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王牌:王建民
ACE IN AMERICA-The story of
內容簡介
冷靜沉著的王建民,為什麼在大聯盟曾兩度眼中含淚?
不甘之淚
還記得2006年6月18日,華盛頓國民隊的再見全壘打嗎?
他一邊拭去臉上汗水,一邊告訴自己,只要再兩個出局數就結束了。但是馬龍.安德森打出了一壘安打;下一球位置偏高了,被萊恩.辛瑪曼逮個正著,球兒被掃出左外野圍牆——再見全壘打!一瞬間豬羊變色……王建民呆呆地在投手丘上站了幾秒以後,眼中含淚的他慢慢走向場邊休息區,憤怒地把手套摔在板凳上,雙手抱頭坐著……(第14章/心碎的完投敗 )
榮耀之淚
一個月後,同樣的淚光,代表的卻是不同的心情:
王建民在妻子吳嘉姈陪伴下,回到史坦頓島球場參加背號退休儀式。他第一個見到的人,就是現在已升任球隊總經理的羅傑斯。年輕人給這位有如媽媽般的主管一個大大的擁抱。羅傑斯說。送紀念品給王建民時,他眼中閃著淚光!「王建民從洋基球場回來這裡,卻這麼謙虛有禮貌。他好像有點措手不及呢!無論如何,球迷一定會記得他,也會有一群朋友陪伴著他。」(第4章 小聯盟的出發與再出發)
不甘之淚
還記得2006年6月18日,華盛頓國民隊的再見全壘打嗎?
他一邊拭去臉上汗水,一邊告訴自己,只要再兩個出局數就結束了。但是馬龍.安德森打出了一壘安打;下一球位置偏高了,被萊恩.辛瑪曼逮個正著,球兒被掃出左外野圍牆——再見全壘打!一瞬間豬羊變色……王建民呆呆地在投手丘上站了幾秒以後,眼中含淚的他慢慢走向場邊休息區,憤怒地把手套摔在板凳上,雙手抱頭坐著……(第14章/心碎的完投敗 )
榮耀之淚
一個月後,同樣的淚光,代表的卻是不同的心情:
王建民在妻子吳嘉姈陪伴下,回到史坦頓島球場參加背號退休儀式。他第一個見到的人,就是現在已升任球隊總經理的羅傑斯。年輕人給這位有如媽媽般的主管一個大大的擁抱。羅傑斯說。送紀念品給王建民時,他眼中閃著淚光!「王建民從洋基球場回來這裡,卻這麼謙虛有禮貌。他好像有點措手不及呢!無論如何,球迷一定會記得他,也會有一群朋友陪伴著他。」(第4章 小聯盟的出發與再出發)
名人推薦
台中市長 胡志強
北體院球類運動學系系主任(王建民北體教練) 高英傑
《時報周刊》社長 張國立
ESPN球評、蕃薯藤運動網總編輯 曾文誠
奧運銀牌得主、杜哈亞運中華隊投手教練 郭李建夫
聯合晚報總主筆、名作家 蔡詩萍
芝加哥白襪隊培訓新星 林伯佑
感動聯名推薦
北體院球類運動學系系主任(王建民北體教練) 高英傑
《時報周刊》社長 張國立
ESPN球評、蕃薯藤運動網總編輯 曾文誠
奧運銀牌得主、杜哈亞運中華隊投手教練 郭李建夫
聯合晚報總主筆、名作家 蔡詩萍
芝加哥白襪隊培訓新星 林伯佑
感動聯名推薦
目錄
(推薦序)用眼睛說話,用腦袋投球!/台中市長 胡志強
(推薦序)給建民和熱愛棒球的孩子們/台北體育學院球類運動學系系主任 高英傑
(推薦序)你真的認識王建民嗎?/ESPN球評、蕃薯藤運動網總編輯 曾文誠
(推薦序)王建民讓我太太成了頭號棒球迷/聯合晚報總主筆、名作家 蔡詩萍
第一章 從沒想過,我會在這裡
第二章 起點:從籃球場到投手丘
第三章 創洋基隊史紀錄的簽約金
第四章 小聯盟的出發與再出發
第五章 披上中華隊戰袍:最榮耀的三次國際賽
第六章 傷痛折磨:手術與復健的淬練
第七章 絕技的修煉:伸卡球新任代言人
第八章 那天,我四點才睡著:菜鳥投手初亮相
第九章 交易大風吹:用「王」去換火箭人?
第十章 盛夏的奇蹟:傷痛、復活與季後賽初體驗
第十一章 經典賽風波:王牌投手的無奈與掙扎
第十二章 站穩「世上最寂寞的投手丘」
第十三章 邁向巨星之路
第十四章 心碎的完投敗
第十五章 夏日鑒戰:征服芬威球場
第十六章 他值得賽揚獎嗎?Cy Wang?
第十七章 未來:瘋狂季後賽之後
尾聲:亞洲巨投競豔
(推薦序)給建民和熱愛棒球的孩子們/台北體育學院球類運動學系系主任 高英傑
(推薦序)你真的認識王建民嗎?/ESPN球評、蕃薯藤運動網總編輯 曾文誠
(推薦序)王建民讓我太太成了頭號棒球迷/聯合晚報總主筆、名作家 蔡詩萍
第一章 從沒想過,我會在這裡
第二章 起點:從籃球場到投手丘
第三章 創洋基隊史紀錄的簽約金
第四章 小聯盟的出發與再出發
第五章 披上中華隊戰袍:最榮耀的三次國際賽
第六章 傷痛折磨:手術與復健的淬練
第七章 絕技的修煉:伸卡球新任代言人
第八章 那天,我四點才睡著:菜鳥投手初亮相
第九章 交易大風吹:用「王」去換火箭人?
第十章 盛夏的奇蹟:傷痛、復活與季後賽初體驗
第十一章 經典賽風波:王牌投手的無奈與掙扎
第十二章 站穩「世上最寂寞的投手丘」
第十三章 邁向巨星之路
第十四章 心碎的完投敗
第十五章 夏日鑒戰:征服芬威球場
第十六章 他值得賽揚獎嗎?Cy Wang?
