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城市【全新版】
「夢」能實現,不是因為你比別人都行,而是因為你比別人都「想」。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夢」能實現,
不是因為你比別人都行,
而是因為你比別人都「想」。
特別收錄 侯文詠全新自序!
《白色巨塔》的醫病生態、《危險心靈》的社會冷漠、《靈魂擁抱》的媒體亂象、《人浮於愛》的錢愛衡量,都源自這時的侯文詠,對人生最尖銳的提問!
無論多不起眼的事情,
只要我們願意去承擔生命的責任、去承擔我們的夢想,
這些事,都會因而變得有其獨特的意義。
年輕是一種心靈狀況,不是生命階段。
年輕所散發出來的熱熾是生命的原動力,
那不是任何深謀遠慮或者經驗能夠取代的。
那一年,初入社會的侯文詠,對這個世界抱持著希望,也遇到許多失望,但卻從不絕望。在這33篇散文中,侯文詠揭露他人不敢言的人性樣貌,一筆見血地點出時代病源。他縱觀社會,寫醫病關係、體制陋俗、文化漠視;他回歸內在,寫文學思辨、生死體悟、自我實現。他幽默也諷刺,冷靜亦熱血,記錄城市點滴,也為城市掛上點滴,注入對世界的真情,以及願世界更美好的想望。
沒有夢想不需付出代價,夢想的代價有時十分悲慘,然而比這更悲慘的卻是沒有夢想。「夢」能實現,不是因為你比別人都行,而是因為你比別人都「想」,透過這本書,侯文詠帶我們多想一點,想遠一點,磨練看世界的眼光,也勇於承擔夢想的重量。
從那時看現在,從現在看那時,青澀也好、老成也好;譏諷挑刺、慷慨激昂、理想狂飆也好;溫文儒雅、客觀中立、老成持重也好;及格也好、不及格也好。懷抱美好的夢想,並且努力落實,讓自己、讓別人都變得更好的心情,始終是讓我覺得最值得的一件事。——侯文詠
影音介紹
試閱
轉變
大學時代認識一個朋友,人絕頂聰明,生活一直順利,沒遭受過挫折,可惜太精明了,變得非常虛無。整天晃來晃去,從沒到教室上過課。
他賃屋住在四樓,正好三樓撞球場,二樓麵店,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他習性晝伏夜出,每天睡到正午才起床,哈個懶腰走下二樓吃麵,吃完回來又繼續午睡。總要睡到下午三、四點,聽見樓下撞球店人聲、球聲鼎沸,才肯起床。此人平日冷僻,偏偏撞球店裡有許多稱兄道弟的同道。桿子架起來,青紅皂白、各種色球,晚餐也忘了,非到夜裡九、十點才見勝負。輸贏了賭金,拿到二樓去消費,消夜才正開始。酒的喝法是保力達B加米酒,和原住民一模一樣。小菜吃得不多,酒卻一打接一打。鬧到夜裡三、四點,老闆收攤趕人,才肯爬回四樓,酩酊大睡。
日復一日,一學期過一學期,他竟也能混過去。最高紀錄是二十八天沒有踩過平地,整個人在二樓到四樓的空中飄來飄去。
和他談正經事,三兩句就把問題擋開,乾淨俐落,好教人佩服,彷彿在他的虛無世界沒什麼問題與痛苦。一見到我,抱怨不停:「一睜開眼睛想吃、想玩,都花錢,睡覺反而好,什麼都不管。到了一個地步,不花錢就算賺,又自在又賺錢,多睡一點最實在。」見他嘻皮笑臉的德行,什麼脾氣都沒有,只想罵……「你去死。」他倒也欣然。
有一次,他喝過頭,清晨七點多還沒睡著。大概覺得寂寞,想到學校上課,看看老朋友。不料一出門讓汽車撞個正著,跌在地上,顏面骨摔得粉碎。奇蹟的是竟沒撞死,昏迷了一個禮拜,讓外科醫師一點一滴把他救回來。甦醒以後見到人就痛哭,為什麼不讓他死掉算了,他一點痛苦也沒有,現在醒了,又是那些沒完沒了的事……
朋友怕他崩潰,輪班來照顧他,沒白天、沒晚上的。住了一個多月,醫師哄他、護士哄他、朋友也哄他,除了左側顏面知覺麻痺、眼睛複視外,人全好了,高高興興地出了院。
休學一年,又回來上課,變了個樣。人人都說這一撞,把原來錯接的神經都接回來了。我去看他,也覺得不可思議。整個人恭恭敬敬、誠誠懇懇。講話、做事都一步一步踏實地來,把聰明全收斂起來,也沒有從前漠不關心的超越和瀟灑。我覺得他變笨了,有些失望。提起舊事,他告訴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麼接近死亡以後,想法全變了。」我聽了笑笑,並沒說什麼。
去年冬天,我在加護病房值班,有一次一個晚上過世了六個病人。整個晚上沒合過眼皮,忙得不可開交。奇怪的是清晨交了班躺在床上,疲憊交加,卻睡不著了。我坐在窗前抽菸,煙霧中,朦朧地想起他告訴我的話。
那年冬天,我變得很不快樂,常常想自己的心事。到了大年夜,我在急診室值班,聽見外面響起爆竹聲,彷彿第一次聽見了時光流過去的聲響。不知為什麼,我忽然弄明白那句話背後的意思,我變得很害怕,有種想哭的衝動。而新的一年卻帶來快樂的包裝,耀眼繽紛地來了,擋都擋不住。
