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東坡:苦日子也不能苦了肚子,貶到哪吃到哪的饕客文豪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在「胸有成竹」之前,還得先「腹有成筍」?
是什麼樣的料理,惹得「眾狗不悅」?
可親可敬又可口,學大文豪如何享受人間滋味!
⚑ 重拾蘇東坡的享味人生
本書以蘇軾──也就是蘇東坡──為核心,從他的飲食喜好與美食創作切入,結合歷史、詩詞、哲學與地方風土,重建一位大文豪的味覺世界。無論在仕途高峰還是流放異地,蘇東坡總能從一碗粥、一塊餅中發現樂趣與哲思。「吃」對他而言,不僅是生存所需,更是安頓身心的途徑,是詩與肉、心與酒交織的人間美學。
⚑ 美食家與詩人的雙重身分
本書將蘇東坡的廚房視作另一個書房。他不寫日記,卻留下大量與飲食相關的詩文、雜記與書信。從東坡羹、赤壁餅、為甚酥、二紅飯、豆粥、胡麻茯苓麵到他對各地米質、農具的觀察,書中一一描繪這些美味如何誕生於貧病交迫之時,又如何成為文化的象徵與百姓的慰藉。
⚑ 吃出風骨,笑看命運
蘇東坡生逢變革之世,歷經仕途榮辱、三度被貶,最遠甚至流放至海南。儘管身陷政治泥沼,他卻從不怨天尤人,而是轉向生活細節,尋找存在的光亮。他能在密州荒野中將薺菜蘿蔔熬成一鍋羹,能在海南斷糧時幽默記錄饑餓中的幻想盛宴。即使在除夕的船上,只靠別人送來的一盒點心,也能引發一首詩與一家人的笑語。書中不僅重現這些歷史場景,更從中展現蘇東坡「人生吃飽萬事足」的幽默與灑脫。
⚑ 歷史掌故與現代語言的融合
作者以現代讀者熟悉的敘事方式,細讀歷代典籍,轉譯為風趣淺白、節奏靈活的文筆,使古人生活不再遙遠。從唐宋八大家到三尸蟲、從秧馬農具到道家辟穀,從黃耆粥的做法到石壓蛤蟆的書法趣談,文中知識量豐富卻不晦澀,將冷門史料化為鮮活小故事。每一道菜都像一篇人物誌,每一段食事都是一則人生寓言。
⚑ 一位真正可親的蘇東坡
本書不僅讓我們看見一位詩人如何「用胃寫作」,也讓讀者重新認識蘇東坡的性格全貌。他既能一身正氣,又能調侃命運;既有書卷氣,也有市井味。他是可以與農夫討論農具的人,也是可以跟和尚談論哲理的人。他寫詩、做菜、談天、救人,從不把自己高高掛起。他的風骨與可愛,在本書裡展露無遺。
本書特色:本書以蘇東坡的飲食逸事為主軸,融合歷史、文學與飲食文化,描繪他的跌宕人生,展現其在逆境中仍樂觀風趣、熱愛生活的精神。書中詳述東坡羹、東坡餅等料理的由來與做法,穿插詩詞與掌故,文字生動幽默,既具知識性也富人情味。透過美食,讓讀者重新認識一位可親可敬、有血有肉的文學巨人,充滿溫度與「風味」。
目錄
前言 老饕賦
第一章 五榖
第二章 素食
第三章 葷食
第四章 水果與茶酒
序/導讀
前言 老饕賦(節錄)
1
有時想想,一個人在生前身後是否出名,多數時候是一場偶然事件。所以,看到那麼多才華橫溢或者對人類文明貢獻良多的人,最終在歷史中淹沒無聞,我們也並不覺得驚異。但是對某些人而言,出名這件事幾乎是命中注定──就像他們一生下來,就已準備好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人物。他們是如此與眾不同,那種隱藏在身體內的光芒足以洞穿時間和空間,如同暗夜裡的星辰,璀璨奪目。
無疑,蘇東坡就是這樣的人物。
如果票選中國古代十大知名文人,蘇東坡高票入選應該是毫無疑問的。而且,他與另外幾位很可能也會榮獲這項頭銜的名人不同。比如說,屈原的名氣多多少少與他善於發揚自我有關;而李白和杜甫在有生之年裡,並沒有讓同時代詩人心悅服膺;至於同樣婦孺皆知的唐伯虎等人,其盛名更多來自民間的演繹──雖然經過後世的紛紜傳說,他們最終都變成了有名的諧星。但是我們知道,蘇東坡剛剛步入中年時,他的詩文已經在上至廟堂下及百姓中廣泛傳誦,其盛名甚至遠播到大宋帝國以外的疆域。有一年,他的弟弟蘇轍奉旨出使遼國,那些異邦的大臣們,紛紛向蘇轍打聽他兄長的近況。吃驚的蘇轍寫了一首詩寄給哥哥,他以一貫的低調文風,表達心中難以掩飾的自得:「誰將家譜到燕都,底事人人問大蘇?」
