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錯別字
帶領孩子輕鬆理解文字的演變與意義、把握詞源、語意內容簡介
暢銷書《有趣的中國文字》作者陳正治老師又一力作
帶領孩子輕鬆理解文字的演變與意義、把握詞源、語意
看圖、了解字──就能揮別錯別字!
是「滷肉飯」還是「魯肉飯」?
「蠻好吃」等於「滿好吃」嗎?
「消夜」、「宵夜」怎麼寫才對?
「及時」與「即時」有什麼不同?
「倒煤」、「倒霉」、「倒楣」用哪一個才適當?
「用字上,哪一個字才正確?不能靠少數服從多數來決定,而是靠造字、用字的意義!」
本書教你辨別近150個常見錯別字
提升用字理解力、判斷力:
★【正確用字提示】:提醒如何運用正確字詞,區別容易混淆的字。
★【過關練習】:讓小讀者回顧用字,自我複習練功。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林文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林玫伶(臺北市國語實驗國小校長)
邢小萍(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曾永義(中央研究院院士)
葉鍵得(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鍾信昌(新北市昌福國小校長)
以研究心得為基礎,將學術通俗化,運用深入淺出的筆墨,飽含機趣橫生的語言,循循善誘的來糾正國人常被混淆的錯別字。──曾永義(中央研究院院士)
設計富有情趣,從文字的演進入手,介紹文字本義、引申義或假借義,並配合語言環境,指出該用哪個字才是正確字,令人印象深刻,磨滅不忘。──葉鍵得(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跟錯別字說掰掰,原來是有方法的!我們都知道「用字遣詞」
──邢小萍(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錯別字已經到了氾濫成災的地步:有的是誤用,完全不知道自己錯;
──林玫伶(臺北市國語實驗國小校長)
目錄
推薦序 音同音近與形近省文之「訛變」 曾永義
推薦序 有趣又有效的揮別錯別字 葉鍵得
作者序 知道錯,也要知道為什麼錯 陳正治
一、滷肉飯或魯肉飯
二、蠻好吃或滿好吃
三、了解原意,不被相通字困擾
四、相通字的抉擇
五、「采」字的創造和發展
六、認識「釆、番」
七、「番」字及外加的偏旁字
八、同義字的選用
九、相似字「耍、要」、「怒、恕」
十、相似字「己、已、巳」
十一、「己、巳」衍生字的分辨
十二、戈家五兄弟
十三、辨別「豆豉、豆鼓」、「氏、氐」
十四、分辨「味、昧」、「藉、籍」
十五、相似字「母、毋」
十六、一橫一豎不放鬆
十七、同音字「的、得、地」的辨別
十八、音同或音近字的辨別
十九、同音字的選用
二十、有關「尞」的同音字辨別
二十一、一字之差,內容迥異
二十二、「甜蜜蜜」和「濃密密」
二十三、還原法辨別重複短語(一)
二十四、還原法辨別重複短語(二)
二十五、並列式對比短語
附錄 參考資料
序/導讀
推薦序
音同音近與形近省文之「訛變」
臺北市立大學陳正治教授長年研究兒童文學、國語文教學、修辭學。相關著作甚多,獲獎指不勝屈,多數為暢銷書,嘉惠菁菁子弟,久已蜚聲海內外。近日他又彙編《國語日報》專欄「揮別錯別字」,所撰寫的二十五篇文章成冊。我讀了後,認為陳教授此書以研究心得為基礎,將學術通俗化,運用深入淺出的筆墨,飽含機趣橫生的語言,循循善誘的來糾正國人常被混淆的錯別字。無疑的,這將又是他一本對國語文教育非常有益而又令人「喜聞樂見」的好書。
一個字的構成,包含形音義三部份,陳教授就是從這三方面來辨解錯別字所以「訛變」的緣由。所云「了解原意,不被相通字困擾」,正直中其肯綮。