座位學
有一位婦產科主任帶著他手下的住院醫師以及實習醫師執行開刀手術。手術的過程並不是十分順利,過了中午,婦產科主任仍然沒有找到囊腫的正確位置。由於耽誤了午餐時間,他吩咐住院醫師們,以及實習醫師輪流下手術台去用餐,可是這時候並沒有人動作。又過了半個小時,總算成功地找到囊腫,並且完成切除。大家欣喜之餘,主任脫下無菌衣,問明了住院醫師的姓名,淡淡地丟下一句:「我很高興剛剛沒有人下去吃飯,要不然我可以確信那個人在我們婦產科的前途就完了。年輕人有時候要多想想,不能光看到事情的表面。」
那位住院醫師心有餘悸地向我敘述這件事情時,我忽然想起自己的一次公車經驗。那回從基隆路搭車要到台大去,搭上公車時,發現眼前有個座位,迷迷糊糊地坐了下來。坐穩之後,才覺得事態不對。原來兩、三步遠的距離,有位老先生走過來要占這個位置,莫名其妙被我這個新上車的年輕人搶了座位,正站在身邊,氣得乾瞪眼。當場一場衝突似乎在所難免。由於老先生看起來是飽經世故、深謀遠慮的人。基於敬老尊賢的原則,我立刻起身讓座,至少在座位上,我不應該搶「贏」這位長輩的……
我很難精確形容事情的演變,這位老先生先是愣了一下(沒想到「贏」得如此意外)。接著笑容開始堆在臉上,他堅持不肯坐那個位置。
「你這個年輕人,客氣什麼呢?我馬上就下車了。」不知什麼緣故,我們開始彼此推讓,用盡各種心機以及身體語言,非得把位置讓出去不可,彷彿那是一個燙手山芋。
「我不坐,就要下車了。」老先生很清高地表示。
我們又繼續推讓,我想起報紙上曾經刊載為了搶付帳發生兇殺案的事情,我們的衝突已經由「搶」,變成了「讓」,不管目的是什麼,反正重點在於「贏」,非得「讓」「贏」不可……
無論如何老先生是不肯坐下來的。我坐在位置上,一下子立刻居於下風,十分不安,不過仍然勉強地安慰自己,至少老先生馬上就要下車了。
車子一站過了一站,老先生很得意地站在那裡,不時還回頭瞄我一眼。我有些焦慮,只能希望老先生早點下車……
車子過了舟山路、農學院,老先生仍悠閒地站在那裡,沒有一點下車的意思。轉過羅斯福路到了台大,終於輪到我下車,忽然有種受騙上當的感覺。我恍然大悟,情勢如何逆轉直下,我怎麼輸了這場爭鬥,又怎麼變成了一個魯莽且不識大體的年輕人……
臨下車前,老先生得意洋洋坐回我的座位,譏諷十足以勝利者兼老成的口氣對我說:「年輕人,要學的事還多著呢……」
在死心眼地做過一些事、吃過一些虧之後,想起這些小事,我終於明白了這些複雜問題的結構性。從小我們到別人家裡作客,父母親總是一再告誡,主人請我們坐,或者吃東西,我們一定要懂得察言觀色,不要隨隨便便就坐、就吃。主人不一定是真心請我們,或許他只是試探我們的反應以及教養罷了。漸漸長大,我發現原來我們的長輩以及傳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教育下一代。而這樣深謀遠慮的做法,使得所有的事情永遠有看似美好的表面,以及實際上並不一樣的內涵。那些懂得玄機、也願意屈服在傳統的人,才有辦法出頭。而那些不懂得察言觀色,或者是不願屈服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就被看不見的力量淘汰掉了……
見過不少人才,不知為什麼,漸漸長大,那些可能會萌芽的東西漸漸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許許多多唯唯諾諾、善體人意的部屬,層層官僚複雜系統間的玲瓏人物,科學新知的二手傳播者,挾洋以制內的所謂學者專家,以及仿冒的高手……
當然不見得靠這些人社會就生存不下去了,只是想起這樣深沉的民族,不免有些傷心。照這樣下去,那些開創格局,實事求是,有風格、有作為的人物,恐怕永遠只在歷史課本、宣傳海報,或者是那些美好的表面才能找得到了。
新鮮的血
到了深夜十二點多,肝臟移植的手術仍在持續進行中。開刀房三○八室內燈火通明。手術從下午五點鐘就開始了,才快完成三個階段中的第一個階段,把原先的肝臟從周女士的身上取下來。李伯皇醫師喊著要喝水,流動護士開了一瓶百分之五葡萄糖點滴插著吸管給他吸。其他的外科醫師都支撐著。手術一直沒有停過。因為血液一直在往外冒,每一分鐘的暫停,或者是一針的失誤都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
站在外圍椅子上最高的是外科陳楷模主任,他是這次手術的召集人。出了名的外刀兼急性情。六十歲的年紀了,徹夜守在那裡,一會兒站上椅子去指揮戰況,一會兒又去看看泡在冰水裡的新鮮肝臟,又看看血壓、心跳。他是最資深的外科醫師,總是一副「見過世面」的表情,不能像年輕小伙子那麼毛毛躁躁,因此做出輕鬆愉快的表情,偶爾也到休息室去應付記者,或是一些來賓。可是眼睛總沒離開過電視傳真上的螢幕,一見情況不對,立刻又進到開刀房裡面來,大嗓門嘩啦嘩啦一陣指示……
