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_2026手帳年曆

天堂裡用不到錢:查克.菲尼人生故事:一場散盡家財的神祕布局

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How Chuck Feeney Secretly Made and Gave Away a Fortune
※舊版書名《趁我們還活著》──早安財經出版
  • 79 300
    38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傳記人物傳記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康納.歐克勒瑞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尤傳莉
  • 出版社: 早安財經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07/01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比爾.蓋茲、巴菲特大力推崇!《經濟學人》、《彭博商業周刊》年度好書!
查克.菲尼:我不需要很多錢,
因為我不打算過那種需要很多錢的生活。


我們這些上班族,終日為錢而憂,總覺得財富越多,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安心。

但其實我們很少真正安心,因為錢,從來沒有足夠的一天。我們總是有各種未滿足的渴望,總想像著,如果能賺更多錢就好了。

《天堂裡用不到錢》講的,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個跟你我一樣,來自普通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長大後賺了很多錢。可是有了錢之後,他並沒有像一般人那樣,追求更高檔的生活。相反的,他決定讓自己過得更簡單──就像小時候那樣,擠公車、穿平價的衣服、吃簡單的食物。

我們常說,懷念小時候那種簡單卻快樂的生活,但實際上往往當存到錢或領到獎金,卻急著想擺脫過去,想買更多更新的東西。然後當東西越買越多,家裡越來越亂,心情也越來越糟。何苦呢?

菲尼發現,當他不想過那種需要花很多錢的生活,心靈從此獲得解放。他不再需要把人生花在滿足自己的慾望上,而是開始能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所以只要生意上賺到錢,他就拿出來捐給學校、教會、弱勢團體。

奇妙的是,隨著他幫的人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最後大到讓他成為富比世排行榜上的人物。而他不改初衷,照樣把一生賺來的兩千多億台幣,全部捐出來做善事。

Why? 因為──他說──天堂裡用不到錢。

菲尼的善行,以及DFS成功的精采故事,外界得知甚少,直到本書出版,世人才得以一窺DFS零售王國的創建歷程,以及菲尼為了低調捐款,所採取的神秘布局。

這部獲得高度肯定的傳記,也是一個精采的商戰故事,從菲尼如何白手起家、環繞全世界追逐商機、搭上經濟起飛的浪頭、搶貨源、拓展據點,到用盡心機與對手爭奪專賣權、股東因不合而內鬥,甚至還有如何在公司最有價值時獲利脫手的第一手內幕,每一個篇章都是商業史上的經典研究教案。

布拉格修女為他禱告,數以萬計窮孩子終身受惠!
不煩惱這一生賺多少錢才夠,當下解放你的心靈!
康乃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共同推崇的人生典範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菲尼是真正了不起的聖人……世界各地的大學校長每天都該感謝上帝賜給他們查克。──康乃爾大學榮譽校長 法蘭克.若茲

他一生中讓幾百萬人的生活更美好,因而如果任何人臨死前可以說自己有菲尼百分之一的成就,那麼他就是個非常特別的人。──前澳洲駐越南大使 曼恩

我覺得他瘋了,神經病,但這跟他的慈善行為很一致;我愛查克,他是個大好人。──好朋友 厄尼.史騰

「大西洋基金會」在愛爾蘭……開創了一個新紀元……這歸功於一個無私、克己自制的人,那就是查克.菲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薛慕斯.希尼

查克.菲尼不但在教育與研究領域中做出重大、獨特、極度慷慨的奉獻,造就了愛爾蘭的種種發展,同時也協助促進北愛爾蘭的和平進程。──愛爾蘭前首相 貝提.艾亨

作者

康納.歐克勒瑞 Conor O’Clery

《愛爾蘭時報》(The Irish Times)記者,曾獲新聞獎項及書籍著作獎項。曾任《愛爾蘭時報》駐倫敦、莫斯科、北京、華府、紐約特派員。撰寫過有關俄羅斯、愛爾蘭、美國政治的書籍。現居愛爾蘭都柏林。

譯者

尤傳莉

生於台中,東吳大學經濟系畢業。著有《台灣當代美術大系:政治.權力》,譯有《你在看誰的部落格》、《圖書館的故事》、《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隔離島》、《殺人排行榜》、《火車大劫案》、《依然美麗》等小說與非小說多種。