辨正錯別字,不只使人可以準確使用語文,甚至可以破解久被懸疑爭論的學術問題。我曾經就俗文學中所慣見的音同音近與形近省文而終致撲朔迷離、莫知所由的「訛變」現象,推其本而溯其源的,考證戲曲腳色「生旦淨末丑雜」六綱行的來龍去脈,從而還原其「名義」。舉「旦」為例,說明如下:因為古代有「樂戶」制度,專施歌舞娛樂等表演,其女伎常稱之以「姐」,而民間書寫每出諸省文(寫簡體字,省去筆畫),或因字形相近而成錯字。於是「姐」字在宋雜劇中被誤為「妲」,在金院本中又被省作「旦」,在元雜劇元刊三十種中既被省作「且」,又被訛為「旦」。終於「旦」字被「定型」,用來做為戲曲女主腳的符號。而「旦」的本義是太陽在地平線上,意為「清晨」,以此作為「女主腳」的符號,豈不教人莫名其妙。又如元雜劇中的「卜、卜兒」,字義為「占卜」之「卜」,卻明顯是指「老婦」。若論其「本然」,連王國維都被搞得昏頭轉向。而我發現元人俗文中「爹娘」的「娘」,多寫作「(女卜)」,於是我豁然大悟而論定「卜」字原是從「娘」一再省文而來。至其「卜兒」之「兒」只是「詞尾」而已。再如顧頡剛當年論證孟姜女故事的「源頭」為春秋時代齊將「杞梁妻」,完全運用俗文音同音近「訛變」的原理,將從全國各地搜集到的民間文學資料,整理出其「訛變」歷程:「杞」字較生,於是形近訛變為「氾」;「氾」字民間認為不宜作姓氏,乃音近音同而寫作「范」或「萬」;而「杞」也因讀音而有「啟」、「喜」附從出現;「梁」較諸「良」,則音同而筆繁,因而為「良」取代。最後「杞梁」被世人約定俗成為「萬喜良」而通行各地。其間之作「氾梁、范啟梁、萬啟梁、萬喜梁、范喜良……」者,便都是被「訛變」的某一歷程。凡此亦可證知陳教授「揮別錯別字」的方法是其來有自,非常正確的。
而陳教授又從「字義」去考量作為「揮別錯別字」的方法之一,自亦得其三昧。只是如果能全面從複詞結構方式入手,似乎比較周延。
複詞結構以字音字義為基礎,據我所見:其以字義者有組合式(如「藍天」)、組合式合義(大門)、同義式(美麗)、同義式合義(宰相)、反義式(是非)、反義式合義(遠近)、反義式偏義(兄弟)、子句式(山青)、子句式合義(翻身)。其以字音者有雙聲式(芬芳)、疊韻式(窈窕)、疊字(飄飄)、帶詞頭式(老師)、帶詞尾式(馬兒)、狀聲(嘩啦)、狀聲合義式(蟋蟀)。若能認知複詞的結構方式,我想對「揮別錯別字」是會有所幫助的。限於篇幅,我就不進一步舉例說明了。
最後我還是要說:讀陳教授這本書,可以在輕鬆有趣中獲益良多。
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永義
二○一七年五月三日晨 曾永義序於森觀寓所
推薦序
有趣又有效的揮別錯別字
陳正治教授是我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的同事,是我非常景仰、欽佩的教授。我與陳教授同一研究室,一直到他退休為止,所以對於他的為人、治學、教學非常熟稔。
陳教授溫文儒雅,忠厚篤實,是一位謙謙君子。我常聽到許多學校同仁以及他的朋友讚美他的修養。在治學方面,陳教授十分認真與嚴謹,除了閱讀廣泛,實事求是之外,特別是他的組織能力與條理功夫,確實是青年學生學習的典範。淡江大學研究詩詞甚有成就的陳慶煌(字,冠甫)教授,在考試院與陳教授一同評閱高普考作文試卷,幾天的相處,認識了正治教授,以鑲嵌修辭法把「正治」二字嵌在語句前,寫了一副「正心誠意彌敦厚,治事宏文尚本真」的對聯送給他。這副對聯,深刻、妥切的表達陳正治教授的治學成就,做事踏實及為人忠厚、親切的特性,我覺得銓釋得非常貼切、允當。
陳教授專研兒童文學、國語文教學、修辭學,都有非常豐碩的成果。例如他的《國語文教材教法》、《修辭學》、《童話寫作研究》、《兒童詩寫作研究》,都是目前研究國小語文教學、兒童文學,以及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人,重要的參考書。
