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第八日的蟬》、《樹屋》、《彼岸之子》作家 角田光代
微小說般的七日登山紀行散文。一部喚起對大自然深刻感動的遊記傑作。
零登山經驗挑戰三千公尺的高山!原來登山和寫作是同一回事?
停下了腳步,便哪兒也去不了。
沒有任何身外之物的渺小自己,是讓自己和無以名狀之物相遇的唯一道具。
三浦紫苑:「登山就像活著一樣,寫作也像活著一樣。
在角田小姐誠實的堅定態度和毅然的腳步中,我感受到人類普遍的生存之道。」
林水福(日本文學專家、南臺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教授)―――專文推薦
郝譽翔(小說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劉梓潔(小說家、編劇)―――高度推薦
出發前,角田光代滿心期待著,這一路上將有佳餚美酒陪伴,在山裡散步的中途會停下來休息,喝葡萄酒吧?真是時髦的遠足啊!
然而,當一行人抵達標高2320公尺的小屋時,眼前竟是一片銀白世界,風咻咻地吹個不停,甚至捲起了表面的雪花。視野可見之處全被染成白色,幾乎連前方數公尺都看不見,必須頂著快被風吹走的身子才抵達屋內。角田跟著同伴一一穿上雪靴、固定在腳踝的尼龍保暖物等裝備時,內心的「蹊蹺感」迅速放大:「我想像中的在山裡散步的快樂遠足呢?怎麼會變成這副重裝備模樣?而且腳下的雪靴宛如滑雪靴般又硬又重。」
到底這是一趟什麼樣的「健行」之旅呢?
■不管是城市還是山,我喜歡走路
走在繞三煙囪山麓一圈的路上,角田感覺眼前的景色像突然離開了地球,被帶到外太空了。她在心裡懊惱著好想回去,卻領悟到:「如果不繼續走,是回不去的。不繼續走的話,哪裡都到不了,只能被困在積雪的岩山中。」聽嚮導馬立歐分享登山心情,她也疑惑著:「帶著只想回家的心情一路走過來的山路,在事後回想時,會感到片刻的歡愉嗎?」
然而,在登山行程結束之後,角田發現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山裡,她喜歡走路。「光是以雙腳走路,眼前的風景便不斷地改變。反過來說,不走的話,風景永遠不會有變化。瀑布、岩石、樹木、山巒、涼風,一直存在彼處,如果不用自己的雙腳走向它們,永遠都不會邂逅新的事物。沒有任何身外之物的渺小自己,是讓自己和無以名狀之物相遇的唯一道具。」
■發現登山和寫作的關係
嚮導馬立歐對角田說,登山不光是單純的快樂,這點應該和寫作很接近。
角田在登山的過程中,也不斷想著自己所擁有的「語言」。像是在山裡停下腳步時,她望著眼前遼闊的風景,好幾度失去話語,發現自己不曾擁有能夠描寫如此壯觀且不曾見過的風景的詞彙,因而領會了:「世界在語言之外。不走出去的話,就無法走出自己的世界,無法取得自己的語言,那個世界就永遠都在外圍。面對語言,我恐怕只能不斷的繼續挑戰下去。」
原來登山真的跟寫作很像,角田說:「就像自己沒看過的世界永遠不存在一般,無法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那個世界的話,永遠也無法擁有那個世界。就像登山家無法清楚說明自己的心情,只是一心往山頂去,我也藉由持續寫作才能找到我的語彙吧。」
■旅途中遇見的人們
習慣獨自旅行的角田,透過這次旅行感受到:「與人相遇才是旅行。」
當她在飛機上回想旅行中邂逅的人事物時,最先浮現的是人們的臉。這些住在山麓小鎮的人們,有著迷人的相近氣質:「每個人都很隨性自我,沒有一絲卑微的感覺,而且每個人對他人都很寬容。」
對於角田提出的問題:「為什麼選擇在山裡生活?」人們回答的是:「因為我出生在這裡」、「因為我喜歡山」如此簡單的答案,沒有誇大美化「生活在山裡」這件事,只是在喜歡的地方生活,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這讓角田深受感動。
而讓角田覺得意義最深刻的事,是和馬立歐的邂逅。馬立歐所描述的宗教觀、世界觀,在她心中留下濃濃的色彩。「能和他在山裡相遇真是太幸運了。假如是在東京的某個角落,或是羅馬的某個觀光景點和他相遇,他所說的話肯定無法在我內心擁有如此的重量。」
■登山戰友三浦紫苑的觀點
