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滅起跑:賽車主播羅賓的快意人生
賽道一如人生,永遠不要只看眼前這個彎道而已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你要記得,賽道一如人生,永遠不要只看眼前這個彎道而已,而要看到接下來的兩、三個彎道,這樣你才能找出最好的Racing Line!」
本書詳實記述羅賓如何從餐廳的端盤小弟、修車廠黑手、樂團主唱、電台DJ、亞洲賽車主播第一把交椅,到開創新媒體平台的人生歷程。在寧靜的房間,對著 案頭的錄音筆喁喁細語,羅賓感性訴說著自己的成長故事。他自承儘管血液裡始終流淌著濃厚的反叛精神,但引領自己挺直脊梁、邁開步伐走下去的指標,唯有「誠 實」而已。於是,構成這本書的元素,不僅包括腥辣生猛的針砭,更藏蘊著懇切真摯的情感。在粗獷的外表下,羅賓對朋友、同事、家人、粉絲與社會,抱持同樣的 溫熱與關懷,並以搖滾精神走闖天涯,瀟灑看人生。
名人推薦
China Blue / 大貓(余紀墉)
信樂團 / 孫志群
前中廣主持人 / 凌威
刺客樂團 / 袁興緯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創辦人 / 陶曉清
Legacy Taipei總監 / 阿舌(陳彥豪)
DTM與WEC賽車手 / 程叢夫
雷諾F1備位、Formula E中國車手 / 董荷斌
資深F1車評 / 鄧徑生
FOX體育台主播 / 鄧國雄
目錄
推薦序 一起探索Robin的祕密 / 余紀墉
推薦序 以信代序 / 陶曉清
推薦序 感謝我的搖滾生命中,出現這條漢子 / 袁興緯
推薦序 回味無窮的往事/鄧徑生
推薦序 大鬍子Robin的奇幻旅程 / 鄧國雄
推薦序 華人賽車界的旗幟 / 程叢夫
推薦序 好書,不解釋 / 董荷斌
自 序
Part 1:20世紀少年 | 20th Century Boys
Chapter 01:童年憶往
Chapter 02:緣淺情長
Chapter 03:我的搖滾世代
Chapter 04:反裝甲連的司號手
Chapter 05:禁閉室
Part 2:變革之風 | Wind Of Change
Chapter 06:負笈海外
Chapter 07:美國夢
Chapter 08:風馳電掣
Chapter 09:挑戰市場的不羈者
Chapter 10:貓族夜未央
Part 3:光輝歲月 | Glorious Days
Chapter 11:瀟灑走一回
Chapter 12:騎虎難下
Chapter 13:創業維艱
Chapter 14:最佳拍檔
Chapter 15:香江苦辣甜
Chapter 16:不是我不明白
Part 4:苦甘交響曲 | Bitter Sweet Symphony
Chapter 17:獅城夜未眠
Chapter 18:不如歸去
Chapter 19:大破大立
Chapter 20:一波三折
Chapter 21:中國夢與新媒體
Chapter 22:主播台上的虯髯客
Part 5:生命中的最低潮 | Tears in Heaven
Chapter 23:一夜長大
Chapter 24:晴天霹靂
Chapter 25:最後的道別
Chapter 26:讓心中有愛
Part 6:我的甜小孩 | Sweet Child O' Mine
Chapter 27:北京不插電
Chapter 28:吾家有女初長成
Chapter 29:手足情深
Part 7:經典老爺車 | Gran Torino
Chapter 30:力挽狂瀾
Chapter 31:硬蕊傳奇
Chapter 32:賽道上的真男人
Chapter 33:決戰終點線
Chapter 34:人生是永不間斷的挑戰
序/導讀
序
