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03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毛姆傳-毛姆的秘密生活

  • 9 405
    45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如果有人能將毛姆的一生寫出來,那將比他的小說精彩一百倍。
 

毛姆是下述一切的總和:一個孤僻的孩子,一個醫學院的學生,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小說家,一個放蕩不羈的巴黎浪子,一個成功的倫敦西區戲劇家,一個英國社會名流,一個一戰時在法蘭德斯前線的救護車駕駛員,一個潛入俄國工作的英國間諜,一個同性戀者,一個跟別人妻子私通的丈夫,一個當代名人沙龍的殷勤主人,一個二戰時的宣傳家,一個自狄更斯以來擁有最多讀者的小說家,一個靠細胞組織療法保持活力的傳奇人物,和一個企圖不讓女兒繼承財產而收養情人秘書的固執老頭子。
─傳記作家 泰德‧摩根

作者

賽琳娜‧黑斯廷斯

 

英國著名傳記作家,曾是《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資深記者,離職後一心從事文學創作,主攻名人傳記文學。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南西‧米特福德傳》《伊夫林‧沃傳》《羅莎蒙德‧萊曼傳》《毛姆傳》等。賽琳娜‧黑斯廷斯還曾擔任英國最高文學獎布克獎評審。

譯者

趙文偉

 

英文、義大利文及西班牙文專職譯者,主要譯作有卡爾維諾《瘋狂的奧蘭多》、卡斯頓‧勒胡《歌劇魅影》、阿嘉莎‧克莉斯蒂《寓所謎案》《ABC謀殺案》等。

目錄

第一章 黑馬廄鎮的少年時代   007
第二章 聖托馬斯醫院   036
第三章 本能作家   064
第四章 白貓餐館   079
第五章 英格蘭劇作家   113
第六章 西芮   155
第七章 代號「薩默維爾」   199
第八章 面紗之下   254
第九章 廊台和普拉胡帆船的世界   294
第十章 分居   328
第十一章 瑪萊斯科別墅   354
第十二章 哈克主人   386
第十三章 講故事的人   417
第十四章 宣傳活動   445
第十五章 布龍奇諾男孩   476
第十六章 背叛   505
毛姆作品年表   534
參考書目   539

試閱

第一章

黑馬廄鎮的少年時代

1955年,薩默塞特‧毛姆81歲,一家報紙在採訪他時問他是否願意出一本傳記。他說,不,不願意。在他看來,這是一種無意義的行為。「現代作家的生活本身就是無趣的。」他輕蔑地說,「……我的生活注定乏味……我可不想跟乏味聯繫到一塊兒。」事實上,根本不存在這種顧慮。正如這段表述,不真誠是有可能的,乏味則絕無可能。

在他漫長人生的大部分時間--他活了90多歲--薩默塞特‧毛姆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作家,他那些優秀的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在世界各地深受好評,其中最著名的《人性枷鎖》是20世紀擁有最大讀者群的虛構作品之一。他的書被譯成幾乎所有的已知文字,售出數百萬冊,為他帶來了巨大的名望和財富。在將近40年的時間裡,毛姆在他位於法國南部的豪華別墅裡被錄影、拍照和書寫,關於這位傳奇人物,公眾無法獲知的資訊似乎已所剩不多。然而,從少年時起,毛姆總有一些關於他個人及其事業的私密之事,是他不願透露的。毛姆對他的大部分生活確實秘而不宣:同性性行為違法時,他是一名同性戀者;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為英國情報部門服務過,有時還要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作為一名小說家,他的大部分時間在私密的、想像的世界中度過,被他虛構的人物簇擁著,在他看來,這些人物往往比外部世界的男女更為真實。兒時便有的口吃毛病讓他與這個世界進一步疏遠,並使他在極其痛苦的同時異常敏感。口吃給他的生活造成了阻礙,因此,成年後,他習慣身邊帶個翻譯,一個善於交際、性格開朗的小夥子--這個人往往也是他的情人--作為他的中間人與陌生人進行初次接觸,毛姆則或多或少地退居幕後。雖然毛姆竭力保護自己,但他依然脆弱無比。他是一個激情澎湃、不易相處的人,既冷酷無情,又充滿仁慈和魅力,儘管他獲得了一切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他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令人心生憐憫的不幸婚姻毀掉了他那些年的生活,從人生的摯愛那裡,他也得不到應有的回應。對於很多讀者而言,薩默塞特‧毛姆等同於大英帝國,毛姆就是英國紳士的象徵。他們以為他出身世代望族,實際上,毛姆的父母是新移民,專業人士,屬於中產階層,他們不住在英國,而是法國,毛姆的一生開始並結束於法國。父親羅伯特‧奧蒙德‧毛姆(Robert Ormond Maugham,1823-1884)是一名律師,律師世家的第三代,祖上是威斯摩蘭郡的農夫和小商人。羅伯特‧毛姆的祖父最先來到倫敦,一輩子只混了個書記員做,他的兒子則不僅在律師行業聲名顯赫,還是英國律師協會的創始人之一。羅伯特的家族產業經營得相當好,1840年代,他把家搬到巴黎,並在那兒開了一家分社,他的合作夥伴威廉‧迪克森則留在倫敦。毛姆與迪克森的律師行「英國法律專家(Juriconsultes Anglais)」位於聖奧諾雷市郊路54號那棟壯麗的沙羅斯府邸,在英國大使館的正對面,毛姆和迪克森的事業在這裡蒸蒸日上,尤其是在他被英國大使館半官方地任命為法律顧問之後。

