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儀:為理想一生懸命的悲歌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治生敢曰太無方,病在偏憐晚節香,廿載服官無息日,一朝罷去便饑荒。」這首陳儀自嘲的詩,訴說著陳儀為官清廉,雖退休後生活困頓,但保有晚節。惟在今日台灣,仍有很多人對陳儀是恨之入骨,但無論是非功過,他再怎麼說也算是一號人物,歷史不應該繞過去。《陳儀─為理想一生懸命的悲歌》作者王之相即是希望透過不同的角度,重新檢視陳儀的一生歷史。
「二二八事件」發生迄今已過六十餘載,事件之後,陳儀寫下「如此江山如此過,幾番功過幾番悲」來述說他當時的心情。不僅是自己的壯志未酬而悲,也心痛社會的氛圍與國家的未來。如今,台灣已轉型成為崇尚民主自由的社會,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尤其,尊重不同意見,並給予廣泛且深入的探討,最後讓人民自己下結論,更已成為全民共識。基此,王之相認為,如果把一個人物的歷史,從生到死走一遍,然後再把重大事件放在這個人一生旅途的某一站,當做一個插曲,這樣,對於同一個歷史人物會不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就好比孫中山之於清末革命、張學良之於西安事件,陳儀之於二二八事件。
德國哲學家謝勒(M. Scheler)即曾說,將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聯繫起來,我們會發現這些事件恰恰可能反映出這個人的核心關鍵,這些訊息,將清楚地呈現出個人專屬的「人格」。而陳儀所嶄露的人格,正是他強烈的使命感,以及追求他自己的使命所付諸之堅決行動。
「事業平生悲劇多,循環歷史究如何,癡心愛國渾忘老,愛到癡心即是魔。」是陳儀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離台前留下的一首詩。對陳儀或是國人而言,究竟是癡?是魔?「二二八」孰是?孰非?歷史已早有答案,也相信會還給陳儀一個公正的評價。
陳儀,字公洽,自號退素,1883年生於浙江古城紹興。自己號稱「退素」,取不容官場但仍我行我素之意。民國卅十九年被槍決後,只留荒墳一座葬於台北的偏僻山區,立碑文字即為「陳公退素之墓」。
他予人的印象,很難不與二二八事件糾纏在一起,尤其是在零星與片斷的口耳相傳後,就更讓人覺得他是整起事件的罪魁禍首。殊不知,在陳儀的內心深處,對台灣,他希望能在一個目標與組識之下,使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獲得全般的配合,使這個被稱為「福爾摩沙」的海島成為一個真正的樂園。為此,他將許多理想落實在政策作為上,如奠定台灣地方自治的基礎、土地改革與穩定戰後的經濟,減緩通貨膨脹的衝擊等。
然而,二二八事件的發生,打斷了他的理想,尤其民眾與政府的衝突衍生了許多不幸事件,傷痕迄今仍是許多台灣人民心中的痛,以致還有很多人對陳儀恨之入骨。事實上,陳儀愛台灣,他反對駐軍台灣,且認為不必要以軍隊來增加台灣人民的麻煩和負擔,因為這不是征服的土地。因此,二二八事件發生前,陳儀早已將軍隊調走,當時還遭湯恩伯等人反對,他說「我以至誠愛護台灣人,台人絕不會仇我,萬一有意外,我願做吳鳳」,便充分彰顯他對台灣的熱愛與真誠的付出。
目錄
《陳儀─為理想一生懸命的悲歌》序 3
一、求學養成青年期 11
二、軍政江湖初歷練 23
三、軍閥的雜亂身影 33
四、初次踏上戰場 41
五、德國因緣與兵工署 51
六、中國政局的縮影 63
七、福建的「明治維新」 69
八、訪台 89
九、陳儀的經濟政策與下台 95
十、無聲的幕後105
十一、喧擾的幕後 111
十二、孤人在高層 117
十三、提拔人才與清廉自持125
十四、陳儀的偶像131
十五、主政台灣險中求進135
十六、二二八因緣俱足163
十七、浙政短暫風華久177
十八、處死191
【陳儀年譜】200
【跋】202
序/導讀
