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最後時辰─皇權膨脹下的制度裂痕:權力失衡、體系潰散、文化分裂,內部矛盾如何讓羅馬走向自我毀滅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千年榮光在鐵與火中迸裂,留下文明最沉重的餘音
帝國之魂雖逝,其影猶在萬國法典與城邦夢中迴響
【帝國榮光的序曲】
本書自奧古斯都開創帝制談起,鉅細靡遺地描繪羅馬如何從共和轉型為集權國家,建立跨越歐亞非三洲的廣大版圖。在五賢帝時期,帝國邁入空前盛世,政治節制與軍事紀律讓羅馬成為古代世界的典範,語言、法治、基建皆奠定日後歐洲文明的基礎。
【權力的重負與斷裂】
但帝國的繁華背後,也埋藏著權力爭奪與體制危機。從康茂德的暴政、禁衛軍拍賣皇位,到軍人皇帝的快速更迭,軍隊忠誠與中央統治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邊疆壓力、經濟崩壞與瘟疫橫行,共同瓦解帝制的穩定根基。
【信仰的轉向與神權的崛起】
基督教的興起改變了帝國的精神面貌。從地下信仰到國教地位,教會制度日漸穩固,並在異端爭議與教義統一過程中鞏固了思想霸權。尤利安皇帝雖試圖重振多神信仰,但終究敵不過信仰潮流的逆轉與社會結構的轉型。
【東西分治與西羅馬的終結】
帝國在狄奧多西死後正式一分為二,東西羅馬雖同根生長,卻日益分化。哥德人、匈人與汪達爾人接連入侵,西羅馬帝國日漸沉淪,終於在476年被日耳曼軍事領袖奧多亞塞廢除皇位,宣告西羅馬正式滅亡。
【文明的回音與不朽遺緒】
即使羅馬帝國滅亡,其法律、建築、語言與政治制度卻深植於後世。拜占庭帝國延續東羅馬餘命近千年,查士丁尼法典成為歐洲法治典範,羅馬精神亦穿越中世紀、文藝復興,直至現代國家制度與世界秩序中仍閃耀著歷史的光輝。
〔本書特色〕
從帝制奠基到東西分裂,從宗教改革到帝國衰亡,本書橫跨千年歷史,描繪羅馬帝國如何在榮耀與毀滅間交錯前行。透過政治、軍事、文化與宗教的交織剖析,帶領讀者見證一個古代強權如何建構世界秩序,又如何在內外壓力下逐步崩解,餘音卻響徹千年。
帝國之魂雖逝,其影猶在萬國法典與城邦夢中迴響
【帝國榮光的序曲】
本書自奧古斯都開創帝制談起,鉅細靡遺地描繪羅馬如何從共和轉型為集權國家,建立跨越歐亞非三洲的廣大版圖。在五賢帝時期,帝國邁入空前盛世,政治節制與軍事紀律讓羅馬成為古代世界的典範,語言、法治、基建皆奠定日後歐洲文明的基礎。
【權力的重負與斷裂】
但帝國的繁華背後,也埋藏著權力爭奪與體制危機。從康茂德的暴政、禁衛軍拍賣皇位,到軍人皇帝的快速更迭,軍隊忠誠與中央統治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邊疆壓力、經濟崩壞與瘟疫橫行,共同瓦解帝制的穩定根基。
【信仰的轉向與神權的崛起】
基督教的興起改變了帝國的精神面貌。從地下信仰到國教地位,教會制度日漸穩固,並在異端爭議與教義統一過程中鞏固了思想霸權。尤利安皇帝雖試圖重振多神信仰,但終究敵不過信仰潮流的逆轉與社會結構的轉型。
【東西分治與西羅馬的終結】
帝國在狄奧多西死後正式一分為二,東西羅馬雖同根生長,卻日益分化。哥德人、匈人與汪達爾人接連入侵,西羅馬帝國日漸沉淪,終於在476年被日耳曼軍事領袖奧多亞塞廢除皇位,宣告西羅馬正式滅亡。
【文明的回音與不朽遺緒】
即使羅馬帝國滅亡,其法律、建築、語言與政治制度卻深植於後世。拜占庭帝國延續東羅馬餘命近千年,查士丁尼法典成為歐洲法治典範,羅馬精神亦穿越中世紀、文藝復興,直至現代國家制度與世界秩序中仍閃耀著歷史的光輝。
〔本書特色〕
從帝制奠基到東西分裂,從宗教改革到帝國衰亡,本書橫跨千年歷史,描繪羅馬帝國如何在榮耀與毀滅間交錯前行。透過政治、軍事、文化與宗教的交織剖析,帶領讀者見證一個古代強權如何建構世界秩序,又如何在內外壓力下逐步崩解,餘音卻響徹千年。
目錄
序言 從盛世幻影到文明警鐘:羅馬帝國給當代的鏡鑑
