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上/下不分售)
李怡見證香港的興衰,同時盡了讀書人的義務。然而,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79折 751元
950元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35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折抵無上限
-
分類:中文書>人文歷史>中國史地>中國當代人物追蹤?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李怡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印刻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3/05/01
- 相關主題: 大人的套書 | 年度十大好書 | ⭐2023十大影響力好書票選活動⭐ 10/23-11/5 | 2024海外暢銷TOP100 | 全球讀者人氣套書 | 2025上半年套書榜 | 高工時、低薪水,為何台灣生活越來越不易? | 最多人聽 | 2024人文歷史TOP50
金石堂好好聽
曲目
聽全部-
1 書店員導讀
作者/書店員導讀/名人導讀
在不自由的社會裡,針砭時政的知識份子,注定會受到極權勢力壓迫,但李怡始終沒有屈服,勇於出版、忠實報導。2020年香港實施國安法,李怡遠走台灣,2年後病逝。這本書很適合身處在自由社會的我們閱讀,在讀這本回憶錄的時候,可以同時思考「民主」的真諦和「言論自由」的可貴之處,別忘記你我身為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的,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在事實敵不過謊言、真理敵不過強權的世界,在權錢色騎劫所有價值體系的世界,作為一個忠於自己的寫作人,很難避免不停地產生挫敗感。尤其是我寫作的時間如此長,面對的中國、台灣和香港的轉變如此大,回想我一生推動的不同時期的目標來說,我想到的無疑就是一個個挫折,是實實在在的「失敗的人生」。──李怡
他主張寬容異見,維護言論自由,希望中國社會有多黨的民主制度,當權者至少受到新聞監督。他極力守護香港的底線,也成為因言論而遭到人身攻擊和政治仇恨謾罵最廣泛而嚴厲的一名知識分子:由他認識共事過的左報的「叛徒」、「反華」、「反中亂港」到「港獨」,以致同一陣線他曾工作過的傳媒也抹黑他「抄襲」等種種可笑的誣陷和恐嚇。他很堅定,不向極權和流氓屈服。
信仰和理想重複幻滅,轉而重新認識香港、熱愛香港,畢生讀書不斷、思考不息。
他生於中國、熱愛中國、移情台灣香港,最後其實還是死憂於中國。他在晚年以「失敗者回憶錄」為題寫自傳,為未來的香港人存紀錄、敲警鐘,其時代之雲天壯濶,人事之湖海險奇,足以為香港史不為人所知的珍鑑。他自慨「失敗」,自憐於一個枉費心力的華人自由派知識分子的一生,但他的一生並不失敗,失敗的只是魯迅論定的中國人,以及其土壤的文化中國。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他見證了香港的興衰,而且秉持良心和原則,以一生心力,盡了一個讀書人應予的義務。香港這個一度的國際經貿大都會,獨欠他一具銅像,因為全球華人世界有無數的醫生、工程師、律師、學者教授,但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陶傑
本書特色
他見證了香港的興衰,秉持良心和原則,以一生心力,盡了一個讀書人應予的義務。
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目錄
推薦序
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陶傑
穿過靈魂的冷戰前線 /顏擇雅
李怡,我的老東家 /殷惠敏
