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中的生活點滴
Lif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新冠疫情中的生活點滴》是鄒積國博士最新作品,記錄三年多疫情期間教會和家庭生活的分享,全書共分兩輯:
第一輯、疫情中的屬靈生命,包括下列四章:教會生活、靈修感悟、聖經舞臺劇與電影、基督徒分享。
第二輯、疫情中的日常生活,涵蓋三章:家人相聚、閱讀心得、親友分享。
第一輯、疫情中的屬靈生命,包括下列四章:教會生活、靈修感悟、聖經舞臺劇與電影、基督徒分享。
第二輯、疫情中的日常生活,涵蓋三章:家人相聚、閱讀心得、親友分享。
目錄
前言
目錄
☆第一輯 新冠疫情中的屬靈生命
第一章 教會生活
第二章 靈修感悟
第三章 聖經舞臺劇與電影
第四章 基督徒分享
☆第二輯 新冠疫情中的家庭生活
第五章 日常生活
第六章 閱讀心得
第七章 親友分享
目錄
☆第一輯 新冠疫情中的屬靈生命
第一章 教會生活
第二章 靈修感悟
第三章 聖經舞臺劇與電影
第四章 基督徒分享
☆第二輯 新冠疫情中的家庭生活
第五章 日常生活
第六章 閱讀心得
第七章 親友分享
序/導讀
☆前言/鄒積國☆
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的2022年11月份,寫好第四本拙作《新冠疫情中的生活點滴》,請內人審閱之後我加以修改。快接近尾聲時,內人的蘋果電腦突然壞掉,以至無法完成校對工作。本想等買一臺屏幕大一點的新電腦,再繼續進行,沒想到拖延至今。
疫情擴散前三個月,固定每兩星期一次的家庭聚會,也被情勢所迫而暫停。這其間,小女曾多次送餐點和蔬果給兩老與小兒家,令我們十分感動。
我持續禱告,求主保守看顧這個小家庭平安健康,遠離病毒。很不幸,2021年底和2022年初,小女與小兒兩家,除了孫子女外先後確診,後來雙方親家相繼感染,居住國外的兄妹家,也陸續有人受到病毒侵襲,幸好都已痊癒。蒙主的眷顧,我與內人當時並未確診,像我這樣患有多種疾病的人,若被感染後果不堪設想。(不幸的是去年聖誕假期,我們也曾確診,經過服用新冠藥物“Paxlovid”,現已康復,為此感謝主!)
誠如神人摩西,當看見迦勒與約書亞的境遇時,心中有感而寫:他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間滅人的毒病。(《詩篇》九十一篇3,6節)
近年隨著多種新冠變體猖獗,我將寫作擱在一邊,好像從臉書上消失一般,只顧瀏覽網友們發布的寶貴訊息與許多照片,未曾留下隻字片語,樂得輕鬆自在。
2022年5月底,本來要做一個拖延二十多年,經尿道將前列腺肥大部分汽化的手術,但泌尿料醫生臨時決定,手術同時將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難,因而累積的膀胱結石,以雷射擊碎並吸出體外。結果預計一個半小時的手術拖了兩個小時,麻醉也因此延長半小時。醒來後隱約聽到護士告訴醫生:「他的體溫驟降。」我在病床上全身抖得厲害,感覺護士一直在為我加蓋毯子。當時心想:「老命休矣!」但感謝主!醒來後平安回到家。
又如以色列大衛王在《詩篇》二十三篇4節中,稱頌神的恩惠慈愛跟隨他: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據泌尿外科醫生表示:通常病人至少需要休息十二個星期才能痊癒,對某些人可能需時更久。這段復原時間我受不少罪。
雪上加霜的是,10月份因在臺讀大學時,所做盲腸切除手術留下的後遺症,引起小腸梗阻且嘔吐不止。於是由內人載去急診室掛號住院,四天後痊癒出院,這其間身心靈倍受折磨。