血液已經輸入了一萬西西左右(一般人正常的血量大約是五千西西),從手術台延伸出來的是一條內氣管、兩條十號管徑點滴線、一條中央靜脈線、一條肺動脈導管、兩條動脈導管。麻醉醫師分成四組,各掌管呼吸、循環、輸液,以及血中各項成分的測試。由於血液的流失很快,必須不斷地補充,一袋一袋的血液吊掛在點滴架上,都是靠著人力擠壓進去,才足夠補充的速度……
在更外圍的,是開刀房護士、麻醉護士,用大水桶加溫水,加溫一袋一袋的血液,免得從血庫出來的冷凍血液輸入造成病人的體溫急遽下降。有的人在計算輸液,有的人忙著遞送器械,人潮穿織,十分忙碌……
手術持續進行著。做好了股靜脈至腋靜脈分流之後,夾住了門脈靜脈、下腔靜脈、肝動脈之後,整個硬化的肝臟就準備切除下來,這時候流血十分激烈,必須靠不斷地血液輸入才能維持循環平衡。只見手術台上抽吸出來的血流嘩啦嘩啦,手術台下一袋接著一袋的血液掛上去,不停地擠壓、輸入……
肝臟移植發展得比心臟移植還晚,大部分的經驗來自匹茲堡以及劍橋,而真的突破還是八○年以後的事。因此在台灣,肝臟移植可以算是極新的嘗試。而外科止血的問題,大量的血液輸入,以及凝血,都是極大的困難。血流比預計的還要多,過了不久,血庫準備的一萬多西西血液就快要供應不足了。這時候,負責對外聯絡的人員立刻對外發出捐血的呼籲,並電話各部隊、機關,以及廣播電台代為緊急廣播……
整個麻醉科的醫師都動員了。其中許多人是前一個晚上的大夜值班,連續工作至少超過了四十個小時以上,可是仍然很有興致地在其中穿梭、輸血,以及各種工作。陳醫師看起來瘦瘦高高的個子,抱著手站在病人頭部的位置,看著一切進行。他說話很少,沉思著什麼似地,偶爾會提示大家注意:「注意一下血鈣。」有人抽血去檢驗,果然是偏低了,需要立刻補充。
過了不久,血庫的電話進來了。
「陳主任,不得了,來了好多學生,年輕人要捐血,我這邊人手不夠,可不可以派幾個醫師過來幫忙?」血庫負責人的聲音。
「到底有多少人?」陳楷模主任問。
「差不多來了六十個人。」
「廣播外科值班的住院醫師通通過去幫忙抽血。」
六十個人?手術室裡面四、五十個工作人員聽到,一片嘖嘖之聲,竟有這麼多熱心人士。
整個晚上,台大醫院的急診手術不斷。胃穿孔、盲腸炎、剖腹產,都在隔壁手術室同時進行。別科來開急診刀的醫師走過,也熱心地探問進度。
「肝臟拿下來了沒有?」
「已經夾住血管,快拿下來了。」有人告訴他們。
「流血多不多?」
「還好,現在血庫來了許多人捐血。」
新鮮的肝臟用冰塊泡在保存液裡,看起來鮮紅而細嫩。傍晚五點多才從一位年輕孩子的身上取下來。他經歷了一場殘酷的車禍,無法再挽回。經過腦死認定之後,只剩下心臟還在跳動。他們從他的身上取下了眼角膜、一只腎臟和一只肝臟,然後他的心臟一下一下地變慢,漸漸停止了。時間帶走了一切,只把他無盡的遺愛留在這裡。
手術,仍持續進行著。整個黑黑髒髒的硬化肝臟這時從病人身上取下來,止血與輸血的工作更加緊地進行著。
不久,血庫的電話又來了。
「陳主任,不用這麼多的醫師,你叫他們留兩、三個幫忙就好。」
陳教授聽了笑一笑,沒說什麼。
兩點多的深夜,看來手術非得持續到天亮不可。血庫抽好的鮮血漸漸運送進來。那些血液,拿在手裡溫溫熱熱的,教人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觸,彷彿血液本身也有脈,自己會跳。看過了太多人批評這一代是冷漠、現實、感官享樂、沒有文化思想的一代。自己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幾乎就要相信了那樣的論調。可是這些從年輕人身上流出來新鮮而溫熱的血,卻教人不至於絕望。
太多要緊的醫療工作教人沒有時間去思考手術背後那些深刻的生命、人文問題。各方並不看好這次手術,因為病人的肝硬化已經到了末期,又合併了腎衰竭、敗血症。肝臟移植算是孤注一擲唯一的一條路了。手術持續進行著,看著在我面前忙碌的所有人員,包括外科、麻醉醫師、護士小姐,還有捐肝、捐血的人,都不過是二、三十歲的年輕新生代。不知為什麼,莫名地又對這一切興起了一絲光明的想望……
夢想的代價
一八八四年十二月,美國鄉下一位二十九歲的牙醫師威爾斯(Horace Wells),帶著太太莉莎花費兩角五分買了門票站在人群中,愉快地觀賞江湖郎中的笑氣表演。不信邪的志願者上台吸了笑氣之後,開始神志恍惚,做出大笑、唱歌、喋喋不休……各種令人捧腹的舉止。
