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知道的百家姓故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百家姓氏,覓祖尋根,上溯千年淵源
得姓傳宗,啟名繼後,延續一脈香火
姓氏的延續,意味著一種基因的延續,同姓之人血脈相連。中國人有著尋根問祖的傳統,認為每個人都與祖先血脈相連,祖先曾經的苦難與光榮,一定會透過這千古的血脈,綿延到自己身上。 「諸子之姓孔孟莊,三國之姓劉關張。」每個著名姓氏在歷史中都曾有過燦爛時刻、輝煌瞬間。歷史一脈傳承至今,百家之姓,藏千古之事,姓氏中承載了一部群星閃耀的中華史,也蘊含著各姓氏延續至今的宗族血脈特徵。
目錄
第一章中華五千年,姓氏起源
上古時代,大族之姓
時勢不光造英雄,也造姓氏
夏商周,姓氏也有進化論
第二章春秋戰國,大秦興衰
春秋時期,各路諸侯名士之姓
戰國時期,群雄之姓
諸子百家,先秦名士大家之姓
大秦興衰,貴胄之姓
第三章楚漢相爭,又添新貴
楚漢爭霸,賢臣名將之姓
大漢起落,外戚之姓
外族入侵,少數民族之姓
第四章魏晉南北朝,英雄年代
天下三分,名士之姓
兩晉沉浮,門閥之姓
兩晉時期外族之姓
兩晉之後的南北朝名人之姓
第五章隋唐英雄,名將天下
大隋帝業,名臣之姓
隋唐之戰,名將之姓
大唐伊始,盛世名人之姓
第六章唐之後世,百家之姓
學者天下,大家之姓
宋遼金,民族勇士之姓
元明清,名人之姓
封建帝制結束,亂世的弄潮兒之姓
序/導讀
前言
姓氏與華夏文明相生相隨,早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就已產生了姓氏。相傳宋初,錢塘地區(今杭州)的一個書生,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言韻語,像一首四言詩,作為蒙學教材,這就是《百家姓》。姓氏發展至今,已成為中華文明中一種獨特的文化,中國人重鄉土、刻進骨髓的尋根意識都與姓氏文化分不開。
中國最早的姓氏,產生於母系氏族制時期,共有八個,稱為上古八大姓,即姜、姬、姚、嬴、姒、妘、媯、妊(姞)。發展到北宋時期,中國的姓氏早已不止八個。《百家姓》最早成書時收錄姓氏共四百一十一個,後增補到五百零四個。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複姓六十個。
在中國文化中,素有「天下同姓是一家」的說法,兩個同姓的人,即便沒有血緣關係也會視彼此為「自己人」,這是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祖先。姓氏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聯繫著同一姓氏的人們,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將同一姓氏的人緊緊團結在一起。
中國的姓氏據說原有兩萬三千多個,發展至今只剩下四千多個。隨著社會的進步,部落的興衰,王朝的更替,不斷地有新姓氏產生,也有舊姓氏消亡。姓氏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對中國人來說改姓是件十分重大的事。在江湖故事中,有血性的漢子在自報家門之前,總要先說一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其中包含著對自身姓氏的自豪感,以及對傳承姓氏的祖先的尊敬之情。
在姓氏發展過程中,周代是一個分水嶺。周朝建立之後,大封諸侯,在周天子之下形成了許許多多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的國名,很多都演變成了姓氏並相傳至今,極大地豐富了姓氏種類。
春秋戰國緊隨西周,霸主良士層出不窮,學術大家更是多如牛毛,在這些風流人物中,就有人成為一代姓氏的始祖。之後風雲變幻,姓氏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完善,始有今天之象。
姓氏從古至今代代傳承下來,已發展為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宗祠、家譜、祭祖等文化現象,都與姓氏密不可分。人們因為姓氏而產生極為強烈的宗脈認同感,重視家庭傳承,對親情、血脈都有極強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和認同感,只會隨著時間的沉澱變得越來越濃厚。姓氏使中國人成為世界上「尋根意識」最濃重的民族之一,近年來不斷有海外華僑歸國尋根認祖,這就強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諸子之姓孔孟莊,三國之姓劉關張。」每個著名姓氏的傳承在歷史中都曾有過輝煌時刻,或當帝王將相,或創文治武功。本書按歷史時間脈絡排列,寫各家之姓,用百家姓氏帶出一部群星閃耀的中華歷史,也點出了各姓的宗族血脈特徵,如星座血型一樣極具代表性,可供各姓氏讀者閱讀。另外,由於姓氏起源歷史久遠,發展過程複雜,許多說法已無確切資料證明,多為民間流傳,不能作為科學依據。
