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筆記與對話(三):1960年代前後臺灣戒嚴政局與「八二三炮戰」重要言論述

  • 79 300
    3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全書凸顯1960年代臺灣政局與八二三炮戰的重要言論敘述。
本書主要延續《筆記與對話:臺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與《筆記與對話(續集):戰後臺灣自由主義知識典範言論述》。敘述了吳國楨「臺灣省主席」、蔡培火「臺灣本土化」、丘念台「臺灣孔夫子」、黃朝琴「臺灣省議長」,以及高舉「八二三炮戰金門防衛副司令」等五人的重要言論,凸顯1960年代前後臺灣戒嚴時期政局與兩岸關係的複雜與困境。

作者

陳添壽(筆名陳天授)
1951年出生於臺灣臺南

主要經歷
曾任教於臺北商業大學、臺北教育大學、空中大學、警察大學
現任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董事、榮譽教授

主要著作
《為有源頭活水來》
《臺灣政經發展策略》
《臺灣經濟發展史略》
《臺灣經濟發展史》
《臺灣創意產業與策略管理》
《文化創意與產業發展》
《文創產業與城市行銷》
《臺灣治安制度史──警察與政治經濟的對話》
《臺灣治安史研究──警察與政經體制關係的演變》
《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
《文學、文獻與文創──陳天授65作品自選集》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一):資本主義與市場篇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二):社會科學與警察篇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三):自由主義與民主篇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四):民族主義與兩岸篇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五):臺灣治安史略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六):人文主義與文化篇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七):政治經濟學與本土篇
《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八):文創產業與法政篇
【臺灣政經史論述稿系列】:《臺灣警政治安史論述稿》、《臺灣政經發展史略述稿》。
【雙城邑瑣記系列】:《拙耕園故事──我的百歲母親手記》、《臺南府城文化記述》、《稻浪嘉南平原》、《流轉的時光──臺南府城文化風華》、《紀事下茄苳堡──臺南府城歷史情懷》。
【溫州街瑣記系列】:《筆記與對話──臺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筆記與對話(續集)──戰後臺灣自由主義知識典範言論述》、《臺北城南印記──1978-2000年臺灣本土化與民主化的雙軌發展歷程》
【蟾蜍山瑣記系列(電子書5種)】:《近代名人文化紀事》、《文創漫談》、《生活隨筆》、《生命筆記》、《兩岸論衡》。
主編(元華版)【臺灣政經史系列叢書】第一輯、第二輯各10種,第三卷正邀稿與編印中。

目錄

自 序
第一部分 筆記臺灣戒嚴時期吳國楨「臺灣省主席」言論述
  吳國楨任臺灣省主席前後與美援
  吳國楨案的雷嘯岑評論
  吳國楨在黨國體制下施政處境
  吳國楨案研究
  吳國楨改組省府人事的紛爭
  吳國楨與陳誠、蔣經國權力關係
  吳國楨眼中的青年反共救國團
  吳國楨之於臺灣省保安司令角色
第二部分 筆記臺灣戒嚴時期蔡培火「臺灣本土化」言論述
  蔡培火的臺灣本土角色與建言
  蔡培火是臺灣民族運動的先導者
  蔡培火的詩曲及彼個時代
  蔡培火的臺灣光復談臺灣
  蔡培火的金玉良言
  蔡培火談報人論政應有的態度
  蔡培火敢逞英雄起漢魂
  蔡培火出版《國語、閩南語對照常用辭典》
第三部分 筆記臺灣戒嚴時期丘念台「臺灣孔夫子」言論述
  丘逢甲、丘念台父子的家國記述
  丘念台敢言直諫
  丘念台以復臺興國為己任
  丘念台是擇善固執的儒者
  丘念台漫稱「臺灣孔夫子」
  丘念台的參與黨政活動
  丘念台「涕泣」監察院副院長選舉
  丘念台與李建興「五二七事件」
第四部分 筆記臺灣戒嚴時期黃朝琴「臺灣省議長」言論述
  黃朝琴當選省參議會議長
  黃朝琴書告「反共自覺與光明幸福」
  黃朝琴主持臺灣省議會十七年
  黃朝琴不搞地方派系
  黃朝琴談臺灣省主席陳誠往事
第五部分 對話高紹舉筆談高舉將軍「八二三炮戰」言論述
  一、對話緣起
  二、筆談內容
  三、結論後記

