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英日韓語言學習/檢定 66折起!↓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少子化社會並逐步國際化,外籍學生與外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他們在進入台灣時面臨華語學習與文化適應的挑戰,因此華語文教育日益重要。此書藉由台灣在地長者與華語學習者的共學模式,結合了終身學習與成人教育的理念,促進彼此理解與交流,助力永續發展與全球公民素養的提升,為台灣的永續發展提供了新模式。書中內容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操作,理論部分深入探討跨文化與代間教育的內涵與特質,應用部分則提供具操作性的教學活動示例,既能滿足學術研究需求,也為實務教學提供具體指導。
目錄
推薦序 I
推薦序 V
自 序 VII
【理論篇】
引言 跨文化代間教育的背景與重要性/1
第二章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教育概述/7
第一節 華語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定義目標與價值 8
第二節 代間教育概念與價值意涵 9
第三節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教育的概念與意義 14
第三章 跨文化代間教育的理論與教育模式/23
第一節 跨文化代間教育的跨領域地圖 24
第二節 跨文化代間共學的語言教育類型與目標 44
第三節 以語言交流為基礎的跨文化代間共學模式 48
第四章 跨文化代間共學的意願、動機與障礙/53
第一節 跨文化代間共學的交流意願與因素 54
第二節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共學動機 58
第三節 跨文化代間教育的參與障礙 71
第五章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認知機制與學習特性/81
第一節 長者進行跨文化代間學習的認知機制與學習特性 82
第二節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學習特性 86
第六章 跨文化代間交流所需的基本能力與語言能力/95
第一節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基本能力 96
第二節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語言能力 101
第三節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溝通策略應用 103
【實務篇】
第七章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共學的課程設計/105
第一節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共學的課程目標 106
第二節 跨文化代間交流類型和語言能力門檻 120
第三節 跨文化代間課程設計的模式 122
第八章 跨文化代間課程教材的現況與師資培育/141
第一節 華語跨文化代間共學的教材與相關資源 142
第二節 華語跨文化代間共學師資培訓 147
第三節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課程的評估與研究工具 163
【應用篇】
第九章 跨文化代間共學的教學實踐與活動示例/169
第一節 喚醒跨文化代間溝通的敏感度並提供基本知識 170
第二節 跨文化代間華語教學活動 173
第三節 促進認知面向的跨文化代間教學設計與活動:
記憶力、注意力與規劃力 185
第四節 促進互動技能的跨文化代間教學設計與活動:
互動調查與比較 191
第五節 跨文化代間批判意識的內涵與教學活動 199
附錄 華語文代間教案參考格式/207
參考文獻/209
推薦序 V
自 序 VII
【理論篇】
引言 跨文化代間教育的背景與重要性/1
第二章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教育概述/7
第一節 華語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定義目標與價值 8
第二節 代間教育概念與價值意涵 9
第三節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教育的概念與意義 14
第三章 跨文化代間教育的理論與教育模式/23
第一節 跨文化代間教育的跨領域地圖 24
第二節 跨文化代間共學的語言教育類型與目標 44
第三節 以語言交流為基礎的跨文化代間共學模式 48
第四章 跨文化代間共學的意願、動機與障礙/53
第一節 跨文化代間共學的交流意願與因素 54
第二節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共學動機 58
第三節 跨文化代間教育的參與障礙 71
第五章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認知機制與學習特性/81
第一節 長者進行跨文化代間學習的認知機制與學習特性 82
第二節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學習特性 86
第六章 跨文化代間交流所需的基本能力與語言能力/95
第一節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基本能力 96
