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1117_我的年度之書

蘇軾詞學研究

  • 79 1106
    140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國學/古詩詞總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陳慷玲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國家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1/10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蘇軾其人率真瀟灑、溫柔敦厚,詞作清新俊朗、逸於凡俗,不受《花間》藩籬拘囿,拓展詞體格局、提昇詞體境界,在詞史上具有革新之意義;其詞學更是完備豐富、周密詳實,與其生命歷程、思想體系、文藝修養、性情襟抱密不可分,可視為一有機之生命體。本書主要從蘇軾的立場去架構其詞學,論其詞學之形成、內涵及影響。第一,溯源蘇軾詞學之形成背景,主要透過「知人論世」之面向切入,「論世」為蘇軾所面臨之環境,說明他與政治、學術、文學、詞學等場域之互動關係;「知人」則包括家學師承、個人際遇、學友交遊等經歷。第二,分析蘇軾詞學之內涵,透過理論基礎、創作原理、創作方法、風格理論等四部分,由蘇軾基本之思想出發,從理論到實踐,系統而全面的架構蘇軾詞學之脈絡。第三,論述蘇軾詞學之影響。就詞史方面來看,其詞學不但對宋代詞學產生相當之作用,並且往後代延伸,對金元詞學、清代陽羨詞派、常州詞派皆有影響;就普遍意義而言,對個人性情、文藝創作、社會風氣都有正面積極之意義。

作者

陳慷玲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職為東吳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詞學。專門著作,如《山谷詞及其詞論研究》、《宋詞「雅化」研究》、《清代世變與常州詞派之發展》等。單篇論文,有〈蘇軾詞題序之自傳化書寫〉、〈溫庭筠十四首〈菩薩蠻〉之「空間蒙太奇」〉、〈《花間集》之熏香敘寫〉、〈宋代文人俗詞─口語思維下的文字文本〉、〈周邦彥詞之敘事現象〉、〈攻意‧治氣‧立格─謝章鋌詞論析探〉、〈常州詞派建構之樞紐─論董士錫之詞學活動〉、〈黃景仁豪放詞風成因及評價〉等十數篇。

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詞學發展
一、萌芽期:唐五代
二、發展期:兩宋
三、中衰期:元明
四、復興期:清代
第二節 文獻探討
一、專論蘇軾詞學之研究文獻
二、蘇軾詞學以外之研究文獻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章節安排及本書體例
第二章 蘇軾詞學產生之時代背景
第一節 政治環境
一、新舊黨爭前期:神宗朝
二、新舊黨爭中期:元祐更化
三、新舊黨爭後期:哲宗紹述
第二節 學術思潮
一、北宋學術概說

