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藏無盡 玉世家經典選粹
Endless Jade Treasures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玉藏無盡:玉世家經典選粹》,精挑細選經典款翡翠珠寶,以及清代中葉至民國時期的翠玉作,玉材珍罕,作工精良,玉光風範,難得一見。
經典款翡翠珠寶,含括極品等級的珠鍊、套鍊、戒指與玉鐲;翠玉擺件,則有神仙人物與仿古器作,在諸般細節間,皆藏有吉祥寓意的巧思,舉凡神仙人物,盡是形神具足、面目栩栩,有情性,也有靈氣;仿古器作,形制規矩,比例合度,雅趣又大器。
其中,最受矚目的作品,是清代中葉的《三彩翠玉魚籃觀音》。此尊觀音,由當時進獻皇室的貢料玉材雕作而成,作工老練,神采動人。該塊貢料,另作有兩尊觀音:其一,由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典藏;其二,於國際拍賣會標出約新台幣三億三千萬元的高價。因此,這尊來自同塊貢料所雕作的《三彩翠玉魚籃觀音》,無論是歷史內涵、人文品味乃至市場價值及收藏意義等層面,皆屬稀罕上品。
玉世家特別輯錄出版此圖冊,欲與愛玉藏家及讀者同饗大雅、大美,靜心領受經典翠玉中那悠悠映透的時代光澤。
經典款翡翠珠寶,含括極品等級的珠鍊、套鍊、戒指與玉鐲;翠玉擺件,則有神仙人物與仿古器作,在諸般細節間,皆藏有吉祥寓意的巧思,舉凡神仙人物,盡是形神具足、面目栩栩,有情性,也有靈氣;仿古器作,形制規矩,比例合度,雅趣又大器。
其中,最受矚目的作品,是清代中葉的《三彩翠玉魚籃觀音》。此尊觀音,由當時進獻皇室的貢料玉材雕作而成,作工老練,神采動人。該塊貢料,另作有兩尊觀音:其一,由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典藏;其二,於國際拍賣會標出約新台幣三億三千萬元的高價。因此,這尊來自同塊貢料所雕作的《三彩翠玉魚籃觀音》,無論是歷史內涵、人文品味乃至市場價值及收藏意義等層面,皆屬稀罕上品。
玉世家特別輯錄出版此圖冊,欲與愛玉藏家及讀者同饗大雅、大美,靜心領受經典翠玉中那悠悠映透的時代光澤。
目錄
【皇御翠華】
【天韻】
【凝練】
【映】
【光耀富貴】
【福緣春光】
【清.三鑲翠玉如意】
【清.翠玉八角瓶】
【翠玉碗】
【如意觀音】
【清.麻姑獻壽翠玉瓶】
【清.貢料.翠玉魚籃觀音】
【天韻】
【凝練】
【映】
【光耀富貴】
【福緣春光】
【清.三鑲翠玉如意】
【清.翠玉八角瓶】
【翠玉碗】
【如意觀音】
【清.麻姑獻壽翠玉瓶】
【清.貢料.翠玉魚籃觀音】
試閱
時代的光澤
翡翠,被譽為「東方瑰寶」。
此等讚譽,揭櫫翡翠的地域性及其內蘊的文化指向,更詮解了玉石本身的稀罕與珍貴。翡翠的藝境和意境,既是東方之美的極致表徵,亦承襲乃至發揚甚且持續革新著漫長悠久的玉文化傳統。
品級與妝飾
清乾隆時期名臣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曾如此記述:
記余幼時……雲南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如藍田乾黃,強名以玉耳,今則以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
