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珍古德的黑猩猩情緣【珍藏版】

  • 79 300
    380
  • 分類:
    中文書童書/青少年橋梁書/兒童故事名人傳記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管家琪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繪者:徐建國 追蹤 ? 追蹤繪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繪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大好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1/14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跟著珍古德扎根、發芽,直抵充滿希望的未來~
《珍古德的黑猩猩情緣》【珍藏版】
我們喜歡得這麼久這麼久的靈長類動物行為學家與人類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1934.4.3~2025.10.1),享壽91歲後靜靜離開了。翻讀著《珍古德的黑猩猩情緣》【珍藏版】,深刻感受著「離開地球時,讓這個世界比我們初到時好上一點點」的微風溫柔,細細聽著「讓我看見你」、「我們都在一起」、「不要偷走未來」……的低語,能夠和她在同一時空活著,實在太好啦!
珍古德從寧靜的森林出發,長年投入環境教育與公益行動,循著喧囂的國際航線,不斷在流離途中留下永續的努力。過站台灣,我所知道的就有十九次,種樹,復育,參與永續保育的論壇、會議與扎實行動,致力讓「根與芽計畫」在台灣生根發芽,傳遞對環境、希望與行動的理念,促進人與自然的共存對話。
直到她生前最後一次訪談,仍不斷關注著地球與人類的未來,檢視過度沉迷科技的現代生活。跟著她走過的一段段足跡,心情像緩緩翻動的頁面,所有過去的真實瞬間,一點一滴,填實了迷離蒼茫的告別,把失落轉化成延續責任與勇氣的召喚。



◆致敬珍古德博士◆
~每一個人、每一天,都能做出改變~
珍古德不只是一位科學家。
她是一位對世界充滿期待,對人,尤其是年輕人,充滿希望的人。
「根與芽計畫」成為她的使命,遍佈75個國家,包括台灣在內。
用行動改變世界。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
為無法言語的動物發聲。保持善良的心。尊重萬物。快樂的工作。永遠不放棄。

讓我們用最美好的方式,
傳承博士的理念,在台灣生根發芽,
讓我們不放棄,保護大自然。
~大人物是怎麼長大的?《珍古德的黑猩猩情緣》【珍藏版】~
都說書籍是精神食糧,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人物故事所提供的「榜樣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營養。
我們並不是要孩子們立志成為「某某第二」,但不可諱言,在這些各行各業傑出人士的身上,確實有很多特質和精神,很值得我們來學習。
管家琪的人物故事,總是能站在新世代的視角,比較真實且生動的呈現人物的年少時期,讓孩子們看看,這些大人物是怎麼長大的,究竟是什麼形塑了他們的未來?
英國保育專家珍古德,對黑猩猩長期且持續所做的田野調查研究,已成為西方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許多人甚至說,在近代女性科學家中,除了居禮夫人,珍古德就是最傑出、最著名也最偉大的一位。她第一個動物觀察研究是在五歲那年所做的呢!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呀?……
◆感動推薦◆
郭雪貞/
臺北市珍古德實驗教育機構執行長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執行長
黃秋芳/小說家

作者

管家琪
兒童文學作家。1960年出生在台灣台北,祖籍江蘇鹽城。輔大歷史系畢業,曾任民生報記者七年,專職寫作三十年。
在台灣出版的童書包括原創、翻譯、改寫以及作文教學書籍的編寫逾400冊,在大陸200多冊,在香港和馬來西亞也都有幾十冊的作品出版。曾獲金鼎獎、中華兒童文學獎、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最佳童書獎等等。經常至華文各地與中小學生交流閱讀與寫作,以及帶作文營,廣受好評。