第十七章 未來:瘋狂季後賽之後
尾聲:亞洲巨投競豔
試閱
精彩摘錄
「見到他時,我熱淚盈眶。看著王建民成功的過程,就好像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一樣。……我相信他會珍惜、感念在史坦頓島的成長歲月。他沒把自己當成大明星,我想,他依然自覺自己是一個球員,盡力投好每一場球。」——史坦頓島洋基隊總經理珍‧羅傑斯/第四章 小聯盟的出發與再出發
二○○一年春天,「唇狀肌撕裂傷」找上王建民,他會不會變成下一個美夢破碎的年輕好手?復健是條漫漫長路,對一個鋒芒乍現、卻仍無法掌握未來的小聯盟新秀而言,更是特別痛苦難熬。……有四個星期手臂都掛著吊帶,唯一能做的活動就是踩健身腳踏車。史坦頓島的隊友都在準備新的球季時,只有他被留下。「那段時間很慘。」他說,「我只能等,就是等,為了我的肩膀,只好照著他們所說的去做。」 ——第六章 傷痛折磨:手術與復健的淬練
王建民用他的筆記型電腦在晚上關心賽況,並且跟幾個中華隊球員通電話。輸給南韓讓他特別難以接受——因為那一場比賽原本非常有可能由他先發,他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本來有機會擊敗韓國隊,但是最終卻只能選擇留在佛羅里達。他說:「我真的無能為力,內心有一種無助的感覺。我好希望台灣贏球。」——第十一章 經典賽風波:王牌投手的無奈與掙扎
他回美國後就知道,任何洋基隊員都不可能獲得百分之百的保障。……明明只需要五個先發投手,春訓營地卻來了七個。……牛棚只有五個投手丘,那到底誰會被擠到外面,錯失傳統的拍照機會? 王建民第一局就被敲出兩支帶有一分打點的一壘安打,第二局連續被夯出兩支陽春砲,觀戰的一大群洋基隊主管全部臉色鐵青。……古德瑞後來說:「當時看起來他好像隨便亂投,根本搞不清楚本壘板在哪裡。」——第十二章 站穩「世上最寂寞的投手丘」
王建民已經開始和大聯盟投手為伍——他的置物櫃跟蘭迪.強森、李維拉這兩位幾乎篤定會進名人堂的傳奇投手及超級巨星穆西納的櫃子都在同一面牆。……從這類枝微末節的小事可以看出洋基的確很重視他。球隊的意圖無非是要每天提醒他:這些人是你的榜樣,也是我們對你的期待!——第十二章 站穩「世上最寂寞的投手丘」
推薦序1
王建民讓我太太成了頭號棒球迷
《聯合晚報》總主筆 蔡詩萍
王建民有多大的魅力?我完全可以見證。
我太太,六年四班的她,在王建民沒登板美國大聯盟之前,對棒球一竅不通。我每次看球,她在一旁總露出狐疑眼光,的確,對喜歡追逐籃球速度感的她而言,棒球進行流程之慢,比賽時間之冗長、結局之難測,在在難以吸引她。
但就是王建民,讓她逐漸看起轉播,讀起體育版,上網查資料,還跟我一起一邊喝啤酒,一邊追問棒球規則。對於球賽現場的狀況又是如何等等話題,她都充份好奇起來。很快地,她對王建民的戰績,對王建民的表現,已經能夠侃侃而談,如數家珍了。連帶地愛屋及烏,她對曹錦輝受傷轉隊,對郭泓志的起起伏伏,會眼眶泛紅說感動;她對小聯盟裡的陳鏞基、胡金龍會追蹤相關報導,對旅日球星的近況,亦開始感興趣。
這一切,都因為王建民。
王建民的出現,確實是台灣島上這幾年的「奇蹟」。他讓一貫熱愛棒球的人,愈來愈能看門道。他更讓不熟悉棒球的人,轉而喜愛棒球,或者說得露骨些,至少讓不少人專挑王建民的出賽湊熱鬧。但不管怎樣,王建民帶動了新一波棒球熱,讓台灣的棒球熱延伸到全球棒球的殿堂:美國大聯盟,這點絕對毫無疑問。我太太是見證人之一,而我,則是我太太成為「王建民粉絲」的見證人。
王建民在美國的棒球路,鐵定會有一段時日可走,這倒不是我們身為台灣人的自吹自擂,而是誠如他的教練與隊友給他的評語:「他夠成熟」。
一位運動員,唯有夠成熟,才知道自己的限制。瞭解了限制,便會想辦法找新出路。用管理學上的語言,就是不為自己的短處找藉口,而是替自己的長處發揮極限。王建民能夠不沉迷於投手丘上的迷思:非得三振對手才叫投手的驕傲,而改以出局數當自己的投手目標,這觀念性的改變,讓他反倒以一九○公分的身軀,站在投手丘上形成一道高牆,令打者望而生畏。不是擔心打不到被三振,是你明明知道那是好球,且打出去像打到保齡球一般沉甸甸,但你又不能不揮棒,因為王建民投進本壘板的球路,好球數居多,常誘使打者非出棒不可﹗
很明顯的,王建民在美國大聯盟第二個球季,十九勝六敗,三振不多,然而,能在他手上敲出全壘打的亦相對少很多。他避開三振對手的強投誘惑,換來全隊在他擔任投手時致勝率高的成績,這便是投手個人的成熟。難怪他的教練、他的隊友信賴他、稱讚他。在某種對照的程度上,曹錦輝與郭泓志,這兩位旅美強投的問題,恰好與王建民成對比。當然,這並不是說曹、郭兩人要仿效王建民,畢竟投手是個人風格很重的角色,難以模仿,亦難以複製。不過曹錦輝、郭泓志在投手丘上,若記住「王建民兵法」裡的基本原則:「無論如何,讓打者出局、不上壘。」那他們受益一定很多。
美國體育專欄作家為王建民寫書,會從「菜鳥一鳴驚人」的角度出手,是很自然的選擇。但從台灣棒球迷的立場看,王建民當然是「站在台灣棒球傳統的肩膀上」走出來的明星。當台灣的投手,能把台灣各級棒球送進世界比賽的前茅;當台灣前行代的投手群,能進日本職棒一軍;當台灣有了職棒,能讓棒球成為一種職業;當日本球探、美國球探相繼來台灣尋找潛力球員時,王建民會被發掘,乃至於有機會登板揚威,這才是「王建民出頭天」的整個脈絡與背景。
三位美國體育專欄作家聯手為王建民寫書,時機選在「大聯盟二年級生」的階段,這當然是王建民的驕傲。書是寫給英文讀者看的,許多美國球迷想知道的故事,對台灣棒球迷不過是常識。可是反過來看,我們也是第一次在英文翻譯成中文的過程中,發現了原來過去讀所有關於美國大聯盟選手、或球隊的解讀書籍,一旦放在台灣選手的身上時,竟然有如許「獨特的魅力」﹗
比方說吧,接近好萊塢式的電影畫面裡,一位新手要上陣前,教練總會給他來段心理教育,這些話多半很激勵人心,最後結果,也總是朝人們期待的戲劇化效應發展:新人初試啼音,一鳴驚人,掌聲與焦點,剎那間集中到新人身上。依書中的描述,王建民在二○○年四月三十日,大聯盟生涯首戰對決多倫多藍鳥隊,出場前投手教練梅爾‧史托德邁爾對王建民講的那段話,絕對是好萊塢式的激勵經典。史托德邁爾告訴王建民:「你關上背後的一扇門,往前進到另一扇門裡;被關上的是小聯盟的門,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這扇門會不會再打開。」
那場比賽,洋基球迷記憶深刻,因為洋基隊當時陷入八年來空前低潮;台灣球迷記憶更深,因為那是王建民的首戰,而且,王建民退場時洋基還領先藍鳥,由於救援投手湯姆‧高登被敲出追平分全壘打,迫使王建民七局好投、贏得首勝的期待落空。這場比賽「最有趣的意外」,毋寧是王建民隊友湯姆‧高登,在台灣成了「大紅人」,大家都記得他「壞了王建民的好事」﹗
這場比賽,在三位作者的筆下,娓娓道來,場景歷歷在目,煞是好讀。整個比賽,王建民表現優異,讓人驚豔了隔年他揚威大聯盟的下沉球威力,更預見了他獲得「滾地球王子」美譽的實力。但比賽結果是,他既沒贏也沒輸,夠反高潮、夠有趣吧﹗而投手教練史托德邁爾拍拍他肩膀,鼓勵他上陣前的那段話,如今印證王建民的戰績,不是十足的感人、十足的煽情嗎?