第二節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語言能力 101
第三節 跨文化代間交流的溝通策略應用 103
【實務篇】
第七章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共學的課程設計/105
第一節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共學的課程目標 106
第二節 跨文化代間交流類型和語言能力門檻 120
第三節 跨文化代間課程設計的模式 122
第八章 跨文化代間課程教材的現況與師資培育/141
第一節 華語跨文化代間共學的教材與相關資源 142
第二節 華語跨文化代間共學師資培訓 147
第三節 華語文跨文化代間課程的評估與研究工具 163
【應用篇】
第九章 跨文化代間共學的教學實踐與活動示例/169
第一節 喚醒跨文化代間溝通的敏感度並提供基本知識 170
第二節 跨文化代間華語教學活動 173
第三節 促進認知面向的跨文化代間教學設計與活動:
記憶力、注意力與規劃力 185
第四節 促進互動技能的跨文化代間教學設計與活動:
互動調查與比較 191
第五節 跨文化代間批判意識的內涵與教學活動 199
附錄 華語文代間教案參考格式/207
參考文獻/209
序/導讀
為理想多走一步,讓社會中的「他者」透過彼此的力量互惠共好
筆者曾於2011-2012年在德國學術交流總署(德語: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 DAAD)以及臺灣國科會的支持下,去德國進行研究訪問。剛到德國時,臺灣國科會駐德辦事處安排了一個月的密集德語課程,在波昂的哥德學院學習了一個月的密集德語,而當時的宿舍有兩種選擇,一是歌德學院的宿舍,另一種是歌德學院合作的接待家庭,研究者當時與另兩名獎學金得主被分配到長青社區的寄宿家庭。
研究者發現,長青社區的居民多半是退休的獨居長者,不乏來自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也具備跨語言文化的德語學習經驗和文化適應歷程,理應是相對適合陪伴德語初學者的接待方;然而跨文化、跨世代的有效溝通與交流還牽涉到複雜的認知能力、態度與技能。幸運的是,因研究者赴德研究的主題就是跨文化溝通的第二語言教學(二語教學)理論,而研究者的接待人也有多年協助當地移民與德國地方單位溝通的工作經驗,具備跨文化的敏感度與溝通技能,相比其他組合,研究者與接待方搭建了相對良好的跨文化青銀關係,甚至能夠協助不會英語跟德語的代間夥伴彼此溝通,化解其他跨文化青銀夥伴間的誤會。
回到臺灣後有幸擔任大學國際學位生的華語學分課教師以及樂齡大學國際文化課的講師,發現樂齡學員們的人生經歷以及對於在地文化的知識剛好是外籍青年感興趣的內容,而外籍青年所乘載的外國資訊與多國化的內容恰好也是樂齡學員好奇感興趣的資訊,因此促成了雙方的互動交流,研究者也從中獲益良多。此外研究者於2019至2022年期間執行學校深耕計畫,促進移民工與雇主的跨文化代間共學,於2011至2023期間因執行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Open Mind and Open Life,創建了外籍生與樂齡長者的共學社群,他們從一開始的「我不會說英文,我可以嗎?」到後來的共遊、共學甚至共舞,並共同出書分享跨文化交流心得,讓研究者想進一步將三年多來累積的研究資料一一梳理,一方面進行更深入的自我覺察,一方面供有興趣之研究者與教師得以參考。期待本書的出版能夠搭建更多的跨文化代間情誼與共好關係。
筆者曾於2011-2012年在德國學術交流總署(德語: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 DAAD)以及臺灣國科會的支持下,去德國進行研究訪問。剛到德國時,臺灣國科會駐德辦事處安排了一個月的密集德語課程,在波昂的哥德學院學習了一個月的密集德語,而當時的宿舍有兩種選擇,一是歌德學院的宿舍,另一種是歌德學院合作的接待家庭,研究者當時與另兩名獎學金得主被分配到長青社區的寄宿家庭。
研究者發現,長青社區的居民多半是退休的獨居長者,不乏來自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也具備跨語言文化的德語學習經驗和文化適應歷程,理應是相對適合陪伴德語初學者的接待方;然而跨文化、跨世代的有效溝通與交流還牽涉到複雜的認知能力、態度與技能。幸運的是,因研究者赴德研究的主題就是跨文化溝通的第二語言教學(二語教學)理論,而研究者的接待人也有多年協助當地移民與德國地方單位溝通的工作經驗,具備跨文化的敏感度與溝通技能,相比其他組合,研究者與接待方搭建了相對良好的跨文化青銀關係,甚至能夠協助不會英語跟德語的代間夥伴彼此溝通,化解其他跨文化青銀夥伴間的誤會。
回到臺灣後有幸擔任大學國際學位生的華語學分課教師以及樂齡大學國際文化課的講師,發現樂齡學員們的人生經歷以及對於在地文化的知識剛好是外籍青年感興趣的內容,而外籍青年所乘載的外國資訊與多國化的內容恰好也是樂齡學員好奇感興趣的資訊,因此促成了雙方的互動交流,研究者也從中獲益良多。此外研究者於2019至2022年期間執行學校深耕計畫,促進移民工與雇主的跨文化代間共學,於2011至2023期間因執行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Open Mind and Open Life,創建了外籍生與樂齡長者的共學社群,他們從一開始的「我不會說英文,我可以嗎?」到後來的共遊、共學甚至共舞,並共同出書分享跨文化交流心得,讓研究者想進一步將三年多來累積的研究資料一一梳理,一方面進行更深入的自我覺察,一方面供有興趣之研究者與教師得以參考。期待本書的出版能夠搭建更多的跨文化代間情誼與共好關係。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