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越是成功的文學作品,作者的個人傾向越明顯。《三國演義》最明顯的傾向就是「尊劉抑曹」。在「尊劉抑曹」的傾向下,出於文學塑造的需要,就必然對歷史進行一些曲解,也就使讀者誤讀了歷史。揭開《三國演義》的文學面紗,我們會發現諸多被誤讀的人物的另外一面。只需把這些人從大雄大奸的殿堂上請下來,讓他們和你我一起呼吸,就會很容易地品出他們的喜怒哀樂。
本書特色
本書的主旨即在於不迷戀英雄,視英雄只是傳說。作者將《三國演義》裡那些叱吒風雲的英雄,挺槍躍馬,從英雄榜上請下來,坐在你和我的對面,就是你和我。讓我們從三國裡找尋人生的夢想,從人生裡找尋三國的真相。
目錄
易品三國,亦品人生(代序)
閱讀小提示何處覓江湖
第一章 曹操的「疑似」族弟夏侯惇
一 血親將軍
曹操的DNA問題
曹操基因疑似夏侯
試閱
*繞著彎子說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于禁就是幸運的「曾軼可」。
*當一個人把活著作為第一選擇時,他是不是捨棄了很多比活著更有意義的東西?
*整曹植,整曹洪,整魏諷,整丁儀,曹丕都有絕招,但是都遠遠不如整于禁來得有藝術性。
于禁悼詞
于禁,生年不詳,二二一年因病去世。泰山巨平(今山東泰安)人,官至左將軍,封益壽亭侯,諡號厲候。于禁在一九四年投奔曹操,成為曹魏集團的萌芽力量。破黃巾,討呂布,攻張繡,于禁所向無敵,官渡之戰立奇功,成為曹魏集團的骨幹。于禁以法家思想治軍,殺氣騰騰,持軍嚴整,降服故友昌豨後又以法斬之,曾帶領數十人奉命解除朱靈軍權。二一九年,關羽包圍樊城,于禁率七軍馳援,遭遇漢水氾濫,向來以軍法嚴格要求別人的于禁,放棄抵抗而投降,關羽敗逃後,于禁滯留東吳,二二一年,于禁被孫權作為「效忠」曹魏的道具,引渡回國。曹丕以「于禁降敵,龐德義死」的高陵畫像羞辱他,他因此發病而死。
以法立威名,時窮節全失,
成敗亦偶然,英雄皆傳說。
一 三國「快男」
《三國演義》裡的超級菜鳥──
《三國演義》裡,劉備一方的武將大都光芒四射,至於關張馬黃趙,那更是與日月同比輝。而曹操一方的武將,大多是暗淡無光,只有張遼、許褚、典韋勉強還算是有點兒「星光」。至於于禁,更像是一個菜鳥。第五十八回,馬超向曹操「挺槍直殺過來」,于禁出迎,八、九個回合就被淘汰,張郃出陣,硬是打了二十個回合,再後來曹洪更是發揮出色,居然堅持了四、五十個回合。馬超面前,曹洪和張郃是菜鳥,按照回合比例,于禁則是超級菜鳥了。緊接著後面第五十九回,于禁從背後射了馬超一箭,居然被他閃過去,還把自己人李堪給射死了,馬超回馬來殺于禁,于禁嚇得拍馬便走。這個喜劇一般的戰鬥場面,在突出馬超神勇的同時,也說明了于禁是一個垃圾武將。菜鳥本來沒有錯,但是菜鳥出來領兵就是錯了。第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幹中計」,曹操斬了蔡瑁張允,于禁和毛玠接替二人帶領水軍,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第四十六回,羅貫中藉諸葛亮之口表達了對菜鳥于禁的不屑:「吾聞曹操換毛玠、于禁為水軍都督,這兩個手裡,好歹送了水軍性命。」
《三國演義》裡的超級菜鳥于禁在曹魏集團裡其實是一個超級大咖(當然投降關羽後一文不值了)。于禁與樂進、李典、呂虔同屬於曹操時期的早期重要將領,多次攻城拔寨,斬將殺敵,深得曹操器重。