序/導讀

自 序
  本書《筆記與對話(三):1960年代前後臺灣戒嚴政局與「八二三炮戰」重要言論述》,是延續我寫《筆記與對話:臺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與《筆記與對話(續集):戰後臺灣自由主義知識典範言論述》等二書出版之後,又整理再審修的另一部作品,排序在《臺北城南印記:1978-2000年臺灣本土化與民主化的雙軌發展歷程》之後,是屬我寫〔溫州街瑣記系列〕的第四本書。
  就如同我在最前面二書的〈自序〉中,分別提到我進大學攻讀圖書館學和研究所階段進修管理學時,就已經養成剪輯資料和閱讀的習慣。當時,一般綜合性大學裡的圖書館系是屬於文學院。之後,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和圖書館的數位化管理,目前圖書館學科(系)名稱早略有更名。例如: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已改名圖書資訊學系,並由大學部學士班延伸到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建構起完整教育體系的圖書資訊學系。另,輔仁大學圖書館學系亦稱圖書資訊學系,並改隸屬該學校教育學院了。
  2024年11月,我在輔大圖書館學系第一屆學生畢業五十週年的時候,受邀回到母系與系上師生共聚一堂,除了參與贈予獎學金和贈書等活動之外,更時感人生歲月太匆匆,於是我決定趕快把當年在學校,和後來居住溫州街期間所陸續蒐集剪貼的資料整理出來。因而,催生了本書的出版,作為自己在閱讀與書寫的生涯中,留下這一歷史階段的文字記述。我的閱讀與書寫生活,有些時候常自喻如蘇東坡〈石蒼舒醉墨堂〉的描述。蘇東坡為其好友石蒼舒「醉墨堂」的題詩,其中有段:「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何用草書誇神速,開卷戃怳令人愁。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遊。」我特別喜歡蘇東坡詩後的這句「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遊。」
  蘇東坡「逍遙遊」引述《莊子》〈內篇:逍遙遊〉,蘊含莊子思想的關懷人類生命本質與精神,治學生涯與思想縱使受囿於現實生活的民間庸俗化,與權力名位的宮廷政治化,其間所擺盪的光譜,卻道盡了我思索這幾年來閱讀與書寫的困境,尤其落筆面對臺灣歷史人物與事件時的記述。因為,本書不採取專業歷史學的論文規範,通常歷史學家會有「史觀」的論述,但在這裡我僅僅止於「史實」記述,這也是本書所謂「筆記」的特點之一。
  如果要說:閱讀生活是可以愉悅快樂的,那相對比較之下,書寫時段是要得忍孤寂煎熬的。有人說:「寫文章的人,以書寫抵抗命運」。這話在當今數位化時代,對於創作或出版的「知識人」而言,實帶有幾分諷刺的意味,更是要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人民經濟的沉默抗議,這也讓我油然興起不該應有「勞生餘事為文字」的感慨,和唐詩人王維感傷「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的人生觀。
  話說回來,每當我完成一本書出版的感受,就像自己經歷過一段長途跋涉旅人,感受剛洗完澡出浴的暢快人生。因為,那是一場我靜思與自己對話的心靈饗宴。我興慰自己多年來,都仍秉持喜歡閱讀與努力書寫的信念,繼續在探討臺灣政經發展歷史與文化的道路上邁力前進。
