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學之旅(2版)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這部《語音學之旅》把作者四十多年來研究語言、教學語言的心得,經過逐步補充、逐步調整,也逐步更新內容,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語音學框架,希望把這些心得,和所有對語言現象有興趣的初學者分享。
	
	語言是人們身邊最親近、最熟習的社會現象,語言無所不在,須臾不離,我們都沐浴在語言的海洋當中。語言的最表層就是語音,語音學的功能正是探索這些聲音,企圖揭開這些聲音的奧秘,研究這些聲音的組成,觀察怎麼運用我們的發音器官?思考怎麼為語音分類?不同地區,語音會產生哪些變化?這個地方和那個地方,彼此之間,同一個漢字的發音有什麼不同?這些種種,都是頗具趣味,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本書中,我們一方面介紹了漢語各種方言的發音狀況,一方面也介紹了漢語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語音演化,讓讀者們可以在縱的方面、橫的方面都有機會更深入的瞭解自己的語言。
	
	本書部分篇幅介紹了古代語音學的概念、專用術語,讀者有了這樣的基礎,不但在學習聲韻學、瞭解漢語的歷史上方便得多,同時也對古代文學的瞭解和賞析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徑。
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為什麼要學習語音學  001
	
	第二章  語音的生理性質  007
	第一節  發音的原理/008
	第二節  發音器官的構造/011
	
	第三章  語音的物理性質  017
	第一節  音高/018
	第二節  音強/022
	第三節  音長/028
	第四節  音色/031
	
	第四章  國際音標的來源與設計  037
	第一節  把抽象的聲音化為有形的符號/038
	第二節  國際音標的設計原則/050
	
	第五章  abc注中文—拼音的各種符號系統  061
	第一節  漢語拼音/062
	第二節  注音符號/066
	第三節  威妥瑪式拼音/076
	第四節  其他的拼音方式/083
	
	第六章  元音系統—阿依屋的奧秘  089
	第一節  元音和輔音的區分原則/090
	第二節  元音形成的三個條件/092
	第三節  元音三角到基本八元音/094
	第四節  舌尖元音/104
	第五節  半元音/113
	
	第七章  輔音系統—播坡摸的發音性質  117
	第一節  發音方法和發音部位/118
	第二節  塞音/121
	第三節  擦音/124
	第四節  塞擦音/127
	第五節  鼻音/130
	第六節  其他的輔音/133
	第七節  輔音系統和名稱/136
	
	第八章  聲調現象  149
	第一節  什麼是聲調語言/150
	第二節  聲調與音高的關係/153
	第三節  漢語聲調的類型/156
	
	第九章  漢字的發音單位—音節的組成  161
	第一節  從語音的性質分類/162
	第二節  從語音的功能分類/166
	第三節  漢字音節結構的八種類型/169
	第四節  複元音和複輔音/175
	
	第十章  音位論  181
	第一節  音位學的建立/182
	第二節  音位的區分原則/187
	第三節  辨音成分與區別性特徵/191
	
	第十一章  國語的語音系統  205
	第一節  聲母系統/206
	第二節  韻母系統/212
	第三節  聲調系統/217
	第四節  聲韻母的組合規律/220
	
	第十二章  方言的語音系統  227
	第一節  閩方言的語音系統/228
	第二節  客家話的語音系統/239
	第三節  粵方言的語音系統/243
	第四節  吳方言的語音系統/247
	第五節  湘方言的語音系統/252
	第六節  贛方言的語音系統/258
	第七節  北方官話的語音系統/262
	
	第十三章  語音的演變規律  273
	第一節  發生音變的各種觀點/274
	第二節  語音的失落與弱化/283
	第三節  同化作用/292
	第四節  異化作用/296
	第五節  顎化作用/300
	第六節  濁音清化/305
	第七節  類化作用/309
	第八節  唇化作用/312
	第九節  擦音化現象/315
	第十節  鼻化元音的形成/320
	第十一節  音素易位/324
	第十二節  音素的添增/328
	
	第十四章  古代的語音學  331
	第一節  五音的劃分/332
	第二節  四聲的發現/336
	第三節  開合洪細/341
	第四節  陰陽入的分類/343
	第五節  分轉與分攝/346
	第六節  清濁的區分/349
	第七節  四等的分類/354
	第八節  反切注音法/358
	
	第十五章  漢字的語音發展  361
	第一節  先秦古音的特色/362
	第二節  中古漢語的音韻發展/367
	第三節  近代音的發展與流變/373
	
	第十六章  語音學和詩歌韻律  383
	第一節  語音、詩律、與音樂的關係/384
	第二節  唐詩的節奏與韻律/388
	第三節  《詩經》的節奏與韻律/392
	
