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有一套之聞香法蘭西
說到法國,有兩個得到全世界承認的關鍵字,一個是浪漫,一個是藝術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西元前數世紀起,法國是凱爾特人聚居地,古羅馬人稱他們為高盧人,西元前二世紀, 羅馬人入侵,西元前51年凱薩大帝佔領全高盧,西元四世紀蠻族南侵羅馬帝國其中一支為法蘭克人擊敗羅馬的高盧總督取得統治,由克洛維掌權,克氏死後,至8世紀初國土四分五裂,西元751年丕平即位為加洛林王朝的第一位國王,西元800年查理曼擴大國土至昔日羅馬帝國下的全西歐,查理曼大帝死後,至九世紀帝國分裂,他的孫子禿子查理佔有西部領土,稱西法蘭克王國,此乃今日法國起源,西元 987年,加洛林家族中斷,卡佩王朝繼起,133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為爭王位渡海征法,引發了英法百年戰爭,1453年終於趕走英軍完成統一。
1562年到1594年,法國發長達30年的宗教戰爭,路易十四專制王權發展至極,長年征戰,又建凡爾賽宮國庫耗竭,至路易十六國家已臨崩潰,終於釀成1789年法國大革命,1792年國民公會宣布共和。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拿破崙回國發動霧月政變,成為實際獨裁者,他推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並拓展武力野心極大,但1812年遭俄軍戰敗,1814年3月被迫退位,1815年6月滑鐵盧之役更使之永劫不復,1848年發生二月革命成立第二共和。
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割地賠款,1871年第三次共和。一次世界大戰後,法收復了阿爾薩斯及洛林,但國力亦虛。二次大戰爆發後,德國長驅直入佔領巴黎,法宣告投降與此同時戴高樂在倫敦成立法蘭西民族委員會,聯合國內外力量與同盟國並肩作戰,1945年大戰結束收復失土,其後擔任國家政府主席及總統,在位時力排美國控制歐洲事務之地位,1969年戴高樂引退由龐畢度總統繼位,1981年密特朗代總統率領法國。1995年席哈克,2007年薩科齊先後擔任總統,2012年歐蘭德當選新任總統。
目錄
引言/007
一、史前的羅浮宮/021
二、高盧舊事/023
三、羅蘭之歌/026
四、家賊外盜誰更狠/030
五、卡佩王朝之開局低迷/033
六、腓力大帝/056
七、完美怪物--聖路易/065
八、腓力三世的非主流十字軍/072
九、高潮迭起的美男子--腓力四世/075
十、聖殿騎士團的悲歌/082
十一、卡佩王朝末代三兄弟/091
十二、百年戰爭中的法國/095
十三、查理七世和女人/116
十四、萬能蜘蛛聚合國土/120
十五、那些花兒之一/123
十六、莫名其妙的義大利戰爭/131
十七、又見末代三兄弟/149
十八、亨利大王/159
十九、權臣+外戚的時代--路易十三/170
二十、太陽王--路易十四/179
二十一、我不想長大之路易十五/198
二十二、那些花兒之二/210
二十三、啟蒙時代F4/217
二十四、鎖匠國王路易十六/229
二十五、法國大革命/234
二十六、拿破崙/268
二十七、最後的波旁/302
二十八、七月王朝/307
二十九、法國一八四八/311
三十、不想當皇帝的總統不是好侄子/316
三十一、他是波拿巴,卻不是拿破崙/321
三十二、法國時尚產業的奠基人/329
三十三、那些花兒之三/333
三十四、共和國塵埃落定/349
三十五、共和國政府和三塊板磚/358
三十六、那些花兒之四/366
三十七、高盧的復仇/379
三十八、戰爭不是你想躲,就能躲/390
三十九、亡國的歲月/398
四十、第四共和國--失敗的試驗/408
四十一、古稀的智慧和青春的風暴/415
四十二、四天王、女人和政治/421
四十三、那些花兒之五/430
四十四、結束/439
法國歷史年表/440
序/導讀
引言
這是《世界歷史有一套》叢書的第四本,老楊會帶大家回到法國。
為什麼是「回到」法國?因為老楊和「地主」這一場意外的緣分,奇妙的旅程,幾乎可以說,是從法國開始的。
二○○八年,為了配合奧運前各種激動或者躁動的情緒,老楊隨手寫了一部簡單潦草的法國歷史發在網上,雖然很不嚴肅,居然還是有「地主」閱讀和評價,並一直鼓勵督促著老楊的堅持和進步,一轉眼就是三年過去了。
感謝三年來「地主」們的不離不棄,重寫這部法國的歷史時,老楊一直懷著感恩的心,也希望現在的表現比三年讓大家更滿意。
都知道西歐諸國的歷史糾結得很緊密,英國和德國兩家的故事已經出版,部分相關重複的內容,在法國篇中老楊就不再贅複;而有些故事也許在英國和德國時沒有講全面,加上法國這一塊,拼圖就完整了,所以建議「地主」們將三本書放在一起閱讀。
出發吧!