這段文本,明確地指出:乾隆王朝時期的翡翠,已被視為珍玩,價值遠高於其他玉器。根據故宮博物院所庋藏的相關畫作,亦能看到清代帝王后妃配戴翡翠飾物,其中,尤以慈禧太后最是情有獨鍾,《清宮內務府檔案》記載了當時宮廷珍寶與首飾的登錄資料,在慈禧時期,關於翡翠類首飾的購買、製作以及進貢紀錄,屢見不鮮。
清宮的翡翠珠寶,多由內務府造辦處各作坊聯合琢製,經由嚴謹選材,再透過繁複工序,呈現最精純華美的成品。上乘的翡翠,質地通透潤澤,翠綠之色,極具瑞氣及寶氣,韻致華貴,大有吉祥美意。
翡翠妝飾,是皇族身分與地位的重要象徵,不僅展現了清宮的儀制規範與審美品味,珠寶本身的材質色澤、製作工藝乃至形制造型,也為後世東方珠寶設計奠基了至為關鍵的參酌依據。
玉料與巧品
翡翠的主要產地在緬甸,產量稀少,品級優異。不同於白玉類的「軟玉」,翡翠屬「硬玉」,硬度高,雕琢難度益艱,經切磋琢磨,在溫潤以外,亦能映顯如玻璃般的透明度;原石的色澤,變化萬千,由於不同致色元素的滲入而呈現或滿色、或多色的面目,色脈與色脈之間,濃淡漸層,間雜交錯,種種特質,可說是各樣靈思創作的良材媒介。
作玉者審酌度量,慧眼獨具,再隨色施藝,因而造就栩栩如生、輝煌璀璨的翡翠風華。
名貴的翡翠玉料被雕琢成器,在清乾隆期間,蔚為風尚。
乾隆皇帝愛玉成癡,他對於玉器的熱情,從青春以至耆年,皆未曾稍減。他寫詠玉詩,宮廷中的造辦處亦設有如意館、玉作等單位,專責督造各類精巧玉器,甚至選調治玉高人進館協作琢製。因此,乾隆皇帝,可以說是清代玉器最大的收藏家與贊助者,他的品味及愛好,也深深影響了清代中期之後的藝術形式。
乾隆格外重視「仿古」玉作。所謂「仿古」,即以玉料為材,選擇古代青銅彞器為藍本,整體造型或紋飾皆仿傚古代,偶或添入新意,為當時的琢玉工藝注入今古共融的卓越表現。乾隆仿古,不僅表達對於古代遺風的緬懷與景仰,亦是對於該世功績偉業的自詡和自豪,此外,今與古的共融表現,既重現古代商周的形制語彙,也包藏著明清以降的風格滋味。
當時的翡翠巧品,承玉雕文化之挹注,集良工名匠之大成,無論是仿古或新作,無論用於擺置或妝飾,在在展現精良深細的工藝美學,為皇家宮廷生活增添不同的光采韻致,亦是貴族間最受青睞的隆重贈禮,它呈現出截然不同於古玉作的神彩樣貌,質材美,光澤豔,俏色妙趣,翡紅翠綠地載記著獨樹一幟的美學史頁。
作玉與風格
玉器的製作,細膩繁複。
當時的玉匠在琢製重要的玉器作品時,需由清宮內奉職的畫家先行繪圖,製成小樣,向上呈覽獲准後,再進行琢製,可見其謹微慎重。
關於玉器的製作過程,清光緒十七年(1891),由李澄淵所著的《玉作圖》中,略略可窺出端倪。作者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繪出玉器製作的工具和過程,並附有文字說明,是研究玉器製作不可或缺的參考文獻。
翡翠的硬度高,摩氏硬度約6.5-7,雕琢難度,更甚於琢玉。從最初的審度原石、開石切形,再經由創意設計、布局構圖、雕琢打磨、拋光出水直至作品的最終呈現,其間的工序與技術,皆需極熟練的專業工夫,以及長時間的累積投入,方可掌握箇中訣竅。
量材施藝,隨色賦形,俏色巧雕,成就了翡翠藝境的靈采與神氣。
每一件翡翠珍品,皆來自未經雕刻加工的原石玉料,而每一塊玉料的種色質地,都有著不同的差異,即便是同一塊玉料,也存在著多種多樣、面目紛呈的組合變化,因此,作玉者需細察料石的大小、形狀或皮殼,分析它的質地、透明度乃至色脈玉貌,在經由這般專業且內行的研判後,綜合該料石的特徵,然後發揮創意,雕作出最適宜的主題和表現方式,如此,天賜的玉石遂能脫胎換骨,在人文巧思與精湛工藝的引領下,釋放其內在靈魂,展現它自身的獨特美學意境。