30多歲時,羅伯特‧毛姆過上了好日子。在拿破崙三世和第二帝國的興盛時期,巴黎似乎人人都在賺錢,大家高喊著「發財」。幾乎每天都有新店鋪和新公司開業,巴黎人口急劇增長,毛姆和迪克森的主要生意來源--英國僑民的人數同樣如此。後來,羅伯特‧毛姆終於覺得自己有錢到可以娶妻了,於是,1863年10月1日,39歲的他娶了一個迷人的、比他小16歲的年輕女子伊迪斯‧瑪麗‧斯內爾(Edith Mary Snell)。婚禮由羅伯特的牧師弟弟亨利‧毛姆主持,婚禮地點設在英國大使館內。婚禮結束後,毛姆夫婦住進位於安廷大街(現在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大街)25號的一套公寓。安廷大街是條寬闊的林蔭路,路兩旁矗立著栗子樹,在香榭麗舍圓形廣場附近,從家去辦公室很方便,步行只需五分鐘。這套公寓在一幢新公寓的四樓,採光充足、十分寬敞。大客廳的牆上掛著古斯塔夫‧多雷1的版畫,擺放著羅伯特‧毛姆年輕時從國外旅行帶回來的塔納格拉的小雕像、羅得島的器皿和土耳其華麗的匕首。書房裡有兩個深栗色的書櫥,裡面塞滿了司各特、狄更斯、查爾斯‧金斯萊、馬里亞特船長的書,還有伊迪斯喜歡的陶赫尼茨出版社出的小說。毛姆夫人的出身遠比她的丈夫更富有異國情調。伊迪斯的大半生是在法國度過的,但她生在印度。她父親去世時,她只有一歲零一個月大,兩年後,她的母親安妮‧艾麗西亞帶著她和遺腹的妹妹蘿絲離開印度,回到英國,不久後又移居法國。兩個女孩進入修道院學校讀書,母親為了貼補家用,用法文寫點小說和兒童故事,並為客廳歌謠(drawing-room ballad)譜曲。顯然,安妮‧艾麗西亞是個有文化、有性格、有財力的女人,不僅比她的丈夫年輕很多,社會地位也更高些。查爾斯‧斯內爾是法爾茅斯一個修帆工的兒子,安妮‧艾麗西亞則是約克郡一個富有的鄉紳的女兒,不過,這個鄉紳搬到康瓦爾後損失了大部分財產,投資錫礦也失敗了。她的母親是布里爾頓人,出生在柴郡一個可以追溯到12世紀的地主家庭,安妮‧艾麗西亞姓布里爾頓,她的一個叔叔給毛姆起了薩默塞特這個教名,為的是紀念他一個傑出的教父--亨利‧薩默塞特將軍爵士(Gen. Sir),但毛姆從來沒喜歡過這個中間名。伊迪斯結婚並在巴黎定居後,安妮‧艾麗西亞和蘿絲搬到了聖馬洛,六年後,27歲的蘿絲死於肺結核。在19世紀的法國,肺結核是頭號殺手。它殺死了蘿絲,後來也殺死了她的姐姐伊迪斯,還差點殺死她的外甥威廉‧薩默塞特。此後,安妮‧艾麗西亞‧斯內爾又活了35年,於1904年89歲時於利曼逝世。