威爾斯注意到有個志願者吸了笑氣之後,腳脛撞到桌角,血流如注,卻一點都不覺得痛,渾然忘我到處遊走。他開始想,是不是可以用這種氣體來幫助拔牙?這個沒沒無聞的年輕人當時可能並不明白這個想法的偉大,以及它如何改變了人類醫療的歷史,當然,他更不知道,這個想法是如何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劇。
連施行笑氣的郎中卡登(C. Q. Colton)都覺得威爾斯的想法荒謬無比,但威爾斯並不氣餒。他找到自己的同行好友雷格斯(J. M. Riggs)來幫忙,於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的麻醉手術就這樣開始了。任務分配的結果雷格斯擔任牙醫,卡登是麻醉師,最熱中的威爾斯自然責無旁貸成了實驗動物。
在此之前,麻醉事實上是人類最奢侈且最遙遠的夢想。拔牙手術通常在病人的尖叫與哀嚎之中完成,甚至休克、死亡也是時有所聞的事。沒有人確切地知道當笑氣吸入到麻醉昏迷的劑量,會有什麼後果。雷格斯從麻醉的威爾斯口中拔出牙齒時,他一點反應也沒有。有一度他們很擔心,萬一威爾斯死了怎麼辦?可是威爾斯畢竟還是從麻醉中恢復過來。不但如此,他高興地大叫:
「偉大的發現,偉大的發現──」
往後的十幾次無痛拔牙的臨床經驗使得威爾斯遠近馳名,許多人紛紛前來求醫。有人勸他趕快申請專利好大撈一筆,但是威爾斯志不在此。這個虔誠基督徒認為這一切是神的啟示。他說:
「讓它像空氣一樣免費吧(Let be free as the air)!」
不但如此,他還將之積極推廣。不久,有人將威爾斯及他的發現介紹給哈佛大學著名的外科醫師華倫教授。德高望重的教授對這個鄉下來的開業醫師自然是半信半疑,特別是這項發明還來自江湖郎中的表演。
儘管如此,華倫教授還是安排了一節「特別演講」的時間給威爾斯。於是在講堂上,威爾斯身兼講師、麻醉師、牙醫師,當場示範起來。接受拔牙是大學部的學生,而台下聆聽的學生幾乎都抱著懷疑的心情……
如同往常一樣,病人吸了笑氣之後,漸漸昏沉,失去反應,雙眼鬆弛、雙手下垂……威爾斯顯得有些緊張,他抓緊拔牙鉗,伸進病人微張的嘴裡,台下沒有一點聲音──
「啊──」這時病人發出的一聲慘叫,打碎了威爾斯的夢想。學生先是愣住了,接著笑鬧成一片。幾分鐘以後,威爾斯在所有人的噓聲以及嘲笑中,落荒逃離哈佛。
這一聲大叫,足足使麻醉以及外科技術的發展延後了兩年。身為一個麻醉醫師,以現代的麻醉知識,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一、笑氣的濃度因為呼吸設備的關係,並不容易達到麻醉深度。二、在淺麻下,病人的反射動作可能比清醒時還要強烈。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很容易改正的錯誤,然而在當時卻不是簡單的事。
威爾斯的後半生幾乎在悔恨之中度過。他認定示範的失敗導因於吸入氣體濃度不夠,因此重複地在自己身上做同樣的實驗。
「明明有效啊!」他一再地質疑。
大部分的病人都對他熱心推銷笑氣的瘋狂態度敬而遠之。威爾斯漸漸變得固執,不易接近。他唯一能做的事,是一再地以自己做實驗來印證最初的理念。然而,再也沒有人相信這種江湖郎中的把戲。
過度的笑氣腐蝕了威爾斯的身心狀態。到了最後,他幾乎瀕臨崩潰狀態。警官在紐約的街頭,發現威爾斯語無倫次地謾罵,並持硫酸瓶攻擊來往的路人,只好將他逮捕,送入牢房之中。
威爾斯在牢房漸漸冷靜下來,他留下了兩封信。一封給法官,陳述自己的罪行,另一封則給自己的愛妻莉莎,為自己無法維護自己的家庭感到抱歉。
他的堅持導致他的瘋狂。
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威爾斯以刮鬍刀片切斷自己大腿內側動脈。他死的時候只有三十三歲。
威爾斯的夢並沒有因這樣而停止。當年在哈佛講堂上有一位叫莫登(William Thomas Green Moton)的學生,目睹了全部的情景,拾起威爾斯最初的構想,仍然不斷地去開發氣體麻醉的可能性。於是漸漸有了今日整個麻醉與外科的新領域和新天地。
笑氣(N₂O)今日已經成了大部分手術麻醉必用的藥物。並非所有接受麻醉的病人以及施行麻醉的醫師,都知道威爾斯的夢想和熱情。但沒有威爾斯的堅持,或許今日的醫學仍然停留在十九世紀的風貌。
人類因有夢想而偉大。威爾斯至死也許尚不知道,他所肩負的苦痛,事實上正是一個夢想,一個關於人類更美好未來的夢想。
沒有一個夢想不需付出代價。夢想的代價有時十分悲慘,然而比這更悲慘的卻是沒有夢想。
大學時代認識一個朋友,人絕頂聰明,生活一直順利,沒遭受過挫折,可惜太精明了,變得非常虛無。整天晃來晃去,從沒到教室上過課。