最近突然心血來潮,我拾起擱置已久的文章重新整理,再請內人校閲,希望能在春季送稿,夏季付梓。
拙作中,包含由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3月11日,宣布疫情大流行,至拜登總統於2023年5月11日,宣布危機解除這期間的三年多來,在教會與家庭生活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例如教會的人與事;家人如何度過這一段艱難日子;在疫情最嚴重的初期,政府部門與公司行號,除重要員工必須出門工作之外,其他人都在家裡遠程上班等内容。另外,許多商家餐館也都歇業,居民們談虎色變,不敢出門就醫、購物、聚餐,甚至理髪,整天居家隔離,談不上任何娛樂,遑論出遊。
當時政府發表了幾項口號:
•待在家裡,拯救生命
•出門戴口罩
•保持至少六呎社交距離
•回家勤洗手
•打疫苗與加強針
等等來共同抗疫。
然而美中不足,在這緊要關頭,少數族群拒打疫苗,認為政府侵犯他們的人權,致使疫情難以有效控制,聽了痛心疾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統計數字,全球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總人數有六百八十多萬,在美國也超過一百一十萬,令人聞風喪膽。
疫情當前有太多的不確定,大家都生活在焦慮沮喪、恐懼不安、孤獨寂寞、痛苦煎熬的環境下,努力地自求多福。
正如作者魏連嶽,在《疫情神學:在愛與盼望中邁向後疫情時代》一書中,強調我們要用愛與盼望來扭轉人性危機:
「如果COVID-19最可怕之處是致人於死的話,那第二可怕之處就是在人與人之間構築無形的隔閡。拒絕外國人入境、禁止群聚、維持社交距離等有形的隔閡影響還小;囤積防疫用品、歧視染疫病患、時刻提防別人等無形的隔閡,為人性當中神的形像、人與人的互信關係,帶來空前的威脅。這次疫情不但是個公衛危機,更是個人性危機。」
他又表示:「疫情之痛是短暫的,愛與盼望卻是恆久的。願我們在疫情中堅忍,帶著愛與盼望邁向後疫情時代。」
另一作者程軍霞,在所著《一起成長——疫情下的親子時光》一書中,特別提到:
「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讓我們明白了許多,也看透了許多,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珍貴與脆弱,從而更加懂得了感恩。」
在此感謝內人與子女們,讓我在這段極度艱難的時刻,能夠感受到她們無怨無悔的陪伴和溫暖的孝心。將一切榮耀頌讃都歸給天上的父神!
鄒積國2025年4月13日
馬州銀泉市(蒙郡)寒舍
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的2022年11月份,寫好第四本拙作《新冠疫情中的生活點滴》,請內人審閱之後我加以修改。快接近尾聲時,內人的蘋果電腦突然壞掉,以至無法完成校對工作。本想等買一臺屏幕大一點的新電腦,再繼續進行,沒想到拖延至今。
疫情擴散前三個月,固定每兩星期一次的家庭聚會,也被情勢所迫而暫停。這其間,小女曾多次送餐點和蔬果給兩老與小兒家,令我們十分感動。
我持續禱告,求主保守看顧這個小家庭平安健康,遠離病毒。很不幸,2021年底和2022年初,小女與小兒兩家,除了孫子女外先後確診,後來雙方親家相繼感染,居住國外的兄妹家,也陸續有人受到病毒侵襲,幸好都已痊癒。蒙主的眷顧,我與內人當時並未確診,像我這樣患有多種疾病的人,若被感染後果不堪設想。(不幸的是去年聖誕假期,我們也曾確診,經過服用新冠藥物“Paxlovid”,現已康復,為此感謝主!)
