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系列套書【台文台灣史,限量書盒版】
-
79折 830元
1050元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40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 折抵無上限
-
分類:中文書>人文歷史>台灣史地>台灣史概論追蹤?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謝艾倫、李瑞源(Paparil Tavali) 、 葉長庚、Nakao Eki Pacidal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有理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1/26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這改,咱總算有一部kōo台語文書寫ê台灣史⋯⋯
世界史文脈 x 多物種交陪x 多族群做伙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
Uì海洋來,tī島嶼蹛,做人群ê歷史。這套《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三部曲,掠「海・島・人」做線頭,欲tshuā讀者閣一擺來讀台灣這塊土地ê歷史。
頭一本《海洋ê國度》,uì史前ê考古kah行船ê風湧踏出去,越頭來看台灣是按怎tī海洋ê網路來堅壯。
第二本《島嶼ê停碇》,書寫18世紀到20世紀頭變換ê年代。島嶼tī帝國kah現代化ê風湧中間來拋碇(pha-tiànn)、停碇(thîng-tiànn),咱人tī殖民kah搬徙ê中間來徛起,mā開始想像「台灣」ê款式。
第三本《咱人ê向望》,行入去戰後kah當代。Uì戒嚴ê烏暗暝,到自由ê天拆箬(thinn-thiah-ha̍h),tī壓迫kah滾顫ê內面,台灣人一步一跤印kā家己ê聲揣轉來,thang攑頭看向家己ê未來。
這是一逝(tsuā)用台語文重新書寫島嶼歷史ê旅途。Kā考古、人類學、文獻、口傳無仝ê角度敆鬥陣,欲予「歷史」毋但是政權交替kah年表ê數字,閣是有人leh喘氣、跋感情ê故事。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向望會當變做讀者重新理解這塊土地ê起點。這套冊無掠朝代政權做經緯(king-huī),掠海、島、人做線頭,kā海洋ê來去、島嶼ê生態、人群ê多元紩(thīnn)鬥陣。今仔日面對全球化、氣候變遷、地緣政治ê變動hiah激烈,舊款ê理路無才調應付當代,這套冊試欲kōo新ê角度來看歷史,寫「台灣」是按怎uì往陣行來這陣。無論你掠佗一冊做起頭,尾仔lóng會發覺——這毋但是「台灣」ê歷史,mā是「咱」ê歷史。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1 海洋ê國度》
台灣ê故事,uì海講起!
猶未有「台灣」這號名,就已經有這粒島嶼,mā捌有人來蹛tī遮。有人kā石器留落來,有人行船交換,mā有人tī神話內底,kā in kah 海ê關係記落來。Hē是歷史開始進前ê故事──是咱理解島嶼ê開始。
《海洋ê國度》tshuā讀者轉去上早ê年代,走揣島嶼猶無名姓彼陣——uì澎湖七美ê石器遺址(uî-tsí),到3萬年前ê丹尼索瓦人,閣去到17世紀ê大航海時代。毋但leh講考古ê發現kah南島語族ê搬徙,閣透過原住民族口傳ê故事、神話、生活方式,重新kā島嶼kah海洋ê線抾(khioh)予好勢。
《海洋ê國度》是《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三部曲ê頭一本,uì海出發,透過考古現場kah原住民ê口傳神話,揣著台灣kah世界往過ê連結,mā思考「這是siáng ê歷史」、「歷史uì當時算起」。Kā這本冊掀開,你會發見講——原來歷史會當uì海風開始講。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2 島嶼ê停碇》
帝國起湧,島嶼波動,咱,勻勻仔有家己ê名姓!
漂浪幾百年,這塊島嶼總算沓沓揣著家己ê位。
18世紀到20世紀頭,是台灣「停碇」ê時代。來來去去ê人tī遮歇跤、生活、起造制度。漢人渡海開墾、原住民族kah帝國相交插、貿易來往kā糖kah茶米ê芳lóng紮來,新ê衝突kah秩序mā綴leh入來。清帝國ê界線、日本ê現代化、工業化、殖民統治——每一擺ê湧陵(íng-niā),lóng leh改變這粒島嶼ê模樣。
Tī《島嶼ê停碇》內底,咱轉去彼个變換雄狂ê年代。Uì移民所熱心開墾ê所在,到帝國相搶ê戰場,台灣沓沓仔予人抾做世界ê一部份,mā頭擺形成「現代生活」ê款式。學校、街仔路、工場、報紙——這寡若該然閣四常ê現代制度,lóng是tī帝國殖民統治ê中間孵(pū)出來ê。
《島嶼ê停碇》是《台灣ê故事》三部曲的第二本,寫台灣這粒島嶼是按怎tī權力kah掣流(tshuah-lâu)大湧中間徛在(khiā-tsāi) kah釘根(tìng-kin),tī帝國ê秩序kah個人ê向望中間撨摵(tshiâu-tshi̍k),產生新ê思想、身份、文化自覺。拋碇、停碇ê時,島嶼勻勻仔生湠出一款屬於「台灣」ê共同意識。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3 咱人ê向望》
行過烏暗暝,自由毋是終點,是咱一步一跤印所行出來ê路!
戰爭煞鼓,毋過和平無隨綴跤到。二戰了後ê台灣,uì日本殖民地變做國民政府ê「臨時家園」,閣予冷戰ê大湧捒(sak)去到戰爭ê前線。美國艦隊(lām-tuī) tī台灣海峽teh巡,蔣介石那喝「反攻大陸」,台灣人tī戒嚴ê暗影下跤學會曉激恬恬,mā知影按怎細膩過日子。
《咱人ê向望》的主角是「人」,所寫ê是tī這段時間內底tìm湧ê人——彼寡予人強迫改名、予人強迫搬徙、予人強迫著愛鬱口(ut-kháu) ê人,是按怎受著歷史ê壓力閣原仔有才調沓沓仔發家己ê聲。有人留學歸家閣kā自由ê思想紮轉來,有人去行街頭要求民主,mā有人用音樂、文學、語言重新來講出「我是siáng」。Uì殖民到民主開放,台灣一步一跤印行出家己ê歷史kah未來。
《咱人ê向望》是《台灣ê故事》三部曲上尾一本,寫「人」是按怎tī體制kah歷史ê跤縫中間去行動kah抵抗。內容kah世界史ê文脈相敆,表現台灣民主有thang形成,後壁是若天星hiah濟人堅持ê結果。Tī壓迫ê時代,台灣人猶原是頭擔起來看向頭前──看彼个屬tī「咱」ê方向。
—---------------------------------------------------------------------
(華文版)
這一次,我們終於有了一部用台語文寫下的新台灣史⋯⋯
世界史脈絡 x 多物種互動 x 多族群交會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
對海洋來,tī島嶼蹛,做人群ê歷史。這套《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三部曲,以「海・島・人」為線索,帶領讀者重新閱讀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
第一冊《海洋ê國度》,從史前考古與航海的浪潮開展,回望台灣如何在海洋的網絡裡成形。第二冊《島嶼ê停碇》,書寫十八世紀至二十世紀初的轉折年代。島嶼在帝國與現代化的風浪中下錨定位,人們在殖民與遷徙之間,學會安身,也開始思考何謂「台灣」。第三冊《咱人ê向望》,走進戰後與當代。從戒嚴的黑夜到自由的晨光,台灣人一步步在壓抑與掙扎中尋回聲音,抬頭望向屬於自己的未來。
這是一趟以台語文重新書寫的島嶼歷史旅程。融合考古、人類學、文獻與口傳的視角,讓「歷史」不再只是政權與年表,而是有呼吸、有感情的故事。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希望成為讀者重新理解這塊土地的起點。這套書不以朝代政權為主軸,而以是海、島、人為線索,將海洋的連結、島嶼的生態與人群的多元交織在一起。在全球化、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劇烈變動的今天,舊有的敘述已不足以回應當代,這套書嘗試以新的視角回望歷史,寫「台灣」如何在時間裡成形。無論你從哪一冊開始閱讀,最終都會發現——這不只是台灣的歷史,也是「咱」的歷史。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1 海洋ê國度》
台灣的故事,從海說起!