不僅如此,除詩酒風流、翰墨清香,蘇東坡的名字裡還透出一股誘人的香氣,和烹飪與美食緊緊連結在一起。
2
一般來說,一個人是否會成為美食家,並非因為他們主觀上比較「饞」,而應是因為客觀的生理原因──可能他的味蕾遠比常人更為敏銳豐沛,對食物美味的感知程度因而也異於他人。
說到味道,事情就是這麼巧──蘇東坡的先祖,名字就叫:蘇味道。
在群星閃爍的唐朝詩人中間,蘇味道其實不算是後世熟知的名人。幸好,他雖然沒有留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之類的千古名句,但卻發明了「模稜兩可」這個重要的成語──按《舊唐書》的說法,蘇味道總結為官之道:凡事都不要過於清楚明白,因為一旦決策失誤,必會被追究和指責。所以,諸事都不妨模稜兩可,讓誰也抓不到任何把柄。蘇味道嚴格踐行這條做官守則,一生仕途順利,官運亨通,官至同鳳閣鸞台平章事,躋身宰相高位。當然了,還在當世享有一個「蘇模稜」的美名。
蘇味道有四個兒子,其中三個兒子都「子承父業」做了官,只有二兒子蘇份無意仕進。蘇味道死後,歸葬祖籍趙郡欒城(今河北欒城),而蘇份則在眉山(今四川眉山)定居下來,成為眉山蘇氏的始祖。
試閱
蘇東坡與小鮮肉
後來到了惠州,吃不到炙羊肉了。他在小園子裡種的那些蔬菜和藥材,成了他和蘇過主要的飽腹之物。在〈雨後行菜圃〉中,他說「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白菘類羔豚,冒土出蹯掌」,誇口自己種的芥藍如菌蕈一樣清脆和美味,而白菜的味道簡直比得上羊肉和熊掌──這樣一說,好像什麼也不缺了。
在當時的惠州集市上,每天只殺一頭羊。既然吃羊肉是貴族士大夫階層的特權,身為朝廷犯官的蘇東坡,哪裡有餘裕買到羊肉?所以他提前去找殺羊的屠戶,請他留一點羊脊骨,煮熟後剔骨頭縫裡的肉吃。他寫給弟弟蘇轍的信中說了這件事。後來這篇〈眾狗不悅〉的短文,就收在他的《仇池筆記》裡。
但狗為什麼要生蘇東坡的氣呢?
事情是這樣的:
惠州市寥落,然每日殺一羊,不敢與在官者爭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熟漉,若不熟,則泡水不除,隨意用酒薄點鹽炙微焦食之。終日摘剔,得微肉於牙綮間,如食蟹螯。率三五日一食,甚覺有補。子由三年堂庖所食芻豢,滅齒而不得骨,豈復知此味乎!此雖戲語,極可施用,用此法,則眾狗不悅矣。
羊脊骨煮熟後,趁熱剔出裡面的肉,隨便蘸一點酒,加一點鹽,烤到微焦時吃。整天剔骨頭,也只能得到那麼一點點肉(牙,指外緣突出部分;綮,音ㄑㄧㄥˋ,指骨骼的凹凸和關節處)。肉雖少,但吃起來特別美味,大有吃蟹螯的感覺──這些肉都那麼少!不過,這炙羊骨也不能天天吃,幾天吃一次,對身體也蠻補的。
蘇東坡在信中把這個炙羊骨的祕方傳授給蘇轍。又說太可惜了,子由你天天享用公家的大餐,根本看不到骨頭,哪能吃得到這等美味。這炙羊骨是真的好吃,希望你也試試。只是這樣一來,骨頭都剔得一乾二淨,狗群當然要生氣了。
──雖然大有「狗口奪食」的嫌疑,但蘇東坡顯然對此十分得意。
後來,蘇東坡這個炙羊骨祕方變成了知名的「東坡羊骨肉湯」,具體做法是這樣:
原料:
羊脊骨一千兩百五十克,熟豬油七十五克,紹興黃酒五十克,蔥結(用乾淨的細線或蔥葉將蔥段綁在一起,方便菜熟後取出)十五克,大蒜十五克,桂皮、花椒、紅乾椒、薑片、醬油、味精、精鹽適量。
做法:
1.將羊脊骨剁成一吋半長、一吋寬,下鍋加水至淹沒羊脊骨為止。大火燒沸,倒掉血水,將湯瀝出不用。
2.取一個大瓷盤,加清水一千毫升,放入桂皮、花椒、紅乾椒、紹興黃酒、蔥結、薑片、醬油、精鹽、豬油,入籠,以大火清燉至沸,改以小火繼續燉,至軟爛為止。離火,去掉蔥結、薑片、紅乾椒、桂皮,灑上味精、胡椒粉,即成。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