前言
二、歷史上奄美、琉球與日本的分合
三、二戰後期奄美與沖繩一同遭遇戰火、一同被美軍占領
四、1951年「舊金山對日和約」簽訂的背後玄機
五、中華民國政府對「奄美返還」的回應
六、結論
3 八二三砲戰與台灣政治發展:以《蔣介石日記》為線索的討論
一、前言
二、1950年蔣介石一度想放棄金門
三、砲戰前夕
四、交火,及其轉折
五、蔣、杜聯合公報
六、對台灣政治發展的影響(代結論)
4 從「康隆報告」到「台灣關係法」:美國對台政策的曲折歷程
一、前言
二、1959年美國參議院的「康隆報告」
三、1972年「上海公報」的轉折
四、「台灣關係法」誕生
五、結論
5 台灣主體、中國屬島或其他?論葛超智
《被出賣的台灣》所揭露的美國對台政策
一、前言
二、葛超智及其《被出賣的台灣》一書對台灣的重要意義
三、如何出賣?─《被出賣的台灣》書中的相關敘事
四、「出賣敘事」的進一步討論
五、討論與結語
6 從彭案的救援看美國對台獨選項的態度
一、前言
二、1964年彭案發生以後的救援
三、1970年出逃以後的協助
四、討論與結語
7 保釣運動對中華民國政府釣魚台政策的影響
一、前言
二、戰後國民黨政府的琉球觀
三、1970山雨欲來:「此時不宜主張我對該列嶼之主權」
四、來自美國留學生保釣運動的壓力
五、結論
8 「中國代表權問題」與「台澎地位問題」的關聯:從1971年4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風波談起
一、前言:問題界定與背景說明
二、1971年4月28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瑞的發言風波
三、雙重代表權案的擬議及其挫敗
四、討論與結語
9 第三次台海危機與首次台灣總統民選
一、前言
二、李登輝總統試圖重新界定台、中、美關係
三、戰爭邊緣與劃定紅線:美、中角力的過程
四、大選結果與各方得失評估(代結論)
10 台美人與台灣民主化─兼論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美國因素」
一、前言
二、海外台灣人運動的重心由日本轉向美國
三、世台會、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等團體聲援台灣「黨外運動」
四、人權議題引起美國關切
五、台美關係的基石:台灣關係法與雷根總統「六項保證」
六、討論與結語
徵引書目
清理黨國教育的遺毒/王景弘
自序:綜觀全局之必要/陳儀深
1 從《自由中國》看五○年代中華民國的國際處境
一、前言
二、韓戰帶來的轉變
三、聯合國代表權與「台灣問題」
四、對日和約與東亞政局
五、台美共同防禦條約與台海危機
六、第二次台海危機的影響
七、苦難逼出方向:「康隆報告」的意義
八、討論與結語
2 1953年「奄美返還」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回應
一、前言
二、歷史上奄美、琉球與日本的分合
三、二戰後期奄美與沖繩一同遭遇戰火、一同被美軍占領
四、1951年「舊金山對日和約」簽訂的背後玄機
五、中華民國政府對「奄美返還」的回應
六、結論
3 八二三砲戰與台灣政治發展:以《蔣介石日記》為線索的討論
一、前言
二、1950年蔣介石一度想放棄金門
三、砲戰前夕
四、交火,及其轉折
五、蔣、杜聯合公報
六、對台灣政治發展的影響(代結論)
4 從「康隆報告」到「台灣關係法」:美國對台政策的曲折歷程
一、前言
二、1959年美國參議院的「康隆報告」
三、1972年「上海公報」的轉折
四、「台灣關係法」誕生
五、結論
5 台灣主體、中國屬島或其他?論葛超智
《被出賣的台灣》所揭露的美國對台政策
一、前言
二、葛超智及其《被出賣的台灣》一書對台灣的重要意義
三、如何出賣?─《被出賣的台灣》書中的相關敘事
四、「出賣敘事」的進一步討論
五、討論與結語
6 從彭案的救援看美國對台獨選項的態度
一、前言
二、1964年彭案發生以後的救援
三、1970年出逃以後的協助
四、討論與結語
7 保釣運動對中華民國政府釣魚台政策的影響
一、前言
二、戰後國民黨政府的琉球觀
三、1970山雨欲來:「此時不宜主張我對該列嶼之主權」
四、來自美國留學生保釣運動的壓力
五、結論
8 「中國代表權問題」與「台澎地位問題」的關聯:從1971年4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風波談起
一、前言:問題界定與背景說明
二、1971年4月28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瑞的發言風波
三、雙重代表權案的擬議及其挫敗
四、討論與結語
9 第三次台海危機與首次台灣總統民選
一、前言
二、李登輝總統試圖重新界定台、中、美關係
三、戰爭邊緣與劃定紅線:美、中角力的過程
四、大選結果與各方得失評估(代結論)
10 台美人與台灣民主化─兼論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美國因素」
一、前言
二、海外台灣人運動的重心由日本轉向美國
三、世台會、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等團體聲援台灣「黨外運動」
四、人權議題引起美國關切
五、台美關係的基石:台灣關係法與雷根總統「六項保證」
六、討論與結語
徵引書目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