在還沒有「台灣」這個名字以前,這座島就已經存在,也有人來過。有人留下石器,有人航行、交換,也有人在神話裡記下與海的關係。那是歷史開始之前的故事,也是我們理解島嶼的起點。
《海洋ê國度》帶領讀者回到最早的年代,探索島嶼尚未被命名的時光——從澎湖七美的石器遺址,到三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再到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不只談考古發現與南島語族的遷徙,更透過原住民族的口傳、神話與生活方式,重新描繪出島嶼與海洋之間的連結。
《海洋ê國度》是《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三部曲的第一冊,從海出發,透過考古現場與原住民的敘述,找到台灣與世界的早期連結,也思考「這是誰的歷史」、「歷史從何時說起」。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歷史可以從海風開始講起。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2 島嶼ê停碇》
帝國的浪潮襲來,島卻逐漸有了自己名字!
經過幾百年的漂流,這座島,終於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
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是台灣「定錨」的時代。人們開始在這裡落腳、生活、建立制度。漢人渡海開墾、原住民族與帝國交會、貿易往來帶來糖與茶的香氣,也帶來了新的衝突與秩序。清朝的疆界、日本的現代化、工業化與殖民統治——每一波浪潮都在改變這座島的面貌。
在《島嶼ê停碇》裡,我們回到那段劇烈轉變的年代。從移民開墾的熱土,到帝國競逐的戰場,台灣逐漸被納入世界的框架,也第一次擁有了「現代生活」的模樣。學校、街道、工廠、報紙——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現代制度,都是在帝國殖民統治下誕生。
《島嶼ê停碇》是《台灣ê故事》三部曲的第二冊,寫的是台灣這座島嶼如何在權力與動盪的潮汐中安身立命,落地生根,在帝國秩序與個人追求之間,產生新的思想、身份與文化自覺。當船錨終於放下,島嶼開始慢慢長出一種屬於「台灣」的共同意識。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3 咱人ê向望》
走過長夜,自由不是終點,而是我們一步步走出的路!
戰爭結束了,但和平並沒有立刻到來。二戰後的台灣,從日本的殖民地變成國民政府的「臨時家園」,又在冷戰的浪潮中被推上世界的前線。美國艦隊巡弋在海峽,蔣介石喊著「反攻大陸」,人民在戒嚴的陰影下學會沉默,也學會在縫隙中生活。
《咱人ê向望》的主角是「人」,書寫這段時間裡動盪裡的人——那些被迫改名、被迫遷徙、被迫沉默的人們,如何在歷史的壓力下,仍慢慢長出自己的聲音。有人留學歸來帶回自由的思想,有人走上街頭要求民主,也有人用音樂、文學、語言,重新說出「我是誰」。從殖民到民主開放,台灣一步步走出自己的歷史和未來。
《咱人ê向望》是《台灣ê故事》三部曲的最後一冊,寫的是「人」如何在體制與歷史的夾縫中行動與抵抗。內容結合世界史脈絡,呈現台灣民主形成的背後,是無數人堅持的結果。在壓迫的時代裡,台灣人仍抬頭望向前方——那個屬於「咱」的方向。
世界史文脈 x 多物種交陪x 多族群做伙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
Uì海洋來,tī島嶼蹛,做人群ê歷史。這套《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三部曲,掠「海・島・人」做線頭,欲tshuā讀者閣一擺來讀台灣這塊土地ê歷史。
頭一本《海洋ê國度》,uì史前ê考古kah行船ê風湧踏出去,越頭來看台灣是按怎tī海洋ê網路來堅壯。
第二本《島嶼ê停碇》,書寫18世紀到20世紀頭變換ê年代。島嶼tī帝國kah現代化ê風湧中間來拋碇(pha-tiànn)、停碇(thîng-tiànn),咱人tī殖民kah搬徙ê中間來徛起,mā開始想像「台灣」ê款式。
第三本《咱人ê向望》,行入去戰後kah當代。Uì戒嚴ê烏暗暝,到自由ê天拆箬(thinn-thiah-ha̍h),tī壓迫kah滾顫ê內面,台灣人一步一跤印kā家己ê聲揣轉來,thang攑頭看向家己ê未來。
這是一逝(tsuā)用台語文重新書寫島嶼歷史ê旅途。Kā考古、人類學、文獻、口傳無仝ê角度敆鬥陣,欲予「歷史」毋但是政權交替kah年表ê數字,閣是有人leh喘氣、跋感情ê故事。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向望會當變做讀者重新理解這塊土地ê起點。這套冊無掠朝代政權做經緯(king-huī),掠海、島、人做線頭,kā海洋ê來去、島嶼ê生態、人群ê多元紩(thīnn)鬥陣。今仔日面對全球化、氣候變遷、地緣政治ê變動hiah激烈,舊款ê理路無才調應付當代,這套冊試欲kōo新ê角度來看歷史,寫「台灣」是按怎uì往陣行來這陣。無論你掠佗一冊做起頭,尾仔lóng會發覺——這毋但是「台灣」ê歷史,mā是「咱」ê歷史。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1 海洋ê國度》
台灣ê故事,uì海講起!
猶未有「台灣」這號名,就已經有這粒島嶼,mā捌有人來蹛tī遮。有人kā石器留落來,有人行船交換,mā有人tī神話內底,kā in kah 海ê關係記落來。Hē是歷史開始進前ê故事──是咱理解島嶼ê開始。
《海洋ê國度》tshuā讀者轉去上早ê年代,走揣島嶼猶無名姓彼陣——uì澎湖七美ê石器遺址(uî-tsí),到3萬年前ê丹尼索瓦人,閣去到17世紀ê大航海時代。毋但leh講考古ê發現kah南島語族ê搬徙,閣透過原住民族口傳ê故事、神話、生活方式,重新kā島嶼kah海洋ê線抾(khioh)予好勢。
《海洋ê國度》是《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三部曲ê頭一本,uì海出發,透過考古現場kah原住民ê口傳神話,揣著台灣kah世界往過ê連結,mā思考「這是siáng ê歷史」、「歷史uì當時算起」。Kā這本冊掀開,你會發見講——原來歷史會當uì海風開始講。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2 島嶼ê停碇》
帝國起湧,島嶼波動,咱,勻勻仔有家己ê名姓!
漂浪幾百年,這塊島嶼總算沓沓揣著家己ê位。
18世紀到20世紀頭,是台灣「停碇」ê時代。來來去去ê人tī遮歇跤、生活、起造制度。漢人渡海開墾、原住民族kah帝國相交插、貿易來往kā糖kah茶米ê芳lóng紮來,新ê衝突kah秩序mā綴leh入來。清帝國ê界線、日本ê現代化、工業化、殖民統治——每一擺ê湧陵(íng-niā),lóng leh改變這粒島嶼ê模樣。
Tī《島嶼ê停碇》內底,咱轉去彼个變換雄狂ê年代。Uì移民所熱心開墾ê所在,到帝國相搶ê戰場,台灣沓沓仔予人抾做世界ê一部份,mā頭擺形成「現代生活」ê款式。學校、街仔路、工場、報紙——這寡若該然閣四常ê現代制度,lóng是tī帝國殖民統治ê中間孵(pū)出來ê。
《島嶼ê停碇》是《台灣ê故事》三部曲的第二本,寫台灣這粒島嶼是按怎tī權力kah掣流(tshuah-lâu)大湧中間徛在(khiā-tsāi) kah釘根(tìng-kin),tī帝國ê秩序kah個人ê向望中間撨摵(tshiâu-tshi̍k),產生新ê思想、身份、文化自覺。拋碇、停碇ê時,島嶼勻勻仔生湠出一款屬於「台灣」ê共同意識。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3 咱人ê向望》
行過烏暗暝,自由毋是終點,是咱一步一跤印所行出來ê路!