他賃屋住在四樓,正好三樓撞球場,二樓麵店,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他習性晝伏夜出,每天睡到正午才起床,哈個懶腰走下二樓吃麵,吃完回來又繼續午睡。總要睡到下午三、四點,聽見樓下撞球店人聲、球聲鼎沸,才肯起床。此人平日冷僻,偏偏撞球店裡有許多稱兄道弟的同道。桿子架起來,青紅皂白、各種色球,晚餐也忘了,非到夜裡九、十點才見勝負。輸贏了賭金,拿到二樓去消費,消夜才正開始。酒的喝法是保力達B加米酒,和原住民一模一樣。小菜吃得不多,酒卻一打接一打。鬧到夜裡三、四點,老闆收攤趕人,才肯爬回四樓,酩酊大睡。
日復一日,一學期過一學期,他竟也能混過去。最高紀錄是二十八天沒有踩過平地,整個人在二樓到四樓的空中飄來飄去。
和他談正經事,三兩句就把問題擋開,乾淨俐落,好教人佩服,彷彿在他的虛無世界沒什麼問題與痛苦。一見到我,抱怨不停:「一睜開眼睛想吃、想玩,都花錢,睡覺反而好,什麼都不管。到了一個地步,不花錢就算賺,又自在又賺錢,多睡一點最實在。」見他嘻皮笑臉的德行,什麼脾氣都沒有,只想罵……「你去死。」他倒也欣然。
有一次,他喝過頭,清晨七點多還沒睡著。大概覺得寂寞,想到學校上課,看看老朋友。不料一出門讓汽車撞個正著,跌在地上,顏面骨摔得粉碎。奇蹟的是竟沒撞死,昏迷了一個禮拜,讓外科醫師一點一滴把他救回來。甦醒以後見到人就痛哭,為什麼不讓他死掉算了,他一點痛苦也沒有,現在醒了,又是那些沒完沒了的事……
朋友怕他崩潰,輪班來照顧他,沒白天、沒晚上的。住了一個多月,醫師哄他、護士哄他、朋友也哄他,除了左側顏面知覺麻痺、眼睛複視外,人全好了,高高興興地出了院。
休學一年,又回來上課,變了個樣。人人都說這一撞,把原來錯接的神經都接回來了。我去看他,也覺得不可思議。整個人恭恭敬敬、誠誠懇懇。講話、做事都一步一步踏實地來,把聰明全收斂起來,也沒有從前漠不關心的超越和瀟灑。我覺得他變笨了,有些失望。提起舊事,他告訴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麼接近死亡以後,想法全變了。」我聽了笑笑,並沒說什麼。
去年冬天,我在加護病房值班,有一次一個晚上過世了六個病人。整個晚上沒合過眼皮,忙得不可開交。奇怪的是清晨交了班躺在床上,疲憊交加,卻睡不著了。我坐在窗前抽菸,煙霧中,朦朧地想起他告訴我的話。
那年冬天,我變得很不快樂,常常想自己的心事。到了大年夜,我在急診室值班,聽見外面響起爆竹聲,彷彿第一次聽見了時光流過去的聲響。不知為什麼,我忽然弄明白那句話背後的意思,我變得很害怕,有種想哭的衝動。而新的一年卻帶來快樂的包裝,耀眼繽紛地來了,擋都擋不住。
座位學
有一位婦產科主任帶著他手下的住院醫師以及實習醫師執行開刀手術。手術的過程並不是十分順利,過了中午,婦產科主任仍然沒有找到囊腫的正確位置。由於耽誤了午餐時間,他吩咐住院醫師們,以及實習醫師輪流下手術台去用餐,可是這時候並沒有人動作。又過了半個小時,總算成功地找到囊腫,並且完成切除。大家欣喜之餘,主任脫下無菌衣,問明了住院醫師的姓名,淡淡地丟下一句:「我很高興剛剛沒有人下去吃飯,要不然我可以確信那個人在我們婦產科的前途就完了。年輕人有時候要多想想,不能光看到事情的表面。」
那位住院醫師心有餘悸地向我敘述這件事情時,我忽然想起自己的一次公車經驗。那回從基隆路搭車要到台大去,搭上公車時,發現眼前有個座位,迷迷糊糊地坐了下來。坐穩之後,才覺得事態不對。原來兩、三步遠的距離,有位老先生走過來要占這個位置,莫名其妙被我這個新上車的年輕人搶了座位,正站在身邊,氣得乾瞪眼。當場一場衝突似乎在所難免。由於老先生看起來是飽經世故、深謀遠慮的人。基於敬老尊賢的原則,我立刻起身讓座,至少在座位上,我不應該搶「贏」這位長輩的……
我很難精確形容事情的演變,這位老先生先是愣了一下(沒想到「贏」得如此意外)。接著笑容開始堆在臉上,他堅持不肯坐那個位置。
「你這個年輕人,客氣什麼呢?我馬上就下車了。」不知什麼緣故,我們開始彼此推讓,用盡各種心機以及身體語言,非得把位置讓出去不可,彷彿那是一個燙手山芋。
「我不坐,就要下車了。」老先生很清高地表示。
我們又繼續推讓,我想起報紙上曾經刊載為了搶付帳發生兇殺案的事情,我們的衝突已經由「搶」,變成了「讓」,不管目的是什麼,反正重點在於「贏」,非得「讓」「贏」不可……
無論如何老先生是不肯坐下來的。我坐在位置上,一下子立刻居於下風,十分不安,不過仍然勉強地安慰自己,至少老先生馬上就要下車了。
車子一站過了一站,老先生很得意地站在那裡,不時還回頭瞄我一眼。我有些焦慮,只能希望老先生早點下車……