看到《聞香法蘭西》這個名字,大家第一反映就是法國香水。在老楊看來,香水之香,太過膚淺,無論是 CHANEL 5 號還是大蒜,要刺激感官並不難,如果不巧患了感冒,再好的香水也是百搭。
香味是一朵花的精髓,香水是這種精髓的提純;思想和創意是人類發展的精髓,文化藝術則是人類精髓的提純。所以說文化藝術才是世界上最深沉最濃郁的香氛,這種香味能穿越我們的器官直接浸潤心靈的,暈染我們的意識和靈魂,而且歷久彌新,永不消褪。
說到法國,有兩個得到全世界承認的關鍵字,一個是浪漫,一個是藝術。浪漫是無影無形沒有痕跡的,法國人的浪漫跟我們們文明古國的標準恐怕還是稍微有點不同,讓我們在未來法國史的進程裡慢慢體會。而藝術之香是最容易感覺到的,在法國,它無處不在,從每個毛孔中滲透出來。
我們第一個要造訪的法國景點,是羅浮宮,全世界藝術的聖殿。
老楊組織的是精華遊,撿重點的說,講講羅浮宮三件鎮館之寶:
第一件,《米洛斯島的維納斯》。我們通常叫的名字是「斷臂的維納斯」。這是一件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的雕塑品,隨便走進一家路邊工藝品店,花兩百元錢可以買一尊非常精緻的仿品,擺在家裡慢慢看。
在羅馬卷,老楊介紹過維納斯,她是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神,在希臘神話中,她叫阿佛洛狄忒,天上地下最美的女人,金蘋果的獲得者。傳說她是宙斯背著老婆在外勾搭大洋女神生下的孩子,誕生在海洋上的浪花中。
阿佛洛狄忒一出生就是成年美女,光芒四射,沒有經歷過不美的嬰幼兒時期。她在賽普勒斯上岸,此後這個島嶼成為她的聖島,賽普勒斯島是世界上最信奉維納斯的地方,現在還隨處可見維納斯的廟宇和雕像。
在奧林匹斯山,阿佛洛狄忒的美豔讓所有的男神仙為她瘋狂,所有的女神仙嫉妒成狂。為阿佛洛狄忒傾倒的神仙裡,當然少不了最大的色鬼宙斯(整個希臘神話,宙斯最大的工作業績就是跟各色女人私通),希臘神話不用研究親緣關係,宙斯追求自己的女兒不算人倫悲劇,最悲劇的是,阿佛洛狄忒居然還拒絕了這位神仙老大。宙斯惱羞成怒,就將她許配了自己的兒子,火神和工匠之神赫准斯托斯。
赫准斯托斯心靈手巧,和善友愛,為奧林匹斯山修建了精美的宮殿,還幫諸神配置了神奇的兵器,深受各界神仙好評。不過他面目醜陋兼瘸腿,是古希臘神話中最醜的神仙,美女俊男聚集的奧林匹斯山上最不協調的風景。宙斯將阿佛洛狄忒嫁給他,分明是帶著報復的惡意。
阿佛洛狄忒可不是那種屈服於包辦婚姻的弱女子,她要走出家門勇敢地尋找自己的愛情。於是,這個大美女在希臘神話中留下了大量可以和宙斯媲美的私通故事。
在神界,阿佛洛狄忒最大的相好就是戰神阿瑞斯,還生下了小愛神(在羅馬神話裡,被叫做丘比特,光著屁股,背著一副弓箭,到處亂射。地球人被他的金箭射中,就產生愛情,被鉛箭射中,就產生仇恨。根據歷史上那些氾濫的愛情悲劇,可以看出這小孩眼神兒不算太好)。赫准斯托斯風聞老婆和阿瑞斯的故事,怒不可遏,但他佯裝不知,偷偷製造了一張金網。有一天,趁老婆和姦夫在床上鬼混,將二人一網打盡。赫准斯托斯背著這張網來到神殿,將二人丟在諸神面前,供大家參觀。成為古今中外最漂亮的一個捉姦行動,載入史冊。
除了戰神阿瑞斯,阿佛洛狄忒還勾搭凡人,在羅馬卷裡我們說過,阿佛洛狄忒跟凡人私通,生下了後來特洛伊人的駙馬爺埃涅阿斯。埃涅阿斯被羅馬人奉為始祖,阿佛洛狄忒自然就是祖奶奶了。