毛姆一家在巴黎愜意地生活了差不多七年時間。性格活潑、喜好交際的羅伯特賣力工作,伊迪斯則負責料理家務,撫養三個接踵而至的兒子。她有兩個閨中密友,一個是活潑的美國女人瑪麗(「米妮」)‧沃德豪斯,一個是英國女人伊莎貝拉‧威廉姆斯--弗里曼,她們都嫁給了大使館的二等秘書。她們經常結伴出行,去新開的大百貨商場購物,或開車去布洛涅森林遊玩,拜訪伊迪斯的熟人,英式下午茶當時剛在法國流行起來。這段時間,羅伯特賺了不少錢,他很高興讓妻子隨意揮霍。二人享受著奢華的生活,他們有自己的馬車,經常去看戲、聽歌劇,在家裡大方地招待客人。伊迪斯打扮入時,家裡到處都是鮮花,桌上擺著上好的溫室水果和反季節的葡萄和桃子。毛姆夫婦的大部分社交生活圍繞著大使館進行,但伊迪斯也有作家和畫家朋友,比如普羅斯佩‧梅里美1和古斯塔夫‧多雷,作為英國僑民圈裡的頂尖美女,毛姆夫人因富有同情心和魅力而廣受歡迎。給威利提供他所習慣的溫暖的正是這些女傭,她們在他生病時照顧他,給他洗澡、哄他睡覺、給他講故事聽。講故事對他來說很重要,他會完全被故事吸引,忘記痛苦和對母親的思念。越是不快樂的時候就越需要故事,這種癮伴隨了他一生。



1 Gustave Doré,1832-1883,19世紀法國著名版畫家、雕刻家和插圖作家。

1 Prosper Mérimée,1803-1870,法國現實主義作家、中短篇小說大師、劇作家、歷史學家。

1 毛姆的暱稱。

2 法語,「看哪,媽媽,那兒有一匹馬。」

1 La Fontaine,1621-1695,法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詩人。他的作品經後人整理為《拉封丹寓言》,與古希臘著名寓言詩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國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並稱為世界三大寓言。

2 Sarah Bernhardt,1844-1923年,19世紀和20世紀初著名的法國女演員。她是被列入上流社會年度名錄的極少數外國人之一,死後她被描述為最優雅的沙龍常客,「一個迷人的女人,在巴黎上流社會有無數朋友,並享有崇高的地位。」這樣的頌詞未免言過其實,但毫無疑問,伊迪斯‧毛姆是個魅力無窮的女人。

毛姆夫婦的身材都很矮小,但羅伯特的相貌近乎粗野--圓滾滾的身材,一張蠟黃的臉,白眼球發黃,球狀的下巴上長了一圈鬍子,還留著濃密的絡腮鬍;伊迪斯則像個漂亮的洋娃娃,她的頭髮是鮮豔的赤褐色,蒼白的膚色毫無瑕疵,深棕色的大眼睛深陷,兩隻眼睛分得很開。照片中,她漂亮的嘴角稍微有點向下耷拉,她最小的兒子顯然遺傳了這個特徵。伊迪斯嬌小的身材在緊身收腰、1860年代依然很流行的鐘形裙的襯托下顯得十分精緻,她有一件華麗的帶蕾絲邊黑色鐘形裙,她穿著那條裙子的樣子真是明豔照人。她或許請不起皇后和法國宮廷貴婦們惠顧的大裁縫沃思,但她確實表現出了極高的時尚天賦,總能打扮得優雅別致,這大概是在法國長期生活的緣故。毛姆夫婦一同出現時的反差感令人忍俊不禁,他們被親切地稱為「美女與野獸」。米妮‧沃德豪斯問過伊迪斯怎麼會愛上這麼一個醜陋的小個子男人,伊迪斯的回答是:「因為他永遠不會傷我的心呀。」