清代的翠玉雕,以台北故宮博物院所典藏的《翠玉白菜》最負盛名,翡翠玉料呈白綠雙色,作玉者於翡白處雕作菜幫、翠綠處刻劃菜葉,此即「俏色巧雕」最清楚明白的示範;宮廷玉作,除了形式美,亦寄藏著吉祥寓意,白菜,象徵清清白白,而菜葉間的蝗蟲與螽斯,則蘊有多子多孫之旨;除了形式美及祥瑞祝福,此玉作,也使今人得以一窺清代作工風格。
每一個時代,皆有隸屬於那個時代的作品風格表現。清代翠玉雕件,多見仿古器作、神仙人物或帶有吉祥寓意的日常物事,主題明確,透顯貴氣、神氣和喜氣的光采;至於作工,往往呈現規矩合度、協調對稱、沉穩莊重以及雅致細膩的特色,既反映了皇室貴族的品味,亦可窺見當時對於玉德與道統、和合與善美的追求。
典藏與光蘊
玉作的典藏及展示,深具時代意義。
清代翠玉雕作,不僅重現老翠風華,引人一睹玉澤的靜美風雅,在造型、紋飾和線條表現之間,也保存了老工的獨特風格。老工風格,關乎當時的製玉工具,以及玉匠們所承襲的作玉技術和美學觀,它更與大清王朝的時代風氣及文化品味脫不了干係。由是之故,清代玉作,既有可觀、可觸、可翫的實感與美感,亦深刻銘記著一種不可言喻且豐采非凡的人文價值與意義。
JADEGIA玉世家,立足台灣本土的翡翠領導品牌。
從品牌創立以來,始終秉持著一步一印、孜孜矻矻的態度和精神,致力於翡翠珠寶及工藝的承續與開拓。玉世家重視設計與創新,將西方時尚元素融入東方文化的情意之中,運用精湛細膩的鑲嵌與工藝技術,打造多元豐富的翡翠印象,傳述出含藏於翡翠玉石裡的無盡餘韻。
設計與創新,必須奠基於深厚且紮實的文化底蘊,唯有飽滿的識見涵養,方能信手拈來,自成一格。玉世家長年典藏的老翠珍品,多屬清代玉作,玉料與雕作風格,精采絕倫,盡顯其間的歷史感與時代性,再現當年的清宮風采。也正因為此類經典珍品的人文蓄積和陶冶,玉世家得以穩穩地扎根,既能接續傳統,亦能以傳統為礎石,生發出嶄新的美玉面貌。
《玉藏無盡:玉世家經典選粹》,精挑細選經典款翡翠珠寶,以及清代中葉至民國時期的翠玉作,玉材珍罕,作工精良,玉光風範,難得一見。
經典款翡翠珠寶,含括極品等級的珠鍊、套鍊、戒指與玉鐲;翠玉擺件,則有神仙人物與仿古器作,在諸般細節間,皆藏有吉祥寓意的巧思,舉凡神仙人物,盡是形神具足、面目栩栩,有情性,也有靈氣;仿古器作,形制規矩,比例合度,雅趣又大器。
其中,最受矚目的作品,是清代中葉的《三彩翠玉魚籃觀音》。此尊觀音,由當時進獻皇室的貢料玉材雕作而成,作工老練,神采動人。該塊貢料,另作有兩尊觀音:其一,由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典藏;其二,於國際拍賣會標出約新台幣三億三千萬元的高價。因此,這尊來自同塊貢料所雕作的《三彩翠玉魚籃觀音》,無論是歷史內涵、人文品味乃至市場價值及收藏意義等層面,皆屬稀罕上品。
玉世家特別輯錄出版此圖冊,欲與愛玉藏家及讀者同饗大雅、大美,靜心領受經典翠玉中那悠悠映透的時代光澤。
翡翠,被譽為「東方瑰寶」。
此等讚譽,揭櫫翡翠的地域性及其內蘊的文化指向,更詮解了玉石本身的稀罕與珍貴。翡翠的藝境和意境,既是東方之美的極致表徵,亦承襲乃至發揚甚且持續革新著漫長悠久的玉文化傳統。
品級與妝飾
清乾隆時期名臣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曾如此記述:
記余幼時……雲南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如藍田乾黃,強名以玉耳,今則以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
這段文本,明確地指出:乾隆王朝時期的翡翠,已被視為珍玩,價值遠高於其他玉器。根據故宮博物院所庋藏的相關畫作,亦能看到清代帝王后妃配戴翡翠飾物,其中,尤以慈禧太后最是情有獨鍾,《清宮內務府檔案》記載了當時宮廷珍寶與首飾的登錄資料,在慈禧時期,關於翡翠類首飾的購買、製作以及進貢紀錄,屢見不鮮。
清宮的翡翠珠寶,多由內務府造辦處各作坊聯合琢製,經由嚴謹選材,再透過繁複工序,呈現最精純華美的成品。上乘的翡翠,質地通透潤澤,翠綠之色,極具瑞氣及寶氣,韻致華貴,大有吉祥美意。
翡翠妝飾,是皇族身分與地位的重要象徵,不僅展現了清宮的儀制規範與審美品味,珠寶本身的材質色澤、製作工藝乃至形制造型,也為後世東方珠寶設計奠基了至為關鍵的參酌依據。
玉料與巧品
翡翠的主要產地在緬甸,產量稀少,品級優異。不同於白玉類的「軟玉」,翡翠屬「硬玉」,硬度高,雕琢難度益艱,經切磋琢磨,在溫潤以外,亦能映顯如玻璃般的透明度;原石的色澤,變化萬千,由於不同致色元素的滲入而呈現或滿色、或多色的面目,色脈與色脈之間,濃淡漸層,間雜交錯,種種特質,可說是各樣靈思創作的良材媒介。
作玉者審酌度量,慧眼獨具,再隨色施藝,因而造就栩栩如生、輝煌璀璨的翡翠風華。
名貴的翡翠玉料被雕琢成器,在清乾隆期間,蔚為風尚。
乾隆皇帝愛玉成癡,他對於玉器的熱情,從青春以至耆年,皆未曾稍減。他寫詠玉詩,宮廷中的造辦處亦設有如意館、玉作等單位,專責督造各類精巧玉器,甚至選調治玉高人進館協作琢製。因此,乾隆皇帝,可以說是清代玉器最大的收藏家與贊助者,他的品味及愛好,也深深影響了清代中期之後的藝術形式。
乾隆格外重視「仿古」玉作。所謂「仿古」,即以玉料為材,選擇古代青銅彞器為藍本,整體造型或紋飾皆仿傚古代,偶或添入新意,為當時的琢玉工藝注入今古共融的卓越表現。乾隆仿古,不僅表達對於古代遺風的緬懷與景仰,亦是對於該世功績偉業的自詡和自豪,此外,今與古的共融表現,既重現古代商周的形制語彙,也包藏著明清以降的風格滋味。
當時的翡翠巧品,承玉雕文化之挹注,集良工名匠之大成,無論是仿古或新作,無論用於擺置或妝飾,在在展現精良深細的工藝美學,為皇家宮廷生活增添不同的光采韻致,亦是貴族間最受青睞的隆重贈禮,它呈現出截然不同於古玉作的神彩樣貌,質材美,光澤豔,俏色妙趣,翡紅翠綠地載記著獨樹一幟的美學史頁。
作玉與風格
玉器的製作,細膩繁複。
當時的玉匠在琢製重要的玉器作品時,需由清宮內奉職的畫家先行繪圖,製成小樣,向上呈覽獲准後,再進行琢製,可見其謹微慎重。
關於玉器的製作過程,清光緒十七年(1891),由李澄淵所著的《玉作圖》中,略略可窺出端倪。作者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繪出玉器製作的工具和過程,並附有文字說明,是研究玉器製作不可或缺的參考文獻。
翡翠的硬度高,摩氏硬度約6.5-7,雕琢難度,更甚於琢玉。從最初的審度原石、開石切形,再經由創意設計、布局構圖、雕琢打磨、拋光出水直至作品的最終呈現,其間的工序與技術,皆需極熟練的專業工夫,以及長時間的累積投入,方可掌握箇中訣竅。
量材施藝,隨色賦形,俏色巧雕,成就了翡翠藝境的靈采與神氣。