三位作者,從頭到尾,對王建民的最佳讚譽,都在這場比賽的描述裡,做出了隱喻式的總結:王建民成熟、穩健,有一顆堅強無比的心臟,對比賽勝負,臉上總顯現出平靜的情緒。因為他或許預見了,那不過是他在大聯盟裡,漫長的優異生涯中,又一場比賽罷了,不是嗎?
推薦序2
給建民,以及其他熱愛棒球的孩子們
台北體育學院球類運動學系系主任 高英傑
一九七四年時,我曾經有機會到辛辛那提紅人 隊打球,可惜當時因兵役法規定未能成行。也許有點遺憾,但如今,三十年多後,能看著建民穿上洋基條紋衣、在大聯盟發光發熱,欣慰之餘,我也很想鼓勵國內喜歡棒球的小朋友們:有為者亦若是!
從陳金鋒到曹錦輝,再到王建民、郭泓志,這些開路先鋒在大聯盟的努力與成就,已然成為國內棒球界的標竿。而我相信,建民在洋基創下這麼亮眼的成績,不難想像,勢必會有愈來愈多的年輕好手,把大聯盟視為挑戰自我的夢想園地,離鄉背井去打拚。這些孩子會發現,也許到美國打球,不若想像中那麼遙不可及,只要夠努力,這個夢,也許會實現!
成就愈高、夢想愈美,想當然爾,必須經歷的挑戰也就愈見艱難。就如同書中提到的:當二○○○年王建民初到美國時,不過二十歲、一句英語都不會說,到紐約打球,對他而言其實是極嚴苛的考驗,但他終究以堅韌的意志力克服難關。
王建民成功後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也許球迷們不是那麼清楚,他的棒球之路其實付出了極多的心血和努力。他自己在青棒時期也曾經掙扎過、一度想放棄打球。雖然當選過軟式少棒國手,後來又加入建興青少棒和榮工體系青棒隊,他在青棒時期卻因為手痛、表現不佳,一度考慮放棄當棒球選手的夢想,後來還是因為隊友鼓勵才讓他打消念頭。而剛進入台北體育學院時,建民在一年級的表現平平,並不特別出色。然而,一方面是因為領悟力強;另一方面,更因為他總是默默地、持續地練習再練習,終於,基礎打穩後,二年級開始,他的球技突飛猛進,參加比賽也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
我向來很鼓勵孩子們勇敢逐夢。即使,「踏出去」的結果難以預料,更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王建民或郭泓志第二,也許有人無法熬過異鄉生活的孤寂,也許有人無法負荷嚴格的訓練,也許有人終究因天份不夠、得接受現實回到台灣……;然而,能功成名就固然美好,就算失敗了,我仍覺得,這些經歷都不會白費。在美國棒球圈的生活經驗、累積的人脈、所吸收的技術與知識,不管對選手個人或對國內棒壇都是極珍貴的資產。
也許有人會特別憂心,王建民現象可能會引發國內棒球人才出走風潮,我個人倒是認為不必劃地自限,目光可以放遠一點。就像王建民在大學時期離開台灣,當然會讓北體院的棒球隊戰力大打折扣,但如今看著他在美國投出這麼耀眼的成就,身為教練,我們也有種「推手」的光榮。
對於建民的期待,我只有一個最大的心願。我希望,他能一直平安健康。也想告訴他,雖然之前已經投出這麼棒的成就,對於將來的展望,得失心也不要太重,更要對自己有信心,只要照自己的步調,一場一場投下去。我對他有信心,也祝福他。
第一章 從沒想過,我會在這裡
「我很驚訝要在季後賽第一場就先發,這將是我投過最重要的一場比賽,但這也帶給我信心。無論是對我或對台灣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對台灣的棒球發展而言,是個全新的境界,對台灣真的很重要,會有很多人看這場比賽。」
─王建民
王建民緩緩地走進洋基球場(Yankee Stadium)內擁擠的記者會現場,迎接他的是炫目的攝影機燈光與相機閃光燈,他眨了眨眼。這位來自台灣的二十六歲投手,依著工作人員指引,坐在小桌子前準備受訪。
環顧眼前,紐約、波士頓、芝加哥和華盛頓……,幾乎來自美國幾個大都市的主要報社記者都到了;還有一些記者來自王建民不知道的城市,像德州沃斯堡、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密西根州的福林特等;也有遠從王建民家鄉台灣來的電視台記者、來自日本的採訪團;當然,少不了ESPN。王建民放眼望去,每個人都拿著筆記本和相機,而這之中,絕大多數人正等著用他不太擅長的英文對他發問。
大聯盟官方派了速記員在旁準備記下他說的每個字,接下來幾分鐘,他的想法就會被放上網,全世界都看得到。二○○六下半年以來,王建民的英語能力雖然進步不少,但也只限於在球員更衣室裡接受少數幾個記者訪問,或是跟隊友聊聊天,可不是像眼前這種大陣仗,要對著滿屋子的記者講出「有料」的感想,更別提要面對全世界的觀眾了!