誠如神人摩西,當看見迦勒與約書亞的境遇時,心中有感而寫:他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間滅人的毒病。(《詩篇》九十一篇3,6節)
近年隨著多種新冠變體猖獗,我將寫作擱在一邊,好像從臉書上消失一般,只顧瀏覽網友們發布的寶貴訊息與許多照片,未曾留下隻字片語,樂得輕鬆自在。
2022年5月底,本來要做一個拖延二十多年,經尿道將前列腺肥大部分汽化的手術,但泌尿料醫生臨時決定,手術同時將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難,因而累積的膀胱結石,以雷射擊碎並吸出體外。結果預計一個半小時的手術拖了兩個小時,麻醉也因此延長半小時。醒來後隱約聽到護士告訴醫生:「他的體溫驟降。」我在病床上全身抖得厲害,感覺護士一直在為我加蓋毯子。當時心想:「老命休矣!」但感謝主!醒來後平安回到家。
又如以色列大衛王在《詩篇》二十三篇4節中,稱頌神的恩惠慈愛跟隨他: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據泌尿外科醫生表示:通常病人至少需要休息十二個星期才能痊癒,對某些人可能需時更久。這段復原時間我受不少罪。
雪上加霜的是,10月份因在臺讀大學時,所做盲腸切除手術留下的後遺症,引起小腸梗阻且嘔吐不止。於是由內人載去急診室掛號住院,四天後痊癒出院,這其間身心靈倍受折磨。
最近突然心血來潮,我拾起擱置已久的文章重新整理,再請內人校閲,希望能在春季送稿,夏季付梓。
拙作中,包含由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3月11日,宣布疫情大流行,至拜登總統於2023年5月11日,宣布危機解除這期間的三年多來,在教會與家庭生活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例如教會的人與事;家人如何度過這一段艱難日子;在疫情最嚴重的初期,政府部門與公司行號,除重要員工必須出門工作之外,其他人都在家裡遠程上班等内容。另外,許多商家餐館也都歇業,居民們談虎色變,不敢出門就醫、購物、聚餐,甚至理髪,整天居家隔離,談不上任何娛樂,遑論出遊。
當時政府發表了幾項口號:
•待在家裡,拯救生命
•出門戴口罩
•保持至少六呎社交距離
•回家勤洗手
•打疫苗與加強針
等等來共同抗疫。
然而美中不足,在這緊要關頭,少數族群拒打疫苗,認為政府侵犯他們的人權,致使疫情難以有效控制,聽了痛心疾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統計數字,全球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總人數有六百八十多萬,在美國也超過一百一十萬,令人聞風喪膽。
疫情當前有太多的不確定,大家都生活在焦慮沮喪、恐懼不安、孤獨寂寞、痛苦煎熬的環境下,努力地自求多福。
正如作者魏連嶽,在《疫情神學:在愛與盼望中邁向後疫情時代》一書中,強調我們要用愛與盼望來扭轉人性危機:
「如果COVID-19最可怕之處是致人於死的話,那第二可怕之處就是在人與人之間構築無形的隔閡。拒絕外國人入境、禁止群聚、維持社交距離等有形的隔閡影響還小;囤積防疫用品、歧視染疫病患、時刻提防別人等無形的隔閡,為人性當中神的形像、人與人的互信關係,帶來空前的威脅。這次疫情不但是個公衛危機,更是個人性危機。」
他又表示:「疫情之痛是短暫的,愛與盼望卻是恆久的。願我們在疫情中堅忍,帶著愛與盼望邁向後疫情時代。」
另一作者程軍霞,在所著《一起成長——疫情下的親子時光》一書中,特別提到:
「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讓我們明白了許多,也看透了許多,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珍貴與脆弱,從而更加懂得了感恩。」
在此感謝內人與子女們,讓我在這段極度艱難的時刻,能夠感受到她們無怨無悔的陪伴和溫暖的孝心。將一切榮耀頌讃都歸給天上的父神!