陳教授也關心兒童的閱讀和語文教育。他除了撰寫《大樓換新裝》、《老鷹爸爸》、《聰明小童話》、《新猴王》等兒童詩和童話書,也寫了幾本語文知識性的書。例如《有趣的中國文字》,三十多年來除了獲得許多獎盃、獎狀和獎章外,直到現在還是一直列入暢銷書;《兒歌ㄅㄆㄇ》(現增訂為《快速學會ㄅㄆㄇ》)一書,暢銷了十多萬冊,是幼兒學習ㄅㄆㄇ的最好教材。
寫錯別字,大的問題可能「一言喪邦」;小的也像一根刺留在身體裡面,雖然不至於喪失生命,卻會讓身體發炎和痛苦。陳教授鑑於社會上、校園學生常出現錯別字,尤其是目前電視上、招牌裡,學生的手機或作業簿上,錯別字氾濫。例如把「滷肉飯」寫成「魯肉飯」,「番茄」寫成「蕃茄」、「寒暄」寫成「寒喧」,「膾炙人口」寫成「燴炙人口」,感慨之餘,基於一種使命感與責任感,他決定寫作《揮別錯別字》一書。
陳教授這本新書,每篇文章,開頭先設計富有情趣,跟錯別字有關的故事或懸疑問題,引起兒童閱讀和深入探究的興趣;接著應用兒童文學淺語和生動活潑化的寫作技巧,以對話為主,從相關文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書的演進入手,介紹文字本義、引申義或假借義,並配合語言環境,指出詞語中該用哪個字才是正確的字;最後設計「正確用字提示」和「過關練習」的題目,供兒童閱讀後「加深加廣」的複習和練習。文章中對如何避免寫錯別字,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磨滅不忘的啟示。
本書的插圖也非常精美、妥切。任華斌先生以具體、生動,富有想像美、趣味化的插畫,提升了本書的圖象美和內涵美。例如他把陳老師畫成貓頭鷹博士,把發問的小朋友畫成可愛的動物,相信必能吸引兒童目光而更喜愛這本書。
文化的傳承和推廣,需要很多像陳教授這種熱心的人去關注和參與。我樂見陳教授《揮別錯別字》一書問世,肯定、欣喜之餘,就所知向大家鄭重介紹、推荐。
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葉鍵得
作者序
知道錯,也要知道為什麼錯──把握詞源、語意、造字和用字,揮別錯別字
相傳太平天國軍隊北伐時,經江蘇泰興城,行軍主簿邊與人交談,邊寫上司交代的命令,把「今夜繞城而過」寫成「今夜燒城而過」。寫錯了一個字,結果全城火光沖天,百姓流離失所,主簿也丟了人頭。
二十多年前,臺北高中聯考作文題目是「一場及時雨」,某位平素文筆很好的考生,把「及時雨」當作「即時雨」,大肆描寫雨下得怎樣大,結果文不對題,分數很低,引得他的父親申請複查。
某報刊登某豪華大廈落成的慶賀廣告,結果把「豪華大廈」印成「豪華犬廈」。一點之差,不但廣告費飛了,甚至差點吃上官司。
由上事例可知,閱讀和寫字都要把握正確字,不要看錯或寫錯別字。
國語日報張學喜前社長有鑑於中小學生和一般人都常會誤用錯別字,因此委託王秀蘭主編邀我撰寫「揮別錯別字」專欄文章,探討常見的錯誤用字。我覺得這件事很重要,便全力投入搜集和歸納資料,撰文發表在國語日報周二「語文版」上。
撰寫時,除了告訴讀者某詞語裡,「什麼」字是正確的外,還特別提出「為什麼」的理由。例如「哈密瓜」為什麼不寫成「哈蜜瓜」?理由是「哈密」是地名,在新疆省,那兒產的瓜就叫「哈密瓜」;「甜蜜」和「親密」的ㄇㄧˋ字為什麼不同字?我用文字學的知識加以說明。
「通假字」乃是記錄某些詞語時,以同音字相代而為一些人所承認的用字。照一般習慣,凡是本字和通假字都通行,以使用本字為原則。因此我寫作時採用「身分證」不用「身份證」,用「滿可愛」不用「蠻可愛」。
辭典裡,有的選詞用字並不一致,例如「根深柢固」詞語,有的採用「根深蒂固」,有的說兩詞通用。剛學成語的學童,在這些詞語裡,用哪一個比較好?我從詞源和柢字的本義,「根柢」屬於同義式複詞、「根深柢固」屬於並列式重複結構判斷,選擇了「根深柢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