  本書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筆記臺灣戒嚴時期吳國楨「臺灣省主席」言論述】。收錄有記述:〈吳國楨任臺灣省主席前後與美援〉、〈吳國楨案的雷嘯岑評論〉、〈吳國楨黨國體制下施政困境〉、〈吳國楨案研究〉、〈吳國楨改組省府人事的紛爭〉、〈吳國楨與陳誠、蔣經國權力關係〉、〈吳國楨眼中的青年反共救國團〉、〈吳國楨之於臺灣省保安司令角色〉等八篇文字。
  承上述,旨在記述1950年代前後臺灣政局與「吳國楨事件」的錯綜複雜關係,其中無不凸顯美國政府與當時蔣氏家族、國民黨政權,在國際冷戰大戰略的角色與功能,臺灣政經發展中的權力爭奪與名位安排的詭辯關係。
  尤其吳國楨在臺灣省主席任內,對於蔣經國在臺灣各地積極發展組織與舉辦活動的「青年反共救國團」,其所持保留冷淡的不配合態度,亦使吳國楨感受「臺灣省主席」這職權與施政的明顯處處受到牽制,導致他與層峰關係不睦的惡化結果,最後他以請假滯美不歸的原因被迫辭去「臺灣省主席」一職。
  第二部分【筆記臺灣戒嚴時期蔡培火「臺灣本土化」言論述】。收錄有記述:〈蔡培火的臺灣本土角色與建言〉、〈蔡培火是臺灣民族運動的先導者〉、〈蔡培火的詩曲及彼個時代〉、〈蔡培火的臺灣光復談臺灣〉、〈蔡培火的金玉良言〉、〈蔡培火談報人論政應有的態度〉、〈蔡培火敢逞英雄起漢魂〉、〈蔡培火出版《國語、閩南語對照常用辭典》〉等八篇文字。
  承上述,旨在記述蔡培火處在日本殖民統治階段的扮演推動臺灣民族運動角色,和在國民政府臺灣階段的強力呼籲重視本省籍同胞的權益,處處彰顯他對於臺灣這塊土地與人民的熱愛,和關心臺灣的未來發展。
  1996年5月,《國語、閩南語對照常用辭典》一書,交由正中書局發行出版。書商在介紹蔡培火這著作的文字上還特別提到,臺灣光復以來,官民同心協力於生產建設,具有長足進步,於是乎,可知社會教育、文書教育、電化教育之在復國建國上,為最有功效的補救辦法。這也彰顯蔡培火對維護中華文化,和重視在臺灣本土化生根的努力。
  第三部分【筆記臺灣戒嚴時期丘念台「臺灣孔夫子」言論述】。收錄有記述:〈丘逢甲、丘念台父子的家國記述〉、〈丘念台的敢言直諫〉、〈丘念台以復臺興國為己任〉、〈丘念台是擇善固執的儒者〉、〈丘念台漫稱「臺灣孔夫子」〉、〈丘念台的參與黨政活動〉、〈丘念台「涕泣」監察院副院長選舉〉、〈丘念台與李建興「五二七事件」〉等八篇文字。
  承上述,旨在彰顯丘念台在監察委員任內的為臺灣省民眾服務,民間漫稱其為「臺灣孔夫子」。〈丘念台「涕泣」監察院副院長選舉〉一文,除了凸顯丘念台在選舉過程中的為顧全國家發展的大局之外,在〈丘念台與李建興「五二七事件」〉一文中,丘念台亦對在「五二七事件」中,有關李建興的遭遇仗義執言,有情有義地充分展現儒者風範。
  第四部分【筆記臺灣戒嚴時期黃朝琴「臺灣省議長」言論述】。收錄記述有:〈黃朝琴當選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書告「反共自覺與光明幸福」〉、〈黃朝琴主持臺灣省議會十七年〉、〈黃朝琴不搞地方派系〉、〈黃朝琴談臺灣省主席陳誠往事〉等五篇文字。
  承上述,旨在彰顯黃朝琴主持臺灣省議會十七年,不分地方派系,全心全力的為臺灣省民服務。尤其在配合陳誠省主席任內的推動臺灣土地改革,造福臺灣農民生活,為臺灣省民所津津樂道。有了農業用地妥善合理的耕作,才有後來「農業支持工業發展」政策的基礎,改善產業結構的促進經濟發展。
  第五部分【對話高紹舉筆談高舉將軍「八二三炮戰」言論述】。收錄記述我與同學高紹舉書面對話,筆談其父親在擔任金門防衛副司令官,正逢爆發「八二三炮戰」的期間,他為什麼會從金門防衛副司令被調職回臺灣,這過程到底是何原因?為什麼該戰役官方只強調三位陣亡的副司令,而避談代表海軍駐金門防衛副司令官的高舉將軍呢?已故高舉將軍在其文稿中略提到,他反對美方以運送充員兵犧牲生命搶灘的戰術,因而得罪層峰的被調離副司令職,回到臺北。