在希臘文化中,阿佛洛狄忒這種密集地背夫私通,可以理解為「多情」,所以她除了是美神,還是愛神。
美麗而多情,那就是女性美的象徵,當希臘羅馬人開始玩人體雕塑的時候,阿佛洛狄忒就成為他們最首選的主題了。
到底什麼是美女,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標準各異。不過在世界藝術界,美女標準可以用數學方法統一。這要感謝天才的古希臘人,西元前四世紀左右,古希臘的雕塑家利西普斯在自己的青銅雕塑作品中,將人體的頭部與身體的比例設定為一:八,根據這個比例雕刻出來的人體,修長而優美,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從此,這個比例就成為西方人體美的最高標準。這個身材比例,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九頭身」,嬌滴滴的台灣美眉林志玲和吳佩慈,就是經典的「九頭身美女」。
除了頭身比例,還有一個重要的美女比例就是黃金分割。西元前三○○年,「幾何之父」--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歐幾里德在前人研究的技術上,創立了黃金分割的理論,經過後來的數學家將其發揚光大,讓○.六一八這個數字跟圓周率一樣,成為數字界的大明星。
黃金分割大約就是說,一個物品如果要分成兩部分,最完美的分法就是整體與較大部分的比為1:0.618。自從這個比例橫行於世,大家就看這個數字怎麼看怎麼美,最後結論,美女的臉型五官也要符合這個比例才是美的。所有人拿尺子一通量,終於發現,好萊塢的潔西卡•艾芭是最符合這個比例的美女,幾乎接近完美了。
數學家們認為,「九頭身」美女或者是黃金分割的美女都還是能找到,可是既符合九頭身的比例又符合黃金分割的美女就找不到了,活的沒有,石頭的還是有一件,那就是羅浮宮裡的「米洛斯島的維納斯」。
這就是為什麼維納斯號稱是世界上最美,數學家們研究出來的。用數學知識尋找美女,肯定比在華爾街研究怎麼騙錢顯得更有意義。
這尊維納斯雕塑材料是白色大理石,就是我們一般說的漢白玉,在中國,它經常被用來做台階和欄杆,再深加工就是雕刻兩頭大獅子,面目猙獰守著大門,顯得主人家很有錢。而在古希臘,這些白色的大石頭,卻經常用來被雕琢成溫暖鮮活的人體。
米洛斯島的維納斯高二○四公分,身材豐腴溫潤。她腰部微擰,讓整個身體呈現一種螺旋形的上升狀態,被人們稱為有「音樂的律動感」;而下半身繫在腰部的裙裾,皺褶細緻,質地垂墜,平衡了維納斯略微豐滿的上半身,讓本來有點微胖的女神顯得輕盈柔美。雕塑臉部有著無與倫比的完美五官,希臘人特有的挺直鼻樑和圓潤下巴。最了不起的是,這位女士幾乎什麼也沒穿,可她臉上的表情卻是如此的聖潔安詳,嫺靜端莊。
都說這尊雕塑是完美的,即使是,她沒有雙臂。維納斯是女神,而且是最美的女神,至少應該是四肢俱全吧,怎的去了法國在羅浮宮住下後,把兩條玉臂整沒了呢?關於雕塑雙臂之謎,也有很多眾說紛紜的故事。
最多人認可的版本是:一八二○年春天,愛琴海的米洛斯島,有個叫伊奧爾科斯的希臘農民刨地,挖出了這尊維納斯。當時考古學正逐步盛行,有艘法國軍艦停靠在米洛斯島的碼頭,船上的一位法國軍官正好想在這座文明悠遠的愛琴海名島上掏換點寶貝帶回家。