目錄

目錄
【珍藏版】紀念專文
致敬珍古德博士:每一個人、每一天,都能做出改變 /郭雪貞
【珍藏版】推薦序
跟著珍古德扎根、發芽,直抵充滿希望的未來 /黃秋芳
推薦序
珍古德的成長軌跡與黑猩猩的情緣 /郭雪貞
作者序 榜樣的力量 /管家琪
前言
第一章 失蹤事件
珍到底跑到哪裡去了?就在報警之後沒多久,終於,一個令人期待已久的呼聲傳了過來:「到了!找到了!珍在這裡,找到了!」
順著呼聲,凡安回頭一看,只見一個小小的、頭髮非常凌亂,腳步頗為蹣跚、似乎相當疲憊的身影,出現在雞舍旁邊一塊雜草叢生的空地上。
第二章 珍的出生
在珍剛剛出生的時候,由於非常瘦小,醫生對她的健康狀況並不是很樂觀,不過,珍顯然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小傢伙,她活下來了。
可是,醫護人員很快就發現,這個頑強的寶寶好難餵,她的胃口好小好小,就像一隻小小鳥的胃口一樣那麼小。
第三章 朱比利
等到珍會講話以後,每晚臨睡前,一定會先讓朱比利躺在自己的枕頭上,用稚嫩的聲音認真的對朱比利說:「朱比利,晚安,我愛你。」再用小手按一下朱比利的肚子,然後在朱比利所發出的樂聲中,甜甜的進入夢鄉。
第四章 珍的愛心
「珍,你幹嘛要把這些蚯蚓塞在枕頭底下啊?」珍嘟著小嘴,「在花園裡我看不清楚啊,他們很頑皮,總是一下子就鑽進土裡,我太大,又鑽不進去。」
「媽咪,你放心,我不會壓到他們的。」
第五章 夢想的種籽
每次去動物園,珍都像是第一次去似的那麼興奮。對珍來說,圖畫書上的動物現在都活生生的站在自己的面前,實在是太棒了!只是,小小年紀的珍,對動物園有一個很大的意見。珍告訴親愛的爸爸和媽媽:「有一天,我一定要去一個沒有籠子的地方看動物!」
第六章 榆莊
每當珍大嚷「我要去非洲!」時,夫妻倆既不會取笑她,說「你瘋了!非洲那麼遠!」,也不會否定她,說什麼「你別開玩笑了,一個女孩子怎麼去非洲?你辦不到的!」,他們只會說:「好啊,非洲一定很好玩。」
第七章 樺園
說來也巧,在茱迪出生那年(一九三八年),凡安的母親在伯恩茅斯買下一棟大大的紅磚瓦房,取名為「樺園」,說是為所有家人做預備,不管是誰,只要有需要,隨時都可以回來小住。
第八章 防空籠
英國政府為了戰時居民的安全,特別提供一種「安德森防空籠」。這是一個寬八呎、長五呎、高兩呎左右的鋼籠。只要一聽到空襲警報,大家就得彎腰屈膝的縮在籠子裡,活像是罐頭裡的沙丁魚。
第九章 入學
珍每天都渴望著能夠早點兒放學、能夠早點兒碰到週末。
不難想見,珍在平常的日子和週末完全判若兩人;每天早上,總是要凡安三催四請才肯忍痛離開床鋪,可是,一到週末,她總是一大清早就精神抖擻的跳下床,然後幾乎一整天都在花園玩得不見蹤影。
第十章 小書蟲
珍覺得媽媽說得沒錯,《杜立德醫生的非洲之旅》這本書實在是太好玩了!更何況書中重要的場景,就是珍一直做夢都想去的非洲!從一打開,珍幾乎是一口氣就讀完了,然後立刻讀第二遍,真正是到了愛不釋手、廢寢忘食的地步!
第十一章 鱷魚俱樂部
珍對於動物世界總有一份非常強烈的熱情和好奇心,受到珍的影響,「鱷魚俱樂部」的另外三個成員,對大自然的興趣也提高不少。
在領袖的帶領和激勵之下,四名成員有時會在半夜偷偷從被窩裡爬起來,溜到營地去集合。四個女孩都覺得這種深夜的聚會非常的刺激和好玩。
第十二章 特殊的親和力
布希小姐思考了一會兒之後又說:「我覺得,珍好像不僅是能夠跟馬交流,應該說,她對動物有一種特殊的親和力,與動物都能交流無礙,對動物也特別的有愛心——我就看過好幾次,珍從樹林或田野把受傷的小鳥、鼴鼠等等撿回來,細心照顧,這絕不是一般孩子做得到的事。」
第十三章 機會來臨
凡安知道,在很多人的眼中,珍是有點兒古怪,比方說,「想要去非洲看動物」並不只是珍童年時期的童言童語,即使現在珍都已經要上高中了,卻始終還是沒有放棄過這個念頭。
很多人對於身為母親的凡安從不干涉珍「怪念頭」的做法,更是感到不可理解。
尾聲
◆閱讀小學堂 名人傳記的班級讀書會教案設計 /許慧貞