戰爭煞鼓,毋過和平無隨綴跤到。二戰了後ê台灣,uì日本殖民地變做國民政府ê「臨時家園」,閣予冷戰ê大湧捒(sak)去到戰爭ê前線。美國艦隊(lām-tuī) tī台灣海峽teh巡,蔣介石那喝「反攻大陸」,台灣人tī戒嚴ê暗影下跤學會曉激恬恬,mā知影按怎細膩過日子。
《咱人ê向望》的主角是「人」,所寫ê是tī這段時間內底tìm湧ê人——彼寡予人強迫改名、予人強迫搬徙、予人強迫著愛鬱口(ut-kháu) ê人,是按怎受著歷史ê壓力閣原仔有才調沓沓仔發家己ê聲。有人留學歸家閣kā自由ê思想紮轉來,有人去行街頭要求民主,mā有人用音樂、文學、語言重新來講出「我是siáng」。Uì殖民到民主開放,台灣一步一跤印行出家己ê歷史kah未來。
《咱人ê向望》是《台灣ê故事》三部曲上尾一本,寫「人」是按怎tī體制kah歷史ê跤縫中間去行動kah抵抗。內容kah世界史ê文脈相敆,表現台灣民主有thang形成,後壁是若天星hiah濟人堅持ê結果。Tī壓迫ê時代,台灣人猶原是頭擔起來看向頭前──看彼个屬tī「咱」ê方向。
—---------------------------------------------------------------------
(華文版)
這一次,我們終於有了一部用台語文寫下的新台灣史⋯⋯
世界史脈絡 x 多物種互動 x 多族群交會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
對海洋來,tī島嶼蹛,做人群ê歷史。這套《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三部曲,以「海・島・人」為線索,帶領讀者重新閱讀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
第一冊《海洋ê國度》,從史前考古與航海的浪潮開展,回望台灣如何在海洋的網絡裡成形。第二冊《島嶼ê停碇》,書寫十八世紀至二十世紀初的轉折年代。島嶼在帝國與現代化的風浪中下錨定位,人們在殖民與遷徙之間,學會安身,也開始思考何謂「台灣」。第三冊《咱人ê向望》,走進戰後與當代。從戒嚴的黑夜到自由的晨光,台灣人一步步在壓抑與掙扎中尋回聲音,抬頭望向屬於自己的未來。
這是一趟以台語文重新書寫的島嶼歷史旅程。融合考古、人類學、文獻與口傳的視角,讓「歷史」不再只是政權與年表,而是有呼吸、有感情的故事。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希望成為讀者重新理解這塊土地的起點。這套書不以朝代政權為主軸,而以是海、島、人為線索,將海洋的連結、島嶼的生態與人群的多元交織在一起。在全球化、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劇烈變動的今天,舊有的敘述已不足以回應當代,這套書嘗試以新的視角回望歷史,寫「台灣」如何在時間裡成形。無論你從哪一冊開始閱讀,最終都會發現——這不只是台灣的歷史,也是「咱」的歷史。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1 海洋ê國度》
台灣的故事,從海說起!
在還沒有「台灣」這個名字以前,這座島就已經存在,也有人來過。有人留下石器,有人航行、交換,也有人在神話裡記下與海的關係。那是歷史開始之前的故事,也是我們理解島嶼的起點。
《海洋ê國度》帶領讀者回到最早的年代,探索島嶼尚未被命名的時光——從澎湖七美的石器遺址,到三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再到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不只談考古發現與南島語族的遷徙,更透過原住民族的口傳、神話與生活方式,重新描繪出島嶼與海洋之間的連結。
《海洋ê國度》是《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三部曲的第一冊,從海出發,透過考古現場與原住民的敘述,找到台灣與世界的早期連結,也思考「這是誰的歷史」、「歷史從何時說起」。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歷史可以從海風開始講起。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2 島嶼ê停碇》
帝國的浪潮襲來,島卻逐漸有了自己名字!
經過幾百年的漂流,這座島,終於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
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是台灣「定錨」的時代。人們開始在這裡落腳、生活、建立制度。漢人渡海開墾、原住民族與帝國交會、貿易往來帶來糖與茶的香氣,也帶來了新的衝突與秩序。清朝的疆界、日本的現代化、工業化與殖民統治——每一波浪潮都在改變這座島的面貌。
在《島嶼ê停碇》裡,我們回到那段劇烈轉變的年代。從移民開墾的熱土,到帝國競逐的戰場,台灣逐漸被納入世界的框架,也第一次擁有了「現代生活」的模樣。學校、街道、工廠、報紙——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現代制度,都是在帝國殖民統治下誕生。
《島嶼ê停碇》是《台灣ê故事》三部曲的第二冊,寫的是台灣這座島嶼如何在權力與動盪的潮汐中安身立命,落地生根,在帝國秩序與個人追求之間,產生新的思想、身份與文化自覺。當船錨終於放下,島嶼開始慢慢長出一種屬於「台灣」的共同意識。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3 咱人ê向望》
走過長夜,自由不是終點,而是我們一步步走出的路!
戰爭結束了,但和平並沒有立刻到來。二戰後的台灣,從日本的殖民地變成國民政府的「臨時家園」,又在冷戰的浪潮中被推上世界的前線。美國艦隊巡弋在海峽,蔣介石喊著「反攻大陸」,人民在戒嚴的陰影下學會沉默,也學會在縫隙中生活。
《咱人ê向望》的主角是「人」,書寫這段時間裡動盪裡的人——那些被迫改名、被迫遷徙、被迫沉默的人們,如何在歷史的壓力下,仍慢慢長出自己的聲音。有人留學歸來帶回自由的思想,有人走上街頭要求民主,也有人用音樂、文學、語言,重新說出「我是誰」。從殖民到民主開放,台灣一步步走出自己的歷史和未來。
《咱人ê向望》是《台灣ê故事》三部曲的最後一冊,寫的是「人」如何在體制與歷史的夾縫中行動與抵抗。內容結合世界史脈絡,呈現台灣民主形成的背後,是無數人堅持的結果。在壓迫的時代裡,台灣人仍抬頭望向前方——那個屬於「咱」的方向。
目錄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 1海洋ê國度》
總序 海行頭前,島嶼徛在,人佇路途
導言 島嶼無起點
Chapter 1 海、島、人(史前時代)
1-1海水退去了後:舊石器時代
1-2南島語族tī台灣:新石器時代早期
1-3豐富多元ê部落文化kah信仰:新石器時代尾期
1-4金屬kah工藝ê突破:鐵器時代
Chapter 2 濟款真實ê島嶼(1600年以前)
2-1 島民自述起源
2-2 島民與環境ê互動
2-3 島、島民kah空間
2-4 口傳kah文字做伙起造真實
2-5 口傳社會kah文字史料積極互動
Chapter 3 海上競爭ê年代(1600-1700)
3-1 Tī世界ê發展行向這座島嶼來ê時
3-2 島內ê政權換手時
收尾語 回望海洋,書寫島嶼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 2島嶼ê停碇》
總序 海行頭前,島嶼徛在,人佇路途
導言 停碇tī歷史之海
Chapter 1 大迒界ê時代(1700-1860)
1-1 邊界出現:海島去搪著陸地帝國
1-2 Tī界線內部ê迒界
1-3 界線外部來迒界
Chapter 2 帝國主義(1860-1910)
2-1 啥物人ê牡丹社事件?