1865年10月,這對夫婦的第一個孩子降生了,是個男孩,取名查爾斯‧奧蒙德,一年後,弗里德里克‧赫伯特出生,1868年6月,亨利‧內維爾出生。三兒子還不到兩歲時普法戰爭爆發,隨後不久,拿破崙三世於1870年9月在色當投降。隨著普魯士軍隊挺進巴黎,毛姆夫婦和大部分英國僑民一起離開巴黎,前往英國,兩個僕人留下看家,走之前他們將一面英國國旗固定在陽台上。他們把孩子寄放在倫敦的祖母家,他倆則去了義大利,他們都太需要這個假期了,羅伯特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伊迪斯三年內連生了三個孩子。巴黎遭到可怕的圍攻,挨餓的民眾淪落到拿老鼠和動物園裡的動物充饑。五個月的圍城後緊接著是血腥的內戰,也就是巴黎公社運動,城裡的大部分地區被摧毀,造成兩萬多人死亡。不過,到了1871年5月底,政府軍重新奪回控制權。八月,毛姆夫婦返回巴黎,他們忠實的男僕弗朗索瓦去北站接他們,告訴他們家裡完好無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那面顯眼的英國國旗。雖然家沒被德國人損毀,但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區呈現出一派荒涼景象,雖然重建工作立即啟動,且進展迅速,但完全恢復商業生活仍需要一段時間,而且很多英國人永遠地離開了。羅伯特‧毛姆發現自己囊中羞澀,幾乎又要白手起家。同時,伊迪斯重操舊業,照顧三個鬧哄哄的男孩。1873年,她發現自己又懷孕了。法國政府為了增強軍事力量,通過立法強迫出生在法國的外國男孩加入法國國籍,這樣將來就可以對其自動擁有徵兵資格。為了避開這一點,英國大使里昂斯勳爵批准在使館二樓設立一間產房,讓那些與大法官、法庭有直接關係的人的太太們在英國領土上生孩子。就是在這裡,1874年1月25日,伊迪斯生下了她的第四個孩子,又是一個男孩,他的名字叫威廉‧薩默塞特。

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毛姆的幼年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他的三個哥哥--查理、弗雷迪和哈利被送到英國讀書去了,只在過節的時候回來。所以,小威利1過的是被驕縱、溺愛的獨子生活。父親整天在辦公室,他睡著了爸爸才回來,心愛的母親完全屬於他一人。他的乳母離開後,照看威利的是個法國女傭--他的「奶媽」,他們共用一間臥室,早上,她帶他去見母親,那時母親洗完澡正躺在床上休息,這段充滿親密和愛意的記憶永遠留在毛姆心間。見過母親後,威利會被帶出去玩,通常是去香榭麗舍大道。那會兒,寬闊的大道兩旁是私人住宅和豪華公寓。他和奶媽穿行在馬車和時髦的行人中間,向靠近協和廣場的一個花園走去。花園裡總是有孩子,年齡稍長後,威利被允許跟他們一起玩,他們在灌木叢裡衝進衝出,玩激烈的打仗遊戲。

威利有白皙的皮膚、金色的捲髮和棕色的大眼睛,腰間繫著一條黑腰帶,他和他的玩伴們--那些穿著短褲和繫帶靴的法國小男孩沒什麼區別。他的法語比英語說得流利多了,有時還會混在一起說。一天,小兒子逗得伊迪斯哈哈大笑,他從火車的窗口瞥見一匹馬,於是,大聲喊道,「Regardez, Maman, voilà un’orse.」2現存他的第一封信是他六歲時寫給父母的,用的就是法文:「cher papa, chere maman, votre petit willie est heureux au jour de noel de vous exprimer ses meilleurs souhaits, et sa reconaissante affection. croyez-moi, cher papa, chere maman, votre fils respectueux, willie maugham.」(親愛的爸爸、親愛的媽媽,你們的小威利很高興在耶誕節這天給你們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和感激之愛。相信我,親愛的爸爸、親愛的媽媽,尊敬你們的兒子,威利‧毛姆。」)

下午,母親或奶媽陪他一起喝茶,有時,威利會被帶到客廳向客人們炫耀,有一次未來的法國總理喬治‧克列孟梭也在場。有時,他會被要求背誦一則拉封丹1的寓言,幸運的話,一些好心的先生還會給他小費。毛姆7歲生日那天,母親的一個朋友給了他12法郎,他用這些錢第一次買票看了戲;那天是大哥查理陪他去的,看的是薩爾杜寫的一部「殘暴」的情節劇,莎拉‧伯恩哈特2的樣子嚇得他心驚肉跳。星期天,威利陪母親去大使館對面的英國教堂,母親總是在牧師布道前就帶他出來。