每一件翡翠珍品,皆來自未經雕刻加工的原石玉料,而每一塊玉料的種色質地,都有著不同的差異,即便是同一塊玉料,也存在著多種多樣、面目紛呈的組合變化,因此,作玉者需細察料石的大小、形狀或皮殼,分析它的質地、透明度乃至色脈玉貌,在經由這般專業且內行的研判後,綜合該料石的特徵,然後發揮創意,雕作出最適宜的主題和表現方式,如此,天賜的玉石遂能脫胎換骨,在人文巧思與精湛工藝的引領下,釋放其內在靈魂,展現它自身的獨特美學意境。
清代的翠玉雕,以台北故宮博物院所典藏的《翠玉白菜》最負盛名,翡翠玉料呈白綠雙色,作玉者於翡白處雕作菜幫、翠綠處刻劃菜葉,此即「俏色巧雕」最清楚明白的示範;宮廷玉作,除了形式美,亦寄藏著吉祥寓意,白菜,象徵清清白白,而菜葉間的蝗蟲與螽斯,則蘊有多子多孫之旨;除了形式美及祥瑞祝福,此玉作,也使今人得以一窺清代作工風格。
每一個時代,皆有隸屬於那個時代的作品風格表現。清代翠玉雕件,多見仿古器作、神仙人物或帶有吉祥寓意的日常物事,主題明確,透顯貴氣、神氣和喜氣的光采;至於作工,往往呈現規矩合度、協調對稱、沉穩莊重以及雅致細膩的特色,既反映了皇室貴族的品味,亦可窺見當時對於玉德與道統、和合與善美的追求。
典藏與光蘊
玉作的典藏及展示,深具時代意義。
清代翠玉雕作,不僅重現老翠風華,引人一睹玉澤的靜美風雅,在造型、紋飾和線條表現之間,也保存了老工的獨特風格。老工風格,關乎當時的製玉工具,以及玉匠們所承襲的作玉技術和美學觀,它更與大清王朝的時代風氣及文化品味脫不了干係。由是之故,清代玉作,既有可觀、可觸、可翫的實感與美感,亦深刻銘記著一種不可言喻且豐采非凡的人文價值與意義。
JADEGIA玉世家,立足台灣本土的翡翠領導品牌。
從品牌創立以來,始終秉持著一步一印、孜孜矻矻的態度和精神,致力於翡翠珠寶及工藝的承續與開拓。玉世家重視設計與創新,將西方時尚元素融入東方文化的情意之中,運用精湛細膩的鑲嵌與工藝技術,打造多元豐富的翡翠印象,傳述出含藏於翡翠玉石裡的無盡餘韻。
設計與創新,必須奠基於深厚且紮實的文化底蘊,唯有飽滿的識見涵養,方能信手拈來,自成一格。玉世家長年典藏的老翠珍品,多屬清代玉作,玉料與雕作風格,精采絕倫,盡顯其間的歷史感與時代性,再現當年的清宮風采。也正因為此類經典珍品的人文蓄積和陶冶,玉世家得以穩穩地扎根,既能接續傳統,亦能以傳統為礎石,生發出嶄新的美玉面貌。
《玉藏無盡:玉世家經典選粹》,精挑細選經典款翡翠珠寶,以及清代中葉至民國時期的翠玉作,玉材珍罕,作工精良,玉光風範,難得一見。
經典款翡翠珠寶,含括極品等級的珠鍊、套鍊、戒指與玉鐲;翠玉擺件,則有神仙人物與仿古器作,在諸般細節間,皆藏有吉祥寓意的巧思,舉凡神仙人物,盡是形神具足、面目栩栩,有情性,也有靈氣;仿古器作,形制規矩,比例合度,雅趣又大器。
其中,最受矚目的作品,是清代中葉的《三彩翠玉魚籃觀音》。此尊觀音,由當時進獻皇室的貢料玉材雕作而成,作工老練,神采動人。該塊貢料,另作有兩尊觀音:其一,由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典藏;其二,於國際拍賣會標出約新台幣三億三千萬元的高價。因此,這尊來自同塊貢料所雕作的《三彩翠玉魚籃觀音》,無論是歷史內涵、人文品味乃至市場價值及收藏意義等層面,皆屬稀罕上品。
玉世家特別輯錄出版此圖冊,欲與愛玉藏家及讀者同饗大雅、大美,靜心領受經典翠玉中那悠悠映透的時代光澤。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