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這些姓氏並不是原本就存在的,它們是經過了不同的歷史發展過程之後,才演變而來的。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中國的姓氏也從最早的上古八大姓,逐漸派生出成百上千的姓氏。這些派生出來的姓氏,成因雖說各不相同,但大體上也是有章可循的,在漫長的歷史中,姓氏也在不斷地進化。
試閱
上古時代,大族之姓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強大的凝聚力以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生命底蘊。擁有五千餘年綿延不絕的歷史與傳承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就連中國的姓氏,也是一門源遠流長的文化。每一種姓氏都有其獨特、豐富的文化內涵,它開枝散葉、生生不息,孕育出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每一種姓氏都有其代表人物,如:孫權、李世民、葉劍英、曾國藩、史可法等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中國姓氏何止百家,它們從何而來,又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演變至今的呢?追本溯源,離不開上古時代的八大氏族。中國姓氏的發展與演變,與這八大氏族的姓密切相關,所以這八大氏族的姓也被後世稱為上古八大姓。可以說中國後世的姓氏,基本上都是由它們衍化而來的。
所謂上古八大姓一般指姜、姬、姚、嬴、姒、妘、媯、妊(姞)這八個姓。它們源自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的是同一個母系內的血緣關係,故而上古八大姓都從屬「女」旁,以此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宗所傳下的後代。
在現代人的思想裡,姓什麼即姓氏是什麼,也就是說,如今「姓」與「姓氏」並沒有什麼區別,基本是同義詞。可上面一直在說的是「上古八大姓」,而不是「上古八大姓氏」,這並不是因為說起來簡單或者是同義省略,而是因為在那時,就像古文中常用的「妻子」代表的是妻子和兒子一樣,「姓氏」表示「姓」與「氏」兩個不同概念的詞。
「姓」本來的意思是女人所生的子女。由於在上古時代,人類社會還處於母系社會階段,所以有「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一說。因此,子女的姓是隨著母親的姓而變化的,也就是說這一時期,姓是隨母親的。從上面所提到的上古八大姓都是「女」旁這一點,便能看出些端倪。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發展,同一祖先的後代子孫繁衍增多,這個家族也往往會分化出若干分支,然後散居各處。其中各分支的子孫在保留姓的同時,還為自己取一個有別於姓的稱號,作為自己的標誌,這個標誌就是「氏」。換句話說就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後代的共同稱號稱之為姓,而氏則代表從各個家族的姓中派生出來的分支。簡言之就是:「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在古籍《通志.氏族略》中有記載:「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女子)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即是說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可通婚)。這說明,在三代之後,姓氏才合而為一,成為一個詞,同時有「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一說。關於姓和氏的來歷還有其他幾種原因,這些會在後文中有所提及。
通過上面的敘述,我們對於上古時代的母系社會階段的姓氏,即三代以前的姓氏有了一些瞭解與區分,那麼接下來便回歸正題,逐一地介紹上古八大姓。
*上古八大姓——姜
★【姓氏溯源】
姜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五千餘年的悠久歷史。據傳,中華民族的祖先是炎帝和黃帝,史籍《元和姓纂》中記載,炎帝生活在姜水流域(渭河支流),於是他就以姜為氏。在他的子孫後代中,出了一位被封於齊地的姜太公,可惜後來卻被田和取代。「田氏代齊」後,姜氏這一支的子孫便分散到各地,並以姜作為自己的姓,子孫世代相傳。西漢初期,今河南與山東一帶的姜氏遷居到天水定居,隨後發展成為關中大族,所以又稱天水姜氏。直至今日絕大多數姜氏子孫仍以天水姜氏自居。