車子過了舟山路、農學院,老先生仍悠閒地站在那裡,沒有一點下車的意思。轉過羅斯福路到了台大,終於輪到我下車,忽然有種受騙上當的感覺。我恍然大悟,情勢如何逆轉直下,我怎麼輸了這場爭鬥,又怎麼變成了一個魯莽且不識大體的年輕人……
臨下車前,老先生得意洋洋坐回我的座位,譏諷十足以勝利者兼老成的口氣對我說:「年輕人,要學的事還多著呢……」
在死心眼地做過一些事、吃過一些虧之後,想起這些小事,我終於明白了這些複雜問題的結構性。從小我們到別人家裡作客,父母親總是一再告誡,主人請我們坐,或者吃東西,我們一定要懂得察言觀色,不要隨隨便便就坐、就吃。主人不一定是真心請我們,或許他只是試探我們的反應以及教養罷了。漸漸長大,我發現原來我們的長輩以及傳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教育下一代。而這樣深謀遠慮的做法,使得所有的事情永遠有看似美好的表面,以及實際上並不一樣的內涵。那些懂得玄機、也願意屈服在傳統的人,才有辦法出頭。而那些不懂得察言觀色,或者是不願屈服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就被看不見的力量淘汰掉了……
見過不少人才,不知為什麼,漸漸長大,那些可能會萌芽的東西漸漸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許許多多唯唯諾諾、善體人意的部屬,層層官僚複雜系統間的玲瓏人物,科學新知的二手傳播者,挾洋以制內的所謂學者專家,以及仿冒的高手……
當然不見得靠這些人社會就生存不下去了,只是想起這樣深沉的民族,不免有些傷心。照這樣下去,那些開創格局,實事求是,有風格、有作為的人物,恐怕永遠只在歷史課本、宣傳海報,或者是那些美好的表面才能找得到了。
新鮮的血
到了深夜十二點多,肝臟移植的手術仍在持續進行中。開刀房三○八室內燈火通明。手術從下午五點鐘就開始了,才快完成三個階段中的第一個階段,把原先的肝臟從周女士的身上取下來。李伯皇醫師喊著要喝水,流動護士開了一瓶百分之五葡萄糖點滴插著吸管給他吸。其他的外科醫師都支撐著。手術一直沒有停過。因為血液一直在往外冒,每一分鐘的暫停,或者是一針的失誤都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
站在外圍椅子上最高的是外科陳楷模主任,他是這次手術的召集人。出了名的外刀兼急性情。六十歲的年紀了,徹夜守在那裡,一會兒站上椅子去指揮戰況,一會兒又去看看泡在冰水裡的新鮮肝臟,又看看血壓、心跳。他是最資深的外科醫師,總是一副「見過世面」的表情,不能像年輕小伙子那麼毛毛躁躁,因此做出輕鬆愉快的表情,偶爾也到休息室去應付記者,或是一些來賓。可是眼睛總沒離開過電視傳真上的螢幕,一見情況不對,立刻又進到開刀房裡面來,大嗓門嘩啦嘩啦一陣指示……
血液已經輸入了一萬西西左右(一般人正常的血量大約是五千西西),從手術台延伸出來的是一條內氣管、兩條十號管徑點滴線、一條中央靜脈線、一條肺動脈導管、兩條動脈導管。麻醉醫師分成四組,各掌管呼吸、循環、輸液,以及血中各項成分的測試。由於血液的流失很快,必須不斷地補充,一袋一袋的血液吊掛在點滴架上,都是靠著人力擠壓進去,才足夠補充的速度……
在更外圍的,是開刀房護士、麻醉護士,用大水桶加溫水,加溫一袋一袋的血液,免得從血庫出來的冷凍血液輸入造成病人的體溫急遽下降。有的人在計算輸液,有的人忙著遞送器械,人潮穿織,十分忙碌……
手術持續進行著。做好了股靜脈至腋靜脈分流之後,夾住了門脈靜脈、下腔靜脈、肝動脈之後,整個硬化的肝臟就準備切除下來,這時候流血十分激烈,必須靠不斷地血液輸入才能維持循環平衡。只見手術台上抽吸出來的血流嘩啦嘩啦,手術台下一袋接著一袋的血液掛上去,不停地擠壓、輸入……
肝臟移植發展得比心臟移植還晚,大部分的經驗來自匹茲堡以及劍橋,而真的突破還是八○年以後的事。因此在台灣,肝臟移植可以算是極新的嘗試。而外科止血的問題,大量的血液輸入,以及凝血,都是極大的困難。血流比預計的還要多,過了不久,血庫準備的一萬多西西血液就快要供應不足了。這時候,負責對外聯絡的人員立刻對外發出捐血的呼籲,並電話各部隊、機關,以及廣播電台代為緊急廣播……
整個麻醉科的醫師都動員了。其中許多人是前一個晚上的大夜值班,連續工作至少超過了四十個小時以上,可是仍然很有興致地在其中穿梭、輸血,以及各種工作。陳醫師看起來瘦瘦高高的個子,抱著手站在病人頭部的位置,看著一切進行。他說話很少,沉思著什麼似地,偶爾會提示大家注意:「注意一下血鈣。」有人抽血去檢驗,果然是偏低了,需要立刻補充。
過了不久,血庫的電話進來了。
「陳主任,不得了,來了好多學生,年輕人要捐血,我這邊人手不夠,可不可以派幾個醫師過來幫忙?」血庫負責人的聲音。