據《三國志》,二○六年曹操上表為于禁、張遼、樂進三人請功,說于禁三人「武力既弘」(武功高強),那于禁絕不會還不如史書上無任何武功記載的曹洪。論武功,于禁可能不是馬超的對手,但是絕對比曹洪高,甚至可能還比張郃高。張郃,在正史裡也是「以巧變為稱」。《三國志》有一個特點,對武功高的人都有明文記載,可是《三國志》並未描述張郃的單兵作戰能力,倒是多次提到于禁斬殺敵將。曹操在那次請功時還說于禁等人「無堅不陷」,哪裡有困難往哪裡去,看來于禁也不是一見馬超就「拍馬便走」的膽小鬼。據《襄陽耆舊記》(東晉‧習鑿齒),蔡瑁投降曹操後,官運亨通,「遂為魏武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漢陽亭侯」,最後壽終正寢。另據《三國志‧江表傳》,蔣幹雖勸降周瑜失敗,但並無盜書中計之說。既如此,便無于禁帶領水軍一事。赤壁之戰,于禁應該沒什麼責任。
那次請功,曹操是把于禁排在第一位的。即使是在《三國志‧樂進傳》裡,在記錄請功的結果時也是把于禁排在第一位:「於是禁為虎威(將軍);進,折衝(將軍);遼,盪寇(將軍)」。
曹操時代,外姓將領鮮有都督大軍遠征者,能做個前鋒就算是重用了。張郃、徐晃大多是被夏侯淵都督,張遼大多是被夏侯惇都督,樂進多和李典、張遼等組合使用。當然,戰事頻繁時,曹家班忙不過來,外姓大將就有機會領一小股部隊過過元帥的癮。例如,張遼曾經都督張郃、牛蓋深入天柱山討伐小蟊賊陳蘭、梅成,帶的兵肯定不多。可是,于禁是個例外,二一九年,曹操一下子拿出七支部隊讓于禁帶領去和關羽過招。樊城,與劉備和孫權的地盤接壤,曹操必須派最有能力也最靠得住的人去,這個人,他選擇的是于禁。《三國演義》第七十回,「水淹七軍」的「七軍」,羅貫中只說「七支重兵」,「皆北方強壯之士」,並沒有說有多少人。可是,《三國志‧呂蒙傳》中記載:「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擒)禁等,人馬數萬」,看來,于禁當作大禮送給關羽的「七軍」,是真正的「重兵」。
曹操時代,能帶這麼多士兵的外姓將領,唯于禁一人而已。
曹操為什麼如此器重于禁呢?
專家炒作的「快男」──
那天在某地看到一選秀節目的海選場面,好傢伙,比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襄樊之戰漢中之戰的人還多!那麼多人選秀,進十強的才有幾個?哦,十個!可是,誰能說出二○○九年全國「快女」(中國大陸的選秀節目)十強中,其中有一個曾軼可。曾軼可在進前七時被淘汰了,可是現在似乎她最紅。為什麼?專家推薦唄!傳說中的「中國校園民謠之父」高曉松和所謂「中國原創音樂教父」沈黎暉使出吃奶的勁來力挺曾軼可,「臺灣偶像男孩之父」包小柏不滿曾軼可晉級憤然退出評委團,更讓大眾對曾軼可產生了興趣,結果,唱歌綿羊音的曾軼可紅得一塌糊塗。
繞著彎子說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于禁就是幸運的「曾軼可」。當年埋沒行伍之間的他經專家炒作,成了曹操初期提拔最快的「快男」。三國時候,想通過從軍博取功名的人比今天做「快女」夢的人還多,可是,在講究名氣門第的東漢末年,是金子卻被埋在死屍堆裡的將才又有多少!曹操的三十萬青州軍裡,難道沒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于禁」嗎?