對小威利來說,母親是他整個生活的中心。他毫無保留地愛著她,她的愛也給他實實在在的安全感。父親則是一個模糊的形象,對他幾乎沒產生大的影響,他知道,母親的注意力永遠在他身上,除了他們之間親熱的關係,其餘的一切他都不太在乎。威利最開始去的是一所法語走讀學校,和哥哥們不一樣,家裡最早給他們請的是英國的家庭教師。哥哥們回巴黎度假的時候會令威利興奮,儘管打破了日常的生活規律。伊迪斯是一個有才華的業餘演員,經常邀請成年觀眾來家裡觀看演出,孩子們也被允許參與其中。據一個當時的觀眾講,伊迪斯的表演「遠遠高出一般的業餘水準。」母親的朋友們,比如威廉姆斯--弗里曼夫婦也熱衷戲劇表演,星期天下午,威利經常陪媽媽去他們家。這個家裡有一個威利的同齡人維奧麗特,她也是在大使館出生的。毛姆給她的兄弟姐妹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覺得威利是個開朗、自信、富有想像力,而且非常勇敢的小男孩,他們甘願讓威利當他們的頭兒。他們喜歡聽他講故事,威利也總能想出新鮮的玩法。威利的大哥查理還帶他們去看過馬戲表演,孩子們經常一起在香榭麗舍大道玩耍,一邊吃著糖,一邊看木偶戲,威利還會裝出一副天真的樣子給售貨亭賣氣球的人假幣,以此逗同伴們開心。維奧麗特有時會被單獨帶到毛姆家喝茶,伊迪斯是她的教母。小女孩很崇拜她的教母,不願看到她老是病歪歪的樣子。她漂亮的棕色眼睛飽含悲傷,似乎總被憂鬱圍繞著,此中緣由維奧麗特不得而知。她後來猜測,或許伊迪斯結婚前有過不愉快的戀愛經歷。事實上,生病很可能是她憂鬱的原因,因為和她的妹妹蘿絲一樣,伊迪斯也得了結核病,而且肺結核經常會伴發憂鬱症。

醫生建議伊迪斯避開極端的溫度,巴黎的夏天熱得讓人受不了,令人窒息的空氣也對健康不利。七月,她常帶著孩子們去海邊租來的一棟房子待上三個月。巴黎上流社會青睞特魯維爾,毛姆夫婦則選擇去諾曼第海邊幾英里外不太貴的多維爾,當時的多維爾是個旅遊勝地,但更像個漁村,這裡有繁忙的港口,還有一個小賭場、賽馬場和家庭海灘。奶媽照顧威利,他的哥哥們則在廣闊的沙灘上跑來跑去,在海邊戲水,他們的母親則坐在一把折椅上繡花,和別的度假者聊天。星期六,羅伯特‧毛姆乘火車從巴黎過來陪他們兩天。一次,他開了輛鐵輪胎的「老爺車」來了,還帶著兒子們在海邊兜了風。

威利5歲時,伊迪斯又懷孕了。當年的人們認為,分娩會讓患肺結核的女人強健起來,這個理論大概和1874年威利的出生有關。這次又是個男孩,但後來流產了,為了養病,伊迪斯在威利的陪伴下前往南部的波城過冬。庇里牛斯山腳下的這座小城很受英國人歡迎,這裡溫和的氣候和山裡的新鮮空氣都對治療有益,但他們待的時間很短,返家後不久,伊迪斯的病情就惡化了。母親的身體越來越弱,威利和她在一起的時間也隨之縮短,一部分原因肯定是大人不想讓他看到母親痛苦的樣子--咳痰,甚至吐血,胸口疼,發熱、大汗淋漓。通常,倦怠乏力與充滿活力的樂觀主義交替出現,短時間內看似恢復了正常,但家裡的日常生活漸漸被上門看病的醫生取代,醫生們身穿大禮服,拎著不吉利的黑包,包裡裝著當時流行的笨重醫療設備。那個年代的醫生基本上已經放棄了放血療法,取而代之的是拔罐子,據說這樣能把病症拔出來。喝奶也很重要,牛奶、羊奶,但最好是驢奶,每天早上,一小串驢會停在毛姆家門口,為伊迪斯提供補品。從波城回來後不久,1881年春,伊迪斯再次懷孕,但到了這時,她已經對這種療法不抱多大希望了。快到年底時,她意識到自己快要死了,孩子們將很快失去母親。懷著八個月身孕且病入膏肓的她用盡全力在黑裙子外面套上她最喜歡的白色錦緞晚禮服。她悄悄出門拍了張照片,想讓兒子們永遠記住母親的樣子。1882年1月24日,伊迪斯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愛德華‧艾倫,但孩子第二天下午就死了。不到一個星期後,41歲的伊迪斯也死去了,那是當月的第31天,威利的8歲生日剛過去六天。