我記得好像是四月分的時候吧,接到出版社給我的一則短訊,希望出版一本有關我的書。我覺得這滿有意思的,因為想想,我這輩子寫過很多車評、替無數的雜誌做過無數的專訪,其實也曾想過寫一本書,不過總是很懶。
我曾寫過好幾篇文章,不過那些文章也是東一發、西一發。好比說我曾想出本書,傳授在職場面對嚴重的挑戰時,如何創造自己的一番事業?在邁入全球化的時 代,要怎麼樣從接受海外的工作機會,如何跟雇主談判為自己爭取一個好的配套,讓你到新的國度可以在有保障的情況下安心工作,一直到簽下那紙賣身契;又從簽 下那紙賣身契後,要如何搬遷到海外,繼之適應海外的生活。
當然這些年來,在採訪過程或生活體驗當中,有很多自己的感觸,所以我寫了不少東西。但是寫歸寫,是否有足夠的內容集結成冊、是否能吸引讀者掏腰包,我相信這絕對跟在微博上發發牢騷,或者有事沒事在臉書上寫點生活感言,是截然不同的。
我當然聽說現在有些人會把自己微博上寫的東西集結成冊,其實我常笑很多名人出書,特別是「星」字輩的,我總是說那個是在削瑯嘛。所以當我收到出版社的 邀請,一方面暗爽,一方面我也會想:這是一本有關我自己的書。我年過半百,尚不到花甲,還是等年紀大的時候再寫一寫回憶錄吧?畢竟我覺得自己太年輕了,而 且在國外,一個賽車或體育主播,知天命的歲數還正處於職涯的精華期,因為我們累積了很多經驗,都還沒有完全發揮呢。
我這一生過得多采多姿,假使今天晚上上了床,第二天沒有醒來,我也覺得了無遺憾。好吧!那就面對自己,那個真正的我。如果寫個自傳還要掩飾很多東西, 當然就沒有太大的意義。然而話又講回來,你要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赤裸裸地重現在這本書裡,絕對跟一般接受訪問,漫談自己的童年和有的沒的私生活,是很不 一樣的。因為你在電視上接受專訪,人家看完就忘了;出一本書,就是白紙黑字。所以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一方面,我是否已經準備好了,能夠把內心最真實的東西,毫無隱藏地挖出來公諸於世?另一方面,我這個人的個性一向口無遮攔,假使書裡寫出我的真心話,會不會掃射到一票人,讓很多人應聲倒地?
經過了思考,實際上也是經過一再修飾,我決定還是可以把很多真相告訴大家,特別我從事的行業是大家都滿好奇的。今天我不是一個主播的身分而已,實際上我從事的行業,或者我這輩子所從事的行業,很多應該都是滿偏的吧。那要怎樣形容我自己呢?我是一個絕對非主流的人。
在香港的時候,陶曉清曾來看過我,我劈里啪啦在那邊K,說香港不是人住的地方。後來我從香港搬到新加坡,半年後回台灣看我媽媽,青春網的老同事們相約 聚會,大家都帶了孩子,我又是滔滔不絕地在那邊砲:「哇靠,新加坡真他媽的不是人住的地方!」陶姊就講:「Robin啊,我看你真的是走到哪、罵到哪,以 前在台灣的時候也是罵這個、罵那個。」
當年台灣言論自由的程度不如今天,所以陶姊說:「你真的是永遠的另類。」我必須承認我的確是這樣子,可是我並不是要標新立異。我必須說的是,其實你這 一生中,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做你想要做的事、過你想要過的生活;另外一個當然就是甘於成為一個凡夫俗子,規規矩矩的上下班、結婚生子,不管是在職場也 好,做生意也罷,能夠積累一些財富,最後退休,看著兒女們平安長大。這也是一種完全沒什麼不好的人生。
但我覺得自己是喜歡冒險的。假使我活在十五、十六世紀,絕對是屬於那種會駕著一艘帆船奔向海洋,縱情探索寰宇的冒險家。我喜歡幹那樣的事,因為我覺得 有挑戰的人生,才可以活得更多姿多采。我想這本書,其實就是在分享我的人生當中,每一個階段所面臨的挑戰。我想透過這本書,將我如何克服這些挑戰,以及怎 麼樣地去過我的人生,分享給所有讀者。