法國軍官雖然是個初級考古愛好者,可維納斯的光芒太耀眼了,她一離開泥土,就讓人感覺到了她的價值。法國人要求購買,伊奧爾科斯也知道這是個好東西,於是開了個價格。法國軍官感覺到,這絕對不是可以放在自己家院子裡的東西了,於是找到米洛斯島上的法國領事,希望他能夠買下。
法國駐米洛斯島的領事薪水也不高,手上沒現錢,兩人商量,應該通知法國駐土耳其的大使(當時的米洛斯島在土耳其的統治之下),這筆錢由法國政府支付。好在法國人對藝術品的感覺是天生的,法國大使同意購買,可就在籌錢的這段時間,伊奧爾科斯在當地一個土耳其長老的慫恿下,將維納斯賣給了一位在土耳其上班的希臘官員。
法國人帶著錢回到米洛斯島,維納斯正預備裝上一條土耳其的船。法國人急眼了,他們不是海盜脾氣嗎,看在眼睛裡的東西是拔不出來的,買不到就搶吧。於是,法國人調動了停靠的戰艦,預備跟土耳其船隻打一仗,據說當時現場還有英國的戰艦,聽說有寶貝,也想過來踩一腳,海上一片混亂。
後來到底打起來沒有,也沒個定論,有一種說法是,愛琴海上突然起了風暴,海戰沒打起來,法國人利用這段時間充分斡旋,許了大把金子,總算將維納斯帶走了
試閱
法國人的藝術基因,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多久呢?西元前一萬七千年!這可不是法國人自己吹牛的,人家有證據的。
一九四○年,法國西南部的多爾多涅省,韋澤爾河谷四個鄉村頑童帶著狗追趕野兔,追著追著,狗和野兔一起不見了。四個孩子經過仔細勘測,發現狗和兔子是掉進一個山洞裡。法國小孩淘氣,居然找根繩子,拿著手電筒就下到這個神祕莫測的山洞裡去了。
這是一個前後長達兩百多米的洞穴,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還有大廳,而最讓人震驚的是,牆壁和洞穴頂端,有大量色彩豔麗,栩栩如生的岩畫!根據碳十四的檢測,這些岩畫誕生於一萬七千年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舊石器時代!這是歐洲歷史上最驚人的考古發現之一,也就是享譽世界的法國拉斯科岩洞,後來成為世界級的文化遺產。
法國的這個韋澤爾河谷,應該是歐洲大陸上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一萬七千年前,正是離現在最近的那一次地球冰河期的末期,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大陸覆蓋著冰雪,韋澤爾河谷的山洞裡,住著歐洲的原始居民。所謂舊石器時代,就是我們那些祖宗前輩已經學會用石頭獸骨打製成工具,撲殺野獸了,在學會直立行走後,再次讓人類和獸類分出了高下。
天氣寒冷,白雪茫茫,歐洲前輩們躲在山洞裡,用石頭和獸骨做成畫筆,用紅土、動物脂肪油與黏土調製為顏料,在洞頂和洞道兩側畫畫打發時間。
畫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動物,原始人最為熟悉的,每天要面對的野馬、野牛和野鹿,線條粗獷,氣勢磅?,有強烈的動感以及大量古怪的符號,反映了舊石器時代法國祖先刺激忙碌豐富多彩的藝術人生。