鄒積國2025年4月13日
馬州銀泉市(蒙郡)寒舍
試閱
父親所忘記的
2020年6月9日晚,在閱讀戴爾卡耐基所著《人性的弱點》一書中,他提到雷米特寫的<父親所忘記的>一篇美文,令我十分感動。
多年前,此文第一次被刊登出來,即引起無數讀者的共嗚,也成為無版權的讀物。誠如雷米特所說:「在數百種雜誌、家庭機關,和全國各地的報紙上刊出;同時也譯成了很多種的外國文字。我曾答應了數千人,將這篇文章在學校、教會,和講臺上宣讀,以及不計其數的空中廣播。
但使人感到驚奇的是,大學雜誌採用,中學雜誌也採用。有時一篇短文,會有如此大的效果出現,而這一篇即是如此。」
事實上,父親所忘記的一文是雷米特,寫給其子的一封充滿內咎與懊悔的信,值得為人父母者,尤其是年輕的父母一讀,現稍加補充後分享如下:
「我兒,你靜靜聽著:
我在你酣睡去的時候這樣說,你的小手掌壓在你顋下,金色的頭髮給汗水粘貼在你的額上,我悄悄地走進你的房裡。那是幾分鐘前,我在書房看書的時候,突然一股強烈的悔意,激動了我的心,使我失去了抗禦,使我感到自疚的來到你床沿。
孩子,這些是我所想到的事——我覺得我對你太苛刻了。你早晨穿衣上學的時候,你用毛巾輕輕擦了下臉,我就責備了你;由於你沒有把鞋擦乾淨,我也責備了你;當我看到你把東西亂丟在地上時,我也大聲責備你。
吃早餐的時候,我挑剔你的過錯;說你這又不對,那又不是⋯⋯你把臂肘擱在桌上,你在麵包上敷的奶油太多。當你開始去遊戲,而我去趕火車的時候,你轉過身來,向我揮手說:『爹地,再見!』我又把眉皺了起來,說:『快回家去!』
午後,這一切的情形又再重新開始。我從外面回來,發現你跪在地上玩石子,你襪子上有許多破洞,我看到那些小朋友羞辱你,馬上叫你跟我回來。買襪子要花錢;如果你自己花錢買的話,就會特別小心了!孩子,你想想,那種話竟由一個做父親的口中說了出來!
你還記得嗎?後來我在書房看報時,你畏怯地走了進來,眼裡含著傷感的神情。當我抬頭看到你時,又覺得你來攪擾我,而覺得很不耐煩。我惱怒的問你:『你想幹什麼?』
你沒有說什麼,突然跑過來,投進我的懷裏,用手臂摟住我頭顱,吻我⋯⋯你那小手緊緊的摟著我,那是充滿了孺慕的熱情。這種孺慕的熱情,是上帝栽種在你心裏的,像一朵鮮麗的花朵,雖然被人忽略了,可是不會枯萎。你吻了我,就離開我,跑上樓去了。
孩子,你走後沒有多久,我的報紙從手上滑了下來,突然一種可怕的痛苦和恐懼,襲擊到我身上。那是習慣支配了我,整天責駡你,憎厭你,吹毛求疵的挑你的過錯。難道這是我對你的一種獎勵?孩子,不是爹地不愛你,不喜歡你,那是我對你期望太高了,我用了我現在自己的年紀來衡量你。
其實,你的品行中有很多優點,都是令人喜愛的,你幼小的心靈,就像晨曦中的一線曙光⋯⋯
這些都由你突然返進來吻我、說晚安的真情上表現出來。孩子,在這靜寂的夜晚,我悄然來到你房裏,內咎不安的向你懺悔,這是一個不懂事的父親,一個可憐的父親。
如果你沒有睡去,我向你說出這些話,在你赤子的心裏,也不會瞭解的。可是,明天我必須要做到的是,做一個真正的好父親。你笑的時候,我也跟著笑,你痛苦的時候,我願意陪同你一起承受這個痛苦。」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 15 節中,向居住羅馬為神所愛並奉召作聖徒的眾人問安時,勸導他們: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做父親的又繼續:「當我有時沉不住氣要責駡你時,我會咬自己的舌頭,把這話阻止下來。我會對自己不斷的這樣說:『是的,他還只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他還是個孩子。』
我恐怕自己已把你看作一個成年人了。我現在看到你疲倦的酣睡在小床上;現在我明白過來了,你還是個小孩子。昨天,你還躺在你母親的懷裏,你把頭臉依偎在她的肩上。是的,你還是個眷戀著慈母愛撫的小孩子,我對你的要求,實在太多了⋯⋯⋯太多了!」
記得小兒與小女成長時期,我又何嘗不是對他們諸般挑剔,要求苛刻,期望過高呢?難道我自己成長時沒犯過錯嗎?他們讀小學、中學、高中時,每晚我都檢查他們的數學作業,做對從未稱讃;若做錯,即使已上床也要他們起來改正。
我覺得做父母的對孩子要做到有褒有貶、賞罰分明,更重要的是務必要一致。據我所知,多數華裔的父母都沒做到,也許是因為保守與含蓄的民族性吧!