目錄

導讀平凡的美好生活/沈雲驄
作者誌這位億萬富豪真正教給我們的事
序曲一九八四年感恩節,在巴哈馬群島……
 
第一部致富
第1章十歲就展現賺錢天賦的「搗蛋鬼」
第2章再也不玩機率遊戲
第3章亮出刻著字母C的戒指
第4章永遠在想新點子
第5章騎在老虎背上
第6章永遠被成功的欲望驅動
第7章Duty Free,跟菜攤子一樣大
第8章智鬥香港鱷魚幫
第9章看出別人看不見的商機
 
第二部隱身沉潛
第10章愈來愈節儉,也愈來愈有錢
第11章我不需要很多錢
第12章瀰漫著恐懼氣氛的四人密室
第13章想成為百萬富翁?先變成億萬富翁就行啦
第14章別問,別說
第15章再也不想踏上百慕達
第16章搭上了一股大浪
第17章富有,無情,有決心
第18章不再安眠的夜晚
第19章失敗的交棒
第20章帶我去看新建築
第21章這世界,是個荒謬的地方
 
第三部決裂
第22章這不是我所熟悉的日本觀光客
第23章斬斷與DFS一輩子的聯繫
第24章一場併購官司,揭開了他的祕密
第25章遇上天生的生意仔
 
第四部捐出去
第26章錢,不能支配我的人生     
第27章保險箱裡裝滿了十六億美元
第28章一通兩毛錢的電話
第29章改造一個國家
第30章你出兩千萬,我也出兩千萬
第31章練習簿上,多了古巴和南非
第32章四大鉅富,四種生活
第33章趁我們還活著
第34章午餐之前,把樹種好

序/導讀

導讀

平凡的美好生活/文沈雲驄

也許你沒聽過查克‧菲尼這個人,但只要你出過國去過機場,很可能就光顧過他開的免稅店: Duty Free Shop。
 
讀這本書(英文書名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舊版中文書名《趁我們還活著》),就像看一部節奏緊湊的電影,帶我們走進一個截然不同的商業世界,看這位有智慧的老富翁,如何一次又一次在商場上旗開得勝。
 
身為企業家,菲尼比誰都精打細算。當年,DFS要到各國機場投標,標金都靠他的精準預估。創業那段期間,正是日本經濟起飛的年代,旅客傾巢而出。就像今天的陸客,人數多,撒錢姿態兇猛,「把累積已久的存款,用來買家鄉買不到或價格太貴的舶來品,」菲尼說,從烈酒與香水,搶到手錶、鋼筆、珠寶與皮件。「最早的那批日本客人都是鄉巴佬,走進店裡後,解開皮帶脫下褲子,從跨下掏出兩疊日幣,」他回憶:「一邊吼叫一邊血拚。」「櫃台常常被日本人推倒,壓到售貨小姐身上。」
 
更神的是,海削了日本客人後,他並沒有把從日本客人身上賺來的白花花日幣,直接存進銀行。相反的,他判斷日幣會隨著日本經濟起飛而升值,因此他特地跑到匯豐銀行,租了一個超大型保險櫃,然後要員工們每天用鐵皮箱裝著鈔票,放到保險櫃去。囤積好幾個月,看到日幣大升值後,再拿出來兌換,狠狠地又賺一筆匯差。
 
從接手這家免稅商店那一刻起,直到後來將股份賣掉退出江湖,這位神祕富豪總共賺走了兩千多億台幣。如果你平常就愛看財經書,不要錯過這一本。
 
別忘了,我們都有幫助他人的義務
 
但這本書,不只是一個讓人熱血沸騰、有為者亦若是的白手起家故事,更不是那種成功企業家高調炫富的作品。正好相反,多虧了有這本書,今天大家都知道了,菲尼極可能是所有億萬富豪當中,生活最低調、最簡樸的一位。他沒豪宅,沒私人飛機,出入若不是開著多年前買的中古車,就是搭公共交通工具;就算搭飛機出差,也只肯坐經濟艙。人家開董事會,有黑頭車司機接送,前呼後擁;但是菲尼通常拎了個環保袋就出門,開完董事會再搭公車回家。
 
「假如川普過著完全相反的生活,他就是查克‧菲尼。」《紐約每日新聞報》這樣形容菲尼的作風。

別誤會,菲尼這本授權傳記要講的,也不是什麼「人要活得簡樸」、「不浪費」之類的大道理,更沒有要大家像他一樣,如此富有卻如此低調。「錢是你們辛苦打拼賺來的,」他說,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要怎麼花。
 
英國的《經濟學人》、美國的《紐約時報》、《彭博商業週刊》等媒體,之所以不約而同地給這本書極高評價,是因為菲尼在書中傳達了一個影響世界深遠的人生觀: 一個人有多成功,與存到多少財富無關,而是要看他如何分配與運用所賺來的錢。
 