序/導讀

【珍藏版】紀念專文
致敬珍古德博士:每一個人、每一天,都能做出改變
郭雪貞/
臺北市珍古德實驗教育機構執行長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執行長


當珍古德博士在2025年10月1日晚上平靜安詳在睡夢中辭世,我們都不可置信。無論是從小看她的書長大的人,或是和她一起工作、隨側陪伴的夥伴,或是規劃活動、執行活動的同事,或是聆聽她的演講、簽名、合照的仰慕者,或是在忙碌一天之後,和她小酌的友人──我們都不願意相信。

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一天,她僅只留存我們的心中。

博士從小就喜愛動物,長大之後到非洲研究黑猩猩,原本兩年的研究,變成長達65年、至今還在進行中的野外研究計畫。

可是博士不只是一位科學家。她是一位對世界充滿期待,對人,尤其是年輕人,充滿希望的人。
在1991年,一群高中生到她坦尚尼亞的家中,討論他們所遭遇的種種問題。貧窮、污染、對動物的殘忍。博士鼓勵他們,讓我們捲起袖子,一起行動。

「根與芽計畫」成為博士的使命。不論她到哪裡,博士都積極的推動根與芽。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想法:捲起袖子,幫助動物、幫助社區、幫助環境。

用行動改變世界。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接觸大自然。為無法言語的動物發聲。保持善良的心。尊重萬物。快樂的工作。永遠不放棄。

現在,根與芽遍佈75個國家,包括台灣在內。

根與芽的根,是我們堅信的價值:同理、尊重、希望和理解。
根與芽的芽,是我們努力不懈的行動:透過大大小小的行動,大家攜手合作,共創未來、。

在台灣,我們與無數學校、班級、老師和學生合作。創立了以博士理念為本的實驗小學。在長榮大學,因著校方的遠見和魄力,推動影響深遠的國際永續學程。

在亞洲,因為博士馬不停蹄的行跡,新加坡、印度、尼泊爾、南韓、馬來西亞、日本、香港、北京、上海,各地的年輕人展開根與芽行動,搶救瀕危物種、搶救雨林、保護濕地、海洋、種樹,進入並幫助社區,宣傳保育理念。

不論博士到哪裡,都有年輕人跟她說:根與芽改變了我的生命。
博士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帶來改變。不論是和她短短相聚兩分鐘,或是在她身邊工作二十年,博士讓我們對大自然、對自己、對人性,充滿信任和希望。她在我們的心中無可取代,不是因為她是世界級的名人,而是因爲在她身上,我們看到良善、美好和希望。