這個力挺于禁的專家,就是在《三國演義》裡被諸葛亮罵死、實則壽終正寢的王朗。王朗當時是曹操的司空軍事(相當於總後勤部或總裝備部總司令),絕對核心人物,並且他以學識著稱,資格又老,是曹軍內部的權威專家。
于禁出生在泰山腳下,沒有什麼背景,規劃人生時,他似乎只有兩個選擇:做泰山石敢當或做泰山挑夫。做泰山石敢當需要有法術,于禁肯定沒有。做泰山挑夫太累太苦,于禁似乎不情願。
濟南、樂安的黃巾賊徐和、司馬俱絲毫不怕泰山奶奶的法力,在泰山周邊大搞恐怖活動,濟北鮑信招募反恐部隊。鮑信,泰山郡平陽縣(今山東省新泰)人。在今天,從新泰乘車去泰山,走京福高速公路,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鮑信給新招募的士兵點名,一個叫于禁的士兵,腰板挺直,目光鋒銳,聲音洪亮,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問,于禁和他是老鄉,親不親,家鄉人,他就給了于禁一個不大不小的「官」:都伯。都伯是曹操創的一個「官」,曹操在〈步兵令〉裡說:「伍中有不進者,伍長殺之;伍長有不進者,什長殺之;什長有不進者,都伯殺之。」五人為「伍」,領頭的是「伍長」;十人為「什」,領頭的是「什長」;都伯,相當於後來的百夫長,是統帥百人的最下級軍官。唐代詩人楊炯有詩為證:「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從一開始,于禁的「殺氣」就被鮑信發現了,所以讓他做可殺「什長」的都伯。可是,沒等于禁開禁殺人,他的鮑老鄉就因為救曹操而被黃巾賊殺了。曹操高額懸賞鮑信的遺體,未找到,他就找人用木頭刻了鮑信的模樣,然後祭奠山寨版鮑信。
這一天,曹操正對著山寨版鮑信傷心,有人來報:泰山那裡有一個叫于禁的,領來了六、七十人,說是鮑烈士的部下。雖然按照曹操的〈步兵令〉,都伯手下都應該有一百個人,可是,因為戰鬥減員,都伯手下往往只有六、七十人。曹操才懶得問于禁是誰呢,他說:「把這個『于』什麼,編進景興(王朗的字)的部隊裡吧,他管著後勤軍需,虧不了鮑將軍的部下!」過了幾天後,王朗來找曹操,神神祕祕地說:「主公,有一個叫于禁的兵十分了得……」曹操眼裡的兵就是螞蟻,他問:「于禁是誰?」王朗說:「這個于禁,以前在允誠(鮑信的字)手下做都伯,前幾天來投奔主公……」曹操這才恍然大悟,依稀回憶起是有這麼一回事兒。王朗說于禁具備大將軍的才能。曹操笑了:「有這麼誇張嗎?我自己還不是大將軍呢!」當時的大將軍是袁紹。
王朗說一個都伯能做大將軍,和說小鄰長能做行政院長一樣不靠譜,他這樣說很明顯有炒作的意味。《三國志》上說王朗「著易、春秋、孝經、周官傳,奏議論記,咸傳於世」,看來他善於搞宣傳,應該精通炒作學。他要是不這樣炒作于禁,曹操能注意于禁嗎?為什麼王朗如此熱衷炒作于禁呢?紅包?《魏書》上說王朗清儉自律,親家的禮他都不接受,更不用說于禁了。再說于禁可能也拿不出錢來。「潛規則」?更不可能了。那就只能說王朗是伯樂了。《魏略》上說,王朗「常譏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窮賤」,如此看來,王朗是「恤貧賤」的,于禁當時應該是屬於「貧賤」階層的。可是,數不勝數的「貧賤」,王朗又為何唯獨極力推薦于禁?應該說是王朗對于禁有惺惺相惜之感。《魏略》記載,王朗「多威儀」,王朗長有一張法官臉,相由心生,王朗應該具有法學傾向,後來他在曹丕稱帝後做了御史大夫,負責全國執法和檢察工作,更說明他是一個法學家了。這樣的一個人,會喜歡怎樣的人呢?答案是很明確的。于禁表現出下級軍官中難得的法學傾向,被王朗發現了。
有王朗這樣的專家推薦,沒有家世背景的于禁,很容易就成為「快男」了。最起碼,于禁很「快」被曹操叫去面試考察了。很多人才不是連個面試機會也得不到嗎?三國「快男」于禁從此乘上了人生的「快」馬,春風得意馬蹄疾。
從未上市股到績優股──
配送方式
不限金額免運費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