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邪惡的開端:陳儀及其帶來的中國官場文化

揭露從陳儀開始的結黨營私、官商勾結等惡質政治文化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405
    45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從陳儀開始的結黨營私、官商勾結等惡質政治文化,
至今仍深深影響台灣,導致現今的政治亂象難以遏止。

陳儀(一八八三~一九五○),中國浙江紹興人。戰後,國民政府派他來接收台灣,出任長官公署行政長官。雖名為長官,但他卻失政連連,導致二二八事件爆發,許多台籍菁英不明下落,他也因此下台,但後來又出任浙江省主席,顯露投共傾向,終至被押來台。

一九四九年底,國民政府結束在中國二十二年的統治。翌年,陳儀以通(共)匪謀叛遭槍決。

陳儀從而立之年開始,即現身中國近代史舞台,舉凡孫文當選臨時大總統時的政府,或是袁世凱、孫傳芳陣營,都可見其蹤影。自從蔣介石北伐、國民政府於一九二七年成立後,他即在蔣陣營效命,深獲蔣介石器重。

本書針對陳儀的家世、出身歷程、締結的人脈,結合動態的採訪實錄、靜態的文史資料、名人傳記軼事等,剖析其從政為官之路,並進而揭露國民政府帶來的、醜陋的官場文化,及其對台灣政治的影響。

本書特色

1. 揭露國府接收台灣,並不只是政權上的轉移,更是文化思想的強勢移植。
2. 從陳儀的從政歷程與為官之道,審視中華民國體制下的台灣,其官、商、學界間錯縱複雜的利益糾葛。
3. 為台灣目前政治、社會與學界等亂象探源。

作者

司馬嘯青

本名廖慶洲,一九四七年生,台中縣人。
大同工學院工商管理學系畢業後,曾任職於大同公司。
一九七四年起,服務於《經濟日報》專欄組,歷任記者、專欄組副主任、採訪組副主任。
一九九五年退休後,曾任《管理雜誌》編輯顧問、《自立早報》財經證券新聞中心主任;目前專事寫作。
著有《王永慶與企業英雄》(文經社出版)、《當代成功企業家的故事》(聯經出版)、《日本過台灣》(文硯出版)、《人情義理》(哈佛企管出版)、《東寧才子:丘逢甲》(秋雨文化),以及《台灣世紀豪門——辜振甫家族》、《台灣五大家族》、《台灣新五大家族》、《台灣企業家的日本經驗》、《台灣企業家的美國經驗》、《台灣日本總督》、《台灣荷蘭總督》、《改變台灣命運的兩百年間》(以上由玉山社出版)等多部作品。

目錄

導言  陳儀帶來的中國官場文化
第一章 父兄庇蔭 出身優渥
第二章 求學歷程 先文後武
第三章 先孫後蔣 漸成要角
第四章 主持閩政 親日色彩濃厚
第五章 文事塗抹 不堪回首
第六章 重慶歲月 見識敗機
第七章 接收台灣 萌生禍機
第八章 接收贏家 進化有方
第九章 生命末期 投共以終
第十章 身後人脈 順逆互見
陳儀年表
後記

試閱

導言

陳儀帶來的中國官場文化

陳儀(一八八三~一九五○),中國浙江紹興人。戰後,國民政府派他來接收台灣,出任長官公署行政長官。

雖名為長官,但他卻失政連連,導致二二八事件爆發,許多台籍菁英不明下落,他也因此下台,但後來又出任浙江省主席,顯露投共傾向,終至被押來台。一九四九年底,國民政府結束在中國大陸二十二年的統治,「播遷」來台,翌年陳儀以通(共)匪謀叛遭槍決。

陳儀從而立之年開始,即現身中國近代史舞台,舉凡孫文當選臨時大總統時的政府,或是袁世凱、孫傳芳陣營,都可見其蹤影。自從蔣介石北伐、國民政府於一九二七年成立後,他即在蔣陣營效命,深獲蔣介石器重。