小兒與小女雖無大成就,但已成家立業,勿需父母操心。家庭聚集時,我經常會自責過去沒有好好照顧他們,他們卻安慰我說我做的已夠多。他們也表示能有今日,我勞苦功高。同時我經常找機會勸勉他們在工作上要敬業與盡職,且為兩人禱告。
小兒也有一對子女,有一次我曾跟他說:「小孩子很快就長大,對他們要有耐性。」真希望人生能重新來過,我好彌補過去撫養兒女時未盡到的責任。
雖然詩人大衞王之子,傳道者所羅門王在箴言中敎導我們如何管敎兒女,但畢竟在今天的美國,身體虐待是違法的,更何況若出手過重也有可能造成傷殘,甚至致命。
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言》十三章24節)
牧師回應:好文章,飽含愛的管教,平衡實在很難,我自己只能求主憐憫,赦免了。
我:謝謝!為你的好子女感謝主!據我觀察他們在敎會的服事,主已憐憫與赦免你。我覺得做好父母是一門很難的功課,只好依靠主的帶領。
表弟妹回應:人生經歷分享,謝謝!做個正能量的父母還真不簡單,可憐天下父母心吧! 感恩,感動,值得反思。
在此感謝他們的回應。
2020年6月9日晚,在閱讀戴爾卡耐基所著《人性的弱點》一書中,他提到雷米特寫的<父親所忘記的>一篇美文,令我十分感動。
多年前,此文第一次被刊登出來,即引起無數讀者的共嗚,也成為無版權的讀物。誠如雷米特所說:「在數百種雜誌、家庭機關,和全國各地的報紙上刊出;同時也譯成了很多種的外國文字。我曾答應了數千人,將這篇文章在學校、教會,和講臺上宣讀,以及不計其數的空中廣播。
但使人感到驚奇的是,大學雜誌採用,中學雜誌也採用。有時一篇短文,會有如此大的效果出現,而這一篇即是如此。」
事實上,父親所忘記的一文是雷米特,寫給其子的一封充滿內咎與懊悔的信,值得為人父母者,尤其是年輕的父母一讀,現稍加補充後分享如下:
「我兒,你靜靜聽著:
我在你酣睡去的時候這樣說,你的小手掌壓在你顋下,金色的頭髮給汗水粘貼在你的額上,我悄悄地走進你的房裡。那是幾分鐘前,我在書房看書的時候,突然一股強烈的悔意,激動了我的心,使我失去了抗禦,使我感到自疚的來到你床沿。
孩子,這些是我所想到的事——我覺得我對你太苛刻了。你早晨穿衣上學的時候,你用毛巾輕輕擦了下臉,我就責備了你;由於你沒有把鞋擦乾淨,我也責備了你;當我看到你把東西亂丟在地上時,我也大聲責備你。
吃早餐的時候,我挑剔你的過錯;說你這又不對,那又不是⋯⋯你把臂肘擱在桌上,你在麵包上敷的奶油太多。當你開始去遊戲,而我去趕火車的時候,你轉過身來,向我揮手說:『爹地,再見!』我又把眉皺了起來,說:『快回家去!』
午後,這一切的情形又再重新開始。我從外面回來,發現你跪在地上玩石子,你襪子上有許多破洞,我看到那些小朋友羞辱你,馬上叫你跟我回來。買襪子要花錢;如果你自己花錢買的話,就會特別小心了!孩子,你想想,那種話竟由一個做父親的口中說了出來!
