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中文教育:生態語言教育觀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創新中文教育:生態語言教育觀》是一本揉合東方道學和西方理論的書,也是一本反思「道」與「器」之於創新個體和語言教育關係的作品。從「教學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到「道器合一」,本書論其「藝」,談其「術」,共分為五卷,並隨書附贈全彩實例附錄光碟。全書五卷各為道(pedagogy 實踐性的理論),器(framework & methods 框架與方法論),合(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self-growth 專業進修和自我成長),一(self 自我),以及氣(insights from experts 專家的話)。
誠如蘇格拉底所言:「Education is the kindling of a flame,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本書希冀能帶給讀者重新發掘教育自己和他人的熱情,同時也希望讀者能夠開發自我資源,結合世界變遷的視角,找到屬於自己學習或教育的節奏,勇敢面對並接受自己的挫敗,並從挫敗中找到創新的契機,最終道器合一,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目錄
劉 序 I
自 序 IV
導 論:從「教學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到「道器合一」001
∥卷一∥道 Pedagogy 實踐性的理論
Pedagogue乃一名引路人/008
機智(Takt)原是一種節奏/011
全人教育觀:A Way and Ways/015
近側發展區與近側調整區/021
生態語言教育觀/025
教育輪盤/031
批判性教育學/034
生態、生活與教學/036
∥卷二∥器 Framework and Methods 框架與方法論
新視野:「5Cs」、「6th C」到「5個新Cs」/040
AAA課程設計原則/044
CBI / CLIL:內容本位教學/050
TELL Project/053
KARDS:知、析、識、行、察/055
以意義為核心:(IM)2到Interculturality as Content/057
「授之以漁」師培模式/062
∥卷三∥合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elf Growth 專業進修與自我成長
獨白與對話/068
專業進修發展:自我成長的旅程/076
默觀教學法與正念/079
∥卷四∥一 Self 教師自我發展
為一/086
合一/091
如一/094
∥卷五∥氣 Insights from Experts 專家的話
師資培訓之三個重點:認知、人文趣味、生活實用與創新 葉德明/098
說話的文化素養 葉德明/105
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Kathleen Bailey/112
A SIMPLE Guide to Pedagogy Peter Shaw/129
Some Suggestions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 Cornelius C. Kubler of English in Penghu/135
The Contribu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o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Michel Gueldry/145
Intercultural Exchanges Assessment: Heating the Warm Little Pond Gabriel Guillén /161
設計思考與語言教學的結合:以中美國際學校教學課程為例 張國榮/174
內容本位教育行動紀錄篇:智利商務行、核不擴散北京行和海峽兩岸行 Vicki Porras/184
引用文獻/190
光碟索引/199
序/導讀
自序
我不是教你怎麼教,而是提醒自己該怎麼學;因為深信──改變就從自身起。
改變是一種成長的節奏
從2014年生活中的一本行腳日記,一本「教學就是生活藝術」的小書,銜接起理論與教學的認知視野──《生活、認知與中文教學》。我深信走路就是一種哲學的生活方式,在靜心正念(mindfulness)的二年後,沉浸於蒙特雷山與海的洗禮,南灣陽光的滋潤中,漫步於海邊小徑與果樹遺址公園的備課路徑—反思著語言教育學。
走著走著,反思Leo van Lier教授鼓勵我的話,反思語言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沉思語言教學與語言教育的差異,反思我何其有幸能回憶著他和我說的話,曾給予的回饋,鼓勵我做的事;一封電郵的回覆,一句「別忘了一語在二語習得中的重要性」,一句「你想寫書嗎」──再再提醒了我語言在教育與改變自我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漸漸發現,語言是教育的工具,沒有語言就沒有電子郵件,沒有LINE;沒有語言就沒有廣播,沒有政治宣傳;沒有語言就沒有鼓勵,沒有反饋。語言承載了不同知識的內容,通過不同的媒介得以傳遞。筆者對語言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的領悟,加上在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十年來的內容本位教育的影響下,開啟了我走向創新教育、教育創新之路。而這一路上的啟發到追求執行的過程是需要極大的熱情和勇氣的。
一路走來,深信人生中帶著某種使命和意義,堅定靜心地將我之於語言教育的關係剖析,揉合東方哲理和西方教學理論以及對自己的身分認同,編寫了這本《創新中文教育:生態語言教育觀》。這是對以往的回顧、反省與整理,也是對自己的飄洋過海下了一個創新的注腳,撒下一頁創新的種子。因為筆者深信,語言教育中翻轉的不是教室,而是我們的腦袋,我們的心志。
面對眼前的美好以及生活與教學中的挫敗,我不斷地反思,樂意擁抱挫敗的經驗,並沉思其中可以發展的契機,「求知」改進教學的模式,「求變」改變自己對語言教育的看法。這一路上走來是無止盡「學習」的道路,是更坦然接受自己的過程,是面對自己踏上自我成長的道路。這條路上,「教」與「學」之間沒有隔閡,而像是陰陽的兩個界面互補。告訴自己,遇到挫敗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並希冀透過自身的人際網絡,拓展教育創新的網絡,在語言教育界盡一己之力,承上啟下,將我曾所見所聞的美好與您分享。
特別感謝以下幾位教授願意將其文章收錄於本書中:葉德明教授、Kathleen Bailey教授、Peter Shaw教授、顧百里(Cornelius Kubler)教授、Michel Gueldry教授、張國榮主任、Vicki Porras教授、Gabriel Guillen教授。也要特別感謝實例附錄中提供活動的老師們:許雅菁老師、吳思思老師、許馨文老師、林蔚忠老師(Piyanut Sripanawongsa)、陸璋老師、楊舒惠老師、吳昇峰老師、游皓雲老師、張超閔老師、Hannah Silverstein老師、林啟禎老師、陳宥佃老師、陳淑杏老師、陳宇婕老師、Vanessa Cao、廖中慧老師、魏來老師、郭寶琳老師、劉若然老師、施捷勝老師、王里老師、馬金羽老師和Rachel Muradyan。
最後我想特別對新學林出版的專業團隊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感謝新學林出版社出版此書,讓《創新中文教育:生態語言教育觀》能夠在主編范琇茹和美編的專業協助下付梓成書。希望這本書能透過生態語言教育觀與全人教育觀的視角為語言教育盡一分心力。也感謝Leo van Lier教授,留下了這麼美好的語言教育視野!
最後要感謝的就是我家人的支持,尤其是我先生和孩子,每當週末我要寫作的時候,他就帶孩子出門;謝謝你,凱文、衛然和怡然!
戴金惠(Jinhuei Enya Dai)
2016年11月4日於加州Sunnyvale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