陳儀與蔣介石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出身黃大浙 高人一等

台灣在一九八八年、蔣經國總統逝世於任內之後,即結束兩蔣威權體制時代(溯自蔣介石於一九四九年底將國民政府遷台),此後有關兩蔣時代的文章或文獻,即蜂擁而出。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黨、政、軍首長以出身於「黃大浙」者為主流。黃者,指黃埔軍校;大者,指陸軍大學;浙即浙江,泛指江(蘇)浙(江)。

其中的指標人物之一:胡宗南(一八九六~一九六二),即吻合這個「規格」—出生於浙江鎮海,黃埔一期。來台後,進入「國防大學」(陸大結束後來台改設),一九五九年國防研究院第一期。身後葬在陽明山蔣介石營建的最後行館、今陽明書屋旁。當時陽明山為禁葬區,是在陸軍總司令劉安祺的指點下,由胡夫人寫信給蔣介石要求這塊「福地」而終獲應允。

「青山有幸埋忠骨」,胡宗南是蔣介石的愛將,而且對「校長」忠心耿耿,才能獲得這樣的殊遇。

關於黃埔軍校,最前身是清末一九○二年開辦的北洋行營將弁學堂,一九一一年變成保定預備大學堂,一九一二年正式開辦保定軍校,名軍事學家、陳儀的學長蔣百里,即出任該校第二任校長。

保定軍校於一九二三年停辦。

一九二四年,陸軍軍官學校開辦於黃埔,通稱為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秉持其一貫「作之君、作之師」的君臨姿態,畢業生也以「天子門生」自居,從此「黃埔×期」成為晉升的重要識別證。儘管黃埔時期僅歷時六年,即一~七期,隨後即遷至南京改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但仍接續黃埔的期別,也通稱為黃埔軍校。一九五○年十月,在台灣鳳山復校,仍稱陸軍軍官學校。

至於陸軍大學,前身是一九○六年創辦的陸軍隨營軍官學堂,一九一二年改制為陸軍大學,一九一三年遷到北京(學員有徐永昌、熊斌……等),一九三一年遷校至南京,蔣介石自兼校長,實際校務由代行校長執行。一九三五年,全中國所有的軍事學校概由蔣介石兼任校長,校務由教育長執行。對日戰爭爆發後,由蔣百里出任陸軍大學代行校長,在長沙就職;蔣百里後病歿於由湖南經廣西轉雲南途中,由陳儀接任代行校長,教育長則由他在浙軍一師師長任內的參謀徐培根出任。陳儀自一師時代開始,即對訓練活動非常重視,而這也構成了蔣、陳彼此關係密切的一個同心圓。

自一九二九年開始,始有黃埔軍校畢業生進入陸大。之後,黃埔畢業生成為陸大學生的基本來源。至此,陸大接續黃埔而更有出路,也變得更有生氣。

抗戰末期,蔣家「內廷」的侍從室參謀人員,以陸大出身者為基幹。蔣介石習慣以手令交辦事項,於是「奉諭」成為對下屬交辦事項「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的用語;「行營」、「行轅」都出自他的獨創;以「侍從」為名,更是矮化了事奉的人才……諸如此類,都可見蔣介石帝王思想之一斑。來台後,他「南面王」的架勢更加成熟,行館林立,而長期開辦的革命實踐研究院,班次名目繁多,他又習慣以合照題贈優秀學員,成為學員掛在辦公室、會客室的最佳門神!

蔣介石祖籍浙江奉化,而其母是王太夫人,元配是毛夫人,因此浙江人,以及姓王、姓毛的,都是「自家人」。

至於陳儀的出線,則是沾了「黃大浙」中的「浙」江同鄉的邊。

人脈、金脈 經典之作

大部份的傳記資料,都對蔣介石運黃金來台著墨甚多,有關其運用,若結合上述人脈,則經典之作為《聯合報》前身《民族報》的創刊,這比起陳儀沾上「浙」字邊,又多了「黃」字邊。
《民族報》創刊於一九四九年五月,創辦人王永濤(王逸芬)來台之初,即參與該黃金運台工作,且在長年擔任侍衛長的俞濟時(一九○四~一九九○)指示下,運用過一小部份黃金(一百條,一條十兩)當作創業資本。未料,創業之初即因社論呼籲軍公教調薪(總主筆為殷海光)而觸怒當局,旋即遭停刊處分。隨後,參與革命實踐研究院第一期(同年十月開辦)受訓的王惕吾,在俞濟時的愷切建議下同意接辦,同樣也受惠於該批黃金中的兩百條,外加一筆美元,從此王氏出任《民族報》發行人兼社長。

為什麼俞濟時有如此權限呢?