他深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除了把錢用在讓自己過得更好的事情之外,只要經濟能力許可,都有幫助別人的義務。
 
因此,菲尼做了一個後來震驚世界的決定: 他把自己所賺來的錢,全部捐獻出來。是的,全部,約兩千多億台幣。不是這裡捐一點那裏給一點,也不是等到自己百年以後才奉獻,而是趁自己還活著,就把全部財產捐出。
 
WHY? 好不容易把生意做這麼大,為什麼不好好享受成功致富的果實,為什麼不留給子孫吃上幾代,卻選擇把白花花的財富送得一乾二淨呢?
 
有了錢,要回去過小時候的美好生活
 
首先,菲尼說,他創業的初衷,本來就不是想當有錢人。他只是認為,應該努力工作而已。其次,努力工作掙來這麼多錢,很開心是當然,但他卻不覺得需要因此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某些人有錢會得到快感,但我不會。」對他而言,成功不等於必須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人有了錢,會開始追求更高檔的享受,例如豪宅名車、好酒精品,總之,想盡辦法讓自己與家人,擺脫過去的生活型態。
 
但他相反,「我努力過那種我小時候過的生活,」他說:「那種平凡、快樂無慮的生活。」在書中,他回憶從小跟著父母過的那種節儉日子。他所謂的節儉,並不是那種勒緊褲帶地苦苦省錢,而是單純的討厭浪費。例如手錶,「一個十五塊美金的錶照樣走得很準,我何必花錢去買勞力士呢?」同理,他出門搭巴士,拒絕大禮車接送,也是因為壓根兒覺得多餘。「我想不出有什麼理由,要找個人開著六門凱迪拉克來載我,」他說:「用走的,還讓我更健康呢。」
 
菲尼發現,當他不想過那種需要花很多錢的生活,心靈從此獲得解放。他不再需要把人生花在滿足自己的慾望上,不再為了追逐更高檔消費而終日想賺更多錢。他開始能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於是只要生意上賺到錢,他就拿出來捐給學校、教會、弱勢團體。
 
年輕時的菲尼,受到卡內基很大的啟發。卡內基於一八八九年發表的《財富》,據說他讀了很多遍,也常要求家人與他所帶領的主管閱讀。「利用財富的最佳方式,」卡內基說:「就是提供有志者向上爬的梯子。」這句話,後來也成了菲尼的座右銘。
 
菲尼的善行今天已不是秘密,網路也瘋傳過,你可以google一下,就明白為什麼布拉格的修女為他禱告,為什麼從越南、愛爾蘭到南非,數以萬計的孩子感謝這位大慈善家。
 
他所身體力行的Giving While Living(生前捐獻)觀念,很快就在世界各地傳開。比爾蓋茲與巴菲特這兩位地球上最有錢的人,正是受到他的感召,決定有為者亦若是,一起趁自己還活著,就把大部分財產捐出,只留一小部分給子孫,其他的用來改善世界。
 
只是說也奇妙,隨著他幫的人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財富越滾越多。總計下來,DFS的成功,讓菲尼與另外三位股東都成了令人稱羨的大富豪。
 
有趣的是,本書也讓我們看見四位DFS創業夥伴,在致富之後分別選擇了四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例如另一位大股東米勒,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富豪典型──熱中上流社會生活,住豪宅,開名車,出入最高檔的場所,享用一切最頂級的東西。另一位股東帕克,雖然也活得很頂級──住在瑞士一棟俯瞰日內瓦湖的古堡,但與米勒不同的是,他非常低調,從不接受採訪,過著隱士般的生活。第三位股東皮拉洛,股份較小,則是在致富之後把錢全用在「生活」(對自己好)與「給予」(對社會好)這兩件事情上,日子過得不錯,但帳戶裡從來沒有像米勒與帕克那樣,擁有驚人的數字。
 
至於菲尼,據說將家產全部捐出之後,有一度名下的資產還不到一百萬美元。
 
So what? 「裹屍布上是沒有口袋的,」他說。

 

試閱

  一九七○年代晚期,據估計,菲尼的財富已經接近兩億五千萬美元,他和戴爾在幾次餐敘中,開始討論到認真做慈善事業。菲尼喜歡告訴生意上的夥伴,思考時應該把格局放大,而他在苦思「認真施與」的概念時,也把同樣的建議用在自己身上。沒多久戴爾就明白,菲尼心中醞釀的是一種革命性的想法,因為儘管菲尼享受自己在事業上的持續成功,但他不單想當一個大方的捐款人,而是要捨棄沉重的財富,並承擔起將之用於慈善的責任。