2-2 帝國來到:交流kah撞突(tōng-tu̍t)
2-3 帝國建立新體制
2-4 帝國權力ê規訓(kui-hùn)
Chapter 3 殖民地ê現代夢(1910-1930)
3-1 帝國主義來迫近,民族自決欲反抗
3-2 左傾ê台灣社運風氣
3-3 部落kah帝國,靑年兩頭難
3-4 博覽會展示殖民現代性
收尾語 停碇tī遮,同島同命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3 咱人ê向望》
總序 海行頭前,島嶼徛在,人佇路途
導言 東亞文脈內底ê台灣
Chapter 1 戰爭相紲ê年代(1930-1950)
1-1 戰爭起雷進前ê烏暗暝
1-2 戰火浪煙散霧ê島嶼:1941-1945
1-3 毋捌煞ê戰爭:1945-1950
Chapter 2 兩爿對敵ê年代(1950~1980)
2-1冷戰時ê平常kah無常
2-2 姑不而將、走傱江湖ê時期
2-3 外交崩盤,回轉(huê-tńg)現實
Chapter 3 行向自由ê年代(1980-2000)
3-1 Tī自由進前ê無自由
3-2 若人民開始出聲
3-3 迎接自由臨到
收尾語 予世界捒進前ê島嶼
總序 海行頭前,島嶼徛在,人佇路途
導言 島嶼無起點
Chapter 1 海、島、人(史前時代)
1-1海水退去了後:舊石器時代
1-2南島語族tī台灣:新石器時代早期
1-3豐富多元ê部落文化kah信仰:新石器時代尾期
1-4金屬kah工藝ê突破:鐵器時代
Chapter 2 濟款真實ê島嶼(1600年以前)
2-1 島民自述起源
2-2 島民與環境ê互動
2-3 島、島民kah空間
2-4 口傳kah文字做伙起造真實
2-5 口傳社會kah文字史料積極互動
Chapter 3 海上競爭ê年代(1600-1700)
3-1 Tī世界ê發展行向這座島嶼來ê時
3-2 島內ê政權換手時
收尾語 回望海洋,書寫島嶼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 2島嶼ê停碇》
總序 海行頭前,島嶼徛在,人佇路途
導言 停碇tī歷史之海
Chapter 1 大迒界ê時代(1700-1860)
1-1 邊界出現:海島去搪著陸地帝國
1-2 Tī界線內部ê迒界
1-3 界線外部來迒界
Chapter 2 帝國主義(1860-1910)
2-1 啥物人ê牡丹社事件?
2-2 帝國來到:交流kah撞突(tōng-tu̍t)
2-3 帝國建立新體制
2-4 帝國權力ê規訓(kui-hùn)
Chapter 3 殖民地ê現代夢(1910-1930)
3-1 帝國主義來迫近,民族自決欲反抗
3-2 左傾ê台灣社運風氣
3-3 部落kah帝國,靑年兩頭難
3-4 博覽會展示殖民現代性
收尾語 停碇tī遮,同島同命
《台灣ê故事──寫予咱ê島嶼3 咱人ê向望》
總序 海行頭前,島嶼徛在,人佇路途
導言 東亞文脈內底ê台灣
Chapter 1 戰爭相紲ê年代(1930-1950)
1-1 戰爭起雷進前ê烏暗暝
1-2 戰火浪煙散霧ê島嶼:1941-1945
1-3 毋捌煞ê戰爭:1945-1950
Chapter 2 兩爿對敵ê年代(1950~1980)
2-1冷戰時ê平常kah無常
2-2 姑不而將、走傱江湖ê時期
2-3 外交崩盤,回轉(huê-tńg)現實
Chapter 3 行向自由ê年代(1980-2000)
3-1 Tī自由進前ê無自由
3-2 若人民開始出聲
3-3 迎接自由臨到
收尾語 予世界捒進前ê島嶼
序/導讀
一般人敢有法度去改變歷史?
1996年3月23彼一日,當當(tng-tong) tsiânn濟台灣人行入去投票所ê時,無定著𪜶mā感覺家己當teh創造歷史。Tī彼工,台灣島舉行頭一擺ê總統直選,有超過1000萬人uì家己ê厝裡行出去,kā彼張選票投落去。
國際媒體齊(tsiâu)來到地,𪜶對這个新興ê民主國家是不止仔好玄。
才tī無偌久進前,這个國家猶閣予戒嚴法令箍牢leh——uì 1949年開始,實施有38年hiah-nī-á久ê戒嚴令。也就是講, tī-leh彼段時間內,人民表達政治意見ê權利是有限制ê,袂當自由去辦報紙抑是成立政黨;閣較早前彼時,若是批評執政者、表達無仝款ê政治意見,就有可能會予人掠去監獄關起來,甚至連性命都會無去。
一直到1987年,箍tī台灣人身軀頂ê戒嚴令總算是剝落來ah。
毋過tī紲落來無到10冬ê時間內底,台灣就經歷uì獨裁到民主ê轉型過程,就若像少年人轉骨仝款。
有人講,這是奇蹟。
1990年代,tī蘇聯這个政治體制解散去了後,民主制度就若像是未來愛行ê彼條路。猶毋過,tī-leh亞洲suah有無仝款ê聲音,有人主張民主kah人所講ê「亞洲價值觀」袂對同,對亞洲國家來講,並無合軀。Tī這款背景之下,台灣ê選舉就予人看起來tsiânn特別、mā tsiânn關鍵。
若準咱kā時間閣搝去較早前淡薄仔,uì 17世紀開始,政權替換,台灣已經有不止仔濟改ê經驗ah:uì荷蘭、西班牙ê殖民統治,到鄭成功所建立ê政權;tsîng大清帝國看袂上目ê邊仔角,到日本帝國ê海外殖民地,再閣到國民黨政府ê威權統治。每一改新ê政權一下到地,lóng會有無仝程度ê暴力、壓迫,猶閣有台灣人流血流滴去反抗ê經過。
有遮爾仔濟擺予人殖民ê經驗,有影是予人想袂到會有這一工,tī-leh這座島嶼ê人民,會當一票仔一票、和和氣氣來選出家己ê政治領袖,發出家己ê政治意見,決定家己ê國家欲行向佗位去。是講,這確確實實已經發生ah。按彼時開始,隔4冬,𪜶就會閣像按呢,閣舉行一擺總統選舉,然後4冬選一改,一直選落去。𪜶毋但選總統niâ,mā選縣市長,選村里長,選民意代表,甚至舉辦各種ê公民投票。𪜶teh學kā民主當做是生活ê一部份。
民主毋是奇蹟,伊是一場ma-lá-sóng,著愛有久長ê堅心kah隨時接紲去調整。
對tsiânn濟頭一擺參與選舉ê人,投票ê過程看起來真四常,頓票ê時間mā不止仔短。猶毋過這款看著(to̍h) tsiânn簡單ê行動,落尾suah會當聚集hiah-nī大ê力量來決定台灣ê命運。歷史有當時仔kah選舉不止仔𫝛款,是tsiânn逐个人看起來無啥物了不起ê意志kah行動所敆起來ê,是講,tī-leh票聲猶袂開suah進前,無人知影結果是啥物。
3月23 ê暗頭仔,選舉ê結果出來ah,580外萬人kā選票頓予代表國民黨來參選ê李登輝,伊用54% ê得票率,成做tī台灣有史以來第一个民選ê總統。彼暗,tī李登輝ê競選總部頭前,旗仔是颺颺飛,現場沖沖滾(tshiâng-tshiâng-kún)。人民展現出家己ê意志。
Tī帝國ê暗影下跤
猶毋過,台灣ê民主mā毋是一个全lóng光明兼樂thiòng ê成功故事。
Tī 1996年欲選舉進前,戰爭ê烏雲一直tī台灣海峽ê頂頭teh滾絞。
1995年7月,李登輝以中華民國現任元首ê身分去訪問美國,而且閣tī伊ê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民之所欲,常在我心」ê講演。對岸ê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按呢就來做出激烈ê反應,tī-leh台灣海峽附近進行一个過一个ê軍事演習。
