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屐痕3:台灣女性文化地標:百年女史在台灣
重新銘刻地景的運動,再現女人的經驗,豐富台灣的地景。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歷史,不應該只是「History」,而應該也是「Her story」!
十多年前,女性文化地標還如荒漠,「女人屐痕I」開啟推動行走女路的地標旅行,讓久遠飄渺的歷史故事接地氣,如迷霧森林中的精靈,引導她鄉(herland)。現在,行走她鄉的「女人屐痕」之旅越來越夯,她鄉已在足下。這是一場重新銘刻地景的運動,讓城市的歷史記憶重建,讓台灣地圖再現女人的經驗,豐富台灣的地景。
本書紀錄曾在台灣這塊土地生活的女性面孔、身影,標示女人特別生活的地方,讓一向看不見女人的地圖,浮現女人的行腳,建立台灣的女性地景。這個概念與1970年代發展的女性主義地理學不謀而合,再現女人地表移動的經驗。
這些故事和地點如同指引台灣女性的「地標」(landmark),就像探險家通過某一區域時,為防迷失,仰賴地表獨特的地理現象作為辨識標誌。女性文化地標讓當代女性迷茫時,可以重新定位,找到方向。本書從台灣婦女歷史,翻找對台灣女性發展有開拓性的屐痕:日治時期台南「愛國婦人會」、90年代成立的大學女研社,以及鮮血中盛開的美麗花朵「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婉如的遇難,促使婦運姐妹推動一波波的人身安全運動,催生「性侵害防治條例」法案。
百年前「女性經濟」開拓的腳步:苗栗通霄的女兒、苑裡的媳婦洪鴦,以傳授藺草編織技藝,使得女人因為具有經濟能力,而翻轉了在家庭、社會的地位;太加古道,有泰雅族婦女曾經走過的交易屐痕,她們赤腳翻越險峻山林,揹負著Dakin藤編的揹籃,揹載鮮蔬至太平山販賣,堪稱「創造小農經濟力」的始祖。
膽識女突破限制,影響地方、人群:林媽利帶領的「馬偕血庫女子兵團」、蔡阿信和她的清信產婆講習所、小提琴教母李淑德精彩的人生、台灣第一代美聲女高音林氏好,以及澎湖第一才女蔡旨禪設帳授徒「平權軒」,提倡女權、試圖打破「男尊女卑」的傳統。
讓已有紀錄卻不見女人身影的地景重新定調,讓男人背後的女人現身:無怨無悔成立愛愛寮,照顧窮人街友的「台灣乞食母」施照子。
目錄
推薦序 為臺灣女性爬梳完整的歷史圖像 鄭麗君
發掘女力,從台灣女性歷史觀出發 范巽綠
在地她鄉,女人屐痕Ⅲ 范情
出版序 假隱藏中的印記,點亮女權之路 陳秀惠
01跨越性別框架,精采的人生!精采的人生!——小提琴教母李淑德/鄭美里
02照顧窮人街友的乞丐之母——施照子/王昭文
03林媽利與她的「馬偕血庫女子兵團」/劉湘吟
04以歌聲向命運抗衡的傳奇女子──台灣第一代美聲女高音林氏好/吳玲宜
05洪鴦以藺草編織技藝,教授女人一技之長,提升生計經濟力/簡扶育
06蔡阿信與她的清信產婆講習所/阮愛惠
07設帳平權軒,禪安入畫圖──澎湖第一才女蔡旨禪/阮愛惠
08山深路遙Dakin情:泰雅族女性太加交易古道/賴淑娟
09 從婉如鮮血中盛開的美麗花朵──彭婉如文教基金會/陳明秀
10大學女研社與婦女運動之一九八八至二○○○年/伍維婷
11從軍事後援、解纏足到女子教育——愛國婦人會/李淑君
序/導讀
推薦序1
為台灣女性爬梳完整的歷史圖像
文化部長/鄭麗君
歷史,不應該只是「History」,而應該也是「Her story」,但在歷史脈絡的呈現上,女性的聲音與身影,一直隱沒於書寫的洪流之中。女性史料的研究與書寫,因此成為近年來文化史探究極為重要的議題。各個族群的女性,在臺灣這塊土地上,胼手胝足,為臺灣創造無數的奇蹟,也生活出最美的樣貌。
緣此,文化部多年來致力於臺灣女性史料的蒐集整理工作,透過系統性的臺灣女性議題探究,提供嶄新的視野及向度,呈現臺灣歷史的多元性樣貌。我們建置「臺灣女人網站」、出版專書,從身體文化、女性與日常生活、女子教育、不同工作場域的女性,到女性人物特寫和婦女運動,透過各項議題,彰顯台灣歷史不同時期的女性形象,臺灣女人從家庭進入社會職場,從身體的束縛到解放,依照不同的主題描述,搭配豐富的圖像資料,呈現臺灣女人的豐富樣貌。