其實,他的出處進退,得力於叔叔俞飛鵬(一八八四~一九六六)的提攜。他們是浙江奉化人,辛亥革命後,滬軍都督陳其美(蔣介石的拜把盟兄)將俞飛鵬保送入北京軍需學校,黃埔創校時,俞飛鵬即擔任軍需部副主任。

軍需部主任周駿彥(枕琴),與陳其美是日本東京警監學校同學,回國後,於一九二○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時,擔任監察人,陳其美的侄兒陳果夫,則為第五十四號經紀人,而該經紀人店名取為恒泰號。蔣介石、陳果夫、戴季陶、張靜江家族……等,都是恒泰號股東,可視為國民黨黨營事業的濫觴。

後來,周駿彥、俞飛鵬先後出任軍需署長,抗戰勝利後,俞飛鵬任交通部長。後來出任交通部長者,如賀衷寒、袁守謙(陳儀妹婿),都是黃埔一期。

俞濟時也是黃埔一期。黃埔創校的同時,蔣介石也在身邊成立衛兵隊,後迭經演變,直到一九四○年,軍事委員會成立警衛團,黃埔水陸巡察大隊改編為該團第二營,由原任該大隊大隊長的俞濟時出任營長。王瑞鍾(王惕吾本名)也擔任其中一營的營長,而他是浙江東陽人,黃埔八期。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俞濟時出任蔣介石侍衛長。

一九五一年,《民族報》與《經濟時報》、《全民日報》合併為聯合版,兩年後改組為《聯合報》,社長范鶴言為浙江鄞縣人,是知名藏書樓「天一閣」創建人范欽後人,曾任中央銀行祕書處處長,之前曾入寧波商業學校就讀,當時校長即為周駿彥。《民族報》的創刊為什麼會得到金條的資助?這跟它創刊初期言論重點放在鼓吹蔣介石復職、建立領導中心有關。此外,周駿彥的孫子周宏濤,也於來台之初隨蔣介石的復職而出任總統府機要室主任。結合這些金脈、人脈,當蔣介石復職前夕在台北賓館集會時,王惕吾得以「事先聞風」地開著吉普車、帶著記者駛進該館,隨後發行《民族報》第一號號外,免費贈送,見證此歷史性的一幕。

總之,從《民族報》創刊,再演進到創辦《聯合報》,象徵國府遷台後,台灣報業發展史上重大的一頁,在人脈、金脈的牽引下,自家人貫穿其間,終克有成。

暗殺手法 幫會文化

江浙人來台,自成「自家人」,最早始自陳儀於戰後前來接收,任用以江浙同鄉為主流的各級首長,台籍出身者居然僅教育處次長一席,如此「隔離」,民心難服。

陳儀偏愛用自家人,其來有自。

清末江南以江蘇、浙江為中心,形成了兩個政治團體,一是以張謇、湯壽潛為代表的立憲派;另一是以章太炎、蔡元培、徐錫麟為代表,於一九○四年成立的光復會。陳儀兩邊都沾得上邊,與兄長陳威都是光復會成員。