1996年3月, tī總統大選liâm-mi欲舉辦ê仝彼个月,中共又閣來進行軍事演習,對台灣海峽ê這爿面來試射飛彈。仝彼時陣,美國有派2隻航空母艦ê戰鬥群來tī台灣海峽teh 踅teh巡。戰爭若親像隨時會來。彼一冬,股市是落(lak)甲無看見底,袂少人選擇移民去外國。
選舉雖然是一个國家ê公民teh展現家己政治意志ê時陣,總是,猶原mā愛考慮著各種ê條件kah理路。面對外在環境ê挑戰kah威脅,台灣選民姑不而將著愛tī-leh自身ê意願kah現實ê情況這兩爿面,去揣著一條兼顧會著ê路來行。
欲理解台灣ê歷史,就愛去考慮著地緣政治ê影響。台灣ê地理條件,予伊成做是東亞地區tsiânn重要ê戰略位置。Uì冷戰彼當陣,台灣就成做是「自由中國」teh對抗共產主義ê拍頭陣所在,一直到今仔日,坐tī-leh美中雙棚鬥ê頭前面,台灣ê歷史自頭到今lóng kah國際ê局勢有剝袂離ê關係,所以著愛去揣閬縫,想辦法活落來。
分裂ê主張、分歧ê記持
1996年ê選舉,kā台灣社會內部無仝ê立場,mā齊(tsiâu)搤 (iah) 搤出來。
彼一年ê四組候選人,隨人代表無仝ê族群背景、政治理念猶閣有對台灣未來ê願望。Uì主張統一到倚向獨立,uì強調對中國ê認同到顯示台灣ê主體性。咱對正面來kā看,這款現象展現出台灣社會ê多元性,mā反映出台灣複雜ê政治色彩。
kah李登輝同齊競選ê彭明敏,少年ê時tī法國留學。伊ê學術背景kah國際眼界,提供伊tsiânn豐富ê養份來起造伊ê政治理念。不而過,也就是遮ê理念,予伊tī-leh威權統治ê年代,去受著政治ê迫害。
1964年,彭明敏kah伊ê學生同齊發表ê《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若響雷仝款驚動台灣社會。這份宣言主要有三个核心主張:第一、確認「反攻大陸」是無可能ê代誌;第二、重新制定憲法,實現真正ê民主政治;第三、用自由世界ê成員身份,kah所有主張和平ê國家建立邦交。
這份宣言直接去挑戰著國民黨政權ê合法性kah統治基礎,mā為台灣ê未來畫出一幅全然無仝ê藍圖。因為發表這份宣言,彭明敏予人掠去關,尾手tī國外流亡tsiânn濟冬。
30冬後,伊轉來故鄉,心內所堅持ê理念kah當初時仝款,伊代表民進黨參加選舉,mā代表更加激烈欲台灣獨立ê立場,kah李登輝猶閣有其他幾組候選人ê主張,有tsiânn明顯ê無仝。
台灣ê未來應該欲按怎行?台灣愛離中國偌遠才妥當?台灣kah中華民國ê牽磕(khan-kha̍p)又閣是啥物?tī-leh未來ê選舉當中,親像這款ê疑問,定著會一改閣一改現出來予人互相爭論,而且閣會諍(tsènn)袂離。
台灣社會內部這款無仝ê立場,根頭就tī這座島嶼ê人民,隨人有無仝ê歷史經驗。
1990年代,是台灣族群政治ê高峰,不時會聽見人teh講台灣有四大族群——外省人、本省人、客家人、原住民,每一个族群lóng有家己特有ê歷史記持kah文化認同。
事實上,台灣ê族群議題是比「四大族群」閣較複雜濟leh。Tsîng有歷史進前,uì外口遷徙來這座島嶼蹛ê款勢(khuán-sè),就若海湧仝款,一波過一波。Uì上早前ê南島語族先民,到明清彼時ê漢人移民,再閣到日本時代ê日本人、二戰了後所搬來ê外省族群,每一擺徙來遮蹛ê人,lóng kā新ê文化元素紮來到這塊島嶼。
這款多元ê族群結構,予無仝ê族群對歷史事件會有無仝款ê解讀kah記持。Tī tsiah-nī多元閣複雜ê社會結構下跤,欲按怎來講一个有共識ê歷史故事,就成做台灣社會所愛去面對ê大挑戰。
若準過去無做伙行過,咱敢有法度做伙行向未來?
苦悶ê歷史
1964年,彭明敏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ê仝彼冬,tī日本流亡ê台灣智識份子王育德,用日文來出版《台灣:苦悶ê歷史》這本書,過足濟年了後,這本冊才正式tī台灣出版,其實冊是真早進前就予人翻譯做華文,tī各地私底下teh流傳ah。
凝心kah悲慘、目屎kah血汗。Tī-leh拗鬱、受壓制ê年代內底,這款描途,就成做理解台灣歷史主要ê視角。
是講,台灣敢干焦有凝心、苦悶ê歷史niâ?
時勢有較開放了後,咱mā沓沓仔知影,台灣ê歷史內底雖然有不止仔長ê時間有影是tsiânn鬱悶,是講,生活tī島裡ê這陣人,mā捌大膽去冒險、也會去追求夢想,閣較是捌勇敢去抵抗,mā捌是充滿著笑容kah希望。
關係書寫台灣ê歷史,tī過去ê幾百冬內捌有無仝階段ê發展。Uì 17世紀歐洲人ê旅行記錄,到清朝ê官員所編ê地方誌,才閣到日本學者所研究ê民族誌,每一个時代lóng有家己去看待歷史ê角度。到甲20世紀後半階段,台灣歷史漸漸仔成做是專業學術研究ê對象,tī-leh各世代ê學者來投入了後,有tsiânn出擢ê成果,毋是干焦傳統ê政治軍事歷史niâ,是開始teh注心tī社會、文化、環境等等遮ê新領域;新ê歷史材料予人發見出來,親像考古所出土ê物件、口傳歷史、文物資料、圖像等等,每一項lóng予咱對台灣ê歷史,會當理解甲閣較透機。
每一个時代lóng有家己ê歷史。Tī這个時代,咱應該愛有啥物款ê台灣史?
行向新ê台灣史
Tī紲落來ê章節內底,你會讀著一部重新思考kah書寫ê台灣史,是一陣台灣ê青壯年學者用新ê歷史框殼來同齊寫出來ê。這部台灣史有綜合過去30年來,對台灣歷史ê各種新研究kah新觀點。
是按怎tī這个時陣咱著愛來編一部新ê台灣史?
答案tsiânn簡單:因為舊ê彼款講歷史ê方式,已經無才調符合現此時咱所欲愛ê。Tī-leh全球化、氣候變遷kah地緣政治劇烈teh變動ê目今,咱所欲愛ê是一種閣較活、閣較新,而且閣愛有現實感kah未來性ê歷史敘事。
咱期待這部台灣史,會當包含歷史資訊,mā會使予咱開竅;會當有學術來做底蒂,mā會使好看閣好讀。
這部台灣史是照時間ê順序來寫ê,猶毋過,咱是刁持無去用政權替換ê時間來做界線。這無代表政治無重要——每一个新ê政權踏入來這座島嶼ê時,lóng予遮有驚天動地ê變化,留落來深刻ê痕跡;猶毋過有tsiânn濟現象kah時勢,是愛拍破政權ê界線來繼續存在ê。拍破政權ê界線來觀察歷史,咱就會當理解著長期teh形成、起造台灣ê這款力量,猶閣有彼寡閣較深刻ê變化。
這部台灣史,mā毋是干焦想欲tī智識有創新niâ,更加是想欲用歷史來回應咱這馬這个世界ê時勢kah挑戰。
用這款ê想法起行,咱ê故事主要是tī這三个核心概念來開展:海、島、人
海,所代表ê是台灣kah世界ê連結、互動kah共鳴。
島,所強調ê是台灣特別ê地理kah生態系統。
人,是kā台灣社會多元ê身分經驗呈現出來。
海洋、島嶼、人群,這三个要素毋是干焦意象niâ,閣較是親像三抱索仔,互相密密做伙紡(pháng)出台灣ê歷史,mā成做這部新台灣史ê三大特色——世界史ê理路、多物種ê互動、多族群ê會合。
若按呢,海島人ê歷史應該愛uì對底時(tī-sî)來講起leh?