這本書也告訴大家,我儘管相當叛逆,但核心價值始終是在「家庭」。在我沒有自己的家庭之前,媽媽、姊姊、弟弟和我,我們四個人在父親過世之後,是怎麼 團結一致地一起走過來。到了我自己成家以後,由於我大半的職場生涯都是在海外,我們一家人又是如何適應不斷變動的環境和生活。
許多人羨慕我的工作,羨慕我的收入,但是實際上,大家有很多看不到的一面。今天如果仍然是在這個大公司的話,我恐怕沒辦法超然的說出很多心裡話,但也由於我有足夠的膽量,敢於講出想講的話、針砭看到的不公不義,或者是不對的事情。我想這本書,它的價值可能就在這裡。
這不是一本八卦大全,我講的都是真的東西,都是有跡可尋,可以考據的。當然,這也不是一本為了爆內幕而出的書,因為老實說,每個人在職場上面,大概也 都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很多讀者看了這本書以後,或許會心有戚戚焉地說:「喔,原來Robin也會碰到這種事!」所以想一想,大家可能都有共同的經歷。
我不認為這是一本勵志的書,因為我不覺得自己是青少年的好榜樣。只有一種人,我想是我可以啟發的,那就是敢於挑戰自己人生、敢於挑戰自己夢想的勇者。
我要大聲疾呼的是:不要在那裡空口喊搖滾人生,而是真的要有足夠的「懶趴」去挑戰你的人生,這才是最重要的!我想這本書,希望讓大家看到我的成長過程,如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以及如何利用人生短短的數十寒暑,去創造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
當然也因為這本書,讓我能有機會再回顧、檢視一下,自己這半生做了什麼,哪些是還沒做到的?就像我在書裡面講的,父親當年要求我「每日三省吾身」。沒 有錯,我想回溯一下,自己是不是曾經有對不起人的地方,是不是要找機會去彌補,或者去跟曾經對不起的人達成一個和解?這一切不為了什麼,只是想讓我曾經對 不起、曾經得罪過的人,透過我的自省,讓他們的人生也可以更好一點。我想,或許這就是本書所能夠帶給大家的反饋。
試閱
開啟我製作賽車節目的契機,是有天和一位健身房認識的老兄閒聊,他向我提到:「我有個朋友在做汽車節目,但是都找不到合適的主持人。老龔啊,拜託你可不可以給我個面子,去見見他呢?」我就前往朋友口中的製作公司,拜訪了製作人「周哥」周一鳴。
當時菸商雖然有許多預算,但囿於法規限制,禁止在媒體上打廣告,唯一有可能做的,就是投入汽車或賽車節目(賽車迷對賽車上貼有各家菸商logo 的畫面應該都不陌生)。這間製作公司從菸商那裡拿到經費,卻沒有規劃節目的具體方向,不知道從何著手,於是我提出建議:「可以將F1、WRC、MotoGP 等賽事精華加以介紹,做成綜合性賽事報導的節目。」
主持賽車節目不是光念稿子就可以,重點是還要從旁講評。在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賽事的帶子送過來,也不像現在可以即時上網找資料、做功課。老一輩的車迷大概了解,八○年代末期在台灣做賽車節目,僅有的資訊來源,就是一些在台販售的香港汽車雜誌之類的刊物,其中大部分內容主要還是以市售車為主,只有小部分的賽事報導。
因此,我要求菸商的公關公司,至少要幫我弄來諸如車隊發行的刊物,或車隊提供給媒體的資料。這就是專業與否的差別,因為我夠專業,知道可以和人「要什麼」;否則公關公司只負責出錢,其餘你自己想辦法搞定。我告知公關公司可索取的項目,例如F1、WRC、MotoGP 賽季開始前都會發行車手或車隊資料,以及觀戰指南之類的東西。所幸公關公司很配合,照我的交代收齊了資料。就這樣,我開始做第一個賽車節目──《大賽車》。由於這類節目在預算消化完之後,往往只能「下台一鞠躬」,等找到經費,又可重起爐灶,在各台「借屍還魂」。我們這個團隊就像打游擊一般,先主持台視的《旋風大賽車》,後來是華視的《飛越地平線》,陸陸續續讓足跡踏遍各電視台。