一九○五年,同盟會在日本成立,這是反清革命運動後,傳統幫會蛻變為近代結社組黨(國民黨前身)的重大轉折。同盟會與光復會最大的分歧點是:同盟會更注重幫會的宣誓儀式,尤其是辛亥革命後,國民黨主政,更將光復會說得一文不值,其中一位指標性人物陶成章,本是光復會領袖人物,辛亥革命後,他與多人爭取浙江都督職位,最後由湯壽潛出任,陶氏只好出任參議,抑鬱不得志;後來他自設光復軍總司令部於上海,進行募兵,引來陳其美的忌恨,派蔣介石將他暗殺,蔣也由此起家。後來蔣介石對付共產黨,進行清黨、剿共,暗殺手法更是常見,尤其是軍統、中統全盛時代,暗殺文化更加發揚光大。

軍統在戴笠(黃埔六期,未畢業)主持下,人員多時達八萬人,經費實報實銷,連孔祥熙、宋子文先後主持財經大計,也額外支持,不敢怠慢。戴笠與湯恩伯關係匪淺,抗戰期間,戴笠赴河南湯部駐地,黃埔一期如孫元良(明星秦漢之父)、陳大慶……等,都要陪宴觀劇。

儘管戴笠主持軍統,搜集情資有如天羅地網,但是從相關人物的動向,卻可看出「百密一疏」的致命弱點。
在台灣二二八事件後,進行「清鄉」之際,胡宗南率領十五萬人進攻共產黨的老巢延安,自誇俘虜五萬、血戰七晝夜……云云,蔣介石自認占領延安,自己就勝利了,還派中央大員前往慰問,論功行賞一番。

其實,對方是擺了「空城計」,早就撤退了!原因無他,胡宗南身邊的副官、機要祕書……都是周恩來佈置的眼線。

這跟日後蔣介石文膽陳布雷的女兒陳璉、女婿袁永熙都是共產黨員,如出一轍。

戰後,國共雙方在重慶展開會談,毛澤東的特務頭子王若飛,由重慶飛返延安途中墜機身亡,是戴笠於事前派人動了手腳。不久,對方以牙還牙,戴笠座機也告墜毀,之後接班的毛人鳳有如斷了線的風箏,過去針對「自家人」建立的監控網隨之失靈,國府軍隊叛將如圖窮匕現,不斷湧現,接著就是兵敗如山倒。

軍統到台灣

早在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前夕,戴笠即推定台灣必為重要基地,從此有所佈建,也影響台灣人士的出處進退,與本書有關的人物如下:

一、翁俊明:一九四二年八月,軍統局成立沿海工作區,下設台灣組,並以翁氏出任台灣直屬組組長。

二、劉啟光:一九四五年二月,軍統局成立台灣工作團,以福州為前進基地,劉啟光擔任團主任。

三、陳達元、陳逸松:一九四五年底,原任軍統閩南站站長的陳達元,轉任台灣警備總部調查室主任,翌年軍統局改組為保密局,由台灣站長林頂立與毛人鳳之弟毛簡擔任書記。陳逸松與陳達元為福建漳浦宗親,輩份上,陳達元為陳逸松的侄兒輩。林頂立則秉持軍統一向的辦報模式,主持《全民日報》。

四、王新衡:蔣經國留俄時期的同學,回國後結識戴笠,編譯《格柏烏》(即KGB)、《切卡》,成為軍統的教材。一九三五年出任軍統局上海區區長,書記為秦承志(馬英九外公)。抗戰後,王氏任香港區長,與杜月笙合作密切。戴笠死後,上海市軍統人馬多賴王氏運籌帷幄,居間處理「漢奸」案,舉足輕重。

光復會員 班底來源

陳儀少年得志,從民國初年開始,即在浙江政軍界顯露頭角,最大背景即光復會。

辛亥革命後,陳儀(當時名為「陳毅」)是浙江省四位代表之一,前往南京選出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台灣出身的丘逢甲,也見證了這個歷史性場面。另三位代表中,湯爾和、陳時夏是光復會會員,而黃群則與陳儀家族事業關係密切,將詳述於後面的章節中。

後來陳儀加入孫傳芳陣營,一度當到浙江省長,而出任江蘇省長的陳陶遺,也是光復會會員。

陳儀在蔣介石領導北伐後,棄孫投蔣,被蔣介石派到德國考察,也因此推薦了俞大維,結識了徐學禹……等,與光復會淵源深厚。

俞大維的堂兄俞大純是光復會會員,大純之父俞明震是「台灣民主國」內政部長。大純之子俞啟威(黃敬),曾與未嫁給毛澤東之前的江青同居過,到延安後與新聞記者出身的范瑾結婚。

