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母女版的「不能沒有你」
母:一個「政治受難者」第二代;一個被父親宣布脫離父女關係的女兒;一個歷經失婚、破產、憂鬰瘲、牢獄之災的女子……最終,卻是因為跟女兒的相互陪伴而走出人生低谷,並轉身成為幫助他人的諮商者。
女:這個小女兒,自己本身也有先天性心臟病及顳葉癲癇,她從小到大至今十六歲,全都處於母親的人生低潮期,但因為母親全然的愛,她仍是個充滿自信與夢想、無比堅強且樂觀的孩子。
本書是這位女子與她的女兒的親密故事,一個物質匱乏但充滿愛的故事,一個帶著仇恨的母親如何因為女兒而回到愛的故事。
名人推薦
賴佩霞、楊翠、陳立宏、陳儀深、江妙瑩、文榮光 擁抱推薦
目錄
1. 楔子
2. 時光機
3. 芃芃與小藍莓
4. 兩個人的寂寞,更寂寞
5. 那雙牽著我回家的小手
6. 孩子,妳真棒
7. 我的生存勇氣
8. 寶貝,五歲生日快樂!
9. 母親節禮物
10. 對,但他不是妳的父親
11. 再見了!Namy,謝謝你!
12. 月蝕之後
13. 幸運草項鍊
14. 不能沒有妳
15. 愛的手機吊飾
16. 寶貝,再見。
17. 我們會幸福的
18. 妳能聽見鈴聲嗎?
19. 相信的力量
20. 六口之家
21. 帥哥醫師,謝謝你,再會了!
22. 媽咪,我是不是成為妳的負擔了?
23. 創意擺攤生涯
24. 媽咪,萬一我變成同性戀?
25. 生命的呼喚
26. 這次換妳牽著我的手前進
27. 後記/幸福的意義
試閱
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都不同,除了物質上的享受外,內心的滿足感受可能才是最珍貴而重要的,特別是在每一次苦難轉角處更顯真實,同時也是支撐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
最近當我聽見有一些社會的聲音扛著倫理大旗義正辭嚴,大聲疾呼只有一夫一妻的完整家庭才有幸福、才能養育孩子、才是正常云云,不禁嘆息,這個世界仍然充斥著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女兒芃芃今年十六歲,我們成為單親家庭也已經十五年了,但是我們倆母女比起許多所謂的「健全家庭」顯然還要幸福、還要快樂,有憂愁也有止不住的笑聲,學習獨立堅強也懂得相互扶持與關心,雖然這幾年來經濟相對拮据,但是並不損及母女之間這份幸福的滿足感,我知道如果經濟條件穩定,會給這份幸福感加分,但應該不會是因為拮据而減少幸福感。當然如果不是沒有轉圜的餘地了,也都不希望成為單親家庭,獨立扶養女兒吧,總是會希望有人可以商量可以支持。然而生命的巨輪將我們推上這條道路,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這樣的人生道路上帶著陽光地前進,兩母女一起走過我的憂鬱症、冤獄、經濟窘迫的歲月,甚至也正走在女兒漫長的先天性心臟病與顳葉癲癇的治療中。
從這樣的一段人生道路中,我們學習到有時候我們必須要接受負面的事情,然後找到樂觀的方向繼續前行,雖然人生路還很漫長,但我希望我們一直都能夠是溫暖又快樂的兩母女。也許這段旅程中偶有不開心也沒關係,想沈溺在悲傷或焦慮情緒一陣子也沒關係,這就是人生,唯有真實接納這些事實與感受,我們才有其他的時間跟空間來找到屬於我們的方向。
<我的生存勇氣>
我出版的書籍中幾乎都會提獻詞「給我的生存勇氣--王芃」,為此芃芃曾經同我抗議過,因為她覺得這樣好沈重喔,好像我只所以能活全都關乎她,萬一她有了意外我可能也會跟著死去,她的壓力好重。