說實在的,面對媒體記者是政治人物的工作,球員並不擅長,但一定有人提醒他,面對記者已經是無可避免的新任務了。擔任紐約洋基隊季後賽第一輪的先發投手,不知是多少棒球選手夢寐以求的絕佳舞台;至少,在接下來受訪的這幾分鐘,會讓坐在這裡的王建民,成為這支棒球史上的傳奇隊伍的代表人物之一。
現場宣佈,記者可以開始發問。攝影機的燈光打亮,全部對著王建民。
記者問了:「你會緊張嗎?」
王建民想了一下,露出微笑,稍微坐直身體,「在球場上,不會,」他說,「在這裡,會。」
*
包括美國、日本、多明尼加,以及其他許多傳統棒球強國,每一個球季自然而然不斷會有球員能冒出頭成為英雄,被世界各地球迷所喜愛、躋身明星的行列,但王建民的意義卻不同,他算是一個開路先鋒─第一位在棒球最高殿堂獲得成功的台灣球員。當洋基決定讓王建民擔任二○○六年季後賽美聯系列賽第一場的先發投手,從許多方面來看,都已經樹立起一個亞洲投手過去從未能達到的里程碑。即使是在一九九五年,颳起亞洲明星球員出走的風潮,加入大聯盟洛杉磯道奇隊的日本投手野茂英雄,也未曾被賦予這樣的任務。對照之下,王建民在季後賽第一場銜命先發,更顯戲劇性。
聽到自己要在季後賽首戰先發,王建民嚇了一跳。就在季後賽開始前一個星期的時候,他在更衣室裡用iPod聽hip-hop,前洋基明星投手、現任投手教練朗.古德瑞(Ron Guidry)拍了拍王建民的肩膀說:「我們得跟你談一談。」
王建民跟著古德瑞走在洋基辦公室裡昂貴的藍色地毯上,來到總教練喬.托瑞(Joe Torre)的辦公室。托瑞坐在辦公桌後面,翻看著報紙,示意王建民坐下。事後,王建民說:「我還以為,是不是惹上什麼麻煩了?我很用力地想,到底是哪裡犯了錯,還是只是大家在開我玩笑!」
這不是玩笑。王建民的表現,讓托瑞相信他是洋基最好的投手。這個執掌洋基兵符的老教頭告訴王建民,球隊計畫讓他在季後賽第一場先發,像這麼重要的比賽,他可得好好準備了─洋基季後賽開幕戰的責任,落在王建民肩上,而不是隊上其他大牌的老鳥選手。
球團大可以選季賽拿下十五勝的名投麥克.穆西納(Mike Mussina),或拿下十七勝、早晚會被選進名人堂、六呎十吋的「巨怪」左投蘭迪.強森(Randy Johnson)。事實上,洋基給兩人的平均年薪分別是一千六百萬和一千七百萬美元。
但王建民更有資格擔任季後賽開幕戰先發。二○○六年,他的成績是十九勝六敗,自責分率3.63,與明尼蘇達雙城隊的約翰.山塔納(Johan Santana)並列勝投王。單以二○○六年整個球季來看,王建民比強森和穆西納的表現要好得多。托瑞不考慮名氣,只考慮場上的成績,才做出這項決定。「如果我認為王建民不夠格或沒準備好,我是不會要他上場的。」托瑞說:「這個孩子就是與眾不同,這是他努力贏得的。即使強森和穆西納更有經驗,但是派王建民打頭陣,讓我很安心。」
對托瑞和古德瑞來說,這是很重要的決策。季後賽開幕戰影響深遠,先發投手表現得好,可以保留牛棚戰力,為後續比賽準備;但這也是一個具象徵性的重大決定─托瑞不在乎薪水和年紀,選的是他最有信心的王建民。這對洋基其他人來說也傳達了一個訊息:王建民是能讓洋基打贏重要比賽的最佳「機會」。
*
六個月前,二○○六年四月,例行季賽開幕戰,托瑞派強森上場先發,這是莫大的榮耀,卻也伴隨著沉重的壓力;然而到了十月,季後賽開打前,王建民卻已變成唯一「合理」的選擇。
洋基隊長、游擊手戴瑞克.基特(Derek Jeter)也說了:「王建民是個值得信賴的人,他始終如一的穩定性,跟隊上或其他大聯盟的球星一樣。也因此,通常得要打上一整個球季,才能找出最佳選手。」
沒有人質疑托瑞選擇王建民的決定,他一路打拚奮鬥,才有今天的成就,更贏得洋基全隊的認同。回想二○○五年四月王建民還是初來乍到大聯盟的菜鳥,「沒有人想到王建民會成為第一順位的先發投手,這一季對他來說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穆西納曾說:「今年是他第一個完整的球季(編按:二○○五年王建民曾受傷),他就是一次又一次上場比賽,做他該做的事。任何一個投手都必須很努力表現,才有可能在重要比賽中出場。王建民已證明自己可以掌握全局,才能在季後賽開幕戰這麼備受重視的比賽中先發。」
托瑞向來尊重球員,他的習慣是偏愛老將多於年輕選手。自從他在一九九六年出任洋基總教練,他多半寧願自己承受許多壓力,也不會在公開場合讓子弟兵難堪。雖然太過倚重老將的作風也讓托瑞飽受批評,但這卻是他能贏得全隊上下全心相挺的原因之一。
然而季後賽開始,托瑞往往就會有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為了贏球、打進世界大賽,托瑞往往會做出許多令人難以理解的決定。決策形成的過程中,不帶任何個人情感,「名氣」也變得無關緊要。最好的例子就是一九九六年托瑞決定在世界大賽中,換下人氣球星提諾.馬汀尼茲(Tino Martinez),讓西索.菲爾德(Cecil Fielder)守一壘。菲爾德在世界大賽系列戰中,交出打擊率三成九一的成績單,洋基打了六場擊敗亞特蘭大勇士隊,拿下世界大賽冠軍。這也證明了托瑞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
即使是現在,托瑞還是相信他的直覺,他不譁眾取寵,只做他認為正確的事。
要決定季後賽的先發投手時,托瑞認為經驗最重要。一九九六和一九九七年,托瑞重用看來弱不禁風,但站上投手丘就鬥志堅強、絲毫不畏場上緊張氣氛的右投手大衛.孔恩(David Cone);二○○○年到二○○二年,托瑞把美聯分區系列戰的首戰交給永遠不受年紀影響、堪稱當代最佳右投手的羅傑.克萊門斯(Roger Clemens)。當克萊門斯離開洋基隊,就輪到穆西納接下重責大任,他連續兩年在美聯分區系列賽首戰先發。