第一章 羅馬之光:從奧古斯都到五賢帝的世紀
第二章 皇權的重壓:從康茂德到塞維魯斯的政治實驗
第三章 邊疆潰圍:軍人皇帝時代的生存抉擇
第四章 野心與重建:查士丁尼的榮光與代價
第五章 信仰與國度:從邊緣教派到帝國正統
第六章 尤利安的逆流:最後一位異教宗帝的挑戰
第七章 分治與張力:東西帝國的分裂根源
第八章 西羅馬的斷裂:崩壞、侵略與終局
第九章 拜占庭的堅守:東帝國的獨存與變形
第十章 萬古流傳:羅馬文明的餘緒與啟示
第一章 羅馬之光:從奧古斯都到五賢帝的世紀
第二章 皇權的重壓:從康茂德到塞維魯斯的政治實驗
第三章 邊疆潰圍:軍人皇帝時代的生存抉擇
第四章 野心與重建:查士丁尼的榮光與代價
第五章 信仰與國度:從邊緣教派到帝國正統
第六章 尤利安的逆流:最後一位異教宗帝的挑戰
第七章 分治與張力:東西帝國的分裂根源
第八章 西羅馬的斷裂:崩壞、侵略與終局
第九章 拜占庭的堅守:東帝國的獨存與變形
第十章 萬古流傳:羅馬文明的餘緒與啟示
試閱
第一章 羅馬之光:從奧古斯都到五賢帝的世紀
第一節 帝制伊始:奧古斯都的創制與穩政
西元前27年,一位名叫屋大維(Gaius Octavius)的青年,正式獲得「奧古斯都」(Augustus)之稱號,宣告羅馬從共和邁入帝制。奧古斯都不僅是凱撒的養子,更是羅馬歷史上最成功的權力整合者。他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和遠見制度設計,打造出一套名為「元首制」(Principatus)的新體系,既避免了「獨裁」之名,又實質掌控權力,使羅馬進入長達兩百年的「羅馬和平」(Pax Romana)時期。
奧古斯都的統治之所以穩固,是因為他巧妙地融合了共和傳統與帝制權威。他並未明目張膽地廢除元老院,而是透過精密設計的權力架構,讓自己的地位合法又穩定。例如:他將軍事指揮權集中在自己手中,掌控「帝國行省」,而將風險較低的「元老院行省」交由議會管理。這種表面維持共和形式、實際由皇帝主導的做法,成功穩住政治秩序。
此外,奧古斯都深知民心與象徵儀式的重要。他大量贊助公共建設與藝術創作,例如修復神廟、興建劇場、設立祭典,讓人民在視覺與宗教層面認同帝制。他曾自豪地說:「我接手的是磚造城市,離開時已是一座大理石之都。」這不只是修辭,也真實展現他對城市規劃與帝國形象的重視。
奧古斯都也推動道德與家庭秩序重建,透過婚姻法與忠貞政策強化貴族的家庭責任感,以穩固社會結構。雖然這些法律的實施成效有限,卻反映出他試圖以文化與倫理支撐帝國治理的企圖。
在外交方面,奧古斯都採取穩健的擴張政策。他選擇穩固既有疆域,而非無止盡地拓展領土。例如與安息帝國達成和約,和平收回凱撒時代遺失的軍旗。這種務實的策略維持邊疆安定,也避免了長期戰爭的消耗。
奧古斯都避免將皇位制度化,他自稱「第一公民」(Princeps),不使用「國王」或「獨裁官」等稱號。其繼承制度亦不明確,雖為後代皇位傳承帶來爭議,卻延續了共和體制的表面形式。
整體而言,奧古斯都的創制是羅馬政治制度最關鍵的轉捩點。他以柔性控制與象徵性權威,取代了共和體制的鬆散與軍閥割據的混亂。雖然制度並不完美,卻為帝國穩定奠定基礎。後續的皇帝,無論成功與否,都活在奧古斯都的典範陰影之下,並試圖從中尋找合法性。
這位第一位皇帝,不只是締造羅馬帝國的開端,更建立起政治、文化與軍事制度的框架,其影響深遠,跨越千年。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政治與帝國統治的重要典範。
整體而言,奧古斯都的創制是羅馬政治制度最關鍵的轉捩點。他以柔性控制與象徵性權威,取代了共和體制的鬆散與軍閥割據的混亂。雖然制度並不完美,卻為帝國穩定奠定基礎。後續的皇帝,無論成功與否,都活在奧古斯都的典範陰影之下,並試圖從中尋找合法性。
這位第一位皇帝,不只是締造羅馬帝國的開端,更建立起政治、文化與軍事制度的框架,其影響深遠,跨越千年。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政治與帝國統治的重要典範。