拉斯科岩洞的發現讓法國人欣喜,這樣一個熱愛藝術的國度更加為他們祖先的藝術天賦而自豪。可惜現在去法國,原始法國人的畫作是欣賞不到了。早期開放時,進入參觀的人太多,原始人沒想到他們的畫作要保存這麼多年,沒做防護措施,現代的法國人也沒想到要做防護措施,結果大量的細菌侵蝕了畫作。
上世紀六○年代法國政府將拉斯科岩洞永久關閉,在旁邊複製了一個足以亂真的山寨岩洞,居然每天還吸引了幾十萬人過去看。
因為它的壯觀和神奇,很多人都稱拉斯科岩洞為「史前的羅浮宮」或者「史前的西斯廷教堂」。
日耳曼人說自家的祖先是神族,羅馬人說自己是戰神之後,法國人認可這些在洞裡畫畫的穴居人是祖先,可見非常淳樸。
二、高盧舊事
原來說過,歐洲大陸最早的兩幫人就是凱爾特人和羅馬人。凱爾特人也不算一個固定的民族或者人種,當時聚居中部歐洲語言、宗教、生活習慣比較接近的一些人都被稱為凱爾特人,他們向四面八方擴張,讓羅馬人很頭痛。
西元前六○○年,希臘已經有船隻在現在法國的普羅旺斯和西班牙的海邊穿梭做生意了。當年的某一天,一隻希臘的商船停靠在羅納河口的一個港灣裡,這裡,有一位凱爾特人的首領正在嫁閨女,來自希臘的客人也參加了觀禮。
當時嫁閨女非常簡單,女兒大了要嫁人,父親就開個酒席,把所有的求婚者招來。女孩子端著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遞給了哪位,這位就是她的丈夫,有點像拋繡球,證明當時的女子地位挺高。凱爾特首領的女兒在所有人臉上看了一圈後,走到希臘人身邊,將水杯遞給了希臘人的首領。
凱爾特人很高興,跟希臘人聯姻是很好的事啊,首領將希臘船隻停靠的這片海灘當作嫁妝送給了希臘人,希臘人就在這裡建城,後來就發展為地中海名城馬賽。馬賽建城期間,吸引了很多希臘人移民過來,並將葡萄和橄欖引入了這個地區。
也就是馬賽成型的這段時間,凱爾特人分批進入現在的法國,並定居下來。雖然都是凱爾特人,羅馬卻將阿爾卑斯山以西,現在的法國、瑞士、比利時、荷蘭、德國南部、義大利北部的稱為高盧人。
根據羅馬人的記述,高盧人粗放豪邁,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很早就會做乳酪,暴飲暴食的;私生活比較隨意,不論是同性還是異性關係都大膽開放,保持著動物一般的隨性和天然,讓羅馬人都有點不能接受。
西元前二世紀,羅馬征服了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山南高盧,後來又征服了地中海沿岸的那爾波高盧,剩下的事,就是凱撒壯麗而慘烈的征服山北高盧的戰爭,應該說,就是高盧成就了後來的凱撒。
西元前五十三年左右,整個高盧被納入羅馬成為一個行省,此後,高盧的發展就在羅馬文明的深刻影響之下了。
羅馬文明是已經一種已經充分發展並成熟的奴隸制文明,它進入高盧地區,帶來了健全的政治體制,發達的技術和各種方式的貿易。雖然現在很多人喜歡假設,如果羅馬沒有同化高盧,現在的法蘭西文明將是什麼樣子,會不會受希臘移民的影響,成為希臘文化的延伸。這是很沒有意義的論題,學術界的大師們有的時候實在太閒。
高盧的羅馬時代接受了基督教。跟羅馬一樣,早期的基督徒,一直被屠殺和鎮壓,一批批的殉道者用生命和熱血奠定了基督教在歐洲的統治基礎。