三浦紫苑同樣受邀參加過「健行散文紀行」節目,前往印尼的峇里島健行。
在閱讀本書後,三浦發現角田在義大利做的事,不是「在山裡行走」而是「攀登雪山」一事。在想像著快樂的「在山裡旅行」的同時,卻陷入了攀登雪山的窘境,帶著一會兒驚愕、一會兒恐懼的心情,與山纏鬥的冒險記,肯定讓讀者一會兒哭、一會兒笑。
實際體驗過登山的她,認為在登山時,感覺辛苦和快樂是9:1,但回想時,卻變成快樂占9.5,被問是否要再挑戰一次的猶豫占0.5。而角田的這本書,就是將登山的不可思議、快樂和辛苦濃縮在一起的著作。「即使每天每天對著桌子描寫風景,也不如實際親眼看到一次,還要比文章正確多了。因此有很多人不得不繼續登山、練習跑步、不停寫作。這些行為,即使問了也不會有什麼答案,只能在沒有答案的狀態下繼續實踐,也等於是『不斷地思索活著的意義吧』。」
◎本書特色
‧附旅行路線簡圖,讓讀者更能融入作者所身處的世界。
‧特別收錄有相似經歷的小說家三浦紫苑為本書所寫的解說。
◎裝幀特色
書衣紙張佈滿自然麥穗纖維,採四色加特色印刷,日文燙霧白,內封燙珍珠箔;書腰有如雪地般的壓紋,使用觸感優雅的美術紙裝幀,內外皆展現細緻風格。
名人推薦
◎推薦序──集純文學與大眾文學之美的角田光代
文/林水福(日本文學專家、南臺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教授)
出版社希望我多談談角田光代,因此,我想先從她的得獎紀錄看她的「成長」歷程。
角田光代,這名字我很早就注意到,是從我長期訂閱《海燕》雜誌(現已停刊)開始。一九九○年角田和松村榮子同獲《海燕》第九屆新人文學獎。雖然登上文壇的時期差不多,但松村榮子在翌年就獲得芥川獎,一躍而為文壇的新星與寵兒,而角田雖然連續三屆被列為芥川獎候選,但始終與芥川獎無緣。角田因此有段時間陷入低潮。然而,現在看來,未獲芥川獎對角田來說儘管是一項打擊,卻也為她帶來轉機,這句話怎麼說呢?
請先看角田的「候選」資歷:昴文學獎候選(一九八七年)、芥川獎候選(一九九二年上半期、一九九二年下半期、一九九三年上半期。)、三島由紀夫獎候選(一九九五年、一九九七年、一九九九年)、野間文藝新人獎候選(一九九六年)、坪田讓治文學獎候選(一九九六年)、直木獎候選(二○○二年下半期)、川端康成文學獎候選(二○○五年)、本屋文學大獎第六名(二○○五年《對岸的她》,二○○八年《第八日的蟬》)、島清戀愛文學獎候選(二○○九年)。
再來看角田的得獎紀錄:野間文藝新人獎(一九九六年,第十八屆)、坪田讓治文學獎(一九九七年,第十三屆)、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一九九九年,第四十六屆)、路旁之石文學獎(二○○○年,第二十二屆)、婦人公論文藝獎(二○○三年,第三屆)、直木獎(二○○四年下半期,第一三二屆。得獎作品《對岸的她》,與二○○五年本屋文學大獎第六名為同一作品。)、川端康成文學獎(二○○六年,第三十二屆)、中央公論文藝獎(二○○七年,第二屆。得獎作品是《第八日的蟬》,與二○○八年本屋文學大獎第六名為同一作品。)、伊藤整文學獎「小說部門」(二○一一年,第二十二屆)、柴田鍊三郎獎(二○一二年,第二十五屆)、泉鏡花文學獎(二○一二年,第四十屆)、河合隼雄物語獎(二○一四年,第二屆)。
從她的各種獎候選及得獎紀錄,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首先,從三次芥川獎及三次三島由紀夫獎的候選,可以看出角田光代原以純文學出發。有趣的是,角田在二○○四年獲得以大眾文學為對象給獎的直木獎,在二○○五及二○○六年的川端康成文學獎候選及得獎,也說明她在純文學領域具有一定的評價及肯定。
這讓人想起以純文學出發獲得芥川獎,後來在大眾文學、尤其是推理小說方面成一派宗師,開創社會派推理小說的松本清張。其次,也讓人聯想到先獲得直木獎,後來當芥川獎評審的山田詠美。大抵上,純文學作家的文章密度較高,往往表現作者的思想性;直木獎作品較通俗,容易為讀者接受。松本清張、山田詠美可說純文學與大眾文學兩者之長兼具,作品一直受到讀者歡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因他們的文章足以吸引純文學與大眾文學的讀者,而能在文壇能屹立不搖嗎?