  「八二三炮戰」當爆發的關鍵時刻,除了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璉之外,正確的說法應該當時是有四位副司令,有代表海軍的高舉少將,和三位副司令官吉星文、趙家驤、章傑的不幸陣亡。我和已故高舉將軍的長公子高紹舉,透過這篇臺北與紐約的筆談對話,盼望有助於讀者了解更多有關「八二三炮戰」歷史的經緯。
  在此,我也要藉這機會感謝高紹舉、何蘋賢伉儷,由於他們對我這位與其同窗四年,是1970年輔仁大學圖書館學系第一屆的班上同學,他們雖早已移居美國,我們分別生活在紐約與臺北的歷經「江湖夜雨十年燈」,但我仍有此機緣記述下同學高紹舉,其先君高舉將軍在這段「八二三炮戰」歷史事件中的重要角色。
  讀完這篇【對話高紹舉筆談高舉將軍「八二三炮戰」言論述】的文字之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再對照參閱拙作《臺灣政經思想史論叢(卷七):政治經濟學與本土篇》,其所收錄〈八二三炮戰與高舉副司令官被調職案之探討〉一文。我更要感謝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教授的熱心協助,該館接受典藏了高舉將軍珍貴檔案和照片,提供學者專家的研究。
  本書的出版逐漸完成我「自述地方誌學」的建構與書寫。大地心理學(Terrapsychology)指出,當人住在特定的地方,這個地方的樣貌會在人們的心靈住下來,也會逐漸成為其自我的延伸的一部分。大地並非無言,而是以象徵、神話與故事的方式臨現並發聲,人們則透過對大地之臨現的覺知與共鳴恢復心靈的廣度與深度。
  回溯我「自述地方誌」的想法,緣起於2017年,當我母親百歲生日時,我獻上《拙耕園故事:我的百歲母親手記》作為禮物。這本書主要記述了我母親在嫁入我們臺南下茄苳安溪寮老家拙耕園的生活情景,因而觸動了我自述寫了青少年時期,在臺南府城與嘉義諸羅城的雙城記憶。
  之後,催生了《臺南府城文化記述》、《稻浪嘉南平原》、《流轉的時光:臺南府城文化風華》,和《紀事下茄苳堡:臺南府城歷史情懷》等書的陸續出版,終於在2022年完成了我【自述地方誌(第一部):雙城邑瑣記系列】的作品。
  接續,2023年、2024年出版了《筆記與對話:臺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筆記與對話(續集):戰後臺灣自由主義知識典範言論述》,和《臺北城南印記:1978-2000年臺灣本土化與民主化的雙軌發展歷程》,以及本書《筆記與對話(三):1960年代前後臺灣戒嚴政局與「八二三炮戰」重要言論述》等四書的內容,主要是記述1978年至2000年我住居臺北溫州街的生活情景,也初步完成我【自述地方誌(第二部):溫州街瑣記系列】的作品。
  我的【自述地方誌(第一部):雙城邑瑣記系列】,和【自述地方誌(第二部):溫州街瑣記系列】,以及已經出版電子書的【自述地方誌(第三部):蟾蜍山瑣記系列】等作品的順利出版。一本書不單僅僅是印刷品,它代表的是一個工作群人的風格展現,充分反映出參與編輯過程中的文化巧思與創意。
  我由衷地感謝方集出版社發行人賴洋助、主編李欣芳、責任編輯陳亭瑜和團隊人員的協助,沒有他(她)們的全力支持,我的「自述地方誌學」建構與書寫,絕對是沒有辦法完整呈現在各位讀者眼前的。當然,所有不盡周延的記述和文責都是我一人所應該承擔的。
  是為序。