二六二年,在巴黎傳教的主教鄧尼斯被斬首,傳說行刑後,鄧尼斯主教撿起自己的頭顱,清洗乾淨,抱著腦袋向北走了六千步才身亡。為了紀念他,那裡就建造了聖丹尼大教堂,後來的法蘭西諸王,都尊聖鄧尼斯為王室的保護神,西元六世紀左右,聖丹尼教堂成為皇家的陵園,安葬著好幾代的法王和王后。
羅馬高盧結束於四世紀,各種蠻夷部落一輪輪的進佔和侵襲。西元四七六年,西羅馬最終覆滅時,高盧大地上交織著兩種居民,一種是高度文明帶有羅馬印記的高盧人,一種是來自日耳曼各部落的形象奇特的蠻夷。
三、羅蘭之歌
所謂「法蘭西」,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法蘭克王國的西部,而法蘭克王國的主要故事,老楊在《德意志是鐵打的》中,已經詳細介紹過了。按老規矩,實在沒有新內容可以寫,我們就講故事吧,介紹一部法國的史詩《羅蘭之歌》。
羅蘭之歌講的是查理大帝對西班牙穆斯林的征戰故事。在這篇故事中,查理大帝超過兩百歲了,銀髮飄飄披在後背,長鬚雪白垂在胸前,看來歐洲人就喜歡這個造型,有想起了哈利波特的鄧不利多校長。
查理大帝在西班牙征戰七年,征服了無數城池,只有薩拉戈薩還沒有屈服,查理大帝預備對其用兵。薩拉戈薩的馬西里王知道不是大帝的對手,就派了個使者去求和乞降。只要大帝退兵回家,馬西里王將送上金銀財寶和人質,隨後他本人將親自去面見大帝,並受洗成為基督徒。
大帝的將士分了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的是查理曼旗下最神勇的騎士,他的外甥羅蘭伯爵,主和的是羅蘭伯爵的繼父甘尼侖。從二人的對話來看,父子倆可能原本就不太和睦。
查理曼決定派個人隨薩拉戈薩的使者回去面見馬西里王,看看他的誠意,試探他是不是耍陰謀。這是個很危險的差事,因為馬西里王曾經詐降,而查理曼派去的使者被他剁了腦袋。
英勇的法蘭西騎士們當然不會貪生怕死,都爭先恐後地要去。查理曼心痛這些愛將,誰也不放。這時,羅蘭伯爵推薦了甘尼侖,理由是這個夥計智商有點高,應該能完成任務。甘尼侖一聽就火了,你小子這是想害死我呢!估計是查理曼覺得甘尼侖打仗不頂用,只能當文職幹部使,所以就接受建議把他派去了。
甘尼侖智商是挺高的,他一上路就想到了既保全自己又報仇的辦法。他在陸上就說服薩拉戈薩的來使,說願意幫他們出一個打擊查理曼的妙計。見到了馬西里,甘尼侖就給他們上了一課,說是查理曼之所以如此好鬥,征伐不休還百戰百勝,原因就是因為身邊有羅蘭這個人。羅蘭總挑唆查理曼出門打仗,而且他自己還驍勇異常,只要想辦法除掉羅蘭,查理曼相當於丟失了一隻右臂。
具體計畫是這樣:馬西里按約定送出金銀珠寶還有些當地的怪獸,獅子老虎熊之類的東西,還有十幾名身分尊貴的人質,並承諾一定會皈依基督教,讓查理曼放心撤回家去。但他大軍輜重太多,一定要有人殿後,這麼危險的任務,羅蘭一定接手,等查理曼大軍一過庇里牛斯山的隘口,馬西里就集合大軍,將羅蘭和殿後的部隊幹掉。
馬西里一拍巴掌,說此計大妙。甘尼侖成了薩拉戈薩的貴客,收受了馬西里王和王后的大批貴重禮品,帶著約定的貢品和人質,甘尼侖風風光光地回到了查理曼的駐地。
收到東西和人質,就該撤兵了。誰殿後,甘尼侖趕緊推薦了羅蘭。誰都看出他是報復,不過羅蘭也不介意,本來他就決定接下這項任務的。查理曼本來預備將十萬大軍留給他一半,羅蘭說兩萬足矣,然後跟他主公揮淚而別。