另外,角田自一九九二年至二○一四年為止,無候選和得獎紀錄的只有一九九八、二○○一、二○一○、二○一三等四年。二十三年間只有四年無候選與得獎紀錄,環視日本文壇幾人能夠?
角田有一次接受訪問時說:「最初的十年,一年裡只有一本四萬字小說的邀稿而已,心想這樣下去不行,於是下定決心目標朝一千本前進,每天鍛鍊文章。總之,寫!寫!寫!拚命地寫;同時並進的是讀!讀!讀!拚命地讀!」角田是「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坐在電腦前面工作」的類型,有點像「公務員型作家」。三島由紀夫是寫稿子時會住到飯店裡專心寫作的類型;其實,遠藤周作也跟角田光代類似,白天到另租的寫作室工作,傍晚或晚上才回家。
大約從二○○四年獲直木獎之後,角田光代的寫作路線似乎有往大眾文學的方向稍微調整。後來獲得的獎項屬大眾文學的味道較為濃厚;其中,柴田鍊三郎獎是不折不扣的大眾文學獎。同時,先「候選」再得獎的現象已沒有了,這意味著文壇(評審)對她的肯定,換句話說她在文壇的分量增加了。
接下來,我想談一下角田光代這本《明天到阿爾卑斯山散步吧。》和她的文體。
為什麼有這麼一本登山紀行散文集出現呢?原本是二○○四年日本NHK拍攝的節目,邀請作家參與「健行」(其實是登山,登難度非常高的山)。
過程「驚心動魄」,然而在角田光代「清澄」筆調之下,剛開始、尤其是看慣華文麗詞的讀者,或許覺得味道不夠「濃厚」;但我相信很快就會習慣角田「清澄、平淡」其實「餘韻十足」的風格。試看:
我們一佇足,立即被周圍的寂靜包圍住,除了自己的呼吸之外,什麼都聽不見。處在無聲世界裡,震撼的巨大岩塊就聳立在眼前,讓我有一種錯覺,彷彿岩山把全世界的聲音都吸了進去。這一瞬間,不只是我站立的地方,甚至連我生活的東京和曾經旅行過的所有城市,都變得寂靜無聲。(○頁)
這裡沒有過多的修辭,但是臨場感十足,不是嗎?我讀這段文字時,感到震顫,湧現一種有如面對神明的敬畏與肅穆心情。
嚮導馬立歐曾徒手攀上怎麼看都是垂直指向天空的岩石,卻說:「去年夏天,我也曾來三煙囪山攀岩。」口氣似乎像在說我剛剛去了一趟郵局般若無其事地平靜。
對於這本紀行散文,角田光代的筆調讓人感覺就像馬立歐的語氣,似乎平淡無奇,其實大有可觀。例如途中的風景、宗教文化的差異、面對大自然的心境、對於聲音的特殊描述等。
登頂之後,角田光代寫道,「如果要用我的語彙來表現山頂所見的風景呢?我發現我語塞了,找不出適當的用詞。我似乎欠缺表達從山頂看到景色的相關詞彙。」閱讀本書後,相信能了解這句話的真意。我喜歡角田這種誠實又認真的態度!
-------------------------------------------------
◎解說──輕鬆的在山裡健行?
文/三浦紫苑
問題出在「trekking」﹝健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大辭林》裡寫著:「以徒步的方式在高山的山麓旅行。山中步行。」似乎和以山頂為目標的「登山」不太一樣。健行給人「在山裡行走」,快樂的山中散步的印象。
但閱讀本書後,且越讀到後面,就會發現根本是謊言。角田光代小姐在義大利做的事,不是「在山裡行走」而是「攀登雪山」一事。在想像著快樂的「在山裡旅行」的同時,卻陷入了攀登雪山的窘境,帶著一會兒驚愕、一會兒恐懼的心情,與山纏鬥的角田小姐的冒險記,肯定讓讀者一會兒哭、一會兒笑。
其實我也一樣受邀參加過「健行散文紀行」(??????‧????紀行),並且和角田小姐一樣,幾乎由相同的節目製作人員(鈴木、菅原、渡邊、石井)陪同。
我收到的邀約是,「要不要一起去印尼的峇里島健行呢?」峇里島是那個度假聖地峇里島?有山啊?我的腦海浮現一堆疑問。最基本的疑惑是,健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輕鬆的在山裡步行啊。」
鈴木和菅原在事前的見面討論會上笑著回答,並且把角田小姐演出的節目影片給我參考。
看到影片中的角田小姐在義大利的雪山裡,幾乎被埋沒在雪堆裡,在陡峭的斜面往上爬。
哇!這太奇怪了吧!這影片根本就是「攀登雪山」無誤!跟輕鬆的「健行」有著天壤之別。
我臉色蒼白的問鈴木和菅原。
「健行是指攀登雪山吧?」