母親過世後,威利一直生活於其間的那個安全、快樂的世界戛然而止,而且永遠終止了。母親臨終時,哥哥們被叫到她的床邊,不久後,他們就返回了英格蘭,威利留下來盡力應對深切、可怕的痛苦。他對母親的愛是熱情的、沒有理性的,失去她後,他永遠也沒能坦然面對。他一輩子都把她最後的那張照片放在床頭,連同她的一縷長髮,這是他一生最寶貴的兩份財產,甚至在他極其老邁之時還承認,母親的死讓他難以釋懷。30年後,他在自傳體小說《人性枷鎖》中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孩子走進死去母親的房間:

「菲力浦打開大衣櫃,裡面掛滿了衣服,他一腳跨進櫃子,張開手臂盡可能多地抱了一抱衣服,將臉埋在衣堆裡。衣服上溫馨猶存,那是母親生前所用香水散發的香味。然後,他拉開抽屜,裡面放滿了母親的衣飾用品。他細加端詳:內衣裡夾著幾隻薰衣草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陣陣清香。屋子裡那種陌生氣氛頓時消失了,他恍惚覺得母親只是剛剛外出散步,待會兒就要回來的,而且還要到樓上幼兒室同他一起用茶點。他的嘴唇甚至依稀感覺到了母親給他的親吻。」

他父親被喪妻之痛擊垮了,雖然他盡力安慰毛姆,但他很少見到小兒子,兩人關係比較生疏。羅伯特‧毛姆一周有六天都在辦公室,威利則由他母親最喜歡的法國女傭照顧。威利離開學校去大使館附屬的教堂聽英國牧師講課。這位先生意識到這個學生的英文水準遠遠不夠,就讓他大聲朗讀報紙上的警訊,報上那些可怕的罪案細節困擾了毛姆許多年。只有星期天毛姆才能跟父親在一起待上一會兒。羅伯特‧毛姆在敘雷訥造了一幢夏屋,敘雷訥位於巴黎城西幾英里處,靠近塞納河和布洛涅森林。每到星期天,這對悲傷的父子就去檢查工程進度,這座房子的建築風格有點奇怪,一部分是日本風格,一部分是瑞士山間農舍風格,房子被刷成白色,百葉窗是紅色的,從這裡可以俯瞰美麗的塞納河全景、隆尚賽馬場和更遠處的整個巴黎。羅伯特被毛姆形容為一個有「浪漫精神」的人,他從來沒有忘記年輕時去過摩洛哥、希臘和小亞細亞,他把他的小房子想像成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一幢別墅。為了加強異域情調,他將摩爾人避邪的標誌雕刻在窗戶上,這個標誌也成為毛姆成為作家後的個人徽章。這個標記將他和父親永遠地連在了一起。

過了沒多久,房子蓋好了,花園弄好了,家具也搬了進去,羅伯特‧毛姆卻無福消受。妻子病逝後,他的身體也日漸衰弱,氣色愈發不好,老是噁心、疲倦、疼痛,這是胃癌的症狀。1884年6月24日,妻子去世兩年半後,羅伯特‧毛姆也撒手人寰。60歲的他雖然職業生涯漫長辛苦,卻只留下不到5000英鎊的遺產給四個兒子分。「一個家就這麼沒了,」弗雷迪傷心地回憶道,「很快,我和我的兄弟們被迫分開,此後不常見面。」