被問到如何挑選季後賽先發投手時,托瑞說:「季後賽是完全不同的球賽,你會想選一個不被現場氣氛和球場上的狀況嚇得發抖、能全心投入比賽的投手。」
二○○五年,王建民在季後賽初登板,但那是分區系列賽中的第二場比賽,開幕戰還是由老將穆西納先發。一年之後,兩人的角色對調了。如何掌握狀況、集中注意力,穆西納也給了王建民一些建議:「我不會說中文,但我還是跟他聊了一會。我告訴他,把季後賽看成是一場單純的球賽,就算滿場球迷發瘋一樣的鼓譟,還是要以平常心面對,如果你開始想東想西,就會把自己逼瘋。」
專注力本就是王建民的強項,平時要他心無旁騖上場投球,可說是易如反掌。他掛著iPod的耳機就能消磨整個下午,永遠靜靜地看著前方,就好像在場上投球一樣,彷彿沒有什麼事可以讓他分心。
大聯盟官方為了宣傳、在季後賽開打前:舉行記者會的傳統,大概反而成了王建民唯一的難題。為了更快融入說英語的環境,王建民不找翻譯。洋基媒體公關主任瑞克.塞隆(Rick Cerrone)問王建民,會不會不自在─其實他是要給王建民一個推掉記者會的機會,畢竟洋基大可派別的球員來面對記者。王建民給他的回答是:「OK!」不過他後來也說,「但其實不全然是真的,畢竟現場那麼多人,我還是會有點緊張。」
*
要不了一會,王建民就習慣記者會現場攝影機的強烈燈光,他開場幽了自己一默後,心情也放鬆了。記者們開始問有關棒球的問題,以及他要如何對付底特律老虎隊;也有人問王建民,二○○五年季後賽的經驗是否有助於他準備這次的比賽。他回答記者,在某些方面來說上次季後賽,是個令人震撼的經驗。王建民說,他很高興被賦予重任,也做好了對老虎眾打者的情蒐;至於對比賽的準備,就跟準備其他球季中的賽事一樣,沒有什麼不同。
「都一樣啊,」王建民說,「我覺得季賽和季後賽沒有什麼不一樣。」王建民接著說,托瑞的決定讓他嚇了一跳,而他也認為,這場球賽對台灣鄉親而言,也是無比重要。他說:「台灣人看到台灣球員在大聯盟打球都很高興,對於台灣球員能去打季後賽,會更興奮。」
有記者問王建民是不是很多人跟他要門票,他先微笑了一會,然後笑著說:「有啊,很多啊!有很多台灣來的朋友來這裡看球賽。」
記者會結束後,王建民謝謝記者,覺得這是一次不錯的經驗。他說,自己沒那麼喜歡當上這類記者會的主角,但比一開始想像的要好多了。他甚至還同意到休息室裡繼續接受美國、台灣和日本記者的訪問。
稍後,當他穿過狹窄的走廊準備回到球團辦公室時,他停下腳步,慢慢喝了口水說:「最困難的部分結束了,我表現得還好吧?」
聽到記者說自己表現得不錯,王建民點了點頭,「從沒想過,我會在這裡。」
他不是第一個這麼想的人。
他接著說:「我很驚訝要在季後賽第一場就先發,這將是我投過最重要的一場比賽,但這也帶給我信心。無論是對我或對台灣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對台灣的棒球發展而言,是個全新的境界,對台灣真的很重要,會有很多人看這場比賽。」
關注這場記者會的人很多,洋基球團上下對王建民在攝影機前的表現都很感興趣。托瑞也跟記者碰面,他刻意找了一個紐約記者問一下狀況,聽到王建民表現不錯,托瑞笑了。
托瑞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他。他擁有能在紐約成功的人格特質,還會在洋基當好一陣子的主力投手。當王建民剛嶄露頭角時,我們還不了解他的優點,但現在我們都清楚了,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見到他時,我熱淚盈眶。看著王建民成功的過程,就好像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一樣。……我相信他會珍惜、感念在史坦頓島的成長歲月。他沒把自己當成大明星,我想,他依然自覺自己是一個球員,盡力投好每一場球。」——史坦頓島洋基隊總經理珍‧羅傑斯/第四章 小聯盟的出發與再出發
二○○一年春天,「唇狀肌撕裂傷」找上王建民,他會不會變成下一個美夢破碎的年輕好手?復健是條漫漫長路,對一個鋒芒乍現、卻仍無法掌握未來的小聯盟新秀而言,更是特別痛苦難熬。……有四個星期手臂都掛著吊帶,唯一能做的活動就是踩健身腳踏車。史坦頓島的隊友都在準備新的球季時,只有他被留下。「那段時間很慘。」他說,「我只能等,就是等,為了我的肩膀,只好照著他們所說的去做。」 ——第六章 傷痛折磨:手術與復健的淬練
王建民用他的筆記型電腦在晚上關心賽況,並且跟幾個中華隊球員通電話。輸給南韓讓他特別難以接受——因為那一場比賽原本非常有可能由他先發,他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本來有機會擊敗韓國隊,但是最終卻只能選擇留在佛羅里達。他說:「我真的無能為力,內心有一種無助的感覺。我好希望台灣贏球。」——第十一章 經典賽風波:王牌投手的無奈與掙扎
他回美國後就知道,任何洋基隊員都不可能獲得百分之百的保障。……明明只需要五個先發投手,春訓營地卻來了七個。……牛棚只有五個投手丘,那到底誰會被擠到外面,錯失傳統的拍照機會? 王建民第一局就被敲出兩支帶有一分打點的一壘安打,第二局連續被夯出兩支陽春砲,觀戰的一大群洋基隊主管全部臉色鐵青。……古德瑞後來說:「當時看起來他好像隨便亂投,根本搞不清楚本壘板在哪裡。」——第十二章 站穩「世上最寂寞的投手丘」
王建民已經開始和大聯盟投手為伍——他的置物櫃跟蘭迪.強森、李維拉這兩位幾乎篤定會進名人堂的傳奇投手及超級巨星穆西納的櫃子都在同一面牆。……從這類枝微末節的小事可以看出洋基的確很重視他。球隊的意圖無非是要每天提醒他:這些人是你的榜樣,也是我們對你的期待!——第十二章 站穩「世上最寂寞的投手丘」
推薦序1
王建民讓我太太成了頭號棒球迷
《聯合晚報》總主筆 蔡詩萍
王建民有多大的魅力?我完全可以見證。