因為博士觸及了我們的生命,而我們因此成為更好的我們。我們對朋友更好、更善良、更勇敢、更會聆聽、更多行動,懷抱希望。

在沒有珍古德博士的世界裡,對我們來說,困難重重。

讓我們用最美好的方式,傳承博士的理念。讓我們不放棄,保護大自然、鼓勵和支持年輕人、做彼此的後盾。

讓我們永遠選擇希望。

【珍藏版】推薦序
跟著珍古德扎根、發芽,直抵充滿希望的未來
黃秋芳/小說家
夜半接到芳芳簡訊。她剛收到旅居英國的女兒在第一時間遞寄通知,我們喜歡得這麼久這麼久的靈長類動物行為學家與人類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1934.4.3~2025.10.1),享壽91歲後靜靜離開了。就在這由「涼」轉「寒」的寒露時節之前,心情驟冷,有一根重要的支撐抽掉了。第二天一早,在全球新聞的喧囂中送別珍古德,在一個又一個或近或遠的追憶中,慢慢回暖。翻讀芳芳出版流光中,一直深愛著的《珍古德的黑猩猩情緣》【珍藏版】,天地噪音忽然都安靜下來,深刻感受著「離開地球時,讓這個世界比我們初到時好上一點點」的微風溫柔,細細聽著「讓我看見你」、「我們都在一起」、「不要偷走未來」……的低語,能夠和她在同一時空活著,實在太好啦!
珍古德從寧靜的森林出發,長年投入環境教育與公益行動,循著喧囂的國際航線,不斷在流離途中留下永續的努力。過站台灣,我所知道的就有十九次,種樹,復育,參與永續保育的論壇、會議與扎實行動,致力讓「根與芽計畫」在台灣生根發芽,傳遞對環境、希望與行動的理念,促進人與自然的共存對話。
直到她生前最後一次訪談,仍不斷關注著地球與人類的未來,檢視過度沉迷科技的現代生活,也憂心美國政府預算削減對國際人道援助的衝擊。跟著她走過的一段段足跡,心情像緩緩翻動的頁面,所有過去的真實瞬間,一點一滴,填實了迷離蒼茫的告別,把失落轉化成延續責任與勇氣的召喚。
於是,記憶不再停留於告別的感傷,而是一次又一次回望到那個人類智識奇幻冒險的起點。遠在1960年7月14日,珍古德踏進非洲「貢貝溪」國家公園,從觀察一隻名叫「灰鬍子大衛」的黑猩猩開始,深入黑猩猩的社會與家庭關係,持續超過六十年的探索與紀錄。在當時強調去情感、以編號稱呼動物的研究主流中,打破人與動物之間的冷峻壁壘,為黑猩猩具名記錄、描述情緒與個性。
那時,沒有人可以預料,她將開啟一場重新定義「物種」、「人性」和「人」的轉換與思索,改變人類對靈長類動物的認識,拓展知識邊界,也改變了人類對環境、他者與自我的認知與想像。這場轉向,不只是科學方法的革新,也是一場「視野」與「倫理」的進化粗體。人類第一次以「平視」的眼光看待動物社會,同屬於靈長目人猿總科的黑猩猩,不再只是研究對象,而是超過98%DNA與我們相同的「近親」,是人類的鏡像,也是理解自我的一面原始之鏡。
人們常把猿猴並稱或通用,其實,「猿」和「猴」在生物學上是不同的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猴有尾巴,而猿沒有,沒有尾巴的我們,是進化中神秘的一大步。當黑猩猩數量越來越少,需要更多的理解與復育,為了確保生物多樣性的未來豐饒,珍古德以出發時的7月14日,全力推動「世界黑猩猩日粗體」,成為照亮人性的命題。
生於1934年的珍古德,距離圖靈設想「通用計算機」(1936)僅兩年之距,那時,人類無法預見AI與自然將有交集的未來。26歲前往非洲,使用望遠鏡與筆記本展開黑猩猩的研究與紀錄;到了集結更多人才的珍古德研究所(JGI),使用光學辨識等各種技術,數位化大量田野調查紀錄,自動標記、辨識出不同的黑猩猩,加速在資料庫中理解特定黑猩猩的行為模式。
隨著科技轉向,從原始叢林走入數位疆界,從黑猩猩擴大到更寬闊的世界。追蹤監測黑猩猩棲息地的衛星影像和無人機遙感這類即時且高解析度的監測技術,對及時採取保護行動來說至關重要;同時加速了過去需花上數週徒步紀錄才能完成的地圖量測,還能測量樹木的高度與寬幅,計算樹木們所能儲存的二氧化碳……。當她意識到過去的世代長期在「偷走」未來,就在1991年創立「根與芽」(Roots & Shoots)計畫,目前已有75國參與,一起推動野生動物保護與青年教育計畫,希望大家都可以多花時間與大自然建立關係,也回到根源,鼓勵向原住民學習過去千年來與大自然相處的敬畏與共生。
從森林步入數位雲端,從手寫筆記到AI辨識,珍古德開啟的不只是對黑猩猩的理解,更是一場關於「人性」與「他者」的深層對話。當AI成為這個時代的新觀察者與參與者,我們更需要珍古德式的凝視,以「深情」、「耐心」和深刻的「倫理自覺」,回到節奏倉促的生活無常世界,所有微不足道的努力都有機會,成為小小的種子,向下扎根,讓心安於平凡重複,向上萌芽,讓希望不斷茁長。