范瑾從母姓,父親許壽昌,叔父許壽裳;陳儀主持台政後,聘許壽裳主持編譯館。

許壽昌、許壽裳兄弟相差十七歲,因而許壽裳的啟蒙教育即由兄長聘請老師許克丞(字仲卿)傳授,許仲卿也是光復會會員。

陳儀留日時,即與紹興同鄉魯迅、許壽裳……等來往密切,都是光復會會員。

光復會的領導人物徐錫麟,其弟徐錫麒在一九二六年左右買下蔡元培在紹興的故居,也是光復會會員,徐學禹是他的兒子。

蔡元培堂哥蔡谷清,與陳威是連襟,都是會員。

徐錫麟獨生子徐學文,陳儀來台後安排他主持專賣局旗下的一個化學工業公司;他的女兒徐乃錦,後來嫁給蔣經國的長男蔣孝文。俞大維的兒子俞揚和,則娶了蔣經國的女兒蔣孝章。

徐學禹、沈銘訓(仲九)……都是陳儀主持閩政時期起用的親信,共同點是同樣來自光復會。

陳儀親日 其來有自

在陳儀主持閩政的同時,日本侵華也日益熾烈,一九三七年七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戰爭爆發,此後,日本軍方的策略即為在占領地成立傀儡政權。

當年底,日本在北平成立臨時政府,要員以來自浙江的留日者為主流。如湯爾和任議政委員長、教育總署署長,王蔭泰任議政委員,俞大純任建設總署總務局長(上任第一天即在途中遭暗殺,這是對投日份子的恐怖攻擊事件)……而他們也都是光復會成員。

其間,陳儀主持閩政重用的李擇一,也是指標性人物之一。

李擇一(宣韓),福建人,日本慶應大學畢業,歸國後效力於黃郛旗下,與殷汝耕、袁良……等活躍於上海政界。一九三三年,黃郛北上主持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李氏出任參議。一九三五年該會撤消,袁良出任北平市長,李則南下到陳儀主持的福建省政府擔任顧問。
李擇一的兄長李宣威,在臨時政府擔任交通局長。該政府委員長王克敏,曾在陳威之後擔任中國銀行總裁,而該政府的對日事務則交由王克敏的女婿邵東湖負責。邵氏與李宣威都畢業自東京高工學校。

繼之,南京維新政府在一九三八年成立,李擇一即為催生者。

不過,表面上是由他的日本義子岡田尚、岡田清兄弟(化名江天左、江天右)出面,他們在上海頻訪陳群(陳英士的拜把兄弟,排行第八,上海熟人暱稱他為「陳老八」),再與梁鴻志(段祺瑞時期的北洋政府要人,其父梁居實,與丘逢甲在廣州素有交情,其妹梁筠端嫁給丘念台,即丘逢甲之子)接頭,終告拍板定案。

臨時政府與維新政府一度組成聯合委員會,由李宣威出任祕書處長。

一九四○年,汪記國民政府成立,編制取法國民黨,黨、政機構一應俱全,其黨中央監察委員之一的葛敬恩(光復會會員),是黃郛第二任夫人沈亦雲的五舅,也是陳果夫在杭州陸軍小學堂時的啟蒙老師。

而同是光復會成員、黃郛在浙江武備學堂的同窗趙正平,則在該政府擔任教育部長,也是上海大學校長。

李擇一的另一位兄長李宣倜(日本士校四期),擔任政務參贊、陸軍部次長;汪精衛死後,他撰有輓聯:「三年奔走空皮骨,萬古雲霄一羽毛。」

葛敬恩於抗戰期間始終在敵偽占領區(上海),未曾到過大後方。當接收台灣的新職發表後,他竟名列《新華日報》所揭露的汪記政權名單中。有人將此事告訴陳儀,陳儀卻說:「他可能沒有就職,或者只領生活費,不做事。」其包庇之心切,可見一斑。