我太太,六年四班的她,在王建民沒登板美國大聯盟之前,對棒球一竅不通。我每次看球,她在一旁總露出狐疑眼光,的確,對喜歡追逐籃球速度感的她而言,棒球進行流程之慢,比賽時間之冗長、結局之難測,在在難以吸引她。
但就是王建民,讓她逐漸看起轉播,讀起體育版,上網查資料,還跟我一起一邊喝啤酒,一邊追問棒球規則。對於球賽現場的狀況又是如何等等話題,她都充份好奇起來。很快地,她對王建民的戰績,對王建民的表現,已經能夠侃侃而談,如數家珍了。連帶地愛屋及烏,她對曹錦輝受傷轉隊,對郭泓志的起起伏伏,會眼眶泛紅說感動;她對小聯盟裡的陳鏞基、胡金龍會追蹤相關報導,對旅日球星的近況,亦開始感興趣。
這一切,都因為王建民。
王建民的出現,確實是台灣島上這幾年的「奇蹟」。他讓一貫熱愛棒球的人,愈來愈能看門道。他更讓不熟悉棒球的人,轉而喜愛棒球,或者說得露骨些,至少讓不少人專挑王建民的出賽湊熱鬧。但不管怎樣,王建民帶動了新一波棒球熱,讓台灣的棒球熱延伸到全球棒球的殿堂:美國大聯盟,這點絕對毫無疑問。我太太是見證人之一,而我,則是我太太成為「王建民粉絲」的見證人。
王建民在美國的棒球路,鐵定會有一段時日可走,這倒不是我們身為台灣人的自吹自擂,而是誠如他的教練與隊友給他的評語:「他夠成熟」。
一位運動員,唯有夠成熟,才知道自己的限制。瞭解了限制,便會想辦法找新出路。用管理學上的語言,就是不為自己的短處找藉口,而是替自己的長處發揮極限。王建民能夠不沉迷於投手丘上的迷思:非得三振對手才叫投手的驕傲,而改以出局數當自己的投手目標,這觀念性的改變,讓他反倒以一九○公分的身軀,站在投手丘上形成一道高牆,令打者望而生畏。不是擔心打不到被三振,是你明明知道那是好球,且打出去像打到保齡球一般沉甸甸,但你又不能不揮棒,因為王建民投進本壘板的球路,好球數居多,常誘使打者非出棒不可﹗
很明顯的,王建民在美國大聯盟第二個球季,十九勝六敗,三振不多,然而,能在他手上敲出全壘打的亦相對少很多。他避開三振對手的強投誘惑,換來全隊在他擔任投手時致勝率高的成績,這便是投手個人的成熟。難怪他的教練、他的隊友信賴他、稱讚他。在某種對照的程度上,曹錦輝與郭泓志,這兩位旅美強投的問題,恰好與王建民成對比。當然,這並不是說曹、郭兩人要仿效王建民,畢竟投手是個人風格很重的角色,難以模仿,亦難以複製。不過曹錦輝、郭泓志在投手丘上,若記住「王建民兵法」裡的基本原則:「無論如何,讓打者出局、不上壘。」那他們受益一定很多。
美國體育專欄作家為王建民寫書,會從「菜鳥一鳴驚人」的角度出手,是很自然的選擇。但從台灣棒球迷的立場看,王建民當然是「站在台灣棒球傳統的肩膀上」走出來的明星。當台灣的投手,能把台灣各級棒球送進世界比賽的前茅;當台灣前行代的投手群,能進日本職棒一軍;當台灣有了職棒,能讓棒球成為一種職業;當日本球探、美國球探相繼來台灣尋找潛力球員時,王建民會被發掘,乃至於有機會登板揚威,這才是「王建民出頭天」的整個脈絡與背景。
三位美國體育專欄作家聯手為王建民寫書,時機選在「大聯盟二年級生」的階段,這當然是王建民的驕傲。書是寫給英文讀者看的,許多美國球迷想知道的故事,對台灣棒球迷不過是常識。可是反過來看,我們也是第一次在英文翻譯成中文的過程中,發現了原來過去讀所有關於美國大聯盟選手、或球隊的解讀書籍,一旦放在台灣選手的身上時,竟然有如許「獨特的魅力」﹗
比方說吧,接近好萊塢式的電影畫面裡,一位新手要上陣前,教練總會給他來段心理教育,這些話多半很激勵人心,最後結果,也總是朝人們期待的戲劇化效應發展:新人初試啼音,一鳴驚人,掌聲與焦點,剎那間集中到新人身上。依書中的描述,王建民在二○○年四月三十日,大聯盟生涯首戰對決多倫多藍鳥隊,出場前投手教練梅爾‧史托德邁爾對王建民講的那段話,絕對是好萊塢式的激勵經典。史托德邁爾告訴王建民:「你關上背後的一扇門,往前進到另一扇門裡;被關上的是小聯盟的門,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這扇門會不會再打開。」
那場比賽,洋基球迷記憶深刻,因為洋基隊當時陷入八年來空前低潮;台灣球迷記憶更深,因為那是王建民的首戰,而且,王建民退場時洋基還領先藍鳥,由於救援投手湯姆‧高登被敲出追平分全壘打,迫使王建民七局好投、贏得首勝的期待落空。這場比賽「最有趣的意外」,毋寧是王建民隊友湯姆‧高登,在台灣成了「大紅人」,大家都記得他「壞了王建民的好事」﹗
這場比賽,在三位作者的筆下,娓娓道來,場景歷歷在目,煞是好讀。整個比賽,王建民表現優異,讓人驚豔了隔年他揚威大聯盟的下沉球威力,更預見了他獲得「滾地球王子」美譽的實力。但比賽結果是,他既沒贏也沒輸,夠反高潮、夠有趣吧﹗而投手教練史托德邁爾拍拍他肩膀,鼓勵他上陣前的那段話,如今印證王建民的戰績,不是十足的感人、十足的煽情嗎?
三位作者,從頭到尾,對王建民的最佳讚譽,都在這場比賽的描述裡,做出了隱喻式的總結:王建民成熟、穩健,有一顆堅強無比的心臟,對比賽勝負,臉上總顯現出平靜的情緒。因為他或許預見了,那不過是他在大聯盟裡,漫長的優異生涯中,又一場比賽罷了,不是嗎?
推薦序2
給建民,以及其他熱愛棒球的孩子們
台北體育學院球類運動學系系主任 高英傑
一九七四年時,我曾經有機會到辛辛那提紅人 隊打球,可惜當時因兵役法規定未能成行。也許有點遺憾,但如今,三十年多後,能看著建民穿上洋基條紋衣、在大聯盟發光發熱,欣慰之餘,我也很想鼓勵國內喜歡棒球的小朋友們:有為者亦若是!
從陳金鋒到曹錦輝,再到王建民、郭泓志,這些開路先鋒在大聯盟的努力與成就,已然成為國內棒球界的標竿。而我相信,建民在洋基創下這麼亮眼的成績,不難想像,勢必會有愈來愈多的年輕好手,把大聯盟視為挑戰自我的夢想園地,離鄉背井去打拚。這些孩子會發現,也許到美國打球,不若想像中那麼遙不可及,只要夠努力,這個夢,也許會實現!