陳儀在台灣是一個破裂而片段的形象,和二二八事件纏在一起,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之相寫《陳儀─為理想一生懸命的悲歌》,不僅呈現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陳儀面貌,也為複雜的中國近代史拉出了一根重要線索。
讀之相大作,我自己的感觸特深。按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做國民政府在大陸時代以及來台初期的經濟政策轉型研究,曾經多次碰觸過陳儀,認為他有很濃的社會主義的傾向,偏好「計畫經濟」。為此,陳儀不滿抗戰末期何廉等留美經濟學家推動的「計畫自由經濟」政策。而更不幸的是,陳儀在計畫經濟的名目下,推動糧食公沽或公賣政策,受到當地糧商和地主的強烈抵抗,在福建和台灣都以失敗收場。依此,我一直覺得陳儀是一個悲劇人物。只是讀完之相的陳儀一書,看到陳儀非常優秀而正直的一面,更讓我意識到陳儀悲劇背後更深層的困境,可以說是民國時代意識形態大轉換中的一個重要案例,重新回顧,有助於我們當代人的思緒釐清和成長。
陳儀出自江南的富貴世家。父親陳靜齋在上海和北京經商,當過日本正金銀行(今東京銀行)買辦,大哥陳威畢業於日本早稻田經濟系,曾長期擔任中國銀行副總裁和代理總裁。陳儀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回國後未獲軍政職務時,也曾參與銀行和實業的經營。主持福建省政時,他對於省屬金融機構的設置和運用,做的很實在。以這樣的家世閱歷,陳儀原來應該傾向資本主義,卻偏好社會主義,服膺孫中山的民生主義,而強調「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兩個左傾原則,只要有機會就想付諸實踐,由此形成了他在右派政權中具有左派立場的尷尬。
當然,除了基本經濟政策觀點的矛盾之外,陳儀在終結軍閥混戰、建立現代軍工建制和省政治理等方面還是有許多重要的作為和貢獻。對於這些方面,之相都能放在當時的情境脈絡中,做出相當平衡的評述。之所以能如此,之相是有其學術根基的。他從政治學系科班出身,博士論文寫的是清末民初以來的國家建立過程,秉持的是1980年代中期開始成形的英國「新國家理論」(neo-statism),重視意識形態、軍事、政治、經濟等四大面向之間的辯證互動,藉以說明一個現代主權國家的形成。這種新國家論的視域遠比近三十年來盛行的「威權轉型論」或「民主化」理論要開闊,可以勘察到現代國家建立過程中的混亂和艱險。
不過,之相的真正難得處是在於他的敘事能力,透過廣泛的閱讀、消化和裁剪,把民國以來複雜的現象,寫成一本我們台灣當代人容易看、喜歡看的精彩小書。之相往往能藉一連串有趣而有意義的故事,來鋪陳情節,彰顯事理。比如說,之相談到陳儀受命訪歐,旨在引進德國軍工制度,購買武器,提拔德國留學生回國服務。其中最顯著的案例是俞大維,當年俞還只是一位在哈佛學念數理後轉至德國習彈道的年輕書生,陳儀每一次見蔣中正都把俞帶在身邊,終於獲得大用,後來曾長期擔任兵工署長和國防部長。而俞大維也有情有義,在陳儀受難時力圖救援而不可得。
之相談陳儀在福建的省政建設,除了一般政務外,還很注意文化建設,請出身台灣鹿港世家的交響樂作曲家蔡繼琨,主持一個「很不實用」的福建省立音樂專科學校。而這位蔡校長居然請來了四位流落中國的猶太知名音樂家來校任教。當時戰事緊迫,省府已經遷至山城永安,四位音樂家蒞臨山城,師生列隊迎接,搭配軍樂演奏,「一時樂聲、掌聲、歡呼聲齊鳴,感情豐富而無家可歸的外籍音樂家熱淚盈眶激動不已」。試想,如果拍成電影,這將是一個如何突兀而感人的場景。
近年來人們常說,中學教課書對近代史的修改而動搖了國家認同,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回想我自己在初高中時代念的中國近代史,看到的盡是各路軍閥的一大團混戰,北伐、抗戰、反共等歷史章篇,更常常變成讀之無味的八股。有血有肉的好著作不多,能夠說出其中脈絡意涵的更少。之相的這本小書寫出了不錯的格局。我和之相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