推薦序
珍古德的成長軌跡與黑猩猩的情緣
郭雪貞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執行長)
視訊的畫面上,88歲的珍古德博士看起來精神奕奕、輕鬆自在。問她有沒有好好休息,她卻說:「我從來沒有這麼忙碌過!」從2020年3月開始,新冠病毒造成全球疫情,博士原本一年300多天在世界各地演講、推動計畫的行程,完全停頓下來。很快的,所有排定的實體演講、會議、活動,全數轉為線上進行。原本一週跑兩個國家,現在拜科技所賜,博士可以透過視訊,一天出現在三個國家。少了舟車勞頓,卻沒有減少博士的工作量。早上喝過咖啡之後,馬上進入工作模式,寫書、演講、接受訪問、錄製podcast、回覆電子郵件、討論新計畫,一樣不少,我跟博士的談話,安排在晚間10點,是常有的事。我們笑著說:「以前還可以躲在飛機上!」
細讀《珍古德的黑猩猩情緣》書中博士的童年,腦海裡浮現出交錯的兩個身影。一個是年幼、自主而且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一個是溫和、睿智而且具有無比意志力和勇氣的長者。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什麼樣的學習背景、什麼樣的生命際遇,形塑了珍古德博士獨一無二的人生?母親的鼓勵、陪伴和包容,讓珍古德可以勇敢做自己。二次大戰後的生活經歷,造就她勤樸、努力不懈的工作習慣。而她從小愛動物、親近自然,一路掌握自己的天性,堅持走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路。因為她,成功有了不同於主流的定義:「全力以赴追逐夢想,不為金錢和地位。」
從這本書,可以瞭解珍古德的童年時光,看到許多點滴影響她的軌跡。長大之後,珍古德博士投入黑猩猩的研究。她的研究,重新定義了我們和動物之間的關係。中年以後,無法坐視黑猩猩棲息地被破壞、盜獵等威脅而導致滅絕危機的現實,她從科學家的身份,毅然轉換成行動派,到世界各地演講,讓更多人知道真相。「唯有瞭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過去30年來,博士全力推動的根與芽計畫,更是影響了全世界許多年輕人。
我們長期跟著珍古德博士工作,不想造神,而是希望透過行動,點燃希望。謝謝作者管家琪的這本用心書寫、娓娓道來、生動細膩的書。

【導讀】
〜大好文化九周年獻禮〜
《珍古德的黑猩猩情緣》【珍藏版】
珍古德10大金句
◆「媽媽說我一歲半就想知道蚯蚓沒有腳怎麼走路,五歲太想知道母雞怎麼生蛋,花了整整4個小時躲在雞舍偷偷觀察整個過程。要當一個好的動物學家,需要的就是這種耐心,對我來說彷彿與生俱來。」
◆童年時因為父親送的猩猩玩偶與讀了母親送的《人猿泰山》,讓珍古德對非洲與野生動物心生嚮往,當下就立定志願:「我要去非洲,和野生動物一起生活,還要把牠們寫進書裡。」
◆珍古德對黑猩猩的長期觀察與探索,以細膩與耐心融入黑猩猩的生活,為牠們取名字,而非僅僅是冷冰冰的編號。這份同理心與發現震驚科學界:「黑猩猩會製造與使用工具,不是只有人類會使用工具!不是只有人類才有情感交流!動物也有悲傷、喜悅和母愛!」
◆發現黑猩猩正受到棲息地破壞與非法交易的威脅,成立了珍古德研究會,四十多年來全球設有25個分會。「我至少能為數百隻黑猩猩發聲,它們此刻正弓著身子,痛苦不堪,絕望無助,在金屬牢籠中用毫無生氣的眼神凝視著。它們無法為自己發聲。」
◆「我們不只是自然的一部分,還完全仰賴自然生存,當一個又一個物種因為人類的行為而消失,整個生態系就會被削弱,這正在世界各地發生,令人憂心。黑猩猩在森林裡生活了數十萬年,從未過度繁殖、從未摧毀森林。在與環境和諧共處上,牠們比人類更成功。」
◆「唯有瞭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
◆「對未來最大的威脅是:冷漠。」
◆「我們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物種。那麼,我們怎麼能毀滅我們唯一的星球呢?只要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天,就一定會帶來影響。每一個人、每一天,都能做出改變。」
◆珍古德91歲高齡時依舊沒有放慢腳步,每年有300天都在世界各地奔走傳遞她的理念。讓她最振奮的,尤其是她創立三十多年、遍及75個國家的 「根與芽」計畫:「它正在給年輕人力量與承諾,新世代的確正在帶來改變,這是我對未來最大的希望。
◆「只要有勇氣和決心,不可能的事就會變成可能。我的使命是創造一個我們能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世界。」