「怎麼會呢。」(爽朗地笑著。)
「但、但是角田小姐攀爬的明明就是……」
「沒問題的!峇里島的山不會有雪的!」(爽朗的笑臉中摻雜了一絲邪惡的笑意。)
我相信了他們的話,後來去峇里島。峇里島確實沒有雪,但對平常習慣懶散在家的我來說,除了「酷刑」之外,再沒有更適合的形容詞。不用懷疑,就是「登山」。在旅行途中,我不斷地喃喃自語:「請告訴我健行的定義。」鈴木小姐每次聽到只是鼓著笑臉回答:「啊,也可以說是接近登山的走山吧。」
因此,我和角田小姐可說是在相同成員的陪同下,挑戰不習慣的爬山活動之登山戰友。有時,大家還是會聚在一起吃肉喝酒,角田小姐和我每次喝醉後就會開始抱怨:「真是被騙了呢!」專業又有禮貌的工作人員們總是笑著打諢:「啊啊,哈哈!」
實際上,在登山時,感覺辛苦和快樂是九比一,但現在回想起旅行的事,卻變成快樂占九‧五,被問是否要再挑戰一次的猶豫是○‧五的比例。健行(應該說登山)真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本書就是將此不可思議、快樂和辛苦濃縮在一起的著作。雖然明知道即使問了也不會有答案,但就是不得不問。像是「為什麼要登山?」、「為什麼要跑步?」、「為什麼要以文章來表現?」這樣的事。
又不是
目錄
◎解說:輕鬆的在山裡步行?文‧三浦紫苑
◎文庫版增序:獲得的不是經驗而是自信文‧角田光代
◎前言 我的義大利回憶
I邂逅──科蒂納城(Cortina)
「我完全沒有在山裡走的經驗,沒問題嗎?」我問馬立歐。
「沒問題,沒問題。明天要走的路不會很辛苦。」
馬立歐輕鬆地說。是喔,我依然無法想像,但看來不是很困難的路程。
II岩塊之宇宙──三煙囟山(Mt. Tre-Cime)
我們一佇足,立即被周圍的寂靜包圍住,除了自己的呼吸之外,什麼都聽不見。處在無聲世界裡,震撼的巨大岩塊就聳立在眼前,讓我有一種錯覺,彷彿岩山把全世界的聲音都吸了進去。這一瞬間,不只是我站立的地方,甚至連我生活的東京和曾經旅行過的所有城市,都變得寂靜無聲。
III有大瀑布的溪谷──挑戰菲拉塔(Ferrata)
「登山時,有一種能和不是自己的大自然的什麼融合成一體的感覺。」馬立歐說。
我彷彿能理解他想說的,藉由書寫確實讓我有一種渺小的自己好像和什麼更大的東西相繫的感覺。即使那只是一種錯覺。我漸漸開始理解馬立歐和山之間的關係。
IV牧羊人之村──休閒農業
對這些人來說,原來在這裡過著自給自足生活一事沒什麼大不了的,我想。在喜歡的地方生活,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不需要理由,是如此自然而然的事。不論是速食或慢食、都會或鄉下、農藥或無農藥,在這個世界上多元共存,這也是因為各有所需才會存在。
V有十字架的山頂──沙索迪史特里亞山(Mt. Sas De Stria)
在登山之前,我一直想像著,登上山頂力要試著想像連佐所說的自由感受,那種站在世界頂點的心情,會不自覺地叫出「我做到了!」…… 比起征服感,我感受到的是困惑。比起成就感,我更覺得茫然若失。比起「我辦到了!」我反而有一種空無的呆然。這就是我在山頂的心情。
VI多洛米蒂山脈的女王──馬爾莫拉達山(Mt. Marmolada)
我回望自己一路走來的路途,在全白的山斜面上有著彎彎曲曲的足跡,小到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而且,雪面的下方是看不到盡頭的冰河。那是在我出生以前,無法明確回溯的遠古時代就結成凍的水流。凝視著前方的風景,我感覺看到的不是雪山的斜面,而是巨大的時間。
VII再見了,多洛米蒂山脈!
這次我遭遇的大自然,是如此的巨大,超乎我的理解之外,並非是「珍惜」、「守護」這樣的對象。我們沒有能力守護,而是我們不得不被守護著。我們在不只是溫柔也不只是美麗的大自然中,被守護著過生活。這種虔敬之心,不論是誰都有過。
結語 滿滿的感謝
在我內心,多洛米蒂山脈的天空今天肯定也很晴朗,被寂靜包圍的穴窟群山穿越雲層,聳立直指天際。我們的足跡當然早就消失不見了。但我滿心期待著有一天能再印上新的足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