唯有勇氣才是永恆——《失敗者回憶錄》題記
第一章:
背景:
01 命運待決的一晚:闖關
02 親臨困境
03 「香港客」回鄉的殺氣騰騰
04 前途茫茫的煎熬
05 反常人的清醒時刻 文革傷痛
06 風起雲湧的《七十年代》
07 傷痛過後的抉擇
08 無法否定自己
蒙蔽:
09 扭曲的歷史
10 王國維的先知預言
11 「中國將來國運」被定格了
藝文:
12 我的家世:爸爸與兩位姑姐
13 淪陷區生活
14 汪政權下的樂土
15 在「孤島時期」孕育的蓬勃藝文
16 父親與劇團「不光彩」的過去
17 李伯伯的悲劇
心路:
18 九歲、逃難、餓殍、飄蕩、成長
19 愚者師經驗 智者師歷史
成長:
20 戰後,從上海到北平
21 古國風情呼喚少年記憶
22 燕子來時 可惜一片江山
價值觀:
23 在左翼思潮下熾烈成長
24 一九四八樹倒猢猻散
25 豬公狗公烏龜公
29 清早走進城,看見狗咬人
30 確立我左傾思想的幾本書
31 鋼鐵不是這樣煉成的
32 最可愛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33 中學的青蔥歲月
34 畢業即失業
父親:
35 我的父親
36 父親掙扎跌宕的一生
37 不被信任的挫傷
38 近親繁殖的政治傳承
震撼教育:
39 畢生受用的禮物
40 我的文化搖籃時期
41 情書——最早的寫作
42 那些年我讀的書
43 在托爾斯泰中《復活》
相依相惜:
44 舊夢縈懷 不可缺的篇章
45 我們都覺悟得太遲了
46 麗儀如何伴李怡同行
47 總有一把聲音說我是對的
48 牽手近一甲子無怨無悔
第二章:
迫害:
49 沒有最悲慘 只有更悲慘
50 我的五叔
51 劉賓雁的啟示
52 徐鑄成的半篇文章
歷史初稿:
53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54 通俗文化的記憶
55 左派最「香港」的短暫時光
56 從《伴侶》到《文藝伴侶》
57 揮灑年輕精力的太平日子
58 六七暴動:港人身分認同的起點
香港新起點:
59 福兮禍所伏的安身之所
60 香港輝煌時代的開始
61 我們是什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反思:
62 非常時期 反常人格
63 二重生活的悲哀
64 突破夾縫《七十年代》創刊
65 我創辦了雜誌 雜誌創造了我
66 海外保釣波瀾
67 「非常有用的白痴」
68 「白痴」的妙用
69 我與中調部 憶潘靜安
70 非蠢人合做蠢事
71 接近絕對權力的亢奮
72 貓頭鷹隻眼開隻眼閉惹禍
第三章:
台灣民主路:
73 從釣運開始反思統運
74 那年代的台灣朋友
75 林孝信與郭松棻
76 台灣問題的啟蒙
77 台灣民主路上的特殊角色
78 中共體制內的台灣聲音
79 踩不死的野花:謝雪紅
80 中國人最自豪的文革「精神」
分道揚鑣:
81 文革締造中國的今天
82 極不平凡的一年
83 長文請入 扭轉極左思潮
84 以實踐檢驗民主的假期結束了
85 沙發上的大象觸發裂口
86 太歲頭上動土
87 愛荷華的「中國週末」
88 我與左派分道揚鑣的一年
真相浮現:
89 文藝沉澱成剎那絢爛
90 懷念在愛荷華的堅毅眼神
91 從認同到重新認識中國
92 是非混沌了 九七覺醒時
言論自由:
93 美麗島大審對我的啟示
94 從事媒體一生的座右銘
95 念茲在茲要記下的輝煌
第四章:
香港前景:
96 買護照住石頭 香港前景惹恐慌
97 從來沒有「民主回歸」
98 和許家屯的一次交鋒
99 用堂皇道理殺人的變色龍
有始有終:
100 從創辦到離開天地圖書
101 掃地出門 另起爐灶
102「庚申改革」胎死腹中
103 中共主動割席 洗脫左派色彩
獨立輿論/徐復觀:
104 與徐復觀先生的兩年交往
105 徐先生的臨終呼喚
106 愛國是無賴的最後防線
107 守護我們的心智
108《九十年代》的「獨家」風波
109 一宗暗殺逆轉台灣專權政治
110「李匪怡」和《香港1997》
香港悲劇:
111 一國兩制只是權宜之計
112 港人治港只是誘餌
113 「京人治港」是否較好?