毋是400冬,mā毋是4000年,咱愛kā時間搝予閣較轉去古早時leh,轉去到幾萬年前,tī上蓋早ê人群出現這座島嶼ê彼个時陣。
1996年3月23彼一日,當當(tng-tong) tsiânn濟台灣人行入去投票所ê時,無定著𪜶mā感覺家己當teh創造歷史。Tī彼工,台灣島舉行頭一擺ê總統直選,有超過1000萬人uì家己ê厝裡行出去,kā彼張選票投落去。
國際媒體齊(tsiâu)來到地,𪜶對這个新興ê民主國家是不止仔好玄。
才tī無偌久進前,這个國家猶閣予戒嚴法令箍牢leh——uì 1949年開始,實施有38年hiah-nī-á久ê戒嚴令。也就是講, tī-leh彼段時間內,人民表達政治意見ê權利是有限制ê,袂當自由去辦報紙抑是成立政黨;閣較早前彼時,若是批評執政者、表達無仝款ê政治意見,就有可能會予人掠去監獄關起來,甚至連性命都會無去。
一直到1987年,箍tī台灣人身軀頂ê戒嚴令總算是剝落來ah。
毋過tī紲落來無到10冬ê時間內底,台灣就經歷uì獨裁到民主ê轉型過程,就若像少年人轉骨仝款。
有人講,這是奇蹟。
1990年代,tī蘇聯這个政治體制解散去了後,民主制度就若像是未來愛行ê彼條路。猶毋過,tī-leh亞洲suah有無仝款ê聲音,有人主張民主kah人所講ê「亞洲價值觀」袂對同,對亞洲國家來講,並無合軀。Tī這款背景之下,台灣ê選舉就予人看起來tsiânn特別、mā tsiânn關鍵。
若準咱kā時間閣搝去較早前淡薄仔,uì 17世紀開始,政權替換,台灣已經有不止仔濟改ê經驗ah:uì荷蘭、西班牙ê殖民統治,到鄭成功所建立ê政權;tsîng大清帝國看袂上目ê邊仔角,到日本帝國ê海外殖民地,再閣到國民黨政府ê威權統治。每一改新ê政權一下到地,lóng會有無仝程度ê暴力、壓迫,猶閣有台灣人流血流滴去反抗ê經過。
有遮爾仔濟擺予人殖民ê經驗,有影是予人想袂到會有這一工,tī-leh這座島嶼ê人民,會當一票仔一票、和和氣氣來選出家己ê政治領袖,發出家己ê政治意見,決定家己ê國家欲行向佗位去。是講,這確確實實已經發生ah。按彼時開始,隔4冬,𪜶就會閣像按呢,閣舉行一擺總統選舉,然後4冬選一改,一直選落去。𪜶毋但選總統niâ,mā選縣市長,選村里長,選民意代表,甚至舉辦各種ê公民投票。𪜶teh學kā民主當做是生活ê一部份。
民主毋是奇蹟,伊是一場ma-lá-sóng,著愛有久長ê堅心kah隨時接紲去調整。
對tsiânn濟頭一擺參與選舉ê人,投票ê過程看起來真四常,頓票ê時間mā不止仔短。猶毋過這款看著(to̍h) tsiânn簡單ê行動,落尾suah會當聚集hiah-nī大ê力量來決定台灣ê命運。歷史有當時仔kah選舉不止仔𫝛款,是tsiânn逐个人看起來無啥物了不起ê意志kah行動所敆起來ê,是講,tī-leh票聲猶袂開suah進前,無人知影結果是啥物。
3月23 ê暗頭仔,選舉ê結果出來ah,580外萬人kā選票頓予代表國民黨來參選ê李登輝,伊用54% ê得票率,成做tī台灣有史以來第一个民選ê總統。彼暗,tī李登輝ê競選總部頭前,旗仔是颺颺飛,現場沖沖滾(tshiâng-tshiâng-kún)。人民展現出家己ê意志。
Tī帝國ê暗影下跤
猶毋過,台灣ê民主mā毋是一个全lóng光明兼樂thiòng ê成功故事。
Tī 1996年欲選舉進前,戰爭ê烏雲一直tī台灣海峽ê頂頭teh滾絞。
1995年7月,李登輝以中華民國現任元首ê身分去訪問美國,而且閣tī伊ê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民之所欲,常在我心」ê講演。對岸ê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按呢就來做出激烈ê反應,tī-leh台灣海峽附近進行一个過一个ê軍事演習。
1996年3月, tī總統大選liâm-mi欲舉辦ê仝彼个月,中共又閣來進行軍事演習,對台灣海峽ê這爿面來試射飛彈。仝彼時陣,美國有派2隻航空母艦ê戰鬥群來tī台灣海峽teh 踅teh巡。戰爭若親像隨時會來。彼一冬,股市是落(lak)甲無看見底,袂少人選擇移民去外國。
選舉雖然是一个國家ê公民teh展現家己政治意志ê時陣,總是,猶原mā愛考慮著各種ê條件kah理路。面對外在環境ê挑戰kah威脅,台灣選民姑不而將著愛tī-leh自身ê意願kah現實ê情況這兩爿面,去揣著一條兼顧會著ê路來行。
欲理解台灣ê歷史,就愛去考慮著地緣政治ê影響。台灣ê地理條件,予伊成做是東亞地區tsiânn重要ê戰略位置。Uì冷戰彼當陣,台灣就成做是「自由中國」teh對抗共產主義ê拍頭陣所在,一直到今仔日,坐tī-leh美中雙棚鬥ê頭前面,台灣ê歷史自頭到今lóng kah國際ê局勢有剝袂離ê關係,所以著愛去揣閬縫,想辦法活落來。
分裂ê主張、分歧ê記持
1996年ê選舉,kā台灣社會內部無仝ê立場,mā齊(tsiâu)搤 (iah) 搤出來。
彼一年ê四組候選人,隨人代表無仝ê族群背景、政治理念猶閣有對台灣未來ê願望。Uì主張統一到倚向獨立,uì強調對中國ê認同到顯示台灣ê主體性。咱對正面來kā看,這款現象展現出台灣社會ê多元性,mā反映出台灣複雜ê政治色彩。
kah李登輝同齊競選ê彭明敏,少年ê時tī法國留學。伊ê學術背景kah國際眼界,提供伊tsiânn豐富ê養份來起造伊ê政治理念。不而過,也就是遮ê理念,予伊tī-leh威權統治ê年代,去受著政治ê迫害。
1964年,彭明敏kah伊ê學生同齊發表ê《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若響雷仝款驚動台灣社會。這份宣言主要有三个核心主張:第一、確認「反攻大陸」是無可能ê代誌;第二、重新制定憲法,實現真正ê民主政治;第三、用自由世界ê成員身份,kah所有主張和平ê國家建立邦交。
這份宣言直接去挑戰著國民黨政權ê合法性kah統治基礎,mā為台灣ê未來畫出一幅全然無仝ê藍圖。因為發表這份宣言,彭明敏予人掠去關,尾手tī國外流亡tsiânn濟冬。
30冬後,伊轉來故鄉,心內所堅持ê理念kah當初時仝款,伊代表民進黨參加選舉,mā代表更加激烈欲台灣獨立ê立場,kah李登輝猶閣有其他幾組候選人ê主張,有tsiânn明顯ê無仝。
台灣ê未來應該欲按怎行?台灣愛離中國偌遠才妥當?台灣kah中華民國ê牽磕(khan-kha̍p)又閣是啥物?tī-leh未來ê選舉當中,親像這款ê疑問,定著會一改閣一改現出來予人互相爭論,而且閣會諍(tsènn)袂離。
台灣社會內部這款無仝ê立場,根頭就tī這座島嶼ê人民,隨人有無仝ê歷史經驗。
1990年代,是台灣族群政治ê高峰,不時會聽見人teh講台灣有四大族群——外省人、本省人、客家人、原住民,每一个族群lóng有家己特有ê歷史記持kah文化認同。
事實上,台灣ê族群議題是比「四大族群」閣較複雜濟leh。Tsîng有歷史進前,uì外口遷徙來這座島嶼蹛ê款勢(khuán-sè),就若海湧仝款,一波過一波。Uì上早前ê南島語族先民,到明清彼時ê漢人移民,再閣到日本時代ê日本人、二戰了後所搬來ê外省族群,每一擺徙來遮蹛ê人,lóng kā新ê文化元素紮來到這塊島嶼。
這款多元ê族群結構,予無仝ê族群對歷史事件會有無仝款ê解讀kah記持。Tī tsiah-nī多元閣複雜ê社會結構下跤,欲按怎來講一个有共識ê歷史故事,就成做台灣社會所愛去面對ê大挑戰。
若準過去無做伙行過,咱敢有法度做伙行向未來?