【作者序】
榜樣的力量
/管家琪

兒童文學是一座美麗的花園,打從一九九二年夏天離開報社專職寫作以來,我就立志要做這個花園裡一個辛勤的園丁。不過,在寓言、童謠、詩歌、童話、小說、生活故事、散文、遊記、兒童劇劇本等這麼多的文類中,我一直幾乎只寫故事類的作品,以原創作品來說,就是童話和小說,而在小說中,不管是少年小說或兒童小說,「成長」又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主題,就連人物故事,我也是當成成長小說來寫。
應大好文化總編輯胡芳芳之邀,撰寫的「人物故事」系列包括:物理學家費曼、保育專家珍古德、哈利波特之母 J.K.羅琳、籃球之神喬丹、卡通大師迪士尼、電影大師史匹柏、蘋果傳奇怪才賈伯斯、生物學家威爾森、麥當勞兄弟的創業傳奇。在很多關於他們的報導中,多半都是把重點放在他們的成就,以及在事業方面的種種作為,可是,我總是很好奇,這些大人物的童年以及少年時期會是什麼樣子?
在和孩子們做講座時,有時我也會想,孩子們現在看起來好像都差不多,都是那麼的可愛和天真,但十幾二十年之後,變化就會挺大的了,究竟是什麼形塑了孩子們的未來?我想,除了天生秉性不同,所謂「鐘鼎山林,各有天性」,每個人所處的時代、不同的家庭環境,都會對孩子們的成長產生明顯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在寫人物故事的時候所著重的部分。
我並不想神化這些大人物,只希望能夠站在兒童視角,比較真實且生動的呈現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讓孩子們看看,這些大人物是怎麼長大的。大家將會發現,這些在各個領域有著豐功偉績的大人物,當他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往往也並不是方方面面都表現得非常出色,而且也會有一些讓大人頭疼的毛病,和一些孩子們普遍所有的煩惱。
寫人物故事其實比寫自己原創的故事要費勁得多,因為,再怎麼「戲說」都必須有所本,不可以「胡說」,因此就必須搜集、研讀、消化很多資料,再從眾多資料中挑選值得「小題大作」的部分,加以剪裁和組織,然後大加發揮。在這個過程中,當然有我自己的揣摩和體會。事實上,每一個兒童文學作家最寶貴、最可倚賴的寫作資產,就是自己的成長經驗,因為每個人都曾經是一個孩子,都走過酸甜苦辣的成長之路,才慢慢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我並不是要孩子們立志成為「某某第二」,畢竟人生是不可能複製的,只是,不可諱言,在這些傑出人士的身上,確實有很多特質和精神,很值得我們來學習。
都說書籍是精神食糧,我認為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人物故事所提供的「榜樣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營養。