你還記得嗎?後來我在書房看報時,你畏怯地走了進來,眼裡含著傷感的神情。當我抬頭看到你時,又覺得你來攪擾我,而覺得很不耐煩。我惱怒的問你:『你想幹什麼?』
你沒有說什麼,突然跑過來,投進我的懷裏,用手臂摟住我頭顱,吻我⋯⋯你那小手緊緊的摟著我,那是充滿了孺慕的熱情。這種孺慕的熱情,是上帝栽種在你心裏的,像一朵鮮麗的花朵,雖然被人忽略了,可是不會枯萎。你吻了我,就離開我,跑上樓去了。
孩子,你走後沒有多久,我的報紙從手上滑了下來,突然一種可怕的痛苦和恐懼,襲擊到我身上。那是習慣支配了我,整天責駡你,憎厭你,吹毛求疵的挑你的過錯。難道這是我對你的一種獎勵?孩子,不是爹地不愛你,不喜歡你,那是我對你期望太高了,我用了我現在自己的年紀來衡量你。
其實,你的品行中有很多優點,都是令人喜愛的,你幼小的心靈,就像晨曦中的一線曙光⋯⋯
這些都由你突然返進來吻我、說晚安的真情上表現出來。孩子,在這靜寂的夜晚,我悄然來到你房裏,內咎不安的向你懺悔,這是一個不懂事的父親,一個可憐的父親。
如果你沒有睡去,我向你說出這些話,在你赤子的心裏,也不會瞭解的。可是,明天我必須要做到的是,做一個真正的好父親。你笑的時候,我也跟著笑,你痛苦的時候,我願意陪同你一起承受這個痛苦。」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 15 節中,向居住羅馬為神所愛並奉召作聖徒的眾人問安時,勸導他們: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做父親的又繼續:「當我有時沉不住氣要責駡你時,我會咬自己的舌頭,把這話阻止下來。我會對自己不斷的這樣說:『是的,他還只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他還是個孩子。』
我恐怕自己已把你看作一個成年人了。我現在看到你疲倦的酣睡在小床上;現在我明白過來了,你還是個小孩子。昨天,你還躺在你母親的懷裏,你把頭臉依偎在她的肩上。是的,你還是個眷戀著慈母愛撫的小孩子,我對你的要求,實在太多了⋯⋯⋯太多了!」
記得小兒與小女成長時期,我又何嘗不是對他們諸般挑剔,要求苛刻,期望過高呢?難道我自己成長時沒犯過錯嗎?他們讀小學、中學、高中時,每晚我都檢查他們的數學作業,做對從未稱讃;若做錯,即使已上床也要他們起來改正。
我覺得做父母的對孩子要做到有褒有貶、賞罰分明,更重要的是務必要一致。據我所知,多數華裔的父母都沒做到,也許是因為保守與含蓄的民族性吧!
小兒與小女雖無大成就,但已成家立業,勿需父母操心。家庭聚集時,我經常會自責過去沒有好好照顧他們,他們卻安慰我說我做的已夠多。他們也表示能有今日,我勞苦功高。同時我經常找機會勸勉他們在工作上要敬業與盡職,且為兩人禱告。
小兒也有一對子女,有一次我曾跟他說:「小孩子很快就長大,對他們要有耐性。」真希望人生能重新來過,我好彌補過去撫養兒女時未盡到的責任。
雖然詩人大衞王之子,傳道者所羅門王在箴言中敎導我們如何管敎兒女,但畢竟在今天的美國,身體虐待是違法的,更何況若出手過重也有可能造成傷殘,甚至致命。
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言》十三章24節)
牧師回應:好文章,飽含愛的管教,平衡實在很難,我自己只能求主憐憫,赦免了。
我:謝謝!為你的好子女感謝主!據我觀察他們在敎會的服事,主已憐憫與赦免你。我覺得做好父母是一門很難的功課,只好依靠主的帶領。
表弟妹回應:人生經歷分享,謝謝!做個正能量的父母還真不簡單,可憐天下父母心吧! 感恩,感動,值得反思。
在此感謝他們的回應。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