陳添壽 謹識
2025年2月28日 臺北城南蟾蜍山居安齋

試閱

第一部分 筆記臺灣戒嚴時期吳國楨「臺灣省主席」言論述(節錄)

〈吳國楨任臺灣省主席前後與美援〉
  2023年8月29日,拜登政府首次批准了美國援助臺灣8,000萬美元(約新臺幣25億)的外國軍事融資(FMF),國防部回應表示,此舉協助我強化防衛作戰能力,有助區域和平穩定,國防部敬表感謝。
  31日,中國大陸外交部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美國此舉已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的規定,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危害臺海和平穩定,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訊號,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並且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
  據中國官媒報導,英國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卅日與中國外長王毅、國家副主席韓正會面。美國媒體POLITICO報導,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卅日發布的印太戰略報告中說:「臺灣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臺灣擁有具國家地位的所有資格,包括常住人口、界定的領土、政府,以及與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只是缺乏更廣泛的國際承認」。英國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新成員,外交事務委員會敦促政府推動讓臺灣加入CPTPP。
  對於英國國會報告中稱「臺灣已是獨立國家」,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批評這是「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敦促英方「切實尊重中國核心利益,停止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以實際行動履行英方在臺灣問題上所作的政治承諾」。我外交部表示,歡迎英國國會對印太區域情勢及中國威脅日增的關注,感謝對臺灣地位及國際參與的支持,將持續推動與英國各層面交流及合作。
  31日,美國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魏特曼(Rob Wittman, R-VA)率團訪問臺灣,將就臺美經貿關係、印太區域情勢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這也是繼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羅傑斯(Mike Rogers, R-AL)於今(2023)年6月率團來訪後,軍委會再有高階訪團訪問臺灣。
  承上述,特別是拜登批准了美國援助臺灣的外國軍事融資,以及美國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魏特曼(Rob Wittman, R-VA)率團訪問臺灣。從美援和當前美中臺關係演變的角度,令人連結對照當年吳國禎出任臺灣省主席與美援之間的關係。
  1949年12月16日,吳國楨從前任臺灣省主席陳誠手中接任臺灣省主席,到1953年4月10日辭去省主席一職。根據《陳誠回憶錄—建設臺灣》,自述他在不情願的心情下,向蔣介石提出一份親筆寫的辭呈:
  為剿匪關係,不應辭。為臺胞關係,不忍辭。為個人關係,極願辭。為外交關係,只有辭。鈞座所謂冒險,職意只好忍辱。職時以「為負重何妨忍辱,要求全必須委屈」自勉,今當以此自慰,一切只好力求補救也。
  殷惠敏《誰怕吳國楨?世襲專制在臺緣起緣滅》,引述美國國務院的解密檔案有這樣一條記載:
  1949年12月7日(臺北領事館)──吳國楨今早突然未約而來拜訪總領事,告知國民黨政府已要求他擔任臺灣省政府主席。他回覆,如果授予他下列四項職權,他願意接受:一、他可以建立真正的民主政府;二、他可以自己選擇人士;三、他控制在臺灣的中央及省政機構;四、他可參加所有軍事會議。
  承上述,黃清龍指出:
  吳國楨當初被看好,既然與美援相關,美援未到,在論資排輩的國民黨統治集團中,他這匹竄起的黑馬難免受到攻訐非議。可想而知,吳是感到極為難堪的。蔣介石在1949年12月29日的日記中,宣洩了他對此的氣憤:臺灣省政府改組以後,國務院氣焰更漲,對我政府侮辱情形更難忍受,而其名種挑剔、刁難壓迫,斥責備至,竟將我政府請求其援助之事,反置之罔聞,痛心至極。吳國楨既然為美國人所看重,對蔣來說,只要有耐心,美援還是會到位的。只是姍姍來遲。
  在美援問題上,中共《新華社》已在1950年初公開披露了美國和臺灣的國民黨政府達成祕密協定,美國計畫以軍經援幫助國民黨,把臺灣變成一個侵犯中國大陸的戰略基地。
  檢視當年美國軍援與吳國楨出任臺灣省主席前後,其所衍生國內政局和兩岸關係的問題,對照當前拜登政府美援議題和英國的跟隨美國政策,美國與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緊密關係,是否同理心的思考臺海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發展關係。(2023-09-01)