查理曼大軍剛走,馬西里的四十萬大軍就集結到了附近,看著對方的軍隊黑鴉鴉望不到邊,羅蘭的好友奧利維就說,應該吹響號角,召喚查理曼回兵救援。
羅蘭伯爵一向托大,自信爆棚,而且有點病態的冒險精神。他認為此時吹號求救,那是懦夫和丟臉的行為,他決定以兩萬人馬跟四十萬穆斯林拼一仗。奧利維共勸了羅蘭三次,三次都被拒,沒辦法了,碰上這麼個統帥,這兩萬人肯定是交代在異鄉了。
戰鬥很慘烈,法蘭西的騎士們以一當十,不對,要以一當二十才能頂住。羅蘭伯爵更是如趙子龍附體,於大軍中穿梭自如,殺人無數,血染戰袍,還殺掉了馬西里王的獨子,砍掉了馬西里王的一條胳膊。
誰附體也沒用,眼看法蘭西的戰士們越來越少,羅蘭自己也受了重傷。這時,他開始想要吹號角求救了。奧利維很鄙視他,說該吹的時候你不吹,如今打光了,死絕了,你吹有什麼用呢?羅蘭的騎士精神回答,不是自己怕死,是讓主公過來收拾兄弟們的屍首並報仇。
羅蘭吹響了號角,查理曼也聽到了。不過甘尼侖卻說,這肯定是羅蘭閒著沒事跟手下狩獵玩呢。過了一會兒,號角聲再起,查理曼聽出了號角中的淒惻和悲涼,認定是出事了,大軍掉頭支援。
聽到羅蘭的號角響起,馬西里的士兵們就知道查理曼的軍隊要殺回來了,趕緊撤兵。羅蘭此時已經無力再戰,倒在地上,他又想起他的寶劍不能落在異教徒手裡,又堅強地爬起來,想在石頭上將寶劍砍斷。砍了三次,岩石切出一個豁口,寶劍毫髮無傷,中世紀的鋼鐵冶煉技術,那是相當高強。
查理曼回兵後,見到了遍地的屍體,隨後他就懷著巨大的傷痛追擊敵人,滅了薩拉戈薩。回到法蘭西後,甘尼侖被四匹馬拉著撕成了碎片,連同他三十個親戚也被吊死。
《羅蘭之歌》是法蘭西最古老的文學作品,也源自於民間的傳唱,大約在十一世紀時最終成文,四千零二行的長詩。現存於世的有好幾個版本,不過公認牛津大學收藏的抄本為權威。
歐洲所有的史詩幾乎都關於帝王霸業,不過這部《羅蘭之歌》背後的史實卻不是很體面,大約西元七七八年,查理曼進攻薩拉戈薩,後因阿基坦地區叛亂,他不得不撤兵回家,穿越庇里牛斯山時被西班牙人和加斯科涅人伏擊,後門部隊全軍覆沒,財物輜重也被搶光,布列塔尼邊區總督羅蘭戰死。
《羅蘭之歌》不僅是文學作品,更是一部歷史,它包含的關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衝突,法蘭西君臣之間的關係態度都是中世紀法國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後來法國的騎士在作戰時的魯莽衝動個人英雄主義,也是深受這個傳說的影響。
作為一部中世紀的史詩,《羅蘭之歌》浩大磅?,據說文辭還相當優美,這個事老楊不好評價,我看的是楊憲益老師的譯本,其中的戰鬥描寫頗有畫面感,尤其是羅蘭臨死前,傷痕累累,腦漿崩裂,居然還屢屢爬起來忙著忙那,對著一塊石頭連砍帶剁,還換了好幾個倒下的姿勢,讓人不由得想起了《十面埋伏》裡的章子怡。
四、家賊外盜誰更狠
八四三年的《凡爾登條約》,查理曼的帝國被他幾個孫子撕開分了,接手西法蘭克的,最小的孫子,禿頭查理。
查理曼帝國一被肢解,周圍的敵人都樂壞了,小樣,現在還收拾不了你嗎?於是,各種造型火爆,模樣怪異的敵人,像商量好了一樣,從四面八方,動作整齊地開始向法蘭克王國進攻。