女兒這樣說也對也不對,的確在我最困頓的當下是因著她我才能繼續活下去,但也沒有想過是否我的生死全由與她相關,她向我抗議的這件事情讓我得到相當有趣的體悟,顯然有時候我們自以為說了什麼,表達了什麼是希望讓孩子知道她對我們的重要性,但問題是,對孩子而言可能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出生前後我的父親都不在身邊,真正開始有了接觸已是成年之後,儘管有這麼多的波折,總還是在心裡懷抱著也許努力點就可以建立那從未有過的父女感情,也因此,我在1997年答應父親的要求來台北幫他打理一家廣告公司,以為這樣可以討得他的歡心。無奈出於各種原因他很快就想收手不理,而我倔強的個性卻仍然勉強支撐多年,當然現在回頭看待這件事情會知道是因為自己的愚蠢跟自以為是,以為努力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但其實,活動公關開銷過大,我因為曾經擔任母親貸款保證人的關係,在母親被倒債之後我跟著信用破產,無能為自己的公司向銀行貸款,導致資金缺口往往過高,接再多案子也只會被民間利息侵蝕掉我們的利潤。
直到2004年我才開始認真思考要找投資人投入資金,於是在該年年底,父親同意找人協助籌募資金,讓我可以專心執行業務,不用為了週轉金傷腦筋,不過卻遲遲一直沒有真正的幫助到公司,直到2005年似乎有點眉目了。
也在這個期間,我那蟄伏已久的文學因子蠢蠢欲動,決定以渴望父愛的<<月蝕>>重返文壇,我從不否認那是半自傳小說,描寫的是革命家與家人的關係,也有革命狂飆年代下的性愛模式,既然是小說體自然也有著許多的虛構,遺憾的是有心人只著眼在我對性愛與富裕生活的描寫,對於革命家的女兒如何渴望父愛的描述不屑一顧,突然間,一本充滿愛與渴望的小說成為罪惡的代表,自此我被打入萬劫不復之境。
2005年的秋天,父親好友的一通電話斬斷了所有的可能性,不單是公司的未來股東投資、當下的資金調度,甚至是父女關係。
如果父親曾經親自閱讀,細細品味當能看見書中的深情,無奈只有親信的挑選與描述,至今述及都覺荒謬至極。
那通電話讓人對於所謂倫理親情的想望全然破滅,那個下午,陽光燦爛,但是那通電話卻帶走了所有的光線與熱度,從此跌入長達六年的黑暗期。
儘管心裡做了公司跳票破產的準備,儘管做了要放手的準備,但其實受傷的心永遠都無法做足準備,因為,到底要準備什麼呢?
跳票前幾天,我甚至跟朋友無奈戲稱也許我應該假裝憂鬱症,讓父親有點壓力,雖然我知道這段父女關係已經無法回頭了,但是我仍然傻傻地以為也許應該讓他有點壓力看到別人受的苦。更傻的是,從接完電話我就不斷陷入失眠、焦慮與憂鬱的狀態,每天每天都不斷自問為什麼他不能去親自讀一讀,他沒有聽見很多人對他喊話這是一本渴望父愛的書嗎?傻的是,我連在朋友面前都不敢承認自己已經瀕臨壓力的臨界點,還要說出不然假裝憂鬱症好了,好像這樣才能真的在大家面前承認自己的受不了了。
這一切的壓抑都不是偶然,因為從小我就是這樣的模式,被打了也從不喊痛,除了壓抑還是壓抑。也許十年前的恐慌症就已然是個警訊,但我不曾因此求醫,而是繼續這樣走了十年,以為可以有個健全的小家庭,以為可以得到父愛,結果一切都不如我的想望。如今當然知道這樣的想望是不切實際的,是因著過去父親的案件連帶我跟母姊都不被社會所認同,是因為父親的缺席讓我在愛情的這條路上走的坎坷,因為我缺乏跟生命中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異性相處的經驗。現在自然知道,所有的認同都必須是來自於我對自我的肯定而非外求,但是當年不懂,在那個被父親慘烈拒絕的夜裡,我幾乎走上絕路。
不管如何地做好心理準備,隔天公司要跳票了,這些年的努力與不知所謂的堅持要化為幻影了,怎麼我們等了那麼久的父親是如此疏離呢?