第二節 元首與元老:共和遺緒與獨裁平衡
羅馬帝制的開端雖由奧古斯都所主導,但其制度安排充滿矛盾與巧思。表面上,他保留了共和制度的名目與形式,實際上卻創造出一套全新而穩固的個人統治架構。這種表裡不一的政治策略,是奧古斯都獨特政治美學的一部分,也成為後代皇帝合法性的重要來源。共和制度的遺緒與新帝制的獨裁性,如何達成平衡,成為羅馬歷史上最關鍵的權力轉換問題之一。
奧古斯都雖然拒絕被稱為「國王」(rex),卻接受了「第一公民」(princeps)這一稱號。他聲稱自己僅是「元老院與人民的僕人」,但在軍事、司法、宗教與行政等核心領域皆握有實權。他控制了大多數行省與軍團,並能影響所有主要官職的任命,甚至掌控元老院的議事流程。他的地位並非來自傳統共和選舉,而是基於對「公共安全」與「國家安定」的訴求,由人民與元老院特授特殊權力。
此一政體即所謂「元首制」(Principatus),名義上為共和制度延續,但實際上是皇帝專權的合法化機制。元老院依舊存在,且形式上仍擁有立法與諮詢職責,但其角色逐漸由實質立法機關轉為象徵性儀式機構。元老議員多為皇帝提名的忠誠派,其運作多半配合皇帝旨意,實質上成為輔佐帝制的工具。
然而,奧古斯都並未將元老院廢除,也未像尤里烏斯.凱撒般公開主張終身獨裁。他深知共和傳統在羅馬人心中的分量,因此選擇以緩進式方式改造國體。許多政策與命令都是「提案」形式經由元老院通過,營造出一種合議與法制的印象。這樣的手法降低了社會反彈,也讓傳統菁英階層感覺自己仍有參政地位,進而減少政變與叛亂風險。
在宗教領域,奧古斯都獲得了「大祭司」(Pontifex Maximus)頭銜,成為羅馬宗教最高領袖。他藉此控制宗教節慶、神殿修繕與祭司任命,進一步鞏固了皇權的神聖性。宗教不再只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而成為國家政治的延伸與正當化工具。這使得皇帝的地位不僅政治上穩固,也具有神意授權的象徵價值。
此外,奧古斯都在司法制度上也進行重大改造。他掌控最高法院並主持重大審判,其裁決權高於一切。在帝國晚期,皇帝甚至逐漸取代傳統的法官系統,成為全帝國唯一具最終裁定權的個人。這樣的安排,雖保障了行政效率,但也埋下了個人專斷與濫權的可能性。
雖然皇帝權力集中,但共和形式仍在,這種制度混合性產生了高度的政治穩定性。相對於前一世紀頻繁的內戰與元首爭鬥,奧古斯都時代的政權持續性與行政秩序為人民帶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這種「假共和、真皇帝」的模式不僅有效統合羅馬,也成為未來兩百年帝國模式的藍本。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權力模式也非完全無爭議。部分傳統派元老與知識分子對奧古斯都的政體安排抱持懷疑,認為其破壞了羅馬的「共和精神」。詩人賀拉斯(Horace)與歷史學家李維(Livy)在文學作品中,時而以隱晦方式提及對政治集中現象的隱憂。然而,在奧古斯都巧妙的文化政策與官方敘事主導下,這類批評未能形成強烈政治阻力。
這一時期的皇權建構也展現在藝術與文化之中。從雕像到建築,從詔令到神話再詮釋,皇帝不再只是政治領袖,更是文化象徵。奧古斯都鼓勵藝術家創作頌揚皇權的作品,如維吉爾的史詩《艾尼亞斯紀》(Aeneid),其中奧古斯都被描繪為神祇血統的延續,是神意與羅馬榮光的具體化身。透過這些文化手段,帝制的正當性在群眾心理中深植,遠比單純法律條文更具滲透力。
從制度觀察,奧古斯都的政體設計展現出高度彈性與現實主義。他在避免觸犯共和敏感神經的同時,也確實創造出一個高度有效的統治結構。這種制度張力並非缺陷,而是使帝制得以持久的原因。透過共和遺緒與獨裁實權的融合,奧古斯都打造出一種可適應變局的政治框架。