試閱

前言
「最親愛的所有家人……哇!各位!(抱歉!我簡直快瘋了!但這是實話),我真的非常喜歡肯亞(註1)。它是那樣的蠻荒、未開墾、原始、令人著迷、充滿刺激和無可預料。它同時也因著若干相當不利的弱點而稍微落後,但整體而言,我畢竟已經居住在夢寐以求、不斷令我熱血沸騰的非洲!……」
這是近代最出名的女性生態保育專家珍古德,在一九五七年四月初,剛到非洲時所寫的一封家書(根據研究者指出,可能是她所寫的第一封家書),那年珍古德二十三歲。
「我畢竟已經居住在夢寐以求、不斷令我熱血沸騰的非洲!」——這麼動人且撼動人心的話可一點兒也不誇張。珍古德(她的全名是凡樂薇.珍.莫里斯.古德)於一九三四年四月三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從小就很喜歡動物,還常常嚷嚷著將來長大以後一定要去非洲看動物。她出生的年代適逢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當一九五二年十八歲的珍古德高中畢業的時候,儘管她的高等考試考得不錯,申請大學沒有問題,但因當時二戰過後僅僅七年,英國百廢待興,家裡實在供不起她念大學,所以,珍古德只好先進入社會工作。不過,她一直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志趣,始終希望有一天能從事與觀察動物有關的工作,並且始終希望有一天能夠去非洲。
珍古德曾經如此形容那個時期:「雖然我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但我知道這不過是為了消磨時間而已,我一直在等待著幸運時刻的來到!終於,幸運的時刻來臨了,並且我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在一個星期三的早晨,我收到一封高中同學克洛的來信。喔!我幾乎都快把她給忘了,算起來我們已經失去聯絡好幾年了,現在,出乎我的意料,她竟然邀請我去肯亞拜訪她,因為她的父母剛在那兒買下一個農場。想想看,在非洲的肯亞!啊!我一定要去!……」
當時珍古德在一家電影製片廠工作,工作本身雖然還不錯,薪水卻不多,為了早日存夠能買到一張去非洲往返船票的錢,珍古德毅然辭掉了那份工作,跑去當服務生,因為服務生的工作雖然辛苦,但一般來說小費可觀,收入會比較多,再加上她以往辛苦存下來的一點點積蓄,四個月之後——也就是在一九五七年四月初,珍古德果真得以順利遠赴她一直夢寐以求的非洲。
到了肯亞,珍古德先在朋友克洛家度假,然後就離開他們前往奈洛比(肯亞首都)去找工作。她先在一家英國公司駐肯亞的辦事處找到一份工作,儘管頗為枯燥,珍古德並不滿意,但畢竟這份工作可以讓她留在非洲並且自食其力,與此同時,珍古德仍然積極尋找著更理想的機會,希望找到一個讓自己能夠天天和動物待在一起的工作。
兩個月之後,珍古德終於遇到一個使她夢想成真的貴人——人類學家和古生物學家路易士.利基。此時利基先生的秘書剛剛離職,珍古德獲得錄用,成為利基先生的新秘書。
珍古德在工作方面表現得非常稱職,而她透過自學所獲得的許多關於非洲動物這方面豐富的知識,也給利基先生留下深刻且良好的印象。經過一段時日,利基先生不僅頗希望珍古德能繼續留在博物館裡工作,也有意栽培珍古德成為一位古生物學家,但所謂「古生物學家」,也就意味著未來得長期都只跟「死的動物」打交道,這並不是珍古德想要做的事。
「我的夢想仍然和童年時一樣的強烈,我要觀察那些以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由自在生活的野生動物;我想要瞭解那些還沒有受到人類任何幹擾的生命;我想探索那些別人還不知道的東西,透過細心的觀察和實踐,去發現自然界的秘密;我想要像杜立德醫生(註3)那樣,盡可能的去接近動物並和牠們交談;我還想要像人猿泰山(註4)那樣,能夠毫不畏懼的走到動物中間,和牠們打成一片……」珍古德如是說。
就因為珍古德這份對於夢想的堅持,再加上不斷努力與自我充實,將近一年以後,她終於獲得一項從事黑猩猩的研究工作。利基先生告訴珍古德,缺乏經驗和沒有學位都沒有關係,熱情和行動力最重要,他就是想要派一個「頭腦沒有被任何理論束縛」的人來進行這項工作,這個人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能進行仔細的觀察,並做出精確的記錄,要全心全意生活在那些黑猩猩之中,近距離的研究牠們的行為……總之,利基先生表示,他需要一個「擁有超強的耐力,同時也願意全力以赴的人」,而利基先生認為,珍古德就是這樣一個理想的人選!
後來,珍古德又經過一年左右的準備和等待,終於在一九六○年夏天來到「岡貝野生自然保護區」,開始從事黑猩猩的研究,自此長達近半個世紀。
珍古德對黑猩猩長期且持續所做的田野調查研究,已成為西方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許多人甚至說,在近代女性科學家中,除了居禮夫人,珍古德就是最傑出、最著名也最偉大的一位,而並非科班出身的珍古德一切的成就,可以說全是靠她自己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而來,這也正是她最叫人敬佩的地方。
珍古德常常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要觀察動物的行為,必須要有耐心。」你知道嗎?珍古德在小的時候,對於觀察動物就很有耐心,她第一個動物觀察研究是在五歲那年所做的,非常成功。
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動物觀察研究呢?——也許,我們不妨就從那次的研究來開始認識珍古德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31224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