「到底有多少人?」陳楷模主任問。
「差不多來了六十個人。」
「廣播外科值班的住院醫師通通過去幫忙抽血。」
六十個人?手術室裡面四、五十個工作人員聽到,一片嘖嘖之聲,竟有這麼多熱心人士。
整個晚上,台大醫院的急診手術不斷。胃穿孔、盲腸炎、剖腹產,都在隔壁手術室同時進行。別科來開急診刀的醫師走過,也熱心地探問進度。
「肝臟拿下來了沒有?」
「已經夾住血管,快拿下來了。」有人告訴他們。
「流血多不多?」
「還好,現在血庫來了許多人捐血。」
新鮮的肝臟用冰塊泡在保存液裡,看起來鮮紅而細嫩。傍晚五點多才從一位年輕孩子的身上取下來。他經歷了一場殘酷的車禍,無法再挽回。經過腦死認定之後,只剩下心臟還在跳動。他們從他的身上取下了眼角膜、一只腎臟和一只肝臟,然後他的心臟一下一下地變慢,漸漸停止了。時間帶走了一切,只把他無盡的遺愛留在這裡。
手術,仍持續進行著。整個黑黑髒髒的硬化肝臟這時從病人身上取下來,止血與輸血的工作更加緊地進行著。
不久,血庫的電話又來了。
「陳主任,不用這麼多的醫師,你叫他們留兩、三個幫忙就好。」
陳教授聽了笑一笑,沒說什麼。
兩點多的深夜,看來手術非得持續到天亮不可。血庫抽好的鮮血漸漸運送進來。那些血液,拿在手裡溫溫熱熱的,教人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觸,彷彿血液本身也有脈,自己會跳。看過了太多人批評這一代是冷漠、現實、感官享樂、沒有文化思想的一代。自己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幾乎就要相信了那樣的論調。可是這些從年輕人身上流出來新鮮而溫熱的血,卻教人不至於絕望。
太多要緊的醫療工作教人沒有時間去思考手術背後那些深刻的生命、人文問題。各方並不看好這次手術,因為病人的肝硬化已經到了末期,又合併了腎衰竭、敗血症。肝臟移植算是孤注一擲唯一的一條路了。手術持續進行著,看著在我面前忙碌的所有人員,包括外科、麻醉醫師、護士小姐,還有捐肝、捐血的人,都不過是二、三十歲的年輕新生代。不知為什麼,莫名地又對這一切興起了一絲光明的想望……
夢想的代價
一八八四年十二月,美國鄉下一位二十九歲的牙醫師威爾斯(Horace Wells),帶著太太莉莎花費兩角五分買了門票站在人群中,愉快地觀賞江湖郎中的笑氣表演。不信邪的志願者上台吸了笑氣之後,開始神志恍惚,做出大笑、唱歌、喋喋不休……各種令人捧腹的舉止。
威爾斯注意到有個志願者吸了笑氣之後,腳脛撞到桌角,血流如注,卻一點都不覺得痛,渾然忘我到處遊走。他開始想,是不是可以用這種氣體來幫助拔牙?這個沒沒無聞的年輕人當時可能並不明白這個想法的偉大,以及它如何改變了人類醫療的歷史,當然,他更不知道,這個想法是如何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劇。
連施行笑氣的郎中卡登(C. Q. Colton)都覺得威爾斯的想法荒謬無比,但威爾斯並不氣餒。他找到自己的同行好友雷格斯(J. M. Riggs)來幫忙,於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的麻醉手術就這樣開始了。任務分配的結果雷格斯擔任牙醫,卡登是麻醉師,最熱中的威爾斯自然責無旁貸成了實驗動物。
在此之前,麻醉事實上是人類最奢侈且最遙遠的夢想。拔牙手術通常在病人的尖叫與哀嚎之中完成,甚至休克、死亡也是時有所聞的事。沒有人確切地知道當笑氣吸入到麻醉昏迷的劑量,會有什麼後果。雷格斯從麻醉的威爾斯口中拔出牙齒時,他一點反應也沒有。有一度他們很擔心,萬一威爾斯死了怎麼辦?可是威爾斯畢竟還是從麻醉中恢復過來。不但如此,他高興地大叫:
「偉大的發現,偉大的發現──」
往後的十幾次無痛拔牙的臨床經驗使得威爾斯遠近馳名,許多人紛紛前來求醫。有人勸他趕快申請專利好大撈一筆,但是威爾斯志不在此。這個虔誠基督徒認為這一切是神的啟示。他說:
「讓它像空氣一樣免費吧(Let be free as the air)!」
不但如此,他還將之積極推廣。不久,有人將威爾斯及他的發現介紹給哈佛大學著名的外科醫師華倫教授。德高望重的教授對這個鄉下來的開業醫師自然是半信半疑,特別是這項發明還來自江湖郎中的表演。
儘管如此,華倫教授還是安排了一節「特別演講」的時間給威爾斯。於是在講堂上,威爾斯身兼講師、麻醉師、牙醫師,當場示範起來。接受拔牙是大學部的學生,而台下聆聽的學生幾乎都抱著懷疑的心情……
如同往常一樣,病人吸了笑氣之後,漸漸昏沉,失去反應,雙眼鬆弛、雙手下垂……威爾斯顯得有些緊張,他抓緊拔牙鉗,伸進病人微張的嘴裡,台下沒有一點聲音──