從後世角度來看,這種矛盾式的制度安排,既展現了古羅馬對傳統的尊重,也預示了帝制難以完全合法化的結構困境。奧古斯都後的多位皇帝,皆需藉由形式上的共和承認來獲取政權認同。這種需要「偽裝合法」的制度邏輯,雖讓皇權得以延續,卻也使政治運作更加依賴個人魅力與軍事支持,而非制度穩定。
總體而言,奧古斯都所建立的元首政體,是一種在共和殘影中孕育出的新帝制,其成功之處不在於破壞舊制,而在於巧妙包裝與制度嵌合。這種政治創新成為羅馬帝國歷史上的關鍵節點,並深深影響歐洲政治制度的演變方向。
第一節 帝制伊始:奧古斯都的創制與穩政
西元前27年,一位名叫屋大維(Gaius Octavius)的青年,正式獲得「奧古斯都」(Augustus)之稱號,宣告羅馬從共和邁入帝制。奧古斯都不僅是凱撒的養子,更是羅馬歷史上最成功的權力整合者。他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和遠見制度設計,打造出一套名為「元首制」(Principatus)的新體系,既避免了「獨裁」之名,又實質掌控權力,使羅馬進入長達兩百年的「羅馬和平」(Pax Romana)時期。
奧古斯都的統治之所以穩固,是因為他巧妙地融合了共和傳統與帝制權威。他並未明目張膽地廢除元老院,而是透過精密設計的權力架構,讓自己的地位合法又穩定。例如:他將軍事指揮權集中在自己手中,掌控「帝國行省」,而將風險較低的「元老院行省」交由議會管理。這種表面維持共和形式、實際由皇帝主導的做法,成功穩住政治秩序。
此外,奧古斯都深知民心與象徵儀式的重要。他大量贊助公共建設與藝術創作,例如修復神廟、興建劇場、設立祭典,讓人民在視覺與宗教層面認同帝制。他曾自豪地說:「我接手的是磚造城市,離開時已是一座大理石之都。」這不只是修辭,也真實展現他對城市規劃與帝國形象的重視。
奧古斯都也推動道德與家庭秩序重建,透過婚姻法與忠貞政策強化貴族的家庭責任感,以穩固社會結構。雖然這些法律的實施成效有限,卻反映出他試圖以文化與倫理支撐帝國治理的企圖。
在外交方面,奧古斯都採取穩健的擴張政策。他選擇穩固既有疆域,而非無止盡地拓展領土。例如與安息帝國達成和約,和平收回凱撒時代遺失的軍旗。這種務實的策略維持邊疆安定,也避免了長期戰爭的消耗。
奧古斯都避免將皇位制度化,他自稱「第一公民」(Princeps),不使用「國王」或「獨裁官」等稱號。其繼承制度亦不明確,雖為後代皇位傳承帶來爭議,卻延續了共和體制的表面形式。
整體而言,奧古斯都的創制是羅馬政治制度最關鍵的轉捩點。他以柔性控制與象徵性權威,取代了共和體制的鬆散與軍閥割據的混亂。雖然制度並不完美,卻為帝國穩定奠定基礎。後續的皇帝,無論成功與否,都活在奧古斯都的典範陰影之下,並試圖從中尋找合法性。
這位第一位皇帝,不只是締造羅馬帝國的開端,更建立起政治、文化與軍事制度的框架,其影響深遠,跨越千年。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政治與帝國統治的重要典範。
整體而言,奧古斯都的創制是羅馬政治制度最關鍵的轉捩點。他以柔性控制與象徵性權威,取代了共和體制的鬆散與軍閥割據的混亂。雖然制度並不完美,卻為帝國穩定奠定基礎。後續的皇帝,無論成功與否,都活在奧古斯都的典範陰影之下,並試圖從中尋找合法性。
這位第一位皇帝,不只是締造羅馬帝國的開端,更建立起政治、文化與軍事制度的框架,其影響深遠,跨越千年。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政治與帝國統治的重要典範。
第二節 元首與元老:共和遺緒與獨裁平衡
羅馬帝制的開端雖由奧古斯都所主導,但其制度安排充滿矛盾與巧思。表面上,他保留了共和制度的名目與形式,實際上卻創造出一套全新而穩固的個人統治架構。這種表裡不一的政治策略,是奧古斯都獨特政治美學的一部分,也成為後代皇帝合法性的重要來源。共和制度的遺緒與新帝制的獨裁性,如何達成平衡,成為羅馬歷史上最關鍵的權力轉換問題之一。