父親的合夥人迪克森和羅伯特‧毛姆唯一的弟弟,威利的教父,肯特郡惠斯塔布(Whitstable)的牧師亨利‧麥克唐納‧毛姆被指定為男孩們的監護人。二人來到巴黎處理羅伯特的後事。為期三天的拍賣會處理掉了公寓裡的東西,個人物品被打包後貼上標籤,僕人們被遣散,所有必要的安排完成後,兄弟幾個從法國搬到英國。三個大一點的男孩早已習慣了海峽另一邊的生活,變化不太大,查理回到劍橋大學,弗雷迪和哈利回到他們就讀的學校,但對於10歲的威利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他無法想像從此在這個陌生的國度與叔叔嬸嬸生活在一起將會有怎樣的遭遇。毛姆在忠實的保姆陪伴下踏上了去英國的旅程。九個小時後,海峽客輪終於停靠在多佛港,在上岸的喧囂聲中,他們看到在碼頭上等候的亨利‧毛姆牧師,他一襲黑衣、留著鬍子、面色凝重。他們又走了20多英里路才來到惠斯塔布,威利一直依偎在那個親切的法國女人身邊,抵達牧師寓所時,天色已晚,他們筋疲力盡。不過,在威利上床前,叔叔有話要對他說:他們雇不起保姆,那個女人必須盡快返回法國。第二天,保姆就離去了。

回顧在英國的童年生活,毛姆覺得這個時期給他一種徹頭徹尾的淒涼感,即便到了晚年,痛苦的回憶仍令他渾身戰慄。在當時的情形下,這個孩子確實值得可憐:10歲就成了孤兒,被託付給陌生人照顧,生活在一個陌生的國家。沒有了溺愛、放縱、溫暖、歡樂和與父母在一起時的奢華生活,沒有了舒適的公寓和高雅的社交生活,他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荒涼、陌生的環境之中,再沒有人把他當成寶貝。二十歲出頭時,他寫過一篇小說:《斯蒂芬‧凱里的藝術氣質》,這本帶有明顯自傳性質的小說從未出版過,毛姆在書中將自己描繪成這樣一個青年,他體會的幸福太少,所以不知如何應對他人的仁慈;40年後,他在筆記本上寫過這樣一段話:

「小時候得到的愛太少,以至於後來被愛都會令他感到尷尬……人們讚美他時,他不知該如何回應,表露情感時又覺得自己像個傻瓜。」

無論是他的叔叔,還是他的嬸嬸,都並非故意不友善,他們只是一對枯燥乏味、缺乏想像力的夫妻.他們本身就沒有子女,也沒有跟孩子打交道的經驗;或許可以這樣理解,他們擔心這個小男孩變得吵鬧、無禮、粗魯,打破他們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威利的叔叔尤其自私、頑固不化。他的侄子弗雷迪後來說:「他是個心胸狹隘的人,遠非有智慧的牧師,作為監護人的他,我無法發自心底地讚美。」就像他的哥哥羅伯特,亨利‧麥克唐納‧毛姆也很矮小,但稍微胖一點,臉也比哥哥好看很多。現在50好幾的他做了13年惠斯塔布的牧師,他感覺這種生活很適合自己。他是個懶傢伙,幸運的是,有個副牧師埃爾曼先生承擔了教區的大部分工作。還有一點很幸運,他的妻子索菲性情溫順,一切都以丈夫的舒適和便利為前提。索菲是個德國人,一個紐倫堡商人的女兒,不知道為什麼1858年,也就是她結婚的時候會生活在史丹佛郡,那年她30歲,比她丈夫大一歲。她身材豐滿,長得還算漂亮,金髮編成粗辮子盤在頭頂。索菲是個安靜、謙遜、拘謹且傳統的女人,雖然在行為方式上循規蹈矩,不習慣流露情感,但她有一顆善良的心,願意盡量善待侄子,只要不影響丈夫的喜樂或者家庭的平穩運轉。

亨利的牧師寓所位於惠斯塔布城外兩英里處的坎特伯里路上,這是一個陰暗的所在,幾年前建成的黃磚房是低劣的哥德風格。毛姆形容房子內部充滿宗教氛圍:「門廳裡鋪著紅黃相間的花磚,上面交替印有希臘正十字圖案和耶穌基督像。一道氣勢不凡的樓梯由廳內通向廳外……樓梯欄杆上裝飾著象徵四福音書作者的寓意圖案。」樓下是餐廳,日常活動主要集中在這裡,客廳則專門用來接待客人,此外,還有牧師寫每周布道文的書房。威利在樓上有一間小臥室,從那裡可以俯看車道。房子裡還沒有煤氣,點的是油燈,臥室裡點蠟燭。外面有一座大花園,房子後身有一個半圓形的草坪,面對一片放羊的田野;透過樹木可瞥見一英里外中世紀諸聖教堂的方形石塔。