〈吳國楨案的雷嘯岑評論〉
  日前拜登政府批准美國援助臺灣的外國軍事融資(FMF)案,讓人很容易回想起1960年代前後,中華民國所面對嚴峻的政經環境。冷戰時期美國軍援與經援確實有助於中華民國的整體發展,儘管這時間截至1960年代中期就已經停止了。也因為當年美國對東亞國家,包括日本、大韓民國、菲律賓等國家為圍堵共產主義擴散所建構起的外交關係,這也包括了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
  1947年,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之後導致臺灣省行政公署長官陳儀的去職。臺灣省行政公署改組,魏道明為第一任臺灣省主席(1947.5-1949.1)、陳誠第二任(1949.1-1949.12)、吳國楨第三任(1949.12-1953.4)、第四任俞鴻鈞(1953.4-1954.6)、第五任嚴家淦(1954.6-1957.8),以後陸續接任的為周至柔、黃杰、陳大慶。1972年,蔣經國正式組閣,開始推動本土化政策,臺灣省主席一職才開始改由本省籍出身的謝東閔出任(1972.6-1978.5)。
  從上述諸位擔任臺灣省主席的人士中,以魏道明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和吳國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他們兩人的學歷背景較為突出。或許這是他們二位的得以出任臺灣省主席,其與當時國際環境和國內政治生態的因緣聚會特別有關。
  1949年1月,魏道明卸任省主席之後轉赴國外定居;1964年,出任駐日本大使。1953年4月,吳國楨則是在省主席任內的「因案」請假之後,滯留美國未再返回臺灣。
  吳國楨美國學歷條件的背景,和1960年代前後的美國軍經援因素,有助與有利於他從政的條件與資源,特別是出任臺灣省主席一職,可說「成也臺灣省主席,敗也臺灣省主席」。1954年3月17日,雷嘯岑〈我對吳國楨案的感想〉文,雷氏在該文指出:
  我對於吳國楨案,盼望政府當局揚棄其衝動情緒,以冷靜的頭腦,依法處理。……當吳氏到美國不久,他過去在國內做官時所結交的新聞記者和議員,即發出吳氏是自由中國「最適當的總統人選」的論調,這類言論在我們聽來,原是極大的笑話,然在美國人?不足為奇。而在吳國楨的下意識中,更不免飄飄然想入非非了。因為美國人過去曾把亡命新大陸〔按:指美國〕,在國內並無實力的李承晚博士護送回南韓作總統,將來也未嘗不可以幫助「吳國楨博士」回中國爭政權。
  雷氏在該文又指出:
  吳氏這次的反動言行,必有一些外國人在背後支持?,他自然想以中國的「李承晚博士」自命,美夢縈懷。所以,他在其致國民大會的信札中,特別強調美國的援助,用意即在貼緊美國人,企圖達成其不可告人的政治奢望,而表面上自稱「並無政治野心」。……我個人對吳氏素存輕視之念,過去他在臺灣?赫不可一世之時,我首先在本報〔按:即《自由人》〕指斥他越位言事,妄談軍國大計;嗣因其對記者宣傳,全家預藏砒霜準備殉國而大事譏評他;最近以其在臺灣報上刊登啟事訴苦道窮,又痛罵他不盡人情。我決非同情吳國楨之人,而希望政府曲予優容的,乃主張政府不必小題大作,只按照一個普通官吏違法背紀的情節來處理本案。(見《嘯岑文存》,頁46-47)。
  雷嘯岑的上述文字,除了評論吳國楨過去在上海市長,和後來在臺灣省主席任內,其所持為官作風與涉及違法背紀之事之外,意在凸顯接受美援的東亞國家中,美國政府對這些國家的重要人事變動與政經發展是非常關注的,甚至於是介入的。
  雷嘯岑筆名「馬五先生」,中華民國第一屆四川選出的國民大會代表,曾任《香港時報》總主筆,香港《自由人》三日刊主編、《自由報》社長,素以政論文字犀利著稱。香港《自由人》刊物,當時政府同意其開放進口到臺灣來。
  1950年4月至10月間,曾短暫出任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鄧文儀的女兒鄧元玉,在其《民國.將軍.女》提到,她表哥昌增勳在臺南家門口掛起「自由人報社分社」的牌子,而且幫忙寄送出去。雷嘯岑與中國國民黨關係密切,特別是在陳誠擔任行政院長時受聘政院顧問一職,直到1972年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卸任。
  從陳誠臺灣省主席職位的被吳國楨取代、雷嘯岑的為文批評「吳國楨案」、雷嘯岑受聘陳誠閣揆的顧問,到蔣經國組閣的卸職,亦凸顯雷嘯岑先生與時任行政院長陳誠關係的密切。
  檢視吳國楨、陳誠到蔣經國的人事變動過程,已讓我們可以觀察到1960年代前後,臺灣政局和重要政經人事角力,其所受到國際環境和美國對中華民國政策的影響。(2023-09-05)