九世紀,歐洲受到來自三個方向的襲擊:在東部,是馬札爾人,也就是後來的匈牙利人,他們的主要攻擊目標是東法蘭克王國和亞平寧半島(這部分故事參看《德意志是鐵打的》);來自南方的穆斯林,不斷騷擾西法蘭克南部和地中海沿岸;而最狠的,是來自北方的老朋友,維京人又叫諾曼人。
在《老大的英帝國》中,老楊大致介紹了諾曼人的背景和崛起,以及他們對英倫三島的攻擊和滲透。在九--十世紀這個維京人組團打劫的黃金歲月,丹麥、挪威、瑞典選擇了不同的發財方向。瑞典人選擇了從北到南貫通了中歐,一直進入到了黑海沿岸,並建立了羅斯公國,最後發展成為俄國。丹麥和挪威的重點放在西歐,英吉利海峽成了他們的遊樂場,那些線條流暢的龍頭戰船在這裡往來穿梭,氣定神閒,想去英國就沿泰晤士河進入倫敦,想去法國就沿著塞納河進入巴黎,或是串門或是搶東西,悉聽尊便。
諾曼人是職業搶匪,絕對不是烏合之眾。這個團夥不僅裝備精良,員工素質過硬,最重要的是,每次出手,都會經過嚴格地策劃和計畫,從不打沒有把握的仗。比如,根據他們的情報,西歐大陸,當時當地,最有錢的單位就是修道院,天主教的統治地位讓修道院斂了不少錢財,金銀滿屋,而因為自持有上帝罩著,這種公司幾乎沒有保安設施,連門衛都沒配一個。諾曼人認為,這樣的地方,不搶對不住奧丁(奧丁是維京人信仰的大神)。於是乎,修道院首當其衝,損失慘重。諾曼人挺不厚道的,把修道院搶劫一空,還要強姦修女。傳說,當年有個修道院看到海盜來了,修道院的女院長割掉了自己的鼻子和上唇,其他的修女看到院長這麼剛烈,也跟著將臉割得鮮血淋漓。此舉收到了效果,海盜雖然什麼大市面都見過了,一屋子滿臉鮮血的女人還是有點驚悚。他們拿走了修道院的金銀財寶,而後一把火連屋子帶修女全部燒掉,讓這些女人保住了貞潔。由此我們可以感覺到諾曼人出手之狠辣。
查理曼大帝時代,諾曼人就已經對法蘭克王國周邊動手動腳了,可是礙於大帝的神威,維京人審時度勢地,比較收斂。三個倒楣孩子手足相殘打得熱鬧時,維京人圍觀得一臉壞笑。
禿頭查理年齡雖小志氣高,跟幾個哥哥惡戰之後,終於三分天下有其一,意氣風發去西邊上任登基去了。西法蘭克各路諸侯看著這位新來的老大,最明顯的態度就是,冷漠,不鳥他,而且爭先恐後地鬧獨立。
不論是對待作亂的貴族還是維京人,禿頭查理都沒有對付自己兄弟那樣的神勇,他只能是花大把銀子送走維京人,再跟自己的封臣們陪小心。
禿頭查理死後,接班上位的西法蘭克國王一個比一個沒用,維京人在西歐不斷深入,而西法蘭克的各路諸侯勢力也越來越大。
八八五年,維京人圍困巴黎,有位叫羅貝爾的公爵抵抗了諾曼人的進攻而聲名大噪。羅貝爾在戰鬥中喪生,留下兩個兒子由修道士于格照管。
九一一年,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三世(外號叫「天真漢」或者「簡單查理」)實在是受不了諾曼人的折磨了,好在海盜們在海上溜達久了,也想過安定日子,於是,查理跟海盜頭子羅洛簽訂和約,將塞納河下游沿岸的土地割讓,海盜成立屬於自己的公國,不過要皈依基督教和宣誓成為法王的封臣,諾曼公國由此就出現了。
安撫了諾曼人,諸侯們還沒完呢。簡單查理後來就被他的封臣們玩弄於股掌,經常被囚禁。這一輪西法蘭克諸侯的爭位混戰,還是以羅貝爾公爵的兒子勢力為最強。加洛林的末代法王路易五世在一場狩獵事故中死去後,羅貝爾家族的于格‧卡佩終於登上了西法蘭克的王位。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