一種深切的絕望無情地襲來,距離恐慌症發作已經整整十年,那晚沒有焦慮、沒有空虛、沒有滿身的雞皮疙瘩跟毛髮豎立,只有全然的絕望,對人性的絕望。我的父親,終於徹底擊垮我偽裝的堅強,十年不見的蠱惑成功地把我引誘下床,打開落地窗來到陽台。我住在三樓,只正好是山坡地,沿著地勢興建的大樓,我的陽台往下望卻是五層樓的高度,那夜天氣已冷,那年感覺上冷得早,亦或是我的心冷了?我一直找不到答案。
陽台邊緣不斷地誘惑著我,我知道,只要跳下去,我就可以不要再看見這個醜惡的世界,不要看見醜惡的人們跟我深感陌生的一切….
睡在子母床上的芃芃突然翻身發出囈語,也許是秋夜的風拂動了她的神經,母女間的聯繫能量把我從陽台邊緣的視線轉回到她身上,如果我跳下去,我知道就可以一了百了,不用面對那醜惡的一切,也不用面對後來這許許多多父親跟我之間可笑又可悲的荒唐肥皂劇,可是芃芃怎麼辦呢?
我的前夫當時已經六、七年沒有來看過芃芃,也不連絡,所以我的一了百了,意味著芃芃將連她最後一個屏障都會失去,我可以選擇結束自己的痛苦,但是我有勇氣先停止芃芃的生命節奏嗎?
新聞中許多攜著子女自殺的父母往往都是因為走投無路,並且深深相信沒有人可以拯救他的家人,如果他留下子女也沒有人可以照顧,因此只能帶著子女或全家人一起尋死。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真的非得走上這樣玉石俱焚的絕路嗎?
我的耳邊重複著芃芃的童言童語,以及那位父執輩電話中代傳達的種種絕情話語,在那個當下,卸下鄉愿的面貌,也許我早就知道,只是不願意承認父親跟我其實一直都是疏離的。
對於長年以來的期盼,這個真相很難接受。
在那一刻,我覺悟到父親再絕情也好,那是我無從選擇被生為他的女兒這個先天條件下不能反抗的事實,但芃芃也是在未被徵詢的情況下,生而為我的女兒,我對她負有不容背叛、棄絕的責任,我走回房間,關上落地窗的門,於是我知道,我必須看醫生,這是我僅存的選擇。
因為我從小辛苦構築的世界已經崩塌了,我再也無法分辨出是非黑白以及善惡對錯。
那夜,我睜眼到天明,只是坐在床上伴著仍然睡在子母床裡,絲毫不知道救了我一命的芃芃。天亮之後,當芃芃醒來,我仍然擠出一絲笑容對她,彷彿昨晚不曾發生過任何事,那天公司也不會破產倒閉,事實上,孩子的確不需要知道這些事情,而我也無法呈現出真實的情緒,這便是後來憂鬱症治療如此漫長的原因之一,因為長期以來,我把自己制約成一個不能哭的人。
天亮之後,我打電話跟還在高雄的母親說我需要看精神科,母親以為只是因為公司跳票我遭受到打擊,我弟弟卻很驚慌地立刻要母親北上來陪我,他覺得我一向堅強,卻會說自己要看醫生,事情很大,一不小心就會隨時走向自我毀滅之路。他接過電話之後,我們並沒有直接討論問題,這不是我跟弟弟的相處模式,或者應該說這不是我跟世界的對應模式—「講出問題並且討論」,他只是直接建議我去看一位精神科醫師,一位對他幫助很大的精神科醫師。
這位精神科醫師在我後續六年的療癒過程中舉足輕重,成功重建我對世界、對他人的信任,也在我跟女兒的親子關係中佔有重要的提醒地位,因著這位精神科醫師,我可以更好地覺察到自己跟女兒的關係,以及自己是否正走在自己受傷的原生家庭經驗上卻盲目地對我跟女兒的母女關係有著矯枉過正的危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