	參考書目 401
序/導讀
	自序
	
	我第一次主講語音學要回溯到四十多年前,當時在淡江大學開設了語音學課程,同學們上課都要到語音教室,裡頭有完整的設備,每人一套,包含了螢幕、耳機、話筒,學校提供了很好的設備,同學們在這樣的環境下,能親眼看到聲音的波形,親耳聽到各種聲音的發音效果,對教學工作的幫助很大,同學們也對這門課產生了高度的興趣。後來,我又在中正大學、政治大學、東吳大學講語音,跟語音學的因緣,四十多年來不曾間斷。在教材方面,最早使用的是鍾露昇先生的《國語語音學》,鍾先生是我的語音學啟蒙老師,民國五十四年,我跟鍾先生學習語音學,開始對語音現象產生莫大的興趣,後來,我開課講語音學也就採用了鍾先生的這部著作作為主要教材。由於這部書的焦點是放在國語音系上,後來覺得,我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更擴大一些,談談人類語音的本質,也談談世界上其他語言的語音現象,還有漢語方言當中,多采多姿的語音共性和殊性,於是在四十多年的語音學教學生涯當中,逐步補充、逐步調整,也逐步更新內容,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語音學框架,這個框架醞釀於胸中多年,去年正好新學林出版公司毛總經理來訪,提議由新學林出版這部語音學著作,討論之後定名為《語音學之旅》,用「○○之旅」之名,主要用意在於把一個學術性的內容盡可能的通俗化、社會化,使它不是閉鎖在象牙塔裡的知識,而是一個大家都能夠讀得懂,每個人都願意親近的知識。這是我長久以來治學研究、撰寫專書的主要目標。這部《語音學之旅》納入了我的整個學術生涯規畫之中,把個人四十多年來研究語言、教學語言的心得,和所有對語言現象有興趣的初學者分享。總目標就是「十旅」的逐步撰寫,這「十旅」涵蓋了語言學範圍內的十個科目,各自獨立,又能形成一整套的系統,目標正是深入淺出,讓每一位有興趣的初學者都能夠讀得懂。
	
	語言是人們身邊最親近、最熟習的社會現象,沒有人不說話,也沒有一時一刻不說話,即使自己不說,也避不開聽到別人說,事實上語言是無所不在,須臾不離,我們都沐浴在一個語言的海洋當中。語言的最表層就是語音,所以人們經常會把語言中的一連串聲音和語言本身畫上等號,想到語言,就想到講話,講話就是一連串的聲音。語音學的功能正是探索這些聲音,企圖揭開這些聲音的奧秘,研究這些聲音的組成,觀察怎麼運用我們的發音器官?思考怎麼為語音分類?不同地區,語音會產生哪些變化?這個地方和那個地方,彼此之間,同一個漢字的發音有什麼不同?這些種種,都是頗具趣味,值得深思的問題。由於語音發自於口,轉瞬即逝,不會留下痕跡,摸不到、抓不著,十分抽象,於是人們發明了音標來記錄聲音,從此以後我們就能看得到聲音,把聽覺符號轉換成了視覺符號,這樣我們就能夠抓住聲音、研究聲音了。在所有的音標系統當中,最精確、使用最普遍的,就是國際音標(IPA),這是國際上通用的標音符號,不管哪一種語言、什麼樣的發音,都有一個相應的符號來代表。學習國際音標、了解國際音標,是本書重要的目標之一。
	
	本書的另外一個目標,是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漢語語音學。語音學的著作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由英語語音學轉化過來的,談得較多的是英語,或者印歐語言的語音現象,我們希望把語音學建立在自己的語言上,盡可能做到不是外語的影子,而能夠看到自己的身軀。因此在本書中,我們一方面介紹了漢語各種方言的發音狀況,一方面也介紹了漢語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語音演化,讓讀者們可以在縱的方面、橫的方面都有機會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語言。
	
	本書還有一個目標,就是把語音學和聲韻學聯繫起來,聲韻學是研究古音的一門學科,中國從東漢以後佛教傳入,語音學就快速的發展,語音分析的知識產生了一套有效的注音方法,那就是「反切」,也形成了古代的拼音圖表,那就是「等韻圖」。古代的語音知識,還對中國文學產生了巨大的衝擊與影響,從此有了四聲八病、聲律論、永明體、平仄律、近體詩。從六朝到隋唐,文學都一直在語音學和聲韻學的影響下發展,受到語音學和聲韻學觀念的支配,所以本書部分篇幅介紹了古代語音學的概念、專用術語,讀者有了這樣的基礎,不但在學習聲韻學、了解漢語的歷史上方便得多,同時也對古代文學的了解和賞析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徑。
	
	本書的誕生,要感謝新學林出版公司和毛總經理的大力支持,我們希望這部書的誕生,能為有志於漢語知識的讀者們提供一些幫助。書中必然還有一些疏漏不足之處,也希望同道先進不吝賜教、給予指正。
	竺家寧
	序於臺北內湖居所
	2015年12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