未任偽官 出路出眾

另一個指標性人物是洪炎秋(一八九九~一九八○),他是陳儀義子蔡繼琨的表兄,鹿港出身,後赴北大深造,上過徐旭生講授的中國哲學史,與北平淪陷後的北大校長錢稻孫、華北教育總署署長周作人(魯迅之弟,繼湯爾和之後接任)……都熟識。戰後,這些人都遭到批判,甚至入獄,可是洪炎秋卻能置身事外,因為他除了教書以外,從未當過偽官,他曾自嘲:「使我這個深通國情,而又懂得日本語文的最有資格當漢奸的材料,能夠出污泥而不染。……」

戰後,洪炎秋於一九四六年五月返台,七月隨即在許壽裳(其子許世瑛抗戰時在北大文學院擔任講師)的介紹下,到台北師範學院任教,一個月後出掌台中師範學校。前任是薛建吾。關於薛建吾這項人事動向,林獻堂曾留下記載:

「師範學校校長昨日《新報》發表為浙江人,而父兄會欲推攀龍,遂作罷論。」

攀龍為林獻堂長男,看來本有意出任該校長職位,可是「浙江人」優先(實則薛建吾為江蘇鹽城人,外人對「江」蘇、「浙」江難以區分,概以江浙稱之),台人無緣。

儘管如此,薛氏在位不及一年,由於學生掀起排斥風潮,隨即換由後台更硬的洪炎秋接任。

林獻堂被公認是台灣民間領袖,可是與陳儀素無淵源,未受到敬重,反而遭到排擠。林家除了與校長人選失之交臂外,一九四六年五月的參議會議長選舉,也因陳儀力保黃朝琴,而硬是把德高望重的林獻堂擠掉。林氏受到的重創,可以想見。

簡言之,陳儀把黃朝琴當「自家人」,有如築起長城,劃分關內、關外,也種下了二二八事件的前因。

自家評斷 自有公論

當然,江浙「自家人」也不見得都對陳儀持正面看法。

江蘇東海人、曾任江蘇省主席的丁治磐評述道:

「我看他(指陳儀)聲名雖大,全是作官的一套,虛有其名。」

他還指出:一九四七年六月行憲後,翁文灝首次組閣。有次院會上,陳儀「大談經濟學,講了半天,也沒有切實的綱領,這種人還做了幾十年大官,不知道是什麼道理,簡直是莫名其妙」。

其實,道理很簡單,一言以蔽之:只要被歸類為「自家人」,一切好談!升官有門路,出事受庇護。

盟兄指證 所言不虛

蔣介石的盟兄馮玉祥也曾指出:抗戰時,交通處長姓竺,偷賣汽油、軍米,經人告發,結果只被罰住何應欽家的客廳,後來還升官哩!

近人研究指出:該竺姓處長即竺鳴濤,其父竺紹康,是光復會要角、著名的會黨領袖,更是蔣介石早期的盟兄,曾追隨徐錫麟、秋瑾參加反清革命。一九一○年竺紹康病逝上海後,竺鳴濤赴日入成城學校,畢業後回上海,經蔣介石介紹,入黃埔第三期,再到日本野戰砲兵射擊學校(彭孟緝是黃埔五期,再入該校),回國後歷任要職,戰後任衢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國大代表;來台後任國防部參議、經濟部顧問……等。

蔣介石、陳儀用人有交集

蔣介石先後任命陳儀主持閩政、台政、浙政,可謂重用有加,其箇中緣由,可從下述一則人事動向看出梗概:蔣母王太夫人有弟王賢鉅,其孫王忠澤,之江大學政治系畢業,即被蔣介石擢用為福建浦城縣長,時陳儀在閩主政。陳儀主持台政時,本有意調他來台,但並未到任,改任浙江新昌縣長。

江浙「自家人」的官場文化,可謂根深蒂固,盤根錯節。陳儀一來,豈能例外。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294188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6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