至於姜水所在,根據《水經.渭水注》中記載:岐水的一部分被稱為姜水,而岐水位於今陝西省岐山縣的西面。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在唐朝時,大臣桓庭昌被皇帝賜姓改姓姜,其子孫後代稱姜姓至今。因此姜姓中的一支源於桓氏,此外姜姓還與中國許多姓氏,如呂、謝、齊、高、盧、崔等的起源有關。
★【遷徙分佈】
姜姓起源今河南省,後又西遷西戎,東漸入陝,又盛於天水,到了唐代,四川姜族又出蜀北轉漢中,如天水,又回到了其繁盛的地方。在明洪武年間有分支徙居福建漳州,並在此發跡,其後世子孫又有分支遷徙至廣東。到了清朝又有分支遠播海外。如今,姜姓在全國分佈十分廣泛,主要分佈在北方,尤以山東省人數最多。★【姜姓名人堂】
神話時代的後裔:姜子牙
提起姜姓名人,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姜子牙,他在《封神演義》中的表現極為出色,且「姜太公釣魚」的傳說也是膾炙人口。事實上,歷史中的姜子牙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謀略家,還是一位長壽的老人家,據說他活了一百三十九歲,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曾官拜「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姜太公最著名的事跡就是輔佐周武王滅商,後因功受封於齊,因此他還是周代齊國的始祖,有「太公」之稱,俗稱姜太公。
關於姜子牙的姓還有一件趣事,就是姜子牙姓姜,以呂為氏。原來,由於姜子牙是炎帝的後裔,理應隨炎帝姓姜,但姜子牙的一位祖先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於呂地,其後代就以封地「呂」為氏。因此在介紹姜子牙時一般都說姜姓,呂氏,名望,字尚父。
大膽姜伯約:姜維
姜維,字伯約,三國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人。他初為曹魏將領,後受諸葛亮信任,當時年輕的姜維就被任為征西將軍。諸葛亮對他的評價很高,有意讓他繼承自己的衣缽。
景耀六年,司馬昭滅蜀,姜維在劍閣據守鍾會,鄧艾繞道走陰平小路直攻入蜀,後主劉禪敗降。姜維得此消息後,果斷向鍾會詐降,並設法取得其信任,之後又在他和鄧艾之間挑撥離間,並慫恿鍾會叛變,想要趁亂復興蜀漢。可惜天不遂人願,鍾會被殺,他自己也死於亂戰之中,享年六十二歲。而根據《三國誌.蜀志.姜維傳》注引《世說新語》的記載,姜維死後腹部被人剖開,發現他膽大如斗,所以後世便有「大膽姜伯約」一說。姜維在六十二歲高齡仍能馳騁疆場,定計復國,實在令人欽佩,真乃將之楷模,入主名人堂實至名歸。
★【血脈共性】
縱觀姜姓發展繁衍之路,自姜子牙開始,到後世的齊桓公姜小白,再到天水姜姓繁盛時代的蜀國大將姜維、南宋抗元將領姜才,及近現代的皖西紅軍和根據地創建人之一的姜鏡堂,都是戎馬一生的人物,善於謀略,由此可見,在姜氏一族的血脈中存在軍事家和謀略家的潛質,大多性格果敢,有勇有謀。
*上古八大姓——姬★【姓氏溯源】
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據典籍《說文解字》和《帝王世紀》中的描述,相傳黃帝生於壽山、長於姬水,所以黃帝就以為姓,這便是姬姓的來源。在黃帝的後裔中,只有嫡系子孫才以姬為姓,嫡系以外的子孫則演變為其他的姓。例如後世周朝的王族便是黃帝的嫡系子孫,所以他們都是姬姓,而非嫡系子孫演變出了如周、馮、古等其他姓氏。
關於姬姓的由來還有一種說法,根據史籍《潛夫論》中記載,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個兒子得到賜姓,姬姓便是其中之一。傳說帝嚳高辛氏是黃帝的孫子,他的妻子薑嫄生子名為棄,棄就是周朝的始祖後稷。棄出生時就被認為是不祥之人,於是被拋棄在林子裡,後來被人收養。棄繼承了姬姓,因此後來的周朝王族都以姬為姓。
在漫長的歷史中,有部分少數民族姓氏漢化,改為姬姓,例如南北朝時期的鮮卑、宋朝的女真以及後來的滿族,這些也是姬姓的來源。
★【遷徙分佈】
姬姓始於姬水,昌盛於南陽,之後姬性族人建立了周朝。周朝的貴族都姓姬,如周文王姬昌、武王姬發等等。西周初年大封諸侯的時候,姬姓的諸侯國有五十三個之多。在周朝滅亡後,這些姬姓後裔多數改姓,以國名、封邑,或者祖上的名、號為姓,所以以姬為姓的人口數量大大減少。唐代因避唐明皇李隆基的諱,又把姬姓改為周姓,此後,姬姓更加人丁稀少了,但如今按人口數量排名前三百的姓氏中,直接源於姬姓的姓就有一百二十多個,所以姬姓仍然很有地位。
★【姬姓名人堂】
神話時代的後裔:姬發
武王姬發是西周王朝的創建者,也是西周的第一代君主,他是周國文王姬昌的次子。姬發繼位後立誓完成他父親的遺願,就是把商朝滅掉。在他繼位之後便重用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等一批十分有能力的人來輔佐他治理國家,使得周國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