做賽車節目期間,我在青春網的處境也日漸緊張。由於我是個喜歡遊走灰色地帶、衝到極限的人,高層對我十分感冒,常氣到快抓狂。這就是媒體界冷酷和現實的一面:一個新媒體成立時,總會希望有個標新立異,可以炒話題的招牌充作號召;也許是我的作風很酷,節目點播率很高,曾經是青春網的當紅炸子雞。可是一旦過了蜜月期,剩下來的固然是每晚陪我一起熬夜的忠實聽眾,問題是單靠這些鐵桿粉絲支持,最終也未必能吸引和留住贊助商;就像八點檔連續劇熱門時段一樣,廠商在廣播看中的也是晚間的黃金時段。說白一點,節目很紅、很熱門是一回事,能不能藉此賺到錢又是另一回事;廣播電台畢竟是營利單位,上頭不免認為:「羅賓你愛搞冷僻偏鋒,行走懸崖邊上,不少人或許認為你很屌,問題是一般廠商都對你和你的節目敬而遠之。」
我只能說:「要麼我太笨,要麼我聰明過頭,永遠想跑在人家前面。」陶曉清夾在中間,肩頭上擔了巨大壓力,又猶豫著該如何告訴我:「你被公司炒了。」便坦率對她表明:「很簡單。陶姊,妳就直說上面的『遊戲規則』改變了,我會了解的。」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可以瀟灑地就此離開。
說真的,後來青春網的遊戲規則變得愈來愈奇怪,例如每個鐘頭規定要播幾首語歌曲,但這和我的節目風格大相逕庭,我還得努力找些在當時寥寥可數的搖滾曲風國語歌,開始覺得愈來愈沒意思。
CHAPTER12騎虎難下
邀請我製作日月潭鐵人三項節目的老蔡,是一位香港人,他也是替人做事,背後實際的負責人是台中一家鋼構公司的老闆。我做事有個原則:可以不賺錢,但絕不賠錢。眼見活動開始前兩、三天,老蔡那邊的資金竟還沒到位,我當即向他表明:「不管是負責音響器材的夥伴,請來表演的幻眼樂隊,還有在各個項目幫忙的好友,這些都是我的好哥們;大家看在我面子上,報出來的價錢都是友情價。所以不論如何,在還沒開工前,一定要先把酬勞給人家。」這類活動或演出若不先拿錢,等事情結束後往往根本拿不到錢,血淋淋的例子實在太多了。果不其然,合約簽了之後,錢卻只拿到一半,我先全數支付給好友們,自己被積欠的部分例如製作人費等項目則同意先欠著。結果,直到活動辦完,欠我的款項始終沒付清,他們送我遊艇俱樂部的永久會員當補償,只是後來遊艇俱樂部也倒了。這段往事其實牽涉到我日後的職涯發展。原來老蔡回香港聯絡了Star TV,該台要播出我們製作的日月潭鐵人三項的帶子。當時Star TV 的體育台還叫Prime Sports,完全是老外的天下,根本沒有中文部。我們把帶子剪好,找了我在ICRT 的好友把旁白錄好,一切準備就緒,只需要確定播出日期。
老蔡跟Star TV 交涉過程中,對方要求隨附製作人履歷。由於只要交出帶子、確認播出日期後,就可以拿到一筆款項,儘管我覺得要我的履歷很奇怪,基於「能收回多少錢是多少」的心態,仍趕緊做了一份傳過去。兩、三天之後,Star TV 突然來電, 轉達老闆RickJamison 希望和我見面。起初我狐疑:「只不過製作個節
目,你們那邊的『眉眉角角』和要求怎麼這麼多?」便故意推說:「沒空!下週再說。」不料對方並沒有打退堂鼓,回覆道:「沒關係,我們老闆正好下週要到台灣,您何時方便和他碰面呢?」由於隔週剛好是英國搖滾詩人Sting 來台,要在來來飯店舉行記者會,由我負責主持。對方表示那就安排他們老闆入住來來,待記者會結束後,可以順道會面。
畢竟不清楚對方的來意,原本我還單純地想:「帶著剪好的帶子、錄放影機等器材,讓對方把內容看完,覺得OK 的話,訂好播出日期,這樣我就可以拿到欠款了。」怎料,會面當天,我一踏進Rick Jamison 的房間,他劈頭第一句就說:「我們找你很久了!」我聽完一愣,還以為他是要找我談播出日期。他接著道:「我們在香港久聞你的大名,卻始終找不到你。一提到做賽車節目,所有