最初在牧師寓所的日子所造成的不幸記憶在毛姆心頭壓了許多年,也為他最著名的小說《人性枷鎖》提供了靈感。毛姆寫道,「本書不是一部自傳,而是自傳體的小說。事實與虛構緊密交織,感情是自己的,發生的事件卻未必事事與我相關。」這本書於1915年,他40多歲時出版,他終於發現自己永遠擺脫了一度折磨過他的痛苦和不幸的回憶。書中涉及到主人公菲力浦‧凱里的童年生活時,有大量來自毛姆本人和其他地方的證據支持這篇虛構作品是以事實為基礎的假定。當然,牧師和他妻子的原型再明顯不過,所以,這個沒有母親的男孩的不幸大多要歸咎於他們了。

不過,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牧師還是努力對他好的。《人性枷鎖》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牧師做完了謝恩祈禱,動手把雞蛋的尖頭切下來。

「哎,」他說,把切下的雞蛋遞給菲力浦,「你喜歡的話,可以把這塊蛋尖吃了。」

菲力浦希望自己能享用一整個雞蛋,可現在既然沒這福分,只能給多少吃多少了……

「那塊雞蛋尖的味道怎麼樣,菲力浦?」他大伯問。

「很好,謝謝您。」

「星期天下午你還可以吃上這麼一塊。」凱里先生星期天用茶點時總要吃個煮雞蛋,這樣才有精力應付晚上的禮拜儀式。

有個鄰居說過,亨利‧毛姆的問題在於「他喜歡孩子,但不理解孩子。」他肯定從來沒理解過他的侄子,到了晚年,毛姆才意識到,他的叔叔並非他以為的那麼嚴肅苛刻。比如,牧師的那兩句座右銘:「牧師是被雇來講道的,不是被雇來實踐的」和「己所欲施於人」。事後想來,叔叔是想逗人笑的。不管怎麼說,即使沒有故意殘忍,亨利‧毛姆這個人也夠遲鈍的。毛姆在他的短篇回憶錄《回顧》中描述了他在牧師寓所的第一個星期天。早上去過教堂後,毛姆坐在餐桌前,叔叔要求他背誦當天的短祈禱文,如果在喝下午茶的時候說得好就讓他吃一塊蛋糕。說完,他去書房休息了,嬸嬸則躺在客廳裡。剩下他一個人。一個小時後,嬸嬸去花園散步,路過餐廳窗下,向裡面偷看。毛姆正把臉埋在手心裡,哭得很傷心。她急匆匆走進餐廳,問他怎麼了。他哭得更厲害了,說:「我看不懂。這麼多詞,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嬸嬸勸他別哭,叔叔不想讓他哭。這都是為了他好,希望他能背誦短祈禱文。說完,她就把祈禱書拿走了。下午茶時,叔叔沒搭理他,顯然他生氣了。嬸嬸大概是說服了叔叔,他還太小,背不下來短祈禱文。總之,叔叔再也沒提這個要求。

顯然,威利的不快樂觸動了索菲,她盡量想讓情況有所好轉,但她和威利面對彼此時仍會害羞、尷尬。毛姆本身也不好相處:他在巴黎時被女人們寵壞了,不高興的時候脾氣很大。與其和嬸嬸待在一起,他更喜歡自己拿著玩具去廚房裡玩。嬸嬸並不介意,雖然她喜歡整潔,但也任由毛姆把廚房搞得一團糟。如果叔叔被他惹煩了,就告訴他該去上學了。惠斯塔布的生活費一年300英鎊,包括寓所在內有20英畝的土地。雖然算不上富有,卻也能讓牧師和他的妻子生活得體面、舒適。亨利‧毛姆天生節儉,為了省錢,連每天的《泰晤士報》也是和兩個鄰居分享的。不過,偶爾為了健康起見,他也會奢侈一下,去歐洲大陸旅行,或找個德國的溫泉度假地散散心。索菲很少同去,她會留下來照管家務,他們有一個餵雞、看爐子的園丁,兩個女僕,一個主廚和一個打掃衛生的女傭。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402196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4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0/0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