除了政府的持續努力,我們更感佩於民間力量的投入,為臺灣女性爬梳一個更完整的歷史圖像,《女人屐痕》系列即是其中典範。《女人屐痕Ⅲ》,遵循《女人屐痕Ⅰ》、《女人屐痕Ⅱ》的脈絡發展,持續為臺灣女性故事,標識具體經緯,建立一個可供追懷,進而傳世的文化地標。
《女人屐痕Ⅲ》詳細記錄了藝文界小提琴教母李淑德、臺灣第一代女高音林氏好推動音樂教育的過程、早期醫療衛生推動者蔡阿信與產婆講習所的歷史角色,更梳理了泰雅族女性交易古道和臺灣早期婦女運動發展史。其中,催生「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彭婉如命案,更是血淚斑斑的歷史傷痕。
許多令人敬佩女性先驅,在女性地位仍不受重視的年代,做出傑出的貢獻,更在多元的歷史長流中,寫下璀璨的篇章,豐富了臺灣女性的樣貌。期盼在未來,不分性別,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我們,都能一起為臺灣,走出一條似錦如繡的道路,共同書寫歷史。
推薦序2
發掘女力,從台灣女性歷史觀出發
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
臺灣女性,也和世界其他地方女性一樣,面臨共同的性別困境,不論是政治、社會或學術文化層面,主要都是以男性為主所論述及建構的世界,女性幾乎為附屬與配角的地位。
因此,女性所要面臨及克服的問題遠比男性來得艱辛,就像「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維,女性被認為是天生操持家務與下一代的照顧者,而男性則被賦予養家活口的角色。這些根深柢固的刻板印象,隨著時代變遷與性別平等意識抬頭,如何打破這種既存的印象,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重責大任。
回顧臺灣的女權發展歷史,從七○年代婦權團體在立法上及政經地位層面倡議,爭取女性應有之地位。當時,臺灣女性在中央與地方的議員席位遠比男性少,女性的勞動待遇也有著「同工不同酬」的低薪問題,經過她們的努力,臺灣女性在政治、經濟及社會地位等進行全方位檢視並要求政府單位正視及改善。
經過臺灣女權團體的努力,「保障婦女權益」已成為臺灣社會主流價值,我國也依據聯合國大會所通過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以下簡稱CEDAW),於2012年開始施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期使我國性別人權情況與國際接軌,使女性權益獲得平等的保障。
《女人屐痕III》,讓我們看到從日治(據)時代迄學運時代的女性,透過她們的自覺,積極參與公眾事務,並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如「臺灣乞食母」施照子,成立愛愛寮的無怨無悔,照顧窮人街友;小提琴教母李淑德用教育家的慈愛家精神,調教出一批音樂天才兒童;澎湖第一才女蔡旨禪設帳授徒「平權軒」,提倡女權、試圖打破「男尊女卑」的傳統;1996年女學生運動與婦女運動緊密結合,並加入婦女團體為性別議題努力,為臺灣女權獲得重大進步。
《女人屐痕III》書中的女性,扮演著比男性更積極重要的角色,從過去到近代,從政治參與再到學術、音樂、醫療、社福等領域,我們看到不同時空、不同工作崗位上的女性,她們透過自身的努力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同時也為臺灣性別平等推動,有著更積極正向的影響力。
最後,我也推薦學校師生能夠一同來閱讀這本書,用女性的觀點,來看臺灣另一面的歷史,同時,也看到臺灣女性的認真、努力,以及對社會的疼惜與關愛;希望大家都能從中獲得感動與啟發,一起創造更美好的臺灣。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