  他們一路談的時候,戴爾介紹菲尼去看一些有關施與的文章。全世界第一個億萬富豪洛克斐勒(John Rockefeller)所雇用的蓋茨牧師(Reverend Frederick Gates)曾告訴他的雇主︰「洛克斐勒先生,你的財富來得就像雪崩!你一定要更快分散出去!如果你不這麼做,這些財富會壓垮你,還有你的子女,以及你子女的子女!」他們也討論過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文章。卡內基是蘇格蘭移民第二代,他在十九世紀供應鋼鐵以建造美國的鐵路,累積了龐大的財富,他在生前把許多財富捐出去,設立圖書館、學校、大學。卡內基的結論是:利用財富的最佳方式,就是「提供有志者往上爬的梯子」——例如大學和圖書館。卡內基也警告富人應該「樹立謙遜的典範,生活不奢華,避免炫耀或鋪張」。

  另外,戴爾是猶太人,他也介紹菲尼看十二世紀猶太哲學家邁蒙尼德(Maimonides)的著作,邁蒙尼德講述,施與分為八種境界,最高境界就是透過訓練和教育,幫助猶太同胞自力更生;次高的境界就是捐贈者不知道受贈者,而受惠者也不知道錢是誰給的。

  他們也討論過,所有宗教談到施與,通常其最高形式就是並非源於自我意識,或是期望得到政治或社會的影響力,這樣的話,受惠者就不會有任何羞愧或欠人恩情的感覺,也不必舉行公開儀式表揚捐贈人。耶穌基督在「山中寶訓」中勸告施與者:「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古蘭經》也說,「如果你們公開地施捨,這是很好的;但如果你們祕密地施濟貧民,這對於你們是更好的。這能消除你們的一部分罪惡。」  戴爾猜想,一開始激發查克的,其實跟卡內基或邁蒙尼德,或任何宗教訓誨根本無關。他覺得以查克的善良天性,以及他從小在新澤西州所受到的薰陶,很自然就會想要利用自己的財富去幫助他人。「他就是變得愈來愈想回饋,而不是自己擁有。」他回想。

  菲尼也決定,不論自己做什麼,都要保持匿名。他考慮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他不想「自己吹號」——就像他母親幫那個漸凍症的鄰居,但他從不知道她是特地去讓他搭便車的;第二是因為他覺得,如果自己捐獻的事情公開,無可避免會讓其他想捐獻給同樣單位的人打消念頭。

  要捐出大筆款項,就必須小心選擇一個地點,設立專門的基金會,尤其菲尼的意思,似乎是想把自己的企業資產轉到這個基金會名下,而且他希望做的是全球性的施與。戴爾開始研究全世界各地,尋找可以符合菲尼要求的地點。美國被排除在外,因為要匿名捐獻近乎不可能;而且當時美國政府正在實施種種限制,要禁止企業資產集中在基金會,因為聯邦當局發現,很多富有的美國人利用基金會,表面上是要做慈善事業,但其實只是想藉此永遠控制他們的企業利益。
戴爾考慮過海峽群島和巴哈馬群島,但最後選定了百慕達。這個二十一平方哩的英屬自治領地位於大西洋,不會針對個人或企業所得課徵直接稅,也不會對慈善單位或基金會課稅,而且不需要公布基金會的帳務。同時百慕達也允許慈善單位捐款給全世界各地。當地的經濟和金融結構非常發達,加上菲尼的公司「通用大西洋集團有限公司」就已經是在百慕達登記,地點位於首都漢默頓(Hamilton)華盛頓購物中心裡的一個小辦公室,對面是一家麵包雜貨店。

  但要在百慕達成立基金會,就必須在當地居住一年。這表示不光是查克,還有丹妮葉,因為所有財產都登記在她名下。一九七八年三月,在當地銀行家祖爾(Cummings Zuill)的協助下,菲尼在百慕達買了一棟大別墅。祖爾出身百慕達的古老望族,之前在香港的百慕達銀行工作時,認識了菲尼。菲尼一家於一九七八年夏天搬到百慕達。「查克會說那是我給他的懲罰,」戴爾說。「丹妮葉一定也會這麼說!」◆ 我不需要很多錢,因為我不打算過那種需要很多錢的生活