114「基本煩」和霎眼族
獨立輿論/勞思光:
115 與勞思光的交往
116不受術數擺布的勞思光
兩岸走向:
117 在德國訪問的感觸與認知
118 在新加坡初識黃春明
119 首次踏上台灣土地
120 走在台灣第一道晨光中
六四前後:
121無意中成了六四「動亂的醞釀」
122獄中老人成就一名奇才
123 六四的記憶與感受
124中國,一口活的「官財」
125我曾愛過這四十歲的女人
126中共高層第二代揭露的內幕
127「浪得虛名」的那幾年
距離:
128《九十年代》 台灣版創刊
129江澤民施計過關保位
130我的愧疚
第五章:
野豬精神:
131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之一) 堅持信念
132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之二) 成功之道
133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之三) 意見相左
134 我所認識的黎智英(之四) 遭遇厄運
135 惦念黃永玉大師
極權、自由、文明:
136 真有「九二共識」嗎?
137 俄羅斯歷險記
138 一個預言,一首輓歌
139 香港不會再有張敏儀
140 共產黨不會再有羅孚
141 以感激心情告別殖民主義
142 永遠的港督彭定康
143 別了,無法再「複製」的英治香港
塵埃落定:
144 董建華開頭不是這樣的
序/導讀
推薦序
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陶傑
李怡先生是海外華人社會自由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他來自上民國上一代左翼背景,年輕時自然信仰社會主義,因傾情於中國,最初為中共在香港創辦《七十年代》,文化統戰在美國的台灣和香港留學生。
身為主筆和自由思想家,除了少年的戰亂,他的下半生經歷了三大衝擊:
第一,一九七六年毛澤東死亡、四人幫覆滅,因《七十年代》批評美國的資本主義,曲線宣傳「文革」極左狀態中的大陸「進步」生活,令他一時無法對海外的知識讀者交代,青年時代對共產黨的信念動搖於根本,但鄧小平改革開放,胡耀邦、趙紫陽當政,他雖與香港的左派決裂,但對中國還抱有希望。
第二,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他認識的中國知識分子流亡海外、中國大學生一代遭到鎮壓,令他對鄧小平的期望幻滅,與中國決裂,決定帶著刊物出走,探索華人民主自由之路。隨著九七大限,他又轉向關懷他成長的香港。
第三,二○一九年香港年輕人的社會運動,引入「國安法」,他意識到香港「一國兩制」正式終結,自己的安危也受到影響,此時他與「中國」告別,轉而支持香港年輕人的獨立和奮鬥的抗爭精神,他認為這就是「少年中國」自五四以來的延續,而且在前殖民地的香港。
他不主張港獨和台獨,因為他始終是經歷過中國大地的過來人,他只希望世界和平,中國好,希望中國人過好日子,尤其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大學生能在自由的精神文明環境裡生存。但晚年覺得這一點希望幻滅,他只能在精神上支持台灣和香港下一代找尋自己的路。
他主張寬容異見,維護言論自由,希望中國社會有多黨的民主制度,當權者至少受到新聞監督。他極力守護香港的底線,也成為因言論而遭到人身攻擊和政治仇恨謾罵最廣泛而嚴厲的一名知識分子:由他認識共事過的左報的「叛徒」、「反華」、「反中亂港」到「港獨」,以致同一陣線他曾工作過的傳媒也抹黑他「抄襲」等種種可笑的誣陷和恐嚇。他很堅定,不向極權和流氓屈服。
信仰和理想重複幻滅,轉而重新認識香港、熱愛香港,畢生讀書不斷、思考不息。
李怡是很誠摰的人,說話不懂掩飾,相由心生,他由二十歲到八十,書卷氣和赤子之心一直沒有變過。
他生於中國、熱愛中國、移情台灣香港,最後其實還是死憂於中國。他在晚年以「失敗者回憶錄」為題寫自傳,為未來的香港人存紀錄、敲警鐘,其時代之雲天壯濶,人事之湖海險奇,足以為香港史不為人所知的珍鑑。他自慨「失敗」,自憐於一個枉費心力的華人自由派知識分子的一生,但他的一生並不失敗,失敗的只是魯迅論定的中國人,以及其土壤的文化中國。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他見證了香港的興衰,而且秉持良心和原則,以一生心力,盡了一個讀書人應予的義務。香港這個一度的國際經貿大都會,獨欠他一具銅像,因為全球華人世界有無數的醫生、工程師、律師、學者教授,但七十年來,香港只有一個李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