成就愈高、夢想愈美,想當然爾,必須經歷的挑戰也就愈見艱難。就如同書中提到的:當二○○○年王建民初到美國時,不過二十歲、一句英語都不會說,到紐約打球,對他而言其實是極嚴苛的考驗,但他終究以堅韌的意志力克服難關。
王建民成功後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也許球迷們不是那麼清楚,他的棒球之路其實付出了極多的心血和努力。他自己在青棒時期也曾經掙扎過、一度想放棄打球。雖然當選過軟式少棒國手,後來又加入建興青少棒和榮工體系青棒隊,他在青棒時期卻因為手痛、表現不佳,一度考慮放棄當棒球選手的夢想,後來還是因為隊友鼓勵才讓他打消念頭。而剛進入台北體育學院時,建民在一年級的表現平平,並不特別出色。然而,一方面是因為領悟力強;另一方面,更因為他總是默默地、持續地練習再練習,終於,基礎打穩後,二年級開始,他的球技突飛猛進,參加比賽也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
我向來很鼓勵孩子們勇敢逐夢。即使,「踏出去」的結果難以預料,更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王建民或郭泓志第二,也許有人無法熬過異鄉生活的孤寂,也許有人無法負荷嚴格的訓練,也許有人終究因天份不夠、得接受現實回到台灣……;然而,能功成名就固然美好,就算失敗了,我仍覺得,這些經歷都不會白費。在美國棒球圈的生活經驗、累積的人脈、所吸收的技術與知識,不管對選手個人或對國內棒壇都是極珍貴的資產。
也許有人會特別憂心,王建民現象可能會引發國內棒球人才出走風潮,我個人倒是認為不必劃地自限,目光可以放遠一點。就像王建民在大學時期離開台灣,當然會讓北體院的棒球隊戰力大打折扣,但如今看著他在美國投出這麼耀眼的成就,身為教練,我們也有種「推手」的光榮。
對於建民的期待,我只有一個最大的心願。我希望,他能一直平安健康。也想告訴他,雖然之前已經投出這麼棒的成就,對於將來的展望,得失心也不要太重,更要對自己有信心,只要照自己的步調,一場一場投下去。我對他有信心,也祝福他。
第一章 從沒想過,我會在這裡
「我很驚訝要在季後賽第一場就先發,這將是我投過最重要的一場比賽,但這也帶給我信心。無論是對我或對台灣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對台灣的棒球發展而言,是個全新的境界,對台灣真的很重要,會有很多人看這場比賽。」
─王建民
王建民緩緩地走進洋基球場(Yankee Stadium)內擁擠的記者會現場,迎接他的是炫目的攝影機燈光與相機閃光燈,他眨了眨眼。這位來自台灣的二十六歲投手,依著工作人員指引,坐在小桌子前準備受訪。
環顧眼前,紐約、波士頓、芝加哥和華盛頓……,幾乎來自美國幾個大都市的主要報社記者都到了;還有一些記者來自王建民不知道的城市,像德州沃斯堡、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密西根州的福林特等;也有遠從王建民家鄉台灣來的電視台記者、來自日本的採訪團;當然,少不了ESPN。王建民放眼望去,每個人都拿著筆記本和相機,而這之中,絕大多數人正等著用他不太擅長的英文對他發問。
大聯盟官方派了速記員在旁準備記下他說的每個字,接下來幾分鐘,他的想法就會被放上網,全世界都看得到。二○○六下半年以來,王建民的英語能力雖然進步不少,但也只限於在球員更衣室裡接受少數幾個記者訪問,或是跟隊友聊聊天,可不是像眼前這種大陣仗,要對著滿屋子的記者講出「有料」的感想,更別提要面對全世界的觀眾了!
說實在的,面對媒體記者是政治人物的工作,球員並不擅長,但一定有人提醒他,面對記者已經是無可避免的新任務了。擔任紐約洋基隊季後賽第一輪的先發投手,不知是多少棒球選手夢寐以求的絕佳舞台;至少,在接下來受訪的這幾分鐘,會讓坐在這裡的王建民,成為這支棒球史上的傳奇隊伍的代表人物之一。
現場宣佈,記者可以開始發問。攝影機的燈光打亮,全部對著王建民。
記者問了:「你會緊張嗎?」
王建民想了一下,露出微笑,稍微坐直身體,「在球場上,不會,」他說,「在這裡,會。」
*
包括美國、日本、多明尼加,以及其他許多傳統棒球強國,每一個球季自然而然不斷會有球員能冒出頭成為英雄,被世界各地球迷所喜愛、躋身明星的行列,但王建民的意義卻不同,他算是一個開路先鋒─第一位在棒球最高殿堂獲得成功的台灣球員。當洋基決定讓王建民擔任二○○六年季後賽美聯系列賽第一場的先發投手,從許多方面來看,都已經樹立起一個亞洲投手過去從未能達到的里程碑。即使是在一九九五年,颳起亞洲明星球員出走的風潮,加入大聯盟洛杉磯道奇隊的日本投手野茂英雄,也未曾被賦予這樣的任務。對照之下,王建民在季後賽第一場銜命先發,更顯戲劇性。
聽到自己要在季後賽首戰先發,王建民嚇了一跳。就在季後賽開始前一個星期的時候,他在更衣室裡用iPod聽hip-hop,前洋基明星投手、現任投手教練朗.古德瑞(Ron Guidry)拍了拍王建民的肩膀說:「我們得跟你談一談。」
王建民跟著古德瑞走在洋基辦公室裡昂貴的藍色地毯上,來到總教練喬.托瑞(Joe Torre)的辦公室。托瑞坐在辦公桌後面,翻看著報紙,示意王建民坐下。事後,王建民說:「我還以為,是不是惹上什麼麻煩了?我很用力地想,到底是哪裡犯了錯,還是只是大家在開我玩笑!」
這不是玩笑。王建民的表現,讓托瑞相信他是洋基最好的投手。這個執掌洋基兵符的老教頭告訴王建民,球隊計畫讓他在季後賽第一場先發,像這麼重要的比賽,他可得好好準備了─洋基季後賽開幕戰的責任,落在王建民肩上,而不是隊上其他大牌的老鳥選手。
球團大可以選季賽拿下十五勝的名投麥克.穆西納(Mike Mussina),或拿下十七勝、早晚會被選進名人堂、六呎十吋的「巨怪」左投蘭迪.強森(Randy Johnson)。事實上,洋基給兩人的平均年薪分別是一千六百萬和一千七百萬美元。
但王建民更有資格擔任季後賽開幕戰先發。二○○六年,他的成績是十九勝六敗,自責分率3.63,與明尼蘇達雙城隊的約翰.山塔納(Johan Santana)並列勝投王。單以二○○六年整個球季來看,王建民比強森和穆西納的表現要好得多。托瑞不考慮名氣,只考慮場上的成績,才做出這項決定。「如果我認為王建民不夠格或沒準備好,我是不會要他上場的。」托瑞說:「這個孩子就是與眾不同,這是他努力贏得的。即使強森和穆西納更有經驗,但是派王建民打頭陣,讓我很安心。」