〈吳國楨在黨國體制下施政處境〉
  美國拜登政府批准對援助臺灣的外國軍事融資(FMF)案,讓人很難不聯想起二次大戰後若干大小國家,若非有美國的所謂「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lan),和「杜魯門主義」(Truman Doctrine)是很難復甦的,這也是二戰之後,杜魯門(Harry S. Truman, 1884-1972)在美國總統任期內,其所形成的美國對外政策,並且讓美國的國力足以號召許多國家,來抗衡以蘇聯為主共產國家的所謂「兩元(極)霸權對抗」國際情勢。
  「馬歇爾計畫」,或稱為「歐洲復興計畫」(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戰後美國對戰爭破壞後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畫,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樣進行的是對於東亞國家展開的軍經援助,對中華民國臺灣時期的援助,先是軍事援助後再經濟援助。
  回溯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案,開始對臺灣提供各種經濟援助,直到1965年6月美國終止對臺援助為止,15年間總共提供臺灣將近15億美元的援助,平均每年約為1億美元。
  當開始接受美援時,1951年10月6日,雷嘯岑發表一篇名為〈接應外援的基本精神〉的文章指出:
  我們必須先把民族精神振作起來,把空虛墮落的文化真空健全起來,集中全民力量,表現其「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自主精神,纔能搏得援助我者的同情與重視。假使我們今日興一利,先問有無「美援」;明日除一弊,也問有「美援」否?甚至一些負有培養民族文化精神責任的智識界中人,亦非有「美援」即興趣索然,居易以俟命。那末,外援不來,大家將一事無成,外援來了,而民族精神已為外援所俘虜,為患更甚!
  檢視雷文發表的時間,正是吳國楨任臺灣省主席的期間(1949.12.16-1953.4.10),亦是國民黨來臺之後進行國民黨改造的期間(1950.8至1952.10)。
  我們對照吳國楨任職省主席期間,正值國民黨積極進行改造的期間,並且確立了戒嚴時期「以黨領政」的黨國體制。
  檢視臺灣光復以來重要歷任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的名單與時間:李翼中(1945.10-1947.10)、丘念台(1947.10-1949.5)、蔣經國(1949.5-1950.4未到任,由陳誠兼任)、鄧文儀(1950.4-1950.10)、倪文亞(1950.10-1951.5)、上官業佑(1951.5-1954.1)等六位的主任委員。
  在這黨務推動期間與吳國楨在省政業務上有部分發生不同見解的,除了陳誠、蔣經國之外,要屬鄧文儀主委對於省主席吳國楨施政的意見了。根據鄧元玉《民國.將軍.女》書中指出:
  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原本是蔣經國,因他那時還在大陸擔任重責,所以未到任,由陳誠兼任,而實際負責人是副主任委員李友邦。大陸剛淪陷時,省黨務未曾推動,全省專任黨務工作人員不過三十多人,原有黨員不過數千人。臺灣光復後,國際、大世界、臺灣、新世界等戲院被列為黨營事業,黨部經費全賴這些戲院的營利收入。
  鄧元玉繼續指出:
  父親上任後,隨即建立組織健全且嚴密的省、縣、市區、鄉、鎮各級黨組織,切實辦理大陸來臺黨員的登記。父親親自到各階層督導組織的建立,出席較重要的小組會議。不過半年間,建立了各級黨組織,黨員由數千人增加到數萬人,增強了民眾服務與社會宣傳功能,國民黨在基層社會和人民大眾間逐漸產生領導作用。
  鄧文儀由於曾於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1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秘書,和「復興社」成立時的主要成員;1936年,更擔任三民主義力行社書記等重要,與如何建立組織及運作的工作經驗。所以,他對於省黨部建立所屬各級組織的工作極為熟練。
  鄧元玉在該書中亦提到其父親鄧文儀與吳國楨的互動:
  蔣總統和行政院院長陳誠都曾嘉勉父親對黨務的卓越貢獻。可是改革派反對父親拼命三郎式的做法,父親也批評省主席吳國楨的作風,更派人監視省黨部李友邦副主任委員。因此,吳國禎和李友邦鼓動少數臺灣同志向中央表示,希望不要由父親來主持黨務改造工作。吳國楨省長〔按:指省主席〕對父親辦黨務的敵意,是在所難免。……由吳國楨頂替陳誠做臺灣省主席的決定,頗令人意外,吳國楨任臺灣省主席是因為他的「民主先生」形象,可以「全力爭取美援」。
  針對吳國楨與爭取美援因素,鄧元玉在書中繼續提到:
  韓戰爆發後,中華民國成為圍堵共產國家重要的一員,美國開始全力支持退居臺灣的國民黨政府,並提供美援,此後毋須再以吳國楨的親美經歷來爭取美援,吳國楨的地位因此也就降低了。吳國楨堅信自由、民主,贊成並鼓勵地方官員普選,及堅持少動用警權等等,於是不可避免與蔣經國、彭孟緝的特務系統不斷發生衝突。蔣公及黨內保守派,包括陳誠、父親等人都堅信:首先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使臺灣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以至現代化、自由和民主是下一步的工作,因此大家對吳國楨不滿。
  吳國楨任內施政的引發當局不滿,其結局可想而知,最後是李友邦、吳國楨先後因「叛黨」受到處分,李友邦最後遭槍斃,吳國楨則逃往美國,鄧文儀也在那年10月調離臺灣省黨部,主委一職改派由三民主義青年團出身,國民黨改造委員會委員倪文亞接任。(2023-09-06)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471573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4
    • 商品規格
    • 21*14.8*1.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