人第一個想到和推薦的就是你,你有沒有興趣來香港幫助我們?」
我這輩子最討厭的地方之一就是香港,非常不喜歡那種到處人擠人的鬱悶感,每次去都待不到兩天就想走人,便直接以沒興趣來回絕。Rick Jamison 轉而動之以情:「大家都說台灣的賽車節目是你製作和主持的,我們知道你會做賽車節目。StarTV 的體育頻道打算開闢中文部,希望有指標性的節目來發揮帶頭作用。我們發現台灣有很多摩托車,又是亞洲除日本以外最大的汽車市場,想主打賽車運動,卻一直找不到適合的華語製作人,始終無法開展⋯⋯」原先打算三十分鐘搞定的會面,一聊卻是一個多小時。Rick Jamison 最後結論:「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你留在台灣,要做節目或播賽事時才飛到香港;另一種是舉家搬到香港。
依我們看,建構中文部和製作節目等各方面的事務,一開始勢必得付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不大可能容許你採取第一種方式。你可以回去考慮一下嗎?」。
回家後,我和母親及太太討論,大家一致覺得還是算了。當年離九七大限剩不到四年,香港民心浮動,何況當地消費又十分高昂。我開柯達沖印店,扣除成本一個月可賺十幾萬,加上我在廣播電台主持節目,以及其他的業外收入,加總起來一個月收入少說也有三十萬元以上。何況住家裡還不花錢,吃飽撐著才跟你搬去香港。
我當時的想法是:「假如你們真的要找我的話,條件待遇一定要比我原本在台灣的工作優渥。」畢竟要轉往香港工作,各種開銷相當可觀,便故意開出了應該會讓他們知難而退的價碼,想要打發掉他們。到了耶誕節前夕,我抱著愉悅的心情在台北電台錄製一些節目存檔,準備要帶家人去美國度假。那時我在台北
電台主持一個晚間七至八點的節目,有天我正要前往電台時接到Rick Jamison 的來電,他轉達董事會同意接受我開的條件,問我最快何時能夠開始?對方急著敲定的原因,在於當時已經是十二月底,賽季是隔年三月開始,但負責轉播賽事的部門迄今尚未建置完成。衛視希望在1994 年新賽季能馬上在台灣、港澳和其
他亞洲各地的華語地區開播,特別是台灣被視為最主要的市場。
台灣的有線電視,當年正處於開始蓬勃發展的階段,媒體自由度在華語區亦是最好的,他們希望盡快從台灣出發,也可以藉此收到一筆相當可觀的費用。總之,雖然有點騎虎難下的味道,我仍答應了衛視的邀約。事後回顧,或許是我對台灣當時的媒體環境不太滿意,下意識地驅策出換個環境也不錯的想法。對我來說,這份工作有一個很大的誘因,是我可以帶領自己的團隊,自行製作F1 和MotoGP 的現場報導。對於任何車迷來說,這都是實現夢想再好不過的機會了。我趕在跨年前幾天把相關文件簽好,快遞給衛視,衛視則通知我最遲一月底就要過去,因為報到日期是二月一日。於是,我便在過完農曆春節後不久,帶著太太和當時
才一歲多的大女兒Kiki,舉家搬往香港,待一切安頓好,我如期向新公司報到。
CHAPTER13 創業維艱
衛視辦公室位於紅磡的維港中心,這裡是工業區,建築設計也呈現濃濃的工業風。第一天前往辦公室,眼前景況讓我楞在當場。前前後後逛了一圈,我發現辦公室空空如也,根本沒看到製作部之類的單位。過去我待在中廣或老三台,深悉一個組織健全的廣播電台或電視公司,皆會有節目部、製作部、業務部等分工詳細的單位。我觀察到這個隸屬衛視的體育頻道,似乎除了英文部和負責行銷的業務部,完全沒有其他部門。
所幸當時的美籍總監Mike Diamond 人不錯,和我在溝通方面很順利;簽下我的澳洲人Rick Jamison 負責的是整個頻道的推廣發展,我們也相處愉快。我對Rick 表明,自己一向不喜歡大公司裡的派系之分,更不擅長應付瑣碎的行政事務。他對我承諾不必管這些,只要搞定我負責的部分就好了。