二、三蘇蜀學綜論
第三節 文學風氣
一、第一次詩文革新
二、第二次詩文革新
三、第三次詩文革新
第四節 詞學趨勢
一、萌發期
二、茁興期
三、轉變期
第三章 蘇軾生命歷程與詞學之形成
第一節 家學師承之培育
一、家學淵源
二、師門傳承
第二節 個人際遇之體悟
一、萌芽期:進士及第之前
二、發展期:進士及第至烏臺詩案
三、轉折期:貶謫黃州
四、延展期:元祐復用
五、圓融期:南貶惠儋
第三節 學友交遊之輔成
一、文壇之交遊
二、政壇之交遊
三、方外之交遊
第四節 多元著作之傳播
一、經學著作
二、詞集著作
三、詩集著作
四、文集著作
五、藝術著作
第四章 蘇軾詞學之理論基礎
第一節 折衷說:尊儒宗經、兼具釋道
一、蘇軾之學習歷程與儒、釋、道的關係
二、蘇詞儒、釋、道之展現
三、蘇軾儒、釋、道思想之綜合運用
第二節 會通說:各體互用、書畫並融
一、詞為詩裔
二、輔以文法
三、融通畫理
四、會通書論
第三節 淡雅說:化俗為雅、淡遠有韻
一、淡雅說與緣情論之關聯
二、淡雅說之內涵特色
三、淡雅說在詞體之表現
第五章 蘇軾詞學之創作原理
第一節 自然說
一、意先於文,以意為主
二、文理自然,隨物賦形
三、意之流程,章法布局
第二節 意象說
一、意象說之淵源
二、意象說之內涵
三、意象說之運用
第六章 蘇軾詞學之創作方法
第一節 命 意
一、命意新奇
二、命意深遠
第二節 取 材
一、取材於情
二、取材於物
三、取材於事
第三節 結 構
一、虛實法
二、賓主法
三、對比法
四、起結法
五、承轉法
第四節 修 辭
一、譬 喻
二、示 現
三、設 問
四、層 遞
五、誇 飾
第五節 音 響
一、蘇軾之音樂理論
二、蘇詞之音響特色
三、對蘇詞「不協音律」批評之釐清
第七章 蘇軾詞學之風格理論
第一節 風格論之淵源
一、六朝時期之風格論著
二、唐宋時期之風格論著
第二節 風格論之意涵
一、多元風格論
二、剛柔並濟論
第三節 風格論之體現
一、婉約詞風
二、豪放詞風
第八章 蘇軾對北宋詞壇之開發
第一節 蘇門之形成經過
一、蘇軾與黃庭堅之交遊
二、蘇軾與秦觀之交遊
三、蘇軾與晁補之之交遊
四、蘇軾與張耒之交遊
五、蘇軾與陳師道之交遊
六、蘇軾與李廌之之交遊
第二節 蘇門重要代表人物之詞學
一、黃庭堅之詞學
二、秦觀之詞學
三、晁補之之詞學
第三節 蘇門對北宋詞壇發展之影響
一、黃庭堅與江西詩派之影響力
二、秦觀婉約詞「變而不失其正」之指標意義
三、晁、賀詞為南北宋豪放詞之過渡樞紐
第九章 蘇軾對宋代詞學發展之作用
第一節 蘇軾詞學對宋代詞論之啟迪
一、「詞為詩裔」引發之相關討論
二、「淡雅說」與宋代之尚雅詞論
第二節 蘇軾詞學對宋代詞作之沾溉
一、對詞體形式之拓展
二、對詞體內容之開發
第三節 蘇軾詞學對宋代詞風之影響
一、開啟宋詞豪放之面向
二、提昇宋詞婉約之境界
第十章 結 論
第一節 蘇軾詞學之地位
一、金元詞學之濫觴
二、清初陽羨詞派之發軔
三、清中常州詞學之先導
第二節 蘇軾詞學之價值
一、陶冶涵養讀者之情感
二、提供文藝創作之參考
三、敦化提昇社會之風氣
主要參考文獻