「啊──」這時病人發出的一聲慘叫,打碎了威爾斯的夢想。學生先是愣住了,接著笑鬧成一片。幾分鐘以後,威爾斯在所有人的噓聲以及嘲笑中,落荒逃離哈佛。
這一聲大叫,足足使麻醉以及外科技術的發展延後了兩年。身為一個麻醉醫師,以現代的麻醉知識,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一、笑氣的濃度因為呼吸設備的關係,並不容易達到麻醉深度。二、在淺麻下,病人的反射動作可能比清醒時還要強烈。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很容易改正的錯誤,然而在當時卻不是簡單的事。
威爾斯的後半生幾乎在悔恨之中度過。他認定示範的失敗導因於吸入氣體濃度不夠,因此重複地在自己身上做同樣的實驗。
「明明有效啊!」他一再地質疑。
大部分的病人都對他熱心推銷笑氣的瘋狂態度敬而遠之。威爾斯漸漸變得固執,不易接近。他唯一能做的事,是一再地以自己做實驗來印證最初的理念。然而,再也沒有人相信這種江湖郎中的把戲。
過度的笑氣腐蝕了威爾斯的身心狀態。到了最後,他幾乎瀕臨崩潰狀態。警官在紐約的街頭,發現威爾斯語無倫次地謾罵,並持硫酸瓶攻擊來往的路人,只好將他逮捕,送入牢房之中。
威爾斯在牢房漸漸冷靜下來,他留下了兩封信。一封給法官,陳述自己的罪行,另一封則給自己的愛妻莉莎,為自己無法維護自己的家庭感到抱歉。
他的堅持導致他的瘋狂。
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威爾斯以刮鬍刀片切斷自己大腿內側動脈。他死的時候只有三十三歲。
威爾斯的夢並沒有因這樣而停止。當年在哈佛講堂上有一位叫莫登(William Thomas Green Moton)的學生,目睹了全部的情景,拾起威爾斯最初的構想,仍然不斷地去開發氣體麻醉的可能性。於是漸漸有了今日整個麻醉與外科的新領域和新天地。
笑氣(N₂O)今日已經成了大部分手術麻醉必用的藥物。並非所有接受麻醉的病人以及施行麻醉的醫師,都知道威爾斯的夢想和熱情。但沒有威爾斯的堅持,或許今日的醫學仍然停留在十九世紀的風貌。
人類因有夢想而偉大。威爾斯至死也許尚不知道,他所肩負的苦痛,事實上正是一個夢想,一個關於人類更美好未來的夢想。
沒有一個夢想不需付出代價。夢想的代價有時十分悲慘,然而比這更悲慘的卻是沒有夢想。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沒有神的所在:侯文詠帶你閱讀金瓶梅【十五週年經典版】
79折
特價473元
加入購物車
淘氣故事集【歡樂加倍合訂版】:頑皮故事集+淘氣故事集,侯文詠兩大經典首度合訂,雙倍純真回歸!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大醫院小醫師【三十週年紀念版】
79折
特價253元
加入購物車
我就是忍不住笑了【十週年歡聚珍藏版】
79折
特價332元
加入購物車
天作不合【親愛珍藏版】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靈魂擁抱【十五週年淬鍊真實紀念版】
79折
特價411元
加入購物車
頑皮故事集(增訂新版)
79折
特價237元
加入購物車
親愛的老婆【珍珠婚紀念版】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侯文詠短篇小說集【30週年紀念完全珍藏版】:完整收錄29篇短篇小說作品+全新自序
79折
特價332元
加入購物車
點滴城市【全新版】
9折
特價252元
貨到通知
侯文詠極短篇【全新版】
79折
特價221元
加入購物車
人浮於愛
9折
特價342元
貨到通知
白色巨塔【全新版】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我的天才夢【全新版】
79折
特價221元
停售
危險心靈【全新版】
79折
特價277元
加入購物車
歡樂三國志(英雄慶功版附1DVD)
7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帶我去月球
79折
特價221元
加入購物車
頑皮故事集(注音版)增訂新版
79折
特價158元
加入購物車
烏魯木齊大夫說﹝全新版﹞
79折
特價190元
加入購物車
點滴城市(新版)
9折
特價171元
貨到通知
點滴城巿
9折
特價144元
貨到通知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