我們公司早先已設有英文部,當時以F1 和MotoGP 兩大賽事為主打,英文主播是英國人Jonathan Green。我剛進公司時,上司引見我和他相互認識,察覺他不是個友善的人,當主管介紹我是被延攬來建構中文部的賽車轉播和節目時,他臉上立即閃現不以為然的表情,彷彿在說:「你一個華人懂賽車嗎?」
我一點兒也不怪他有這種反應,就如同我在美國經歷過的。當地流傳不少華人駕車的惡劣笑話,在賽車場上遇到的老美,總是一臉看不起華人的態度。剛開始,公司只配給我一位名叫Ramon Lau 的人,他會一點國語,人相當熱心。我問他:「我們的製作團隊在哪?」他回答:「就我們兩個。」我一聽不禁憂心忡忡,
幸好在我報到後的一個月間,其他同仁也陸續加入,例如過去任職TVB 體育組的陳尚來(阿來,Owen Chen)。他報到那天,我就和他講好:「我在這裡只負責專業和技術的部分,我的個性不愛搞政治,所以你可能要分擔這方面
的事情。」於是我埋頭幹自己分內的工作,他則負責行政和管理相關的事務。簽約時, 我的頭銜和職務是資深製作人(SeniorProducer)兼主持人,因為公司告知我,在我未替他們找到主持人和車評前,必須自己上陣播報和講評。當時我覺得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沒想到一做下去就度過了整整二十個寒暑。
中文部草創時,我們真的遇到很多困難。由於公司欠缺相關硬體設備,僅有的幾台電腦只用在文書處理,配備網路的電腦更是寥寥可數,最常使用的還是傳真機和Telex電報機。賽季開始時,「理論上」公司會發給我們一人一本年鑑,上頭載明FIA 和車隊的管理階層是些何方神聖的資料。車手方面的年鑑,則是由車隊交給FOCA 統籌印製,內容就像我們今天在車隊官網上看到的車隊資料。
照理說,整個公司會保留兩份年鑑資料,奇怪的是總有一份不知流落何方?而另一份就在Jonathan 手上,鎖在英文部的檔案櫃,我們還得去拜託他,借來弄一份影印本留在中文部。即使只是影本,我們仍然寶貝得不得了。在我的F1 主播生涯裡,每次只是在棚內挑選新聞加以評述,是因為我沒有太多的選擇,畢竟素材就是這些。二十年後的今天再回首,一路走來真是「一步一腳印,滴滴血淚」。當然,觀眾是不會知道背後這些辛酸。在草創時期很多觀眾──特別是一些身處在歐美賽車資訊比較發達的地方的車迷──對我的批評非常嚴厲,我也只能「眼
淚往肚裡吞」。那個網路不發達的年代,獲得資訊的速度是如此牛步化。歐洲的Sky TV 會在週六排位賽開始前二小時,電傳過來一份暫訂的參賽車隊與車手的名單,以歐洲賽事為例,在香港時間大約五、六點左右,我們會收到資料,但往往一到傳真機那邊,東西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資料早被英文部的製作人一聲不吭地拿走了,我遍尋不著只好找他們要,他們才會敷衍致歉,擺明就是欺負我們中文部。這樣的情況延續了半個賽季,等英文部的人終於明白我是真的精通賽車運動,整個態度才改觀。
中文部與英文部之間的矛盾,更表現在公司高層的差別待遇和歧視心態,每次都把英文部該做的事務、該給的資源搞定後,最後才來問我們的需求。或許因為中文部其他同事都是香港人,在成長過程或文化上,已經習慣對英國人或白種人逆來順受,很多時候他們都不表示意見。但我不同,我旅美時就不會對白種人唯命是從,況且我天生反骨叛逆,敢於直接發出不平之鳴,並且向高層爭取資源。阿來有時候會勸我:「算了,別跟他們去爭。」但我仍不輕易妥協。
1995 年,有回我和公司一個交情很好的老外要賽事資料,平常他都給得很爽快,那天不知道是心情不好還是怎樣,竟賞了我一頓排頭。我意識到老是要依賴別人也不是辦法,就自己花錢買了套486 電腦,因為當時住在離島,光請人來裝網路就等了好幾天。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