奧古斯都雖然拒絕被稱為「國王」(rex),卻接受了「第一公民」(princeps)這一稱號。他聲稱自己僅是「元老院與人民的僕人」,但在軍事、司法、宗教與行政等核心領域皆握有實權。他控制了大多數行省與軍團,並能影響所有主要官職的任命,甚至掌控元老院的議事流程。他的地位並非來自傳統共和選舉,而是基於對「公共安全」與「國家安定」的訴求,由人民與元老院特授特殊權力。
此一政體即所謂「元首制」(Principatus),名義上為共和制度延續,但實際上是皇帝專權的合法化機制。元老院依舊存在,且形式上仍擁有立法與諮詢職責,但其角色逐漸由實質立法機關轉為象徵性儀式機構。元老議員多為皇帝提名的忠誠派,其運作多半配合皇帝旨意,實質上成為輔佐帝制的工具。
然而,奧古斯都並未將元老院廢除,也未像尤里烏斯.凱撒般公開主張終身獨裁。他深知共和傳統在羅馬人心中的分量,因此選擇以緩進式方式改造國體。許多政策與命令都是「提案」形式經由元老院通過,營造出一種合議與法制的印象。這樣的手法降低了社會反彈,也讓傳統菁英階層感覺自己仍有參政地位,進而減少政變與叛亂風險。
在宗教領域,奧古斯都獲得了「大祭司」(Pontifex Maximus)頭銜,成為羅馬宗教最高領袖。他藉此控制宗教節慶、神殿修繕與祭司任命,進一步鞏固了皇權的神聖性。宗教不再只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而成為國家政治的延伸與正當化工具。這使得皇帝的地位不僅政治上穩固,也具有神意授權的象徵價值。
此外,奧古斯都在司法制度上也進行重大改造。他掌控最高法院並主持重大審判,其裁決權高於一切。在帝國晚期,皇帝甚至逐漸取代傳統的法官系統,成為全帝國唯一具最終裁定權的個人。這樣的安排,雖保障了行政效率,但也埋下了個人專斷與濫權的可能性。
雖然皇帝權力集中,但共和形式仍在,這種制度混合性產生了高度的政治穩定性。相對於前一世紀頻繁的內戰與元首爭鬥,奧古斯都時代的政權持續性與行政秩序為人民帶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這種「假共和、真皇帝」的模式不僅有效統合羅馬,也成為未來兩百年帝國模式的藍本。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權力模式也非完全無爭議。部分傳統派元老與知識分子對奧古斯都的政體安排抱持懷疑,認為其破壞了羅馬的「共和精神」。詩人賀拉斯(Horace)與歷史學家李維(Livy)在文學作品中,時而以隱晦方式提及對政治集中現象的隱憂。然而,在奧古斯都巧妙的文化政策與官方敘事主導下,這類批評未能形成強烈政治阻力。
這一時期的皇權建構也展現在藝術與文化之中。從雕像到建築,從詔令到神話再詮釋,皇帝不再只是政治領袖,更是文化象徵。奧古斯都鼓勵藝術家創作頌揚皇權的作品,如維吉爾的史詩《艾尼亞斯紀》(Aeneid),其中奧古斯都被描繪為神祇血統的延續,是神意與羅馬榮光的具體化身。透過這些文化手段,帝制的正當性在群眾心理中深植,遠比單純法律條文更具滲透力。
從制度觀察,奧古斯都的政體設計展現出高度彈性與現實主義。他在避免觸犯共和敏感神經的同時,也確實創造出一個高度有效的統治結構。這種制度張力並非缺陷,而是使帝制得以持久的原因。透過共和遺緒與獨裁實權的融合,奧古斯都打造出一種可適應變局的政治框架。
從後世角度來看,這種矛盾式的制度安排,既展現了古羅馬對傳統的尊重,也預示了帝制難以完全合法化的結構困境。奧古斯都後的多位皇帝,皆需藉由形式上的共和承認來獲取政權認同。這種需要「偽裝合法」的制度邏輯,雖讓皇權得以延續,卻也使政治運作更加依賴個人魅力與軍事支持,而非制度穩定。
總體而言,奧古斯都所建立的元首政體,是一種在共和殘影中孕育出的新帝制,其成功之處不在於破壞舊制,而在於巧妙包裝與制度嵌合。這種政治創新成為羅馬帝國歷史上的關鍵節點,並深深影響歐洲政治制度的演變方向。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