苦悶ê歷史
1964年,彭明敏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ê仝彼冬,tī日本流亡ê台灣智識份子王育德,用日文來出版《台灣:苦悶ê歷史》這本書,過足濟年了後,這本冊才正式tī台灣出版,其實冊是真早進前就予人翻譯做華文,tī各地私底下teh流傳ah。
凝心kah悲慘、目屎kah血汗。Tī-leh拗鬱、受壓制ê年代內底,這款描途,就成做理解台灣歷史主要ê視角。
是講,台灣敢干焦有凝心、苦悶ê歷史niâ?
時勢有較開放了後,咱mā沓沓仔知影,台灣ê歷史內底雖然有不止仔長ê時間有影是tsiânn鬱悶,是講,生活tī島裡ê這陣人,mā捌大膽去冒險、也會去追求夢想,閣較是捌勇敢去抵抗,mā捌是充滿著笑容kah希望。
關係書寫台灣ê歷史,tī過去ê幾百冬內捌有無仝階段ê發展。Uì 17世紀歐洲人ê旅行記錄,到清朝ê官員所編ê地方誌,才閣到日本學者所研究ê民族誌,每一个時代lóng有家己去看待歷史ê角度。到甲20世紀後半階段,台灣歷史漸漸仔成做是專業學術研究ê對象,tī-leh各世代ê學者來投入了後,有tsiânn出擢ê成果,毋是干焦傳統ê政治軍事歷史niâ,是開始teh注心tī社會、文化、環境等等遮ê新領域;新ê歷史材料予人發見出來,親像考古所出土ê物件、口傳歷史、文物資料、圖像等等,每一項lóng予咱對台灣ê歷史,會當理解甲閣較透機。
每一个時代lóng有家己ê歷史。Tī這个時代,咱應該愛有啥物款ê台灣史?
行向新ê台灣史
Tī紲落來ê章節內底,你會讀著一部重新思考kah書寫ê台灣史,是一陣台灣ê青壯年學者用新ê歷史框殼來同齊寫出來ê。這部台灣史有綜合過去30年來,對台灣歷史ê各種新研究kah新觀點。
是按怎tī這个時陣咱著愛來編一部新ê台灣史?
答案tsiânn簡單:因為舊ê彼款講歷史ê方式,已經無才調符合現此時咱所欲愛ê。Tī-leh全球化、氣候變遷kah地緣政治劇烈teh變動ê目今,咱所欲愛ê是一種閣較活、閣較新,而且閣愛有現實感kah未來性ê歷史敘事。
咱期待這部台灣史,會當包含歷史資訊,mā會使予咱開竅;會當有學術來做底蒂,mā會使好看閣好讀。
這部台灣史是照時間ê順序來寫ê,猶毋過,咱是刁持無去用政權替換ê時間來做界線。這無代表政治無重要——每一个新ê政權踏入來這座島嶼ê時,lóng予遮有驚天動地ê變化,留落來深刻ê痕跡;猶毋過有tsiânn濟現象kah時勢,是愛拍破政權ê界線來繼續存在ê。拍破政權ê界線來觀察歷史,咱就會當理解著長期teh形成、起造台灣ê這款力量,猶閣有彼寡閣較深刻ê變化。
這部台灣史,mā毋是干焦想欲tī智識有創新niâ,更加是想欲用歷史來回應咱這馬這个世界ê時勢kah挑戰。
用這款ê想法起行,咱ê故事主要是tī這三个核心概念來開展:海、島、人
海,所代表ê是台灣kah世界ê連結、互動kah共鳴。
島,所強調ê是台灣特別ê地理kah生態系統。
人,是kā台灣社會多元ê身分經驗呈現出來。
海洋、島嶼、人群,這三个要素毋是干焦意象niâ,閣較是親像三抱索仔,互相密密做伙紡(pháng)出台灣ê歷史,mā成做這部新台灣史ê三大特色——世界史ê理路、多物種ê互動、多族群ê會合。
若按呢,海島人ê歷史應該愛uì對底時(tī-sî)來講起leh?