序/導讀

自 序

蘇軾是全才型之文人,以「道」為核心理念,踐於之政治、學術、文藝、生命等各層面。其著作多元,在學術上,蘇軾身為蜀學中堅,著有《易傳》、《書傳》、《論語說》,並視此為傳世之作。在文藝上,於文、詩、詞、書、畫等領域,皆有豐碩之成果:在詩文方面,蘇軾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之領袖;在書畫方面,書法名列宋四家之首,畫作師從文同,以枯木竹石著稱;在詞作方面,清雋超逸,為詞壇注入一股清流,突破了《花間》以來詞為豔科之藩籬,拓展了詞體原本狹小的格局,對於未來詞史之走向提供了廣大的發展空間。
蘇軾詞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的革新力量,主要立基於系統之詞學觀。蘇軾詞學為具有生命力的有機體,在儒、釋、道思想的基礎上,會通其他文類及藝術,鎔鑄而成一套完整的詞學體系,具特有之思想觀點、組織架構、運作脈絡、風格特色。故研究蘇軾詞學,不能僅憑數則詞評而論、亦不能散漫割裂而論,須全面觀照,方能立體架構其詞學體系。蘇軾有關詞評的文字雖並不多,但不代表他沒有詞學,因為蘇軾是作者,並非理論家,故其詞學之建構為研究者的責任。
因此,本書主要從蘇軾的立場去架構其詞學,以他的生命史為參照背景,勾勒其詞學的面貌,因此,蘇軾詞學與其學習歷程、思想體悟、文藝修養、感情樣態等密不可分,詞學是文藝的一環、是思想的一環、更是生命的一環。故本書以蘇軾詞學為主軸,共分三部分:先溯源詞學產生之背景,再述詞學之內涵,最後論詞學之影響。
第一部分,述蘇軾詞學形成的背景,透過「知人論世」還原作者之生命經歷。所謂的「論世」指的是其所處之外在環境,它所涵蓋之層面不只是詞學,其他如政治、學術、文學等,都是蘇軾所經歷的重要場域。他身處在不同的環境,各有立場及位置,向度間亦會互相交錯影響。所以,詞學環境雖是本書之主要範圍,但亦不能忽略其他的環境。至於「知人」,則為蘇軾詞學素養之形成,家學師承可說是其人格凝定之基礎。而蘇軾於各階段之經歷體悟,主要透過詞體抒發其情,學友交遊亦對其詞學有所助益輔成。至於詞學之傳播,更有賴於多元著作,蘇軾各體著作之豐富,亦加強了詞學之流播。
第二部分,蘇軾詞學之內涵。此為本書之核心所在,共分為理論基礎、創作原理、創作方法、風格理論四方面論述:
其一,蘇軾詞學之理論基礎。此基礎主要來自其文學與美學思想,文學思想有折衷說、會通說;美學思想有淡雅說。首先,「折衷說」。此為蘇軾思想之底蘊,其思想浩瀚闊大,以儒家為本,融通釋、道二家,故其詞學有厚度重量。其次,「會通說」。蘇軾文藝主張各體互用,他說:「與可之詩,其文之毫末。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皆詩之餘」、又云「詞為詩裔」,故詞、文、詩、書、畫之載體雖不同,但其中原理有相通之處。此說不但可使文藝更富有生命力,更打開了蘇軾詞學之資料庫。最後,「淡雅說」。此為蘇軾之美學思想,他反對藻飾,主張儉素淡泊、空虛寂靜,故其詞學具淡雅遠韻之美。
其二,蘇軾詞學之創作原理。此牽涉到「言」如何表達「意」,主要有「自然說」與「意象說」兩種。「自然說」為作者的思維過程,指創作時意念的生發至完成詞作。蘇軾以水流為喻,要點有三:意先於文、意的流動隨物賦形、意的流程即為詞作之章法布局。「意象說」則是透過「象」來暗示「意」。在創作時,意象經歷兩個階段的變化:第一階段「物我合一」,觀察外物以至於物我合一時,將外在物象轉化為心之意象;第二階段「心手相應」,當技巧純熟到可以筆隨意走時,將心之意象表達出來,成為文之意象。意象具有以簡御繁之作用,可使詞作富含無盡之餘味。
其三,蘇軾詞學之創作方法。指填詞時所使用之技巧,前項所述之「創作原理」偏抽象的概念,而「創作方法」則為具體操作。本章分為命意、取材、結構、修辭、音響等五項。方法的使用因人而異,故本章重點不在於方法本身,而是蘇軾使用這些方法所呈現之效果,主要透過詞例具體說明。
其四,蘇軾詞學之風格理論。作品風格就是作者個人性情的呈現,此章說明蘇軾詞學風格理論之淵源、意涵及體現。首先,「風格論之淵源」推溯蘇軾之前的風格論,分為六朝時期、唐宋時期。其次,「風格論之內涵」有下列二項:「多元風格論」指廣納各種風格之呈現,蘇軾反對定於一尊,主張各顯特色,強調融通創新;「剛柔並濟論」指剛柔相濟、正反相成之風格體現,此說不但可以平衡過度執於一端之弊,更可使文學產生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其三,「風格論之體現」則是透過蘇詞之例具體說明。
第三部分,蘇軾詞學的影響。蘇軾詞學之影響力不僅是在詞史上,更是普遍的擴及生命、文學及社會。從詞史角度來看,蘇軾詞學透過蘇門之力量,對北宋詞壇有所開發,對整個宋代詞學亦具啟迪作用,往後代延伸,對金元詞學、清初陽羨詞派、清中常州詞派都有影響力;就普遍意義來看,其詞學不但能夠陶冶情感、亦可作為文藝創作之參考,更有助社會風氣之提昇。
剛接觸蘇軾詞時,深受其灑脫超然的文字所吸引,於是開始讀他的生平、經學、文集、詩集、書畫作品,以至於相關的旁涉資料,隨著對他的了解愈深,蘇軾愈來愈立體,彷彿就是身邊的朋友,不再只是文獻故紙堆中的古人了。這時再回來看他的詞作,才深刻的體會到在文字層面之外的心靈世界。蘇軾所以受人喜愛,因為他是入於世而能出於世的;東坡詞所以動人,是因為他的情感是純粹乾淨的,不管歷經多少磨難,都沒有讓自己變成一個怨憤偏激的人,始終不忘報國濟世之志,用真誠之心面對自己及世界,清澈澄明、自在坦然。基於這樣的感動,促使我完成了這本書,希望能透過蘇軾詞學,將他的精神傳遠達世。這本書在撰寫的過程中,雖然遇到很多挫折阻礙,但終能克服解決。感謝黃啟方老師一路以來的指導,使我能持續精進,活用於教學,並完成這部著作。亦感謝家人及朋友的鼓勵與支持,以及國家出版社的協助,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不論如何,這一段路的陰晴雨雪都已過去,最後,以蘇軾「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為結,期勉自己以自然本心,開始下一階段學習之旅程。

陳慷玲謹識
2025年8月於外雙溪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61622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7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1/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