對托瑞和古德瑞來說,這是很重要的決策。季後賽開幕戰影響深遠,先發投手表現得好,可以保留牛棚戰力,為後續比賽準備;但這也是一個具象徵性的重大決定─托瑞不在乎薪水和年紀,選的是他最有信心的王建民。這對洋基其他人來說也傳達了一個訊息:王建民是能讓洋基打贏重要比賽的最佳「機會」。
*
六個月前,二○○六年四月,例行季賽開幕戰,托瑞派強森上場先發,這是莫大的榮耀,卻也伴隨著沉重的壓力;然而到了十月,季後賽開打前,王建民卻已變成唯一「合理」的選擇。
洋基隊長、游擊手戴瑞克.基特(Derek Jeter)也說了:「王建民是個值得信賴的人,他始終如一的穩定性,跟隊上或其他大聯盟的球星一樣。也因此,通常得要打上一整個球季,才能找出最佳選手。」
沒有人質疑托瑞選擇王建民的決定,他一路打拚奮鬥,才有今天的成就,更贏得洋基全隊的認同。回想二○○五年四月王建民還是初來乍到大聯盟的菜鳥,「沒有人想到王建民會成為第一順位的先發投手,這一季對他來說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穆西納曾說:「今年是他第一個完整的球季(編按:二○○五年王建民曾受傷),他就是一次又一次上場比賽,做他該做的事。任何一個投手都必須很努力表現,才有可能在重要比賽中出場。王建民已證明自己可以掌握全局,才能在季後賽開幕戰這麼備受重視的比賽中先發。」
托瑞向來尊重球員,他的習慣是偏愛老將多於年輕選手。自從他在一九九六年出任洋基總教練,他多半寧願自己承受許多壓力,也不會在公開場合讓子弟兵難堪。雖然太過倚重老將的作風也讓托瑞飽受批評,但這卻是他能贏得全隊上下全心相挺的原因之一。
然而季後賽開始,托瑞往往就會有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為了贏球、打進世界大賽,托瑞往往會做出許多令人難以理解的決定。決策形成的過程中,不帶任何個人情感,「名氣」也變得無關緊要。最好的例子就是一九九六年托瑞決定在世界大賽中,換下人氣球星提諾.馬汀尼茲(Tino Martinez),讓西索.菲爾德(Cecil Fielder)守一壘。菲爾德在世界大賽系列戰中,交出打擊率三成九一的成績單,洋基打了六場擊敗亞特蘭大勇士隊,拿下世界大賽冠軍。這也證明了托瑞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
即使是現在,托瑞還是相信他的直覺,他不譁眾取寵,只做他認為正確的事。
要決定季後賽的先發投手時,托瑞認為經驗最重要。一九九六和一九九七年,托瑞重用看來弱不禁風,但站上投手丘就鬥志堅強、絲毫不畏場上緊張氣氛的右投手大衛.孔恩(David Cone);二○○○年到二○○二年,托瑞把美聯分區系列戰的首戰交給永遠不受年紀影響、堪稱當代最佳右投手的羅傑.克萊門斯(Roger Clemens)。當克萊門斯離開洋基隊,就輪到穆西納接下重責大任,他連續兩年在美聯分區系列賽首戰先發。
被問到如何挑選季後賽先發投手時,托瑞說:「季後賽是完全不同的球賽,你會想選一個不被現場氣氛和球場上的狀況嚇得發抖、能全心投入比賽的投手。」
二○○五年,王建民在季後賽初登板,但那是分區系列賽中的第二場比賽,開幕戰還是由老將穆西納先發。一年之後,兩人的角色對調了。如何掌握狀況、集中注意力,穆西納也給了王建民一些建議:「我不會說中文,但我還是跟他聊了一會。我告訴他,把季後賽看成是一場單純的球賽,就算滿場球迷發瘋一樣的鼓譟,還是要以平常心面對,如果你開始想東想西,就會把自己逼瘋。」
專注力本就是王建民的強項,平時要他心無旁騖上場投球,可說是易如反掌。他掛著iPod的耳機就能消磨整個下午,永遠靜靜地看著前方,就好像在場上投球一樣,彷彿沒有什麼事可以讓他分心。
大聯盟官方為了宣傳、在季後賽開打前:舉行記者會的傳統,大概反而成了王建民唯一的難題。為了更快融入說英語的環境,王建民不找翻譯。洋基媒體公關主任瑞克.塞隆(Rick Cerrone)問王建民,會不會不自在─其實他是要給王建民一個推掉記者會的機會,畢竟洋基大可派別的球員來面對記者。王建民給他的回答是:「OK!」不過他後來也說,「但其實不全然是真的,畢竟現場那麼多人,我還是會有點緊張。」
*
要不了一會,王建民就習慣記者會現場攝影機的強烈燈光,他開場幽了自己一默後,心情也放鬆了。記者們開始問有關棒球的問題,以及他要如何對付底特律老虎隊;也有人問王建民,二○○五年季後賽的經驗是否有助於他準備這次的比賽。他回答記者,在某些方面來說上次季後賽,是個令人震撼的經驗。王建民說,他很高興被賦予重任,也做好了對老虎眾打者的情蒐;至於對比賽的準備,就跟準備其他球季中的賽事一樣,沒有什麼不同。
「都一樣啊,」王建民說,「我覺得季賽和季後賽沒有什麼不一樣。」王建民接著說,托瑞的決定讓他嚇了一跳,而他也認為,這場球賽對台灣鄉親而言,也是無比重要。他說:「台灣人看到台灣球員在大聯盟打球都很高興,對於台灣球員能去打季後賽,會更興奮。」
有記者問王建民是不是很多人跟他要門票,他先微笑了一會,然後笑著說:「有啊,很多啊!有很多台灣來的朋友來這裡看球賽。」
記者會結束後,王建民謝謝記者,覺得這是一次不錯的經驗。他說,自己沒那麼喜歡當上這類記者會的主角,但比一開始想像的要好多了。他甚至還同意到休息室裡繼續接受美國、台灣和日本記者的訪問。
稍後,當他穿過狹窄的走廊準備回到球團辦公室時,他停下腳步,慢慢喝了口水說:「最困難的部分結束了,我表現得還好吧?」
聽到記者說自己表現得不錯,王建民點了點頭,「從沒想過,我會在這裡。」
他不是第一個這麼想的人。
他接著說:「我很驚訝要在季後賽第一場就先發,這將是我投過最重要的一場比賽,但這也帶給我信心。無論是對我或對台灣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對台灣的棒球發展而言,是個全新的境界,對台灣真的很重要,會有很多人看這場比賽。」
關注這場記者會的人很多,洋基球團上下對王建民在攝影機前的表現都很感興趣。托瑞也跟記者碰面,他刻意找了一個紐約記者問一下狀況,聽到王建民表現不錯,托瑞笑了。
托瑞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他。他擁有能在紐約成功的人格特質,還會在洋基當好一陣子的主力投手。當王建民剛嶄露頭角時,我們還不了解他的優點,但現在我們都清楚了,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