  搬到百慕達之後沒多久,查克和丹妮葉就創立了第一個有名字的慈善投資體。他們稱之為戴維尼基金(Davney Fund)。Davney這個詞是菲尼母親娘家的姓戴維斯(Davis)和他父親的姓菲尼(Feeney)的混合物;他們當時並沒有將之登記為基金會,因為這只是在他們真正設立基金會之前,用來測試性地匿名捐款給個人和教育、慈善機構。菲尼不忘自己當年受惠於美軍獎學金,才能夠出人頭地,於是這個基金主要用來協助其他出身寒微,但有才華、有抱負的孩子,尤其是他員工的子女。

  「戴維尼是我回饋的第一個真正嘗試。」菲尼說,他第一年就在這個基金裡挹注了一百萬美元。

  查克找他新澤西州的妹妹娥蘇拉來,負責管理戴維尼基金。她飛到百慕達開了個銀行帳戶。第一批受惠人是一個消防員的四個子女,他們的父親當年和菲尼一起服役時照顧過他,後來因為心臟病去世。「我想確定他的小孩都有受教育。」查克告訴他妹妹。

  娥蘇拉還用戴維尼在銀行的存款,去夏威夷幫二十來個聽障和視障小孩辦了一個兩星期的夏令營。

  她在施與中也學到一課:受惠人必須值得幫助。這個基金曾提供夏威夷DFS員工子女獎學金,總計約二十名,每人兩千美元。

  「有些小孩去念了一所學院,只要每天進出簽個名就能拿到文憑。」娥蘇拉回憶。「於是我決定,我來當壞人,也許他們該把成績單給我們看。結果有兩個小孩立刻就消失了。那些拿獎學金上大學的小孩不能不勞而獲。他們必須拿到好成績。」

  同時,查克和哈維的談話也進展到一個地步,查克表明他打算設立一個基金會,把自己的一切全部投入——DFS的持股、各種生意,還有他所有的投資。他會確保照顧好丹妮葉和子女,他買的房子也還是家人的,但除此之外就沒有了。◆ 想捐錢,也沒那麼容易

  要成立並登記一個符合菲尼心目中條件的慈善單位,結果證明很困難。比方說,這個基金會必須因應百慕達對慈善活動的狹隘定義——其中不包括體育競技活動,但菲尼喜歡體育,可能會想贊助。要成立一個能捐出大筆款項、擁有企業、在全世界各地運作的慈善單位,最後就必須由百慕達國會通過一個特別法案。一九八一年,戴爾找了百慕達最大的律師事務所康迪皮氏(Conyers, Dill & Pearman),雇用裡面一位英國出生的律師馬區,幫忙草擬所需的法案。
一年後,他們提出草案,交給百慕達議會的私人法案委員會,準備成立一個名為「大西洋基金會」(Atlantic Foundation)的慈善基金會。為了向那些國會議員保證自己的誠意,這項法案授權「百慕達慈善委員會」監督「大西洋基金會」的運作。該委員會於一九八二年通過《大西洋基金會公司法案》,接著也獲得眾議院的同意。

  隨著法案通過,基金會的法律文件與公司登記資料,都收入百慕達首都漢默頓市的國會街三十號,「大西洋基金會」於一九八二年三月一日正式成立,初始基金是五百萬美元,並宣布其目標為世界各地的濟貧救苦、促進教育等救助計畫,以及針對諸如健康、兒童、老年、國際司法等進行援助。其行動不限於任何特定計畫或方向。列名基金會董事的,有菲尼夫婦以及戴爾。菲尼找了曾任康乃爾大學開發部主任的韓德倫(Ray Handlan)擔任董事長,另外也組織了一個諮詢委員會,諮詢委員包括三個康乃爾校友:羅爾斯、貝克、艾特(Fred Eydt),以及派克的朋友諾德曼(Jack Nordeman)。

  菲尼把卡內基那篇談財富的文章,發給基金會每一個相關人士閱讀。儘管菲尼談論生意時很精明,但他從來不擅長用言語表達自己的人生哲學,他會不好意思。他以譏嘲當成一種防禦手段,以免說出內心的省思。朋友都說他們從沒聽過他談自己心中的省思,還說他利用自己的幽默感當保護,以免流露內心的真我。他不解釋自己心中的想法,而是給朋友或家人一些文章,或是報章雜誌的剪報,讓他們自己去推斷其中的訊息。

  他的基本訊息很清楚——生前捐贈。拿到菲尼所分發那篇文章的人,都因而毫不懷疑,他打算施與的,是自己歷年在免稅生意所累積的絕大部分財富,而且他會棄絕炫耀性消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61369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3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1/06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