毋是400冬,mā毋是4000年,咱愛kā時間搝予閣較轉去古早時leh,轉去到幾萬年前,tī上蓋早ê人群出現這座島嶼ê彼个時陣。
試閱
台灣史絕對毋但4百冬,tī 3萬年前,早就有人tī台灣這塊土地teh生活ah。
這是tī無字thang記ê「史前時代」,干焦會當靠考古學家去掘埋tī塗裡ê物件kah相關ê線索,去了解彼當陣ê人ê生活kah文化。
台灣這座島嶼是地球板塊運動所形成ê,一直到今,台灣ê形狀kah範圍猶原閣teh改變。2萬7千年前是最後一改ê冰河期,彼時,全世界ê海水消退去了後,土地ê面積是比這馬濟閣較濟。彼當陣ê台灣毋是孤一塊ê島嶼,是敆倚tī東亞大陸。
1-1海水退去了後:舊石器時代
1970年代,tī左鎮有去挖著幾塊仔頭殼碗,經過台日學者共同合作鑑定了後,確定是咱人類ê頭殼碗。用彼時檢驗ê方式來看,遮ê頭殼碗可能是3萬年前至2萬年前ê物件,uì遮,咱kā「左鎮人」看做是台灣上早出現ê人類。一直到2013年,考古學者kā左鎮人ê頭殼碗送去美國hām澳洲ê實驗室,用精密ê「碳十四定年」方法來鑑定年代,結果是講遮ê頭殼碗離這馬干焦經過3千冬,證明講早前ê檢驗結果有重耽(tîng-tânn)。
俗稱「烏水溝」ê澎湖水道,是另外一个有發見化石ê重要地點,遮ê化石通常是漁民teh掠魚ê時,順紲uì海底撈(hôo)起來ê。澎湖水道捌去撈著古菱齒象、梅氏四不像、德氏水牛等這款tī冰河期大型動物ê化石,這就表示講tī冰河期ê時,台灣海峽遮是土地,動物會當tī遮自由來遷徙kah活動。
2015年1月27,有一項重要ê研究發表:科學家kā一塊uì澎湖水道海底撈起來ê人類正爿牙槽骨化石分析了後,初步判斷講是更新世中期ê直立人種,就kā號做「澎湖原人」。仝彼沿ê較有名ê古人類,猶閣有北京人、爪哇人等。Uì研究來推測,澎湖原人ê身懸量其約是160公分、體重差不多是60公斤,看袂出來是查埔抑是查某。
利用新ê科學分析技術,2025年,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閣有刊一篇有關澎湖原人上新ê研究成果。研究團隊用「古蛋白質序列分析」(Ancient protein sequencing)ê方法,確定澎湖原人其實是一个「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ê男性。丹尼索瓦人是已經滅亡去ê古人類,生活tī差不多38萬年至5萬年前ê亞洲北部,這个tī台灣所發現ê丹尼索瓦人化石,毋但kā丹尼索瓦人ê活動地界楦閣較南爿去,mā顯示古人類teh演化kah遷徙路線ê複雜性。
目今,東亞地區對直立人kah丹尼索瓦人ê了解猶是tsiânn有限,猶袂完全清楚tī演化上ê牽連,著愛等待演化過程當中彼个「拍交落去ê連結」(the missing link)ê出現。「拍交落去ê連結」就是講生物tī演化ê過程當中,猶袂予人發見ê過渡型化石。
毋但澎湖水道niâ,台灣東部地區也捌出現古早人類ê生活地點。台灣東部因為是板塊kah板塊相𤲍kah真激烈,予地勢直直衝(tshìng)懸、山勢就直接面對太平洋ê這款特殊地形。數萬年來,海湧直直kā山壁蝕落去,成做一个閣一个相敆相接ê海蝕洞。遮ê天然磅空,毋但會當遮風覕雨,又閣近倚海墘,有豐富ê天然資源,就成做舊石器時代ê人上蓋理想ê徛家。內底上蓋有代表性ê,就是台東縣長濱鄉北端ê水母丁山,也就是今仔日所講ê「八仙洞」。
1968年,考古學者頭一擺tī八仙洞採掘ê時,發現遺址內底干焦有石器niâ,無揣著有粗瓷仔器具ê文化層。遮所掘著ê物件有影足古早,予人認定是台灣上蓋早ê舊石器時代文化之一,就號做「長濱文化」。
尾手經過調查研究了,發見講tī這四箍圍仔lóng總有30外搭ê磅空kah石頭蔭ê所在。考古人員tī海拔超過180公尺ê磅空內底,向下跤挖到差不多6.5公尺深ê所在,發現有保存甲tsiânn好勢ê生活遺跡,經過碳十四定年測試,伊ê年代會當牽起到3萬冬前。這項發現,證明彼當陣ê人已經tī台灣東岸teh生活ah。
Uì長濱文化所出土ê石核器、石片器kah石英質小石器等所拍ê石器來看,長濱人是靠拍獵kah採集teh生活ê,猶袂有發展出農業、牧場抑是做粗瓷ê技術,遮ê物件lóng予咱看著早期ê台灣島人,𪜶ê生活方式kah文化面貌。像這款ê舊石器文化遺跡,tī北部猶閣有南爿ê墾丁鵝鑾鼻地區mā lóng有發現。
這是tī無字thang記ê「史前時代」,干焦會當靠考古學家去掘埋tī塗裡ê物件kah相關ê線索,去了解彼當陣ê人ê生活kah文化。
台灣這座島嶼是地球板塊運動所形成ê,一直到今,台灣ê形狀kah範圍猶原閣teh改變。2萬7千年前是最後一改ê冰河期,彼時,全世界ê海水消退去了後,土地ê面積是比這馬濟閣較濟。彼當陣ê台灣毋是孤一塊ê島嶼,是敆倚tī東亞大陸。
1-1海水退去了後:舊石器時代
1970年代,tī左鎮有去挖著幾塊仔頭殼碗,經過台日學者共同合作鑑定了後,確定是咱人類ê頭殼碗。用彼時檢驗ê方式來看,遮ê頭殼碗可能是3萬年前至2萬年前ê物件,uì遮,咱kā「左鎮人」看做是台灣上早出現ê人類。一直到2013年,考古學者kā左鎮人ê頭殼碗送去美國hām澳洲ê實驗室,用精密ê「碳十四定年」方法來鑑定年代,結果是講遮ê頭殼碗離這馬干焦經過3千冬,證明講早前ê檢驗結果有重耽(tîng-tânn)。
俗稱「烏水溝」ê澎湖水道,是另外一个有發見化石ê重要地點,遮ê化石通常是漁民teh掠魚ê時,順紲uì海底撈(hôo)起來ê。澎湖水道捌去撈著古菱齒象、梅氏四不像、德氏水牛等這款tī冰河期大型動物ê化石,這就表示講tī冰河期ê時,台灣海峽遮是土地,動物會當tī遮自由來遷徙kah活動。
2015年1月27,有一項重要ê研究發表:科學家kā一塊uì澎湖水道海底撈起來ê人類正爿牙槽骨化石分析了後,初步判斷講是更新世中期ê直立人種,就kā號做「澎湖原人」。仝彼沿ê較有名ê古人類,猶閣有北京人、爪哇人等。Uì研究來推測,澎湖原人ê身懸量其約是160公分、體重差不多是60公斤,看袂出來是查埔抑是查某。
利用新ê科學分析技術,2025年,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閣有刊一篇有關澎湖原人上新ê研究成果。研究團隊用「古蛋白質序列分析」(Ancient protein sequencing)ê方法,確定澎湖原人其實是一个「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ê男性。丹尼索瓦人是已經滅亡去ê古人類,生活tī差不多38萬年至5萬年前ê亞洲北部,這个tī台灣所發現ê丹尼索瓦人化石,毋但kā丹尼索瓦人ê活動地界楦閣較南爿去,mā顯示古人類teh演化kah遷徙路線ê複雜性。
目今,東亞地區對直立人kah丹尼索瓦人ê了解猶是tsiânn有限,猶袂完全清楚tī演化上ê牽連,著愛等待演化過程當中彼个「拍交落去ê連結」(the missing link)ê出現。「拍交落去ê連結」就是講生物tī演化ê過程當中,猶袂予人發見ê過渡型化石。
毋但澎湖水道niâ,台灣東部地區也捌出現古早人類ê生活地點。台灣東部因為是板塊kah板塊相𤲍kah真激烈,予地勢直直衝(tshìng)懸、山勢就直接面對太平洋ê這款特殊地形。數萬年來,海湧直直kā山壁蝕落去,成做一个閣一个相敆相接ê海蝕洞。遮ê天然磅空,毋但會當遮風覕雨,又閣近倚海墘,有豐富ê天然資源,就成做舊石器時代ê人上蓋理想ê徛家。內底上蓋有代表性ê,就是台東縣長濱鄉北端ê水母丁山,也就是今仔日所講ê「八仙洞」。
1968年,考古學者頭一擺tī八仙洞採掘ê時,發現遺址內底干焦有石器niâ,無揣著有粗瓷仔器具ê文化層。遮所掘著ê物件有影足古早,予人認定是台灣上蓋早ê舊石器時代文化之一,就號做「長濱文化」。
尾手經過調查研究了,發見講tī這四箍圍仔lóng總有30外搭ê磅空kah石頭蔭ê所在。考古人員tī海拔超過180公尺ê磅空內底,向下跤挖到差不多6.5公尺深ê所在,發現有保存甲tsiânn好勢ê生活遺跡,經過碳十四定年測試,伊ê年代會當牽起到3萬冬前。這項發現,證明彼當陣ê人已經tī台灣東岸teh生活ah。
Uì長濱文化所出土ê石核器、石片器kah石英質小石器等所拍ê石器來看,長濱人是靠拍獵kah採集teh生活ê,猶袂有發展出農業、牧場抑是做粗瓷ê技術,遮ê物件lóng予咱看著早期ê台灣島人,𪜶ê生活方式kah文化面貌。像這款ê舊石器文化遺跡,tī北部猶閣有南爿ê墾丁鵝鑾鼻地區mā lóng有發現。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